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祉部带走秀敏的时候,秀敏的痛苦,那些专员在暗中访问时对艺媛和姐姐关系的轻蔑和不屑。
明明最爱秀敏的是姐姐和姨母,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比什么都重要,社会福祉部却秉持着关爱孩子的目的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真的是荒谬又痛苦。
看到其他评论也有在说导演的目的是想展示同性关系在面对现实社会压力时的表现,那我只能说导演刻画的太好了,好到让我难过,生气。
同性之间的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么?
明明都是人,明明都要爱和感情来支撑着走过世间的风风雨雨。
借用威尼斯商人里犹太人的台词:“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
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
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
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
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
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
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
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
” 这句话用在同性恋身上也一样,对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伤害最多的,是那些抱着歧视和贬低心态的人们,是人们心里构想出来的世界压迫了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正常努力生活的人们,给人们正常的生活不断的增加伤害伤害。。。
是恨造成了恨,痛苦造成了痛苦,无奈造成了无奈,太难受太难受了。
里面姨母在申请领养秀敏里有律师跟她说,需要她有个更稳定的家庭环境才可以,一般都是夫妇领养到孩子的可能性更大。
之前老师说在社会学里面,专家一般把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我才突然觉察到,一个学科的僵化和固定性,会极大的增加另一个群体,一些正在生活的人们的痛苦。
任何一个把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都需要避免僵化和刻板思维,才能对人本身的福祉有一定的帮助,否则别说福祉里,人最终只会成为一种制度的牺牲品,一种僵化的机器碾碎的粉末。
希望在日后的社会里,姐姐和姨母这样的痛苦不要再有了,真的好难过。
只希望能够早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个世界向那个人人平等有爱的方向更推一步,让所有人都有爱能够得到,让社会学的基本单位不再是家庭,而是原子化的个人。
韩国拍的同性电影,更能戳中我。
这是一部平权电影。
一场变故影响了一段原本看似稳固的家庭关系。
同性伴侣的家庭关系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任何权力来抵抗变故所产生的社会需求。
不管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我们的关系,如何定位彼此,在社会中,我们只是彼此生活中的秘密。
在医院,没有探视权,更加不可能为手术签字。
工作时,送你上下班,也只能是表姐,是朋友,而不能是恋人。
请假照顾,无法说明原因,只能默认为无故请假,影响升职。
葬礼上,承担着家人的职责,却只能是没有关系的人,被亲戚朋友背后议论。
不管互相之间多么深爱,在彼此的生命中占据什么样的分量,好像都只能是彼此生命中的秘密?
无人知晓我们的关系,一旦分离,再无羁绊,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曾经有过如此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人知道彼此曾经有过怎样的深情与痛苦。
