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看看朝鲜战争,百度搜索一下,看到这个《三八线》,原来以为很好看,毕竟抖音上也经常看到,就打开爱奇艺开始观看,总共看了三集多,终于看不下去了,又跑豆瓣来看看评分,居然八分,我又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了,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真的很好看吗?
我就谈谈这三集的感受吧!
主演一家被炸死,是在打渔的时候,在船上,美国人确实炸到过中国境内,但是我不相信他们开着飞机专门去轰炸一条河里面的渔船,是飞机上炮弹太多了还是闲的没事干?
参加部队不需要这样拉仇恨,志愿军入朝作战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决定,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然后又搞了一出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戏,主演喜欢上了别人的内定媳妇(娃娃亲),既然女主角是个刚烈女子,她就应该从一而终,为何又喜欢上别的男人,至少说电视上两个男人从长相身高智商来比大差不差,于情于理说不过去,给人一种强买强卖的感觉。
主演进入部队,各种各样的毛病,我就想问一下导演,你是专门让一个傻子进去部队捣乱的吗?
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经历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这么多的路程,是枪林弹雨过来的,不是几个傻子玩泥巴过来的,有没有组织纪律?
有没有战术素养?
你说你拿个鱼叉干什么?
需要煽情吗?
你放在你家里,给个镜头,大家也会懂,观众又不傻。
半夜三更翻墙跑女朋友家里去私会,这是闹哪样?
如果每个人都跑出去还得了?
我真的醉了,这是我们的解放军吗?
太差劲了,回来的时候班长还在门口等你,笑掉大牙的剧情。
坐火车去朝鲜,女朋友又来了,我靠,这是不是来卖香烟瓜子矿泉水的?
难道几十万部队入朝作战所有的路和火车站不是管控了的?
一个平民居然可以出现在站台,我真的怀疑这个女演员是不是导演的情人,这个时候都要来露露脸,喊上几嗓子,实在是无语了!
入朝作战,第一战就遇到了棒子军,不说韩国人怎么样?
至少懂历史的都知道我们的军队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军团作战,一次战役就是几万人以上,多则上百万,井然有序,1955年上千名将军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我真的想骂人,一个连就去和对方打上了。
彭德怀元帅如果知道了可能会把这个连送回东北吧!
整个朝鲜战争牺牲四十万,还不说是失踪,伤残。
战争如此残酷,这个电视给我感觉是闹着玩。
哎!
不说了,看不下去了,也不知道后面的三十几集说的什么?
只能说导演没文化,编剧脑洞大。
看到很多人评论是朝鲜先挑起的战争怎么怎么的,我想问的是这重要吗?
就如国军与解放军谁挑起的重要吗?
米国有权利插手吗?
还有很多人说我们付出那么多的代价去帮朝鲜不值得,还有结果南北差距巨大之类的话,我想问一下你们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吗?
知道什么叫意识形态的对立吗?
我们暂且不论朝鲜当时对中国的价值,就拿现今来说,你们觉得是韩国对中国重要还是朝鲜重要?
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朝鲜!
有一句话叫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朝鲜表面与中国不是很和,实责为中国所控制,朝鲜就如对抗韩美的桥头堡,正是有朝鲜的激烈对抗(不断挑事),韩美才会更重视中国的作用及对中国更加的忌讳,而我们呢?
当然是热爱和平关心世界局势的友好大国了,坏人是谁?
当然是朝美韩了!
美国可以轻易的在韩国装萨德,中国碍于形象及诸多方面考虑只能严厉谴责,而朝鲜呢?
,一言不合就实验或者直接发言灭首尔打白宫什么的,在朝美对抗时我们就在那里和稀泥,让世界知道我们的重要性!
所以就算全世界都看不起朝鲜我们也不能看不起他(原因你们只能自己分析了因为我说的太多了……),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见解,欢迎讨论指正,但也请不喜勿喷,谢谢!
