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需要写点儿什么,纪念一下这个电影儿。
喜欢了很长时间了,甚至在大学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讲一堂课,我以爱情片的名义特意拿出这个来提了一下。
很骄傲。
最早的印象大概和《天使之城》在一起,当时非常喜欢的两部电影,在对电影这个词还不能建立起一个完整概念的时候。
最初的电视,后来租了碟片复习,再后来买到了,再后来上网偶尔拿来看一看。
片子很一般,甚至中间应采儿和古天乐都有憋不住的笑场。
只是那些欢乐的不靠谱的场景大概满足了作为一个中学生对爱情应有的憧憬,就像高中时候一直跟阿狗期待的那样,嫁一个会打架的男人,跟他的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不拖他的后腿。
在他打架的时候喊加油,打完以后第一个冲上去包扎伤口。
表现出我们应该有的温润娴淑,让他在其他人羡慕的眼光里体会我干净热情的爱恋。
以爱为生。
后来再看觉得喜欢只是想起了年少时的感觉,就像很久之后听一个老歌儿,心情莫名其妙的哗啦啦的就回到当时的情景下。
今天再看,居然哭湿了三张纸巾。
之前我只是记得片子轻松又欢乐的前半部分,对后半部分居然完全没了印象。
我们的记忆总是在不断的进行自我优化,像草履虫,就算没大脑也会趋利避害忘记不好的事。
大概我们心里都有这么一个人,带着隐隐约约的不甘心在很多时候被想起来。
醉酒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听见熟悉曲调的时候,想跟他还在一起时温柔的哭泣的大笑的表情,想他离开的黑白背影,当时刻在心里呼吸紧张的疼。
这些记忆不能被刻意的忘记,不能被多加关注的掩盖,它们印在骨骼和呼吸里面,像梳头发时忽然拽掉的一根头发,在忽然想起的时候带起细小尖锐的疼。
就像片子里古天乐明明已经不记得,还是说出“这种味道很丁丁啊”这种看起来真的是大脑完全没有在工作的话。
写这个的时候在听《催眠》,单曲循环,从头到尾。
最近又迷恋上古仔的电影,于是翻回去重温先前的经典。
这部电影看下来,对比2009年的几部叫座影片,真的感觉古的成长,今非昔比啊。
这时候的古,仍然是类似于花瓶的状态,因为帅所以帅。
也许导演想表现一种青春和激情把,整个故事弄得乱七八糟,除了古和采儿还差强人意,其他人很明显感到“演”的痕迹。
故事也有些离谱,古初次遇见叮时候怎么能知道她喜欢茉莉花啊?
最后终于清醒过来的古在爱玲的碑前恍然大悟的时候,我差点崩溃……太雷了吧?
爱玲死于北京吗?
听起来应该是香港,那牙医从哪里召集了各路英雄重演当日情景呢?
阿当野孩子吗?
差点挂掉居然也只有个牙医在身边?
还真是命大呢。
在医院昏迷了将近一个月,怎么不早作手术?
这手术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立即好人一个。
可能是我老了,呵呵,真的觉得很白痴啊,这个电影。
国语的古的配音很怪异……很别扭!
过去的古天乐,时尚代言,百事可乐,乐事薯片…,和郑秀文、杨千嬅拍了很多喜感的电影,当然还有这部轻喜剧的爱情片,虽然和前几部的知名度少了一些,如今看毕竟快10年了,已经迎合不了现在年轻人的口味了。
当年流行杀马特的造型,流行超级女声,这种类型的电影,由韩国《我的野蛮女友》开始了别样的爱情模式,那个亦是天花板,如今也没有哪个超越,即便是电影导演郭在容。
本片电影轻松愉快,开心即可,要求不易过高。
以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很想试一下这种茉莉花味的饼干究竟是怎样的。
现在自己学会了烘焙,更是义无反顾。
这么想吃,大概是受了电影的感动吧,到真正品尝的那一刻或许只是觉得不过如此。
