斯托克

Stoker,私房吓(港),欲谋(台)

主演:米娅·华希科沃斯卡,妮可·基德曼,马修·古迪,德蒙特·莫罗尼,卢卡斯·提尔,阿尔登·埃伦瑞奇,杰基·韦佛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剧照

斯托克 剧照 NO.1斯托克 剧照 NO.2斯托克 剧照 NO.3斯托克 剧照 NO.4斯托克 剧照 NO.5斯托克 剧照 NO.6斯托克 剧照 NO.13斯托克 剧照 NO.14斯托克 剧照 NO.15斯托克 剧照 NO.16斯托克 剧照 NO.17斯托克 剧照 NO.18斯托克 剧照 NO.19斯托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斯托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恬静娴淑的女孩印蒂雅·斯托克(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Mia Wasikowska 饰)18岁生日之际,惊闻父亲理查德(德蒙特·莫罗尼 Dermot Mulroney 饰)死于意外的噩耗。相对于和丈夫一向不睦的母亲伊芙琳(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从小 和父亲一起打猎的印蒂雅自然承受难以排遣的哀伤与痛苦。葬礼当天,一名有着和善笑容却周身散发阴冷气息的男子毫无征兆出现在斯托克母女身边。他是理查德的弟弟查理(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饰),自称刚刚结束环球旅行赶来。伊芙琳对查理表现出不加掩饰的热情和好感,并主动留查理在家中居住。而印蒂雅对这个突然到来的叔叔怀有深深的抗拒与戒备之心。 紧张的气氛在这个刚刚失去男主人的家中蔓延,斯托克一家朝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疾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Y医生:外科医生加地秀树第六季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剧场第三季追贼三人行赤足百万火急电脑奇侠重启杀手布鲁加州靡情第二季甜蜜恋人梭哈人生魔国志2名校行骗天下JP:公主篇诺妞的奢华喜剧第一季隐秘而伟大倒计时最后的维米尔好人好事新结婚时代珍妮之谜:失去太多美式大餐:非裔美国人的饮食如何改变了美国第一季血忌枕边人七尺男儿棺材200涉足荒野重任在肩第六季母亲的飞机场摇滚芭比悬浮聚会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典型的韩国式惊悚片

影片的节奏很好,一个接一个的疑问一直抓住观众的胃口,不停地会让人想是谁做得这一切?

为什么?

查理叔叔为什么会这么做?

为什么要杀死自己弟弟,自己的哥哥?

为什么要把英迪亚带走?

我们只能从导演一个又一个的细节铺垫才能猜测着一切!!

这样的影片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因为电影在把握剧情连贯性和结局神秘性的同时,充分给予了观众众多的细节和暗示,去猜测和判断,随着剧情的发展去验证自己的猜测。

能做到这样的把握其实是难能可贵的,失败的悬疑片大多就是因为无法做到这一点,过早地暴露剧情,或者让观众看的一头雾水,是影片走向失败的两个极端,影片除了展现出导演的功底之外,也体现了编剧的编排能力。

 2 ) 斯托克

《斯托克》的海报和片名,怎么看都不像是一部悬疑惊悚片。

起始,是极其温馨的场景。

女主角有个柔美的名字——印蒂雅,尽管片中所有人都如此称呼她,但电影名称却选用了她的姓——《斯托克》,某种意义上不仅指女孩,也代表了这个家族,恩怨、纠缠、报复……种种。

印蒂雅(我还是愿意这么称呼她),一个文静略有些内向害羞的女孩子,在生日当天正依照惯例,寻找父亲藏匿起的礼物时,却惊闻噩耗!

影片的前大半段,都跟随她陷入丧父之痛,加之她与母亲不冷不热的疏离感;一旦代入,更认同于她对那位突然冒出来、尽管很帅、眼神会放电的“叔叔”的厌恶和提防。

不同于一般的悬疑片,其实从一开始,这个“叔叔”身上将会出现的问题不言而喻。

几乎完全可以猜到,他与印蒂雅父亲之死必脱不了干系——观众知道、印蒂雅知道、甚至她母亲或许也有所感,只是不愿承认罢。

于是,随着剧情的层层深入,我们探寻的,不再是显而易见的“真相”,而是一如旁观者,冷冷观察事态变化,担心着女孩是否会被害、或被骗等等。

然而,大家都上当了!

是女孩将自己的外表伪装得太过柔弱吧?

博取观众同情之际,更为片尾的突转增强了爆发感和震惊效果!

作为悬疑片,这真是部滴水不漏的佳作。

逻辑严密,细节推敲谨慎之至。

叙事层面,则跳而不乱。

情节线上,常常将现实发生的事件与假想的情境或“被害妄想”的桥段交错叙述,亦真亦幻,时真时假,却是清晰可辨。

这点,是电影剧本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而剪辑方面,导演亦将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运用得出神入化,强烈的画面节奏感,使叙述回忆、及交代事实真相这两条叙事线更迭、但易读解,没有一处由于画面和情节的跳脱,导致观影者无法明白故事。

制作拍摄层面,最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对于意象隐喻的应用。

全片多次运用大特写,不带关系拍摄一些独立物体,如甲虫、蜘蛛、鞋等;也有一些物象,是作为隐喻或人物关系的连结,出现在片中,如庭院里的大圆石、钢琴、皮带以及多次涉及的打猎场面。

仔细分析,这里出现的每一个物象,都是别有用心的设计,出自导演的创作要求,而非美术道具的陈设。

对于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的交代和推动,都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

比如每年生日时,印蒂雅都会收到父亲“亲手”做的一双平底鞋,放置于一个礼盒中,需要她自己去寻找。

而最后这次,她千辛万苦爬上树,打开的却是一个空盒。

随之,当叔叔终于坦白真相之后,淡定地从自己旅行包里拿出一双艳丽的高跟鞋,膝盖跪地亲自为印蒂雅换上。

这一刻,从平底鞋到高跟鞋,从朴实、纯真到心底的恶魔苏醒,鞋子的改变,是女孩心灵蜕变的象征。

不再平静,而是尖利!

