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媛是谁,惠媛并不知道,其实连洪尚秀也不清楚。
惠媛任由一个导演摆布着,她知道没有明天,但又走不出这个导演的世界,准确的是说,走不出自己的世界,她需要一次次通过碰撞来找寻自我。
惠媛是洪尚秀不清楚的自我,拿来向观众发问,而那个导演是洪尚秀现实存在的自我,所以电影呈现的其实是洪尚秀内心阴晴两面的搏斗。
存在皆虚空,但万事有因果,柳暗花明处,自有一村矗。
人类的情感象是一个秘密的后花园,人们总是绕也绕不出来,但就在生临绝境时,你就会看到一扇门向你打开,或许这是物化世界给你的一条生路,或者又是一种更深梦境的延续。
洪尚秀电影里的情感游民式人物,永远会在转角处发现一段新的恋情,但那只是个转站式的,就好比人的生命,电影中说道,人每天是在不断的向死亡走去,所以最主要是要随心所以,而死亡将注定人类行为及环境的暂时性。
酒店,旅馆,小巷,啤酒瓶子,音乐,暖场的客气,散场的争吵,忽如其来的热吻,瞬间崩塌的爱情,等等这些零乱的词眼 同时的出现在一个导演的每一部电影中,于是乎形成了一个画面,每部电影仅仅是色彩的不同,你能对这样的导演说什么呢,你还对他要求什么,同一个主题,但每部电影都能让影痴们看的如此如醉,我只能说,此中风情心灵相通者知其大妙,而胜过人世间一切的美景。
很多人说,洪尚秀的电影是存在主义,那洪尚秀恶魔吗,不,其实他更象个小孩子,否则他就不会关起门来一个人做自己心中的画,惠媛以及那个不能给她承诺的导演,依旧不能摆脱内心的寂寞,这是为什么呢,感觉上是由于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情冷漠,飘落无根的生活方式,但更多的其实是由于来自内心的煎熬,对于生命未知处的询问无果,这是艺术家对于灵魂的关注,而非现实社会的物化式的思索。
洪尚秀可以从社会格局中蹦出来,而专注于自我,当今社会没多少导演能做到,因为他们对于电影的心不诚恳。
而当我们看到洪尚秀的电影,应该祈祷庆幸,因为这是我们可遇而不可求的福分。
1 爱做白日梦,忽视现实和幻想的差距 开篇小事件:母亲和想象的明星母亲电影主要事件:不愿放弃已有老婆的导演2依靠梦来解决所有个人无能所制造的压抑 梦的内容是人的心理补偿、未被满足的愿望 导演: 洪尚秀主演: 李善均 / 郑恩彩 / 简·伯金 / 纪柱峰 / 刘俊相 / 金意成 / 柳德焕 / 艺智苑 / 金慈玉类型: 剧情, 爱情地区: 韩国片长: 90分钟上映: 2013-02-28(韩国)预告片> 豆瓣不欢迎和不允许的内容
忽略结尾谈这部片子:李善均把一个自私、胆小、懦弱、敏感、无责任感的男性,演得好真实,郑恩彩也是,看似平静温顺的女子,其实很勇敢。
这部片子拍得感觉好真实,好像演员旁边没有摄像机一样。
看到这样的第三者,还真恨不起来。
教授为了孩子、家庭、名声,想爱又不敢,但还老不想撒手。
学生也是这样,孤独、脆弱的时候,还是会想起他。
两个人就这样,不停说分手,但好像从来没有什么手可以分。
影片中现代人的情感,纠结、真实。
教授骂她肮脏,可自己呢?
他可以娶了老婆爱别人,却不可以允许自己的情妇选择别人,还真是自私 说不上来惠媛是天真、勇敢,还是也同教授一样的脆弱,她很容易坠入一段感情之中,或者为了逃避教授,而逼迫自己进入新的恋情。
太感性吗?
