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蓝8.4刺猬 Hedgehog / 2009人类之间的相似性尤其吓人,特定关系中的种种更是令人疑惑。
很早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了徐静蕾和佟大为争吵不休的片段,觉得“嘿,这吵得还真够意思的”??
杜的第一个男朋友跳下跳板,结果泳池里没有水,这个设计也真的是神奇了。
男友死后杜与前男友的好朋友久别重逢,很快就好了吖。
杜两次都是光秃秃地搂着对方,问他,自己是不是对方一直想要的那个人,一遍一遍的重复,需要一遍一遍的肯定、在乎才可以罢休,不,永远不罢休。
这样的质询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他们的婚后生活中。
甚至婚后第一天,就因为女伴的腰长而争执起来。
大大小小,互相没有了交流的耐心,好像是两个人,彼此忌惮,怕对方离开,但是又不甘如此平淡,所以一直在就各种各样的事情互相找茬,是挺没意思的吖。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
”让我崩溃的是,这些争吵我几乎也都发起过,真的是吓人。
我想了想,女人真的都很恐怖啊?????
因为很多小细节就能引起大风暴,也许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就会更轻松一点吧。
莫名想起了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束缚,女主想捆住男主永远留在身边的那种,也记不清楚了,就是有种莫名的心寒,哎还有个喜欢的桥段是胖子离婚的时候,前妻毫不在乎地回扔了一把钥匙,胖子想接,握拳后却听到钥匙清脆地落地,回过头闷着头恹恹地抽着烟,说句“谢谢啊”。
这部电影名字叫做《我爱你》,但是太残忍了点,难道真的“社会是伤害的比赛”?。
这种近乎畸形的爱,占有,互相伤害,我这辈子都不想要。
要坦坦荡荡地爱着,放过彼此,才会更爱对方吧。
那年过年,我们一年一次的团聚,我们看了这部电影,他象找到了知己一样,深切的看着里面的佟大为,象找到了一面镜子,指给我看里面的老徐.我们什么都没说,他只反复的说一句话,"天那,怎么一模一样."千言万语也道不尽的.还有更多的事情.也许多年后,我们会拍自己的故事……
没看电影之前已经知道了剧情,因为它改编自王朔那篇著名的小说《过把瘾就死》;也在电视上看见过徐静蕾和那个男主角硬着脖子瞪着眼吵架的镜头,但一直没有什么想法。
直到那天不知从哪个电视节目里又看见这片子的片段,徐静蕾说:“你以为我愿意这么三天两头的吵架啊”,突然想看一看。
这样的一篇著名小说,又曾经成功改编成流行的电视剧,我想开拍前导演在心里肯定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不至于边想边拍,像《卡萨布兰卡》一样,英格丽•褒曼在谈起《卡》时说:拍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总是拿不准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两位男演员,因为我并不知道结局,不知道他们中的谁最后得到了女主角的心。
但是全片并不成功,关键不在思路,而在对这个思路的表达。
我想。
我觉得全片最大的失败在于对男主角的塑造上,从头到尾我看不出王毅对杜桔有一点点爱,也搞不清他们为什么会结婚。
片子的主要内容是吵架,我们都知道,但这种争吵应该是建立在两个人深爱对方的基础上的,但两人处理不好心理上的距离,处理不好“爱自己”和“爱对方”之间的关系,像每一对恋人一样。
但电影里,争吵是有,但是爱是单方面的,看得出杜桔是爱王毅的,即使是带有独占欲,带有撒娇,要求被宠爱的成分,但是还是有爱的。
但是在男主角身上,我一点都看不出来他哪里爱这个女人,从刚结婚开始就没有,看着每次吵架时他眼里真真切切表现出来的厌恶,我真觉得可怕。
两人刚结婚不久逛商场,杜桔在化妆品促销员的推荐下化了个妆,之后男主角硬邦邦的说出的话:“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底版,化的跟个鸡似的。
”这不就是找吵架嘛,别说相爱,他连基本的相处之道都不懂。
每次看他们吵架,我都很害怕男主角开口,一开口必定很伤人。
两个人的状态太不一样了,一个人有爱,一个人没有,那受伤的肯定是爱着的那个人啊。
男主角对她说:你在你们单位那么能忍,怎么对我就不行呢。
哦,他不明白啊,男人是不明白的。
