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够爱你,我没有全心全意的爱你。
”“老夫老妻都是这样吧,感情都被生活的琐事磨灭。。。
为了孩子。。。
回家吧,孩子需要你。。。
不,我需要你。
”“他是个好孩子,在2号楼里做电梯工。。。
我看到它倒塌了。。。
我还在今天早上骂了他。。。
”我们总有来不及说的话,我们总是对平淡的生活习以为常,我们总是羞于对所爱的人表达,而当灾难突然到来,我们除了悔恨还会有什么?
爱,趁现在还来得及,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人。
对在四川地震中抢险救灾的官兵表示敬意,英雄的称号他们当之无愧,历史永远铭记他们。
……You aren't rescuing anybody if you can't breathe, Rodrigues. Stay focused.如果你不能喘气的话 你就不能救任何人 罗德利哥 集中精神……Well, it's gonna be a long day.You'll be all right, kid.A lot of good people here.今天一定是漫长的一天你一定会没事的 孩子 这有很多优秀的人……Will:How's your pain?你的痛处怎么样?John:Comes in waves. Every 20, 30 minutes.Every wave, I feel the pain less.But I'm more numb.The number I get the more I want to sleep.一阵阵的来 每20到30分钟一次每次阵痛 疼痛都会好一点但我越来越失去知觉了疼痛来的次数越多 我越想睡觉Will:What's wrong with sleep?I wish I could so this pain would go away.睡觉有什么不好?我真希望能睡着 这样就不疼了John:You're bleeding inside, Will.You sleep, you don't know if you're coming back.Awake, at least you got a shot.Your brain, maybe, keeps you alive.That's what I think, anyway.你在内出血 威利如果睡着了 你不知道能不能再醒来保持清醒 至少还有机会你的大脑 也许是这样 维持着你的生命至少我是这样想的Will:You know that movie, G.I. Jane?What's-her-name?Yeah, Demi Moore.You know the part where the drill sergeant says,"Pain is good. Pain is your friend. If you're feeling pain you're still alive"?你知道那部电影吗?伴我雄心?她叫什么名字?没错 黛米·摩尔你还记得那部分 训练军官说"痛苦是有益的 痛苦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感到痛苦 那么你还活着"John:I didn't see the movie.我没看过那部电影Will:I keep thinking of that line.Pain is your friend.It means you're alive.我不停的想着那句台词痛苦是你的朋友它意味着你还活着……John:I took them in. For what?What good did we do?我带他们进来的 为什么?我们做了什么好事了吗?Will:We wanted to go in.Kassimatis said you were the best.You were the guy who knew everything down here.Dom, Antonio and Chris,nothing was gonna stop them from trying to help.We figured we might as well follow the best guy in.我们自愿加入的老卡 说你是最棒的你对下面了如指掌唐 安东尼 还有克里斯,没什么可以阻止他们来帮忙我们想和最棒的人一块儿John:The best?最棒的?Will:They did what they had to do, Sarge.They couldn't have lived with themselves if they hadn't gone in.That's who they were.他们只是做了他们该做的 队长如果他们不加入 他们就没颜面活下去他们就是这样的人……John:Will? Where are we?威利? 我们在哪?Will:In hell.We're alive in hell.在地狱里活生生的在地狱里……Scott:I need a paramedic!Who here's a medic?我需要一名医疗人员!谁是军医?Chuck:I used to be.我以前是Scott:Used to be? Jesus Christ. Come on!I need a paramedic here.以前是? 主啊,行了吧!我需要一名医疗人员Chuck:My license lapsed.I had a few bad years.But I know what I'm doing.I'm good.我的执照过期了我几年都不顺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还是不错的Scott:You know this whole thing could collapse on our heads and kill us?你知道这些东西有可能突然倒塌把我们都压死?Chuck:Yeah.是的Scott: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Chuck:Chuck Sereika.查克Scott:I'm Scott. Come on. All right.我是史考特 过来吧 行了……Will:Hey, where did the buildings go?嗨,那些大楼哪去了?
