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因烦恼所伤;有时候,我们也会因挫折而变得消极;有时候,我们很容易会被自己所打败。
尽管每一个人都深知在困难之中快乐的生活需要勇气,尤其是在接踵而至的不幸遭遇面前更加需要勇敢面对,然而在一切一切的困难面前,我们一定要坚信只要勇于面对,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困难终将过去,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定会到来。
先是在朋友圈看到评价还不错,于是满怀期待地去影院,我已经很努力地想入戏了,结果都被太假的情节给逼出来,白百合演什么角色都一样,前期呆萌傻,后期开始感动煽情,这本电影开头的装疯卖傻也是把观众逗乐了,但是感觉中后段的白百合把自己装过头了,真以为是在演青春偶像肥皂剧吗导演很努力地想把熊顿那种乐观率真的精神表现出来,但是却忽视了最基本现实,当一个人得知自己患了绝症时是什么感受什么状态?
肯定各有各的不同,但是绝对不会像电影里女主那样,就算有也是强颜欢笑。
没错艺术的确要夸张,但也是在现实常理逻辑的基础上,面对绝症必定有恐惧,愤怒,绝望到之后无奈接受,乐观面对的过程,我想这是任何年轻人都避免不了的。
而这本电影缺少的就是这一步,女主从头玩到尾,把及时行乐发挥到了极致,但却没有起伏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活动,就像喝白开水似的,你是真不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呢,还是把自己当圣人看淡一切了。
最后对友情的渲染也是让人看不懂。
王小波说,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带走的人的体验。
过分追求积极乐观的精神,过分渲染了温情,却忽视了人生理上和心理上最基本的反应和情绪是此片最大败笔。
艺术的大前提是源于现实。
推荐电影遗愿清单,人真正面对绝症的经历的状态和过程。
正常来说看这种电影我都是很淡定的 不会掉眼泪的 可是因为我的一个学姐我看的稀里哗啦的 尤其是微博看到演员的诞生张雪迎和那个男孩我忘了名字 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多么像你啊转转 虽然我不曾见过你 你那么乐观是那么美好的女孩子你的事业刚刚起步配角事务所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你看到了吧 你的最后一条微博依然不断的有爱你的关心你的人给你留言 你爱了一辈子的墨宝非宝也在每年的那一天怀念你 你很开心吧 那是你喜欢了一辈子的人 如果你还在的话现在应该出了不少的作品了 在你的领域取得成就 然后经常出去旅游散心每天都像个小太阳一样给身边人正能量 即使是生病时候的你也是乐观的 可上帝啊太不公平了怎么就把那么好的你带走了呢 如果你还在该有多好啊 我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了你
这是我第二次写观后感,第一次写的是一部叫做《抗癌的我》,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27258/#!/i!/ckDefault 链接奉上,没想到第二次写又是写关于这一块的,没办法,也许是感同身受吧,看完了总想说点什么。
PS(其实我是一个很没有文采,很懒的人,写不出什么高级货出来,哈哈,所以接下来大家凑合着看吧。
)首先,介绍下我自己,我是一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也和熊顿一样的类型,弥漫大B,男性,我在2009年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化疗过七次(每21天一次)加放疗三十多次后,直到今天,身体体征一切正常,定时去医院复查,当时生病时是21岁,正是花季雨季啊,今年年方27,感觉自己有点老了,不过好在我的容颜还是显的比较年轻。
