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本·夏罗克
主演:埃米尔·艾尔-马斯里,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刘易斯·格里本,埃莉·哈丁顿,卡伊斯·纳塞夫,卡梅隆·富尔顿,西尔维·弗诺,豪尔赫·吉迪,桑吉弗·科赫利,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0
简介:故事是对在苏格兰岛上等待庇护的难民的一次另类观察。 它聚焦于一位背负重担背离祖国的年轻叙利亚音乐家奥马尔。详细 >
可爱幽默 独孤彷徨
移民的痛
色调画面很美 故事情节太无趣了
典型的英式戏谑风和镜头语言,搭上难民主题的日常冲突挺有意思的
有点惨又有点积极 有点现实又有点可爱 有点像罗那个啥和阿那个啥 再夹杂一点英式冷幽默 最后竟然他们说的是英语 果然一句也听不懂
阿基×罗伊·安德森×伊利亚·苏雷曼
I used to be happy before I came here. 移民题材套这个风格确实很limbo,卡在边缘中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很是割裂,最后虽然画幅伸展,可惜主角已经被困太久无法释放。罗伊安德森不是摆固定机位就能摆出来的,阿基也不是放冷幽默和冷空气就能速成出来的。
看得挺高兴的,中间突然出来一只ji。。。吓半死。后半部基本用看恐怖片的办法看完了。不然可能会给五星。
还能记起到这儿来之前你的样子吗?记得固然很重要,但那已经是过去了。苏格兰小岛的冷峻是叙述难民故事的一个恰如其分的地方。
分数:70 画面比例4:3,如今来说,使用这样的比例,要么是个性(成熟)要么就是装酷!确实部分固定机位的画面构图画面感很强。影片属于比较观念化的电影,喜欢就会很喜欢,但如果不喜欢,欣赏不来,就会一头雾水。 剧情:难民的后生活……主角爱玛。最后他弹琴开始居然又使用了带黑框16:9构图。(事实证明作为难民身份,生存和梦想不可兼得。)
太棒了!
难民题材的艺术化处理,有评论说电影的镜头设计和构图运用很绘画,看过发现的确如此。
身不离琴,去哪儿都提着笨重的琴盒,在四季变化中无奈又无聊的平安中等待获得身份,申请在战火中的亲人也逃离家乡。电话那头留在家乡的亲人却劝他像参与内战的哥哥一样为国而战。暴雪帮助当地人寻羊的时候发现了一具难民尸体,严重打击了他,后来独自去掩埋了尸体后做了决定?最后没看明白结尾
前半段有点安德森的味道,但后半段开始走向治愈,周围的人散发的善意,父母和哥哥的谅解到看到哥哥的影子让他如鸟儿般重新鸣唱
有些地方不错,但大部分时候对我来说都有点尬,可能我太容易替别人尴尬了,固定镜头放大了这种尴尬感以及我还是基本听不懂苏格兰口音…难受,好想要字幕啊,感觉只有男主说自己语言配字幕的部分是我真的懂了能共情的…以及,在苏格兰北部群岛拍的片是不是都要给人看点极光哈哈
sitcom文本+slowcinema表达。好看,感动。
所有的失望,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我知道你的心情,我也知道他的心情。我想结局我们都知道,只是最后再告诉你,不可以。请你立刻马上停止这份喜欢。
难民题材的没少看,不是很有新意的故事,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状态,最后的片尾曲真的很好听,要找来听下
Cannes2020片单入围。9分。看完才发现导演是当年圣塞系[皮卡德罗]的导演!风格还是延续的,在塔蒂-罗伊·安德森-考里斯马基-苏雷曼这个脉络里还是做得挺到位的,构图其实还有参考帕夫利科夫斯基。从这个角度写难民也是特别新颖的(叙利亚小哥弹不了琴这个点可能也是来自[冷战])。风景的用法则有点冰岛新浪潮的意思。正常年份本片稳稳的一种关注,而且肯定有奖。变画幅那段也说明现在画幅也是标准的视听语言技巧了。
