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语言

Adieu au langage,告别言语(港),告别语言(台),Goodbye to Language 3D

主演:埃洛伊塞·戈德特,卡迈勒·阿德里,理查德·舍瓦利尔,柔伊·布鲁诺,克里斯蒂安·格雷戈里,杰西卡·埃里克森,Marie Ruchat,杰里米·赞帕蒂,丹尼尔·路德维格,吉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4

 剧照

再见语言 剧照 NO.1再见语言 剧照 NO.2再见语言 剧照 NO.3再见语言 剧照 NO.4再见语言 剧照 NO.5再见语言 剧照 NO.6再见语言 剧照 NO.13再见语言 剧照 NO.14再见语言 剧照 NO.15再见语言 剧照 NO.16再见语言 剧照 NO.17再见语言 剧照 NO.18再见语言 剧照 NO.19再见语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再见语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开始很简单, 一个已婚女人遇到一个单身的男人, 他们相爱,吵架,哭泣。 一只狗,在城市和郊外游荡。 时光飞逝。 男人找到女人。狗遇到他们。 然后第三个人物出现。 前夫破坏一切。 电影第二部分开始, 和第一部分一样, 又不尽相同。 人类变成隐喻。 结束于狗叫,和婴儿哭泣声。 ——来自@快雪时晴 翻译的戈达尔《再见语言》手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巴瑞第二季干脆杀了他算了生死迷情妙绝好姻缘魔术快斗1412热血狂花群魔马布里街头小霸王:情窦初开最终判决异教徒之王七天大圣杰伊·比姆闻香榭危险的邂逅狮子王一缕新欢花如许某种物质僵尸100:在成为僵尸前要做的100件事两个罪人和一头骡子美好的普通人杀机四伏我,到点下班别对映像研出手!命案乌龙小姐小魔女学园TV版欢乐一家亲第八季真爱百分百你的名字。大唐女巡按

 长篇影评

 1 ) 戒电影的电影

在法国看电影十多年,第一次碰到有人电影还未过半就退场的。

再见语言,叫再见电影才对吧。

可以用来戒电影的电影。

肢解画面,破锣配乐,不如不要3D的3D(产生斗鸡眼效果的3D,只能单眼看,或是两个眼睛看到不同的画面),底片坏掉那样的色彩。

都解构完了,可毕竟不是60年代了,还以破坏为乐,有破而无立。

宁愿相信再高深的道理都能用平实的形式表达出来,何必炫技,更何况还谈不上炫技。

大师玩扮猪吃老虎,虽然还有人捧场,终究降格。

p.s. 纯个人感受,看完头疼欲裂。

忙了一天,特地去的提前首映场。

片子连片尾字幕都不好好出,搞得机器卡带似的,就黑幕了,大家习惯性要等片尾字幕都结束再走,等了5分钟,没有继续字幕,也不亮灯,观众只好手机照明,摸索出去。

 2 ) 叙事文学的探索实验

埃涅阿斯离开特洛伊前往拉丁姆是得到了他的母亲维纳斯的指引(另外还有宙斯、阿波罗的支持),维 吉尔在史诗《埃涅阿斯纪》中让埃涅阿斯从先知的预言中得知了他的后代凯撒和屋大维将建立罗马帝国 ,与此同时,凯撒身在危难或要实施计划时也总是像埃涅阿斯一样提起祖先维纳斯之名。

但是这不是祖 先之名作为旗帜。

与其说,这一招往往真能起到震慑作用,或者说这些英雄把出身记得很清楚,所到之 处出身总能作为一种显赫的证明让人得到尊重;莫若说,这种出身是通过走过一条桥梁而获得的,是被 “忆起”的,换句话说,在实际情况中,它是一种民族谵妄,是一种重构——正如尼采后来自称凯撒· 尼采——这是他在前者把箭射落的地方又捡起了这根箭,重新射了出去。

