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是比暴力更可怕的事。
不爱这个世界的人如何被爱。
在认识了纷繁的世界之后,一个有能力,有见识的孩子,选择了善良。
与其说是聪明,不如说真的是思维成熟、精神境界很高,看人看事都比较通透了,仿佛只是身体被缩小的大人而已。
区别于一般孩子的幼稚,也区别于因为没脑子为非作歹,只能被迫接受和平相处的大人。
说实话前面的演绎实在精彩。
角色互换的表演,孩子在死前准备好一切后事,安慰家人,强忍着悲伤,维持理智。
可再聪明,也难以消除自己的感情带来的影响。
henry在最后一刻挣扎着要看天空,我似懂非懂,只能感受到揪心。
而peter说起,宁愿走的是自己,susan又泪崩了。
越是坚强,越是为对方考虑,就越是让对方难过到不能自已。
我不知道在梦里失去过家人是幸运还是不幸。
和那种感觉,我希望越晚重逢越好。
那种痛,是语言能形容的吗。
前面的铺垫甚至都让我有些不在意故事的结局了。
大概开始猜,是成功实行了计划。
没想到最后收手了。
故事保留了一个纯白的背景,没有人背负上剥夺别人生命的罪恶感。
henry算漏了人性中的善良,大概因为很多人的善良并不稳定。
也许不会有那么多好运的结局,但我感觉不动手,实际才是henry所希冀的。
再缜密的计划,也消除不了谋害别人后内心的缺失。
henry的遗产legacy,一开始是那本red book、磁带或者说是那个谋杀计划,最后变成了另一个家庭成员的加入。
一个生命的逝去,因为母子两个人选择携手打破冷漠,变成了,可以说是另一个新生。
看透了世界运作的规律,还是选择了爱。
At first, I wanna have a child like Henry with beautiful eyes and heart, a boy who is pretty brilliant and has the ability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 people around him. However, in the end, I wanna my child just be a child, being happy and staying simple
小说、电影、音乐等等艺术作品,通常会把"华彩"安排在作品的尾端。
所以,当电影《亨利之书》放映到5分钟处,亨利在老师的点将下走上讲台以"财富"为题完成的口头作文,虽字字珠玑我却以为那只是影片众多闪光点中的一个。
亨利到底说了什么,竟让还没来得及完全进入影片氛围的观影者,瞬间就被这个12岁的小男孩彻底俘获了?
亨利说:"我们的财富,不是写在简历里的那些东西,也不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而是我们的人生中幸运地拥有了谁,以及,我们能留给他们什么"。
此言说罢,下课铃声响起。
教室里的同学学鱼贯而出时,老师特意叫住脚步匆匆的亨利:"告诉我为什么不能送你去天才学校?
"亨利回答:"因为这有利于我的心理社会性发展,以便在普通学校里与同龄人互动。
"。
这一问一答更让我误以为,亨利关于什么是财富的演说,是《亨利之书》为表明亨利是个天才而添的料,就像弟弟彼得满心向往却被亨利不以为然的奖牌一样,就像在棋盘上三下五除二就把老师将死一样,就像他在自家院子里的小棚屋里安置的那套设计严谨的机械装置一样……早慧的孩子多半命运多舛,我以为影片接下来要完成的是一个天才少年不听从命运的安排奋力与病魔抗争的励志故事,可故事只讲到半程,他就让亨利罹患了脑瘤。
当亨利一张张地细看自己脑部的X光片时问医生:"化疗?
"我看见医生幅度很小但很坚定地摇了摇头。
我一愣:亨利是要死了吗?
果然,亨利很快就病故了。
也就是说,这不是一部亨利不向命运屈服的励志片!
不一会儿,亨利就走了可片名叫"亨利之书"呀,亨利还没来得及写书,电影这么就让他死了呢?
看到彼得在哥哥的葬礼后拿出亨利托付给他的那本红色封面的笔记本交给妈妈苏珊,我明白了:接下来,影片将着力表现单亲妈妈苏珊是怎么挣脱丧子的悲伤、与彼得一起幸福地生活以慰藉亨利,而被电影称作"亨利之书"的红封面笔记本里,亨利写给妈妈的是如何买卖股票以保证她获得财务自由,就像亨利生前所做的那样,"你又不是没钱换一辆新车",瞧,这个替妈妈在股市上赚了数十万美元的小男孩!
