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庆幸今天在这么多影片强档的时候选择了《厨子戏子痞子》这部影片看。
说心里话,对于这部片子的期待远没有我看完后的感动来的多。
一开始我认为三大影帝只是噱头。
这么些年,中国影帝演出烂片的也有。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独身开始领略了一场“闹剧”。
因为是一部新戏,我就不像之前一样说影片中学到什么,看到什么。
让我们一起看看影片的亮点吧。
1:片头。
美式漫画版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
一开始就抓人眼球。
动感十足。
2:前半小时的闹剧。
前半小时,我想很多观众应该和我感觉一样,一头雾水。
厨子戏子痞子一一亮相,绑着两个日本人。
这闹的哪出?
而三个主角有板有眼。
个性鲜明到亮吓双眼。
当然还有一个疯婆娘。
3:拍摄手法。
今天看完我突然联想到11年有部影片叫《刀见笑》也是刘烨演的。
这部出彩就是新颖的叙述手法,但新颖的手法并没有为《刀见笑》带来很好额票房,因为这种穿插的叙述有点凌乱。
而今天的《厨子戏子痞子》用了类似的手法。
演绎,叙述,解释。
每一环都紧紧相扣没有多余,不显凌乱。
绝对是一种超越。
4: 意想不到。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而下一段总会告诉你,原来是这个原因。
最大的意外是侦缉队三个2货。
有时候是福不是祸,祸来了也未必不是好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
没有退路就是退路。
憋了一部戏的小日本最后松口,又认证了斯特格尔摩综合症。
(请百度查下什么叫斯特格尔摩综合症)5:中国的复仇者联盟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看到高潮激战的那一段,我看到了中国的个人英雄电影。
像《钢铁侠》;《绿灯侠》;《金刚狼》。
我们崇拜的外国英雄科幻电影,这一刻我看到了中国的英雄联盟。
那种热血,那种激情。
两个字:给力!
6: 谍战;抗日;密码如今抗日题材满天飞,谍战戏天天有的时代。
这样一部另类的抗日影片用诙谐的手法演绎了一个严肃的话题。
说道谍战,我觉得一直最成功的应该就是周迅和诸多明星的《风声》,去年的《听风者》虽有梁朝伟男神和周迅戏精出演,但并没有超越《风声》。
说道密码,摩斯密码这个东东,从《无间道》;《风声》;一系列国外的影片早就不新鲜了。
这次的摩斯密码让我还是有点惊喜。
打鼓,编钟,都是一种信息传递。
有必要研究下摩斯密码了。
哈哈!
7:感动影片看完后,演员在最后叙述的时候,很多观众已经离场,而我等到了最后。
演员的每句话让我都很感动。
这部影片让我们知道,历史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些故事。
他们并没有名流千史,他们没有脍炙人口,但是他们为中国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还等什么呢?
如果还没有看过这部影片,记得一定要去看。
希望你有不一样的发现。
看书看电影比较挑剔的我,心悦诚服打五分。
四分给片子,一分给演员。
最近颇为人诟病的“徒手撕鬼子”,“以一当百”,片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但劳驾问一句:美国动作大片哪个不是这样?!
哪个主人公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电影就是理想化的东西就是要有英雄主义啊亲!!
要是主角一上来就被鬼子干死了那还演个毛线啊!!!
