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杜导和华仔的崇敬心情观看《盲探》,实话讲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有点坐不住了,对里面的表演和情节有众多的不理解。
把能想起来的问题罗列如下,希望有识之士能帮忙解读。
先拜过。。。
1.跟踪:庄士敦(刘德华 饰)的跟踪那场戏,盲人跟踪人是个很好的噱头,不过没点特异功能的盲人做这事,实在是说不过去,再者我见盲人使用盲人手杖时候可不是通篇都哒哒哒的敲个不停,很多时候都是在地上轻轻滑动的,可即使哒哒哒响个不停,被跟踪的人也没发觉。
2.尿急:庄士敦(刘德华 饰)的上厕所那场戏,尿急成那样,还在浴缸边摸个不停?
而且撒尿还低着头,感觉像是在看,我笑了。
盲人的听觉一般都很灵敏,大多应该是侧着耳朵听吧?
3.上树:庄士敦(刘德华 饰)的上树那场戏,为了躲避疑犯,拖延时间盲人上树的确很有创意,但是也和现实脱离逻辑。
个人感觉应该是利用智慧的巧辩会更合理些。
4.跳楼:怀孕的大肚子小敏能从二楼跳下来救人的确是身手不凡,关键点是孕妇跳楼,汗啊,,,,5.刀伤:小敏用刀划伤自己的胳膊,这么强烈的动作要让何家彤(郑秀文饰演)模仿,堪称SM的最佳拍档啊,既然这么想突出,回忆镜头里也总该有个疤痕吧,片尾也没有利用上这个重要的线索,只是一句整过容就都给盖过去了。
6.外婆:由小敏外婆钻柜子就能联想到小敏垮海坐船钻柜子吗?
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7.钻柜子:在柜子里呆二十多天,安检不说,没有阳光和缺氧也不说,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这现实吗?
8.司机:有那么多的司机疑犯,就一句那的吃的多就能断定是他么?
9.开车:盲人庄士敦(刘德华 饰)开车送何家彤(郑秀文饰演)去医院,盲人开车也没什么,盘山道啊,太难理解了。
10.手铐:疯子司机陈广杀那么多人,而且放在自己家里都没人发觉,带着手铐一下子就挣断了,跟武侠片似的,并且连开3枪一点事都没有,僵尸啊,无语。
其他的想不起来了,如果有也请补充。。。
总之,一个吃货的盲探,凭感觉的”瞎想“来分析案情,丝毫不讲究证据和分析逻辑,说不上是恐怖,也难谈悬疑,观影期间笑场了很多次,就当是搞笑片看罢。
不知道我是不是年纪大了,看不下这种片子。
很多笑点很明显,我知道,但就是不想去笑。
电影很明显要把鬼马爱情喜剧嫁接在杜氏侦探电影中,感觉像碳烤冰淇淋,凉爽不够,乱入无敌。
会探戈,会骂人,看不见,让你想到谁?
没错《闻香识女人》中的阿尔帕西诺,从表演上,易怒的盲人是帕西诺对于生活的精确观察和模仿。
刘德华的表演,似乎未够时间吃透角色,一个这么容易暴怒的盲人是没多大可能极其容易欢乐的。
(而且还是一个天杀的吃货)郑秀文,杨千嬅,陈慧琳...港星路数大多雷同,呆傻,智捉,耐操。
香港电影里这种的形象如此之多,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存在藐视女性的大男子主义蔓延。
郑秀文被折腾的越惨,观众笑得越开心,大家觉得你比我惨,哈哈。
郑秀文绝对女汉子,比你坚强比你执着乐观,你也爽,反正左右不吃亏。
而且相对于成龙周星驰这种程度上的自虐,女汉子的自虐似乎别有一番风味。
同《毒战》一样,这片也有一种功利的味道。
似乎希望仅仅凭借刘德华+郑秀文的黄金组合拉拢观众,接着又嫁接了多种电影类型,甚至借用杜琪峰之前电影用过的元素,比如断案中的实景体现,曾经我有一刻期待郑秀文的角色真的被大师调教出神一样的推理术,结果看到她用三只手指挤压太阳穴我就放弃了。
很可惜,本片要传递这样一种价值观,也就是说人的偏执或邪恶因子是存在基因里头的,一代传一代,小敏的外婆、小敏的妈妈、小敏,最后小敏的女儿。
一个无比恐怖的结局。
片中还有大量的虐杀,惊悚,并且在杀戮的暗示下,又希望通过笑料来进行稀释,在尺度上还是放得太大了一点,让观影的女孩子有一种很奇怪的体验,一会食欲大振一会恶心呕吐。