然而,"亨利之书"中所占篇幅最大的,是亨利写给妈妈的一份计划书,一份射杀比邻而居的女同学克里斯蒂娜的养父格林·斯科曼、又能保全自己的计划书。
也是,好电影怎么会轻易落下闲笔?
亨利早就观察到,克里斯蒂娜之所以那么郁郁寡欢,是因为养父一直在家暴她。
亨利曾经求助过校长,可校长怎么也不相信一个警察会知法犯法;亨利只好在克里斯蒂娜惨遭毒手的时候匿名打电话给911,却看见上门来的社区救助人员竟然是格林的兄弟。
亨利觉得,解救克里斯蒂娜只能靠自己了。
原来,亨利一直在自家院子里的一间棚屋里摆弄的那套机械装置,不是用来佐证他的天赋的,那是他计划射杀格林·斯科曼后还能保证自己全身而退的机关之一。
亨利和彼得告别的这场戏,看一次哭一次能够就财富这一话题发表一通令人耳目一新又鞭辟入里的言论、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学校各项比赛的奖牌收归囊中、能够在棋盘上所向披靡……将一个12岁男孩超凡的能力归因为上天的眷顾的话,这个12岁男孩的善良又从哪里来?
来自他的妈妈苏珊,就像亨利与她永别前说的那样:"你一向知道怎么当妈妈"。
《亨利之书》没有交代苏珊为什么离婚,而是更在意于表现这个餐厅女招待是怎么让两个孩子在不健全的家庭里健康成长的。
我们看见,就算自己已疲惫不堪,苏珊给两个孩子讲睡前故事时总是保持着一个母亲的最佳状态;而每天离开孩子们的房间前乐此不彼地问亨利和彼得要不要关灯要不要关门的细节,则让我们体会到,尽管自己生活得并不如意,苏珊总是让两个孩子看到自己最悦目的那一面。
至于让苏珊一见到克里斯蒂娜就用小女孩之间的方式给她关怀以及不求回报地帮助女同事,除了告诉观影者苏珊宅心仁厚外,更让我们意识到,亨利关于"财富"论断的前半截,受启发于他的妈妈,"我们的财富,是我们的人生中幸运地拥有了谁。
"苏珊的善意也辐射到了小儿子彼得的心里。
总是跟哥哥争抢"玉米饼一号"这一昵称的彼得,在哥哥病逝后,目睹妈妈悲痛欲绝得夜不能寐,又确认自己处处不如哥哥亨利,他竟然以此以此来安慰妈妈:为什么不是我?
要是我代替亨利生病,就好了。
这真是难以回应的哭诉,苏珊是怎么回应的?
她把彼得搂进怀里,不容置疑地告诉彼得:"我不能失去你,对我来说,你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说,苏珊下意识地关怀邻家女孩克里斯蒂娜是在以行动告诉孩子们,他们拥有了这样的妈妈是多大的幸运;那么,苏珊搂着彼得说的一席话,则在让彼得慢慢学习,自己能给别人留下什么。
失去亨利之后,苏珊又有了一个女儿克里斯蒂娜可见,《亨利之书》根本不是一个关于天才孩子怎么闪闪发光的传奇,而是单亲妈妈苏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温暖故事。
参悟到此,就不难理解,影片结尾前,苏珊为什么要把"亨利之书"扔进壁炉里了。
在苏珊看来,那个家暴克里斯蒂娜的恶警察固然该死,但像亨利生前设计的那样以恶制恶,也许能获得一时之快,却决不能成为留给别人的"财富",所以,她愿意效仿"亨利之书"用计谋得到恶警察的签名以获得克里斯蒂娜的监护权,却违背了"亨利之书"的指导在最后一刻放下了瞄准恶警察的枪口。
苏珊相信,公正也许会来得迟一些,却从来不会缺席。
看,克里斯蒂娜那一段忧伤的芭蕾,终于让校长相信了亨利的申诉,恶警察格林·斯科曼也在警车声渐渐迫近时开枪自杀。
苏珊焚毁"亨利之书",也是在告慰总是把弱者放在心上的亨利:你关心的克里斯蒂娜,已经替代你成为妈妈的孩子了。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班上总是会有一个超级会读书的“天才”学霸,想想他们总是说着:“我其实考前还在看电视剧”就很气人啊,这特么脑瓜子怎么这么好使?!