从我对徐静蕾演技的要求上来说,这部片子她演的不错,我对一个镜头印象很深,就是她做恶梦醒来,喘着气,抱着头喃喃的讲述,之后忽然幽幽的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
” 于情于理,这时做丈夫的人都该抱抱她,或者哪怕是安慰一下,可这个男人,就是坐在那里,保持一定的距离,面无表情的看着她。
说到这里我忽然觉得也许这不是导演的败笔,也许导演的本意就是塑造一个并不爱女主角的男主角,他只爱自己;而杜桔的爱也就成了她一个人的事。
让我想起在《红玫瑰白玫瑰》里,当娇蕊告诉振保她给丈夫写了信:“我要他给我自由”时,振保摁了电梯就走,直到娇蕊跌跌撞撞的追上来,他才愤恨的说:你怎么能这样。
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无微不至的男人的自私啊。
振保的自私是明明白白的写在脸上的,而王毅的自私连他自己也不大清楚。
这部电影不算太好看,但是它仍然给我置身感,像《一声叹息》,像很多国产的,反映现在的城市生活的电影一样,这一点是无论多么经典的国外片子也不能代替的。
从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的电影还是有希望的。
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是—— 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那, 咱们结婚吧。
这是电影开始就出现的一段对白。
此后又出现一次。
女主角对着不同的对象问了同样的话。
从看完电影到现在还有些说不出的感觉,我觉得电影好,认为很真实,很多道理很多似曾相识但是却有很多很多都不明白,无法释怀。
好像是难过。
电影总是在不断的吵架,各种形式的折磨:吃醋、找茬、争吵、反目、出走、癫狂。
女主角说再吵下去她都要疯了。
一直观看的我,也要疯了。
这就是婚姻?
很压抑。
如果告诉我童话里王子和公主突破一切障碍相爱在一起后,就是这样的生活,那我现在不再向往,是觉得害怕。
长大了,要面对很多。
书本上没讲怎么谈恋爱怎么样维持婚姻,而这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去探究。
男女主角也是在分手的时候才知道反思自己怎么错了。
如果想得到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就要经历很多的失败,在爱情中失败在婚姻中失败?
no,这是谁也不想要的。
害怕。
虽然我现在很压抑,甚至恐惧,但我还是庆幸我看了这部电影。
徐静蕾总是在流眼泪,很疼,为对方流泪,这是很伤人的事。
她自己也在抱怨:你让我哭过多少回了,我一辈子为谁流过这么多泪了?
为一个说爱她又让她爱的人。
电影里的场景有的看起来很像爸爸妈妈,很像身边的情侣,很像自己。
我爱你,女主角希望天天听到 女主角不断地吵闹、撒泼、哭泣、出走、委屈、愤怒……爱吃醋、爱找茬儿、爱撒娇、蛮横无理又极度缺乏安全感,时时刻刻感到威胁和恐惧的存在…… 男主角的冷漠、不理解和无奈。
一个很孤独一个很累。
两个人都很痛苦,直到最后精疲力尽伤痕累累。
但是他是爱她的。
最后分手时,想起过去的种种,他的眼泪,他的愧疚,他说我总觉得心里愧疚你,对不起你。
很想哭。
女主角不断的一遍一遍的追问,你爱我吗?
直到最后疯狂的甚至病态的把刀子架在男主角的脖子上--你爱我吗?
说你爱我!
我爱你!
男主角被逼无奈的一句。
这是她要的,她真的得到了吗?
这一刻的这句话毫无真实可言,令人心寒。
她并不是想要这句话,却因为得不到需要的,疯狂的逼他说出口。
为她感到难过。
作为同性感到心疼。
为什么女主角总是这么没有安全感?
为什么所有爱情里的女主角总是这么没有安全感?
有人说,之所以设计女主角和不同的男人把开始的对白进行了两次,是在说明女主角不是想要谁,而是想要一份爱,不论对方是甲还是乙。
这是导演张元的独特设计。
这个设计曾让我疑惑,这个解释,让我觉得精辟,豁然开朗。
是啊,谁都想要一份爱,爱自己,温暖自己。
女主角的需要,男主角所给的不安全感,让疯狂的争吵一直持续。
女主角说我老觉得你变了,刚开始那会儿,你对我可好了,但后来就变了。
有人说说过这句话的人都能体会到其中的痛苦。
男主角喊道放了我吧,我有什么好的。
有人说说过这句话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无奈。
家里里里外外洗衣做饭都是我做你操什么心了。
女主角的台词让我想到了妈妈。
因为爱他所以爱这个家因为想要被爱所以默默承担琐碎的一切。
有爱的时候所作的一切家务都是幸福,伤心地时候,这一切都成了抱怨的伤痛。
两个人开始算小帐,开始分你的我的。
多伤人。
为什么你在单位人缘好,在别人那里能忍的在我这里就忍不了,就一定要和我吵呢!