不知道。。。
对于结尾,我的理解是,她和教授彻底结束了,她的梦结束了。
回归现实吧。
也许那个韩裔美国教授才是真实的。。。
李善均很棒,很棒很棒,没想到他演得这么好 我感觉稍微有点感性、单纯、文艺范儿的女青年,看到这样的教授,估计都得掉进去吧 虽然很不喜欢这样一个挫挫的教授,但很喜欢李善均这样一个演员。
女演员也好棒,第一次看她演片子,真的就像自己当年的大学同学似的。
全篇长镜头,好考验演员的演技,蛮好,希望都是一气呵成的。
现代人的情感就是这样复杂吧,想爱不敢爱,分不清是爱还是迷恋,是责任还是欲望,更分不清自己和别人的情感,谁的可以信赖。
工作、孩子、家庭、名誉都可以是挡箭牌,唯不愿面对的就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好真实的电影,喜欢这样的感觉。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是一部不动声色的电影。
摄影机静静地观察着一个好看的女孩儿——海媛。
观察着她与五年未见面的母亲的见面,及与母亲一道回到旧地的短促游历。
母亲要定居加拿大了。
她一心想要抓住生命的余年,向死而生,尽兴地活。
她像个时时输出正能量的人生导师。
对海媛说要享受生活每一天。
她说她去加拿大后会每天想一次海媛。
这次见面母女间融洽相处。
海媛是个懂事的女孩。
然而这次见面也意味着,母亲要弃她而去了。
五年未见面已是一种抛弃。
而今,抛弃得更彻底。
冷酷命运,被包裹在一片温情脉脉里。
影片始终未提及父亲。
暗示出某种不言而喻的东西。
海媛有着一张混血的脸。
在小餐馆里等待着与母亲见面前,海媛还趴在桌上做了个梦。
梦到在巷子里遇到一位西方来旅游的名女人,向她问路。
然后夸她,说她像自己当演员的女儿。
还亲密地抱了抱她。
欢迎她去法国时到她家做客。
海媛那一刻异常兴奋,开心得像个傻瓜。
这个梦揭示出她对母爱的渴望。
与母亲坐在一个广场椅上,母亲说她漂亮得像个模特。
她听了高兴,起身走起猫步,又突然兴奋地往前冲,绕着一根粗柱子跑了两圈,撒着欢,像条小狗倒在草地上打滚。
那是她在影片的现实中最后一次撒欢,最欢乐的几秒钟。
母亲走后,她拨了旧情人的电话。
为何她这么做呢?
也许这是她被抛下后抓救命稻草的动作。
旧情人来见她。
寒暄着,渐渐兴奋起来,夸她漂亮,猛然吻她。
旧情复燃了一般。
但随后遭遇尴尬。
他们寻思着找个地方喝一杯时,旧情人非常担心撞见熟人。
他是大学老师。
这是一段不伦的师生婚外恋情。
然而偏偏还是被几名学生看到了。
寻思一番,他决定与海媛一起走进餐馆,并为此编了个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谎言,巧遇之类。
师生间一阵尬聊,气氛很僵,其中有名学生,还是与海媛交往过一阵的人,他怯懦,不敢说什么,倒是旁边的同学,替他声援,指责老师与他心上人约会。
第二天,海媛与情人再次约见。
这次约在南长城上。
二人沿着台阶爬着,随兴聊天。
海媛心中仍挥之不去对他的爱。
他也爱她。
但这份有损名誉的恋情使他怯懦,退避。
他们站在城墙边,提到海媛与他分开后新交往过的那名男生,他突然火大,质问她为什么交往那么矬的男生?
看中他什么了?
当海媛如实告诉他还上过床时,他更是失声骂道,你是个疯女人吗?
