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黄的旧报纸,褪色的结婚照片,老式收音机“嘶嘶啦啦”的杂音让人有些困倦,电台播放着Mabel Scott在美国发行的第一张唱片,歌中似乎在说她如何为一个男人倾倒。
关于丈夫在报纸上的各种消息和照片,我已经收集了一本了。
从他参军时的照片,到现在当上警长的。
他的名字总是和各种死亡和案件联系在一起,这是种奇怪的感觉,但是看到他的名字出现在标题中我还是很兴奋。
今天是我们结婚周年的纪念,我按照食谱中的方法打鸡蛋,一下不多,一下不少,希望这次做出的蛋糕足够松软。
最后为了颜色鲜艳,我用鲜红的樱桃酱点缀了周边,他总是说我的厨艺让他觉得生活很满足。
他已经很久没注意过我了,我特意在餐桌上摆了红玫瑰,虽然有点奢侈,不过毕竟纪念日没有几个。
不出所料,和我一起庆祝的依旧只有不停前进的时钟。
天啊,有时候真希望它能走慢点。
我的一生就这么简单,一枚套在手指上过久失去光泽的戒指,一本关于丈夫的回忆小册子,一个永远没有他陪伴的晚上。
我特意选择了死在浴缸旁,这样他们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刷洗地板。
在子弹冲进我的大脑的时候,我什么也没想,只是觉得天色很晚,终于可以休息了。
我并没有后悔离开这个家庭,虽然看起来我的死让巴斯特陷入了困境,他面对感情的困境。
遇到这种事情,警察都会用酒精麻痹自己,躲在报纸后面,巴不得别人忘掉自己。
但巴斯特不是,他在寻找原因,我没有写下的那些原因。
于是,他去追捕那两个臭名昭著的诈骗女人钱财的人,雷费南德慈和玛莎•贝克。
或许让他以为我是被谋杀的,他会好过些。
他逮捕的坏人不计其数,总觉得一切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雷费南德兹利用报纸上的芳心俱乐部找到那些有钱的战争寡妇或者老处女,运用他娴熟的手段把那些寂寞太久的女人骗得团团转。
他总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用怎么样的手势让她们失去戒心,让贵妇人觉得激情澎湃,让老处女觉得自己是公主,让饱经风霜的女人在顷刻间泪如雨下。
在某种程度上讲,他真的很了解女人的一切幻想和虚荣心。
没人会注意他掩饰很好的谢顶和肮脏龌龊的灵魂。
让雷费南德兹遇见玛莎•贝克简直就是在鸦片中混上毒药。
玛莎这样的女人太过聪明,也太过残忍,和雷费南德兹这样的二流水平比,她总是棋高一着。
从第一次见面,她就轻易识破了那个男人虚伪的面孔,应和着他拙劣的表演,亲切地唤他做雷蒙。
这男人长得好,又懂得如何让女人开心,甜言蜜语都是令人悸动的旋律,肤浅的甜蜜夹杂着恐怖的魔力,玛莎毫不犹豫地用双眼撒了网,把这个男人据为己有。
遇上这样两个捆绑出售的恶棍简直就是用难以估计的后果换取片刻的快乐。
玛莎几近疯狂的占有欲紧紧扼住雷蒙的喉咙,他没机会爱上别的女人,假装的机会都没有,从来都是钱一到手,那个可怜的女人就迫不及待的成为了金钱的陪葬品。
即使再好的女人都没法打动玛莎的心,什么善良淳朴、真情流露,只要她发现这个女人威胁到她在雷蒙心中的地位,她就立刻让对方不得好死。
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雷蒙只能是她的,否则她宁可不活,这样总比孤独死在某个阴暗的小屋子,看着寂寞烧灼着皮肤,最后成为蛆的食物要好。
不过只要还是女人,总会有对生活的憧憬。
玛莎也想安定下来,生个孩子,但是不能生活在城里,那里坏人太多。
于是,他们带着某个不识趣女人(现在她已经打扰不到他们了)的孩子,还有抢来的狗,试图建立他们的家庭。
膨胀的欲望,嗜血的脾性,抢来的生活让他们注定无法平静。
那个孩子对玛莎的好言相劝又踢又打,还狠命地咬了她的手,最后被她愤怒地切碎了放在盒子里。
她总有办法让这些人适应她。
当巴斯特抓到玛莎•贝克审问的时候,他说,你总不能把事情就抛弃掉了,它们总会在黑暗中等待你。
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想着我,其实是他总在黑暗中折磨自己,对儿子过于刻薄,对那个破坏我们家庭的女人也很少关心。
