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绵绵的雨季,我知道这场秋雨之后,秋天就要离开了。
很久,或许永远不再会有秋天的惆怅了。
夏与冬之间或许不在会有界限,不再有古人对着空澈明月惆然若失,也不再有生命蹉跎人世离别之感。
而爱情,这两个字,在现在的我看来,似乎对了一抹讽刺的意味,总是极力去否认那些真心诚意的付出,只不过是一场金钱以及肉欲的结合体。
但是,在这个下午的雨季,我却看到了1949年这场生死离别。
是不是任何时代的人都和现在的我一样,怀念的是过去的人情世故,感触的是失去的年华,而最终遗憾的,总是那些来不及再坚持的情感。
因为我们都太容易就放弃了。
当我只有15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将来我会有很多种可能,何必拘谨于眼前的一点点恩惠呢?
当我22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他离开了,但是我还会遇到更好的,我也值得更好的。
当我听到张悬唱的那句:我所得到都是侥幸,我失去的是人生啊。
渐渐才会知道,所有应该失去的,我已经永远的失去了。
包括你以及爱情。
他们在1949年分离,他说,我会等你一辈子。
而她也以为自己会等他一辈子。
事实上,他们也等了一辈子。
他在上海照顾她的父亲,她在台北陪着他的母亲。
但是,这是一个大时代。
这是一个生离死别的年代。
他们都结婚生子。
或许,我会觉得这个应该就此结束。
这是一份遗憾的情感,这是一份命中注定分别的情感。
因为这是中国的一个时代。
可是,就是因为这个时代,他们才能够爱得更加深刻。
那份情感,因为生活、时代、历史而变得弥足珍贵。
但他们70年后再次相见,只有哽咽,言语是多余的。
当然,他们的爱情还仅仅是爱情,没有超越生死,也没有任何真的人生价值。
毕竟这只是一部偶像剧。
但是,在这个季节,这个所谓的新时代,这个2012前的恐慌,如一抹渗透入现代物资爱情的雨水,慢慢洗刷那些物欲,至少我感受到感动,在爱情的信仰被真实的生活取代之后,还能够记得自己最初珍惜的美好。
那个时候,懵懂多情,只要是一个小小的眼神,就能够在心田轻舞飞扬的心情。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人生应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戏剧。
在历经磨难之后,他依然能够牵起我的手,细细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或者,任世间纷乱,任万水千山,只把相爱辗转。
很多年后, 雁清再次遇见林乡,他们依旧不顾一切地相爱,只是这份爱恨已经成为了遗憾。
最后,雁清最愿意见到的还是相伴半个世纪的祖光。
爱恨两茫茫——原来这才是爱情最后的归宿。
附《新月》阁楼裏炊烟 缥缈了屋檐 在窗口等你的时间 是谁的相片 还在橱窗前 痴痴守著那一年 回不到回忆 难免会走散 在异乡望天边 月色依然 借一弯新月 寻你的无邪 还未道离别 纸上的思念 寄不出岁月 雁飞的悲切 遗忘了季节 天涯两端 故人何处 爱从未停歇 细雨的诗篇 浸透了江南 你笑脸融化了春天 任世间纷乱 任万水千山 只把相爱辗转 回不到回忆 难免会走散 在异乡望天边 月色依然 借一弯新月 寻你的无邪 还未道离别 纸上的思念 寄不出岁月 雁飞的悲切 遗忘了季节 天涯两端 故人何处 爱从未停歇 望一弯新月 隔一世体贴 盼身影重叠 你说迟一些 命运会了解 散落半生缘 去完美残缺 重逢岁月 两鬓飘雪 爱恨已忽略 何时赴约 家书几叠 梦不曾诀别
屏幕缓缓淡入了片片旧时的光影,一帧帧褪色的老照片,微微泛出迷蒙的黄晕。
时空坐标中的亭亭佳人,曼妙的身姿,娇美的笑靥,穿越了无数历史的云烟,却在尘世的一隅,依然静静的绽放。
双鬓斑白的老人,凝视着如花的容颜,内心的热流霎时融化了冰封的记忆。