(相册有我的果照)接下来给大家稍微普及一下淋巴瘤,它是一种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属于全国九大重大疾病之内,它会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贯穿你全身,让你玩完,但是通过治疗,治愈率在我看来还是比较高的,至少我属于其中之一,特别是在初期,它属于是血液病,基本和白血病的治疗过程差不多,一般到了治疗后期有条件的病人会做一个叫做干细胞移植风险性极高的手术,(异体移植费用在70W-100W之间)风险虽然极高当然好处也是大大滴,有弊必有利,做了这个手术之后,复发几率很小,但是需要配型,这个配型可不是简单的事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电影中那个小男孩就是因为配型没成功所以……………)目前淋巴瘤发病率年轻化也越来越年轻化,导致发病率年轻化和增高的原因尚不明确,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免疫功能异常2.病毒感染3.细菌感染4.遗传因素5.其他因素(化学物质的应用增多、放射线暴露增多、不良生活方式等。
如染发剂就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通常发病前是有预兆的,如持续发烧不退,盗汗严重,消瘦等,就必须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了,我属于应该是5+1,记得我当时是因为每天工作很累很累了又没有好好的休息,整天还熬着夜,自认为身体素质好,年轻就那么肆无忌惮的重复着这样过每一天,直到半年后的某一天,我就病倒了。
(温馨提示:各位小伙伴们记得多休息,充足的睡眠才能使你健康,青春,和美丽)接下来我就结合电影和我自身的真实故事来给大家阐述一下。
电影整体还是以喜剧的方式来完成一个悲伤的故事,和《抗癌的我》表现形式一样(不过如果整个故事都很悲伤的话,也许大家要哭晕在电影院了)所以这种表现形式还是比较OK的,但是毕竟自己是经历过来的人,知道这条路走下来,是多么的艰辛,痛苦,不容易。
所以觉得编剧在电影中还是少了很多很多这方面的的元素,不过导演应该是不想让大家看到那些病态的元素,比如化疗那种炼狱般的痛感及伴随的并发症等。
在电影里开始发现病情的时候,熊倒下的很突然,随后就被拉到医院去住院检查化验,我觉得她没有什么预兆的那样发病,紧接着嘻嘻哈哈的在医院就查出来了病,还是挺幸运的,而我有看到很多很多病友拖了很久才去医院,我就是其中之一,说起这段,真的是比较苦逼,从最初的低烧,在诊所一直打了20天左右的抗生素针,从普通的打到进口的,最后越少越高,才去医院,然后连续反复烧了将近三个月,才查出点皮毛(还好我小时候练过武术,从小习武5-6年,强过身,健过体,不然还不得烧S我,不烧S也把我烧个重度脑残什么的)记得当时烧的昏天黑地都不知道每天星期几了,还要拖着沉重疲惫的身体去做这个检查那个检查,天天这个抽血那个化验的,(电影里熊每天活蹦乱跳的)也许是我们这边的医生没有经验,或者说医术不精,前面做了那么多检查都没把我查出来,来来回回给我整了一个多月啊,最后还给劳资胸口白白开了那么一大刀,就为了取活检,就因为他们医院没有纵膈镜,“纵膈镜:像胃镜一样从口腔进入然后取出需要化验的活检”(简直是T* M D太气人了,**********此处省略一些粗暴语言,用星号代替,说到这里我火冒三丈啊,简直是简直了,SH*T)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意志力坚强,差点没把我弄四啊,因为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不是想要活下去,而是想要查出来。
因为我已经烧了将近快三个月了还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到底是什么病,只有查出来是什么病,才能对症下药,才知道怎么去治疗,所以从一开头我就走了太多弯路啊,哎一声长叹中(所以说电影里熊很幸运)接下来一个星期后化验的病理报告出来了,这里我又想爆粗口了,***************此处省略一些粗暴语言,再次用星号代替,说是取得样太少,居然病理报告写的是,符合弥漫大B类型的淋巴瘤,(符合)医生你是玩我呢还是玩我呢还是玩我呢,没纵膈镜取活检也就算了,胸口开那么一大刀,居然还没取出多少样来,居然还是不明确的“符合”这个类型。