影帝飙戏,应该就和高手的巅峰对决一样非常过瘾吧张涵予以前了解不多,没怎么看过他的戏黄渤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就是最爱的男演员之一刘烨……不说了……最近社长的形象有点儿颠覆= =(PS东北爷们儿操着上海口音简直了。。。
)梁静阿姨是黄渤的黄金搭档许多被称为催泪弹的电影我都没哭,只是心里感动,毫无泪意但看完这部我哭了一开始,心里就开始沸腾越往后,积累地越深直到片尾曲终于没有忍住所以我的泪点是有多奇怪……可能是因为那种小情小爱什么的并不能真的打动我而只有这种热血青春为国为家为天下的大爱才会触到我心里最深处的点这个时代的我们,的确很难有所作为既然无法做到为天下苍生计,至少也要做到不虚度光阴,不枉费生命为自己感到惭愧
这电影看的我很矛盾。
一方面,我是冲着“管虎”去看的,我很期待在继《斗牛》和《杀生》这两部屌炸天的电影后,这位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又会玩出什么花样来;另一方面,我看到“愚人”“救国”的字眼以及上映前一系列看似好笑实则什么也没讲的预告片,心里总隐约觉得这是一部烂片。
在电影院坐下后的20分钟里,这电影有让我爽到。
但是20分钟后,我感到一股浓浓的《抗日奇侠》的味道……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力气大到可以把人从马车上丢到店里的楼梯上还能把栏杆撞断了,这是何等神力?
前一分钟还在爬房顶,后一分钟摔下来就换成假腿故意上演砍脚苦肉计,这见证奇迹的时刻赶得上刘谦的手速了;什么药可以让人一会红一会绿,还能疯的跟武林高手似得?
日军大把的人,派出的唯一一个女谈判结果还是当年学校里那个同桌的她?
河豚卖那么贵原来是因为有奇效啊?
而且直接生吞就变特效药了导演编剧你们是想挑战谁的智商我擦!
吐槽归吐槽,既然导演写了“4月愚人卖笑救国”,咱就不能较真不是?
既然都在说正能量,咱就要看到电影好的一面。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色彩确实是国产影片前所未有的。
无论的黄渤的西部牛仔范儿,还是张涵予的京剧身段,亦或者是刘烨夫妇的日本大和风,都带有强烈的色彩冲击和民族特色。
影片的节奏松弛得当,也有很强烈的摇滚风格,这是中国老一辈导演无法理解和表达的,更贴近现在年轻人的观影习惯。
剧情的设置也很新颖,燕京大学的学霸在国难当前变身成为抗日奇侠。
4位主演的表演也没话说,刘烨基本上是颠覆性的耍宝,黄渤风骚卖萌,张涵予从头到尾掐着嗓子演绎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戏子(这么一想是有点张国荣的感觉),梁静作为导演老婆更是卖的一手好丑,怎么丑怎么来。
话说中国导演是不是都很喜欢折腾自己老婆?
比如顾长卫、王全安、冯小刚,哦,对了,还有陈凯歌的”满神“。
不过,剧本相对《斗牛》《杀生》来说,还是弱了一些。
整部影片都能感觉到,导演自己也很清楚剧本不行,所以尽可能的去强化每一场戏,而去弱化”剧情“这个概念。
电影开篇,有大量的特效、特写、快速剪辑,以及让人燃爆的配乐。
三方人马相遇后的台词也是精彩惊艳,巧舌如簧带出笑料包袱,尤其是张涵予骂黄渤那一段。
之后的戏码,导演尽可能的把镜头都停在演员的脸上,特写大到脸都变形失真,就为了突出演员演的卖力。
这种浮夸感虽然让人觉得不适,但是确实起到了弱化剧情的作用。
而影片里的一些笑料,比如侦察队的三傻,还有那个红了又绿了的日本人,花样繁多的审讯过程,看似好笑,实则都和剧情关系不大,有硬咯吱你笑的嫌疑。
暂且忽略掉那个科幻的结局不说,影片结束前的”北大宣传片“和演员感想,很明显的是想从另一个角度去丰满这个故事的底蕴,再加上结尾的那一段字幕,明显感觉到了导演的心虚。
在这个每天电视八点档各种意淫抗日的时代,把这种民族意淫搬上荧幕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只是,有的看起来很合理,比如《叶问》,有的看起来很荒诞,比如《黄金大劫案》。
但是,管虎一直走的都是反讽和批判路线,回想《上车,走吧》的精彩,这种浮夸之路,真的不是他应该踏足的领域。