那是最美好的时光,那是杨柳弄春柔的岁月,无声的濡染最浪漫的情诗。
时代的风云变幻,却吹不散小儿女的篱落呼灯,丝丝情事。
文质彬彬的纯良青年,林乡,憨厚自足的笑容,清澈的一览无余。
怀揣着珍贵的相机,也怀揣着璀璨的梦想。
记录一个城市的印记,撕毁一个城市的面具,文艺青年的热忱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弥漫,四周的空气感染了林乡的味道,林乡的味道却捕获了清纯可人的乔雁清。
幽暗的工作室,弯弯的石拱桥,碧绿的杨柳径,和煦的吹面风。
林乡和雁清讲述自己家乡的往事,稻田的白鹭鸶,中秋的鸡蛋糕。
欢声笑语中的雁清在林乡的扶助下学骑单车,尽情的飞翔在浩淼湛蓝的晴空。
轻轻的拥抱,依依的温存,恋恋的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暖荡漾在他们彼此的周身。
刘恺威的林乡,角色和演员融合极佳。
看得出刘恺威在角色的设计上做了相当的功课。
恺威的五官十足的俊秀,气质更是温润如玉。
饰演书生意气的记者林乡,清雅中自有一种时代文人的书卷气息。
难得是居然在儒雅的书生意气中惟妙惟肖的表现出了农家子弟的淳朴憨直。
可爱的冒着傻气,让人忍俊不禁。
喜欢看林乡几分羞涩的惬意微笑,露出洁白的牙齿,阳光下闪闪的发亮,好像日子就是这样的敞亮,该对未来充满幸福的畅想。
一直觉得刘恺威的演技比较的生活化,自然柔和而流畅。
是一种春雨的霏霏,润物而细无声。
戴君竹的小乔,我偏爱她的民国装。
乌黑的发辫,娇俏的女儿态,素色的学生裙,粉红的旗袍。
比起现代的韩玮多出几分历史的风情,少女的风韵。
香墨弯弯画,胭脂淡淡匀,我无法不爱那一勾新月黄昏的古典美。
正如片尾曲所唱,带水荷花扮淡妆。
小林和小乔的戏,拍的唯美而清婉。
没有旖旎的浓艳,没有撕裂的惨绝,没有狗血的淋漓。
从人生初初相见的刹那冲动到阴差阳错的无奈分离,似弹奏一曲醇正悠扬而低回哀伤的古琴美韵。
林佑威的唐少爷:笔挺的西装,整齐的发型,精致的眼镜,锃亮的皮鞋,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的绅士气派。
再加上,剑眉星目,红唇皓齿,外形俊朗,一枚钻石青年如此情比金坚,居然难获伊人芳心。
更为悲剧的是,穷其一生,百折千回,却也只能任凭那流水潺潺,流年茫茫,微雨何曾雁双飞?
人到暮年的唐总裁,霜白了鬓发,伛偻了身躯,枯竭了血脉,却仍然一往而深,于内心贮满一泓寒碧,竟有几分碧水惊秋的凄美。
一身古色古香的中式服装,一头长长飘逸的华发,给予角色很独特的艺术质感。
不得不说,饰演老唐的张晨光气质演技绝好。
年华沧桑了容颜,却丰厚了灵魂。
一个中年男演员的魅力如同醇厚绵长的佳酿,令人沉醉,回味无穷。
光哥缓缓说出几个字的台词,语气却蕴含千钧力量,气势逼人。
冷冷的眼神,凝眉的沉思,无声的表演更加的戏味横生,摄人心魄。
光哥的老唐,熠熠生辉的商场成功人士,拥有显赫的权势地位,那么的内敛含蓄沉稳自信。
但在爱情上却是一个伤爱一生的失败者,自私而又悲情。
50年后的故事,我最爱老唐的戏。
不同于韩祖光家庭的幸福祥和,不同于老林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惊喜。
不是50年前小林小乔的花月春风,不是50年前小唐小乔的秋雨咝咝。
这是老唐的冷红叶叶,沉沉千里浪中的灯火黄昏。
老唐一手种下唐轩的悲剧,因为他的真爱不在家庭。
他安排唐轩的恋爱,希望弥补一生的遗憾;他忽略唐轩的感受,一直的为情所困。
当残喘的老唐,颤微微的和唐轩商战的时刻,他是在吞咽自己种下的苦果。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就让她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照顾她一生吧。
小唐欺骗小乔,老唐继续欺骗老乔。
飞花似梦,丝雨如愁,这一生一世也放不了手的单恋啊!