专门因为这个电视剧注册了豆瓣账号。
因为对抗美援朝了解还不错,本来只是想看看现在电视剧会怎样拍抗美援朝,会不会有更新奇的雷人剧情。
一开始的表演还是有些矫情,特别是女主演,我一直觉得表演不自然,矫情。
但是后面我觉得越来越有看头。
特别是供龙缘峰时出现了三三制,有多少人知道起源和用法的?
所以觉得剧组非常用心。
还有,比较喜欢里面战卫华演的张达铁。
看电视剧“三八线”的最后几集是个虐心的过程。
看着在银屏上相处了十多天的一位又一位最可爱的人牺牲,心里真是很不好受。
抗美援朝的故事对我们这一代人耳熟能详,小时候每年的清明都会去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这些天来,我思想感情的琴弦时不时就会被电视剧“三八线”所拨动。
忍不住想写点什么东西,向电视剧背后的创作团队致敬,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人民日报评价这部电视剧是非常重要而及时的。
朋友圈里多数朋友也认可这部电视剧是近年来少有的良心之作。
我不是专门的剧评人,但我想谈谈我自己对这部剧的感受。
第一,我认为电视剧“三八线”是近年来极其少有的敢于在政治上突出传统的作品。
陈平指导员形象的塑造颠覆了这些年来被颠覆的人民解放军政工干部的形象。
“同志”再次成了剧中人物互相交流的称谓。
这部剧对于抗美援朝的发起原因也秉持了正确的立场,我们不是什么阴谋的牺牲品,我们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不受干扰,为了苦难中的朝鲜人民。
片中没有正面出现朝鲜人民军,但是片中对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做了大量的讴歌。
第二,这部剧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成功,而且不止一位人物的塑造。
有人批评张国强和王挺扮演的两位主人公年纪太大,也许作为同龄人和东北人,我并不觉得他们的形象过于那么老,那么油。
相比以前的角色,张国强扮演的李长顺也许对他自己不是特别大的突破,但是他用心的付出是看得到的,他的表演是值得肯定的。
同样王挺的角色扮演也是值得充分肯定。
相比他们,曹曦文扮演的王常芳令人难忘。
我看得到在电视剧的最后几集她明显瘦了很多。
作为志愿军女战士的常芳所展现的那份勇敢,坚持和善良让人印象深刻。
电视剧“三八线”塑造的不只是这几位主人公,而是一个英雄群体。
我甚至要说,许多配角演员,比如张连长,机枪班杨家喜班长,一班线才臣班长,六班武黑子,王栓子,陈平指导员,学生兵小李,护士长,汽车班老班长,还有朝鲜姑娘李珍英,韩军朴少校和她的女儿的形象塑造都十分出色。
这些形象极大丰富了抗美援朝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库<图片2>第三,电视剧的真实性值得肯定。
这部剧据说80%的情节都是有历史根据的。
真实情况是否如此,我不敢说。
但是,剧中的人物服装,道具,场景至少看得出主创人员在力求真实。
志愿军战士一把炒面一把雪,边吃边呛的场景就看着非常真实。
第四,多线并行的结构,虽然有时候衔接有些乱,但总体上看,电视剧以安东前楼子村走出去的五个年轻战士为连接,展现了抗美援朝前方后方各个战线的故事,穿插了朝鲜战场上许多真实的英雄事迹,全景式反映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和志愿军的伟大。
这种以小见大的安排值得称赞。
第五,这部剧以21世纪的视角,特别是人道主义的视角去回看那场战争,更多加入了人性的因素。
王栓子初上战场的害怕,长顺面对朝鲜小姑娘不忍开枪,常芳帮助黑人俘虏,一排回去找寻烈士名单,这些场景都是以往的电视剧没有反映。
这不能不说这是电视剧“三八线”的一个突破。
第六,在情节设计上,电视剧“三八线”还是很有心,不止一次击中了我的泪点,包括栓子在空荡的宿舍怀念战友,在前线听到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鹰飞上战场,护士长最后读到陈平同志的信等等。