但其实“天才”们也有天才的烦恼,更会因为太过于聪明有着不一样的压力,面对这些,他们的境遇其实也并不像外人看起来那么完美。
而今天,莫姨推给大家的这部电影《亨利之书》,也是关于一个天才少年的故事,他的聪明绝顶让家庭有了物质上的改变,但也同时因为他的聪明开始谋划了一场“谋杀”。
1、“孩童”的妈妈“大人”的亨利影片的前面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叙述的状态很平淡,但影片的开头有一句话吸引了我“人之所以正派,是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伸出手去帮助别人”。
这句话的独白来自于亨利,他的弟弟皮特经常受学校的孩子们欺负,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就嘲讽皮特甚至大打出手。
关于这些,亨利经常愤怒的推开他们,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对自己弟弟这么做。
这是一个哥哥出于保护的心理,也可以说是人性深处的一种真善美了。
弟弟被学校的同学欺负在家中,妈妈是一个有“阅读障碍”的人,也因此造成了他们生活上的很多困难,可亨利太聪明了,他的聪明让这个家在物质生活上达到中上水平。
很难想象吧?
一个十几岁出头的孩子,却可以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无论是物质上的需求,还是感情上的陪伴,亨利的爱都毫无保留的给了妈妈和弟弟,并且还有他暗恋的邻家女孩——克里斯蒂娜。
而妈妈其实是一个很胆小也不会生活的人,她很多时候都不会处理事情,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突发的状况,她内心里极度的依赖亨利的照顾。
妈妈看到亨利病重难过的话语亨利很爱妈妈和弟弟,但意外总是会降临,这个世界残忍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会因为你的爱而停止不幸的发生。
在一个夜晚,亨利抽搐的无法动弹,送去医院抢救时妈妈被医生告知亨利的脑子里长了瘤。
这对于无法坚强的妈妈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无法振作起来,甚至不知道要如何面对病重的亨利。
妈妈憔悴的面庞一下就让亨利无法放下牵挂,他知道自己可能时日无多,而他最后的心愿也还没有达成。
亨利醒来的一瞬间为了保障妈妈和弟弟的生活,他给餐厅老板寄了一封信,老板告诉妈妈,让她回家多休息下,因为亨利在信中告知,给她留了一笔68万美元的存款和不定期的股票和期权。
68万美元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428万人民币,在中国的话只要不是北上广深,一般的二线城市里,足以买一套好的房子和一辆好的车子。
是不是惊叹亨利的智商带来的丰厚回馈,但这都不是亨利最担心的,他始终牵挂的是克里斯缇娜。
而亨利需要妈妈的帮助,才可以完成这个心愿。
老板惊奇自己的员工这么有钱2、人性的觉醒时刻虽然妈妈胆小又不会生活,但妈妈有时候还是会以长辈的视角给孩子一些建议,当然,也是因为害怕麻烦上身。
在超市时,胆小怕事的妈妈,看到亨利想出手帮助别人的时候制止了,但亨利内心却还是不平愤,他对那些不公平的暴力行为及其的厌恶。
这也是为什么,亨利想要帮助心爱的女孩,脱离她继父的虐待,为此,他展开了精密的《亨利之书》计划。
妈妈意外发现了亨利留下来的录音机在收拾哥哥东西的时候,皮特意外的发现了亨利写的书,他拿给妈妈看并且告诉妈妈,哥哥是在做计划杀掉克里斯缇娜的继父。
妈妈很惊讶,并且无法相信这些,但她发现了亨利的录音,他精密的计划全部录在里面。
妈妈在听到这些后,也意外的发现了克里斯缇娜的继父在虐待她,她内心无法再坐以待毙。
这一刻,应该是一位母亲内心深处人性的觉醒,她很想完成儿子的心愿也很想帮助这个可怜的女孩。
准备开抢的一刻妈妈觉醒了一切都在亨利的精密计划下顺利进行,妈妈也照做了,但在最后关键时刻,妈妈要射击出的一瞬间,弹出的照片让她忽然也感受到了自己现在的荒唐。