可是那又怎么样,我们依然是我们,我们现在存在着,我们也会一直存在着,我们现在是秘密,我们以后不会是秘密。
只要有心,总有未来。
影片看完之后感觉电影很写实,很贴近生活,很像是在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一样。
一部年上➕年下(师生恋)的电影,影片中体现出同性爱人在这个社会中多么受歧视,多么被偏见。
因为社会的偏见在路上不能牵手,不能承认彼此的爱人身份。
影片的开始就是两个人很甜蜜的生活在一起,原本以为这样的幸福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的时候出了意外,年上恋人同她的亲姐姐一起出了车祸,姐姐当场死亡,年上恋人开始做轮椅度日。
年下恋人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帮年上恋人姐姐办葬礼,不能以恋人的身份光明正大请假,不能以家人的身份出现,在葬礼上忙前忙后还被指指点点猜测与年上恋人的关系。
之后又有两个新的问题出现:年上的姐姐还要一个亲生女儿,她的去留是一个问题;年上姐姐因为要做轮椅受不了这种打击,感觉很伤自尊提出要分手。
第一个问题是因为她们之前同性恋人的身份得不到外界的认可,所以没办法收养自己的外甥女,只能送去临时保育院。
第二个问题是年下恋人不肯放弃,在她的坚持下三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短暂又美好的时光。
电影的结尾是年上恋人写了一份告别信给年下恋人:希望她可以好好的生活追逐自己的梦想,她去了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年下恋人则是按照她的希望开始继续画画;外甥女被送去了临时保育院,看起来一点也不开心,过生日的那天在门口张望,桌子上还摆着她们三个人的合照,摆在蛋糕旁显得孤孤单单,到此影片结束开放式的结局,感觉大家都在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年上在为身体康复努力的做训练;年下在为了梦想而重拾画笔。
应该会和想象的结局一样吧,身体康复后三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这是个怎样的一个世界,我心中的家人,最爱我的人,我最爱的人,并不是由你自己决定,而是由社会成见决定)
本来没抱希望,结果两人出奇的有cp感,“我就是因为你的微笑喜欢上你”喜欢如此简单,生活也如此简单,那些闲言碎语也如此简单。
或许很多人觉得是be,认为是被现实打倒,可是我确认为虽然身处孤儿院,残疾,孤独。
但是她们都有希望,画画,复健,照片。
短暂的分开是对彼此的好,而她们终将像在片段中想象的那一段,在墓前又手牵着手获得自由。
我这写的不是影评,是观后感。
非常讨厌不告而别,只给6分,哼!
爱你所以离开你,不想让你有离别的愁绪,所以不告而别,以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可能正是因为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才更加觉得讨厌。
三人祭祀那里不知是恩姝的美好愿景还是倒叙,不管是哪一个,你不说,她们怎么知道呢?
你考虑过她们的感受吗?
越珍惜的人越是要好好沟通。
爱你所以离开你,怕你因离别而难过,所以不告而别,看似无私,却是自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不过是自我满足。
小朋友开开心心吃着棉花糖,下一秒车门打开,三个陌生人闯进来,二话不说一把将小朋友掳走,任凭孩子哭喊,事先没有任何沟通,对孩子来说这是什么样的心理阴影。
小朋友过生日那天,倚在门边望眼欲穿的样子让人好是心疼,不清楚故事背景,感觉是现代社会,即使进了福利院,也是可以探望的吧,即使去不了,打个电话,寄一份小礼物,让她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怎么就让孩子空落落的,这样不会有被遗弃的感觉吗?
艺媛这孩子憨憨的,一心一意只想着照顾恩姝,她背着恩姝的样子让我觉得事故发生后两人比以前更亲密了,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在你最艰难的时候,爱你的人会想陪着你啊。
突然有一天回家发现家里空了,想一想就觉得要哭出来,真的想骂人。
气的并不是恩姝决定三人暂时分开,气的是她擅自做主不跟任何人沟通。