伤情的不能自已,自虐的无以复加。
最后,韩祖光原谅了老唐,有一大段的戏铺排,老唐的眼眶湿润,轻轻的叹息着,似乎有点唏嘘不已,为自己一生的付出。
最后,乔雁清原谅了老唐,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稀回到1949,和小唐相视而笑,连同小林,小韩一同并肩而行……
看着老年的林乡,总有一种想哭的感觉,黄磊的爸爸,真的是老一辈的艺术家,到位细致,为什么命运如此的不公,不给林乡一个完美的结局呢?
看到老年的林乡,想起年轻的林乡,刘恺威那会可真是年轻了,从这个角度看并不觉得整过容啊,很帅气,说话温婉,感觉就是谦谦君子,可为什么好人的命运总是那么悲惨?
喜欢小鬼的自由,喜欢他的痴情,默默守护着韩玮,直到最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现实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爱情吗?
经历大半个世纪,因缘际会又在遇见,然后说说话,聊聊天,就知足了,这样的爱情已是奢望。
刚刚看完了这部片子所有的眼泪,都积攒到了最后一集...——“我等你,我等你死!
”——“我就喜欢你这样!
”1949,那个年代承载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悲伤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生命,灰飞烟灭无论如何,生活在今天我们都是幸运的就差没喊一句社会主义好了。。。
如果说唐浩仪是一个疯子那么林乡就是是一个傻子再加上一个痴呆韩祖光最大的赢家,无疑是乔雁清林佑威真的很帅无论是戴眼镜的唐浩仪还是目光炯炯的唐轩不过角色实在不讨好唐浩仪爱惨了乔雁清可正是这份爱,造就了一个畸形的唐轩也导致了最后的悲惨结局才知道刘恺威是刘丹的儿子不像嘛林乡,华丽的炮灰等了六十年OMG。。。
老演员的演技果然了得啊!
韩祖光他的存在,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真理:傻人有傻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原来黄鸿升就是杨丞琳的初恋!
李文雄,女主角永远的备胎需要时拉出来不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不知道以后他的气量会不会好过韩爷爷。。。
很喜欢很喜欢戴君竹从斗鱼,到天使情人,到现在的我在1949等你不是绝世的容颜,但是够纯够柔够可爱她是台湾娱乐界少有的文化人英文Bachelor,纽约市立MBA还有游学笔记其实我不知道乔雁清有啥迷人的普通上海女生一个嘛甚至不如韩玮来得真实却迷倒了三个大男人更是牵绊了一生一世唐轩一次又一次伤害玮玮但她还是放不下他我想很多女孩子都理解这种心情不仅仅是男孩不坏女孩不爱更多的是人性中的弱点拿不起,放不下如果她不能真正的放下唐轩那么将来痛苦的就不仅仅是她和李文雄还有他们的下一代主题曲新月真的很贴切何时赴约,家书几叠,梦不曾诀别...到底是梦啊......那么,就让我们在梦中永远,永远,不分开Love you, Forever......