至于钢琴,最初以为只是像中那样,为交代印蒂雅母亲的身份。

然,随着钢琴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坐在琴凳上弹奏钢琴的人,不停变换、更替,实际导演以另一种方式呈现这三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心理纠葛。

母女之间的暗不和,最初有场饭桌上的戏,叔叔刚来不久,母亲要求女儿在饭后弹奏一曲,以示对叔叔的友好,女儿想都不想便拒绝了。

母亲那一瞬间脸上表情顿时僵硬。

再之后,便有母亲教叔叔弹钢琴的细节,镜头突出了两人手指和脚的特写,暗喻了他们之间已有不寻常的暧昧关系。

最出彩的,便是印蒂雅幻想中的一场戏,她正弹奏着钢琴,叔叔突然出现,并辅以强烈暗示性的话语和动作。

两人合奏——虽是女孩的幻想、或称意淫,但很明显导演已将她的心理剖析给了所有观众。

《斯托克》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另类的暴力美学,那是一种在静谧沉默中爆发的力量,潜藏心底深处的罪恶之念,刹那间可以喷薄而出。

极致震撼的,是最后印蒂雅举起猎枪朝着正在用皮带谋杀自己母亲的叔叔射击一幕。

印蒂雅端起猎枪,朝向丧心病狂的叔叔,瞄准;突然镜头切换至父亲曾经带着她潜卧在草丛中,等待伏击猎物的情境,无声,父亲没有说话,两人都看着前方,印蒂雅屏气、扣动扳机;下一个镜头:窗玻璃被子弹穿透,破洞呈辐射状。

短短几个镜头,干净、利落,紧张到宁静的切换。

潜伏,是父亲教给她的,于是,当父亲突然去世,女孩伤心、拒绝不信任人的假意关心。

却不曾表露自己的怀疑,只是暗暗地收集证据,调查真相。

甚至,直到两人在楼梯上对峙,叔叔彻底摊牌的刹那,女孩仍然沉住气,不动声色,甚至答应了他共同远走高飞的要求。

或许那刻,她心中早已燃起为父亲复仇的火焰了吧,只是,从她温静默然的眼神中,觉察不到丝毫。

唯一,让我略觉有些遗憾的是,人物塑造上,片中无论哪个人物都不可爱,甚至都有些可怕。

或许每个人都有值得同情之处,正印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尽管影片的情节扣人心弦,制作极其精细;但作为复仇电影,它没有《哈姆雷特》、《美国往事》、甚至《老男孩》那样的至情至性;作为暴力美学作品,它的主人公也不若昆汀、阿尔莫多瓦作品中的那些人物,虽然低等、边缘,但自有真实可爱的一面,如姜戈。

因此,《斯托克》可谓一部精致细腻的悬疑情节片,精雕细琢于每一个情节、每一帧画面;然它有缺失,缺在反映情感、引起共鸣的一面。

无非,它为人们揭示了一个真相: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恶魔,就看你如何处理,压制它、把它关入潘多拉魔盒,永世不放;亦或在强力刺激下触动机关,释放出这个可怕的恶魔。

抉择,存乎一念之间。

 3 ) 细节铺垫什么的最喜欢了

1 昆虫蜘蛛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混合着不安、兴奋与神秘感的隐喻顺着丝袜往上爬的蜘蛛,也许是想象,也许是真实的,没有给出蜘蛛究竟最终去了哪里的镜头圣甲虫圣甲虫只有一个镜头,那就是在打猎的时候吸引了India的注意力,但是注意那个圆圆的粪球,和被杀害的人所埋地点上的圆球如出一辙”蝴蝶“这里的”蝴蝶“指的不是真的蝴蝶,而是India随着节拍器在母亲还是父亲反正不是她自己的床上挥舞双臂和双腿的时候呈现的蝴蝶型印记,叔叔在杀害了自己的弟弟的时候也是做的同样的动作,这一点映衬了叔叔的信中写的”流着同样的血液“2 钢琴叔叔究竟是会弹钢琴还是不会呢?