看到片尾字幕,第一执行导演是郑保瑞,我就呵呵了。
鬼马确实是港片的一个类型,可能我们要求不能太高,速食、快餐、癫狂、反常、量产.....都是关键字,这种香港精神深入骨髓,彭浩翔我非常欣赏,我觉得他分寸感就会更好一点,不能因为鬼马就没有类型片,价值观上的追求,那样就变得很无聊了。
你问我是喜欢精致的如《一代宗师》《无间道》《寒战》这种,还是喜欢快餐式的港片,我只能说,我还是看好德国队。
当年,《纽约时报》影评人曾对早期的香港功夫片有过如此的评价:“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或许,当时的这句话并非出于对香港电影的一种褒奖,但是如今看来,早期香港电影中的张狂与纵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独具匠心的创意却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荣誉标志。
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现在杜琪峰所执导的这部《盲探》。
相信很多观众会喜欢《盲探》,正是因为其癫狂。
然而,或许也正是由于其过火,有些观众可能会无法接受。
从2000年的《孤男寡女》开始,杜琪峰、刘德华与郑秀文所组成的“铁三角”组合便正式成立。
这部关于办公室恋情的爱情小品在当时香港影市最为低迷的时期取得了3500万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香港电影的票房冠军,成为救市之作;次年,“铁三角”再度出击,讲述两个胖子为爱减肥的《瘦身男女》再次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到了2004年,讲述贼公贼婆两个鸳鸯大盗的《龙凤斗》拍完之后,杜琪峰却宣告“铁三角”组合解散,从此不再合作。
因为杜导觉得已经找不到新颖的合适题材,再合作也拍不出新意来了。
其实,在《龙凤斗》中,观众也已经看到了这种新意匮乏的倾向,因为无论是在口碑还是票房上,《龙凤斗》都远不如前两部作品。
直到九年之后,杜琪峰才食言。
因为他遇见了《盲探》。
《盲探》确实是杜琪峰所要找的那种题材新颖,风格独特的电影。
在看之前最早的预告片时,感觉《盲探》像是一部结合了《大只佬》与《神探》那样带有惊悚悬疑味道的警匪片。
但是,看完整片之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杜导给观众耍的一个小把戏而已。
《盲探》只是一部包裹着侦探片元素的喜剧片而已。
影片融合了惊悚、悬疑、喜剧、推理、动作、爱情等各类商业元素,但是最后呈现出的银幕效果却还是以喜剧为主。
在片中,你可以看到《大只佬》的影子,但是杜导却抛弃了因果轮回的宿命论;你也可以读到《神探》的韵味,但杜导这次却没有大玩精神分析。
《盲探》少了银河映象作品中所特有的标签化的东西,却多了香港电影中那种张狂纵乐的鬼马娱乐精神。
所以,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杜琪峰的这部《盲探》去除了精英化的个人表达,而显得更加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这并不是一部非常正经的片子,整部影片透射出一种夸张与癫狂的鬼马气质,这不仅表现在整部影片的风格上,更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
影片以破案为线索,由多条案件交织而成,而小敏失踪案则贯穿整部影片的始终,成为影片叙事的主线。
而刘德华与郑秀文这对银幕上的“黄金搭档”在侦破案件时通过配默契的配合,碰撞出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火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刘德华饰演的神探庄士敦眼盲心部盲,有着灵敏的听觉与嗅觉,有着天才般的逻辑推理,被称为“破案之神”,办案时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自信模样,但在这个天才人物却有着先天不足,身上集合了许多缺点:贪财好吃、傲慢无礼。
