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哈利波特1:神秘的魔法石(港/台),哈1,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艾伦·瑞克曼,玛吉·史密斯,汤姆·费尔顿,伊恩·哈特,理查德·哈里斯,约翰·赫特,罗彼·考特拉尼,朱丽·沃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1

 剧照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1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2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4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5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6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1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14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15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16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17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18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19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哈利波特是一个孤儿,从小寄养在姨妈家,受尽欺凌。但就在哈利11岁生日的时候,他意外收到了霍格沃茨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哈利从该学院派来接他的巨人海格口中得知,这是一间魔法学院,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哈利的父母都是伟大的魔法师,在对付伏地魔的战斗中双双献身,唯有哈利幸免于难。 哈利进入霍格沃茨后,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飞行天赋,得到麦格教授的推荐进入了格兰芬多的魁地奇球队。另一方面,哈利发现霍格沃茨学院内有一股黑暗势力似乎在暗暗滋长,揭开谜团的关键就在有凶恶的三头犬守护的房间内。 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个好朋友决定探个究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沸腾的群山高举爱疯城记第一季外星+人2她不见了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心跳漏一拍第二季永不消失的彩虹醒来即死亡东北夜市英雄传迷途之狼日本生活的艺术第一季火锅之王看了又看奇迹三雄之扑克游戏这就是僵尸吗?地狱变第11话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海盗的遗产时光之尘圣石传说义薄云天漫城琵胡前哨第二季半是蜜糖半是伤圣地亚哥的白拐杖海角惊魂薇拉神探坤潘2鬼妻我爱你

 长篇影评

 1 )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有哪些精彩片段?

常常放假会回顾哈利波特,这个冠状肺炎肆掠的特殊春节也不例外随着年龄,随着次数,当然也随着弹幕的变化,每次看感受都不一样作为开盘之作,克里斯哥伦布的这部电影可谓是为后续之作做足了榜样,也为哈利波特系列打下了口碑最起码,选角做的相当好嘛这次看感觉有两个细节比较深刻第一就是名场面,大量的霍格沃茨信封如潮般轰炸维农舅舅家,当初只是觉得有趣,现在想起来,如果没有这般态势,可能哈利永远不会前往霍格沃茨,可能会接受寄人篱下的命运,这种强烈的,可以扭转命运的外力,可以将生活引向幸福的信,在我们的麻瓜世界又有几封,我们又有几次机会呢?

第二个便是最后哈利通过厄里斯魔镜获得魔法石。

邓布利多得意地说:只有心想着魔法石却又不想占为己有的人可以获得。

有时能够引导人走向成功的不是野心和欲望,而是自然而然的无心插柳,急功近利和盲目都只会让我们在镜前迷惘,却永远到达不了另外一边。

哈一点个人的小感受,总会有些细节也引起你的强烈共鸣,希望自己可以像哈利一样善良,像邓布利多一样的机智。

 2 ) 打开魔法之门

还记得十多年前,在书店里捧起这本书的情形:主调为黑紫色的封面,略带神秘~翻开书一读就停不下来,咬咬牙买下了在当时并不便宜的这本少儿读物……一页页读着,好玩的东西层出不穷……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猫咪变成了麦格教授,会跳的巧克力蛙,对角巷的魔杖店,霍格沃茨大厅的星空穹顶,会说话的分院帽,骑着扫把满天飞……太多太多新奇的东西出现在脑海,肆意想象着~直到电影上映……电影上映时,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去了影院,好像是唯一一部全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的电影~

随着电影的一幕幕展开,那些魔法世界的种种变得更加具象生动了,是滴~电影对小说忠实并且高度还原,非常感激导演的还原,给了孩提时代的我一个美好且充满幻想的魔法世界。

不仅是三位主演哈利、罗恩、赫敏,其他的大小配角和场景就像是从小说的文字直接转换出来的那样~最后我还要说,演员们的英式发音好好听~又让魔法师们赋予了英伦风的贵族气息~

 3 ) 是不是看电影多了,阈值提高了?