我不知道该对此该高兴还是遗憾,毕竟我已经死了,无法再争取什么了。
巴斯特一直在询问玛莎杀人的动机,如此心狠手辣的真正原因。
他仍旧这么不了解女人。
这个女人岂是如此容易被打动的,她的灵魂写满了无悔的遗忘,淌着诱人的毒汁。
她平静的诉说着他们用锤子敲了派迪芙•塞西的头,就像敲颗坚果那么容易,雷蒙还试图掐死她,但那个贱人就是不肯死。
玛莎吞着烟,靠着窗子,贪婪而满足地说,雷蒙是她的,属于她一个人,中间容不下任何其他的东西。
他为她杀人来证明对她的爱,否则杀人送命还有什么意义?
“在丘比特的十字路口,没人逃得过爱的陷阱。
”他们那不高明的骗术,顶着爱神的名义,将魔力和血腥扩展到无限,给三十多个女人带来了阴暗悒郁的愉快和死亡。
我很高兴巴斯特没有选择大好前程,而是搬到了上游,重新开始生活。
埋葬了那些他感到遗憾和无法完成的事情。
“曾有人那么爱你么?
为了你杀人或送命。
” 我亲爱的巴斯特始终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一场关于谋杀的电影: 凡是这样真实的连环杀人案件总是电影的最好素材。
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曾轰动一时的“芳心谋杀案”。
曾在1970年被兰那德•卡斯特搬上银幕,这部叫做“蜜月杀手”(The Honeymoon Killers)的黑白电影被很多人引为Cult经典。
这部2006年的电影的导演是托德•罗宾森,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埃尔蒙•罗宾森就是以他的祖父为原型设计的。
这无疑给了制片方非常大的信心。
只可惜导演有负众望,把一个本可以很精彩的故事讲的支离破碎。
可能是对祖父的崇拜之情反而阻止了他更好的专注在故事本身,而是总想表现警探的英明神武和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情深,削弱了电影的表现力。
整部电影看下来,很难分清导演着力想表现什么。
好在,导演用怀旧的画面很好地展示给观众二战后的美国景象,正如在罗宾森警探在回家路上的那一幕,夜空中仿佛被深蓝晕染过一样,逐渐过渡到浅粉,其中点缀着幽魂般的月亮小得像是眼睛窥视着一切,电线杆斜立在地上,罗宾森拉紧一身老式风衣,低下头,匆匆融入在夜色中。
战争给美国带来伤痛也带来繁荣,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很多战争的遗孀,她们并不缺钱,只是一心想找个依靠,寻找爱情。
人们的生活算得上安宁祥和,就像电影中背景音乐不时响起的钢琴声,缓慢悠闲。
这样的生活容易滋养很多想要伺机捞一笔的骗子和他们欲望。
玛莎•贝克就是一个很好的混合了两者的人物,即对爱情和金钱的渴望。
沙尔玛•海耶克的才华远远大于她的撩人外貌,一部“弗里达”已经让我充分认识到这点。
在这部电影中,众多男影星都沦为她的陪衬,躲进她制造的阴霾。
她是可爱的瘟疫,发疯的甘甜,被欲望胀破肚皮还在狠命吞噬着周遭的一切。
她在影片中一点点爆发,简直是越来越狰狞,无可比拟。
一个女人的爱与挣扎,欲望与毁灭都被她清晰的刻在脸上。
当她被雷蒙和别的女人的亲近逼得发疯时,她就像个孤注一掷的孩子用锤子打死对方,哭着扑倒在雷蒙的怀中;当她发现其他的女人因为雷蒙而怀孕后,逼着雷蒙杀死对方证明他对自己的爱;当她被处以极刑前,没有雷蒙的惊恐失措,只是微笑着对世界说着“再会”,仿佛她是不灭的灵魂,让人毛骨悚然。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442901/
我是冲着Jared Leto来看的,虽然我以前也看过他的片子《梦之安魂曲》,但直到后来我迷上了他,才知道他演过那部片子,这只证明了一点,他缺乏演技。
他的存在感都被女主角抢走了,不管是《梦》还是这部。
但我还是迷上了他,这倒不是他的功劳,是因为我爱上了一个长得很像他的大叔。
大叔是个很好的情人,就像这部片子里Jared Leto的一样迷人,虽然他们的发际线都很高。
是什么让一个男人成为一个好情人呢?