好像这令他蒙羞一般。
海媛愤懑地独自走开了。
他则坐在一把椅子上,独对夕阳,播放着他们一起听过的音乐,掩面哭泣。
现实中故事就这么多。
海媛用两篇日记,分别记载了与母亲见面作别及与旧情人两次见面不欢而散经过。
影片整个内容由海媛的三篇日记构成。
第三篇日记是本片重点。
记了一个梦。
具体来说,是两个梦。
她趴在学校图书馆桌上睡着了。
先是梦到在图书馆与她相好过的男生问她是不是跟老师在谈恋爱。
海媛大方地告诉他是的。
这种大方举动只有在梦里才做得出,它体现出现实里需要隐藏这段恋情所导致的压抑。
它还使得海媛自问,我是不是一个疯女人?
这正是情人骂她的话。
接着她跌入一个更长的梦。
她梦到给情人打电话,情人不接。
随后在街头小书店,她邂逅了一个美籍韩裔教授,跟她友好搭讪,请她喝咖啡。
教授是个温柔的中年男子,告诉她自己刚刚离婚。
当海媛问他想再找个什么样的女人结婚时,他说,就想找你这样的。
突如其来的示好与追求,并许诺,要带她一起去美国,过更好的生活。
在梦中,海媛对此感到欣喜。
现实中她未能得到的,梦中轻易就有了希望。
随后她与称作姐姐和姐夫的一对朋友一起游南长城。
姐夫其实并非真的姐夫,是与姐姐交往七八年的婚外情人。
这是梦里对自己不伦恋情的投射。
他们三人游长城,在石桌上休息,吃泡面(现实中她与情人游历到此时曾羡慕有人围在石桌前吃泡面)。
情人给她打电话,说想来找她。
不久,情人来了。
姐夫其实认识他,但装作不认识的样子。
怕海媛知道了会觉得尴尬。
情人与她到一旁聊天。
他拿出一封信说这是自己给学校写的辞职信。
但又告诉她,只是写着玩儿的。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海媛希望的投射,但她又不敢当真。
二人抛开姐姐和姐夫走在一旁,很快也如现实中一样起了口角,情人责怪她将他们之间的隐秘恋情告诉了姐姐。
而她则说自己感到太累了,所以才告诉了她。
二人都感觉到累。
他说,我们分手吧。
她也说,太累了无法继续这段感情了。
她跟姐姐和姐夫说自己走开一会儿,然后独自溜达。
消化着心中情绪。
她看到长椅上坐着一个陌生老头在喝酒,向他讨了杯酒喝,老头告诉她要好好生活。
情人后来经过长椅时也坐了下来,打开播放器播着他们一起听过的音乐,边听边哭泣。
返回找姐姐和姐夫的海媛看到他了。
说你原来还没走啊?
看他哭得伤心,她温柔起来,安抚道,再等等,会变好的……梦醒了。
她思考了一下,那个给她酒喝的好心大叔,就是与情人爬长城时见到过的大叔。
电影到此戛然而止。
当然,直到最后,观众才发现,与姐姐和姐夫这趟南长城游历,原来是一个长梦。
梦向我们揭示了海媛所得不到的爱,实现不了的生活。
无论梦里梦外,与情人终有一次崩溃式吵架,导致关系的难以为继。
孤寂的海媛,甚至从陌生大叔的好心里寻求一丝安慰。
片中的海媛真美呀,应该算得上洪常秀前14部长片中最美女主,没有之一。
家境优渥。
这样的人儿照说有着生活更大特权吧?