当时我并不了解这些东西,也只能就这样傻傻的配合着治疗了起来,现在想想,真是玩命啊,就这么草草的治疗了。
接下来继续说电影,电影里熊掉头发那一段,那也太草率了吧,刻画的太简单了,那么一小撮,太假了啊,我那时候是整片整片的掉啊,风一吹,那头发在风中凌乱的飘落满地啊,枕头上,衣服上,地上,洗头什么的,满屋子到处都是啊,那叫一个心疼,难受啊,后来也像电影里那样自己跑到理发店推了一个光光,推光后并没有电影里那么潇洒,还敢和朋友出去逛街,出去骚,真实的应该是,化疗后伴随着痛苦不堪的身体,连走路都需要搀扶的身体,受不得一点外界的细菌,生怕感染,天天只能呆呆的在病房,静静等待着护士带着她精湛的刺绣般手艺,天天过来刺你,刺你,你,你。
还有电影里熊跟主治医生那么那么。。。。
我就不多说了,其实现实里,医生都是很老很丑的,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的,不是老妇女就是老头,年轻的医生一般都是跟班,也不会跟你那么近乎,所以我们只能看看护士,咦,今天这个小护士不错,呀,那个实习的小护士萌萌哒,没事能和他们聊聊天就心花怒放了。
还有电影里很多时候那些医院的场景啊CT啊,骨髓穿刺啊,还有那些熟悉不能再熟悉的仪器啊,表现的还是比较真实的,看着我真是不寒而栗啊,真的不敢想象当时自己怎么经历过来这些的,现在写这些,其实我都是在努力的回想了,已经忘记很多很多事情了,电影让我又想起来那些可怕的过程,我有时候在想是该忘记呢,还是要面对。
对了,电影里有个小男孩,说到这个小男孩,看到他出场后不久,我就有点HOLD不住了,因为我当时治疗时候,隔壁病房也有个五岁的小男孩是淋巴瘤,而且跟电影里真的表现的都是一模一样啊,(电影里这段表现的最好)这段直接戳中我泪点,现实中我认识的这个小男孩也很乖,他每一次打针都好坚强好勇敢,都不哭,只会稍稍的皱起眉头。
你要知道化疗的那种化学药物进入身体后,就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脱发是最没有感觉的一种,它出现的反应有大面积疼痛反应、骨髓抑制、胃肠毒性、免疫抑制、肾脏毒性、肝损伤、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皮疹,骨质疏松,听力减退等等等等,真的太勇敢了,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病,只知道一直在医院,反正跟电影里几乎一样,记得他老是跑到我病房叫我,大哥哥,大哥哥,那声音至今还记忆犹心,老是喜欢玩我的手机,拿我手机玩游戏,一玩玩很久,真是的,我有时候自己也要玩啊啊啊,我还要跟妹子们聊天啊啊啊,所以有时候好嫌弃他呢,不过基本上还是都给他玩了,因为他每次玩手机游戏都好专心,好兴奋,而且他比电影里的小男孩还要可爱很多,我还有跟他合照,都是头光光的时候照的,不过现在我不敢去翻看,因为在那之后不久,大概三个多月后他跟电影里面的小男孩一样,回家了,再后来我就听到了已经不在了的消息,说到这里,我又忍不住了,让我小难过一会,(其实,每个生病的人我都觉得特别的坚强,特别的)接下来说说电影里熊的朋友,真羡慕有一群小伙伴陪他,一起疯一起玩一起闹,我当时治疗的前段时间都是一个人,当然也有很多朋友关心,但是跟他们聊天聊不下去,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你,问你还好不,你也只能说还好,真的好不好,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不像电影里那几个小伙伴无话不说。
不过我在治疗快尾声的时候跟H兄关系才走近,记得在治疗期间拿他爸的刮胡子刀给我剃过头,天天在一起谈天说地,当然了现在也是很好的兄弟,虽然他是一个浪子,哈哈,不过不管现在还是以后肯定是我这辈子最好的兄弟。
电影里欢乐的镜头太多了啊,还能喝酒啥的,我觉得有点扯,我当时连辣椒都不吃了,鸡蛋什么的有点发的食物都不吃,吃东西特别特别注意。