男主角抱怨。
有人拿了张小娴的话来解释这一切,更让我觉得精辟,好像就是我不懂又懂得那种感觉,全都点出来了。
张小娴写过—— 任何人做同一件事,都不会使我受伤,假如是你做,我会受伤的。
所有人都可以对我不好,但你对我不好,我才会失望。
我肯被任何人欺负,但不肯被你欺负。
别人可以冷落我,但你可以吗?
我以为是不用说得一清二楚的。
原来你从未理解,是我一相情愿。
看完电影,带着满脑子的不解和迫切的想解答看了一些评论,就理解到这一步。
对于婚姻。
我现在觉得,还没有准备好。
呼,真的松了一口气。
真的感谢这部电影。
希望亲们去看,看过的人一起分享所得。
2003年,张元导演还在嚼着王爷爷朔的遗产,搅拌出一部《我不爱你》2006年,张元导演还在啃着王爷爷朔的遗产,捣鼓出一部《看上去不美》。
半老徐静蕾,造作糟蹋了《过把瘾》中的杜梅,根本不对小说原著的味道,没必要拍电影,有连续剧的珠玉在前。
只不过导演有改编的自由和权利,所以对不对小说味道也是萝卜青菜。
但是看了不爽就歪了脖子朝地上啜两口,也是lz和各位的自由和权利。
正如吃了饭还是会饿,可是这顿饭并不是白吃;吃了第三个烧饼才会感觉饱,可是前两个也不是白吃。
《我爱你》权且当作勇于尝试的张导演又一次test。
恰好cetv(中国教育电视台,非华娱电视)重播,4月15日播出最后两集:【22:00 国视剧场 8集电视剧:过把隐7 22:57 国视剧场 8集电视剧:过把隐8】。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今晚收看。
可能时过境迁,2003的电影拍不出80年代末90年初的感觉了,当时人物的发型、言行举止跟小说才是一对,王志文、江珊、刘蓓、史可哪个不是角,都靠谱而不会离谱。
刘欢荡气回肠高歌的主题曲《糊涂的爱》,方言(王志文)、杜梅(江珊)犀利的嘴皮子,王志文开的标致505旅行车,他和江珊写在教室改装成的家中满黑板五颜六色的粉笔字“爱”。。
反观电影,人物都使出吃奶的劲头去耍贫来劲,但是佟大为没有刀子嘴表情木讷,徐半老静蕾在糟蹋杜梅的同时也被糟蹋了,突兀的吃干醋满地打滚式的哭闹发脾气,使人疑心编剧们是否安排这位提前20年过更年期,她哭了笑了哭怎么让人起鸡皮疙瘩怎么来,还是去做导演这一比较有前途的行当吧,幸好这娇是撒在2003年,不然如今还不一边看着徐博客一边反胃。
淡若游丝,可有可无两人争吵,上嘴皮磕下嘴皮重复的话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那曲子从你来我往中出现开始升腾吉他声,貌似于是再也听不到人语,听不到妄言这是我对我爱你的最深印象至今半夜醒来,也时常想起其实想说,一句我爱你,真的如此难么
王学兵出场5分钟就跳水身亡了(确切的说是跳池)。
这个离奇的死法让我觉得:这应该是部我爱看的电影。
——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咱们结婚吧。
女人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决定结婚。
杜小桔是个挺可爱的小女人,我就说她可爱。
什么叫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就她那样儿!
甭管平时怎么会闹,怎么耍小贱性子,老公给个甜枣儿就缺了心眼儿一样的掏心掏肺敬着爱着。
人杜小桔为什么半夜闹腾,诚心找茬儿?
因为缺爱!
为的不就是老公能疼疼抱抱耐耐撒撒娇么王毅这个臭男人怎么就偏不给人机会,死气白咧硬把人家推开?
因为已经不爱了。
所以嘛,结婚可不能草率,起码得摸清对方好哪口儿,爱出什么牌,想清楚了投不投脾气,同不同路儿。
郭德纲说了,男人忽悠女人那叫调戏,女人忽悠男人那叫勾引,男女互相忽悠那叫——爱情!
一旦结了婚,爱就是两个人的事儿。
自私的人最好别结婚。
故事挺好,讲的是咱们普通小人物,有聚有散。
杜小桔和王毅领了小绿本的那天,对饮,促膝长谈。
王毅说:“我能做你最好的朋友吗?
”杜小桔说:“不能!