比如,找个时间,坐下来,说我们三个是一家人,今后要相依为命一起生活,但是我现在的情况ZF不允许收养秀敏,我必须要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让秀敏回家。
艺媛我希望你能好好进修,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你陪着我,我当然开心,但是总觉得拖累了你,我想一个人住院康复,希望你能去好好学习巴拉巴拉。
我们需要暂时分开一段时间,分开的这段时间大家各自努力,离别是为了重逢巴拉巴拉。
这些人是你坚强的理由,你不能自顾自的想走就走,她们的感受你不能不顾。
给艺媛留了信,勉强可以接受,秀敏小朋友那里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然,这是一个故事,主人公也是普通人,会做傻事。
我也是个普通人,想说出自己的感受。
算了,不完美可能才真实,气哭我算你有能耐,改8分(。˘•㉨•˘。)
最近在小白的随笔集——《好色的哈姆雷特》——中读到了标题中的这句话,让我一下子想起电影《常春藤》里的那段性爱。
我一度非常喜欢该情节,以至于观影后将其单独裁剪出来反复观看,但却始终无法很好阐明喜欢它的原因。
恰好是在2022上半年的上海看的此片,当时被封在宿舍里已经好一阵子了。
长期的禁闭生活给了我太多时间胡思乱想,蠢蠢欲动。
于是某一天,给友人发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我现在是和一个女人被隔离在自己租住公寓里,家里有充足的食物或者每天有人送饭,我的积蓄足够我什么都不干消耗大半年。
然后我每天和她睡到自然醒,吃完了就开始在家里的每一个地方做爱。
做爱的时候把半透光的橘粉色窗帘拉起来,整个屋子被橘黄色的光填满,其余的,都是她的呻吟。
做完以后并排躺一会儿,说说话,然后一起去浴室冲洗一下,偶尔会在浴缸里重新开始。
两个人擦得干干爽爽之后,重新回到床上,把窗帘拉开一点点,屋子里亮堂一些。
我随便抽出一本书,给她读一段其中的故事,读到困倦,两个人相拥而眠。
”看过此片后,回想起来这段意淫,并为之附加了一些条件。
比如,我们的食物不再充足,房间也没有那么温暖舒适,经济状况出现危机,或者干脆就像电影中的那样,身体不再健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做爱。
把生活中所有的破事儿都搁在一边,我们做爱。
“饱暖思淫欲”这段话想想也不是特别准确,越是破败不堪,越是支离破碎的生活,我们越需要做爱。
因为在高潮来临的那一刻,我们将踏入死亡。
随着潮水退去,获得重生。
那些琐事还有什么所谓?
郑恩秀老师 禹美华饰本片的选角十分合适,正如我观影之后的第一感受,饰演老师一角的禹美华,长了一张“尊严比活着重要”的脸。
从片中很多地方不难看出,在这段不能白于天下的恋情当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也是更为理智和现实的一方。
正如我们常常会在类似这种年龄差较大的女女师生恋中看到的那样,年上的那一方,她会在人前甩开你的手,会偶尔关于你的未来规划进行说教,也会迫于现实因素强硬地为这段感情画上句号……但以上种种,都让片中两人的亲密显得更加动人:
二人共浴还是这样一个人,在共浴之后为你吹头发,脸上挂满笑容,看着你像小狗一样蹲坐在她面前。
而后,她纵容了你的突袭,不便自主行动的身体依着你的指引倒在床上,捧着你的脸、你的头,将你带到自己面前。
你在探求她的时候,她同样也在渴望着你。
小狗被吹头发你出于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进入她?
或许是在经历不幸后,体会到了失而复得;或许是一连许久绷紧的神经、压抑的情绪在今夜终于看到了出口;又或许,你了解她,记得她曾经说过的话。
你明白为了所谓的“不拖累”,她会选择离开。
她又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接纳你?
或许她开始觉得事情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便是开端;或许她从你的眼神中看到了侵略性,她愿意在今夜任你宣泄;又或许,原因很简单,此时此刻,她也想要你。
所以她在那之后看着你:“真漂亮,我的宝贝。
”你真的漂亮吗?
大众审美下,不一定。
但是在她经历了身体的痛苦、众人的虚伪和现实的冷漠后,你的确是她生命中最漂亮的存在。
那么她会舍得离开这样美好的你吗?
所以你问:“我们之间的感情没有任何变化吧?
”问后你笑了,因为你相信没有。
怎么会有呢?
你和姐姐刚刚做完,你的手还是湿的,她应该也是。
那么她心中想来也是一样的答案。
但她没有回答:“抱我。
”可能这就是给你的回答。
你怎么理解呢?