并不是有某个指引者为人指明 了道路,而是说这个人的道路与先前的道路之间打通了。

某个永恒之物“引领我上升”是后来的宗教用 语,是让某人成了化身之后的事情,是种单纯地僭越和挪用,强调血统、遗传、家族纹章和门第的时代 来了。

例如但丁就是用维吉尔武装自己,他之所以能够活着在地狱和天堂走一圈,是因为有死去的维吉 尔的陪同。

埃涅阿斯和凯撒那里的情况是,他们以一己之力创造了神话;但丁那里的情况是,他神话式 地制造了一己之名义。

前者是个全力以赴的过程,后者是个无能为力之时的手段。

前者虽然提到祖先之 名,但那是死亡在强有力的脚步中共鸣,所谓祖先其实并没有名字,也并不是什么存在,没有那样的作 为原因的主体;后者总是要先认一个导师,让自己的脚步合乎名义和真理之后,再懦夫般地寻求普遍认 同。

在前一种情况下,歌德敢于让浮士德与魔鬼共鸣,浮士德其实是跳着魔鬼或死亡的舞步前进的,并非什 么永恒女性的引领。

在后一种情况下,普希金在《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中虽然按照约定置身于与爱 友的结合之地了——这个过程并不是叙述的重点,再次结合这个重大而熠熠生辉的事件也不是重点,它 居然甘心退到幕后,退居其次,重点在于——诗人自己仍为死亡痛心不已。

前一种情况是叙事文学,后 一种情况是抒情诗。

尼采认为如果把歌德称为抒情诗人,那就大大贬低了他。

在前一种情况下(叙事文学中),事情马上成为万物对我说话,而我回应他们,万物和我总是能到达那 个打通道路后结合的地点;在后一种情况下(抒情诗中),唯一说话,唯一在运用语言来对万物施恩或 感到内疚的是“我”这个主体。

戈达尔的《再见语言》中有一句旁白是“这是狗讲述的故事”。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这是狗拍摄的电影 ;或者,我为狗而拍摄电影(我为狗写作);或者,狗命令我写下、拍下这些;或者,如果这不是一条 狗的轨迹,别的东西凭什么让我在这里那里看着、思索着,并且在沉默使使用语言呢?

;或者,你,人 ,凭什么认为我的这些旁白、台词,这个不是剧本的剧本是在对人说话,而不是被一只狗传达和授权的 ?

电影开头通过索尔仁尼琴的读者提出了“文学探索实验”的概念。

叙事文学其实就是文学探索实验—— 人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出一个字来(既然我已经被打发到沉默中)。

德勒兹&瓜塔里:我们甚至为动物 本身思维和写作。

《再见语言》这样的电影就是文学探索电影,文学探索电影的叙事所讲述的是为了 动物正在说出一个、两个句子的故事。

在这个电影中,伤感是人类的调色盘上的色调,而存在于狗的讲述中的世界的色调则是明艳动人、充满 生机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狗知道的那些东西,总是面临深渊,人画不出画来,因为他之所见只是他所不 知,而叙述者知道这条狗总是知道点特定的真相。

叙事——这里指的只能是一种事物对我说话而我回应 事物的语言——因此正是那个结合点,那道被打通的桥梁,它像一只狗穿过深水、涉过河流、钻过长长 的地下洞穴,经过四季,从死地而来,从生地而来,用灵敏的嗅觉,翘着它的鼻子,找到了我;我也翘 着我的鼻子从死地、从生地、在四季交替中,涉过冥府的深水,俯身地下室,摸到了它的身边,我的鼻 子——它就是一场文学探索实验。

我们把这个文学探索实验的作品作为一个结出的果实挂在最高的树枝 上,置于最高地位,安放在五彩斑斓的森林中心,这里是没有伤感的地位的!

这里色彩焕发,万物呼吸 ,时间还有流逝的能力。

这是这条狗获得的回报,也是我们共同的收获。

这个事业的成绩就在面前。

这 是我们要抒发的感情:无价的感激!