”坚决,现实,不错,爱情嘛,分手即陌路。
在豆瓣网上看见一网友评论,觉得不错:大家都说感情是两个人的,互相相爱才能在一起。
可是分手呢? 是不是也应该是两个人都不爱了才分手? 应该没有那么巧的事情。
总是一个人先撤了。
另一个人就伤了。
就像谁说的:爱情象拔河,一方松手了,另一方就摔倒了。
这是一部根据《过把瘾就死》改编的,以前已看过电视剧版的,一个不安分的女性的故事,一个不再愿意表达的男性的故事,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影片比较淡化时代背景,没有太多的人物背景介绍,只是单纯的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也许,这样就更有代表性吧。
抽象出来,是发生在许多个家庭中的相同的故事。
故事的出场很令人意外,徐和前男友以及佟去游泳,她的前男友先去跳水,在夜晚,可是泳池没有水,前男友摔死了。
以后,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佟遇到了徐,接着,他们相爱了,他们结婚了。
仿佛一切都很巧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对于徐,她是一个渴望婚姻的人,也即渴望安全感的人。
她对前男友的爱是真实的,全部的,对佟的爱也一样,因此,与其说是一生都在等的那个人,不如说是一生都在等的那一类人。
她对爱是完全的付出,关心对方的生活以及思想,因此她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人,一直与会给佟窒息的感觉。
她的家庭背景是:父亲一直坐牢,因为父亲把母亲杀死了,影片并没有太多的叙述原因,但能够想象这对徐的影响。
首先,是缺少父母的关爱,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的陪伴,这会使她产生分离恐惧,也许是强迫遗存症。
由于早期的爱的丧失,会恐惧现实中历史的重现。
因此她时时刻刻想知道佟爱不爱她,时时刻刻害怕失去。
也许小时候她曾经试图改善父母的情况,但是失败了,于是对自己的控制能力非常的怀疑。
其次,父亲的行为会让她产生自卑感,觉得会让别人产生轻视的态度,因此,她更加害怕佟因此而离开她。
这些是外在的影响。
就徐本身来讲,她敏感,多疑,有时候会歇斯底里,有些失控,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的后果。
或者也可以说她爱的非常的投入,因此,一切相对于爱来说都变得微乎其微,比如别人的看法。
或者,是否可以说徐是一个有攻击性的人呢?
在其他人面前,碍于面子压抑了,可是在佟面前,因为他是她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她希望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因此会时常的哭泣,吵闹,她也知道自己没有道理,但是佟是她唯一的情绪的出口。
也许佟成了她的“父亲”的替身,因为早年的失去,使得她有太多的压抑的情绪需要释放。
关于佟,并没有太多的背景介绍。
但是从最开始王说他们要结婚时他的反应来看,他是内敛的,不善表达的。
于是徐面对他常常会觉得无法释放。
在他看来,徐的很多需要都是太夸张的,他不想去迎合,或者说他不习惯去迎合。
他是爱徐的,但不一定用语言表达出来。
看着他的眼神、说话的口气,很象广大的男性,希望维持男性的地位,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感受,有时候给人感觉是过于理性的,以至于面对毫无道理的徐的愤怒时觉得莫名其妙,最终觉得无法忍受。
也许他自己内心就没有足够的成熟,不能够包容徐的任性与撒娇,不能够承担徐所需要的“父亲”的替身。
他爱着,同时又感到疲倦了,经不起折腾了。
于是他想逃脱了,他受不了没有自我空间,是一个相对来讲自我边界很强的人。
两个人在一起,便是不断的吵架。
佟把徐的行为看成是令人厌烦的,却不是知道徐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爱意,来引起他的重视,来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关系变得更紧密。
吵架的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就是“独占”。
她希望佟完完全全的只属于自己,不希望被别的女的、或者佟的男性朋友、或者是佟的工作分享。
她希望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她自己身上,自己是他心中最最重要的公主。
于是,她总是想紧紧地掬住佟,她爱他。
或者也许这是一种她爱她自己的表现。
小时候没有人关爱她,她只有她自己,现在,她的爱可以有一个外在的承载了,于是,她拼命的爱佟,而其实,是通过爱佟来爱自己,于是爱的窒息,爱得没有边界,爱得让人无法承受。
最终,徐是一个爱情的殉道士,如果不能得到,生命对她并没有了太大的意义。
在恍惚的车灯中,她骑车逆行着。
爱的失去又一次上演,她会以为又是自己的能力太小。
或者也可以说她不能忍受失去了另一个自我的痛苦。
但幸运的是她被佟发现了,她们拥吻着的时候她才能感受到爱,感受到重视,感受到安全。
结局是她有了她的孩子,于是佟会回到她的身边,新的母亲的角色也许会使她变得成熟。
其实也可以说徐有些“做”,不安于平静,总是希望一些举动来引起注意。
看的很感动,有几次落泪了,看着她吵架、负气离家、哭泣、骑着车子穿梭……很多个画面,于是也许,这就是一种投射……
“你爱我吗?”她不厌其烦的问着,向身边与她温情相视的每个男人。
每一次的询问,只是为了要一些些让自己安心的证明。
年幼时父亲的弑母让她丧失了对于爱的信任。
于是,她需要不断去求证,自己是否被爱?