当时的你没能理解。
她的答案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那不重要。
或许一切至此尘埃落定,你们两个的日子将继续艰难进行;或许明天你们就会分道扬镳,她将切断与你之间的所有联系。
或许分开之后你们不会再见面,即使这个城市根本算不上大;又或许偶然再见时,你的身边已经有了新的伴侣。
那都不重要,她想:重要的是,宝贝,此刻你在我身体里。
女一女二一起走出来的时候,我甚至不相信这是一对情侣,因为老师的扮相着实有些老气和色衰,可是剧情节奏很快就渐入佳境,我这样的颜狗不再纠缠于老师的长相以后,才能真正地入戏。
说几个让我感动的瞬间:年下小攻早晨不愿意起床等着老师女朋友叫醒的样子深度还原了日常。
老师给小攻吹头发的那段灯光气氛色调搭配的刚刚好,美好又不失情欲,即使遇到了不测,爱你的身体冲动永远不会消失。
小女孩睡着之后二人在浴缸里的姿势让人好生羡慕,小攻在后面拥着女朋友,帮她擦洗帮她揉伤口的样子温柔的令人沦陷,啊我也想拥有。
沙滩上,一家三口漫步的情形像极了爱情和亲情,和谐的停留在了一张合影中。
btw最后小攻从浴池出来那一身打扮我有点喜欢,重拾画笔才能独当一面撑起和姐姐日后的美好生活,当然了这也是姐姐的心愿,她还是听话的好小孩。
片中几次提到反同恐同,小攻都选择视而不见,可理解为她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依然执着地和姐姐相爱,也可理解为她觉得自己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去与主流思想发生冲突,暂且饶他们一手,无论如何,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管他们呢!
最后还是放开了手,让你大步向前走,离开没有我的人生很痛很痛,不是不再相爱了而是深爱才离开我的小朋友啊“感谢感谢感谢”我会一直守护你“常春藤” 同性平权的美好寓意,爱人永恒的美好愿望。
刻意be了虐到五脏六腑都痛的真实。
可还是羡慕了 年下年上无悔的爱了一场。
还是很佩服韩国导演,想把这么多元素糅合在同一部电影里,虽然期待的师生部分没有描述很多,很想看看两人是怎么相爱在一起的,不过影片更多的放在了现实问题里,把车祸作为导火索,划开了同性恋人面对的种种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医疗监护,抚养孩子,社会认同,保障问题,这都十分值得关注。
“我们的爱没什么不同的啊,我们只是爱的人是同性而已。
”年龄差,性别,这些都不重要,爱,唯一的爱。
也有过暗恋老师的经历,但没有什么交集了,只是多少看到了曾经的一点影子,心酸一笑。
由衷的愿望,和今生的爱人一起,“只是只有一次的人生啊,我想和你共赴黄泉。
”
关于女同性恋的影视剧不太多。
印象深刻的无非是经典的那几部《卡罗尔》、《阿黛尔的生活》但回看同志片却一再被腐女热衷。
当男男的设定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女女是不是也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常青藤豆瓣:7.1
恩素和艺园是一对女同性恋人,两人年纪相差十几岁。
艺园是恩素曾经的学生,说起两人的相识,最开始艺园只能隔着窗框,偷偷看着神采奕奕的恩素。
可她们很相爱,艺园也很依赖恩素,总喊着没有你我也要去死了。
也许和很多同性恋人面临的问题相同。
她们无法光明正大的在路上牵手,无法告诉同事接送我上班的是我的恋人,更无法像正常的情侣一般公开秀恩爱。
而这一切虽然艰难,但平淡的生活拥有彼此一切都可以克服,。
可突然的一场变故,才发现这个“不同于”平常家庭的同性组合,在这个社会生存太难了。
恩素发生了一场车祸,妹妹恩海当场去世,恩素也半身瘫痪,留下妹妹的女儿素敏成为孤儿。
在这种重大变故中,同性恋人的身份,就更加让人绝望,无法公开即使恩素生命垂危艺园也不能探视,因为她不是家属。
因为恩素车祸只能请假的艺园,被领导误解成怠工,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就能一个礼拜不上班。
但她不能和别人说,其实两人是相爱的恋人,家人一样的存在。
更沉痛的是,恩素无法领养自己妹妹的女儿,只能送到福利院,因为恩素的伴侣是同性,而且她瘫痪无法照顾自己。
也许没面临重大困难前,同性情侣还可以勉强体面,可在这种变故后,同性伴侣变得举步维艰...