文 / 吴洛缨(編劇原創)我們還要一起做更多美好的事情關於這齣戲的製作過程昨晚我終於可以在凌晨兩點前上床睡覺,這一段時間以來因為看播出與重播的緣故,家庭作息大亂,我每天依然要在上午六點半起床準備孩子上學事宜,以及一天忙碌的工作,因此這段時間老是有點精神不濟。
因為我和所有的觀眾一樣,都是第一次看完成後的內容,深夜兩點看完後心情的起伏迭宕,的確需要時間沉澱。
我回想起第一次製作人徐志怡打電話跟我談這個案子,我正在菜市場買菜,加上我與他不熟,整個開始是有點混亂,我只記得我找了市場裡一家小咖啡店,一面聞著外面賣烤雞的香味,一面記下幾個重點和時間,事情就是這樣開始了。
而後,在整個劇本完成這幾年的期間,我同時還寫了幾檔戲,陸陸續續在今年播出,這個過程中,我和志怡成了並肩合作的戰友,我為他製作的幾個戲總共寫了六十幾集的劇本,我們一起面對了許多來自電視台的刁難或是難堪的場面。
這段時間我也看著他新婚、蜜月、失去愛犬,因此認識他的另外一半-一個熱情可愛的文藝美少女。
我也看著他從一個誠懇單純的新手製作人,蛻變成一個果斷睿智依然沉穩的大將。
這段期間,我們為了籌措資金與拍攝篇幅,幾經多次劇本版本修改,(按照原來劇本的長度這應該是一個六十小時連續劇),我們都是不輕易失控可以理性溝通的人,但其中有一天我還是因為劇本修改的堅持底線,對他說了重話,或者直說是教訓吧! 那時,我承認我真的變成洛纓老師了,我不甘心看著這樣一個好故事,因為資金的籌措而失守。
我更不甘心看著他被現實給節節逼退,劇本已經完成也己經修改我無能為力,但只有在他的製作立場上,守得住那條防線。
我相信就是因為還年輕,所以有不妥協的本錢。
而他做到了,他沒有因為我的嚴詞而憤怒或受挫,他就去打仗了。
天知道他是如何辦到的,但他做到了,他是製作這齣戲最重要的推手。
另外一個重要的製作人梁漢輝,我們都稱他 小梁,他是我入行寫劇本第一個製作人,2001年,我完全抱著賺奶粉錢的心情,除了一個戲劇系的學位加上劇場導演經驗,沒有寫過任何一個電視劇本,而他也就毫不遲疑的讓我ㄧ個人寫了一檔十集大愛劇場---背影,這就是他-一個大膽而努力的製作人。
他獨立成立了東映制作,在影視業有相當的企圖心,犧牲了許多與家人女兒相處的時間,在中國台灣兩地,到處尋找可以拍攝這部戲的機會。
幾次和他到各處洽談,看著他好似當年台灣的貿易商人提著007皮箱闖蕩天下,台灣的經濟奇蹟是這麼來的。
尤其是面對中國這麼巨大的影視市場,台灣的製作環境其實相當艱困,我但願東映在他的視野與膽量下,可以製造出新的奇蹟。
作為一個編劇,當然會有自己賦予戲的意義,但當觀眾感受不到或質疑的,就是編劇要承認跟再思考的。
這個戲有四個執行編劇,吳維君 張瑋庭 楊景翔 潘冠宏,關於有些觀眾認為當代劇本的問題可能是編劇不同而不夠好,我必須要澄清,所有的劇本,除了我親手寫的部分,其他也是在我的統籌分場後,逐行親手修改過的,不合理或設定不能接受,都是我應當要負起責任,希望觀眾們可以理解,這與寫作年資無關。
我很感謝這四個執行編劇陪著我一起度過這些創作的時間,我們在其中分享了許多人生觀與愛情觀,也因此結為好友,在寫劇本的路上互相勉勵,這劇本若得到讚許,他們為此的付出我都由衷感激。
在這齣戲拍攝前中,我為幾個年輕的演員上了表演課,包含君竹 小鬼 運慶,包含講解戲的內容、建立角色與某些排練,時間沒有很長,所以主要是針對這個劇本。
一些在表演上的基本問題,不太能透過這樣的戲前的表演訓練就解決,不管後來他們表現的如何,我都必須承認,他們對我而言,就如同當年孽子那批學生(同樣要面對一群老戲骨),最重要的功課可能不是技巧,而是如何用認真的用功的準備培養出戲膽、如何開放的讓感覺進來、讓前輩們帶著你飛的時候自己可別往下墜,初試啼聲的運慶、充滿活力與真誠的小鬼,還有正在大轉變中的君竹,他們都做到了。
不管他們的完成度如何,這個態度都被看見了。
他們正在建立自己的表演方法,而不是去複製任何一套表演技巧。
用自己去創造出一個角色,而不是去對答案,任何一個角色都沒有標準答案,任何一個角色都是半個圓,演員的表演會去補上另外半個圓,因此才有了全貌。