是那样一个极度害怕失去与缺乏安全感的女子。
找茬儿、猜忌、闹腾、挑衅、耍性子…… 负气离家、哭泣、用打火机点燃被单、骑车在深夜的马路上穿梭、神情恍惚…… 婚姻生活里两个人筋疲力尽的艰难对峙、无休止的争吵、不加思索时脱口而出的言语刺伤,再多的感情也终会一点一点消失殆尽。
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就一定要以彼此伤害的方式去表达爱呢?
为什么女人一定要固执地得到言语上的承诺而男人则习惯放在心里而执意以行动示意?
…… 离婚后冬天的那场戏让人觉得温暖,他们互相对坐着,穿着厚厚的羽绒衣,第一次心平气和地彼此检讨着自己,相拥时她脆弱流泪的样子让人心生疼痛…… 爱情制造了伤痛,伤痛铭刻了记忆,而记忆又见证了爱情。
有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就像是一场拔河赛,一方先松开了手,另一方就必然会猝然跌倒,谁伤了身谁伤了心,只有自己知道。
每一段爱情其实都是有尽头的,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去提前面对,生命到最后都是抵达同一个虚无,而在这一段漫长的旅途当中,惟一的甜就是我们生命里那为数不多的爱吧,那些乏善可陈的温暖,乃是我们活着最重要的理由……
突然想起一个朋友,曾经陪着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朋友,当时我们都没有爱的人,可是我们都为了这部电影沉默了很久。
表面上看起来女主角十分的歇斯底里,总是找事,男主角也没闲着,一不小心的就把闹得不可开交。
可是,从头到尾,这个女主角所要表达得不过就是三个字“我爱你”,她吵来吵去想要得到的也就是听到男主角告诉她“我爱你”。
可能跟女主角的成长历程有关系,她的性格里夹杂了很多的不安感,她对于自己得到的东西都有很不确定的感觉,所以她要去证明。
于是她就拼命的表达出自己的占有欲,但是自尊心很强的她又不能表现得过于明显,在感情的纠葛上,一开始她就是一个弱者,一个需要别人爱,而且积极渴求着别人爱的女人。
可惜,男主角并不明白这一点,他大概不知道这个女人在面对他是内心有多么的不安,其实他只要表露出那么一点点在乎,这个女人就会得意起来。
可惜,他不知道。
我的那个朋友看完电影的时候哭得满脸泪花,她说她从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没有安全感的爱,和极力争取爱的勇气。
但是,可能是表达方式不够好,最后弄的两败俱伤。
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一定要以彼此伤害的方式表达感情呢?
如果,你正处在热恋中,如果,你可能即将由一个爱人,如果,你也是一个渴望爱的人,如果,你希望懂得怎样去爱别人,我建议,看看这个片子,有的时候,也许我们不是爱错,而是表达错了爱---
千万别较劲
剪得各种接不上,yy得不知所云
他爱我吗?他是不是更爱别人?他比我爱他爱得更多吗?
不作死也会死。
在爱情中,会幻化出另一个自我,别怕,宝贝,我只是更深的爱着你,怕失去你。
老徐的谈话类节目,文艺过了头
给三星是因为剧本和贾玲儿那一吻……主角俩人就操了
就记得结尾的歌很好听
比原著差得远
【2.0】
翻拍的有点不伦不类的,两人的CP感也很一般。
2009/1/20凌晨CCTV-6,还不错,不过我还是更喜欢《过把瘾》江珊版的杜梅。
555
前半段,看的我心一阵冰凉。
10多年了,第一次在大银幕看,过瘾。演员演得太好了。
真实。
真正的爱就是应该如此彻底的歇斯底里,然后深入骨髓的病态,去压抑,再痴狂……
闪婚闪离,没有闪复?
王朔的作品没有这么差
多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