第七,虽然很多战争剧中引入爱情戏经常被人诟病,但是这部剧中的感情戏值得肯定。
片中换了一个角度去描写几对男女志愿军战士,以及志愿军和朝鲜姑娘之间的感情,他们的忍耐让他们的爱情更加真实和令人感动。
这些爱情戏让片中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
。
<图片1>第八,还有要肯定的就是片中音乐的运用。
尤其是片尾曲“山河已无恙”十分动听感人。
电视剧“三八线”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这不代表它没有问题。
相反,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吐槽,尤其是我不满意后半部分短期内连续安排主角牺牲,不仅是感情受不了,而是是情节的连贯性不好。
剧中有些情节安排也让人质疑其真实性,比如让两个女护士上319高地等等。
电视剧的拍摄场景也同志愿军入朝初期的几次战役都在冬天发生相差比较大。
总体来说,这部剧的前半部分可看性高于后半部分。
不过听说这部剧是在短短几个月内拍摄完毕的,考虑到资金,档期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姑且原谅吧。
此时此刻,我想起留在三八线南边的线班长,留在汉江南岸阻击阵地的大福,许许多多志愿军烈士名字都没留下,尸骨也早不知哪去了。
不是所有的人的一生都要大写,有些人融入了一个大写的群体,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我不是唯心主义者,此时此刻,我希望有天国,好让我们的烈士永远在天国享福,我希望有来生,好让我们的英雄能够过上我们今天的日子。
北风吹起,芦花飞舞漫天霜,英雄出征血洒万里疆场; 茫茫冰原,高高山岗上,到处都把他们的故事轻轻传唱。
满江渔火,都为你点亮,亲人盼你回家乡;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硝烟散尽是曙光。
一部好电视剧能留下一首好歌就已经不错。
更何况“三八线”留下的是一批经久不灭的英雄形象。
向电视剧的创作团队致敬。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终于看到国产剧的进步了,不用手撕鬼子,没有出现战争结束二十年后才出现的装备,不用隐瞒历史的残酷,一个英雄连队到最后也只能剩1/3,,,这些脑残的桥段已经被《太平洋战争》等历史美剧冲刷了,但是,感情戏份还是太多,而对战争的思考成分太少,,导演总是把现代化的成年人当80年代的孩子来对待,腻歪不腻歪,,,,所以,看三八线,感情剧直接跳过,看战场,看人物在人性与战争法则冲突中的选择,看战争中人物的人生观的转变。
我今天都看完了,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21:33,结局是全部牺牲了,我的真实感受时,真实,但是这个真实我接受不了,可想而知在现场上更怎么能接受这个现实,总想写些什么,表达什么,其实就是难受,同时我想我能做些什么?
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能做到的,在实际一些是不是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家人照顾好,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我们必须要支持国货,支持中国所有的你看到的中国。
看完了9、10、11三集《三八线》三三制进攻队型,掩护射击+单兵手榴弹爆破,班排包抄……当年拿手的战术终于重现了……简直六得没话说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又开始说英语了,机枪也开始形成交叉火力了…几个细节:手榴弹拉弦后,停两三秒才丢向敌火力点,落地就炸;栓动步枪射速低,就轮流射击,保持火力持续性;冲锋被敌机枪火力压制后,就地隐蔽精确射击,诱敌连续开火,等敌人换枪管时再冲锋!
还有战前动员、战后战术讲解、新兵克服恐惧、战斗小组老带新……这些细节真的是太棒太棒了!