另外特別要提的是佑威,他如我當初想像的,就是唐浩儀與唐軒的不二人選,但他最後完成的是一個大驚喜。
唐浩儀與唐軒都是難度很高的角色,他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不被角色淹沒,我相信他在角色中汲取了養分,打開他表演的幅度,他的努力會支撐他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穩。
我們毫不意外的看見資深演員們火力全開的替角色往上加分,我們也樂見台灣的年輕演員,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中國演員有中國演員的優點長處,台灣演員有台灣演員的特色態度,百花齊放,才能成就出一個大戲的風華。
在一個戲裡,我較常去扮演隱藏版,不是我生性乖僻,而是我覺得從十八歲進戲劇系以來,我就很清楚的認知任何一種戲都是TEAM WORK,戲的本身永遠應該在任何一個個體之前,我但願大家記住的是某個感動的畫面或情節,甚至只是一句話,而不是我的名字。
在【我在1949等你】更是如此,謹以此文,與觀眾分享一個編劇者參與的面向,同時,對所有的參與者,致上真誠的謝意。
我們深知我們都不夠完美,因此,我們要做更多美好的事。
洛纓2009/11/27首播完
跟很多人一样 我也是爱看民国时候他们的感情或许是因为 这种感情现在已经很少了唐浩仪最是可怜 爱了她一辈子 也被她恨了一辈子 最后祖光了解原谅他的时候 他才真正解脱了 在上海 有个林乡 到了台湾 又有个韩祖光他从来都没有得到过雁清的爱也从没有幸福过所有他做出的很多事情 后来我都原谅他了爱情是自私的 他是因为太爱跟他相比 祖光 雁清 甚至包括林乡 都幸福得多动荡的时代造就了太多悲剧
刚看完八集,忍不住过来吐槽。
吐槽的场景是1949年上海部分。
有些人设感觉站不住啊。
以及很多事情不符合逻辑啊。
少女雁清,因为和唐家少爷的身份悬殊,以及自己没有感觉 父亲也不支持等原因,不喜欢唐少爷,这正常,无可厚非,也对他各种抗拒,基本都不搭茬,也明确表示过拒绝几次,这都很好。
问题是你在明知对方对你还没死心的情况下一次次找对方帮忙,不大合适把。
一次次因为林乡的事情找唐浩仪帮忙,第一次是林乡被警察抓走,这次找我也觉得应该,因为毕竟事关对方安全。
第二次就仅仅是需要买去台湾的船票,太贵了,每张船票黑市上需要五根金条,他和林乡完全也没尽力去凑凑钱,好歹变卖一下东西,能卖多少是多少啊,完全没有自己想过能想的办法,在林乡还明确表示反对的时候雁清就去唐家找她的唐大哥要求对方给自己弄两张船票了。
都不是借钱 都不是说等自己有钱了会还那种,就是明显让对方给自己弄来。
挺那啥的把。
后来两张船票搞到手,十根金条的市价,也没看雁清对唐大哥有啥好脸色,倒不是说让她直接委身与他,到了台湾后唐浩仪跟她说出去一下,让她等一会儿,她都不等,自己找火车站走了。
就是完全没把对方当朋友那种。
有句话形容这么还是很贴切,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有需要的时候就去找人家了,说得好听,人家利用自己家里的权势关系和钱财帮忙完了,她就理所当然的接受了。
过后还是之前对人家爱答不理的。
摄影师林乡,剧情说是他是个热血青年,从台湾过来上海,要在报社当一个记者,写出阴暗面等等。
好像是个很正面的人物。
第一次拍了唐家屯粮的照片登上报纸,这个没错,毕竟当时他是记者,职责所在。
但是后来因为这件事他们整个部门被裁掉,失去工作(反而有了更多和雁清谈情说爱的机会和时间)。
在得知母亲生病需要回台湾的时候,自己身无分文,拿不出十根金条去买黑市船票。
雁清找了唐浩仪买到船票后,他直接就说好,去码头取船票。
刚取到船票后,听工人说他们工厂的机器已经运来,要经过军方运走,又作死,真是煽动工人去闹事,不让运走机器,第二天白天还悄悄在码头拍军方帮助运机器的照片。
真是服了,第一,他早已不是记者,根本无这个义务,就算拍了他拿给谁去刊登?
