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棒啊,故事采用男主不顾他人看法,决绝要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的巨大勇气揭开序幕,来引入男权家庭煮夫的角色,同时也侧面突破各种随波逐流的心理盲区。
即容易陷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
也重点表明了一个温馨的家,是需要有人悉心照料的。
不管是“男主外女主内,还是男主内女主外”也好,只要是契合两人想要的生活方式,都是可以的。
不得不说,置换角色扮演这效果显得更有说服力,引人深思。
这部电影也很有启发性,它让我知道生活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并不一定要随大流,才是所谓正常的生活状态。
这又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本书籍《无声告白》——“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夫妻间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彼此认可,互相需要。
一部画面感看起来令人放松的喜剧,也有触动心灵让我流泪的情节!
值得一看,推荐!
故事的名字很直白,《他和她的故事》,印度电影,颠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女人在外挣钱养家,男人在家负责妻子的貌美如花。
他叫卡比尔,班萨尔建筑商的独生子(财富可以买下半个萨里),妥妥的富二代,并且学霸,却甘心做“家庭煮夫”。
在他眼里,母亲就是伟大的生活艺术家,她打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她叫琪雅,销售经理,独立,自由,工作狂,认为结婚生子就是埋葬女人的少女时代。
一个渴望港湾,一个向往出发,三观不同,兴趣爱好不一致,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这都是不可能相交的两条直线。
然而他们居然神奇相遇相爱,并且闪婚步入婚姻。
卡比尔实现自己成为家庭煮夫的梦想,琪雅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切顺风顺水。
各取所需,各从所爱,生活应该如此完美演绎下去。
卡比尔承担起柴米油盐的责任,琪雅的收入却不足以担负买房建设家庭所有开支。
卡比尔为了不把自己变成工作的机器,他利用自己的特长赚取薪金,足以支付开支。
不久,琪雅升职完成由职员到公司副总裁的蜕变。
矛盾出现了,卡比尔的名气盖过了妻子,他努力弥补琪雅的抱怨,却没法原谅妻子盛怒之下“无用男人”的指责。
一个家,所以和睦相处,是有人甘愿成全与付出,尊重是前提。
卡比尔不是没有能力,选择人生躺平,是因为他更爱家爱亲人。
他有能力挣钱养家,更有能力让妻子变得更优秀。
付出那么多却换来“无用”二字评价,相处卡比尔是伤到心肺了。
琪雅母亲的话一语中的:爱没有问题,问题是人们习惯关注挣钱养家的人却忽略了打理家事的人,一旦关注点打破平衡,就会出现矛盾。
爱没有问题,最初选择牵手,都会有爱的成份;爱有尊严,一旦被践踏,反复践踏,将会令相爱的人遍体鳞伤。
这是一部值得深思远虑的电影,更是一部指导爱情婚姻的大书,在婚姻里学着成长:彼此爱,彼此欣赏,彼此成就。
印度神油 不 印度神片一如既往的没有让人失望,很有意义的一次性别 爱情和家庭职能分工的探讨。
人生苦短,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做别人的妻子家庭主妇是最大的艺术家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社会的大幅度提高,使得这样一个在印度只能称之为yy之作的家庭模式已经在国内得以提前实现,越来越多的男性来事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至少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多都是男性在做家务,男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正在日趋平等,而家庭煮男却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看到的,这样必然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其实只要两个人相处舒服,家庭和睦,确实不用在乎男女各自承担了多少责任。
只要互相尊重,在各自的领域里,男女都能够活出自己的价值。
只是影片刻意避开了职场女性在生育权这个问题上要面对抉择和问题。
尽管如此,仍然很推荐女性朋友们观看此片,那些直男癌们更应该观看此片,也许会让家庭更加的和睦
《奇葩说》曾经有一个辩题,“情侣出现矛盾,应该男生先道歉,还是谁错谁道歉”。
按理说当然是谁错谁道歉,但是这题我觉得,只要是彼此相信对方,就应该是,谁对,谁道歉。
你如果笃定你伴侣有和你旗鼓相当的善良、知性与自觉,你就知道,你们这矛盾从何而来,归因何处,两个人都心知肚明。
谁有错更多,你们应该有基本判断吧。
之所以对的人应该道歉,是为了给犯错的人留更多空间、体面与宽容,给个台阶下。
你如果笃定你伴侣有和你旗鼓相当的善良、知性与自觉,你就知道,你作为一个没有犯错的一方,你道歉之后,ta也会道歉,把一些本来可能难以表达的话表达出来,于是你们彼此和解。
甚至我认为,如果无论对错的话,情侣中,应该由较优势、受社会肯定更多的那个人道歉。
这里无意区分强弱,只是觉得,我如果是强势的一方,我会先道歉。
(当然我平时也经常服软哈哈哈)那这与这部电影有什么关系?