我跟那些「有思想」的电影观众不一样,我是属于没有思想没有想法的脑残,我喜欢看电影很简单,让我更快乐。
所以我对一部电影好坏的评价标准就是是否能让我感觉到愉悦。
这份愉悦不光是指好笑!真心讲,因为我不怎么喜欢刘烨,因此并不多期待这部电影。
但是黄渤+张涵予导演管虎,就没有不去电影院的理由了。
开始一段,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我知道痞子、厨子一定是再演,因为太疯了,戏子稍微好点儿。
可我猜不到他们在演哪出戏,所以跟那种看个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电影区分开了。
(不剧透了)黄渤艳舞的那一段,我激动的恨不得站起来鼓掌,那小屁股撅的,尤其是那条花裤子契合神韵到了一个巅峰地步。
他是为喜剧而生的,他没辜负他那些年的努力、积累。
这是厨子。
张涵予的话,一直觉得他有一股爷们气质我极为喜欢,所以看见他演戏子哪泼妇嘴儿,一口一针的那个贱,挺逗。
可爱的戏子。
厨子的话。
我想刘烨应该演的很尽兴吧。
挺好的演员!剧情不多评价,因为我最不喜欢把电影立于思想之境界的人。
我觉得《娱乐至死》写的好。
在我看来,电影比电视确实要有思想,但是真正想获取思想讨论的人,大多都是用书籍的。
真正能从电影传达、获取思想的人,不会跟人去争论也不会浅薄的去非议一部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会有我最近常有的感触,羡慕那一代人。
深处风云时代,他们早早的成为各种大师,各种理想、抱负让让他们才华横溢。
不像我们,物质的可怜兮兮。
跟他们那一代人比,我无限自卑!
民国三十一年,“虎烈拉”横行华北。
北平城被日军封城。
城外闹瘟疫,城里闹饥荒。
流氓(黄渤 饰)饿得不行,蹲在胡同里劫大户,没想到却把两个日本人劫到了一家日本料理店里。
店里只有店主夫妇和一个驻店唱戏的戏子。
中国店主夫妇,厨子(刘烨 饰)胆小如鼠,厨子老婆(梁静 饰)残疾弱智。
戏子(张涵予 饰)颠三倒四,神神叨叨。
怎么处理这俩日本人成了难题。
去年4月,管虎带来了初春的首支嗨歌《杀生》,被称为第六代集体发力的档期,也为那个时期制造了一时的热议话题。
今年春天,管虎单枪匹马带来了自己突破之作《厨子戏子痞子》,按他自己的话说,《厨戏痞》是他迄今为止最商业的一部电影。
然而最商业的片子却套上了主旋律的外壳,不过,这里看不到又红又专的英雄主义,而是三个摇滚范儿的抗日奇侠上演的一出嗨翻了的戏中戏,还是那个管虎,戏谑中带有极致的疯狂。
《厨戏痞》能看到《杀生》的影子,通篇High点不断,让人目不暇接,不过少了《杀生》中处处点缀的隐喻,《厨戏痞》是更为纯粹的一种癫狂,一眼看到底的故事,却被创作出各种可能性,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能让人笑到上气不接下气(请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的笑点),这是最符合时下观众到电影院的观影需求,刺激、开心、嗨了!
故事清楚明白,讲的是抗日军官截获日军731部队细菌战军官,面对老狐狸日本鬼子,严刑拷打自然不顶用,为争取时间,刘烨、张涵予、黄渤、梁静经过一番激烈争辩后合计出一台疯狂的大戏,原则是“无知无耻无谓,加无赖”,没有原则是最好的原则,把鬼子们的脑子搅合成一团浆糊,这才能在关键时刻截取情报。
主旋律的故事,非主流的手法,厨子、戏子、痞子折磨日本军官的招数有游戏也有SM,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导演做不到,在疯狂中适时代入四位主演真实身份,让观众时刻处于戏里戏外交叉的状态中,不至审美疲劳,而摇滚范儿的配乐使整部电影十分带感,快节奏、闪回、插叙的“管虎风格”把控非常到位,情节每一步怎么走都恰到好处,观影体验不错。
在演员方面,戏子、厨子、痞子不分伯仲,刘烨饰演的萌厨子妖孽到点子上了,小腔小调拿捏到位,时而可怜兮兮时而谄媚奉承,让人又爱又恨;黄渤的“花旦舞”在先前发布的预告片中早曝光,在大银幕上再看到这一幕仍笑到岔气,这也是影院中笑声持续时间最长的段落,让人不禁觉得黄渤才是“戏子”!