然而,她却是内心孤独无依的苦主。
在现实生活中,她性格温婉,唯有梦境揭示她生命真正的缺失。
不知道是洪常秀面对这样一位漂亮女演员产生了如此构思灵感,还是他为着这种灵感,找来这样美的女演员。
制造出强烈反差感。
这种反差,显出更令人唏嘘的悲剧性。
过去洪常秀影片中常常出现梦境构建,此后也会有。
而这部片是将梦做成了与现实并置的结构。
这让我想起毕赣的《路边野餐》。
《路边野餐》后半程的长梦是让现实中无法弥补的东西,借助梦境得以补偿。
毕赣是温柔的。
而洪常秀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他的冷酷。
梦只是揭示现实中被掩藏的主人公心理困境。
而不是改变的力量。
海媛醒来后想起的梦中大叔,也不足以救赎她。
这部2013年拍摄的第14部长片,没有任何高潮可言,甚至没有完整叙事,它无头无尾,掐出海媛生活中两个前后相连的生命片段:母亲的离去,情人的见面。
并让观众游历一番海媛的梦,得以了解海媛内心缺失。
洪常秀只对揭示某种生活真相感兴趣。
所有多余之物,务求去除。
不给你额外安慰,也不用戏剧性激起你鼓掌的冲动。
我想了半天,为何电影题为“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
我分析是,母亲与她小聚话别,意味着她成为事实上的孤儿。
2013年,洪常秀53岁。
他还是那么绝。
241130
片中慧缘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见简伯金认自己做了干女儿。
而现实中慧缘的妈妈即将移民去加拿大。
这个梦也是整部电影的结构化基底。
第二个梦慧缘原谅了被自己抛弃的男友。
现实中慧缘因与男友吵架而分手。
这个梦就是导演要讲的故事。
就像那些最渴望爱的女人,表面上却总看起来冷若冰霜。
可她的梦最终出卖了她。
这部电影有精神分析的味道。
“Nobody’s Daughter Haewon”导演准确的道出了慧缘的真实心理状态。
缺爱的女神还在等待。
《惠媛》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洪尚秀是有个什么样的导演,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这次要换个方式,先从八卦讲起。
前段时间,俩朋友在网上吵了起来。
一个转述说,有ABC朋友跟国内独立导演做事,听闻圈内丑事几桩,当时就震惊了:原来独立圈男性电影人如此败坏。
另一个很无语,直言这不是圈子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况且和主流圈相比,更有几十上百倍的差异,难不成要搞“窃钩者诛”。
就着这件事,我也想到洪尚秀和他的作品,包括这部《惠媛》。
由于几乎写过每一部洪尚秀电影,不少人就好奇道,“兴许你就是过那样的生活,不然为何如此热衷”、“这么难看的电影,竟然不断叫好,肯定是有什么重大隐情”……这种莫须有的推论,无异于说看惊悚恐怖电影就是变态杀人狂,看AV就是重度性瘾者,那看片子岂不是等于逃避社会、虚度光阴,电影导演更是在制造精神毒品……如果非说,洪尚秀有特指什么人,也许还是他自己吧,自揭其短,自嘲其苦。
一件普通寻常的羽绒服,一个低调不过的双肩包。
主人公有拍过几部电影,但无票房无奖项无人缘,标准的独立小导演。
或许运气好混个大学教授职位当当,身边有那么几个年轻妹子。
这样的事情,在国内院校也不鲜见。
当然,那也不至于要被放大批评,非友即敌。
否则要说身边周边的狗血事情,那不是海了去,网上论坛,随翻就是……非要拿文艺青年下手,真当软柿子好捏了。
如果不拍电影,不在大学教书,洪尚秀应该可以当个情感专栏作家。
可能你要笑了,就他电影里的三脚猫功夫——只会赞美姑娘漂亮,只会讲那肉麻的三个字,只会一记突如其来、猛烈而深长的吻,但还真别说,这些玩意比麻辣两性或鸡汤情感型的呻吟专栏强多了。