毫无疑问,床上一定要很厉害。
很多人都莫名其妙,为什么某个女人会毫无理由的爱上一个几乎一无是处的男人,我想现在我能了解一点她们的心情了,真相总是无法言说的。
他还要温柔体贴,不让女孩子掏一分钱,永远用温柔含笑的眼睛凝视着她,为她做饭洗碗,不让她干任何事。
但就算这样,还是无法让一个人成为情圣,也许只有骗子才做的到,因为他们的心永远是冷静理智的,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恋爱中的男人,智商几乎为零。
遇上这样的人,就算他是个骗子,也不会舍得让他离开,情愿让他当个小白脸包养他,但小白脸,你知道,他们不会满足于一个女人,一点财富,除非你是武则天,养着张易之,但这种男人,他又怎么会满足于你永远控制他呢?
被欲望淹没的男男女女,就算借着爱情的名义,最终还是什么也得不到。
看了一下美国历史上真正的芳心杀手一案的资料,发现这片子对于这对鸳鸯杀手的描写基本上附实,各种犯罪细节,甚至是男主角的外形都有几分相似,不过最大的差别莫过于女杀手Martha的形象了,真实的Martha是个250磅重的大胖女人,远没有影片中那么漂亮迷人,其实按真实来讲,那么漂亮的女人假装“妹妹”,可信度和成功率未必会这么高啊。
影片最后的电椅描写是很刺激的,也成为这片的看点之一(?)。。。
史实上两位杀手临刑时的表现相当平静,而且他们在临刑时都互相表达了爱意,很有刑场上的婚礼的味道。
Martha由于太胖,好不容易才挤进窄小的电椅里。
影片里有女性坐在旁观席里观察死刑,不过现实中,这次死刑没有任何女性旁观,虽然当时有非常多的女性申请,但狱长没有批准任何女性旁观死刑。
有兴趣的可以在这里看看芳心杀手的史实: http://www.crimelibrary.com/notorious_murders/women/stop/7.html
有的电影 吸引人的部分在剧情,有的电影 吸引人的部分是演员。
这部电影更多的属于属于后者,剧情上从开场的莫名自杀,和死刑开场先给你一个大大的问号,之后随着故事的展开,自然而然过渡到最后的死刑执行结局,lonely hearts 的主题也越来越鲜明,无论被骗者,骗人者,杀手,警察,都是一个个的lonely heart,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
演员无论是Travolta饰演的警探,还是Salma Hayek饰演的女杀手都是最出彩,也最吸引人眼球的二位。
Travolta就不多说了,这个家伙的表演也好,角色也好,我一直都很喜欢。
意外的惊喜要 属Salma Hayek的表演了。
这个墨西哥美女,或者说老美女,的表演有种特别的味道,不同于大多数的好莱坞演员。