但是当他穿上白大褂做研究的时候,又帅到无可救药;而片中的戏子张涵予则是最正的角色,可以算是“戏团”小头目,出彩的地方不如前两个角色。
而作为管虎妻子的梁静,又一次为了自己的丈夫“自毁”形象,龅牙造型、夸张表演,甚至让旁人感动,这是怎样的爱才能让她豁出去啊!
要说到最后亮起来的,是从红猴子变成蓝猴子的日本军官,甚至成为后半段搞怪的主力队员了。
导演管虎曾说,片子主要试试游戏的乐趣,“看成抗日战争的就不聊了,希望那点嗨劲还在,并一起!
”,抗日的主旋律主题也仅仅是片子的外壳,它可以换成任何国家、任何背景、任何人物的戏中戏故事,但是那份high点是属于管虎的,那份戏谑是属于管虎,那份玩耍的情结是属于管虎的,第六代中风格最强烈的导演之一,将会给中国电影涂抹上新鲜的颜色。
另外,不得不提,在以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演技大比拼中,作为一个容易被爱情线戳中的女性观众,令我感动的不是萌厨子刘烨与老板娘梁静的“伉俪”情深,而是在结尾处另一个潜伏在日军中的演技派女神(不剧透原则,不提是谁了)与戏子张涵予的同窗初恋情,这是全片最温情最揪心最热泪盈眶的部分,生别死离也无法真情流露,让人不禁怒骂一声:没演技如何抗日啊!
PS.写这篇影评的时候,单曲循环《嗨歌》,电影那种嗨点不断的节奏仍回旋脑海。
有看到那些电影还没出来就开始打一星的矫情的小文青了,实在看不下去了。
写影评其实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自己写了可以梳理一下观影感受,别人看了不明白的也可以相互讨论。
悬疑片写个情节分析,文艺片写个生活感悟,娱乐片写点喜爱的明星等等。
但就是有那么些小装逼文青,喜欢搞得高贵冷艳,片子还没看过就开始矫情,真让人受不鸟。
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这类人的常用装逼手法,以供参考,喜欢往这类人上靠的装逼潜力股,也可以当做教材。
既然是为了装逼,那就记住你的看电影宗旨就是——挑剔,挑剔,还他妈的是挑剔。
专业术语装逼的影评一般专业术语用的很多,比如说到剪辑 蒙太奇 ,必须提到前苏联的爱森斯坦,塔尔科夫斯基 ,巴赞的形式主义和格里菲斯的古典剪辑, 并且抄几句他们几位爷的观点 ,反正就是给人一种你是在北影深藏了50年的扫地神僧的感觉。
张冠李戴了也没事,或者干脆瞎掰一句,最后破折号,加个名字。
没人会为了一句破名言而去查一查到底是不是那人说的,他们只会觉得,哇你这都知道,真博学!
就是像这样。
————九筒布鲁斯对专业术语做解释时引用经典影片,随便拉出一个就是30,40年代的电影,不能是好莱坞拍的商业片,更不能是香港的,俗!