无上的赞美!

在叙事文学中,我们需要抒发的只是这点:小狗,看 看你都做了些什么!

就凭一只小狗,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

——根本不是别的。

我们去打仗了,我们何时回来呢?

我们的狗不问这样的问题。

这种情不是我们抒的。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何时不是带着我们的狗打仗的?

“这种女人也许让某种动物拖走了。

从前希腊时代它叫金牛座。

不,今天它叫动物。

” 从前,是宙斯诱 拐了欧罗巴。

从前还有维吉尔引领了但丁。

今天,动物拖着我们走。

这就是叙事文学发生的 事——这是“思维”发生的事,冒险发生的事。

从歌德到尼采,到德勒兹,然后在戈达尔和我们身上发生的事。

 3 ) 再见语言,再见存在,再见内心

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小众独立电影,或许更多人尊崇戈达尔,崇拜的是戈达尔早年的影像学、叙事学的高超技艺,而今天,一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还会再在乎用各种功名利禄、利益化、技术化的手段来炫耀自己,还会像我们很多所谓电影“大师”一样以前辈自居于故事,以科班自居于结构、形式,或是以评委自居于价值理念的城府和偏见?

而如今的当代电影,很多创作者,还在以权利、资本、专家对话语权的合谋和篡改自居,每一条价值理念其实已经都积重难返,每一个故事其实都包藏祸心。

而这位80多岁的老人,在生命的尽头仍然还艰难维系着对生命和人类文明的深深的责任感和历史感,对当代人类的精神的异化、时代的解体、断裂,阶级的幻灭做着最后的维系。

语言是存在的家,“”中心再难维系“,作品用高超的手法,极度锐利快速又极度旖旎轻盈,在潜意识、前语言、元语言上不经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完成和解,但只是个幻想,一部呓语作品,倾诉的本就是呓语一样的碎片化的时代,对我们的精粹化、民粹化、符号化敲了最后一次警钟

 4 ) 颠覆3D

《再见语言》是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的神片,神到看完电影所有人都一边发愣一边鼓掌,一边绞尽脑汁地打着影评的腹稿,却怎么也想不出该如何评价这部姑且可以被称之为“电影”的作品。

想来想去,徒劳无获,只得从嘴边气若游丝般地吐出几个字:大师就是大师。

从严格意义上说,《再见语言》是一部实验影像,无奈戈达尔档次太高,随便拍一个短片就是戛纳级别的。

这位83岁的老导演在先锋的道路上狂奔了数十载,以至于近几年他的每一个新动作都会成为现象级的事件。

对于媒体们来说,还能有什么比坐在电影院里看一场戈达尔的新作更能提升逼格的?

就算睡七十分钟又何妨,电影结束睡醒了,照样能赶上鼓掌口哨的致意时间。

于是,《再见语言》的戛纳首映变成了一场争位抢座的酣战,导致开场前半小时,能容纳2300人的卢米埃尔影厅就坐得满满当当。

在影片宣传手册上,戈达尔倒是相当认真地手写了电影梗概:想法很简单,一位已婚妇女和一位单身男人相遇。

他们恋爱,争吵,流泪。

一只在小镇与城市间游荡的狗。

四季轮回,男人和女人再度相遇,狗也出现在他们身边。

它者合一,一又化为它者,他们是三个人。

前夫砸碎了所有,第二部电影开始了,和第一部一样,却又不尽然。

我们从人类的故事过度到隐喻,并由狗的吠叫和婴儿的啼哭结束。

不过,并不要指望这个意识流梗概能帮助你读懂电影,《再见语言》玩的还是戈达尔最擅长的抽象游戏,这位一向拒观众于千里之外的导演再一次彻底决绝地打破了电影语言的规则,在3D技术的帮助下,影像愈加光怪陆离:倾斜颠倒的镜头、过度曝光和失焦、多次出现的画面重叠、不稳定的音量、字幕的有意缺失……几乎所有损害观影体验的招数,《再见语言》都用了一遍。