他在母亲的面前佯装不会,借此令自己有机会接近母亲他和India四手联弹的时候令她心醉神驰,让一直对自己有所抗拒的India接下心防他在精神病院里独自一人的时候弹奏钢琴解闷他在准备要杀母亲的时候展现了自己的真面貌3 鞋一直以来India都以为鞋子是父亲给她的礼物其实是叔叔从她出生开始直到十八岁成年为止一直给她同样的牛津鞋,而在她十八岁的生日的时候,礼物变成了高跟鞋他一直暗中注视着她,那些信中也满满都是真情,这一段没有太明白,可能是因为台词太快了完全听懂有点像惊悚版的光源氏养成计划,只不过紫姬变成了少女杀手,一双高跟鞋将伴随她独闯天涯4 钥匙钥匙的隐喻太多了,大家都懂的,我就不说了5 花影片一开始出现的红色野花,最后揭开了谜底而带来百合花的姨妈,”墓地“里也种了百合花6 车一开始India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乘坐叔叔的车,哪怕所有的同学都羡慕嫉妒恨,哪怕他慢慢地开车跟着她,哪怕母亲想要他们一起出去玩他们一起杀了那位少年的时候,India第一次坐在了副驾驶上当她杀了叔叔之后,自己一个人开起了这辆车,并且戴上了父亲和叔叔都带过的墨镜,成了他们的精神上的继承人总之这部影片真的很好看,电影院灯光亮起来的时候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我等字幕组双语字幕出来了之后准备自己在家再看一遍

 4 ) 这是一篇我纠结了1分钟究竟写不写写了侮辱大家的智商可不写又侮辱自己的智商的假影评

事情是这样的。

这片前一个小时是标准的韩国片,单场戏的信息量少到无聊,后半小时那群蒙太奇的信息量爆炸以至于好多自以为是搞电影文化学的文艺青年在电脑前意淫到了高潮。

结尾略匠气,即便是以朴赞郁的标准。

给四星是因为我很喜欢后半段那些快速的隐喻蒙太奇,扣一星是因为前一小时和最后5分钟太匠气。

后来,我打开了豆瓣,再后来,看到了个别五星长评。

………………………………某些错漏百出的“人物分析”之后居然有众多回复说感谢楼主让他们看懂了影片。

下面是一些我个人觉得很重要而可能被误解了的小细节,如果你觉得这些细节你早就发现了,请不要对我嗤之以鼻,因为认真研读了豆瓣长评之后你会和我一样对自己的智力产生优越。

● India Stoker(女主角)的父亲有三个兄弟,Richard、Charlie、Jonathan。

其中老大Richard(女主角的父亲)1971年生;Charlie(女主角的叔叔)1980年生,比老大小9岁;Jonathan1986年生,后被Charlie活埋。

【出自电影第64分钟照片】——所以不要说什么Charlie杀哥哥Richard是因为得不到父爱了好吗?

明明说的是Charlie因为嫉妒哥哥喜爱Jonathan,所以活埋了Jonathan啊!

你们以为回忆的片段里那个高个子是Richard和Charlie的爹吗???

不是啊!!!

那个有为青年就是Richard啊!

他看起来老是因为他比Charlie大9岁啊!

● Charlie真的是从15岁就开始恐吓或威胁那个女管家了啊!

老照片里女管家站得离Charlie远远的好吗。

● India在父亲的书房读信进而发现真相之后就已经对Charlie起杀机了。

她第一次想杀死Charlie就是在Charlie一边上楼梯一边对她坦白杀死Jonathan的事的时候。

这里的一段蒙太奇是这样的:【出自电影第76—78分钟】镜头1 76'18" — 76'24“ Charlie正面特写镜头2 76'25” — 76'29“ India正面特写镜头3 76'30” — 76'32“ Charlie正面特写镜头4 76'31” — 76'36” Charlie和India的脚特写镜头5 76'37” — 76'41” Charlie(正)在India面前放下包,单膝跪,中景镜头6 76'42” — 76'43” India低头,侧面特写镜头7 76'43” — 76'46” India的食指放上扳机,特写镜头8 76'47” — 76'54” Charlie拿出礼物盒,中景镜头9 76'55” — 76'56” India侧面特写镜头10 76'57” — 77'00” Charlie拆礼物盒,中景镜头11 77'01” — 77'02” India侧面特写镜头12 77'03” — 77'05” India在草丛中握着枪,看荧幕右侧,近景镜头13 77'06” — 77'07” Charlie把高跟鞋放到India脚边,特写镜头14 77'08” — 77'09” India特写镜头15 77'10” — 77'11” 同样在草丛中握着枪的Richard摇头,近景镜头16 77'12” — 77'16” Charlie的手解开India的鞋带,大特镜头17 77'17” — 77'18” India侧面特写镜头18 77'19” — 77'24” Charlie脱下India的鞋并摸她的足底,大特镜头19 77'25” — 77'26” India侧面特写镜头20 77'27” — 77'35” Charlie给India穿好鞋,特写镜头21 77'36” — 77'40” India的下半脸,推,大特镜头22 77'40” — 77'42” Charlie脱India另一只鞋,特写镜头23 77'43” — 77'47” India的下半脸,大特镜头24 77'48” — 77'49” Charlie给India穿另一只鞋,大特镜头25 77'51” — 77'53” Richard转头看着India,近景镜头26 77'54” — 77'55” India侧面特写镜头27 77'56” — 77'57” India穿上高跟鞋略不稳,中景镜头28 77'58” — 78'10” Charlie和India面对面,拉,近景● 电影前半段多次出现那个很陡的旋转楼梯,India和Charlie的交锋、初见等等多场戏都提示了这个楼梯的用处。

上面提到的这场戏里,India从Charlie口中确认了真相,想把Charlie推下楼梯,但她想到和父亲打猎的时候,父亲告诉她要找对时机,而这个时机显然不是最好的,因为即便Charlie不设防地跪在她面前,对于India来说,仍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顺利杀他。

所以,其实在这一场戏之后,India在Charlie面前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演戏而已。

这场戏里多次出现的、India下半张脸的特写,正是为了提示她正在“摒息凝神”地等待时机。

如果你仍然看不懂的话,导演非常贴心地在镜头26和镜头27之间安排了一个动作性转场,还专门配了动画片里才会有的那种介于“咻”和“唰”之间的音效,用来提示情境的相似性。

——所以不要再用78'10”之后的情节来佐证你们“母女争一男”的意淫了好吗?!