7⃣️难民题材+孤岛状态+英式幽默+苏格兰冷感+效仿名导风格 这种方式也不用强求太深刻,更多是抒发与留白。还是有趣的,尤其是看《老友记》段落。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可爱幽默 独孤彷徨
移民的痛
色调画面很美 故事情节太无趣了
典型的英式戏谑风和镜头语言,搭上难民主题的日常冲突挺有意思的
有点惨又有点积极 有点现实又有点可爱 有点像罗那个啥和阿那个啥 再夹杂一点英式冷幽默 最后竟然他们说的是英语 果然一句也听不懂
阿基×罗伊·安德森×伊利亚·苏雷曼
I used to be happy before I came here. 移民题材套这个风格确实很limbo,卡在边缘中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很是割裂,最后虽然画幅伸展,可惜主角已经被困太久无法释放。罗伊安德森不是摆固定机位就能摆出来的,阿基也不是放冷幽默和冷空气就能速成出来的。
看得挺高兴的,中间突然出来一只ji。。。吓半死。后半部基本用看恐怖片的办法看完了。不然可能会给五星。
还能记起到这儿来之前你的样子吗?记得固然很重要,但那已经是过去了。苏格兰小岛的冷峻是叙述难民故事的一个恰如其分的地方。
分数:70 画面比例4:3,如今来说,使用这样的比例,要么是个性(成熟)要么就是装酷!确实部分固定机位的画面构图画面感很强。影片属于比较观念化的电影,喜欢就会很喜欢,但如果不喜欢,欣赏不来,就会一头雾水。 剧情:难民的后生活……主角爱玛。最后他弹琴开始居然又使用了带黑框16:9构图。(事实证明作为难民身份,生存和梦想不可兼得。)
太棒了!
难民题材的艺术化处理,有评论说电影的镜头设计和构图运用很绘画,看过发现的确如此。
身不离琴,去哪儿都提着笨重的琴盒,在四季变化中无奈又无聊的平安中等待获得身份,申请在战火中的亲人也逃离家乡。电话那头留在家乡的亲人却劝他像参与内战的哥哥一样为国而战。暴雪帮助当地人寻羊的时候发现了一具难民尸体,严重打击了他,后来独自去掩埋了尸体后做了决定?最后没看明白结尾
前半段有点安德森的味道,但后半段开始走向治愈,周围的人散发的善意,父母和哥哥的谅解到看到哥哥的影子让他如鸟儿般重新鸣唱
有些地方不错,但大部分时候对我来说都有点尬,可能我太容易替别人尴尬了,固定镜头放大了这种尴尬感以及我还是基本听不懂苏格兰口音…难受,好想要字幕啊,感觉只有男主说自己语言配字幕的部分是我真的懂了能共情的…以及,在苏格兰北部群岛拍的片是不是都要给人看点极光哈哈
sitcom文本+slowcinema表达。好看,感动。
所有的失望,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我知道你的心情,我也知道他的心情。我想结局我们都知道,只是最后再告诉你,不可以。请你立刻马上停止这份喜欢。
难民题材的没少看,不是很有新意的故事,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状态,最后的片尾曲真的很好听,要找来听下
Cannes2020片单入围。9分。看完才发现导演是当年圣塞系[皮卡德罗]的导演!风格还是延续的,在塔蒂-罗伊·安德森-考里斯马基-苏雷曼这个脉络里还是做得挺到位的,构图其实还有参考帕夫利科夫斯基。从这个角度写难民也是特别新颖的(叙利亚小哥弹不了琴这个点可能也是来自[冷战])。风景的用法则有点冰岛新浪潮的意思。正常年份本片稳稳的一种关注,而且肯定有奖。变画幅那段也说明现在画幅也是标准的视听语言技巧了。
7⃣️难民题材+孤岛状态+英式幽默+苏格兰冷感+效仿名导风格 这种方式也不用强求太深刻,更多是抒发与留白。还是有趣的,尤其是看《老友记》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