是呀,你还只是个孩子。
即使你再聪明,再完美无缺的计划,也取代不了你思想中孩子的行为。
妈妈的内心终于明白,她长久以来对亨利的依赖,是自己思想上的不独立。
这一次,她要自己去面对这一切,用大人的方式来保护克里斯缇娜。
终于敢于承担的妈妈电影的尾部亨利留下的磁带里告诉了妈妈最后一段话:有时候,一个好的故事会提醒你,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故事。
关于善于恶的故事,关于人类精神巨大成就的故事,关于生存和死亡的故事。
不管是怎样的故事,你都会选择其中一个来读。
这个故事是关于你我,还有我的弟弟,和住在隔壁房间的女孩的故事,它已经不再是我的故事了,是你的。
妈妈最后决定从此不再依赖亨利◆ ◆ ◆ ◆ ◆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就像亨利一样,会拥有自己的思想,但有时候又会像妈妈一样需要依赖别人。
但生活呀,终归是自己的,你要学会如何去面对种种的压力和意外,也要学会自己成长起来。
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应该不断的放开自己的手,去看看彼此世界里拥有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学会接纳与感恩,学会信任与爱。
天才儿童策划一起谋杀,谋杀对象是隔壁性侵继女的光头怪蜀黍!
不料,天才儿童得脑癌,卒!
留下作案笔记和录音带交付给不成熟母亲继续展开谋杀计划…………作案play当晚,不成熟母亲怂了……预知后事如何请观看由大卖座《侏罗纪世界》的导演拍摄的,在中国无法过审的儿童电影《亨利之书》!
看完之后觉得不知道在演什么的本少爷向你墙裂推荐哟~~~~
小男主亨利是个天才少年,每日就是在百无聊赖地看着同龄人以及妈妈弟弟那些白痴的举动,像个万能管家一样管着家里的一切,但他却享受这一切,因为他爱家人,爱朋友,是他自己主动选择了这种生活。
平静无聊的生活里有个变数,就是邻居女孩克里斯蒂娜疑似遭到家暴,亨利想帮助她。
美国人可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管闲事,校长以种种理由搪塞,妈妈尽管很喜欢克里斯蒂娜,但也不打算管闲事,更何况他即便想要求助社工却也发现克里斯蒂娜的继父势力庞大,即便天才也终究是个孤立无援的小孩。
亨利在进行一系列杀人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身体存在异样,结果是绝症。
告别家人朋友后,亨利留下了他的红皮书,详细记载着他的计划。
妈妈重复了亨利生前做的那些求助,发现正常的方法帮不了克斯蒂娜。
于是决定按照书中的计划实行,并且听着亨利留下的录音,她仿佛觉得亨利还在和她交流着。
曾经孩子气的妈妈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
在学校文艺汇演的晚上,一边是孩子与家长们在礼堂表演欢笑着,一边是妈妈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最后的计划。
一边是克里斯蒂娜在台上忘情的跳着舞,一边是亨利生前的科学小屋里机关开启,一边是妈妈举着狙击枪,但在最后的关头,妈妈放弃了开枪,因为机关开启,妈妈看到了一家人的照片,“你还只是个孩子”,她不愿亨利沾上杀人的罪孽。
或许这就是亨利生前设计好的,他同样也不愿意妈妈手染鲜血。
此时的妈妈坚强而勇敢,不再依赖他人了。
舞台上克里斯蒂娜的哭泣,终于引起校长恻隐之心,校长举报了继父,继父不能承受丑闻,举枪自尽。
妈妈似乎有了新男友,就是精灵王李佩斯,并取得了克里斯蒂娜的监护权。
虽然结局比较理想化,但孩子们就是应该欢笑的。
整体影片的基调还可以,悲怆中又带着希望。
亨利之书留下的是救赎,亨利这个回去天堂的天使告诉大家,过好当下。
太多槽点,编剧大锅。
"天才少年策划谋杀"主题很有看点,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冲着这个点进去看的,结果完全没有看到所期待的精密策划。
看着花里胡哨的一顿踩点,最后一实施,这不就是远程狙杀吗?