而正是由于这样鲜明的性格特征却让观众感觉到一种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且极具喜剧张力;而郑秀文饰演的女警何佳彤则带有点神经质、性格大大咧咧,对庄士敦有一种偶像般的崇拜与爱意,在办案过程中模仿犯罪现场时,变换着各种服饰造型,可谓吃尽苦头,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正是由于两位演员那种夸张与癫狂的表演方式为这部影片注入了一种新鲜的、独具一格的气质。
影片对于喜剧效果的营造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两位演员默契的配合而碰撞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琪峰导演的小聪明,通过各种小包袱还有对于影片节奏感的控制来创造喜剧效果。
导演将原本正经严肃的犯罪推理过程进行了喜剧化的处理,消解了侦探片中的严肃庄重感,却增加了喜剧片中的幽默与玩味。
特别是在还原犯罪现场时,导演故意模糊了电影真实性与假定性之间的界限,让自己亲身置于当时的犯罪现场去感同身受,值得玩味。
或许,有观众会批评《盲探》的推理不够严谨。
的确,如果你是在按照一部侦探片的标准去衡量《盲探》的话,你会发现影片中的推理过程完全经不起推敲,很多逻辑线索也无法撑起整个故事的结构。
然而,杜琪峰并没有打算将本片拍成一部逻辑缜密的侦探片,我们完全可以将《盲探》视为杜琪峰及其银河映像为了娱乐观众所弹奏的一首鬼马狂想曲。
观众要做的只需在漆黑的影院里尽情狂欢就行了。
T骨牛排是牛背上的脊骨肉,因包含有一块T形骨头而得名。
T骨两侧的肉一边多一边少,多的那边是西冷,少的那边是菲力。
因此,常吃牛排的人知道,点一道T骨牛排,就即能品尝到西冷牛排的韧劲芳香,又能体验到菲力牛排的鲜嫩低脂,实为两得之举。
牛排端上桌时,随盘往往还有一些蔬菜类的配菜,起到佐食和消解油脂的作用。
扯了一通闲话,源于刚刚看了杜琪峰的新片《盲探》。
由于剧情的需要,电影几乎没有打斗枪战的动作戏,可能为了丰富文戏的背景和表现庄士敦平和诙谐的性格,全片充斥了吃东西的场景,而全片看完,个人感觉也像是吃了一盘T骨牛排,味道好不好的另说,泾渭分明倒是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方面,配菜极好。
无论是生菜洋葱还是土豆西红柿,食材新鲜味道爽口,让人对即将上盘的主菜充满期待。
对应到电影中,前半部分非常不错,无论是跟踪泼洒通渠水的嫌疑人,还是模拟殓尸房的凶杀案,节奏流畅轻快,人物性格分明,庄士敦的帅、酷、聪,何家彤的憨、粗、实,皆在前半部的几场戏中表现的呼之欲出,令人对接下来真正要办的大案充满期待。
但另一方面,主菜却极让人失望。
不管是T骨左边的菲力还是右边的西冷,肉质粗劣加工粗糙,临上盘时还猛地加了好一阵大火,黑乎乎一大块硬邦邦的扔上桌来,叫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对应到电影中。
庄何二人的感情戏就像本应鲜嫩的菲力,结果却是在刘经历了表白他人失败和了解郑不是丑女后才貌似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以致两位主角先后身受重伤另一位声嘶力竭抱头痛哭时观众虽心有怜惜却难有感动。
再说份量最大的那块西冷,也就是全片重中之重侦查小敏下落的主线,本应韧性十足回味无穷,却恰恰是最无聊和无趣的部分。
首先是食材低廉肉质粗劣。
何提出请庄调查好友小敏十几年前失踪一事本身说服性不强,故事的发展也证明了小敏与何并无过命的情谊,何十几年如一日地苦寻小敏,只能说是牵强引出后面的情节罢了;其次是烹饪失当加工无方。