所谓的技巧,不过是重复以及经过包装或者变化的重复。
从北村到西村,从白日梦到写日记,从独白到生硬的推拉变焦,《惠媛》跟过往洪尚秀作品一样,继续在纵深空间里做着毫无悬念的三角运动,就像导演痴迷表现的三角关系,以及不可缺少的故事三要素:H(Hotel)、R(Restaurant)、T(Trip)。
《惠媛》开场是不太典型的洪尚秀,女主是“韩国小姐”类型的漂亮妹子,不再是当年被争夺的矜持水晶(《处女心经》),也不是《海边女人》那种历经风霜,阅历满满。
电影上来就是一个梦,然后又是惠媛妈妈的出现,这都是比较罕见的。
然而从书店男子、著名旅馆以及男主人公出现后,《惠媛》又回到了常见的路线上,小店狂饮、短途旅行、吵架撕破脸……就连劝和的老头,也许,他是一个从未来时空或其他洪尚秀作品穿越而至的神秘角色。
解读全片信息的关键是惠媛的梦——只不过这次的梦有些太长太过了,当然,还可以是她在图书馆看的那本书:艾利亚斯《临终者的孤寂》(The Loneliness of the Dying)。
惠媛提及怕死,这不是说她真的怕死,而是这样一个美貌、衣食无忧的姑娘,她同样可能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不仅来自独身一人在韩国,更来自爱情上的无药可救。
惠媛的恋爱对象是典型的洪尚秀作品主人公,一个貌似体面、实则虚伪自私的懦弱男子。
他会被老板娘无意识破而尴尬不已,又因为惠媛和其他男人睡过而大发雷霆,最要命的,他还是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家伙,虽然导演教授也是普通人,但真想一脚踹他下南山。
旗在动,始见风。
看着男人哭泣的身影,惠媛起了恻隐之心,然而电影要表达的恐怕还是“爱之将死”。
即便惠媛想去美国,那也只是一个梦——跟跑到江原道避世一样的不现实,她很可能会踏入同一条河流。
从不动的雕像到无言的城墙,从地上的烟头到甘当隐形人的女性友人,《惠媛》道出这样的婚外恋情是穷途末路,但当局者为什么还是执迷其中,心甘情愿去犯贱或忍受。
很多时候,洪尚秀对作品当中的女性比男性要宽容得多。
这一次的惠媛尤其明显,她落单,但是没有随波逐流,表现得比男人更坚强。
随身听播放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第二乐章,前后两遍,漫长且忧伤。
不少人看着可能会失笑,这般泡妞,真是太节约成本了。
洪尚秀一度对配乐非常节制,但最近几部,他像某个心血来潮的家伙,狂放通俗易懂的古典乐。
至于和马丁斯科塞斯通电话的调侃,说不定,那跟文艺女王于佩尔主动请缨一样,还真有其事。
【北京青年报】
我完全被最后一句话搞糊涂了,她说是一个梦,但是我不知道这个电影里哪些是她的梦。
我还没能完全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推拉焦距的拍摄是我第一次见到的,真的是一个很独特的导演,不是商业导演那样,他所拍的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故事。
女主角在里面的形象很漂亮,连台词里都经常出现“你很漂亮”这句话。
女主在里面其实是一个很悲凉的一个角色,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却不觉得他悲凉,和教授相恋,做第三者,这些却也不让我觉得可恨。
其实看的这个过程是很乏味的,就是一直叙述着讲,中间掺杂着她在图书馆睡觉,还有在一个咖啡店或者是书店睡觉的情节,原来是为了电影最后一句话做的铺垫。