非常有关系。
整部电影里,哪怕面对矛盾,两人都没有用特别不体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哪怕是宣泄也看得出隐忍与教养——他们有旗鼓相当的善良、知性与自觉。
有人说男主一个硕士当家庭煮夫简直浪费。
我不觉得。
他的教养深深刻在骨子里,无意中散发着一股知识分子经常有的体面与优雅气质。
她也是如此。
结局的happy ending是为什么?
你当然可以说,是因为他们彼此换位思考,或者,他们经历了地位与财富沉浮的考验,或者他们有明智的父母给予他们启发与爱。
不过我更愿意认为,他们有这个ending是必然的,他们会度过难关,是早就铁定了的事情,因为他们有太多共同点——有主见、自信、自立、尊重他人,体面,敢于叛逆,并且更重要的是善良。
他们会度过难关,是早就铁定了的事情。
她精彩,他有趣。
他们这些全身上下的优点仿佛都打着“非卖品”的标签——哪怕他没有被那么多演讲、节目邀请,他的有趣与热情仍然价值连城;哪怕她没有功成名就,她面对岳父的偏见与傲慢,她不卑不亢转身而走的背影,仍然倾国倾城。
而非卖品,又怎么能被一般等价物衡量呢?
他们会度过难关,是早就铁定了的事情。
我也愿意相信他们接下来那么多年的婚姻,将会出现的波折与矛盾,他们也能解决。
她妈妈说,你们的矛盾无关男女,而是所有“挣钱者”与“持家者”都会有的矛盾。
是啊,无关男女,无关性别。
我没有在电影里看到极端的、尖锐的、刺耳的“大男子主义”“性别歧视”“女权”等敏感性别问题,这些思考都被包裹在温柔、爱意的故事里,缓缓流淌,甚至似有似无,好像是刻意告诉我们,很多社会问题,其实“无关男女,无关性别”。
“持家者”说不定是你没有注意到的艺术家。
“挣钱者”说不定没你以为的那么见风使舵。
电影吸引我戳进来的原因是它的标签——“姐弟恋”“女攻男受”。
看了电影才发现,哪有什么“攻受分明”,不过是粗暴概括了世俗的“挣钱者”与“持家者”的关系罢了。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一直更愿意做声名在外的“挣钱者”,因为这个角色看上去有更多尊严,满足了一个“攻”的心理优越感。
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意识到,对“挣钱者”角色的过度拥趸会不会是另一种形式的、对“持家者”的歧视呢?
在看到男主大显身手的片段时,我看到弹幕里有人说,“搞得我也想当家庭煮夫了”。
是啊,那个观众可能之前也没发现“持家”有那么多有趣,有那么大艺术创造的空间吧?