比如要说剪辑,绝不能把《谍影重重3》拿出来对比,得是《救生艇》《后窗》什么的。
语言文字必须中英文夹杂,除了必要的人名地名用影片中的原文外,必须时不时拉出几句影片中的英文对白,抄原文,或者原文稍微改一下,补上一句:“那死黑鬼声音太含糊了,都没怎么听清。
”注意抄写对白的时候要口语化,sort of得写成sorta,because写成'cause最新的米国流行语百度上搜一下,用来抒发感情时用,装逼也是要先备备课的。
最好整几句法语西班牙语, 不会没事儿,搜狗输入法随便打几句,没人会去查,真碰上高手了算你命不好经历随便开口必须是:我在美国时,高端一点的开头就是“阿姆斯特丹的风有点冷,吹得我看电影时心里的寂寞弥漫到冷风中了。。
”口音记住,装逼文青对口音有着如同狗的嗅觉一样灵敏的感知,基本上没什么是他听不出来的。
经典格式:“布拉德皮特那南方口音真他妈的受不了了。。
那北密西西比口音真他妈的难懂,我看的版本是没英文字幕的,好几句没听出来。。
”随时都给人一种 米国每一条下水道都摸的清清楚楚了的感觉,随便拉出一老鼠你都能分出布鲁克林口音还是皇后区口音。
版本装逼影评一般会喜欢扯一下版本问题,名著改编的话,忠于原著的就得批导演太死板,导演自我发挥的就得批他对原著作者不尊重。
如果是翻拍的,那就是越老的版本越好,这是永远不变的定理,哪怕是五六十年代的片子埋在电影学院资料室里堆了一层灰的,也得毫不犹豫的夸它好。
简单的说一下常规的版本装逼常规套路:“唉,这个版本真受不了,简直就是玷污原著,还是法国xxx那个拍的比较好,我看的德语原著也不错!
”态度装逼青年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态度!
除了一星就是五星,总而言之,态度鲜明。
不能含糊其辞,折中打分。
国产片绝对不看,态度得坚决,但分儿要打,片子还没上映,先打个一星。
“一看这阵容就知道又是烂片!
半星!
”再头朝45度角叹口气,“唉,国产片什么时候雄起啊。。
”然后抓了把按斤称的薯条爬床上,关上灯一个人看黄教主的片子,咯咯傻笑。
打星的原则就是,看不懂的片子就是好片子。
装B就得是这样,打开《少年派》看了十分钟看不懂,直接打上5星,赞一个,把前十篇好评都给点个赞,然后用油不拉几的手拿出盗版的《泰囧》DVD塞进他那背着XP系统挣扎运行的电脑重新看了遍,笑得鼻子眉毛拧巴成一团了。
看完骂几句:俗!
真他妈的俗!
敬我们逝去的青春无敌本来去电影院是要看《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可是君上以为我想看昨晚不小心瞄到宣传片的《厨子戏子痞子》,为了不驳斥君上的欢喜,我们就去看了后者。
大叔、火华社长与二流子张涵予、刘烨、黄渤?
官方说法是三个金马奖影帝。
至于对本人而言,大叔张涵予,二流子黄渤,他们的片子看多了有点腻,但是我才不告诉你刘烨是吸引我走进影院的关键呢。
刘帅哥已不是大学时我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半遮半掩的裸男蓝宇啦,人现在是爱坐沙发的鼎鼎大名火华哥。
能在影院看到一个这么亲民的微博红人,想想都好高兴。
这是我们儿时的小人书么90后的孩子有连环画,00后的孩子有国内外绘本,而80后的我们,有着所有一切我们想拥有的。
我带着孩子看《花园宝宝》,给他念《我好想咬你一口》,我的思绪总会出镜,飘摇到老家中衣橱下抽屉里面藏着的一叠叠小人书。
《呼家将》《半把剪刀》《布袋和尚》《大刀王五》图画简单,笔画精细,文字浅显,可是一遍又一遍读起来怎么都不会让人舍得放下。
哪怕是长大了一些之后的看的漫画书《尼罗河女儿》《天是红河岸》《圣斗士星矢》《北斗神拳》《乱马》《七龙珠》都没有让我流连忘返。
很多年没有人认真提起小人书,仿佛大家难忘的只是那些日本漫画。
也许我忘不了的只是那个文化无比贫瘠的年代,一种从旧书摊上淘到宝的狂喜。
与其说《厨子戏子痞子》是真人漫画片,不如说他更是向童年的小人书致敬。
古朴的画面,定格的文字,水墨的剪影,不知同时激发了影院中几人的情结。
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正剧来看,那你就错了,它才无所谓自己是否三观端正,也无意于塑造抗日的神奇四侠,我想它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个故事用小人书的格式,神话的情节,夸张的表达,投影在大幕布上,让我们在获得快感的同时加上一点伤感:是的,童年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不仅仅是童年此篇绝不算剧透,为何,因为看完之后,细节全忘,留下来的只是一定要敲下一些字的冲动。
当柳田出现的时候,前后左右的人都在惊叹好漂亮,是朱茵么?