她的表演总带着很浓厚的异国风情,狂野,热烈,霸道。
再加上浓重的墨西哥口音,在影片中的逼男杀手杀死怀孕的受骗者那段表现的最突出,把一个女人对爱的自私,霸道,嫉妒痛痛快快的表现出来,男主角在这场戏中简直成了她手中的玩偶,乖乖听话的孩子。
在网上找了一下这个女人的资料,发现和现在去好莱坞发展的巩莉很相似,都是在国内红遍半边天后,到好莱坞发展。
不过相比巩俐,我想她更易被西方接受,同样的肉花瓶角色,巩俐演来总是红高粱里的黄土味,别扭到都不忍心看。
听说 萨尔玛 海耶克的《弗里达》也很精彩,有机会一定要看看。
之前看日剧For N,里面说到爱到极致是共同犯罪,或许在这部电影里体现的更加纯粹。
Martha在历史上是一位超重的女护士,从小失去双亲,被哥哥强奸,也没有朋友。
就是这样的一位女人遇上了靠欺骗女人好感的大众情人Ray,叫她如何不爱他。
而Ray发现Martha只是拿着体恤金过活,并没有什么钱时本打算像对待别的女人那样立刻离开她。
可她早已把自己托付给了他,甚至在揭穿他是骗子后仍愿意为了圆谎,甚至愿意跟随着他。
可她对他的爱并不是无偿的,她要他“must love back”。
于是她决不允许Ray对别的任何女人有感情(即使这是他们谋生的手段),甚至起了杀意。
而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Ray或许的确被Martha强大热烈的爱意感动了,又或许是他的确需要一位可以理解他,接受他,包容他的女人陪伴他。
总之他们就这样成为了病态的亡命鸳鸯。
在不断的骗女人,Ray做戏,Martha嫉妒,Martha逼Ray证明他爱她,杀人中重复,以至于犯下十二桩命案。
其中甚至包括了Ray视如己出的小女孩。
总体上来看这实在是一个悲惨爱情故事,Martha和Ray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们畸形,急切而热烈的爱情。
Martha在最后坦然接受了入狱(死刑),还大放厥词。
“有人为你杀人为你死吗?
你被人这么爱过吗?
”Martha所做的一切或许就是为了坦然的说出这句话。
有人拿它与黑色大丽花相比,的确风格和演员阵容有几分可比性,然而我认为:说故事,本片说的要精彩一些;而黑色大丽花,太多闪镜头,不知所云。
本片的亮点在于海耶克而不是屈伏塔,她丰满身材,摇曳多姿,彪悍作风,俗话说的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啊。
而片中小白脸戴上假发以后,确实有几分吸引人的本钱,我想其实他给了寂寞芳心们很多梦想的慰藉,正如受害者之一半老徐娘珍妮特说,他让我觉得我像个少女!