但是当时的那份心情是不会改变的,我依然想制出那种完美的带茉莉花味的饼干……
高中至今都一直喜欢的电影,百看不厌的那一类里,一定有这一部。
那以后,每当与前及前前或者未来男友争吵,都曾也都会想起那个叫丁叮的女孩有点大着石头歇斯底里的说我一腿踢死你。
这样的时候,总觉得电影与现实的差距,那种争吵总会换来好结局与现实中争吵总指向不好结局是完全不同的。
身边越来越多的young lady而不再有girl,于是也不再相信拿到最不受男生喜欢金银铜铁奖的女生会真的代表着与众不同还代表着可爱。
也不会相信在狂补爱情小说才补来的爱情观会跌跌撞撞的在某男身上得以实现。
但尽管这样,依然不影响我如此热爱这部片,情节设置多少有点无厘头。
我总在想,我是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情节呢,那个为爱而失忆的男主角虽然是古天乐但蹩脚的配音已经让他大打折扣,那么我想,其实我喜欢的是丁叮吧,她话说不清楚,哭起来像是嚎啕也不似一般女生梨花带雨,电影说她可爱,可是假如身边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打喷嚏喷你一脸顶着大花脸追公车,我猜多半不会有人爱她。
可是怎么在片中就那么可爱,你吃面我喝汤,彻底失忆的阿当依然保持习惯一口气喝完面汤,当时莫名的感动我无法说得清楚,现在明白,让我感动的就是那个习惯,可以留给别人的东西珍贵的是记忆,而更加致命的却是习惯。
假如以表现手法来分,这样的电影大概是有点浪漫主义,我偏要说它现实。
阿当的记事本,我想这世上没有失忆的男人,也多半都是需要一本的。
为了看我一直喜欢的帅哥,为了放松一下今天试后的心情。
看了这部他早年的片子。
他辞演了《倩女幽魂》的宁采臣一角,他说男人总要成熟,总要转型。
虽然不得不承认他现在还是那么帅,演技也越来越好,可还是更喜欢他早年的这些片子吧,更喜欢那个时候的样子,更能满足我的花痴感,我很少对人花痴的,也是第一次这样写出来。
心里怎么想的就直直的说出来了。
其实一直想找的也是这样一个可以让我把心里想的就可以说出来的人吧。
心情看得反反复复,为里面的搞笑情节而笑,为里面痴情的爱情桥段而哭,心里想,偶尔做过的心理测试题是对的,我还对美好浪漫的爱情抱有希望(或者是幻想,我不知道)。
心里想,如果真有这样的彼此相爱,真的想男女主那样,让我做什么都愿意,甜的时候好甜好甜,苦的时候也当做好甜好甜。
而也恐怕只有爱情这东西能如此左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甚至是一秒钟的万变。
可看了女主在病床前哭了半天悲痛欲绝的样子脸上却没有眼泪,不尽又觉得演得好假。
几秒钟瞬刻拉回我的理性,想到一些周围看到如此的我会“鄙视”不行的几个人。
他们如果看这片,评价也是中肯的,我知道。
不过也就几秒而已了,我又接着抽纸巾,管她女主如何演绎,真哭假哭。
我是真的,哪怕只是为那一个多小时的编造。
我终究还是我。
刚看到一个人的影评,说“很搞很煽情,这就是电影,这就是爱情”。
其实不无道理。
这是电影,这是爱情。
很多人看电影的时候思考太多,包括我有时也这样,于是很多电影变得很烂俗(虽然评价也不为过)。
可是,前几天,一个师兄写的一段话给我很深启发。
他说,很多人说《杜拉拉升职记》是烂片,但他觉得很好,电影何必那么较真,生活本来也没那么较真,就是这种傻吧啦几的,偶然的发生了。
是啊,生活不容易,我们都不容易。
可谁不希望能过上轻轻松松、有悲有喜、傻吧啦几的生活呢。
生活何必较真,不过转眼几十年,尤其是花样年华的时候。
是的,今天还看了《花样年华》,时代不同不可论,不过遇到真爱就用另外一张船票让他带你走吧,不去理会世俗。
我喜欢开始应采儿扮天使骑着单车追巴士,头上戴着茉莉花环,还有那句“我一腿踢死你啊!