不要再说什么India是因为收到了Charlie的高跟鞋所以不忍心杀他了好吗?!

求你了!

● 不要再因为Charlie给India一直写信,而意淫Charlie对India有奇怪的感情了好吗!

他对India的关注是因为India和他一样杀死过自己的手足啊!

所以他最后邀请India一起来享受杀妈妈的时刻啊!

这是杀手之间的默契啊,多么感人多么纯洁的阶级感情!

● 当然,如果你因为电影前半段中India对Charlie的特殊表现,而在最后India举枪的时候纠结于她究竟是要杀叔叔还是妈妈,恭喜你,你中了朴赞郁的计,那些小细节就是为你们这些只读过弗洛伊德并且喜欢过度解读电影的文艺青年准备的。

 5 ) 命运殊途,罪恶同归

影片斯托克通过一个家族基因里隐藏的杀戮本性逐步被唤醒展现了两个孤独又彼此相依的心灵以杀戮为纽带逐渐走向深渊的过程。

在伦理选择面前,印迪亚也印证了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或潜意识,当积累到某一点时暗藏在基因里的本性中的杀戮也被导演用符号隐喻赋予了古典主义的美。

所以当悸动,欲求,恐惧,报复都聚集在一个点之时恰好点燃了潜伏已久的魔鬼,使得真正的邪恶的自我回归。

斯托克家族的神秘基因的缘故让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印迪亚的父亲与她消失多年的叔叔背后隐藏着的故事始终横亘在他们之间。

仅仅是因为童年的嫉妒,查理就可以面无表情的活埋他的弟弟。

从那一刻开始,斯托克家族里的基因就开始显现,杀戮,嗜血,这一切平静优雅的表面背后却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邪恶的一面。

直至查理在她的生日那天选择了结理查德的生命也是蓄谋已久的,甚至之后的一次次谋杀都是有目的的,所有都只为了印迪亚这个亲爱的侄女。

查理与她的母亲勾搭不清,印迪亚与母亲的疏离,都是查理靠近印迪亚的手段。

对于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斯托克的独特血统让查理对印迪亚感到一种由衷的慰藉,甚至是一种无形的依赖。

他突然的闯入也是一场他精心策划了十八年的计划,他与印迪亚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清冷阴郁的气质一脉相传,浑然天成。

对于印迪亚,他像是一个引导者的姿态慢慢引领她走上与自己殊途同归的路,唤醒她心中潜藏的罪恶。

这种只属于斯托克家族的认同感,骄傲感油然而生。

斯托克里的符号隐喻也巧妙地把这原本杀戮残忍的电影披上了一层古典的清冷之美。

在印迪亚内心被逐渐唤醒时,潜伏在她腿上的蜘蛛钻进她的身体暗示着黑暗的阴影已经笼罩并将逐渐将她吞噬,这与之后的查理叔叔和她弹钢琴相照应。

弹琴之时,对于这个陌生的叔叔她并没有感到不适与躲避,查理也步步逼近,试探,或是直接强硬的取夺琴键的主要位置。

在这样的压迫与亲近之下,印迪亚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快感,其实两人都心照不宣。

再到玩具枪,这更是直接隐喻着杀戮。

所以当印迪亚第一次与查理一起杀人之后,洗澡的戏蕴含着她被压抑的本性得到释放的又一大快感,这时查理与她的内心共鸣又加深了一步,也是他又拖着她向罪恶深渊走了一步。

这种陌生却感到无比亲近的感觉也早在前就有铺垫,来源于他们两人经常做的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的动作,诡谲而神秘,共通的是他们对待事物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阴郁本性。

斯托克家族的命运本就冥冥之中已然注定。

要想不干坏事就必须通过更坏的事来制止,这种无限的罪恶循环将家族的命运都捆绑在一起。

即使是同样基因,同样血统之间也可以成为彼此的杀戮下的快感,善恶只是一念之间而已。

然而即使在暴戾,凶悍,残忍的背后也有一种丝丝缕缕的哀伤气息萦绕在影片其中。

尤其是在影片的最后,斯托克家族只剩印迪亚一人,当她完成最后一次杀戮的时候,竟有着一种背负家族使命传承延续的感觉。

尤其当血溅洒直至染红了整朵花时,莫名有种残忍背后的无可奈何,就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所说一样,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

本该殊途的命运,因为罪恶走向了同归。

 6 ) 스토커

电影每一个镜头都不是随便给的,片头有女孩扎破脚被鞋子磨出的水泡,当时不明白,但知道这肯定是为下面某些情节做铺垫。

果不其然,她从小到大每年生日都会收到一双鞋的礼物,今年还未收到,鞋子对她来说已经小了;或许也暗示即将有不好的事发生(也许和送她鞋子的人有关),但她会解决掉。

声音:一边是桌上放着生日蛋糕,蛋糕上蜡烛已经点燃,桌上其他什么没有,空荡荡的,没有愉快庆祝的感觉,光线阴暗的,感觉被不详的气氛笼罩着;镜头由近拉远,看见桌前有人匆忙地走来走去,而画面的声音是 撞车声、警车声、电话声、人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镜头最后有人拿透明的罩子把点燃蜡烛的蛋糕盖住。