本片中关于警探这条线叙述的不知所云:警探老婆不知为何自杀,儿子与情人之间矛盾与和解也不甚清楚,警探拍档也怪怪的。
似乎破了此案全赖警探一人之功。。。。。
唉,也许我的脑子在看这部分时候缺氧了吧。。。
或者光注意海耶克了也未可知。
若是论本片的贡献,那就是让广大女性小心骗子吧。。。。
其实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寂寞的人们似乎总是甘于受骗,宛如飞蛾投火般前仆后继。
《芳心谋杀案》VS《黑色大丽花》把这两个片子放在一起因为都是最近看的,06年出的,翻拍的基于真实命案的,受害者为女人的,警探为搭档的,黑色基调的美国片先说The Black Dahlia,感觉看完有些迷糊,导演可能太刻意营造气氛,而忘记怎么讲好一个故事了,这毛病看来不光中国导演有啊起码我没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爱上黑色大丽花啊,大丽花居然是《The L Word》里面的Jenny,颇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哈她怎么总是演双性恋,而且总是满眼噙着泪水,一种被侮辱、被强迫的感觉让我觉得里面的黑白画面都是《The L Word》每集片头常用的那种讲述十几年前一对拉拉的感情故事的手法,汗啊,les情结先入为主了富家女居然是Hilary Swank,《男孩不哭》里就是性别障碍的女孩,也可以理解为les吧,不过这个倒是跟《The L Word》里面新出场的Max很像哈嗯,这个片子好像就是为了秀大明星的,那么多的性格演员凑在一起,反而施展不开了各位同人女们,还是把它当作les片来看吧相比之下我比较喜欢Lonely Hearts里的这一对夺命鸳鸯,残忍到合我的口味《夺命鸳鸯》,要是在80年代的有线电视台播出,肯定会这样命名一对利用女人的寂寞骗财骗色的罪犯,他们彼此迷恋,绝望地束缚着彼此女人说:她们只是工具,你只能爱我,爱我就要杀了她们男人想抽身,却被这样的爱控制着,只能杀了能给他平静生活的母女比较震撼的是电刑,拍的那叫一个细致入微,两个人走入刑房的态度截然不同慢慢戴上面具,冰冷的镣铐固定住手脚,在女人的头发上还加一条毛巾通电、挣扎、抽搐、流血、罪恶的灵魂化成一缕烟从烤焦的身体里飘走不过,屈福塔的老婆为什么会自杀呢,是不是也是因为寂寞芳心呢又想起有本书叫做《寂寞芳心俱乐部》,是不是亦舒也写过唉,可怜的总是女人,没有爱情怎么活下去呢,所以被骗被杀也在所难免了
故事情节是主要的看点,根据40年代真实事件改编。
演员阵容也不错,女主角演得最好,看得渗得慌,这样的女人不能要,是会要你命的。
由事件改编电影,就是看个过程。
还原历史。
又是部看得累的片子,就不写什么潸然的东西让别人读者累了。
好演员也做不到演的部部都是好片,更不要说布鲁斯·威利斯这样什么片子都拍的人了。
特拉沃尔塔岛是个有趣的人,看老哥在这部电影里的横向发展的身材,真不敢想象当年那个引领迪斯科风潮的健美帅哥形象,毕竟年岁不饶人啊。
Jared Leto和海耶克的表演都是尚可,却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我想导演也许想更忠实于当时的实际情况,那就是没有沉稳的变态的杀手,没有无缘无故的狂怒,不存在完美无瑕的计划并严丝合缝的实施,更多的时候罪犯本身就处于失控的状态,谋杀也是凶手自己瞬间的癫狂。
但是电影的感觉却非如此,一对鸳鸯杀手一会老辣沉着,一会又歇斯底里。
如果仔细想缺了点什么,大概就是收放自如的老练吧。
最后就是海耶克的角色。
真实的情况是海耶克扮演的杀手是个大胖女人(对胖人无鄙视意思,仅是个人观点,大胖女人远不如海耶克有吸引力),如果影片中也能如此,剧情就合理多了。
一个如花似玉的女人犯不着死皮赖脸的贴着一个秃子(再次表明立场,不敢歧视秃头同胞,还是就事论事,要不为什么那么多生发灵广告)。
而且一直有一个漂亮表妹陪在身边也容易引起受骗者的怀疑。
总之海耶克虽然形象不错,但是在这里出现不合逻辑。
女主角的美,盖过了应接不暇的所有人。
她迷人、性感、带点欲说还休的沧桑、扭着蜂形的腰肢和臀部。
大红的嘴唇、裙子的带子随时准备滑下来、或者抽烟。
有一种风尘气息的浓艳。
这部片子的可贵,大概于它的温暖恬静、与暴力阴暗的制衡。
迷人的远景、聚会中调皮的螃蟹、暖的色调...下一步就是黑、白、灰、血、骗局、碎尸...虽然故事讲的有点紧赶慢赶、内容和想表达的东西,过了八分饱,但是顺一下,还可以说是丰满、仅仅丰满而已的电影。
片头曲叫什么?
