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
春行,A Journey in Spring
导演:彭紫惠,王品文
主演:喜翔,杨贵媚,蓝苇华,陈佳穗,张书伟,高捷,蔡明修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闽南语年份:2023
简介:老夫老妻如怨偶,生活像那坏掉的水管,一下子就漏了一地水。丈夫钦福不解温柔,妻子秀缎刻苦耐劳,也会暗暗抱怨丈夫令她错过看瀑布的美好时光。人生无常,钦福始知自己对妻子恋恋不舍,在潮湿的春季,他把老伴身体悉心照顾,开展一段面对遗憾的生命旅程。超16米厘拍摄,刻意保留菲林毛边,呈现出老照片感觉,捕捉残缺的美。台词精简,触..详细 >
姜还是老的辣,那些形体,那些背景让人共情并触动那根最柔软的神经
冰柜里杨贵媚被埋在盐粒中漏出的灰绿的脸庞是我今年看过最恐怖的画面……这对夫妻的相处模式也和《有生之年》里的相差无几,一直到看完我都没意识到儿子是同性恋……
前半小时苦心营造出的相依为命的细腻情感在母亲去世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俗套的怀念亡妻感怀。对于同性情感的展现只有寥寥数笔,完全不足以支撑对父母抱孙期盼的解构。视听风格可圈可点,但完成度有所欠缺(HKIFF@Premiere Elements)
真情实感落泪了。但,不论是作为晚辈、女性……何种角色,都不想身处于这样的生活状态或模式中。最后,作为人的话,陪伴、思念、爱都如此珍贵有力,别再总是留到以后、话里有话地说了。(特别是下午看过了《新活日常》,我决定把「以后是以后,现在是现在」刻在脑门上。(联动达成!😺#HKIFF48
在伦敦看了首映,双导演都到了现场。面对犀利的问题:有没有想过将电影里的性格调换一下?为什么选择母亲去世?她们的反应顾左右而言他。(真的没有想到会是两个女性导演,还是酷儿?)有太多文艺片长镜头,镜头语言是很细腻的,但是意料之中的故事走向,意料之中的镜头剪辑,让这部电影看着像寡淡的影视优秀毕业生作品。涉猎的话题有意思但浅,变成了形式主义。在这部影片后我看了越南的另一个新兴电影,我觉得一对比简直好太多了,推荐大家去看看:”bury us in a long dessert ”
再见爱人最压抑的一集,把我看崩溃了。一生处理不好情感的东亚男人,连告别都如此笨拙。故事很细腻,内劲十足,但也会让很多人很生气。喜翔和杨贵媚都演得很好。
死的意义是什么?是对生的珍惜?还是对终点的诠释?无法接受爱的人离世,把她留在身边会被说自私。欣然接受爱的人离世,鼓盆而歌又会被说薄情寡义。
第48届香港电影节第26部。71届圣塞最佳导演。两个老人住在山上为伴,忽而吵嘴,忽而打闹,没有邻居,唯一与外界的连接是那条下山的路,一个走了,另一个不再和世界相融,剩下的只有和时间消耗,时而被回忆填充。
议题与情境的单向勾连,释出的信息与所能给予的反馈都是点对点的,直译且平均,依然动人,只是在如此宽泛的语境下,不免显得取巧。
new directors/new films 2024 MOMA。非常平…所有话题都浅浅触碰,情绪很淡,观感很像perfect days…不明白这个故事的动机。
只字不提爱,但我却在浓的调和不开的面对死别时候的失落和悲伤当中,感受到了那浓浓的爱意,而且这种情绪非常浓烈的击中了我,眼泪伴着男主的悲伤不断的流,失去她的那一刻,他的世界就永远的变得潮湿,失去她的那一刻,他的世界却从未像现在一般的被她像瀑布一般落花流水般的围绕。
C+ 视角是好的,目光远不够有力,只是篇很优美的小品文。映后导演表达的意思大概是“我们没有去批判这个大男子主义的、死后才知道深情的老头是因为我们只想凝视,把空间留给观众”,我不是说女导演必须有义务以女性主义视角批判,但(1)拍“凝视”有难度(2)你有社会性天然的批判资格,如果二者都没能做到,那就自然沦为平庸。【2024HKIFF】
杨贵媚的戏再多点就好了,根本不够看啊~
#ICA 长评-拧巴。感觉整部电影的表达很散,想说的很多,却似乎都在表面,东亚家庭,失去伴侣和男性主体性的呈现,感觉东亚的文化对于后代的影响还是大。听完导演的映后,给我的感受像是小津电影中的女儿拍了一部“小津电影”,总结下来就是拧巴。呈现了时间,却没有流动,强调了家庭关系,甚至映后提及了母亲纽带作用却没有呈现父亲变化,说更关注内心,远景和大远景更多的感受是角色与环境,最不喜欢的部分则是画面边缘炫光和左侧一直呈现的两道橙色条状光亮,映后问了下策展人,他说那是导演们故意设计的,在这里我都说不出是“故意的”和“不小心的”哪种让人更难以接受,现实主义题材利用视觉抽离现实让观众感受到电影为幻象的操作看不懂。之前看过一部主动“打破现实”的《漩涡》,利用分屏追踪不同角色行动的虚幻感在结尾处爆发的张力极强。
大量的空镜头,较少且精炼的对白,描绘丧妻前后男人的日常。剧情非常简单也非常写实,使得电影的层次不够丰富。两位演员的表演很自然,多给一颗星吧。从一些镜头的细节里,我想起了去世的亲人,人说不定哪天就走了,没有预告,也没有起承转合的故事线,就在无人在意的某一个时刻。
这位丈夫和父亲的形象非常生动,仿佛史前时代的男权活化石,他对妻子的感情既像对母亲的依恋,又像对妻子的占有,对出柜儿子的态度隐藏在细节序列里。创作者用一种不批判的、暧昧的、艺术化的(胶片)影像呈现,确实很唬人。但它是一份发育不良的影像,像台湾当下的很多电影一样,既单薄又窄小,城市乡村、性别、同志、地域和社会背景符号仅被浅浅陈列,既不春行也不台湾。
摄影真的很棒,在那些视角不明的空镜里,恍然间有种在玩《亲爱的艾斯特》时体验到的那种用眼球散步的感觉,但剧本更像加了点台湾特色反而更没有特色的《隐入尘烟》,有种体会得到却捉摸不透的感觉。3.5归3。
[HKIFF48]@Premiere Elements|克制且隱忍。沒有任何價值判斷,也沒有過多的情緒渲染,故事的「真相」從細節中也慢慢揭露出來。最喜歡瀑布的佈置。就像是老人靈魂的最後歸宿,自上而下跌落山崖,濺起千萬朵水花。
@cineteca 2.5
#TFFB 中老年东亚男必看 看完请给老伴/伴侣几句赞美 给子女几句肯定言语 会真的很难吗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