这特么的才是当年的虎狼之师,这特么的才是当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by 被遗忘的老班长http://www.haohanf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66
《三八线》国庆期间看完了,它是以来自安东前楼子村的几个志愿军的视角来讲故事的。
应该说题材不错,能吸引人,不然我也就不看了,道具啥的也还行,画风也不错,属于一打眼就能看下去的那种。
但是这剧本啊…真心挫:拖沓、有槽点、结尾仓促… 光第一集就能流失大部分观众了,看的我尴尬症都快犯了…实在不行你来个倒叙或者通过主角的回忆穿插来交代主角的入伍原由,不是也挺好么?
再比如中间志愿军捡到的小孩的前后相关剧情…不知道是真事改编还是艺术加工…如果是真事,在片头片尾或者片中用旁白或者文字说明一下免得观众尴尬,你真要是想这么拍我们也好接受点不是…不过龙源峰战役的那几集拍的还不错!
关于槽点,怎么说呢,就像不同的人去讲同一个故事,总会有人讲的比其他人好。
那么《三八线》导演和编剧的讲故事能力还有待提高。
演员,我比较喜欢的、靠谱的有连指导员陈平,一班班长线才臣,一班战士王大福,机枪班班长杨家喜,汽车班长赵庆有,刻画的都很好。
但两个主演李长顺(张国强饰演)张金旺(王挺饰演)前几集演的…一开始看的我有点别扭…后面就好些了。
再有演王常芳的曹曦文不要太像刘涛关于主角李长顺的战斗技能和指挥技能的提升的描写太少了吧…以至于我对他的升官有些质疑…再一个,各国军队之间只表现了美韩军队之间在合作上的矛盾,对应的,中朝之间的合作丝毫没表。
甚至几乎就没有朝鲜人民军的身影…发现的一些穿帮镜头:有个镜头是从上向下移动的,很明显的摄像机拨动了镜头前的树枝;攻打龙源峰时连长扔手榴弹之前地面上出现了摄像机的影子;有镜头从坦克上方透过坦克直接拍摄到了地面——坦克外形就是个空壳子;金旺在河边洗纱布竟然透过水中的倒影看到了站在他身后的朝鲜同志。
龙源峰战役之后,觉得比较无聊、有槽点、可以跳过的地方,都是以两倍速或四倍速看过去的(两倍速还是可以听清台词的,四倍速用来过没台词的场景)。
属于有尿点的剧,认真看属于浪费时间,真想了解朝鲜战争的倒不如找书看或查资料来的痛快。
总之,想看的,不推荐去看了。
幸亏片名只是叫“三八线”,要是叫“抗美援朝”那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连追了两天的《三八线》,从一开始吐槽儿女情长桥段的俗套狗血、特技的简陋粗鄙、韩军的全套中国演员阵容,到疑心会不会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到终于感动得热血沸腾、稀里哗啦。
对于我这种军迷来说,剧中的场景和故事都不意外陌生,朝鲜战争的历史是可以倒背如流的。
但是当片中的人物走出了惯常的脸谱化,而像《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那样变得有血有肉鲜活起来的时候,这个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没有领导的大视角和政治意义的宣讲,胆小怕死有情有义的小人物历经战火的成长和牺牲,才特别凸显人性的光辉。
这些小人物并没有抗日神剧的神力,他们随时在死去。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老话,这世间没有不怕死的士兵,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尽管惧怕随时到来的死亡,却依然慷慨前行。
我很怕,但是我只能祈祷上苍给予勇气,去面对所有不能面对的一切。
看着看着我在想,难道自己又变得“主流”了?