电影里没有说熊治疗了多少个疗程,到达了一个什么程度,阶段出院的,也没有说他过了多久又病情复发,表现的节奏略快,不详细,据我了解,后来是累积的地方增多了,加上放疗带来的并发症,然后就发高烧,这个病啊最怕发烧了,我现在都怕,一发烧我就会胡思乱想,我记得最后临走的时候他还发了条微博,不过那条微博好像隐藏了还是删了,印象中说的很伤感,但是她其他的微博都还在,具体的你们可以去微博搜他的名字,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她这么多事,毕竟我和她属于是一个圈子的(病友圈)其实我们的队伍也挺庞大的,我们全国都有朋友,还有我们的组织,有我们自己的群,有自己的论坛等等。
接下来说说电影里的亲人吧,也是戳中我泪点的地方啊,当他爸爸妈妈在医生面前呆呆的坐着听着医生讲着这个病比较复杂,很严重,五年存活率只有20%,看着他们的眼神,一直沉默不语,我的眼睛就开始湿润了,还有他爸爸在给他买薯片挑选哪个口味适合她的时候突然的痛哭起来,让我都感动不已,想到了我的家里人他们那时候又是怎么经历过来的。
我知道我自己生病虽然痛苦,但是给亲人,特别是父母带来的是更大的痛,他们恨不得病在他们身上啊,记得当时我88岁从小带我长大的爷爷,在我面前哭的泣不成声,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过他哭过一次,他可是当过兵打过鬼子的铁汉子啊,但是那一次在我面前,哭着跟我说为什么生病的不是他自己,为什么,一直重复,一直哭,当时我很心碎,由于爷爷他太担心我,在我还在生病治疗期间,他就突然突发脑溢血,离世了。
继续让我沉默一会。。
在熊去世后电影里没有怎么演他父母之后的情节了,我想熊走后,他的家里人一定很伤心难受,我能体会这种感受,毕竟在医院呆了那么久,生死离别看的太多,而且就在上个月,我的父亲,哎,才52岁,跟我爷爷一样一直身体很健康,突发的心梗,就那样走了,我就想不通,我的命运怎么这么。。。。
哎,我也无法形容这种感觉,因为自己现在还没有走出父亲离开的这个事实,虽然前面写的一些话,应该看的出来我很乐观,但是写到此,我的心情。。。。
让我继续沉默一会。。。。。
就这样吧,就这样写到这把,虽然熊顿最终还是离开了,但她留下给我们的是那些美好,告诉我们要微笑着面对人生,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熊顿说:死,只是一个结果,怎么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说:既然我们选择不了人生的长度,那就选择人生的宽度吧。
电影我是跟我娘晚上一起去看的,第一天上映就去看了,全程我还好,我娘哭了好几次,看完电影就来写影评了,都写了好几个小时了,还修改了好多次,而且写的好凌乱,毕竟书读的少,水平有限,但都是我发自肺腑的话,将就着看,对不住各位了,我娘催我睡觉催了无数遍了,都快2点了,熬着夜写的,想想,真是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身体,最后我想大家应该也会好奇我现在的身体情况,那就给大家汇报下我现在的情况吧,目前身体状况还不错,但是由于今年创业,比较辛苦,再一个饮食也不规律,操心比较多,导致身体大幅度下滑,不过现在正在调整当中,没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了,我现在偶尔也熬夜,吃东西也比较随意,但是今天看完电影又一次提醒了我自己,一定要注意身体,所以这段时间我都在调养自己的身体和心理。
在这里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因为觉得自己年轻,就乱来。
过几天我又要去医院复查了,虽然到现在六年了,但是还是会心里忐忑不安,毕竟这还是一件有关于生死的事,其他方面除了放疗后烙下了放射性纤维化的症状(需每个星期去按摩缓解)外,其他都算不错,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也请你们不要把我当异类看,我只是经历比普通人多一些些)不过还是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因为最近心情波动起伏比较大。
也许这篇算不上是影评吧,属于是结合我个人来讲述的观后感。