(不是庆生快乐的时候,“好戏”要开场了)简单的镜头 交待了很多,气氛又做足了。

象征、隐喻蜘蛛一般都是象征着不好的 邪恶的东西。

它的出现,也寓示着有坏事要发生。

钥匙:india18岁收到的礼物,不是鞋而是一 个钥匙。

是叔叔charlie送给的她,让她自己解开谜团、发现真相。

是预示着charlie要解放india的内心世界,帮助其完成“成人礼”。

葡萄酒:charlie谈葡萄酒,一语双关说,它还太嫩了,还未到开启的最佳时间(大意)。

之后吃饭时,charlie也对india说:“这酒1994年,你出生的那年。

”鞋子礼物是谁送的?

india一直以为是她父亲送的 ,后来她在父亲抽屉里发现很多叔叔写给她的生日卡片,包括后面叔叔送给她一双高跟鞋,都可以证明以前的鞋子都是叔叔送给她的。

叔叔交待管家,管家把礼物包装好,藏在某处,让india找。

理由:1管家第一次出现和india聊天时,手里拿着用黄色丝带扎着的花束(薰衣草?

),india留意到黄色绸带和她每天收到礼物包装的绸带一样。

2.管家很关心india找到礼物没,表情神秘。

3.管家和叔叔说:“这些年,我一直是你的眼睛 耳朵和手”镜头空间:我很喜欢的几场戏,一场是charlie、india、india母亲三人在厨房对话。

三人分别占领独自的空间领域,没有在同一个镜头里出现;三个人站的位置呈三角形。

很独立的关系,并且india和两人是呈对立关系,和两人关系紧张。

另一场戏是接着厨房对话后,三人在餐桌吃饭聊天的戏,也是三人独占一个空间,关系依然疏远,没有变近。

还有一场,三人和gin阿姨吃饭,gin阿姨坐在india身旁,gin想保护india避免她受到伤害,她俩是同一战线与charlie和Evie对立。

四人谈话中,auntie gin发现charlie对india母女隐瞒真相很震惊,charlie表情镇定,退下,再进场之后端来三杯茶(咖啡?

),四人却只拿了三杯,他眼里没有gin,他已经决定要除掉她。

这场戏最后一个镜头,机位在charlie脑后,charlie后脑在画面中央,画面左方是india母亲evie,右方是india,charlie头正好挡住了auntie gin,charlie脑子里已经下决心杀掉gin了。

(我觉得这镜头是三人第一次吃饭那场戏拍的)警察在走廊询问india,关于她的男同学失踪案时,charlie在门后偷听,当c离开镜头时跟拍,才发现c不是在门后而是站在镜子前,是镜子的错觉。

接着c和h接受警察的盘问时,镜头运动得太自然太流畅了!

真好看!

镜头连接:片头india在公路边草丛里脸部大特写,叠化india在自家花园里从景深处向镜头跑来。

脸部从右向左一点点淡出的。

在校园里,charlie开车接india。

一个黄色衣服女孩走过,接着india坐在校车里。

校车驶向景深处,根据上一个镜头,观众会以为india坐在校车里。

接着,india出现在校车后面步行,然后,环境变森林小路,india在镜头前方,往景深处走,后面uncle charile开车跟着她。

几个镜头叠化,几秒钟,空间变了,时间变了。

india翻看画册,有大海画面的一页和下一页海螺(田螺?

)画面的一页,连续翻,白色浪花部分与海螺下半部分合成冰淇淋的样子。

很妙!

声音:india偷看charlie和母亲evie在餐厅make out,配乐是summer wine(男声)。

当charle和evie接吻,c手放在e的胸部时,镜头对准窗外偷看的india,配乐的声量也变大。

当india嫉妒气愤转头跑掉时,音乐变成女声,唱了一句 summer wine。

看得时候我觉得太棒了。

包括india发现evie对charlie动心,也是根据e正在听的mp3里播放的就是这首歌。

镜头连接:平行蒙太奇,电视播放纪录片的声音,正好结合charlie杀gin阿姨,india发现冰柜中的死人,Evie发现charlie有事刻意隐瞒。

india浴室自慰那场戏,导演都是很坏的,刚开始以为india淋浴时扶墙在哭,为什么她亲眼目睹了charlie杀了企图强奸她的男同学后,会洗澡自慰腻?

根据我前几天看的书--《人类性幻想》,自卫时不断回想叔叔勒死india男同学的腰带,腰带是她爸爸的,她和爸爸关系很好,爸爸的死他很难接受,她把对父亲的想念、对叔叔的情欲前部分,india对charlie说为什么一直不知道c的存在,c回答:因为你站的比我低。

当india揭开真相时候,是站在楼梯的上方,chrlie站楼梯下,一个俯视,一个仰视。

前后呼应。

结尾,india穿着妈妈的裙子,系着爸爸的腰带,穿着叔叔送的高跟鞋,戴着爸爸叔叔都戴过的眼镜,染上他们的“颜色”,开着叔叔的车远走高飞,这时她是觉得自由了吧。

太喜欢india穿着裙子,叉开腿站,拿起枪,对准目标,《becomes the color》音乐响起的场景,so cooool!