庄在侦查此案过程中,几无逻辑推理可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瞎猜”,但十几年前的陈案,每次还都能猜到正确的方向,并顺带解决了另外10起女性失踪案,情节生硬匪夷所思;最后则是大火收尾胡乱装盘。
100分钟的嘴皮子戏下来,杜导实在按捺不住拳脚,最后20分钟接连安排了两场打斗戏。
这其中,无论是因为元朗好吃的多而首先来到山上并发现疯子司机即是多起案件凶手,还是仅仅根据小敏当年没有打车即能推理出她之后十几年远遁巴西甚至整容等等,皆属编导在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后用力过猛而胡乱收尾的表现,使全片最重要的主线从出现到结束,都表现的不合情理没有逻辑,严重拖累了影片前半部分给观众带来的良好观感。
完美的电影是很难得的,完美的牛排也可遇而不可求,但采购新鲜可靠的食材,按照正常的程序加工,口味则大体能说得过去,拍电影也大致如是吧。
《毒战》刚过,《盲探》即至,想想时间仓促,所以下意识的就没对这片报太大希望,不过杜琪峰、韦家辉、游乃海等几个名字还是为片子质量提供了一个基本保障。
豆瓣上把影片类型归位喜剧 / 爱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我觉得这个顺序很合适,披着一个推理侦案的外衣,其实片子还是延续着《瘦身男女》、《孤男寡女》等片的路子,所以对于一些情节推理上的不合理性也就不必深究了。
片里两位主演过足了瘾,角色来回穿梭于虚实正邪悲喜之间, 但也再一次暴露了华仔戏路的狭隘,对于这样光伟正的一张脸,演反面角色,甚至搞搞怪,都有些难为他了。
而且在片子开始时男主角总是一副诸葛再世的模样,让我对后面的谜底有了过大的期待。
另外,我最后对杀人狂真的很同情,加上女主角一厢情愿的找人家那么久,我真希望这个为爱情牺牲这么大的女孩能够打破一次她的宿命。
为啥杜导总是喜欢在片子融入那么强宿命感呢?
另外,我觉得最后加一个用那个杀人的刀子隔断脐带的情节是不是更好一点呢?
直到《盲探》上映之前,好像大家都很久没有在聊电影的时候聊聊电影了。
以个人感受而言,其实过去的半年,是电影被大家聊的最多的时候,我从来么见过身边其他行业的朋友,如此熟稔和热情地与我探讨电影行业话题:《中国合伙人》,聊中国梦;《致青春》,聊怀旧的一代,《富春山居图》,聊“人傻钱多速来”,《小时代》,聊“速来钱多人傻”。
我们借电影探讨人生观、价值观,探讨投资比、回报率,他们比我们还了解票房和八卦,让人不由感叹:电影日益成为低门槛、无障碍的社交“热门话题”。
比起无责任的全民热议,更让人沮丧的,是业内的鸡血式高潮,人人都在讨论市场、计算排片、议论票房、憧憬盈利和上市!
当你聊一部电影,想评价下“影像没有风格不太讲究”,就有人跟你说“观众喜欢什么,市场需要什么,电影就应该提供什么!
”;你想说点儿“故事没逻辑没节奏”,就会有人教育你:“新一代观众来啦,他们来影院就是涂个放松、寻个开心!
”;你想强调下“票房不是唯一标准”,他们没有当面嘲笑你“too simple!
too naive!
”,就算给你面子了。
作为依靠大众消费支撑的产业,电影的确谈不上神圣不可侵犯的高雅艺术,何况一张电影票不过几十块钱,说电影是流行文化也不为过。
只是有时候心底不免顽强地抗争:就算电影是生意、是投资,它至少批了文艺的壳儿,可不可以不要完全堕落到“笑贫不笑娼”的地步,可不可以多少留点儿空间,稍微谈论下创作、劈一下情操——就算肯定是要接客,能不能稍微讲点儿感情,哪怕是虚情假意呢?
能不能别那么赤裸裸地聊性价比,搞得人对电影,一点儿念想和期待,都没有了。
终于能有胆量有心情吐槽这些,是在经历了一个漫长得让人痛苦的“烂片高票房”狂欢季之后,好歹大银幕上终于有一部真正以电影身份登场的《盲探》——坦白说,我并不觉得它好看到贵为经典流芳万世,甚至不觉得它是杜琪峰银河印象最好的作品,但至少看完这部影片,你能明白除了MTV式的动态美图秀秀,什么叫做导演风格;你能明白,除了一惊一乍地摆pose,什么叫做张弛有度的大银幕表演;你能明白,除了平铺直叙地撒狗血,什么叫做有设计有安排的埋包袱——你可以感叹,电影多少还是有标准、有要求的。
是《盲探》有多好么?