在最后依然送上以前我说的一句话,珍惜现在,珍惜眼前,珍惜当下,因为“千万个美丽的未来都抵不过一个真实温暖的现在”。
首先,我们抛开现实的熊顿本人,来说一说电影。
当然是纯吐槽,别把真实的熊顿带入。
白百何饰演的熊顿在影片的开始扮演的姑娘我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智商正常的姑娘,婚礼迟到,撕掉新娘的肩带,说男友的妈妈是大便头。
对比后面好贱的劈腿我突然感到理解,如果我有这样一个女友,那可能是我上辈子倒了大霉。
如果不看漫画,不看影片名,我还以为接下来的发展是一个中二少女各种二逼的故事,然而却在不经意间她突然摔倒了。
对没错,摔倒了进了医院。
原本以为正片开始,会是被查出癌症然后通过自身的乐观顽强战胜病魔的故事,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遇到了一个吴彦祖这么帅的梁医生,整个人就变了,脑内小剧场看的我不要不要的,一度让我以为接下来的事情会和这个医生有关,然而我又他妈的想错了。
医生实际上算个配角,通篇都是白百合饰演的熊顿在不停的幻想。
而这幻想怎样能给我一个乐观的想象呢,从老崔的朋友来找梁医生送钱被熊顿看到被她想成是医闹,拉去杂物间之后出来又被小护士看到,如果我是梁医生我他妈的就发火让她滚蛋吧,是的滚蛋吧肿瘤君,可能是梁医生脾气好,也因为救人是天职,毕竟没理由,但是我真的没办法想象一个这么大的姑娘智商怎么就这样。
然后就是呢遇到了前男友,和自己的朋友一起捉弄,可是原本我还为熊顿感到不平,但是对比之前她的作,我只能说这一段把她变得更渣,别说我,毕竟我是个直男癌。
毕竟前男友是个不行的存在,不捉弄他捉弄谁。
本以为荒唐的事情做完了,该好好的回去医院安心治病,努力抗癌,但是熊顿并没有,然后出院了,出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人家艾米的公司闹了一通,正如艾米所说,你有考虑过别人的感想吗,你是好了但是我还要混啊,所以这种智商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呢,自认自己搞定了肿瘤可以拯救世界伐?
这是对于剧情的各种吐槽。
要不就是各种脑内小剧场,要不就是各种作,我实在没办法想象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熊顿,是不是那个画着漫画的熊顿。
当然了影片中的友情虽然如漫画一样,但是也让我觉得这个友情过了伙,但是后面的撕逼却又让我对这段友情产生疑问。
爱情的话不多说自己作,怪不得别人,分了也好对谁都是解脱、展现的亲情在友情面前就像兑了水,感觉朋友们要比爸妈更关心。
不得不夸赞老戏骨就是老戏骨,转身的背影,在超市买薯片,简直就是本片所有演员该学的。
我要夸赞。
当然影片最后我要做的99件事情就好像是导演凑不够时间了一样,导演,鸡汤可不是这样的哟。
当然了有人说这是一部绝症版的小时代,我深表赞同。
一个二逼到家的癌症患者见到帅哥医生甚至不想自己的病情,脑部各种小电影,看到穿的土土的农民样子就以为是医闹,拖了稿子不觉得自己惭愧,不尊重女上司,无不体现白百合饰演的熊顿的作死。
我实在不明白这片子的乐观是体现在可以抛开一切肆意妄为,还是跑出医院喝酒聊天,我觉得真是的乐观不是这种作死。
真实的熊顿是画着漫画展现着她坚强乐观的一面,我希望她在天国安好,我也希望影片不要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去展现所谓的感动天感动地,也别在去消费已经失去的熊顿。
好了,这就是一部烂的不能再烂的片子,我并不想把它和真实的那个乐观的熊顿联系在一起。
如果她在天堂看到这部电影,该做何感想
白百何真是个挺神奇的女演员。
大概没有强卖的人设,没有固定的标签,所以白百何的记忆点其实并不明确,在如今这光怪陆离的娱乐圈或许并不算好事,但从《失恋33天》到《捉妖记》再到《滚蛋吧!
肿瘤君》,白百何硬生生的走出自己的风格并且无法否认她在电影领域成功的占有一席之地。
从一开始对这个演员的“感性排斥”到现在对这个演员作品的“莫名期待”,她在我这用了五年时间。
长相在娱乐圈众多小、中、大花旦中算不得惊艳,身材也并非火辣,甚至连性格也谈不上讨喜,却在竞争残酷的电影圈成为了“票房女王”,自有其理。
抱着舔屏大帅哥吴彦祖的心态打开电影《滚蛋吧!