8.17也许是我期望太高了。

9.0的电影真的很少。

对于剧情的设计,大家去对比一下《看不见的客人》我觉得情怀不值钱,看的影视剧要让我有动力重新看一遍,而不是在满脑wtf中和所谓的情怀一起高潮。

我今年25岁了,不太想看很多没有什么内涵的东西浪费自己的时间。

有人回复我,我觉得很惊讶,因为豆瓣好像从来都不具备社交属性。

其实我觉得点评一部电影,要站在这部电影的背景下,一部爆米花片只要情节刺激就行了,一部要表达情感的电影要带着观众一起浸入。

但是不论如何,剧情都要合理。

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辛苦打字还是最多给自己看,因为好多电影的情节看过后都想不起来了。

解释一下我提到的这些问题,比用“大家都没发现,就你发现了”这种伪逻辑疯狂秀自己的智商来的有效的多。

院长把关系到整个世界的魔法石托付在一个魔法都不太会用的一年级孩子身上?

万一,哪怕只有万一,伏地魔得到了这个魔法石后果是什么?

谁来担这个责任?

然后他说这是他安排的?

wtf?

像不像你老师把题讲错了,然后说这是他故意讲错的?

下棋的时候,要不要这么生死离别?

又不会真的死人,大声喊“no”有用吗?

这种用力过猛真的好看吗?

建议看一下《琅琊榜风起长林》中长林王和萧平旌的离别,那段真的是好看的离别,长林王声音不大,但是字字打在你心头,萧平旌难过的几乎说不出话,唯有泪如雨下。

今天是2020.8.16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系列,在苏州独墅湖邻里中心看的3d。

其实期待很高,因为久负盛名。

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首先在情节设置上要合理,不能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就强行煽情抑或是强行做一些让人惊讶的事情。

这部电影的开始部分引人入胜,用小男孩推搡哈利以及在楼梯上方跺脚,和要求生日礼物的数量来表现小男孩的骄奢淫逸。

但第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男孩看到这么多生日礼物,第一反应是大声询问/斥责到底有多少件,得知只有36件甚至比去年还少了一件的时候勃然大怒。

首先,他在家里予取予求,30多件的东西在总量上不会比去年少,甚至体积比去年还大,所以正常的反应是很高兴,在一件件拆开看过之后,数数量的时候发现不够再发怒,看到这给我的感觉是他好像知道数量就很少一样。

猫头鹰送信的段落很刺激,很新颖,这段很好看。

海格送哈利上学,这9 3/4的车站也太凑巧吧,要是那时没有人正好去霍格沃兹,哈利要怎么进去呢?

另外被普通人看见了怎么办?

巨人的那个情节,老师斗不过三个小孩用一个简单魔法就能打败的大块头吗?

后来知道那个巨人是那个老师故意放进来的,但是校长在,学生为什么要往外跑?

往外跑不是增加了遇到巨人的概率吗?

另外老师们应该是清楚他的实力的,就察觉不出有猫腻吗?

巨人这段,女孩撒谎感觉牵强附会,我知道导演是想表达女孩的敢于担当和他们三人友谊升温,但是影片一开始就说了,个人行为是要上升到学院的,那么为什么不如实说?

去上厕所不至于扣分吧?

比赛这一段,抢到金色小球就能赢,事实上小球也并不难抢,那么比赛的方向应该是兼顾甚至主要帮助seeker找小球,并且阻止对面拿小球,而不是一上来就开始狂轰球门。

这段我觉得也很奇怪。

魔法石这段就更令人奇怪了,暂且不论银行和一条狗哪个更安全,小孩们都察觉到海格说漏嘴了,但是为什么海格自己没有察觉到?

小孩们去找老师说魔法石要被抢,本着宁可信其有也要去看一眼吧,而且校长刚走,说不定有端倪呢?

还有下棋这段,无故煽情,又不是真会死,牺牲一下能咋地?

就算剑劈过来,你从马上跳下来不就行了?

之后就更邪乎了,反派在那照镜子,没找到魔法石不应该疯狂地找吗?

跟哈利墨迹这么多干啥?

肯定是装一波好人啊,万一魔法师在哈利那呢?

一个老师实力肯定碾压哈利,看到魔法石在哈利那抢过来就行了,为啥要杀他?

而且掐他脖子,不抢石头吗?