也不全是,《盲探》里那句台词怎么说的来着,“心盲,则无明”。
大概是那些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吃顶了,这盘儿杜琪峰炮制得最混搭的满汉全席,反倒像一碗儿足以正本清源调理肠胃的白粥。
总之我很高兴,在关于《盲探》的所有消息里,杜琪峰先生不用聊过审,不用聊如何融入内地市场,刘德华先生只谈和郑秀文的默契配合,不用尴尬地解释为什么会卷入烂片。
身边有朋友写文章聊里面甘草配角的前世今生,有朋友回忆起刘德华郑秀文的官配这些年带给我们的感动,即便有几个朋友打起笔仗,争执“《盲探》是更加杜琪峰还是更加韦家辉”,也让我觉得兴奋和开心——你看,电影除了是门儿冷冰冰的生意,还是可以有有趣和多情的一面的嘛。
从积极的角度去想,我还是愿意相信,在一个资金更加充裕年代,在一个受到更多关注的时刻,电影行业会有更大的生机:在躁动和喧嚣过后,电影产业和艺术的平衡会日趋完美,我们过了羞于谈钱的懵懂童年,也终会度过只谈票房的躁动青春期。
坦白说,我去看的时候是上午的11点40。
华谊兄弟影院。
招商信用卡半价。
全厅不算我,六个人。
当时我还在想,会不会是一部烂片,但是想想前有《富春山居图》,看完他我觉得《不二神探》都很好看了,所以怎么也应该是个及格吧!
但是当时稀少的人数,又让我有点自我怀疑。
还好,我坐了下来。
开篇稍微有些惊悚,这个破案的过程,我一直都记得那个胖子满身汗拿着电话讲话,最后突然就变成类似精神病一样的过程,以至于现在我发现有人走路喃喃自语,我就好想躲开啊!!
当然,后面刘德华和郑秀文遇到了,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围绕一个案子,掺乎了几个案子,刘德华这个时候简直就是柯南啊!
这个原地复原案件的过程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起了《武侠》里的金城武,不过好在并没有什么说教和大道理。
这也是我最喜欢香港电影的原因。
电影就是给人看的,你能看出哲学,看出宗教,看出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那是你的本事。
但是你如果啥也看不出来,能看完故事,哈哈一笑,这也是本事。
虽然很多导演都容易在两极里摇摆,要么极尽装逼故作玄虚,最后让主角自己巴拉巴拉说出主题,要么就是极尽谄媚,恨不得咯吱你笑,不笑不罢休。
把一个故事,深入浅出,还要讲明白,其实挺难的。
我看了一下比较靠前的几位大神的影评,坦白说,我没看出太多的道道。
就是觉得,恩,挺好看的。
刘德华依旧很帅,但是至少不会像富春山居里那样,以为自己装帅,其实自己很二逼,这里他一直都在装二逼,但是他真的很帅。
郑秀文好让我惊艳啊!!!
虽然她一直的角色都差不多,但是就是好爱啊!!!
有什么关系,演谁都是她又怎么样!
反正就是觉得她演的特好!
虽然郑秀文那么牛逼,开了好几枪也没打死那个神经病让我多少吐槽一下(你不是说你射击很牛么!
为什么啊)但是她失血过多昏倒之前说的那番话真的是超级感人啊!
坦白说,杜琪峰的片子里,男女的感情都是很简单的。
爱了就爱了,不爱就不爱,没什么暧昧。
比起王家卫把感情掰开揉碎磨磨唧唧,杜琪峰的真的太简单了些。
但是……简单也没什么不好!
现实生活中大家这么累,不就是因为每天都想的太复杂了么?
高圆圆第一次出场的时候还有点女神范儿,第二次出场就有点残,等到她回忆为什么嫁给郭涛的时候,真的脸脑都残了……郭涛作为打酱油的角色,极力抢戏了,但是无奈华仔和郑秀文实在太闪光,我看完之后已经不记得他了。
可能是因为观影的人太少,所以结尾的片尾曲影院直接就不给播了,只是无声在出字幕,在此鄙视一下华谊兄弟影院!