肿瘤君》,却全程被白百何吸引,情绪跟着她所饰演的熊顿起伏,甚至看到电影的结束,内心竟是十分不舍。
我想继续看熊顿各种出糗,我想继续看熊顿逗乐犯二,我想继续看熊顿各种沉迷自我的幻想,我想继续看熊顿身患绝症的同时还犯着花痴病。
其实,我就想看熊顿各种笑容。
“绝症专业户”的白百何居然能把每一场绝症都表达出不同的味道,不让观众厌烦,也不会串戏。
难得。
或许单纯靠熊顿患癌这一件事不足以撑起整部电影的情节并且也容易枯燥死板,所以导演大胆的用了许多夸张的镜头,如女主主观的天马行空的幻想,女主的内心世界,导演统统都用喜剧色彩展现给观众,外加之导演全片没有过多的描写癌症带给熊顿的病痛和折磨,所以观众的情绪在前半部分甚至是明朗的。
男友劈腿,工作搞没,身体患病,这一系列突然发生的事情在熊顿这似乎都不叫事,她依旧没心没肺的笑着,甚至还有心情去花痴主治医生,作为观众的我还一度内心感慨:哦,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过。
但欢乐的气氛终究只是铺垫,催泪的戏来了,当熊顿和母亲一起睡在病床上,熊顿依偎在母亲怀里,问母亲是否知道她的银行卡密码,告诉母亲她的银行卡密码就是母亲的生日时,我再也控制不住的泪如雨下。
好像就是这么简简单单一场戏,彻底打开了我的泪腺,也让我惊讶于白百何给观众传递情绪的能力竟如此厉害,没有撕心裂肺没有过多煽情,三言两语就让整部电影气氛大逆转。
小时候总是感动于电视剧里男女主角曲折坎坷的爱情,现如今却更容易被影视里的亲情所感动。
熊顿终究还是离开了,而我也哭成了泪人。
记住了熊顿的乐观,记住了白百何的笑容。
记住了在有限的生命里,燥起来。
然后,深夜,失眠。
<图片1>
悲剧结局的影片,我一般都不喜欢,总觉得看完之后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而肿瘤君却不同。
整部影片充满了温情和感动,深深的打动了我。
熊顿是那么乐观开朗的女孩子,面对疾病,她依然好好的过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朋友家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她也没有放弃爱的权利,她的乐观开朗也打动了吴彦祖饰演的医生。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熊顿的爸爸妈妈,熊顿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报喜不报忧,爸爸知道了女儿的病情去超市给女儿买她最爱吃的垃圾食品,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真是天下父母心。
我想,如果熊顿能好好的活下去那该多好,最后葬礼上的映像里的依然那么的乐观爱笑。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下,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多多陪伴亲人朋友爱人。
早在这部电影上之前,微博上就一直有追熊顿的漫画。
被这个开朗乐观的姑娘感动,在得知去世的消息以后心塞了不就。
所以这部电影是说什么都是预定会去看的。
这部片子说实话,没有我预期中的那么好。
主要问题是虽然导演着重用一些趣味的想象画面以及演员乐观的表现来试图感动和感染观众,但是它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整部片子结构比较松散。
导演本身是希望观众能够哭哭笑笑。
然后最后来一个升华。
不过可惜我看下来的感觉就是,好不容易情绪进去了哭出来后完了突然很突兀的插了一段喜剧,什么情绪就没了。
但是!
================理智客观剧透的分割线======================这片成功的让我哭成了狗。
让我感慨颇多。
两段重灾区,都是和父母有关。
一段是熊顿爸爸妈妈得知女儿生病后赶去医院在听完吴彦祖帅哥医生的宣判以后妈妈哭过后强装镇定的去女儿病房,爸爸去超市买东西情绪崩溃后我哭成了狗。
还有一段就是最后熊顿躺在床上抱着妈妈说自己银行卡号那里我又哭成了狗。
历来我就受不了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加上白百合和两位戏骨演技完全hold住真的是让人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冲这点我给四星推荐。
(看电影时旁边一陪女朋友看片的男同胞也哭成了狗)再说一下片子的其它有点,很多梗虽然有时候插入的有点问题但是挺有新意而且结合时下热点,比如星你的片段,类似甄嬛宫斗的片段,生化危机的片段(哦这里吴彦祖欧巴超级帅)成功让影院大家哄笑。
几个配角闺蜜演的有特点且入戏,让人能体会到友谊的感觉。
总的来说,在最近三部捉妖记,大圣和煎饼侠冲击下,作为捉妖记女主的白百合领衔的这部肿瘤君成功的突出了重围可以一看。
这部由同名漫画改编电影,本身原漫画就很好,再加上导演拍摄的手法和演员的表演,使片子更加路由可观性!