要再害另外一组人砸掉饭碗吗?
第二,他明知这是唐家的事情,唐家不管怎样刚给自己了两张自己完全没有能力搞到的船票,帮自己了一个大忙,这些他都不考虑的?
第三,当时局势很乱,他做这些事情有没有考虑过自身安全问题?
后面剧情还没看,不过已知他被人套了麻袋扔海里还没死,还无病无灾的活到了2009年,我天,可能吗,依据他这个爱管闲事不看局势的性格,依据他身无分文且毫无背景无人相帮的处境,以及完全不避讳自己是从台湾来的身份,以及中国的历史沿革,他能活过建国?
能在各种运动中全身而退,文革中不被整死?
我真是不信了。
所以说感觉这个剧情真是太bug了 豆瓣剧情介绍里写道,“不料,上船前唐浩仪背着雁清将林乡打入黄浦江,毫不知情的雁凊希里胡涂跟杀夫仇人来到台湾”。
我天,我之前看这一句的时候以为唐浩仪是因妒生恨,明着给他俩人买了船票,暗地里安排了暗杀计划,比如搞了一把枪背着雁清在和林乡单独见面的时候一枪打中他前胸或者后背把他打入黄浦江呢,这样是杀夫仇人没错。
问题是唐浩仪帮他俩搞到船票后,女的最多说句谢谢还是很冷淡,男的说完谢谢后还没出码头就煽动他家工人闹事,拍照他家运机器的事儿,这都是什么忘恩负义的行为?
人家没帮你忙的话,你俩干活几十年才能攒到十根金条?
更何况是着急要上船 船票一天一涨价的情况下。
豆瓣剧情还说唐浩仪是雁清的杀夫仇人,切,他那个夫是自己找的,不是唐浩仪处心积虑要杀的,更加不是唐浩仪动的手,还是他林乡找了麻烦 唐家手下为了不暴露运机器的事情才要灭口,跟唐浩仪没有关系。
唐浩仪最多是没有阻拦。
很喜歡這部片子的片名。
很有感覺。
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片子,唯一不足的是年輕人的故事并不盡人意。
但是老一輩的故事很感人的。
一開始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個故事中的喬雁清是最大的悲劇無法和相愛的人相守。
卻也無法擺脫一個她不愛的人。
看完這個片子後,覺得她是幸福的,至少一生有三個男人深愛著她。
而其實最大的悲劇是那三個深愛他的男人。
林鄉。
雖然得到她的愛,但是卻得不到她,等不到她...唐浩儀。
愛她,照顧她一輩子,但卻得到她的恨..韓祖光。
得到她的人,卻沒有得到她的心,幾十年來,一直不能真正的瞭解她。
這個片子給了我很深的感觸,讓我真切的注意到,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無奈·
若无缘,三千大千世界,百万菩提众生,为何与我笑颜独展,惟独与汝相见?