不要带着意识形态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
之前我们猜测的那些场面都没有出现:以为会有飞机撞楼的大场面,以为凯奇大叔会是在里面扮演一个救人的英雄——斯通这次选择了一个特别的视角。
一个仿佛与平时没有两样的早晨,突然巨响……警察们被派往出事现场,人群在疏散,警察们备好氧气筒赶向任务地点,故事节奏有点拖沓,然后又是巨响,主角们被困在倒塌的大楼废墟中间。
尼古拉斯•凯奇和迈克尔•佩纳扮演的两名警察就一直被掩埋在瓦砾中间等待救援。
他们负伤了,以为自己会死去;他们试着求救,但没有效果;他们互相鼓励,要坚持下去;他们想念着自己的爱人,想念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力量。
整部影片描述的是灾难发生后两个被困的人如何坚持到被人发现的那一刻,他们的家人如何焦急等待,亲情和爱情如何在危难时刻帮助人支撑他们的生命。
911之于这部影片只不过是一个背景,甚至是一个喙头,这是一个讲述人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真爱的片子,灾难还原了这些人间真情本来的力量和意义。
很奇怪,总是在一些特殊时刻我们才能体会到人性的美好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可贵。
总是在那些非常时刻我们才开始珍视和你爱的人在一起的那些点点滴滴。
而这些都是你每天都会经历着的,平时你视之有如日升月落般理所当然。
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我对911事件没有特殊的内心情感。
我清楚地记得2001年9月11号那天,我一大早在北大听一节法医学的课,课堂上老师把这个事件告诉了大家,大家一阵唏嘘后就马上开始上课,不再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之后我也很少关注那些关于这个事件的新闻报道及视频记录。
因此,这次我在电影院里哭得眼泪成线也与美国人的内心感受不同。
打动我的只是人性之光。
斯通在这里避免了政治说教和意识形态宣传,作为一部涉及政治事件的影片,他只在一个人物的安排上提到了政治背景。
那就是影片中退伍的海军陆战队员大卫。
大卫作为一类人的代表在事件发生后敏感地捕捉到了战争的气息,并且也真的重新服役参与了美国对伊战争(影片字幕交待)。
但另一方面,斯通又安排他作为一个发现两名被困警察的角色出现,冲淡了政治味道。
总之,这是一部恰到好处地回顾911事件的影片,它提示人们关注这个事件中真正该关注的问题——珍惜你身边爱你的人,不要等到灾难降临那天。
今天和爸爸去新城市电影城看了《世贸中心》。
可以说是因为911事件和尼古拉斯凯奇而去支持的票房。
在评论影片之前真的要感叹一句,现在的电影行业真的很不景气,我们去看的那场,整个厅就只有我和爸爸两个人,一不小心看了个包场。
《世贸中心》有些辜负我的期望。
影片应该属于记录手法拍的故事片,这样便似乎注定了在情节上不会有太多波折,矛盾冲突也不会很激烈。
影片讲述的事件很简单,911事件发生后,港务局的两名警官约翰和威尔为了营救围困人员,自己被困在堆满钢筋水泥和瓦砾残骸的20英尺底下。
在被困12小时后,终于得到营救。
影片所涉及的层面,都表现得比较浅显,个人认为,拍摄这类灾难题材的影片,其实可以从很多方面将人性挖掘得更深的,无论是人性的自私面还是善良伟大的闪光点。
而影片并没有表现港务局的警员奋力营救围困人员的场面,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绘他们被困于20英尺下,以及两家人的等待与担忧。
而对于两家人焦虑与由失望到希望心情的表现,也没有太过深刻。
看完影片以后,感觉其中没有哪位人物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感到欣慰的,只有世贸大厦倒塌时那几个视听场面,真正让人有一点身临其境的感觉。
余下的百余分钟,心情始终都在期待与失望间循环。
还有一点让我感动了的,就是影片的最后,救护小组为了营救被困的两名港务局人员,而不顾自己的安危。
我在想,人性的无私其实也可以发挥得如此极致,明知营救过程需要面对巨大的死亡威胁,却也不放弃一丝使他人生还的希望。
最后约翰被营救出来,终于见到天日时,那抹阳光照在他满是尘埃的脸上,也照进了我的心里,让它豁然明朗起来了。
或许,这就是善与美的力量。
说起灾难片,在看完《世贸中心》出来的路上,就和爸爸谈到了《泰坦尼克号》与《美丽人生》。
《泰坦尼克号》留给我们的记忆,除了沉船场面带来的天崩地裂般的绝望,还有杰克、露丝、未婚夫三个鲜明的人物与一段至死不渝的真爱。
当然,最令许多人感动与难忘的,还有那支在临死前仍镇定演奏的乐队,他们视死如归的坦然和对人的尊严的坚决捍卫,一直留存在我们心底,久久不淡。