于是去知乎查评价,这才发现这部剧从拍摄到播放各种艰难险阻,因为各种莫名原因备受宣传部门的压制,最后只能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还好,看来我仍然不是他们的“主流”!
ps八卦下:1、女主像极了《珍珠港》女主的风格。
2、这部片也终于强调战术素养,到了和战斗意志一样的层面。
继续任务剧。
三八线这个题材已有纪录片,拍的非常精彩,安利大家观看。
本片是梦继导演拍摄的电视剧,打着缅怀先烈的宣传语。
我花了很多天细细的看了本片,以为是部史诗大剧,结果大失所望。
这次编剧OK,虽然主线及感情线还是存在缺陷,但问题不大,演员也没有问题,张国强等实力派演员撑住了大部分剧情,可是导演出了问题。
感觉不是梦继导演本人拍的,是哪个副导演主拍吧,运镜太可怕了。
导演问题在于他用自己长短镜头和运镜方式,把志愿军的史诗大剧拍成了狗血剧。
一、历史桥段不是导演用来捧人的,尤其是战场部分,你不拍战士不拍武器装备老拍女护士干嘛?
导演为了突出女护士,长时间的用特写镜头,毁了整个战场。
二、烂尾的结局。
编剧为了圆上历史人物,设定了小孩玩手榴弹,虽然蠢了点,也能解释的过去。
可是导演怎么拍的?
导演一个镜头切换指导员就中弹了,一个镜头切换李长顺就炸死了。
拜托导演,镜头切换不是这么玩的,不如直接放纪录片人物介绍,大家也就知道全灭结局。
三、感情戏拍摄。
这剧导演拍的感情戏最为搞笑,不管谁和谁,全部短镜头男方,短镜头女方,轮流切换2-3次,长镜头男女,旋转镜头,然后继续长镜头。。。
配上本剧独有的交响乐配乐,看的笑死,哈哈哈,有才的鬼畜up主可以取材。
一星给漂亮的场面,一星给各大新闻网站的通稿。为什么不说说牺牲几十万人,到底是保卫了自己,还维护了一个可以和伊斯兰国媲美流氓程度的,有核,暴虐,独裁的无赖政权。至少,冷战过后,我们并没有变得更安全,反而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有核火药桶。
尽管问题不少,单就冲正面反应抗美援朝所以打四星,战争残酷很动人,其它戏份没拍好。
演员不错,题材不错,编剧太烂了。
看过
全剧看完,客观说也就三颗星。虎头蛇尾。中间太墨迹。
不够惨。编剧不该在一些p事上煽情,煽我志愿军的情就可以了,不论多可劲煽我都能接受。本来也就是最多三星的水平,但抗美援朝题材拍的太少了,明明是太应该拍的题材,加一星鼓励。
看的太难受了,开头的东北话还觉得很亲切轻松,看到后来,太难受了。
特技估计是2毛5,套路较老套,韩国人配中文不适应有些镜头有电影画质,惊喜加一条,连长下命令,把爷笑死了,你去,我命令你,你制高点,你……
我准备弃了,讲组织和纪律有可取之处,但是战术和这个连队到底在干啥,愣是没看明白。
生,戍边疆保家卫国。死,覆国旗英魂永存。
比抗日神剧强点,但是还是有很多槽点,比如一连歼灭了那么多棒子军霉菌,缴获的武器为什么不用?后边战斗还是用单发步枪,就指导员用的是自动步枪。别说弹药不够什么的,缴获的弹药肯定要比我们带的多。还有飞机轰炸医疗队那集,一群人下了车不往两边树林跑,顺着路跑不是找挨吗!
看了十集,坚持不下去了,扯淡太多,人物太磨叽。
为什么要给朝鲜人和美国人配国语,看了三集,剧情拖沓,还是算了
本来想给四星,不过盗用黑暗骑士的bgm就不对了吧
为了志愿军
那段历史是需要我们铭记的 第一次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也是难得 勉强三分 前半部分拍的还算不错 后半部分就陷入了国产剧的窠臼了 拖沓 啰嗦 做作 流于形式 拘泥于各种无关紧要的细节 还有一点值得深思 全剧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 但是真实的朝鲜战争是残酷的 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美好么
没有抗美援朝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尊严!
尊重并且敬重那段历史 但这部剧真的只能给2星
可歌可泣的定国之战,难得的佳作!片尾曲真不错
我喜欢志愿军的事迹,不喜欢这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