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挺多的,不过小女孩真的好看,可以用精致来形容。

 4 ) 魔法

魔法之一:影片虽然由美国华纳公司拍摄,但在忠实原著的原则下,演员全部起用英国的著名演员,而摄制组成员竟有800位之多,群众演员达到上千人。

拍摄资金本来是1亿美金,但为了让影片更忠实于原著,所以影片最终投资超过了1.25亿美元。

而影片中著名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是英 国建于1093年的牛津大学的杜汉大教堂。

神秘的古零阁银行是澳大利亚驻英国的官方机构。

牛津神学院成了影片里霍格沃兹的医院。

而英国伦敦动物园也为影片的开场戏提供了全部场所。

如此精良庞大的制作,是近年少见的。

魔法之二:影片由于是美国华纳公司出品,所以制作方特别邀请了世界上名声最大,曾获5次奥斯卡奖、18次格莱美奖的著名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

这位《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星球大战》系列的作曲者,这次创作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全部音乐,那神奇而诡异的音乐与影片中的魔法世界十分贴切,这部影片的原声音乐也已经由国内的华纳唱片公司引进了。

 5 ) 有责任心的孩子

前几天的时候又看了一遍,看到罗恩从马上摔下来的时候我就想这些孩子真的有责任心啊。

就是说,那些孩子,仅仅那么小,就已经知道了要拯救校园,知道了与恶势力做斗争,知道了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他人的生命,是社会教给他们的还是自己学会的。

我不知道。

总之是被他们的责任心感动了。

就是这样的。

 6 ) 欲望与自我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有一面神奇的魔镜。

从来没有见过父母的哈利在镜中看到父母微笑的站在自己身边,而笼罩在其他兄长光环下的罗恩看到自己成为了佼佼者。

“这镜子能看到将来吗?

”罗恩兴奋地问哈利。

“当然不,我父母都已经死了。

”哈利黯然地说。

这是一面厄里斯魔镜(THE MIRROR OF ERISED),在它面前看到的只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It shows us nothing more or less than the deepest,most desperate desire of our hearts.)。

哈利为这面镜子着迷了,常常违规来到镜子前面,享受与父母共渡的美好时光。

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见到朝思暮想的父母,才能体会被父母关爱的幸福——尽管那种爱只是表现在镜中的父母对镜中的他的抚爱和微笑。

刚开始时,哈利会不时的回过头来,看看父母是否真站在身后,而后来便只是席地坐在镜子跟前,呆呆的看着。

他明明知道镜中的那个哈利并不是自己,但是他却无法不为之沉醉。

这时,阿不思邓不利多教授出现了。

他告诫哈利:“这面镜子既不告诉我们真相,又不增长我们的知识。

人们在它的面前变得很脆弱,沉迷于他们所见到的,甚至变疯了,但不知他们所看见的是真还是假。

”只有世上最快乐的人,才能在镜中看到真实的自己。

然而每个人都有欲望。

我们向往快乐,但却会为了各种事情而不快乐。

在真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欲望就希望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满足,在自己身上没有达成的目标就寄托在子女身上,利用常规手段难以企及的财富就投注于彩票上。

因为这样,有的人会网络成瘾,有的人会恨铁不成钢,有的人会嗜赌如命。

然而,不论是通过虚拟世界,还是子女,或是妄想实现欲望的那个“我”,都不是真实的我。

要让自己幸福,我们所要依赖的只能是镜子外的那个自己。

 7 ) 哈利波特上映15周年,我回了一趟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已经十五周年了。

对于我们这一批跟哈利一起长大的哈迷来讲,这些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就成为了我们的历法。

华纳兄弟在伦敦郊区的The making of Harry Potter的studio tour从早到晚,来自世界各地的哈迷在这里聚集朝圣,我也是提前了十天才堪堪订到票。

<图片1>这毫无疑问是一场充值信仰的旅途。

如同第一次到伦敦就急着到国王十字车站,在寒冬里排队一个多小时就是为了看一眼国王十字车站;明知道官方店里跟淘宝店的Made in China并没有差多少,还是以数十倍的高价什么都想买。

这种不顾一切的冲动会让人有久违的快感,如果用钱可以买到的快乐,这大概就是钱的最终意义了。

<图片2>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有些人注定无疾而终。

在跟着哈利一起长大的这些年里,我从一个自以为什么都懂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面对着生活有着许多无奈的大人。

在这期间的十五年的岁月里,我们遇见了很多人,错过了很多人,会爱会恨。

所以再看哈利这样一个不会变也不会离开的伙伴来说,变成了承载着我们记忆的一部分。

<图片3>伦敦市内从Victoria站集合,到达华纳兄弟的这个哈利波特专属的摄影棚车程一个小时左右,往返车费跟参观套票单人45磅。

因为场地容纳人数的原因,一天是有限流的分批次,我是周六的下午四点十分发车,正式的参观时间从下午六点半到末班车时间九点半,虽然看起来不大的场地,但是参观起来的流连,让时间显得分外匆忙。