而《美丽人生》也算得上是我最爱的一部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以及黑色幽默的方式,去重温那段被无数作家、无数导演描绘过的二战历史,去纪念里面许许多多带着人性光辉无辜逝去的灵魂。
有两部影片的观影经历在前,《世贸中心》便显得空乏单调了一些,无论是情节还是对人物的刻画。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种大题材大制作反映真实事件的电影,稍有不注意便会遭来反对,而《世贸中心》敢于选择在911五周年之际上映,还是勇气有佳了。
而且,凯奇的表演,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
忆又未尽博客链接:http://yoyochan.tianyablog.com
即使是奥利弗·斯通和尼古拉斯·凯奇,也没有让我在观后产生特别的感叹,更多的还是来自这个可怕的事件本身。
将影片大半时间放在废墟之下是一个错误——我是这样觉得的——无论导演的执导水平有多高,无论演员的演技有多好,在一个黑漆漆的,满是沙石,无法动弹的场景里度过大半影片的时光,使什么都显得那么枯燥,无聊。
更将影片本来意欲彰显的消磨殆尽。
看电影《世贸中心》之前我一直在猜测这会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Oliver Stone,越战三部曲,尼克松,天生杀人狂,最近的一部电影是《亚历山大》,他无疑是主流导演中最具有反叛性,最具有冲击力的一员。
他最擅长的是从小人物的故事上,来阐发他在政治上的见解,而且是用怒吼的方式。
那么在911这件事情上,他会说点什么呢?
电影刚开场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他们要如何制作世贸中心的影像呢?
模型还是电脑特技?
然而当双子座大楼第一次出现在荧幕上,在晨曦中露出她的影子时,我陡然觉得心头一痛。
我想起911的次日,有人在QQ上给我说关于“报应”的话。
我很失态地对她大骂“混蛋”。
那时我心中也觉得很痛,和现在一样。
整部电影,Oliver Stone都在讲述疼痛。
他依然把视角对准了小人物,单是他不再怒吼,他只是低声地述说生命的承受与尊严。
两个警察本来以为自己会成为英雄去救助别人,可是他们连一级楼梯都没有爬上去,就被埋在了地下。
他们俩互相安慰鼓励,交流痛苦的感觉,他们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里的痛苦。
昨日的温情,在这瓦砾之下,都变成了痛苦的回忆。
他们都在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出去,又彼此鼓励,要一起活下去。
显然,Oliver Stone在用这两个人暗喻911之后的美国,如何在创痛中挣扎。
那两个警察一直在说,疼痛帮助我们活下去。
对疼痛的忍受,变成了生存的尊严。
我想这是Oliver Stone最想传达的信息。
我想,我可以理解,为何Oliver Stone在这部电影上表现得如此温柔。
事隔五年,这创痛的回忆依然让我们难以正视。
更深刻的反思,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现在Oliver Stone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如此而已。
无论如何,我还想再去影院看一次这电影。
IMDB得分6.7(8265人投票),我打7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911”后仅五年,他们就敢拍《世贸中心》,我真的很佩服美国人神经的坚韧。
据说有“911”亲历者以回忆太过惨痛为由抵制这部影片,但我想说,《世贸中心》既然是根据两位生还消防队员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那么,要说拒绝回忆,恐怕没人比这二位更有资格。
现在,他们有勇气讲述,其他人却没胆儿听,未免说不过去。
就题材而言,影片几乎没有给制作者留下任何可供讨论的余地。
既要保证政治正确,同时要尊重史实,还要照顾到伤口初愈的人们的情感。
虚构不行,调侃、戏谑更不允许。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拥有一个像“泰坦尼克号”那样动人的“911”爱情故事,但那恐怕要很多年以后,决不会是现在。
在种种限制之中,奥利弗•斯通拍出了一部深沉而不矫情、振奋而不虚假、感人却不廉价的电影。
所有人都曾经在新闻里看到双塔倒塌的过程,但是数百米之外的安全视角,已经注定这一幕只能引起震惊、愤怒、同情、惋惜等情感,它们离真正恐惧其实很远。
《世贸中心》麦克拉克林(尼古拉斯•凯奇饰)和他的小分队在世贸二号楼里遭遇灭顶之灾,跟随他们的视角,我们才有机会体会那是怎样的一场灾难。
轰然作响的爆炸声和随之而来的黑幕与死寂,最大限度的让人感受到了什么是“恐惧”!