求地址。
极赞。
哦、你长得真好看,啊、像块樱桃派,啊、我好想死啊,哦、这算什么生活!
你真好看、我的妈呀、吓死我了、你是我的偶像!
好比...最令人悸动的旋律哦,我是怎么了?
哦,我恋爱了。
怎么你不同意吗、突然之间你和我这个翻译也挺逗的、神经叨叨的。
关于男主:在这个旋律中几个镜头,完全阐述了男主角的心结:老婆自杀。
老婆很爱他、在报纸上剪下他的样子、贴了厚厚一个本子,等老公回家渡过一个浪漫的夜晚...结果老公还是那样疏离、忘记了一切只记得干活干活、女的绝望了,把结婚戒指放在那个载满浓浓爱意的老公模样剪报本上、自杀了 ,祭奠了爱情。
迟钝的男人后来还不明白“她好好的为啥要自杀”这就是寂寞芳心。
警方是伸张正义的化身、然而这个案件、作案的这两个人却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这个死了老婆以后就知道在办公室坐着的警察。
拯救了他、点醒了他、使他反思顿悟从而在案件结束,放下功名利禄寻找真正的幸福和生命的真义。
从他对他的情妇的表现,我们不难看见他和他前妻相处时候的影子,只在很晚见面,不沟通,不交流,不表达..甚至遗忘他们的相约。
这不是爱情,不是对爱情的方式。
然而现在很多男人,都差不多也这样做,女人被逼出了脾气、男人还觉得不可理喻、没有教养。
也许有人说,这是男女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爱情只有一种思维方式。
那就是像玛莎说的:爱情就是中间容不下任何一个人.爱情就是可以为他杀人送命。
玛莎那句:曾经也有人为你杀人或者送命、来表达她有多么爱你吗?
更多是一句总结,给男主也给观众。
就像作文的结尾,总得点点题。
关于骗子:寂寞芳心,就是那个胸部下垂浑身皮包骨头的五十三岁老美女在嘿咻的时候说:你叫我的名字并说你爱我;寂寞就是村庄中白色房子里善良纯洁的少妇怀孕时、说,我知道他不像外表这样,我能接受、我已爱上了他——我不愿再像过去一个人生活。
...从前这个贴着假头发片、盖住河豚头的男骗子算是游刃有余,来去自如,不杀人,只诈骗,即使抓起来也上不了电椅。
但是他遇上了他的爱人,这生意就不好做了。
她看那些女人,都不顺眼,他是她的,她却要像个旁观者一样、一个多余的人、一个女佣一样在旁边看着、伺候着自己男人跟那些女人干各种各样的事情。
她爱他,于是她杀了那个模样可口怀孕了的女子,伪造成浴室割腕;她很可怜,老女人嘿咻就嘿咻,还非让费尔南叫她的名字说爱她,可怜的女人流着眼泪在暗黑色的光线里、陷在床上,心碎欲裂。
费尔南努力了半天,就挤出了一句:继续......奈特。
这个小小的细节也可以看出费尔南对她的爱。
老女人又逼着他说,他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说:我爱你,小猫咪他想的是玛莎,他只叫她小猫咪。
却给老女人带来了杀身之祸。
这完全就是吵架和好一对恋人的样子、吃醋、耍脾气、吵架、爆发、和好。
再从打发警察、费尔南的情绪表达来看,他也是很爱玛莎的。
但是男人的爱似乎永远没有女人的爱那么牢固。
他那么喜欢孩子,她都没想到。
安静的村庄、善良温柔的少妇,可爱的小女孩。
玛莎都不禁跟这个女人紧紧握住双手、紧紧相拥,对比之前对老女人的表现:嘲讽、从镜子里盯着她、打断他们调情...截然不同。
可是善良的女人使玛莎绝望了,她怕她抢走她的一切,她是一个真正的第三者、她怀孕了,费尔南还要给她取名字叫玛莎。
自己好像被剔除了这个家庭。
在此之前,碎了老女人之后,和好的恋人有一次交谈,关于未来。
玛莎说想生个孩子,过安稳的生活。
费尔南马上同意,并说城市坏人多不适合养孩子,要到乡间去,玛莎喜极而泣坐在爱人的怀抱里。
可是这一切在这个白色房子的家庭里似乎都实现了——被别的女人实现了,那么自己完全是个多余的了吗?