全裸的男女、街边的座椅、奔走的狗(这只出镜率极高的狗真的是戈达尔自己的宠物)、远洋游轮、浴缸里的血……不关联的意向相互拼接,“像外太空的编码”一样令人费解。

毫无感情的画外音勾勒出冷峻与漠然,在死亡来临前的氛围中,一种对政治与现实的厌恶感缓慢地升腾起来。

《再见语言》的游戏性中,沉淀着晦涩绝望的哲学思考,用电影中的话来说,这本身就是一次“充满文学性的探寻”。

电影像一部章节小说,被分为“自然”和“隐喻”两个部分,主要的画外音对白也都是来自戈达尔私人藏书中“名人名言”。

或许是尼古拉•德•斯塔埃色彩浓烈的抽象画给予了戈达尔灵感;或许是雨中朦胧的玻璃窗让他发现了莫奈般的瞬间;又或许是被小说家莫里斯•布朗肖的反叙事理论所吸引,电影用掷地有声的“Adieu”和破碎图像向结构主义所限定的语言概念告别,转而投身用不同的图像实验打造出一套独立的话语体系。

电影中“自由的男人”和“已婚的妇女”让人想起戈达尔拍摄于1966年的《男性、女性》。

经过五十多年的时间,对马克思可口可乐时代的具象讨论变成了形而上的哲学探求,戈达尔的语气也变得愈发女性主义。

早先被问起如何看到3D技术的时候,戈达尔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

但在《再见语言》中,成就他的却是这项“白痴的技术”。

两部佳能5D2使他能够在银幕上实现文字的叠加,亦能用自带的重映展现女性周旋的纠结。

视觉奇效打造的戈达尔式迷梦,更是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3D必是大片”的认知。

原载于2014.6月刊《电影世界》

 5 ) Enemy of Narrative Films and 3D Technology

I have to disagree with all kinds of short descriptions that tell us about the story in this film--because there is simply no story, or to say, everybody sees a different story. Different from his early films in which we can still figure out fragments of narration, Goodbye to Languages completely jumps out of the limitation of films.Godard is definitely the enemy of films. He tries to ruin everything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pleasure of film viewing experience. 3D technology, which is normally used to create spectaculars and viewing excitement, turns to something that creates discomfort and anxiety. The most innovative shot, I believe, is when Godard make two shots overlap: close one eye, you see the woman; close the other eye, you see the man. With the use of 3D, Godard pushes cubism further--now you can see the well-rounded angles of not only an object, but the entire space. At the end where he shows all the big names his films refer to, this 84-year-old man can not be seen as a crazy person who is just being crazy, but someone who knows a lot, thinks a lot, and expresses a lot.

 6 ) 再见吧语言,无用的东西!

这部电影从2014年一直拖到今天才看,觉得看得晚了,不过我会二刷、三刷,四刷、五刷.....刷刷刷刷,无穷匮也!

首先,觉得《刺客聂隐娘》是无聊电影甚至是垃圾的朋友,就不要来看这部电影了,因为你看了同样会觉得这部电影很无聊、垃圾,所以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个上面了。

其次,这部电影不是因为导演戈达尔的“大师光环”才备受戛纳电影节那帮评委奉承与推崇的,它确实是一部非常棒,且值得反复观看与用心思考的电影。

最后,希望不把电影当作娱乐,而是真心热爱电影艺术的人看这部电影,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与思考。

《圣经》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这便是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提供解释的“巴别塔困境”。

人类不仅因为种族的不同,而言语不通,也因为语言符号本身有其缺陷性,导致大家沟通起来像是鸡同鸭讲。

任何一种语言或者文字在表达效果上都会打折,甚至直接失效,以至于很多时候语言都不能精确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

比如:如果你不指着蓝色的东西,你能告诉我什么是“蓝色”吗?