那一瞬间我甚至想到,要感谢电影,只有电影才能如此真实的还原曾发生的一切,这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都做不到的。
的确,和充满怀疑精神的“越战三部曲”相比,奥利弗•斯通显得平庸和保守了。
对于“911”,《世贸中心》没有提供更深刻的思想、更独到的分析,但它表现出了大悲痛后的大善良。
“911”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噩梦,不仅没有摧毁反而是坚定了我们对爱与宽恕的信念,这是了不起的彻悟。
如果恐怖分子成功地在我们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那么,这才是他们最大的胜利。
从这个角度看,《世贸中心》虽然远离政治,但它展现出来的勇气和信心,早已经不战而胜。
因为地震,想起了这部片子。
那埋在地下的人求生的心情和绝望,那痛苦和挣扎。
那期盼奇迹和对生命的渴望。
地震期间,翻出来,再看一遍。
再看那人的感情,所有的感觉,都因地震而发生了改变。
还记得里面的几段台词:"The person of we is inside Wait for death inside It seems that God makes the thick smoke into the curtain Block the picture that we have not got ready to see yet."还有一句是:"Don't forget,I really try to save you again."
如果说05年斯皮尔伯格《世界大战》描写的是灾难中的人群,那么今年奥里弗·斯通的这部《世贸中心》描写的就是处在灾难中的两个消防员。
这两个消防员却有其人,斯通喜欢真实的东西,这场令整个美国陷入恐慌的灾难在电影中也是以这两个消防员的视角来展开的。
两个消防员,两个男人,两个父亲,两个普通的家庭,斯通用了大篇笔墨来描写这种普通的温情,在灾难与死亡的映衬下这种温情显得无比珍贵。
虽然剧情设计上没有什么新意,但当你看着这些粗线条的男人在瓦砾堆中说着“告诉她我爱她”这些普通的台词的时候,也会禁不住流泪。
我觉得电影最出彩的地方大约在电影开始15分钟到40分钟,也就是这队消防员跟着经验丰富的队长开着车赶往被撞的世贸准备实施救援却没有想到大厦会瞬间倒塌这一部分,从这一段可以看到斯通的功力,他出色的把握了人们在大灾难发生之前的懵懂与无力。
当低沉的声音从头顶上传来,恐惧和灾难将在一瞬间将世界笼罩,人们毫无防备。
不得不提的是电影的空间很让人失望,如果说世贸倒塌的宏大场面太少是因为主人公视角的关系,那么两位消防员被压在废墟之后凯奇的机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让人无法了解二人在废墟中的位置关系,两个人对话的时候切来切去,像是在通电话,还有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安排那些故作幽默的台词,还有压在吉梅诺身上的水泥板我也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
电影本身我觉得已经不用我说什么了,这样一场现代文明下的人类惨剧——战争本来就是很疯狂的行为,恐怖袭击就更不要提了,虽然从结果上说,被车撞死和在大楼里被飞机撞死一样是死,但对人类文明来说,代价太大了,这个代价当然不单单是指钱——随便拍拍估计都是可以赚到不少感想的,何况这个导演和这个主演也可以让人足以信任到他们不是在随便拍拍。
但……但怎么说呢,在大灾难面前,我一向麻木的令我自己都有点痛心疾首。
也许是我觉得起码我个人看来,有时人的生命实在太微妙了。
我一直觉得,我并不是个善于吸取教训的人。
有许多错误我回头想去,总是犯了又犯。
而且恕我直言,如果还是那样的环境,面对那样的人,我也许还是会做出同样的举动。
曾经有段时间我为我这样的弱点非常痛苦,如果在这种痛苦之中,我被这么埋在瓦砾下等待救援,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那么点幡然悔悟。
但这种情形,我是无法假设的,何况……何况不单是911才会死人的,每天的车祸,感冒,甚至吃鸡时骨头卡住了喉咙,都足以让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用近乎荒诞的方面离开人世……而这一切到底给我们何种痛苦何种领悟,在我们尚且活着的时候,在我们尚且健康的时候,是怎么也无法体会,无法假设的。
抛开美国皇帝模式的世界警察思想不谈,那些拿自己性命做交换的恐怖分子,那些人体炸弹,那些在战场上为着不知道什么目的把杀人当作荣誉的士兵……他们在生命之花熄灭的一瞬间,到底有何种感想?