那怎么办。
玛莎决定杀死她。
但是这次与以往不同,她要男人做一个选择:你爱谁。
男人杀了善良的少妇,玛莎又借着一点伤大哭大闹、男人杀了心爱的孩子。
不然杀人送命又有什么意义?
——为了表示他爱她。
关于玛莎:关于玛莎的过去,也是交代的很着急。
她美丽,几乎被每个寻芳客找过,哥哥从10岁起强暴她、她好看,但是却是残花败柳。
她含着水心碎又心醉的眼神,迎来了她钓到的费尔南。
她也许并不聪明,但是充满经验。
所以她可以骗。
一个伤痕累累的女骗子、靠救济金的女护士。
缺失了正常的伦理、幼年不堪、成年被玩弄都使她极度缺乏安全感、甚至自私、迷失、不轻信人、又止不住渴望一种深深的温柔、残忍、...在她和死去母亲的小女孩交谈中,可以窥见她不幸童年的一角:你孤苦无依了...没有人来救你...全是她的过去。
小女娃娃可不管,上去来一口:我恨你。
男人爱孩子,不然早就下去手,不然也不会买车子、在沙发上愁眉不展、女人可怜孩子,因为自己有过那样的童年,她思绪万分,她的爱情战胜了她。
她一生一次的爱情。
她夸大其辞的在恋人面前告状,怎么办,他爱她。
于是他们杀了孩子。
证明了他们的爱。
最后的最后,他们也一起死了,在电椅上。
玛莎遵从了自己,守住了一世一次的爱恋。
男主也明白了爱情,放下一切去追求幸福。
完美结局。
Never look back.
后半部略拖沓。开头非常赞
2013.9.12 看过3遍了,以前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记下里。有时候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很特别,它们本身无法被设计。所以不论镜头和叙事手法如何,都比很多虚构故事更贴近人性。而文艺作品除了做人类社会的镜子,还有更好的用处吗?
过多的血腥,从枪杀到电击死刑,把要讲的主题弄得含糊了。
一个这么血腥的片子,确用了暖的调调,整的跟70年带华丽丽的小文艺片似的,真TM的狂......
30几岁的Jared Leto好像现在的zac! john好壮
片头赞。故事散。又见八爪,难免皆空。拉丁太差劲,形简直被丑化容成了一个跳梁小丑,海耶也成了要死要活的主。。只有墨西哥美女夜半充当敌后武工队才是硬道理。虽然海耶很演技派,可是故事不充分,爆发戏演起来就有些让人冷了。。电椅如同书上的可怕。可是我看到头顶冒烟没看到大小失禁。。色彩记一下
导演想营造出很深刻的感觉,“为你所爱的人杀人”,但水平有限。不算太闷,也没什么创意。屈伏塔看到小女孩尸体那一幕,让我想起七宗罪里皮特最后疯掉的那个场景。
五颗星绝对不够。
女孩不如真人胖
看到了开头,便猜到了结尾。
比我想象要好看~~虽然跟事实不符
节奏一般,卡司不错的但没好好利用。故事其实可以发展的更让人追随,冲性感女主多➕一⭐。
笑~奇怪组合。
再帅的帅哥秃顶了也杯具
只着眼于一对夺命鸳鸯的情爱忱溺和一个警探的内心纠葛,对这个真实故事里的很多东西比如战争后遗等都只是欲言又止,没有深入挖掘进去,所以只能沦为一部比较平庸的四不象电影。
男人最大的敌人是秃顶
姑娘 给力啊~
没劲
缺爱的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