片中用到大量的想象,熊顿想象的红围巾,还有她追梁医生的过程也让人啼笑皆非,这是她住院以后的事,她还能对生活充满着向往!
其实在现实中常常听到一个关于癌症的故事,救治无效的人去游玩一圈之后就好了,其实就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有一堆好基友是多么重要,有人陪你一起购物,一起剃头,一起疯!
这里面的亲情是最自然,最戳人的。
熊顿的报喜不报忧。
熊顿告诉妈妈银行卡密码那段是全剧泪点。
很佩服她能够以这种方式和妈妈告别,哭的稀里哗啦!
后面还有一段就是在葬礼上放的那段独白,那是对肿瘤的对抗,也是对生命最后的告白!
很好看的一部电影,很搞笑的也很感人,片中的爱情、友情都触动人心。
影片中采集了动漫、武侠、恐怖等类型片的元素,并且处理得非常自然。
该片在充满喜剧、戏谑的氛围中,展现了一个面对绝症,却笑对人生、坚强乐观的女主形象。
一个原本悲伤的故事,没有苦大仇深,没有沉重压抑,传递出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作为一部漫画改编电影,很成功,看得出来导演是很用心的。
有人问我,有没有想过养了那么多宠物,十几年后他们相继死去时不难过吗?我说:不能因为会预见的分离就去逃避快乐的相遇。重要的始终是幸福的过程,小刀、奶油、酥饼肯定也都是这么想的:-)
导演水平简直垃圾
大概哭了6次,决定好好活着,今晚先大吃一顿!
编剧真屌,开场五分钟,就用在新郎新娘宣誓时迟到、扯断新娘礼服带等把卖蠢当成卖萌的桥段,寥寥几笔奠定了女主的烦人形象,使得我全程看了十五次手表问了八遍女主怎么还不死。恶搞美剧韩剧?这是网络剧才会用的伎俩吧?但是此生居然能看到吴彦祖的弩哥扮相,听他在星你主题曲下用韩语说韩剧台词,值了
剧本不行,笑点刻意,真的有人会钻桌子底下带着桌子跑出去吗
还好,原来的白百何好瘦,现在有点胖了
有个不错的漫画改编还行。
为了熊顿的原著加一颗星,电影拍得实在是不怎么样,吴彦祖也救不了
人终有一死 最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要怎样活着 说得太过于轻巧 没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永远无法感受 当生命为你敲响丧钟 上帝向你挥手示意 你当如何 是否能做到像熊顿那样 即使面对死亡 也要笑着活下去
故事本身没多少情节,但是架不住吴彦祖帅啊!还有人生路短,不管发生多大的事都打不过生死之事,珍惜生命,乐观生活!
差点火候,痒痒的,缺个爆发的点。
即便是熊顿这样开朗的人,在面对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刻,主持着自己葬礼的时候仍然是泣不成声,这部电影对于那些真正生病的人来说,真是巨大的讽刺,健康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他们的心情。而影片本身,从熊顿生病了开始说,有些难支撑起两个多小时,于是填充了很多少女中二的幻想进去。
对不起,全程无法入戏。用了很低级的手法,得到了一部很平庸的电影。
吴彦祖男神。笑对死亡
已經不奢望導演能一言點破生死,但現在只看到浮誇的糖衣毒藥。正能量這東西,過猶不及。十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常在我心》,要比這部好看。
白百合量身定做
那些在影评里瞎比比的人,都是没有人生的。
期待太高了
爸爸妈妈知道病情那一幕真的好泪目,相信所有的独生子女都很有共鸣吧
真的不错,中式小妞片到白百合这里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