虽然不怎么的好看,但它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会去想最后一句话到底是怎么回事,会让我把前面所看的翻起来想想,这部电影做到了这点。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以日记和梦的形式讲述了女主人公海媛与李教授之间的纠缠关系,虚实交织,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形成相似与反差。
就从题目入手吧。
「不是任何人的女儿」其表面上自由与独立的象征。
「女儿」不仅仅是对她的母亲而言的,她在现实或梦中遇到的人:简伯金、李教授、美国教授、善良的老头在年龄上都是其长辈式的人物,因此这个题目应该理解为海媛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
但事实上,她依旧需要别人的肯定(不管梦中还是现实中每个人都夸她漂亮),需要李教授(打电话给他,梦中李教授说需要她),因而她并非真正自由与独立。
谈到梦,就不得不谈到虚无与孤独。
明知没有结果的婚外恋,却还总是割不断,因为双方太孤独,都还需要对方。
但见了面还常要吵,吵完了又好,周而复始,没有尽头。
「死亡后我只留下三样东西:我的孩子,我的电影,以及人们对我的记忆。
」两人都看似达观,海媛一直在读的书却是《死亡的孤独( the loneliness of dying)》。
婚外恋个人认为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姿态,它对应的恰恰是对未来的恐惧。
从梦中醒来,海媛没有捶胸顿足,而是坦然回味,这似乎反应了洪尚秀作品中一直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活在当下,世界是虚无的(多部作品中出现的事情的发生是没有理由的观点),对于一切不要太纠缠。
最后写点题外话,洪尚秀色彩搭配的品味真心不错,大红配墨绿,土黄配宝蓝,对比很强烈,却又出奇地好看。
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拍了好多的古建筑。
郑恩彩蛮漂亮的。
有强烈剧透慎入慎入用收音机放的贝七一定是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地方。
男女坐在庙门的台阶上,男人说我们听听音乐呗,这是我很喜欢的的曲子。
掏出了收音机开始放。
收音机的音质不好,放的是经过改编的贝七交响乐的第二乐章,单调而模糊的和弦伴奏,空洞的主题配合着尴尬飘在空气里。
失去了原始的配器和织体,色彩,听起来就像一个拙劣的进行曲,虚张声势。
女人随着音乐闭上眼睛,阳光打在她脸上,她说真好听啊,听一首这样的歌曲比读一百本书要强。
然后男女开始接吻,开始讲要好好地否认流言蜚语要将不伦恋进行到底,男人说我爱你,女人说我也是。
虽然现在才3月但是我觉得这可能是我的年度最佳镜头。
看了这部电影的影评,很多都写得很好,我肯定是写不出来的。
就讲讲里面的两个梦吧。
惠媛在图书馆做了两个梦。
第一个梦,是翻英文书遇到那个守不住秘密的男同学。
那个男同学曾经把惠媛对他说的话告诉过别人,而这次,惠媛对他说,你会保密吗?
然后就把自己和教授的事情一股脑都告诉了他,甚至包括上床这种事。
这个梦反应了惠媛内心对地下恋情的压抑。
而看英文书是为了装逼这一段,这种话是心里想想,但是绝对不可能对外人说破的,但是在梦中,惠媛也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是很看得懂,只是觉得看英文书很装逼。
梦醒了,惠媛自己也为梦里的自己羞愧,所以自嘲道:真是疯女人。
第二个梦,在梦中遇到美国教授(对应现实中的教授),教授刚离婚(对应对现实中教授的希望),教授很勇敢,主动向她表明爱意,隐隐有求婚的意思(对应现实中教授的软蛋)。
教授用英文打电话,她都听懂了,用来表明自己的英文好,自得。
教授用潜意识叫车(这当然是纯粹梦里才会出现的事情了)。