故事本身很简单,没啥吸引力,但是导演通过镜头、音乐、把悬疑的气氛烘托的太好了。

前3分钟就把观众的口味吊起来了。

第一次看到片尾出演职人员表,是从上往下出的。

片头几个镜头做定桢啥意思腻?

是提示信息吗?

强制让观众注意?

 7 ) 你以为这是道心理题,其实它是道生物题

看了一些前辈的评论,个人感觉其中不少在心理学,特别是弗氏心理学上走太远。

弗洛伊德主张,人的精神构成源自童年的(性)经验,而事实上,成年后的精神比童年时复杂很多,并非所有都能在童年找到照应,这个空白后来由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进行补充,这也是弗氏和荣格分道扬镳的主要诱因。

扯远了,总之私以为弗氏的观点可以部分解释叔叔和爸爸之间的“情节”,却无法解释叔叔和India之间的互动。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叔叔童年时候,India还没有出现。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叔叔和India之间的彼此吸引呢?

我想,是Stoker家族的基因——Stoker家族的人对血亲有一种病态的吸引。

事实上,这一点也是有学院派观点的:遗传性性吸引(Genetic sexual attraction)是指在近亲之间的性吸引。

一般多发生在成年后第一次相见的兄妹和父母子女之间。

这个观点在电影中的传达还是比较明确的,叔叔和India初次相见,就是在India刚成年的18岁生日,他们立即就被彼此吸引——电影的开头就注定了之后所有的悲剧。

为了凸显Stoker家族基因的特殊性和排他性,电影耗费了相当的笔墨,比如:□ 爸爸、叔叔和India之间几次说及We’re family. 我想这里的family不是指亲情,而是对Stoker之血的强调。

□ 回顾片中所有死去的人物,他们的死法也颇值得玩味。

在所有叔叔杀死的人中——其中小弟弟是被活埋,爸爸是被伪装成车祸,其他所有人都是被皮带勒死的——没错,就连一身丝质睡衣、风情万种的嫂子Nicole也一样(最终未遂)。

所以,Nicole这个角色其实挺有误导性,你以为她是主演、戏份不少,角色地位也必定特殊。

其实在Stoker的基因的羁绊之下,她与卧底老管家、来访的欧巴桑和想和女主来一发的小青年没什么两样,注定无法介入Stoker之间,沦为那个被诅咒的血族的祭献。

相比之下,只有Stoker家的人才配以勒死之外的方式死去。

——这是叔叔的杀人哲学,还是Miller(剧本)有意将Stoker家的人与其他人区分开的表现手法,我不得而知。

或许我们能期待继承了叔叔衣钵的India,以后全用剪子杀人。

这里还想讲下高跟鞋,且不谈高跟鞋和女权主义的渊源,就个人体验来说,穿不穿高跟鞋对心境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对初次穿高跟鞋或者穿不惯高跟鞋的女孩,高跟鞋的存在感是巨大的。

况且历史上,高跟鞋是男权束缚女性、女性取悦男性审美、女性社交需求和女性争取平等地位的矛盾产物。

加上叔叔每年送India鞋子且India也对这些鞋子万分珍视,不难想见高跟鞋在本片中的多重意象。

总的来说,电影所要传达的信息并不复杂,个人觉得没有太多心理学的暗示,也没有涉及诸如家庭关系的社会问题。

正如电影名字Stoker,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被冠以Stoker这个姓氏的病态血族的故事。

至于Miller,也不是什么用电影语言解读弗洛伊德的大触,只是个喜欢希区柯克和恐怖故事的小伙子。

所幸的是,朴赞郁将这个流俗的课题传达得自然而清高,贯彻了他独特的含蓄,相较于里情节的肮脏,先一步感受到了残酷的美感。

作为朴进军好莱坞的首部英语电影,维持了他一贯的电影美学,考究的画面切换和音乐调度。

只是相较于复仇三部曲,电影技法的堆砌有所收敛,不变的是他还是老接这种近亲相奸的本子。

另:翻了下英文维基,里面有一段谈到希区柯克对Miller的影响,有助于电影中某些意象和场景的理解:http://en.wikipedia.org/wiki/Stoker_(film)#Hitchcock_influence

 8 ) 杂谈

1,果然是没穿过高跟鞋的小男人拍的,把高跟鞋拍得多么高大上……穿上高跟鞋不是成长,是从兽性到第二性的退化。

2,母女雌竞太男人味了,尼可看到一个老男人和自己女儿站在一起,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担心女儿被骗,愤怒指责老男人,而是和女儿雌竞……Jesus,妻性大于女性的悲哀。

和查理对峙的时候,她竟然没有武装到正确的方向,而是选择了束身衣➕高跟鞋!!