不能。

再比如:你能向没有吃过苹果的人解释清楚苹果到底是什么味道,也不能吧!

而且,很多生活在一起的人会渐渐对生活的单调、彼此的无趣感到厌倦,致使双方往往在沟通时不在一个频道上,相互龃龉与厌恶。

有些人,甚至因为一两句话就撕起逼来,甚至大打出手。

人们沟通心态的遗失与言语上的错位,需要一个第三方媒介,来传达彼此的“话”,正如台词里所说的那样:“不久每个人都需要靠翻译来明白彼此的话”。

戈达尔所想表达的即是如此:语言,一种无用的东西,再见吧!

当你觉得看不懂《再见语言》里一帧帧乱七八糟、凌乱琐碎的“非叙事图像”时,你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也许是他(戈达尔)故意让你看不懂他的表达,唯有如此,他才能表达人类语言的“不能表达”。

《再见语言》这部实验主义电影拍得很随意(至少表现出来如此),像是导演外出买菜时随手的街拍,然后他回家回放时觉得影像不错,就找了个热爱电影的修鞋匠帮着剪辑了一下。

虽然拍摄上随意,但“彩色部分光线的捕捉和过度饱和颜色的搭配,当真赏心悦目”,而且带有哲学性的、前言不搭后语的意识流台词,很能带给人启发与思考。

“新浪潮”大师拍电影就是这么一反常态,他们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对抗主流电影的“庸常规则”,不过说实话,这才是你国圈钱导演需要学习的。

 7 ) ::

“先生,有没有可能得出一个描述非洲的概念?

” “哲学是一种存在,它的心,是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此存在也假定除它以外的其他存在成立。

” “并不是动物盲目,人被良心遮蔽,无法看清世界。

里尔克写道:外界,只能通过动物的目光感知。

” “使用语言,就会有东西出现。

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中,尴尬的那部分,会出现,它与纯粹自由相对。

我在说话,主语;我在听,宾语。

……” “自然中没有裸体,动物没有裸体,因为他们生来裸体。

”51’ “有些人从河中知晓了特定的真相。

在如梦的雾中,河流依然沉睡。

它了解自己,比我们了解得清楚。

已经来到了河边,可在这,什么都看不清,我们只能看见深渊。

迷雾让我们无法看得更清楚。

那时在画布上,不要画我们看见的事物,因为我们眼中空无一物。

也不要画我们无法无法看见的事物,因为我们只能画眼中所见,而要画我们没能看见的事物。

克劳德·莫奈”

 8 ) b格一斑

影片32分钟处,男主说:I remember studying the Laurent-Schwarz-Dirac curve.Infinite in every point except for one which is zero.The two greatest inventions, infinity and zero.我记得学过的洛朗-施瓦茨-狄拉克曲线——除了在一点的值为零外其他任何点的值都为无穷(大)。

两个伟大的发明:无穷和零。

疙瘩儿你确定你木搞错?

应该是“除了在一点的值为无穷大外其他任何点的值都为零”吧?

狄拉克是英国大理论物理学家,与前辈牛顿和后生霍金一样,都是剑桥卢卡斯教席的教授。

以他名字命名的令所有物理学家拍手称快而令所有数学家抓耳挠腮的所谓δ-函数具有如下简单性质:δ(x)=无穷大,如果x=0;δ(x)=0,如果x不等于0洛朗·施瓦茨是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他将之前被数学家拒之门外的这一类病态函数用分布理论给出了严格的定义。

好吧,这是全片俺窥得的唯一有把握说俺知道他在说什么的一块斑(尽管貌似他说错了细节,但无妨他想表达的意思)。

最后给个他自己写的影片大纲吧(imdb用的也是这个,大概别人也写不出来):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217926517/告别语言梗概想法很简单一个已婚女人与一个单身男人相遇他们相爱,他们争吵,拳头相向一条狗游走于城乡之间季节更替男人与女人重逢狗发现自己在他们两者之间彼融于此此融于彼但他们是三个前夫砸碎所有东西第二部电影开始与第一部一样但从我们变成隐喻的人类角度来看它们不同这一部在狗吠和一个婴儿的哭声中结束(看到“有关键情节透露”,俺乐了:您倒是给俺透一个啊!