该片在21届全州国际电影节上,入围了韩国竞赛单元。
10月28日韩国上映以来,在电影人气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而这部电影取材自真实事件,该片似乎并不着重于同性恋人之间的爱情羁绊,更多的是关于同性家庭在社会上承受不同于普通家庭的压力。
导演克制、细腻的从这种视角入手,让我们能更加理解这种组合的不容易,以及平等的对待至关重要。
电影的名字《常青藤》代表什么,似乎导演早就在影片中给了答案。
这是一首诗:在这面无法生存的墙面上,常春藤之间互相缠绕着,匍匐前进,最终爬过了那堵墙,即便身处绝望之中,也要坚持下去和身边的人一起共渡难关。
而艺园问:“难道我们不是家人吗?
”难道一个家庭的组合,必须传宗接代才能算家人吗?
必须要得到法律的认可,才是家人吗?
必须是异性的结合,才是家人吗?
自从车祸以来恩素对于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艺园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做饭、照顾素敏、赚钱养家,也负责让恩素重新开心起来。
她从未想过离开她,即使恩素要求艺园走,怕拖累,她也从不离开。
也许同为女性的原因,女性恋人更细腻、温柔,也更能洞察出女性内心柔软的喘息。
艺园带着恩素和素敏去海边,背着瘫痪的恩素走在沙滩上,恩素问:我重吗?
艺园:就像没有背东西一样轻。
她也会帮助恩素洗澡,一点点的搓,一点点的温柔擦泡沫,恩素也逐渐重拾信心,开心起来。
而“一家人”是什么?
是孤独的人生笃笃前行,有个人风雨兼程的愿意陪伴,是在灰暗日子里的不放弃也不妥协,是有个人深爱着你你也深爱着她。
这些和性别有关吗?
无关,从来都无关…
很多人对电影的结局意难平,因为没有一个所谓的“完美结局”。
虽然没在一起,但大家都在慢慢变好,她们选择用另一种方式的默默守候,虽然素敏在福利院没等来为自己庆生的家人。
虽然恩素还在复健为了能站起来。
虽然艺园也开始画画,被问起姐姐去哪里,她说:只是去旅行。
但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希望的,也给了同性家庭一个希望,只要愿意等待,一切都会变好的,无论如何不要放弃,请彼此依附着继续向前吧...“这世间的温暖都与你有关,只要你肯回来,藤常青,花常在。
”
就目前来讲,最大的感触是“人生依旧遗憾”。
对于“爱而不得”或者“得到再失去”这两种情况,不知道哪一种会更遗憾。
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初心是看到有人说,她们之间是双向奔赴的感情,看完之后,很难不去感慨,她们是真的互相都很爱对方。
可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
我的私心是希望她们能够一直生活在一起,但是又很难过的是,不是每个人的爱情都可以被成全,所以意外发生了,最后姐姐留下信和存折不告而别。
姐姐在信中写到:“我爱的艺媛啊,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来作为写封信的开头呢。
深爱着别人,也被别人深爱着,这是多么幸福,值得感恩的事。
是你,我的小朋友,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其实姐姐也是很爱艺媛的啊,真的太遗憾。
太过白开水,情节冲突明显不够,剧情也交代不足。三女一宅如此艰难,不被社会认可比在一起更难。虽然每个人都在变好,虽然好事多磨需要等待,但这种妥协太过无奈。温吞太过。
几年前看的 当时膝盖积水 我记得看完说的第一句话是 女主膝盖真好
