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艾达·帕纳哈达
主演:萨瑞·巴亚特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语言:波斯语年份:2015
简介:纳西德,一个年轻的离婚女人,跟她十岁的儿子住在一个伊朗里海的北方城市。虽然根据伊朗当地法律,孩子的归属权是属于父亲的,但她前夫将孩子给了她,前提是她不能再婚。可当一个深爱她并希望与她结婚的男人出现在纳西德的生命中时,她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详细 >
伊朗人也穷啊,按照2015诺贝经济学奖得主所言,政府的无能就是一切贫穷的根源
活在谎言里的娜希德
不知道在这种困境中有无更好的生存方式,很心疼女主。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就有了难以掩避的软肋。
伊朗社会底层女性地位真的太低了
画面干净工整,每个远景都是一幅画,节奏明快,人物关系丰富清晰,毫无刻意感的细节让每个人物形象都很丰满,这样的电影即使没有任何起伏的情节,完全生活琐碎,我也会看的如痴如醉,就好这口儿。
为女主的包子和窝囊感到很生气,难得的是很真实,女主不完美,孩子也不完美。
🌟🌟🌟
我能理解女主。马苏德是不错,可是,跟他和他女儿在一起,把儿子留给前夫,虽然生活富足,她内心没有安宁,就不会幸福。如果对马苏德没有爱仅仅是利用,反而她会活得好,可她其实是爱的。把心锯成两半?这种纠结是血淋淋的。结尾她选择了要结果,要的其实是心安。心不安,没法过日子。
其实题材还是可以的 就是讲得很琐碎 看不出什么名堂经 远没有之前看的#一次别离#来得直指人心 对爱情 亲情 家庭 伦理的扣击比较浮
女人对母亲,对前夫和后来的丈夫都很自私,对儿子的爱太过狂热。搞僵后,哥哥二话不说,就给她来了一记耳光,然后帮她和前夫家协调。这个片子,只有她哥哥和她后来的丈夫脑子清楚点。确实不太懂这个伊朗女人,儿子大过天,对其他人又是那么的儿戏、幼稚和冷漠
伊朗还有临时婚姻,这是租借女性吗?如果怀孕了,孩子怎么办?太神奇了,要把女性流转起来,产生更大收益?!还好,此片至少那个男人不是混蛋。但这样对待女人的民族和国家就不配拥有女人。她的那个十岁儿子你无论如何对他好,社会大环境都会把孩子拉走,你大爱、血缘亲情什么都算不上,微小到根本无法对抗那些无所不在的庞大力量。好在即便伊朗男人也不会嫌弃带着孩子的二婚女人。前夫在结婚的时候就有毒瘾,家里给她找了媳妇,就是让她来当个垫背的呀!就算是这样,前夫最后在厨房拿刀,我还以为这个女人会被杀掉呢!(中国新闻看多的结果)
好可怕的国家。
喜欢看中东片子,因为感觉比较神秘,想借电影稍微了解下风土人情、生活风貌。其实看了几部之后,觉得他们过得也不太坏,日常中接收到的宣传有点言过其实了,总感觉他们特别保守,又战乱。其实看看他们住的房子,也很不差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在情理之中。女性也有争取权利的机会。记得看《一次别离》的时候,女主一开始就提离婚,还直接质问法官,不去欧洲,难道让我的孩子在伊朗长大吗?就这句话,咱的电影就不敢说。不过这部片子太闷了,要不是好奇他们最后怎么样,根本看不下去。
最后一幕的背影我喜欢。
在伊朗,孩子的属于父亲,即使离婚。母亲如果想带孩子除非一直单身不再嫁。就像娜希德吸毒赌博的前夫说,你再也看不到孩子了,这是法律和真主给我的权力。是的,穆斯林国家的女性就是个物品,她们连睡觉都带着头巾呢。
在6.9和7.0之间徘徊,犹豫不决。一流的处女作,戏剧性,表演,电影质感都准确。节奏不拖沓,也不急促。全篇唯一不好的几个地方,使用高速拍摄剪辑的那两三个段落,脱离了现实张力。此处减了几分。
一般的社会伦理片,对于人物的描述太缺乏力量。三星。
女主日子过得一团糟,归根结底还是没想明白,痛苦麻烦都是自找。
扭曲