然后和姐姐两口子爬山(对应和教授爬山),教授也来爬山,和教授吵架,分手(对应现实中和教授分手),然后碰到老头(对应现实中的老头),遇到教授哭(对应现实中教授爱哭),原谅教授(表明内心深处对教授的留恋,但是梦中充满了悲观的气氛,也对应内心对这段感情的不看好)。
第二个梦做得尤其长,所以刚看完的时候,都不知是真是幻了。
反正就是将现实的生活在梦中改头换面重新演绎了一番,加上自己的主观愿望。
直到最后镜头出现“梦中的老头和现实中见到的真像”这句,观众才从惠媛的梦中跟着醒来。
哦,对了,还有一个梦,是开始在妈妈会面的小餐馆做的。
做梦明星说她长得漂亮,喜欢她,请她来巴黎作客。
表明对自己外表的自得。
这电影挺酷的,女主角也漂亮,有意思。
我只喜欢洪尚秀电影里的李善均那贱贱的样子,演再深情的男主角我也不多看一眼哒。看似主角变成女性,仍然是在讲男人的问题。基本上所有电影里的男主角能被人记信的台词就是:“我爱你”“你真美”;这次在不知道的前提下认出格柳德焕很有成就感,终于认识他了;最后刘俊相还是出来了,我没忍住乐。
贝多芬的音乐,缓慢又强韧,正如二人的感情,分也不是,爱也不是。
洪尚秀拍一百部同样主题同样风格的电影我还是爱看。梦里海媛问姐姐的情人抑郁症好点没,是呼应《夏夏夏》那对吧。
The Loneliness of the Dying,穷途末路的婚外恋啊,雕像也会死亡。女文青这次升级成漂亮妹子了,“韩国小姐”。一方没有安全感,一方懦弱哭鼻子,还扯着逃去江原道?真想把他一脚踹下南山。
造作得教人不能不蛋疼
李善均真是我最喜欢的韩国电影演员,很多时候一脸懵相挺逗人。洪尚秀的镜头淡然冷静,无论现实还是梦境都一样与人保持谨慎的距离,不深交不友好,变焦推拉。故事主要讲女主远去的亲情和无力的爱情,因为漂亮所以更加悲凉。
你太美了!老师您也很美!我爱你!我也爱你!然后呼啦一个粗暴的推拉镜头,然后段落没法过渡、叙事不好转场时,就用画外音塞一句人物独白,齐活儿!——洪尚秀的三板旧斧,每个片子例必耍一耍,每次都尬得我打着激灵大笑翻白眼。洪尚秀对爱情的恶意之深,就问你服不服。
全片最后的那句话足以为电影加一分,一瞬间让人明白了后半段竟然全是梦境。这样一来,前半段的现实和后半段的梦境有了太多重合和值得对照的地方,可解读的细节比比皆是,一下子把电影从狗血师生恋拔高了很多。洪尚秀真的是个天才!
女主角太漂亮了,很符合这片的气质呀!她就像是一首温柔的歌,安安静静平平淡淡,不经意间就溜走了。可能没有女主的心境吧,感觉只是在欣赏别人故事,不过王晓涵!我从女主身上看到了你的影子哟!给四星,一个给女主。
洪的推拉镜头总有种侧过耳朵来仔细听你倾吐心声的认真劲儿,渐渐觉得有些可爱。
好不容易坚持到最后,没想到...或者说始终有料到...会遭遇到反讽复归:)
天真的惠媛呵,在别人眼中却可能是最有心计的那一个。
惠媛太像我们高中班上一女生了,不论是披着头发还是扎着马尾,亦或是行走时的姿态。还有同样的内向、神秘、充满争议。最重要的都跟李姓老师有段不被大家看好的恋情。但不见得某老师有这么深情。
如此轻松诙谐生活情感故事
镜头推拉
韩国真是男权主义最严重的地区 男人只关心交往着甚至交往过的女人有没有跟别人男人睡过 女人则认为跟男人睡觉是交往时应尽的义务 并将脱离困境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能娶自己的合适男人身上 电影剧情简单 开场女主送母亲的戏与后段衔接得很牵强 也许只是想暗示女主父母的婚姻也不幸吧 受不了那笨拙的推镜头
喝酒那场戏很好。妹子很漂亮。【两个高潮段落的贝多芬交响曲,我一想起满脑子都变成是Sunday's coming I wanna drive my car ....... 导演我对不起你哈哈哈哈
听着音乐就哭了
各个人物都像有病一样,好好的日子不过,纠结来纠结去
落魄导演,男欢女爱,烤肉香酒,幽默和忧伤,现实与梦境,女人的追寻,男人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