他们的生活中也有琐碎的小事吧,他们也有为他们流泪的人吧,他们的人生,也应该有一些让他们自己感动到不舍得去死的东西吧。
但是他们都死了,而且其他人无能为力,而且,他们是自愿去死的,并且,他们仇恨的双眼开始觉得拉一个人陪他们去死就是光荣了。
这真的很荒诞。
所以我觉得,也许从他人的死亡之中,我实在无法吸取到任何教训。
我无法很顺利地说出我们应该珍爱生命,我们应该善待他人和自己,我们应该互相友爱如兄弟,我们应该互相体谅互相亲密这样的口号。
我知道这些希望是好的,是对的,是我应该做的。
但是我同时也认识到作为我自己,我有时候的确并不善良,并不诚实,我无法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也无法做到克制我自己的贪欲,我有时候不得不与一些人拥抱,同时又与一些人绝交……为了一些荒诞的理由,为了一点荒诞的享受。
我当然无法肯定,我这样活着,是不是算浪费生命。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很想活下去的,而且是充满着信心与快乐地活下去。
如果如电影所说,痛苦是我们的朋友,因为它让我们知道我们活着。
那么我觉得,快乐就是我的恋人,它让我知道我是值得活着。
我希望身边的人都平安、快乐,可以有伤心但是不至于失去信心,可以有困惑但是不至于绝望,可以有失恋但是仍然值得有人爱,可以有小毛小病但仍然可以享受人生;我希望没有战争,没有911,没有莫名其妙的恐怖袭击,吃东西要细嚼慢咽,过马路要当心……当然也希望所有丢失的猫都可以找回来,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全部神采飞扬。
真的,除了战争以外,我并不讨厌荒诞一点的事情或者感情。
及:对于把电影院当成可以乱搞顺便看一会电影的场所的人来说,在看世贸中心的时候也许会有点不敢发泄的痛苦,更痛苦的环境是他的上座率如此之差,以至于前后左右都没人但仍然啥都不忍心干。
真的……也许宝贝计划更合适一点。
just so so
boring
跟建国大业似的,看过关于911是个阴谋的纪录片后看这个更讨厌了,还好是大一看的。
情节和海报一样沉重,真实得太沉重
从两名警察的视角去看整个911事件,从受困到获救,此片演员发挥的空间较少
大YY,我记得是在507看的,为了纪念要加星的!
看得乏了.....
【C-】剧情太无聊,角色太无聊,以为会表现消防队的救助过程,但啥都没有。灯光师一直不在线上,全程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清。无法代入角色情绪,凯奇上一秒还崩溃得乱叫下一秒就莫名其妙开始安慰起别人了……
闹闹哄哄看完却不怎么感动
cage老矣
只能说是部比较中规中矩的电影,因为个人感觉没有93号航班来的更有人性.
不可否认,大学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们是excited的。。但作为一个电影,或者说纪录片。。或许我期望过高
一个民族只有面对巨大灾难时,才能显现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在这一点上,曾经的美国和曾经的中国一样。也许这部影片的票房不高,很多人都不愿意面对那段真实,恐怖历史,但是只有直面历史,以史为镜,才能在未来避免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DVD @ home
有点失望~ 嗯
题材不好拍,烂也理解
对911 是个迷
6.5/10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正在哈尔科夫冶金球场看比赛,回家看直播顿时震撼了,半夜老爸打来电话说他此时就在纽约,我擦顿时觉得好奇特的情节~
这不是伟大,这是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