许久以来都以为香港电影完了,之前出的什么最香港的电影《寒战》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彭浩翔也很恰当的把《春娇与志明》放在了内地,陈可辛完全是为了内地做了《中国合伙人》,印象里快节奏没废话的香港电影,逐渐的变味消失。
有人说,这是港片的萎缩。
也有人说,这是香港电影人的妥协。
难得有机会看到这部很香港的电影。
简单、纯粹、直接、好看。
在一堆港产演员纷纷内地捞金,大量的电影人都来内地发展,适应所谓的制度的时候。
还能拿出一部,不俗、不凡、值得看的香港电影,真的特不容易。
我喜欢看郑秀文的表演,也喜欢刘德华这次有点用力过度的表演。
我没看出太多深奥的道理,和人性的思考。
我只是单纯喜欢这个故事,这个表达方式。
如果它出2,或者出系列,我也乐意去继续捧场。
(最后,开篇的贴片广告居然看到一个关于观音的电影,也忽然很有兴趣去看看啊只是不知道上映不。
)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前侦探阿庄在一次行动中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因此被迫提前退休。
他从一次银行抢劫案中认识了女警员阿彤,阿彤发觉阿庄的听觉与嗅觉非常敏锐,就请求阿庄帮助她破案,于是两人展开了合作。
刘德华和郑秀文还蛮搭配的。
一个古灵精怪,一个癫狂瞎想,一个运筹帷幄,一个决胜千里。
一对欢喜冤家活宝般轻轻松松搞定一件又一件陈年旧案,还不忘谈情说爱。
经典搭配,默契度,故事情节,都很精彩!
郑秀文一如既往的女汉子风格,超喜欢!
刘德华的精明盲探给了我们惊喜,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电影了!
第三次進電影院,我算不上看得最多的,我知道有人看了七場,看七場的人快樂麼?
我想未必,心痛麼,一定有!
為什麼用看演唱會的節奏看電影,不是心裡不甘之前落敗的金像獎s,而是心痛付出再次成流水。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內地的電影市場變得很瘋狂,有時候連電影人自己都覺得不報希望的電影最後可能會大賣,市場的脈搏真叫人摸不清。
特別是港產片,為了不佔引進片的配額紛紛屈服於廣電總局的限制,珠海、高圓圓、郭濤便是這樣環境下的產物。
有人嫌棄高圓圓那條線,可是沒有她你讓杜sir如何去內地市場收回成本,如果占了引進片的配額,沒有絕對的勝算,電影公司是不會冒險的。
只是高女神這部戲實在不女神,第一個大頭特寫我想電影院裡的人的心都碎了一地。
郭濤在電影裡完全沒有違和感,就算在別人激贊麥包粵語配音出彩的情況下,我依然覺得國語的聲音更贊更出色,算是近年來合拍片中難得不讓人覺得突兀的演員。
不得不佩服韋家輝的天馬行空,很多想像穿插在裡面,不混亂不零散恰到好處,也不是誰都能駕馭好的。
而影片中不斷出現的老戲骨們更是給銀河粉絲們的bonus,小時候害怕的梅超風現在還是那麼可怕,你驚未?
好連戲的感覺。
ps:韋sir不講,不過我是真不知道婆婆的鈴聲是神雕俠侶的《癡情》。
其實演盲人真是不討好,珠玉在前,再去演估計都不會太有好下場,所以劉華還是有勇氣的,吃貨這個設置很好,會讓觀眾的集中力放在吃上面,而不是去對比哪個瞎子演技更好。
盲探未上映的時候,我一直很擔心。
嘎納的評價好多都是女演員的體力很好,這讓我想起07年show mi最後收錄的聲嘶力竭的聲音,過分用力有時候並不是一個優點,特別怕打擊多了(不得不承認,金像獎對sammi不公平,演得好的時候排資歷,演得一般的時候流行低俗,時不我與的感覺),找不到自我,不過看到吃飯那場身手敏捷洋洋得意的狡黠小笑容之後我就徹底放心了,這就是鄭秀文呀,她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
裡面有kinki、mimimo、何麗珠。。。
可能不是故意的,但大腦就禁不住去聯想。
等到第二遍,每次別人笑的時候我就開始心痛,要不要這麼賣力,要不要這麼辛苦,分身飾演那麼多角色剪輯出來才這麼短。。。
特別是割手那段,我只有第一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看了,之後我都無力欣賞,這一刀一刀下去到底是再割誰的心!