 9 ) 评论再见语言

让•吕克•戈达尔对于我来说是教科书一般的人物。

所谓教科书一般就是书页里的一幅照片,注释里的一段描述,加上百科里罗列的无数成就及荣誉的综合体,简而言之就是遗像一般的存在,从未触及其灵魂或思想,有的只是无数生涩难懂的专业名词,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假的现实感。

所以我第一次看到这部《永别了,语言》(adieu au langage)的电影海报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老片子吧;当看到这是今年的新片时,我又立刻想到,原来戈达尔还健在啊(原谅我对戈大爷的无知吧)。

这是我完整看完的第一部戈达尔电影,这么说我觉得我实在是有点有愧于说自己是个电影爱好者,但可能也是因为第一次完整看完,所以也完全颠覆了教科书式的戈达尔。

整部影片下来,其内在洋溢的活力以及热情,让我没法想象这70多岁的老大爷是怎么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去投入其中。

在我个人看来,这部电影完全就是一个狂热的达达主义者加佛洛伊德信徒的实验性电影。

在豆瓣上看到相关的一则短评,大意是说这片子八成是戈大爷出去遛弯的时候忘了关上随身的摄像机,拍了70分钟素材又觉弃之可惜后的产物。

我当时笑抽了过去,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并非不无道理,纵观全片,摄像机的角度应有尽有,甚至还出现了上下颠倒,加上一些历史镜头的运用整部影片看上去杂乱,但我却有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要暂时推翻我之前说的这是一部实验性电影,一点也不是,恰恰相反,这是(在我看来)电影回归本源之作,或者说是以新的外皮来寻找本我的一个过成。

片中如家用摄像机拍着的镜头,如偷窥狂般拍摄的镜头,如鬼魅一般突然插入的历史性镜头,各种掉帧,色偏以及过度饱和,声音的时大时小,杂声,突然中断或如卡带般重复的音乐,对于我来说这就是赤裸裸的回归,就像一具老旧的皮囊渴望回归母体一般,将摄像(以及摄影)最原始猥琐的一面,我们称之为窥私欲的一面表露无遗,将潜意识提前暴露出来,完成一次一丝不挂的示众。

现在我再说,这是一部实验性影片。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戈达尔电影,完整到技术层面来说,就是观众们需要带着3D眼镜来看完它。

并且在其中不乏2D、3D共存以及用拍摄3D手法来拍摄两个不同场景的画面出现。

而在故事性上除了几个相同的人物以及贯穿影片如梦呓般的对白外,在剪辑上似乎有着微妙的联系,但却难以捉摸。

有些对白的台词也是很美的。

如何用一部影片颠覆教科书式新浪潮领军人物?

去看看这部《永别了,语言》吧。

 10 ) 电影或哲学?

这是戈达尔的非常有益的尝试,但电影和哲学/诗之间是有区别的。

电影的基础维度是不可触碰的、叙述性的空间;而戈达尔的尝试既不能用实验概括,更不能用电影的逻辑理解,可以说戈达尔在“反电影”,他试图用哲学的展现方式展开影像,“再见语言”也是在这一维度下的提示。