但是我觉得更像桂纶镁。
结果两者当然都不是。
也许她放在其他任何一个片子里面,绝对都不会抢眼。
可是这个片子,是厨子戏子痞子外加一个傻子构成的,正常一点的女性此时出场,外加制服诱惑,简直成了笑闹中的一个小高潮。
果然,她带来的不仅是这个高潮。
我原是不知她在一字上多加一笔的缘由,我原是不懂她怎么就说自己不懂德语。
原来她、他、他们,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聊天我爱笑,戏台上的搭档,图书馆的陪伴,实验室的探究。
无声的黑白照片,一张一张在已经要离场的人们眼前出现,最后一张,是毕业照。
于是再也回不去了。
不知是谁要回去影片的拍摄手法,非常神奇,倒叙了好几次,告诉我们五个小时前,两个小时前都发生了什么。
其实不告诉我们,我们也看的很流畅。
告诉我们之后,我们却发现原来回去,也是一种幸福。
最后影片一下子倒叙了十年,我们发现,原来不能回去,果然不幸福。
我很想在网上找找故事的原型,到底当年是否真有这样几个人,是否真如影片最后煞有介事的介绍那几个人,他们一定没有做这样神奇的事情,但是他们一定有一段值得记下的故事,他们一定都很想回去。
不管是谁要回去,有回忆的人生,最美丽无敌。
昨天看了《厨戏痞》,明显是想模仿昆汀的《无耻混蛋》。
抛开电影的技术环节不论,单就其抗日背景,我有很多不满。
抗战八年,中国军民伤亡总数约为3500万人,阵亡人数保守估计超过2000万。
日军伤亡80余万人,其中阵亡30余万。
数据中所体现出的中日国力军力的巨大差距,不知电影剧组是否了解。
事实上,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一场大快人心的胜利,而更多的则是国家民族惨遭蹂躏的屈辱回忆。
残忍地说,我们在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日本并非因为同我们的战斗而最终失败——我们甚至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战争赔偿。
考虑到这些,我觉得凡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视作品,都需要本着一种严肃的态度。
这种严肃并非是指官方话语里那种虚假和高调,而是应该体现出对于同胞先辈们抗敌牺牲乃至惨遭屠戮的敬意与哀悼。
任何以夸张和搞笑为卖点的喜剧,放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都是非常不合适的。
《厨戏痞》中的主演都是实力派,在片中确实展现出了精湛的演技。
如果编剧能够把同样的剧情移植到其他时代背景下,很可能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但很遗憾,赶上了近年来的恶俗,《厨戏痞》成为了电影版的《抗日奇侠》。
可能很多人觉得《厨戏痞》中尚未出现《抗日奇侠》中“手撕鬼子”那样荒谬的情节。
但事实上,只要对于军事常识有着一点点的了解,就能看出影片中的战斗场景跟“手撕鬼子”没啥区别。
随便举个例子:“戏子”张涵予扛着美军六十年代越战时期架在直升机和装甲车上的M134加特林机枪横扫日本鬼子。
不知当时全中国有多少7.62 X 51mm北约标准步枪弹?
皮夹克,大靴子,全套美军班用枪械,不知是要抗日还是拯救地球?