只有人类雌性会被驯化到完全没有攻击性至此吧,又是一重悲哀。

而且她被男主摸一下亲一下就忘了自己目的的样子,实在是太不像个大女人了……三重悲哀。

看出来是男导演了。

3.女主是“父亲的女儿”而不是“母亲的女儿”,她的嗜血和攻击性都来自父系基因遗传,太遗憾了。

4.前半部分本来都just ok fine,女主给叔叔的那一枪给我打清醒了,立刻抬了一颗星。

杀死叔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切生血肉都成为少女生长路上的养料,吞噬一切的凶猛成长,很蒂。

5.确实是非常亚洲风格的英国片,幽深阴郁,换成亚洲脸孔和亚洲环境也不违和……6.哦还有一点忘了说了,男主长得好像《好想做一次》的男配,一副又笨又mean的年轻不懂事富家白男相,实在高深装d不起来,每次装氛围的时候都有种“导演努力了”的故弄玄虚感,出戏。

看过女主的爱丽丝,她好适合演敏感叛逆神经质的倔强少女,少女成长被她演得十分力量感而不雕琢

 9 ) 因为我们身上流着同样的鲜血

本片的中心就是查理叔叔,他是整个故事的推动者,他神秘、英俊,同时又是杀戮狂魔。

影片开头的那些台词都非常关键"Just as the skirt needs the wind to billow, I'm not formed by things that are of myself alone. I wear my father's belt, tied around my mother's blouse. And shoes which are from my uncle. Just as a flower does not choose its color,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what we have come to be. Only once you realize this do you become free, and to become adult is to become free."从这里看出三点重要的信息:1. 她的性格形成是因为遗传下来的血,流着和Uncle Charlie一样的血;叔叔带母亲出游后,她在床上摆动,一种和Uncle Charlie小时候埋死弟弟后同样的舞蹈。

2. 她有三个人格,和父亲打猎学来的冷静,像母亲一样渴望被爱,能够像叔叔一样驾驭生灵。

3. 她之所以会这样(冷酷地杀警长),是因为她已经不能回头。

出席父亲追悼会,母亲不断焦躁不安地扇扇子,她穿着去年的鞋(以为是父亲送的)。

显示出她很爱父亲,而母亲应该跟所有的亲人都不和,包括Richard。

蜘蛛非常明显地暗示Uncle Charlie对与India的攻势:爬上鞋,小腿,钻进两腿之间,到最后离开。

她平时不想让任何人碰,包括母亲。

但却和Uncle Charlie双人弹奏,并且带来精神上的高潮。

看到叔叔和母亲亲热,她跑去找惠普,这个无法交心的同学,但她还是希望他吻她。

第一次杀人后,欲望、杀戮、恐惧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在浴室自慰达到高潮。

一开始不肯做Uncle Charlie的车,不要伞。

显示出父亲人格对叔叔人格的抗拒,抗拒叔叔。

直到杀死男同学,第一坐上了副驾,最后杀死Uncle Charlie,坐上正驾,戴上墨镜。

接替了杀手。

完全变成了叔叔人格。

为什么和母亲不和?

父亲人格对母亲人格的厌恶。

母亲总是很忙,哭哭啼啼。

只会色诱男人,毫无求生能力。

当她在杀人埋尸后想要得到母亲的安慰,梳头,结果被拒绝。

进而要求帮母亲梳头,但交心失败,反而一句“有时候我们做一些坏事是为了防止做更坏的事”引起了母亲的警觉。

钥匙肯定不是Uncle Charlie送的。

用来开启父亲收藏的儿时的照片,她发现原来父亲还有一个小弟弟,而在楼梯上Uncle Charlie的信件全部来自精神病院。

当她得知父亲被杀的原因,只是给了他一个耳光。

每次发现Uncle Charlie的秘密,都会有摆动,要么是钢琴旁的节拍器,对应第一次翻包,成果:一把水枪(Uncle Charlie小时候的玩具),一副和Richard一样的墨镜,她的生日礼物(她知道里面有东西,后来发现是高跟鞋)),后来母亲出游归来,把它停了,翻包结束;要么是灯,母女俩奇怪管家为何不在,Uncle Charlie直接叫India把冰淇淋放冰箱(首次分享杀戮);要么是配乐,她打金阿姨电话的时候。

India对杀戮习以为常,即便在冰箱发现管家头颅,她不但没有畏惧,反而仔细确认。

尽管管家对她不错,在厨房中止别人非议,然后陪剥蛋的India聊天。

India而后在旁吃起混合冰激凌(也是一种多重人格的隐喻),反而对Uncle Charlie更加好奇。

查理叔叔做这一切的动机只有一个,渴望亲情的关爱。

他没有爱情,也没有性欲,不然不会给India母亲下迷药。

他渴望Richard的爱而杀死弟弟,Richard阻挠他回归家庭而杀死Richard,管家和金阿姨知道太多,怕会被India母女赶走而又进而杀死她们,最后India母亲阻挠他带走India而又起杀心。

India的杀戮动机是?

她已经和两宗命案相关,杀警长是意料中的。

PS: 金阿姨的Motel房间放的电视节目是个大剧透。

期待查理叔叔前传。

 10 ) 世界给疯子一张冷脸,而疯子回应世界以更加极端的疯狂

故事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看电影时,心中有一个越涨越大的疑惑。

看完只觉浑身一阵寒冷,哪怕现在是酷热的六月天。

这是一部悬疑片。

故事很简单,不宜剧透。

一句话概括:一栋大宅,一个家庭,接二连三有人人间蒸发,他们被谋杀了吗?

凶手是谁?

凶手为什么要杀掉他们?

作为悬疑片,它并不吓人,没有恐怖的音效,也没有忽快忽慢的节奏变化,它是慢的,娓娓道来,很柔和。

但是平静的表面隐藏着一个或许很黑暗的真相,那么真相是什么?