<图片4><图片5><图片6>门票当日有效,所以并不会限制停留时间,如果能订到早票,可以早点到达,泡上一整天。

出发之前本以为会小孩子占领的地盘,到了studio才意外地发现男女老幼一应俱全,是的,我们离开了麻瓜的日常世界,来到了魔法世界。

很多人带着哈利同款的圆框眼镜,多少个小巫师大巫师披着魔法袍走来走去,满头白发的阿姨也在飞天扫帚上玩儿得不亦乐乎。

<图片7>

相对于美国佛罗里达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这两座摄影棚外貌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实际上承载了哈利波特系列制作的大部分拍摄任务。

小哈利,小赫敏,小罗恩就是在这里初遇并且成长,完成了从魔法石到死亡圣器的魔法之旅,死亡圣器(下)上映一年后的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由此成为哈迷的重要圣地。

对于太过于熟悉的事物反而变得难以叙述,小学三年级起,每到了暑假都要把哈利波特的原著从头到尾读一遍,直到看到罗琳写道“看起来是一个好得多的夏天”,回过神来看到阳光刺目蝉鸣震耳才觉得自己的假期也才开始。

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高三那年,那些故事自己读了多少遍都已经不再记得,只是记得自己用树枝用油漆做自己魔杖的日子,笑着怀念。

<图片15>想象变为真实的时候,好像触目所见的东西都是高潮。

一路上手机不停地拍,不管构图,不管有没有手抖,只想把所有看到的记录下来。

从女贞路四号哈利曾经住过的楼梯间开始,到霍格沃茨礼堂,再从霍格沃茨的大门,到格莱芬多公共休息室,男生宿舍,那些在霍格沃茨墙壁上游走的油画,不断移动的楼梯,邓布利多坠下的钟楼,校长办公室,海格小屋,魔药课教室,魔法部,再到对角巷……一切的一切,一次次地出现在想象中在电影里看到的,这一次真的到了眼前。

<图片16><图片17>摄影棚总共有两个大的室内棚区以及室外棚区。

第一个棚区主要是主要展现了霍格沃茨,霍格沃茨主要的场景以及道具,还涉及陋居,马尔福家,魔法部,凤凰部;有比较多的互动方式,最值得体验的就是飞天扫帚的视频合成,可以现场录一段电影场景中的片段,提供魔法袍使用,几十磅也很贵。

<图片19>

过了魔法部之后是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提供了霍格沃茨特快的火车模型,大家可以上车参观一圈,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过后是个用餐的地方,连接着户外区域,提供黄油啤酒。

户外展示了骑士公共汽车,女贞路4号,浪屋,霍格沃茨的吊桥,以及魔法石里的棋子道具等。

<图片21><图片22><图片23>第二个室内棚展示了大量的制作道具的过程,《妖怪们的妖怪书》,鹰头马身有翼兽等背后大量的电子线路,还有巨蛇纳尼斯模型,美人鱼,八爪蜘蛛的模型等等,还有让你窒息的各种设计图,虽然没有建造这座城堡,但是设计师们已经在画稿上实现。

最大的亮点是快结束的对角巷仿真还原以及霍格沃茨一定比例的模型,短短地距离却花费大量的时间参观。

<图片24><图片25><图片26>摄影棚所能还原的究竟只是片段,并不会真实地建造一座霍格沃茨,道具们都是孤独的,散落在这个studio的各处,而就是在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中,我们能把整个魔法世界还原。

邓布利多跟麦格教授把哈利放到女贞路,海格第一次带着哈利走进了对角巷,分院帽里拔出了格莱芬多之剑,第一次魁地奇比赛,魔方世界里跟我们一样的成长烦恼,朋友之间的鸡毛蒜皮与同生共死,情窦初开与心碎。

<图片27><图片28>从11岁到15岁的生日,每年我都期待有一只猫头鹰能从远方飞来,想象着自己也能成为霍格沃茨的幸运儿,也能成为格莱芬多的狮子,成为不是普通人的魔法师。

挥一挥魔杖时候的帅气,能有一把自己飞天扫帚,可以变形,可以隐身,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无所不能。

直到少年期结束才意识到这个梦想不会实现了,你看,总是这样,有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图片29><图片30><图片31>回程的路上正好听着一期关于约翰列侬的电台,月光揉进了夜色,stand by me传入耳中的热烈,让人觉得温暖而慰藉。