2.5 真的很煩女主 太綠茶了 不停撒謊有意思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瞎鬧騰 自作孽不可活也就算了 還非要搭上暖男 其實就一句話:女主太tm自私了! 典型的阿拉伯風格 猶如一個老人以旁觀者身份娓娓道來一段生活的故事 不評對錯 但還是感覺太淡了欠火候⋯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伊朗人也穷啊,按照2015诺贝经济学奖得主所言,政府的无能就是一切贫穷的根源
活在谎言里的娜希德
不知道在这种困境中有无更好的生存方式,很心疼女主。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就有了难以掩避的软肋。
伊朗社会底层女性地位真的太低了
画面干净工整,每个远景都是一幅画,节奏明快,人物关系丰富清晰,毫无刻意感的细节让每个人物形象都很丰满,这样的电影即使没有任何起伏的情节,完全生活琐碎,我也会看的如痴如醉,就好这口儿。
为女主的包子和窝囊感到很生气,难得的是很真实,女主不完美,孩子也不完美。
🌟🌟🌟
我能理解女主。马苏德是不错,可是,跟他和他女儿在一起,把儿子留给前夫,虽然生活富足,她内心没有安宁,就不会幸福。如果对马苏德没有爱仅仅是利用,反而她会活得好,可她其实是爱的。把心锯成两半?这种纠结是血淋淋的。结尾她选择了要结果,要的其实是心安。心不安,没法过日子。
其实题材还是可以的 就是讲得很琐碎 看不出什么名堂经 远没有之前看的#一次别离#来得直指人心 对爱情 亲情 家庭 伦理的扣击比较浮
女人对母亲,对前夫和后来的丈夫都很自私,对儿子的爱太过狂热。搞僵后,哥哥二话不说,就给她来了一记耳光,然后帮她和前夫家协调。这个片子,只有她哥哥和她后来的丈夫脑子清楚点。确实不太懂这个伊朗女人,儿子大过天,对其他人又是那么的儿戏、幼稚和冷漠
伊朗还有临时婚姻,这是租借女性吗?如果怀孕了,孩子怎么办?太神奇了,要把女性流转起来,产生更大收益?!还好,此片至少那个男人不是混蛋。但这样对待女人的民族和国家就不配拥有女人。她的那个十岁儿子你无论如何对他好,社会大环境都会把孩子拉走,你大爱、血缘亲情什么都算不上,微小到根本无法对抗那些无所不在的庞大力量。好在即便伊朗男人也不会嫌弃带着孩子的二婚女人。前夫在结婚的时候就有毒瘾,家里给她找了媳妇,就是让她来当个垫背的呀!就算是这样,前夫最后在厨房拿刀,我还以为这个女人会被杀掉呢!(中国新闻看多的结果)
好可怕的国家。
喜欢看中东片子,因为感觉比较神秘,想借电影稍微了解下风土人情、生活风貌。其实看了几部之后,觉得他们过得也不太坏,日常中接收到的宣传有点言过其实了,总感觉他们特别保守,又战乱。其实看看他们住的房子,也很不差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在情理之中。女性也有争取权利的机会。记得看《一次别离》的时候,女主一开始就提离婚,还直接质问法官,不去欧洲,难道让我的孩子在伊朗长大吗?就这句话,咱的电影就不敢说。不过这部片子太闷了,要不是好奇他们最后怎么样,根本看不下去。
最后一幕的背影我喜欢。
在伊朗,孩子的属于父亲,即使离婚。母亲如果想带孩子除非一直单身不再嫁。就像娜希德吸毒赌博的前夫说,你再也看不到孩子了,这是法律和真主给我的权力。是的,穆斯林国家的女性就是个物品,她们连睡觉都带着头巾呢。
在6.9和7.0之间徘徊,犹豫不决。一流的处女作,戏剧性,表演,电影质感都准确。节奏不拖沓,也不急促。全篇唯一不好的几个地方,使用高速拍摄剪辑的那两三个段落,脱离了现实张力。此处减了几分。
一般的社会伦理片,对于人物的描述太缺乏力量。三星。
女主日子过得一团糟,归根结底还是没想明白,痛苦麻烦都是自找。
扭曲
2.5 真的很煩女主 太綠茶了 不停撒謊有意思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瞎鬧騰 自作孽不可活也就算了 還非要搭上暖男 其實就一句話:女主太tm自私了! 典型的阿拉伯風格 猶如一個老人以旁觀者身份娓娓道來一段生活的故事 不評對錯 但還是感覺太淡了欠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