若有缘,待到灯花百结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白发,至此无语,却只有灰烬,没有复燃?
唐轩——韩纬唐浩仪——乔雁清
很久没有熬夜看电视剧,但看这部很值新月 作词 何以奇阁楼里炊烟 缥缈了屋檐 在窗口等你的时间 是谁的相片 还在橱窗前 痴痴守着那一年 回不到回忆 难免会走散 在异乡望天边 月色依然 借一弯新月 寻你的无邪 还未道离别 纸上的思念 寄不出岁月 雁飞的悲切 遗忘了季节 天涯两端 故人何处 爱从未停歇 细雨的诗篇 浸透了江南 你笑脸融化了春天 任世间纷乱 任万水千山 只把相爱辗转 回不到回忆 难免会走散 在异乡望天边 月色依然 借一弯新月 寻你的无邪 还未道离别 纸上的思念 寄不出岁月 雁飞的悲切 遗忘了季节 天涯两端 故人何处 爱从未停歇 望一弯新月 隔一世体贴 盼身影重叠 你说迟一些 命运会了解 散落半生缘 去完美残缺 重逢岁月 两鬓飘雪 爱恨已忽略 何时赴约 家书几叠 梦不曾诀别 ——《我在1949等你》的主题曲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电视剧,温馨、浪漫的旋律让人很舒服;纠结、挣扎的调子使人很痛苦。
这是一个历史的缩影,当年有多少人逃到台湾,多少家庭破碎,几十年后,又有多少家庭能够重逢,多少人落叶未能归根。
“新月照相馆”有众人的回忆,也提醒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有些东西,没了就真的没了,城市不断变迁,日新月异,改造无可厚非,但对历史,总应该留下点什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不矛盾。
“我叫林乡,森林的林,故乡的乡。
”等待雁清,等了几十年,那是一个对爱人的承诺,是他坚持着,毫不动摇,最后能与雁清重逢,哪怕短短几个月,足矣。
雁清,得知林乡死了,悲痛欲绝,内心承受了多大的悲痛,自杀未遂,嫁给了祖光,过着平凡幸福的日子,但从未忘记林乡,与林乡在新月照相馆度过余生,“对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放下恨,才会幸福”一生无憾,足矣。
唐浩仪,一生过得太痛苦了,把全部心思花在雁清身上,导致唐轩的童年阴影和杯具,雁清恨了他一辈子,最后,在临死时,雁清原谅了他,含笑而终,足矣。
祖光,憨憨傻傻,但对雁清,付出了真心和无限关爱,虽然被瞒了几十年,但最后还是豁达的让雁清回上海,弥补遗憾,雁清死后,快乐的活着,足矣。
他们的孙子一代,也受尽折磨。
唐轩,因为爷爷要求的任务,追求韩玮,不过却真的爱上她,精神的人格分裂使他受尽折磨,也做了洗黑钱等的违法行为,最后的死,算是解脱吧,从阴影中走出来,看到自己的内心,足矣。
韩玮,阳光开朗,爱上轩,让她受尽爱情的折磨,深深爱着轩,却不了解轩,轩时而很爱她,时而狠狠推开她,但玮玮感觉到轩的真心,轩临死前给了她真正的答案。
后来,带着相机,四处捕捉镜头,放宽心,受轩的那幅画启发,开了个展《不远永远》。
在泰国,与文雄开始新的人生。
文雄,世界之子,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有个人的世界观和信念,默默爱着玮,当玮不开心时,马上出现,总会带给别人快乐和欢笑。
环游世界为目标的人生是多么洒脱。
唐轩、韩玮、文雄,韩玮深爱轩,爱得很痛苦,轩无法面对自己内心,也很痛苦,但他们确实相爱着;文雄爱玮,拼了命保护她,玮知道,只是之前不敢面对。
这样的选择,在电视剧里夸张了,现实中不也有吗?