就是如此朴实无华……前半段铺垫自动装置,主角少年工程师奖,包括影片开头导入部分展示笔记画面,一度让我很期待会不会是策划自动装置谋杀,或者说是某种类似自动化的事件叠加的结果。
然而自动化装置只是出现在了最后点醒母亲放弃谋杀的部分!就这?
!我急需一个氧气瓶。
整部电影内容分配完全失衡,该细节的地方草草带过,有的没的倒是一大堆。
虎头蛇尾(都不能算虎头),前半段大篇幅塑造亨利的天才形象,总共就100分钟到这里已经花了50分钟了。
老哥!你忘记你的片名叫《亨利之书》了吗?
!而不是《天才亨利》!!或者直接改成《天才亨利天降正义》也好过现在这啊!!转折也过于生硬,从计划开始实施到局长自杀我简直怀疑按了快进键,什么也没交代清楚,我看了一段故事梗概?
如果电影有生命的话,它应该在说:我受不了啦!这个破故事赶紧结束吧!亨利死了我也不想继续啦!
故事中心也不知道在讲什么,感觉什么都讲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讲。
整部电影里的元素就像一堆东西就那么松散的放在那里,然后说:爱看不看。
人物形象倒是塑造的挺成功的,至少亨利死的时候我跟着掉了几滴眼泪。
多一颗星给小演员的演技。
前半部分两位小演员面对死亡的演技感染到我了,然后进入后半部分,我为十分钟之前哭的自己感到生气,它不配!
几乎是留着眼泪看完的。
片头开始,当亨利以天才少年出现的时候,似乎就预感到了后面的剧情,开始忍不住落泪。
但剧情发展到亨利发现了邻居家的女孩被继父施暴,企图救援时,又暗自期待,也许这仅仅是个普通的少年侠士的故事。
就算后面亨利被确诊出脑瘤,还一直在期待奇迹发生,哪怕手术后的亨利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男孩,至少让他活不去。
但若如此,也许就不会有如遗嘱般的亨利之书。
我很佩服片中的妈妈,在她看到已故儿子的笔记本,听到儿子的语音,即使流着眼泪,忍着悲伤,她仍一步步的执行儿子设定好的杀人计划。
而在最后,她烧掉了这些东西,也许是因为不合法,也许是想move on,可不论何种理由,都是儿子珍贵的遗物,而她放弃这些的理由也许是在执行儿子所设定的救援邻家女孩的过程中,她也变得坚强,得到了治愈。
片中另一个催泪的是小弟弟的表现。
他被同学欺侮,被叫笨蛋,是哥哥保护他,他不开心了,哥哥变魔术哄他开心。
哥哥生病后,他一个人坐在医院的地上,七八岁的小男孩看起来那么孤单而悲伤,他的妈妈早已崩溃,没有人抱抱他,可在哥哥离开后,他自己开始学着坚强,他睡他哥哥的床,跟他妈妈说,不要跟我说话像个小孩子。
故事的结局最终呈现了预期的发展,小女孩得救,并成为他们家的一员,只是亨利,那个天才少年,却永永远远的离开了。
如同片尾,亨利的那段独白,他说这是个关于你,我,我妈妈和弟弟,还有邻家女孩的故事,现在我的故事要结束了,你的故事仍在继续。
也许编剧一开始就借亨利的的话诠释了主题,在班里讨论遗产时,他说,遗产并不是我们在银行里的那个数字,而是我们所拥有的的人以及和他们共同的记忆。
以及在医院里,亨利要离开时,他妈妈说,你是我生命中最好的一部分。
活过,爱过,用尽所有的力量活在当下,并为世界的美好而做出努力,也许这就是片中想要呈现的关于生命的意义吧!
在一致认为妈妈及时勒马绽放出人性光辉的解读中,我却还是大脑洞地认为一切依然还在亨利的预料和掌握之中,包括无意中被妈妈踢出的照片:所有的计划安排与执行,不过是为了激发妈妈的果敢与勇气,只有这样的妈妈才能照顾好自己,自己的家庭以及具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挺身而出帮助弱小。
所以对于格伦,他的本意非在谋命只是震慑。
这个11岁稚嫩身躯里住着一个成熟的灵魂,而中年之躯包裹着的却是个孩子。
结尾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也颇耐人寻味,也是这部电影最好的注解吧:何为善、恶?