这辈子这么长,一对年轻夫妻,可能共同经历经济危机,总统换届,甚至战争,共同经历来自时代的更多其他野蛮不讲理的影响,就像两个紧紧相拥的浮萍,共同对抗世界和时间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是何等浪漫。
我祝愿,他和她的故事,就是你与你的ta的故事,情投意合的故事,有趣又精彩的故事。
今晚看了印度电影《她和他的故事》,感觉与以往的爱情故事有很大的不同,绝对是反套路之作,所以有感而发,写下这篇影评。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将男人置于在外打拼的位置,而将主持内务作为女性固有的职责。
这不仅是大部分印度人的思维模式,而且也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有趣的是,这部影片将人们固有的思维打破,塑造出一个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将家庭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男主人公和一个好胜独立、霸道强势、拥有非凡事业的女主人公。
打破传统的两个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要面对他人的嘲笑、不解、挖苦和讽刺,要面对和其他夫妻一样的是否买房、养育孩子等问题,但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最为考验他们夫妻的感情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差距。
这部影片剧情构造的巧妙之处在于男女主人公角色经历的相似,却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
当妻子的事业越来越成功,也就越来越忙碌,两个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丈夫的失落感也就由此而生。
但是,丈夫依旧有条不紊地打理家庭内务,体贴入微地照顾她的妻子。
偶然间,男主人公因为“家庭煮夫”这一形象而开创了一番新事业,演讲、广告等邀请接踵而至,女主人公感受到的不是开心与自豪,而是失落还有嫉妒。
夫妻之间的矛盾在平静的生活中渐渐升级。
女主人公各种刻薄的言语中伤深深地伤害了男主人公。
夫妻之间的矛盾在平静的生活中渐渐升级。
对比之下衬托出这部影片最令人动容之处: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深沉而炽热的爱。
因为对妻子的爱,他放弃了自己正兴起的事业,默默守护妻子,忍受妻子的无理取闹和刻薄的言语中伤。
这对打破传统的夫妻是对如今社会发展的映射。
女性的能力在被挖掘和利用,女性的社会地位在慢慢提高,男女之间的矛盾也愈加凸显。
夫妻之间如何相处,婚姻如何维系成为人们需仔细思考和揣摩的问题。
这是一部讲述家庭煮夫和职业女强人的爱情故事的电影。
Ki和Ka相遇在飞机上,Ki是一位典型的富二代,和大多数人一样,不想过父亲安排好的生活,但是,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艺术家”此艺术家非彼艺术家,他所说的艺术家是一名致力于家庭,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重心都放在家庭的“艺术家”,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家庭煮夫,完完全全和家庭主妇的位置想调换,做的名副其实。
可是在过程中就有一系列的矛盾,因为和别人迥异的想法,他走向了公众,让Ka感觉到了“危机”。
好在最后他们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最近我比较迷茫,人努力奋斗是为了什么?
翻遍豆瓣,知乎,百度,看了大家的回答,大约离不开钱!
仿佛有了钱,就有了更好的生活。
可是作为一个不缺钱的富二代,要为了什么而努力呢?
努力的方向何在?
片中男主身体力行的做出了回答:要像妈妈一样!
家庭主妇不是在蹉跎生命,而是用生命在灌溉家庭,是真正的艺术家!
在这个女性崛起的社会,又有多少女人本身就看不起家庭主妇呢,这是最可笑的!
主夫也好主妇也罢,只是持家者和养家人的平衡,只要有爱,有付出,认可彼此的分工,那一切都是美好的!
片中小两口虽然女主外男主内,但最终都得到了大众的赞赏,也都完成了最初的梦想,这不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嘛!