故事真正的主角只有两个人:小姑娘印蒂亚-斯托克和她年轻帅气的叔叔。

小姑娘浑身都散发出诡异的气氛,她成熟,不轻信,她总觉得生活中有一个巨大的谜团,而自己或许就置身于这个谜团的正中央。

她是观察者,潜伏在暗处,就像潜伏于草丛中等待射击的猎人,恰如聚精会神地思索,想要了解真相的观众。

小姑娘的叔叔是一个帅得会让女生尖叫的帅哥,眼神中有顽皮和纯真,没有丝毫的阴暗。

他的目光总是追随着侄女印蒂亚,让人忍不住想要知道其背后的原因。

(ps:绝非乱伦这么简单。

)这是一部悬疑片,但文艺气息浓重。

电影主角衣着复古,出没于装潢考究的大宅,动不动就弹一支舍人魂魄的钢琴曲。

女主角经常说出一些让人不知所云的话,电影画面干净,氛围令人沉醉,每一个镜头都无比精致,每一个细节都美妙绝伦。

浓厚的复古气息盖过了悬疑片的阴森恐怖,但这三位主角(另一位是小女孩的妈妈)依然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吸血鬼家族。

事实上,这个家族比吸血鬼家族更恐怖,他们也是嗜血的动物,是现实生活中的“吸血鬼”。

事实上,这是一个关于疯子的故事。

世界给疯子一张冷脸,而疯子回应世界以更加极端的疯狂。

他们是。。。

全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08ce20101cnga.html

 短评

有个短评说拍成这样美其他都不重要了,笑死,我满脑子都是我罗那句:12年后曼联接回了他们的游子,其他的,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3分钟前
  • 深邃
  • 较差

炫技啊炫技..进军好莱坞玩命炫啊炫

4分钟前
  • 周生生
  • 还行

整个片儿最亮的是配乐

9分钟前
  • 大乃乃富江同学
  • 还行

朴赞郁一流的视听叙事越回想越精彩,性的启蒙,爱的替代,血液的传承与超越,弹钢琴高潮和身体钟摆大赞。马修和妮可的颜在大荧幕上美爆。抽裤腰带一刻我都跟着爽了,女主死文艺变态气质演技极好。原声太好听,#上海电影节#大光明观影体验一级棒。恰好我今天发型衣服鞋子跟女主类似,照镜子一身冷汗。

14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马修古迪变态啊。米亚表演有突破。冷的发指。

18分钟前
  • vivien
  • 还行

画面、内容、剪辑和配乐都值得满分的精致存在。那有主见,可以靠近但无法亲近的人,他(们)真的很爱这种电影。我一部部地看他喜欢的电影,才发现原来什么感情都有走九十九步等不来对方一步的处境,就像看再多类似电影我也无法像他一样做到真心喜欢。我给你推的歌有听吗,《德米安》有看吗,又该怎么不着痕迹地告诉你我在《正义论》里看到了你所疑惑的康德的义务论思想呢。好羡慕情感有所寄托的人,我却总因为离别而突然意识到缺乏寄托。

21分钟前
  • Sputnik
  • 力荐

某些镜头特别喜欢,竟然会觉得很爽………

23分钟前
  • 天才+英雄
  • 还行

少女养成记。

24分钟前
  • 深津奈留
  • 推荐

电影再次向我们证明,神经病是遗传的

29分钟前
  • GS
  • 还行

既清新。又文艺。华丽の镜头。技巧の一流。朴赞郁の45度忧伤。长夏逝去,岁月静好。零分。呵呵。

34分钟前
  • 豆友1163798
  • 很差

电影有点词不达意。表现手法忒玄幻,没有啥中心思想,就是一个长大的女孩猎捕猎物的全心里和身体的过程展示。

39分钟前
  • 空中飞人
  • 还行

对于剧情非线剪辑的处理居然还有人把戈达尔的跳接搬出来说事,你丫怎么不去骂乔怀特更加坑爹,还文本保证,丢!说回来,镜头朴爷的味道还在,但的确不够好,更像是致敬作,来好莱坞发展的保底之作,放不开手脚。AND是我的错觉么,朴爷挑选剧本的水平貌似都不怎么高啊!囧!

41分钟前
  • 啊砸
  • 还行

。。

43分钟前
  • 恶之教典
  • 还行

从女性主义角度而言这部影片其实没有很大突破,剧情也不如之前所阐释的那般精彩。然而,朴赞郁个人风格极强、精致到极致的电影语言赋予这部影片新的意义,剪辑将蒙太奇的艺术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符号的运用复杂而缜密(简直想停下来拉片)。米娅·华西科沃斯卡和马修·古迪的二重奏实在太性感。

44分钟前
  • Tilda Li
  • 力荐

朴贊郁的及格片

47分钟前
  • 苏菲sama
  • 推荐

妮可看得我太出戏了

48分钟前
  • 利奥波德
  • 还行

这种一个简单的故事却用异常装逼变态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电影的确是我的心头好啊!对手戏时的摄影机调度流畅的让人舒服!影像的堆砌,配乐的烘托,这是我最近看过的最喜欢的电影。ps. Matthew Goode 太盘儿靓条儿顺有魅力了!

49分钟前
  • MaxZ 等等等等
  • 力荐

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借助摄影剪辑音响效果的特别发挥细细描摹,只是故事性不够强

54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神经

56分钟前
  • 大大
  • 较差

相似性剪辑破坏叙述的流畅以构建起人物行为与意念的关联。人物之间的关系冷而生疏,关于家族的遗传与激发性的表意盖过了人物的动机,叙事线多受阻直至不了了之。

57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