像是出口的时候罗琳写的一句话,在脑海里不肯淡去:The stories we love best do live in us forever, so whether you come back by page or by the screen, Hogwart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welcome you home。

魔法不死。

<图片32>

 8 ) 为哈6做功课

影片的评论不多,可能因为那时还没有豆瓣。

看过的人很多,可能看完也懒得再评了吧。

原著是初中时引进的吧,当时很多班里的女生读。

嫌小说厚,没去看。

电影错过了,也懒得补,于是一部又一部错过。

因为混血王子有IMAX加3D版,所以决定要看。

这才开始从头看起,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佩服作者的想象力。

只是那项运动实在有些无聊,纯粹是为哈利设计的。

喜欢那面镜子,很有哲理。

设置了一个悬念,到最后才揭晓。

不错的片子,小演员很可爱。

9.7.19晚写于外公家

 9 ) 《哈利波特》重映,我终于有机会进入魔法的世界了

欢迎来到霍格沃兹学院,欢迎来到魔法的世界!

作为《哈利波特》系列开山之作,《魔法石》无论从剧情的起承转合、节奏的丝滑把控、特效的精巧震撼都无愧于观众,看似闲碎的镜头都在为后续的闯关埋下伏笔,骑上扫把当找球手、下巫师棋当骑士、读万卷书活学活用,一条揪出内鬼守护魔法石的暗线在哈利探索校园的过程中逐渐显明,直至结局反转迈向高潮。

还必须怒赞系列选角,究竟是什么天才能选到丹尼尔和艾玛两位演员,盛世容颜在大银幕上看简直是给眼睛吃一顿米其林大餐,而且各演员演得不尬且灵动,从选角上系列影视化就已经成功大半了。

虽说电影时长受限些许细节不足导致部分情节存在漏洞,但不影响观感,毕竟这是魔法的世界。

罗琳写下的这篇魔幻故事流传二十余年仍不过时,看完心底泛起阵阵暖意,爱是焚恶除邪的魔法石,哈利早已把它放进口袋。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001)9.22001 / 美国 英国 / 奇幻 冒险 / 克里斯·哥伦布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10 ) 满满都是回忆

将哈利波特全系列电影看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一部,感慨万千,与之后的作品清晰的画面灰暗的色调不同,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画面都带着2000年代特有的怀旧感,暖黄色调的画面真是恰到好处的让人感动,放松身体,开始渐渐回忆起最初的那段记忆……哈利波特的原著本来就是一场盛大而华丽的魔法冒险,电影又将原著中的炫目场景一一塑造出来,终于让这份魔法盛宴得以呈现。

激动人心的冒险、正义与邪恶的对抗、精致大胆的场景、炫目而满足想象的魔法,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沉醉于哈利波特世界的我流连忘返。

魔法,这两个字绕在舌尖上的时候,还未说出口就感受到了来自心里的颤动,曾几何时,我也一日一日期待着自己能收到猫头鹰带来的入学通知信,加入哪个神奇的魔法世界,虽然自己的心里非常清楚这是不可能的,这都是虚构的,但还是甘之如饴,宁愿被JK罗琳塑造的美丽谎言所欺骗。

JK罗琳,一个伟大的女人,如果不是她的奇思妙想创造出这个魔法宇宙,所有哈迷的人生不知道会多么无趣。

而且她还非常厉害的将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填充完整,可以让全世界的朋友们一起来添砖加瓦,这就是为什么HP的同人文化如此兴盛,因为可以利用的元素实在是太多。

有多少人在死亡圣器出来之后感到遗憾,认为哈利波特的世界大门就要正式关闭了,可没想到JK罗琳又开启了《神奇动物在哪里》。

她是在告诉我们:魔法的世界,永不关闭。

 短评

出身论/血统论,很危险的阶级主义信号

5分钟前
  • 惊蛰
  • 很差

忠实原著有时候未必就不能打造惊喜。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对哈利波特的电影没什么爱,小说好像还好些。

13分钟前
  • Skybow
  • 还行

可爱的小演员,对不长篇幅小说地改编,做得不错。小演员虽然演技生硬,不过重在还原了脑海中的人物想象。从现在纬度往回看,这几个人竟然反客为主,所有周边产品的哪怕是手绘形象用的都是电影的,还联合“封杀”了原作者,真是有颗感恩的心。