3.5/5。老师做法也太“绝”了,要送走秀敏前为什么就不可以好好解释一下,非得暴力实行?为什么要去康复非得不告而别?难道这一个个依赖着她,深爱着她的人最后就连个解释也不配?知道她境况复杂,但也没必要这么决绝吧。还是希望她们都能够跨越各自的障碍,克服各自的困难,像常春藤一样爬上高墙,看见太阳;而最后结尾曲的那句take me home,或许就是秀敏许下的愿望,希望务必早日实现。
有点点儿韩版被拒人生的意思 选角蛮好的 立意也不错 但是故事东一下西一下的 要讲如何在一起就好好讲 插进去那两段 完全没讲清楚 还莫名其妙 要么就好好写没有法律保护的伴侣如何面对种种不公 很不合情理的 都开始复健了为啥非要分手?孩子送去福利院为啥也不能去探视? 忽然就想开了去继续画画了 再也不联系了?5分吧
Hebe. 我们是家人,也是独立的个体
谁不想要一个温柔漂亮的大姐姐老师呢
亲爱的你,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来作为写封信的开头。深爱着别人,也被别人深爱着,这是多么幸福并且值得感恩的事啊。
真实感
不好看
常春藤,英文名字是take me home。最后一幕最让人心碎,艺媛谁也没等来,看着三人的合照吹了蜡烛。妈妈陪伴长大的艺媛,和姨母还有姐姐在一起的日子才是真正体会了 所谓完整家庭的幸福吧。lgtb是不被接受的,无法启齿,没有正当理由请假,不能领养小孩,这是造成电影结局的社会问题。结局另人心碎的同时,也给了希望。姐姐在画画了,姨母在复健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三个人会重新生活在一起的。艺媛是个懂事的孩子。姐姐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用心工作和生活的人。姨母是非常坚强的人,有过崩溃但能重拾自尊,就像她自己说的 没什么比活着更重要。拍的算不错了,有几个点还是很能触动观众的。
只想给两星,就拍的很一般,甚至一般都没有?有些剧情太点到为止了吧,这么收着让观众感受啥(收的也很不高级,没有让人能感受到共鸣,没有随着角色情绪起伏)就常春藤这个意象特别流于表面,就好像高考作文开头结尾呼应一样,还有艺媛这个角色好工具人很不立体(导演应该想塑造共患难的感情,但是我一点儿也没感受到,就很平淡)还有那场床戏也太烂了…不如接吻之后就拉远景啊,还有结尾,虽然也接住了之前埋的梗,但是留下那封信真的不是去寻死了吗?给人这种想法
除了结尾,其他都很打动我。
明明都在向阳攀藤,却满是孤独和哀伤。看似BE却不一定是BE这种最emo了。
5.2/10 和"纸花"连着观看,观影体验会很别致。同样有一位下肢无法移动需要照顾的家人,同样有着身份别样的主人公,也同样聚焦于现实社会去讲述故事。当然,也同样试图在故事里塞进满满的信息,却最终在多重制约与功力不精的情况下留下了诸多遗憾。此外本片最大的失误,在于同性元素的加入。将镜头对准了一对年龄差较大的情侣,可是在片中这样一份感情被塑造得与其说是情侣的爱恋,不如说是母女的亲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激情戏更像是为强行贴合题材而加入的戏份,满满的出戏感和违和感。
老师是真的喜欢“暴力”行事,不太符合现实逻辑,可能是我年龄太小了,还不能理解吧
有点没头没尾
筋!谁不想和自己的老师柴米油盐呢!
不够文艺美,也不够现实残酷,两头都不怎么沾。
残酷的是人心而不是现实。三人间不稳定的关系,在某一个至暗时刻分崩离析,只余一页白纸黑字,无人问津,一人无助、一人失望、一人哭泣,曲终人散的背后是百口莫辩的荒诞现实,这种莫可名状的落差感、无力感和失落感,便是生活。关于片名常春藤导演说:“这意味着一片常春藤叶子会穿过数千片常春藤叶子。这是为了希望能像常春藤叶子一样握着对方的手,希望处境相似的人能够找到彼此的团结。即使一个像墙一样屹立的社会从前面挡住了他们,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一起穿过这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