无明之善即是大恶,为恶助善亦有慈悲。
当然,按亨利所说:“好故事存在的目的,不是让你一定跟随着他的脚步,而是展现这个世界的善与恶,让你知道你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所以这个世界上才有那么多好故事。
这些好故事无论是别人杜撰的,还是名人轶事,都不再是他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属于每一个读者的自己的故事。
”那么妈妈最终选择以她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和处理格伦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也就顺理成章了。
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去看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不过细节很多,题材内容不是热门的那种,讲述的更多是亲情友情吧。
其实我已经看了一二十遍了,不夸张,虽然很催泪但总是想再看一次再看一次,而每次重温我都能发现新的细节。
我一直记得亨利在医院临死时最后句向母亲恳求再看一次天空,他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世界,这里我哭了好久,天赋异禀的他小小年龄却撑起整个家庭,他保护着弟弟宠溺着母亲关心着邻家女孩,他的离开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位英才早逝的可惜,对于他们来说,是至亲挚友的离开。
亨利真的很聪明,这个人设真的很棒,亨利计划的一切其实我觉得可能只是另一个方面想让母亲和老师拯救帮助邻家女孩,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杀人,他虽然是个天才,但他也还是个孩子,大家知道他的智商异与常人,却忘了他也是一位渴望融入同龄人和同龄人一起玩乐的孩童,这也是为什么亨利不愿意去天才学院的原因吧。
而这部电影也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暴力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
那是什么?
冷漠。
”
亨利之书 (2017)7.22017 / 美国 / 剧情 惊悚 / 科林·特莱沃若 / 娜奥米·沃茨 杰登·马泰尔
更适合日本拍
剧本糟糕,浪费了一众演员的努力表演。不过色调调得很养眼
Jaeden太可爱了,呜。
烧掉感觉好心痛
看了一半发现换了主角,亨利挂后整个走向很不知所措了。真想拥有一个像亨利这样的小孩子,多省心啊(・ω・)ノ
6/10 无论是设定还是故事发展都非常脱离现实。强扭很无趣。以及前半部分缓慢拖沓。男主气质更适合小丑还魂里那个角色
娜奥米也老了。雅各布这个小朋友不得了啊,前途一片大好。以及居然一部美国片里没有熊孩子只有萌孩子,好感动啊。
结尾真是智商掉线,整个第三幕垮掉了,不过前面还是有好创意,而且特伦布莱发挥很稳定,演技很成熟,可惜发挥空间不大,三个人物角色的分配不太合理,最后哪个都是点到即止,说不清楚。
小男主在去年的两部电影,这一部和《小丑还魂》里表现都不错,有这么一个完美的孩纸估计任何父母都会敢于面对来自生活的任何试炼,当然也许就是因为太完美才会被上帝收回的吧!
后半部有点散
影像风格太平庸了,兜不住剧情崩溃的缺陷,必要性合理性太低是剧情最大bug,当然如果这样的故事有必要去拍下去,还不如就让孩子去做这件事……(一早一块看这部和破碎人生,竟然都有闹米,看着都要跳戏了
本想要催泪的,结果糊里糊涂说了一大堆,重心随意跳跃,导致观众情感都不知该往哪放,最后只能当犯罪悬疑片来看了。
It’s a joke
剧情太弱了。星星给henry & peter
什么天才儿童谋杀案,please 别浪费时间了,虽然正太可爱,但是可惜了我一个movie time
天才少年挂了的时候满伤感的,后面就不评论了简直零分!
剧本精巧,演员加分
剧本问题大到你看演员演的那么辛苦认真只是增加其荒谬感,不吐槽亨利的设定,但到底谁是主角上没个确定,明显娜沃米的角色才是重点,可之前大篇幅的去描写亨利导致后半段的突兀,jacob的角色还是小天使设定,佩佩大胡子熊爸爸造型真的一言难尽,总之结局只想说我这100分钟干啥不好看这个
怎麽可以這麽爛啊我的天......?
为奥茨私人定制的一款电影,可惜情节实在没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