更不消说个个都匪夷所思地牛逼:北大学霸,化学家,生物学家,机械工程师,摄影师,酷吏,情报翻译,料理大师,曲艺明星,神枪手,武术家,地道挖掘工,精通日语德语,徒手掰枪管,生吞河豚肝……不知道会不会胸口碎大石,菊花开瓶盖?
竟然还隶属于土八路的领导下,难道他们是从蓝翔技校穿越回来抗日的?
须知当年我国最精锐的国民党中央军士兵,常有人拿灯泡来点烟:因为没用过电。
参加桂林会战的老兵回忆,区分烧焦尸体的办法就是看脚:穿皮鞋的是鬼子,赤脚打草鞋的便是自己人。
鬼子的炮楼和炮兵定位气球肆无忌惮地分布在神州大地,这种完全落后于时代的战术在中国战场上被大量应用,因为中国方面基本没有任何火炮或高射机枪等重武器能够投入战斗。
而与此同时,日本人正跟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打海陆空协同作战,拼航母战斗群。
二战中,他们曾一度创造了几乎全歼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辉煌战绩。
但不知道为啥,影片中的日本人都是些没头没脑,炸个料理店还要靠一帮敢死队脱衣服光膀子上前拼大刀的蠢货。
当然,在很多观众眼中,这些历史军事常识都不重要。
杨过大侠还能单杀蒙哥汗逼退蒙古骑兵呢!
但是任何此类夸张戏谑的表现手法,放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都是非常不合适的。
这也是《无耻混蛋》在欧洲引起大规模抗议浪潮的原因:当主角像切菜一样剁鬼子的时候,事实上是在侮辱那些牺牲在鬼子刀下的灵魂。
影片到了最后,居然开始往怀旧上扯,什么逻辑?
更让人吐血的是该片号称改编自真实故事。
据我目测,故事真实程度无限趋近于0,小于被雷劈中100次的概率。
本人孤陋寡闻,不知哪位好心人能够提供影片原型人物的资料?
不过又是一次弱者的意淫罢了。
《山海经·北山经》中有记载,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食用河豚,而且知晓“河豚有毒,食之丧命”。
2000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吴越盛产河豚,吴王成就霸业后,河豚被推崇为极品美食,吴王更将河豚与美女西施相比,河豚肝被称之为“西施肝”,河豚精巢被称之为“西施乳”。
明代大奸臣严嵩,据说80多岁的时候,纳了山东蓬莱一渔家少女为妾。
为了庆祝他新纳妾,属下别出心裁策划一场河豚宴来讨好他。
严嵩同意了属下的点子。
婚庆那日,当朝重臣、地方要员等宾客云集,热闹非凡。
当香喷喷的清炖河豚端上桌时,垂涎欲滴的宾客争相为食,一眨眼工夫,河豚被吃得干干净净。
正当大家余兴未尽品评着河豚的美味时,靠窗一桌有一穿长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突然倒地,口吐白沫。
“有人中毒了!
”婚宴乱作一团。
慌乱中严嵩勃然大怒,责问小妾:“何以解毒?
”小妾吓得脸色惨白,老实回答:“惟有黄汤。
”严嵩问道:“何为黄汤?
”小妾硬着头皮说:“粪水。
”严嵩即刻下令去茅厕担来粪水。
宾客们顾不上颜面尊严,争相端起碗扬起脖闭上眼将粪水喝下。
粪水催吐,宴席上顿时吐得一片狼藉,臭气熏天。
哪知众人正吐着,那位昏倒在地的书生悠悠醒来,看到周围一片污物,他捏着鼻子问,怎么回事?
众人也纳闷,这人刚才明明中毒,这会儿怎么就自己醒了?