一个人,让你很悲伤,很痛苦;另一个人,让你很开心,很快乐。
往往女孩会爱着那个让她悲伤的,但又不舍得放开令自己开心的,或许爱情的世界,漂浮很多自私的离子。
祖光愿意放走雁清,很佩服他。
现实中,找一个合适的伴侣真的很难,更何况找一个浪子、才子与凡夫俗子结合的伴侣。
爱情,还是随缘吧
今年重温了这部剧,依然觉得很感动!“我叫林乡,森林的林,故乡的乡”林乡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守,真的很令人动容!民国戏份真的很催泪!戴君竹民国时期的打扮很好看,但现代戏造型显得很一般。刘恺威的背带造型也挺好看,他的国语配音声线跟他很像,当时还以为是原音。无论是当年看还是现在重看,唐轩都是最令人心疼的角色!林佑威演得很好!我是编剧我绝对舍不得给唐轩这样一个结局,我可能会安排他被刺伤后接受法律制裁,韩玮依然陪件身边,感化他,出狱后能够做回一个能感觉到爱的“正常人”
刚评了瑰宝1949,想到这一部。一样想要用心制作,但剧情太糟糕,年轻一代演员选错人。但我每每被台湾戏剧界的情怀感动,还愿意探讨历史社会民族。可惜得不到来自对岸的回应。 @2016-03-07 18:35:36
被腹黑男迷的三观尽毁
心上人远在故乡
更喜欢1948的上海……
民国的那一段很好诶!可是现在的那一段没有那么闪亮亮。。
有缘再会,我太讨厌男主角了
1949的那段故事很好,我很喜欢。给人一种很清新,又夹杂着焦虑,刻骨铭心的感觉。
弃
催泪!
和次爱相濡以沫,和最爱相忘江湖。
那个时候的爱情很真也很苦
看了但没看完😂
刘恺威整容了吧 感觉还是这部电视剧里气质好
很好看。
妈妈跟我说,当年封锁了之后,她姨婆的老公被关出在那道摸不着穿不透的海岸线之外,于是她背起行囊,抱起孩子,告别了家人,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毅然奔向了海峡那岸。此后,再也无了音讯。——民国三十八年,一条窄窄的登船板收起,隔断了多少亲情、友情、爱情。此后,多少封家书,片片飘零在海上。
很多年前就看过这个剧。没想到居然和《遇见王沥川》是同一个导演。太难得的两岸故事,而且透着善意。虽然剧情有点地方有些不太合理,但是不影响我的整体评价。第一代的故事很伤感,夹着战争年代的无奈,和渺小的感觉。第三代的故事有点作,可是想想都是第一代的悲剧造成的。不多说了,惟愿两岸早日团圆。
剧情线是情怀,只是女主真的不够美,老演员才是个大美人
可能是被腾讯无字幕版闹的,实在看不进去,民国戏除了女主旗袍亮相那幕的确漂亮以外,其他实在都是烂梗,女主不爱有钱少爷偏爱穷困小子,男二家里是奸商,男主记者来曝光,逼得男二叫人打男主并扔进海里还把女主骗去湾湾,自此相隔数十年,男主没死还照顾女主父亲,女主在湾湾嫁给另一个穷小子,男二快气死,新婚之夜差点非礼女主被女主记恨一辈子,男二仍旧照顾她一大家子一辈子,直到倒数第二集女主才感谢男二,太狗血了。年轻一代更没眼看,林佑威为什么每次都演讨人厌的角色,明明长相尚可,但总是前期善良然后因为莫名原因后期黑化。女主演员太娇小。老年组演技不错可惜剧情套路。煽情太过,有一幕老年男女主在宾馆重聚,老头摔了一跤在地上趴着,老太太居然感动得蹲着看着地上一堆信,两人深情款款一趴一蹲对视着好几分钟,好歹先扶起来啊!太好笑
我给四星,是因为林佑威没拿奖……偶一开始以为讲历史,后来发现是偶像剧,巨大的落差让我无法把剧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