这种用非常规角度探讨两性题材的电影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发现两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分工,还真是做了认真探讨,片子轻喜剧风格,但不影响对两性关系的深刻探讨,女主内,男主外,多少年来在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是值得否定或者更恰当的说,是值得深入讨论下去,每个个体的结合成婚姻由于个体的不一样就该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影片讲述了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他们的婚姻关系挑战了印度社会中的性别角色。
男女主角相识于一架飞机上,二人相邻而坐,多愁善感的男主角正在哭泣,女主角感到诧异的同时也对他产生了同情心,原来他是在思念已故的母亲,想起每次坐飞机母亲都会因为害怕而握紧他的手,以此为开始,二人成为了朋友。
爱情就是如此迅速,随着接触,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两个人却好像颠覆了以往的传统,男人在家里煮饭待客,女人却出门忙着事业,这样的组合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
这部时长两小时的电影,中间的歌舞片段都可以不用看。
电影前半部分的节奏很快,对话简洁直接,马上就从相遇进入到结婚的环节,故事主要围绕婚后的生活展开。
影片中男女靠近的特写,我比较不喜欢,感觉很刻意。
这段反传统的姐弟恋,开始时候很甜蜜,后面遇到了三个波折,买房,怀孕、男主出名。
男主相比于女主在这些事件中全部都是正面积极的形象,而女主都是负面消极的,所以这部影片的女主人设并不讨好。
女主的情绪很容易爆发,疑似怀孕了就歇斯底里,男主体贴的多买了几盒验孕棒测出没有怀孕才安抚下来。
当房子无法继续租下,而男主提出买房,女主持了反对意见,是男主自己想了办法,做了一堆主妇们的减肥教练才把需要多付的生活费用给攒到。
当男主出名了,女主嫉妒心就爆棚,恶语伤男主,这一段戏的对白尤其过分,感觉女主有点发疯了。
整部片就是不停体现男主是如何的好,而女主就很负能量,只忙于工作,享受男主家庭煮夫的服务,却轻视男主对家庭的贡献,可能是这个原因我并不是很喜欢本片。
这部片子就是把世俗中的丈夫妻子的性别进行颠倒,其余都一模一样,工作赚钱的丈夫是如何对待在家打理的妻子,片中女主就是怎么样对待男主的。
从某种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实质的变化,只变了性别。
片中的男主过于完美,感觉女主是为了体现男主的光辉形象设立的,这也是我并不太喜欢的原因之一,原先看评分7.8分还不错,我个人觉得还不到这么高的评分。
相信我,这个在印度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只能够当做童话看看。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在印度待了十几天竟然没有碰到一个女性服务员。
最近特别爱看印度片~轻松,养颜,还励志😏
现在看印度电影觉得每个人都认识...(personal level
实在太抽象了,得罪完男的又得罪女的,哪也没讨好
可不是我和你的故事啊
印度电影比较少见的题材。比男女平权更激进,话题是性别特点和社会形象的替换。歌舞元素必不可少,总体蛮欢乐。
题材挺好的,平等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喜剧,就是持久的努力和缓慢的改变…
情商极低的女主简直让我没办法看
包裹着印度味道的糖水片。
印度片除去歌舞什么。还是挺好的。
令人迷惑,女主的存在都是为了衬托男主的光辉形象。即使是角色转换,女主的形象依然肤浅又单薄。男主为什么能轻易从家庭煮夫的身份跳出来变得光芒万丈呢?因为他是男的啊……
轻松幽默地探讨gender issue,而且讨论地很透彻很现实!太棒了!
女主好丑
头一次在印度片里看见床戏镜头……情节和人设太假,槽多无口,这可是印度,导演醒醒啊……
颠覆传统的观念,男主内女主外,在印度这样的男权社会真的很难得,整部电影都很舒服,笑点不断,而且男主真的千年难得哎,这种颠覆也引起深思,台词设计还是很不错的,男主真的好帅,artist
中上阶层印度人的生活,探讨gender issue,印度电影的特征就是乱中有序,刻意又和谐,话说歌舞喜欢看,火车主题的房子装修有意思。3.5分吧,男女颜值也可以。看看还是挺欢乐的。印度片还是很喜欢的,欢乐,西化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中国电影应该向印度和韩国电影学习学习,然后拍一些好看的反映现实的电影,努力吧。
上来就跳舞💃🏻,印度电影的歌舞元素大多数都是好多人跳舞,主角刚开始不跳,然后被人拉进舞池,主角还扭扭捏捏拒绝难为情,结果进了舞池发现还特能填。毫无新意。
谁不渴望成功?不渴望其他人的认同
意外地轻松又好看
对印度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