书生解释半晌,众人终于明白事情的真相。
原来,席间书生外出小解,待他回来河豚已被一抢而光,他顿时怒从心起,癫痫的老病复发,抽过去了。
导演说这是一部向儿时电影致敬的片子,大家都是在玩,所以故事的背景就发生在那个抗日奇侠辈出的年代--果然这几个人岂止是燕京大学的学生这么简单, 哑女绝对是刘谦附体,她徒手就掰弯了鬼子的王八盒子,那一刻我是真的跪了。
厨子毕业于燕京,并师从德国莱比锡特种部队训练营,一把小匕首干掉鬼子敢死队17人。
戏子绝对可以媲美兵临城下的裘德洛,用狙击步枪爆头19人,再用自动发射机关爆头20人,最后抬出的密林更让丛林枪战达到高潮,恍若施瓦辛格和兰博附体全无敌。
最后是痞子,除了一手飞针暗器玩得出神入化,还是欧阳锋的传人,一把化尸粉让满地死尸消失得无影无踪,末了还一口吞下河豚肝,把731的毒就这么解了,他绝对是诺贝尔奖的不二人选。
最后说说川军团的骚鸡公,在民族大义前幡然醒悟,看着变身为人猿泰山的小红人(最后貌似升级成了阿凡达),张开大板牙就咬了上去,翻滚着,翻滚着,在漫天红霞中,洗涤了灵魂。
当主旋律再次奏响的那一刹那,我哭了!
1) 欢迎报考地处燕大旧址的汴京大学——堪称培养爱国人才的蓝翔技校;2) 大学期间欢迎加入爱心社的手语组。。3) 关键时刻还得靠校友。。三星多点儿,为招生宣传加满四颗星好了,hinhin~
闹剧中加正剧把人看得难受的。不推荐去电影院观看。
“在中国人里我们算最傻的” 确实太傻太刻意了……
北大宣传片?中国神奇四侠?不过确实挺逗的 开心就好
看着有点累,向昆汀致敬不如说向昆汀学习,但故事本身太薄弱,而且加上这么一个主旋律就太不昆汀了。虽然不是负分滚粗,但管虎的剧本之路更长
电影开头的「搞笑」加上后座大姐们极低的笑点让人有种夺门而出的冲动。在混沌失控之后终于恢复到「有点看头」的水平,后座大姐们之后的沉默终于使这部电影的层次突然升高了不少。p.s. 几乎每部黄渤参与的电影都能看到他的solo
风格很特别
图一乐的电影呢。足够图一乐了。
一个不靠谱的导演加上三个演技精湛的神经病凑出了一场乱哄哄的闹剧
这其实是挂着管虎名的宁浩疯狂系列的第三部吧——《疯狂的疫苗》,连扭转乾坤的也还是黄渤。话说火华社长是直接从无极片场穿越来的吗?
做戏,没笑,倒是后面主旋律稍微好看点,有点内容。
20130403@CBD万达VS娜嬷嬷 比想象中好,但又被结尾雷倒。
电影舞台化,化妆、服装、置景都带有强烈的舞台风格。管虎继续玩转个人风格,走的依然是荒诞不经的路线,漂亮的剪辑和回叙式结构填补了故事的不足。
装疯卖傻得有点过了。
太傻比了。。连管虎都开始抗战yy片了。。以后再打仗,米国歇歇吧,不用你们扔蛋,俺们自己就能搞定了,小日本子科技再发达我们也不放在眼里,俺们4个抗日奇侠组成的游击队就能搞定你们一众标准正规军,呵呵呵呵呵。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连你们是都是我们的。
结尾稍烂俗,不然能4星
今天看的提前点映版。管虎的电影个人风格非常强烈。整部电影都以一种很舞台、很夸张的手法来展现的。当然也有瑕疵,就不细说了。五星鼓励一下。黄渤中间一段销魂的舞蹈很赞。火华社社长难得有这么喜感的演出。
@U.M.E.
不咋地
田中千绘的角色看出导演的历史观多了一层辩证。悬念揭开的太早有点泄气。稽查队没有用好,不过如果用的太明显也显俗。故事叙述的角度没有新意,不过导演手法和剪辑节奏张扬跋扈比较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