”真的是好特别...其实我并不想评价这部电影,因为是我初中时和初恋在我家一起看的 我只想说它至今我难忘,其实电影很简单,可是当时的我陶醉在恋爱的记忆中,看电影时那份喜悦也从来没褪去。
每当我想他我都会看这部电影,去寻找那份充满灿烂光景的青春年华,在傍晚的阳光下一起散步,吃冰激凌,逛音像店,买影碟,一起在家里看,一起感同身受,还学着里面男女主角的声音唱“你为何搞风搞雨...”乐此不疲。
这样的感觉我知道这辈子不会再有了。
昨晚和初中的死党在街上散步 我们彼此回忆着初中的生活,我又一次的感受到了那份封存已久的喜悦,回家又看了一遍,有些东西真的可以让我们将记忆复刻到其中。
这是一部烂片。
初识秦先生,他是资深电影迷,某日聊到电影,我告诉秦先生,最爱的电影是《我的失忆男友》,秦先生表示听名字就是烂片,纵然我使尽撒娇招数也没能说服秦先生看这部电影。
秦先生至今没有看过,更不可能知道这部电影于我的意义。
《500 days withSummer》中,男主角一直不明白女主角突然要结束恋情的原因,其实,爱情可能只是简单地萌芽于一个温柔的眼神,或者一次偶然的肌肤接触;爱情的消散也许只是因为一个又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如情感内敛的女主角看着《毕业生》泪流满面而男主角全然无法明白她的泪点,又如《消失的爱情》中男主角至始至终不知道女主角喜欢的甜品。
这确实是一部烂片,甚至连我都无法忍受男主角浮夸的演技,空洞的剧情。
让我看了10几遍,甚至能背出剧中每一句台词的原因是影片的女主角,叮叮。
我记得那是2003年的初夏,在我奋战中考的某个夜晚,一个遥远的朋友跟我说,我很像剧中的女主角,就连笑声都一样的没心没肺。
重温这部电影,无非是想看看以前那个敢爱敢恨的丫头还在不在,还有没有为爱不顾一切的勇气,还能不能不顾众人目光做着真实的自己。
曾经为爱痴狂的傻丫头,跌跌撞撞满身伤痕,还能不能带着爽朗的笑声来拥抱这个残酷的世界。
这部电影早已融入在我的生活里,就连我自己都没有察觉,直到有一天,我跟某君吃饭,聊到面条,我跟他讲了影片中关于面条的故事:“曾经有一对夫妻很穷很穷,每天只能吃一碗面,为了让老公吃饱,老婆都把面留给老公吃,自己喝汤,后来老公死了,每次吃面都会把汤留下来纪念老婆。
”这个故事我只跟秦先生和某君讲过。
另外,秦先生好像从来没有问过我为什么女儿叫叮叮。
最近因为《爸爸去哪儿》5,陈小春一家又开始活跃在观众的视线,很喜欢jasper,顺便在b站刷了一下他爹地妈咪的视频。
看到陈小春《友情岁月》演唱会,他在台上演唱《相依为命》,应采儿在台下回应,他抱着胳膊在台上笑,看到这个瞬间,竟然觉得很心动。
于是重新看了看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我大概是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时候连电影频道都看不到,大概是地方台春节批量放的电影之一。
当年大概就哭得稀里哗啦,再看,某些片段还是会留下眼泪。
小时候应该看了很多部这个类型的电影,还有印象的像是《百年好合》《左眼看到鬼》《花好月圆》《河东狮吼》,大概都差不多,男主女很容易相爱了,欢喜冤家,欢欢笑笑,然后开虐,最后大团圆,《左眼看到鬼》更别致一点。
现在在看,逻辑不够剧情混乱。
搞笑的地方往往无厘头,甚至肤浅浮夸,但是虐的地方反而很动人,一些梗和小细节的呼应,还是很别致。
再加上一票还算黄金时期的香港俊男美女,还是值得再回味。
这部印象最深的就是哭着喊阿当的应采儿,好像是我看的第一部应采儿的影视作品,那时候港台很多这种大笑姑婆的荧幕形象,郑秀文、杨千嬅等等。
采儿很漂亮,性格也好。
陈小春好福气。
有空再接着补一下电影吧。
从这部开始认识并喜欢了应采儿感觉香港电影都是这类偏喜剧性的没有什么太大的道理,就是普通人的爱情故事内容我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只是很喜欢这个大大咧咧的女生古天乐也从以前的古惑仔系列现在拍了很多文艺片如《一个好爸爸》/《保持通话》。
越来越有水准了。。。
外国的很多大片我倒不一定看的进去就港剧很轻松,感觉很好看电影不就享受其中的过程吗,可以放松下看看别人发生了什么。。。
应采儿的声音实在够难听
十八岁的应采儿好乖
哦 就是那个一亲就失忆了
古仔的烂片真够多的,国语的配音更是难忍~除此之外,观众还要忍受影片从嬉笑怒骂到催泪煽情的情感转变
应采儿很漂亮,刘以达很讨厌,古天乐一直就那样~~
高中时候班里放的
追bus
看不下去了~~~~~~~~~~~~~~~~~~~~~
同样是结尾太假。咋就不能正常点。
当年的应采儿,惊艳啊,现在,惊讶啊…………
就算存心要搞,剧情也太烂了点,糟蹋古仔和达叔。
毫无印象。
挤在无锡地主寝室里看的DVD,全班就这一个电脑,带给我们大一生活很多乐趣
阿当!!!阿当!!!!别叫我好吗!!!!
这是我大爱的电影。丁丁当当的名字也从这里来。
难不成初恋50次是在翻拍你·~
第一次看还把人感动的……喜欢女主角
永远保存在心里的电影。
应采儿!!!觉得此片其实满CULT的。
在动车上不知放了多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