這電影絕對是各種虐鄭秀文,這要不是每天跑八公里估計拍完這部戲就廢掉了。
我相信每一步的積累都是有用的,每一個讚賞的影評都是回報,而這世界上並非只有一個金像獎,每一個走進電影院的人真心笑過,覺得不枉票價,付出便是值得的,畢竟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而不是評委看的。
你說我想不想她拿金像獎,當然想,但如果金像獎是低俗戲劇的level,還是算吧啦。
今天是盲探票房過2億的日子,回歸以來香港電影一路走來不容易,今天國產片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不如廣電總局你放過香港電影一馬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喜欢盲探,虽然是孤男寡女和神探的结合体,最后那个案子也不是很合理。
唯二喜欢刘德华的角色都是杜琪峰的,暗战和盲探,突然想起刘德华说杜琪峰不让他甩头发,他很委屈,正常人骑摩托车停下来也会甩头发吧,笑……刘德华很适合这种嘴贱心软的精英男,郑秀文很适合大条白领女,这两个在一起就是喜感又感人的欢喜冤家,各个案件不过是推动催化剂,好让感情合理发酵。
加上幽默的台词,有趣的配角,恰到好处的煽情,这道大师炒的杂烩鲜香热辣地出锅了,好吃下饭 。
重中之重要说的是充斥整部片的美食,从头吃到尾,老杜实在是个吃货,当然这样写评充分说明我也是个吃货,所以喜欢老杜。
银河怎么会出这么粗糙的作品呢?
神探破案靠瞎猜,贪吃贪财贪色性格狂躁,刘天王的肤浅演技和帅气外形正好把他演绎得生动而不招人讨厌。包裹在各类重口味案件中的爱情喜剧,各种重现作案现场的段落笑料百出。心盲无明,业报轮回,还是有韦生热爱的那份极致和哲理。
评分高是因为小时代救了你
有些癫狂过度。
表面是孤男寡女爱情片,里面是热热闹闹喜剧片,再看是悬疑四伏侦探片,最后一看原来是丧心病狂美食片!作为杜琪峰粉丝,仅开头的银河Logo就让我湿了。算是杜韦、银河的水准之作,还原体验案件现场和杀人狂魔两点银河范十足。但过于娱乐癫狂难以满足我这个《神探》脑残粉。郭涛高圆圆真心不搭调。三星半
27天在衣柜里,拉尿问题如何解决的
没在杜琪峰的水平。高圆圆这种酱油没必要硬塞。
这货其实是爱情喜剧
对杜琪峰略感失望
神经病家长生神经病孩子 一代一代接一代
蝙蝠侠声波定位,三千尺的豪宅~翻译一下就是不到三百平米。高端杂志读者出镜了。现在银河映像是不是内八走路呢,走风格的和走钱的“两个方案融合一下”。
华仔喊出这句的时候;"杀人灭口啦何家彤!毁尸灭迹啦何家彤!奸淫掳掠啦何家彤!“都要被萌死了。。。。看完这部,我开始相信,华仔是有演技的!
剧情靠诌,演技靠吼。笑点低端,逻辑没有;编导已江郎才尽不可救,演员成明日黄花蝶也愁,惟影评人不离不弃频夸口,捧着臭脚啃不休。
???
爆米花片,最休闲的故事。
悲惨
劇情編得亂七八糟,只剩下生硬的“主題”,都缺少“人性”(鄭秀文對小敏的負疚最終變成一個笑話說沒就沒,一個穿羊水的媽媽竟然先顧着殺人……)演員個個都力不從心,一歇斯底里幾聲已經看到演員的眼神都散了,他們都老了(讓鄭秀文劉德華年輕10年,或許這樣的演法他們還能應付)
杜琪峰最瞎电影,没有之一
为啥要加高圆圆那段戏,跟主线关系不大嘛
杜导拍片开始走神棍路线么...秒生孩子和被砍成那样了还没事是闹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