14分钟前
  • 🐳居北望南🦥
  • 推荐

和小小说还是有点出入的,小说我看了五遍,很多小说的情节还原不是很高!还可以吧

15分钟前
  • 仙仙美代子
  • 推荐

原来神作也是个戴在无敌主角光环的爽文。

18分钟前
  • SEED
  • 较差

其实我每次看哈利波特都是为了看赫敏的

19分钟前
  • leemajia
  • 还行

有没有不是it&#39;s in your blood这种血统门阀的奇幻故事。snape挺妖娆。

24分钟前
  • 谁在我头上大便
  • 较差

身为哈迷的我《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最爱的三部是《魔法石》《阿兹卡班的囚徒》和《死亡圣器(下)》 。—— 第三届北京电影节《哈利·波特》八部连映。2013.04.19:去看《哈1》时,先是搞混地铁站口,出错;而后打的赶过去,还是错过电影的开头;刚坐好,没想到才看几分钟,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幸福;···快乐;···掌声不断;···激动不已。—— 2020.08.20:难得《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映,身为哈迷的我也再次来影院“会见”熟悉的朋友们、“参观”向往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了。看完后,意犹未尽,好希望能像2013年北影节那样把后七部也一并在影院重温一下。

2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领略一下20年前的特效水平。空中橄榄球?最后是放寒假了吗?没看懂。

30分钟前
  • 容貌焦虑主理人
  • 很差

霍格沃茨是最好的魔法学校!

3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不喜欢哈利系列。不过看第一部时还小,觉得很新鲜。舅妈带我们三个小孩子去电影院。但即使那么小也没有很迷恋这个片子。

35分钟前
  • 小羊仔
  • 还行

小演员真是太萌了,想想看哈利波特现在的长相,有点心痛

39分钟前
  • 齐木楠雄
  • 力荐

好低幼啊 当年我还小的时候那么火也对这个系列提不起兴趣 现在果然还是 全靠萌萌哒的小演员撑下来

43分钟前
  • Alice的兔子洞
  • 还行

24-10-11二刷:小丑鹅长成白天鹅的故事,马尔福就是年幼版高司令,最凶恶的保安居然养了一只猫?一部看完了想去上学的电影,不过配乐真的好吵啊!如果霍格沃茨只是哈利在楼梯下漫长的大梦一场,该怎么办?

46分钟前
  • 阿孝咕
  • 还行

其实是非常不喜欢怀旧的人,也在竭力避免各种刷情怀的场合,但是这是哈利波特啊,是真正伴随我长大的世界,怎么可能躲得过。魔法石是系列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部,今日再看,依然认为是一个美丽的开始,一个好的故事。而且发现自己竟然记得几乎所有的情节甚至台词与表情,听到熟悉的旋律,泪目;看到许久未见的人物,像见到多年不见的朋友,泪目;想到后面他们要面临的那些波折,再度泪目。这一刻,有些明白怀旧的美在哪里,也如此感谢我的成长是伴随着这样一个充满爱、勇敢、独立与选择的故事, how lucky i was!!btw, 期待已久的3d没有预期的好,即使是激光imax感觉依然欠佳,自我感觉甚至比不过神奇动物2的3d效果,小小遗憾。

48分钟前
  • courageousgoo
  • 力荐

个人评分5.5/10【D】电影院。影像质感修复得真好,人脸的清晰度令我惊喜。/某种意义上是当下观众最需要的商业电影,至少观众确实需要这样的顶级审美和时代气质来意识到“创造力”的可贵。观赏性的淬炼来源于适当的符号人设与幽默语气,但在大多数时间还是因为过于松散的情节编排和角色写作而造成的“电视剧观感”,导致好几场技术/调度show实在不尽人意(魁地奇大赛和最终决战便是例子,低分辨率的CG和运动尚能理解,但毫无张力的冲突/对抗写作实在无法原谅)。从这个角度看,再度回归院线的《哈利波特》反而放大了本身在电影载体下尝试日常系写作的尴尬之处。自信抛弃[主线]和[写人]的重量,却始终无法深入日常本身去创造实感而强劲的“魔法时刻”,最终呈现的仅仅只是小男孩梦想成真的主线收束罢了。

50分钟前
  • 杰洛
  • 较差

第一次看还是初中的时候,对于电影不依照书,大面积的删除愤恨不已,到大学才发现,原来这一部算是很好的了。。。

54分钟前
  • P
  • 还行

标准的儿童冒险故事框架,不过就是世界构建太有趣了。

5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可能我错过了看这个系列的黄金年龄

59分钟前
  • lip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