这样的尝试很可能是失败的,电影的肢解现场很难达到电影的效果,电影文本的剪辑更像是给观众开了一场哲学研讨会。

 短评

大师这是要告诉我们:好电影不仅应该告别叙事,也应该告别语言。据说3D版,两只眼睛会看到不同的画面,我脑补了一下,瞬间便醉了。没什么说的,牛逼到顶。

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自由的灵魂

11分钟前
  • 夏天想吃冰淇淋
  • 还行

8.5/10。①通过无意义且彻底断裂的剧情、声画对立、3D下左右眼不同的画面和纵深画面(多个画面叠在一起同时运行)、缺乏意义的静音/突变单声道/倾斜与倒转构图/震耳欲聋的噪音/重复剪辑/插入历史影像/黑屏/定格/等、过曝与极端调色影像等形式破坏电影观感和逻辑上的连续性,使得电影无法形成有效而统一的体验,于是电影从观感到逻辑从视听语言到剧情台词【旁白/对话/等】都失去了意义,语言被告别,表达全都无意义。②为何要做无意义的表达?法国思想家们和戈达尔认为:语言禁锢了我们,割裂了我们与事物的原始联系,只有告别语言才能回归纯粹自由。③因此,本片本质上是关于「自由诗意」(诗意来自影像元素对位【概念类似声画对位】)的体验。④缺憾:告别的不够彻底,依然还有碎片化的表达。⑤想打更高分,但还是等时间发酵

12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力荐

人生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睡着。。。男女主角就不能穿上衣服再说话吗?每次配乐刚把我带到情绪中就停了换成另一个场景了。。。

13分钟前
  • Soumettvxq
  • 较差

大神的实验影像搁在这个评价体系里不太合适

18分钟前
  • 第四公民
  • 还行

太实验电影了!镜头特技声音全部很实验!虽然还是挺喜欢实验电影,可是3D特效的实验性以及声效的实验性让我看的时候真的稍感不适。由碎片拼凑一个故事,言语中各种暗喻,涉及到社会,死亡,性。真的有些看不懂,想真明白需要好好分析了吧。

22分钟前
  • 茶杯里的猫。
  • 推荐

看不明白,跟第七封印一样的隐喻,太深奥了。

25分钟前
  • 多喝无糖青柠
  • 较差

电影院重看,戈达尔拿 3D 和人眼玩物理叠化,两处运镜都惊呆了。

26分钟前
  • 无糖吐槽
  • 力荐

观感不如《影像之书》,当我期待它关于无意义时,它却尝试去显得有意义。

31分钟前
  • 我们敏熙
  • 还行

第一部戈达尔。昏昏欲睡间那构思诡异的画面和看不懂的陌生感扑面而来:符号化的艳丽影像、音画不同步带来的困惑…醒来后不禁给电影鼓起掌来,果然大师就是大师,轻轻松松营造了连字幕都拯救不了的睡意…好对不起大师啊

34分钟前
  • 可樂咖啡君
  • 还行

奇葩片我也算看了不少了,但是这部片儿绝对算奇葩片里的烂片,实在不知道在装个什么逼,毫无内容言语空洞不知所云,画面也杂乱不堪

35分钟前
  • SanSan
  • 很差

怎么做到左右眼完全不一样的画面…

37分钟前
  • 黑色性感
  • 力荐

精神病讲鬼故事

41分钟前
  • momo
  • 较差

鄙人粗浅...

42分钟前
  • Valuska
  • 还行

据说看完3d版眼睛会瞎。

43分钟前
  • 多斤鱼
  • 还行

没法说。这其实算是老爷子的行为艺术系列有很大突破的一作了。而且他到现在还这么坚持这种老艺术家的范,这事本身就已经挺让我感动的了

46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法国人的电影很适合搞文化研究的人看,就是今天这个放映效果让我很痛苦,以后有机会补下2D版本。@独放:景深马戏团

47分钟前
  • iain C-137
  • 还行

看不懂……

49分钟前
  • 安静不安静?
  • 很差

<

51分钟前
  • 1
  • 还行

多加一星漏电分

53分钟前
  • ᠴᠣᠭᠲᠤ🔒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