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小朋友去看的,看完觉得虽然电影是欢乐大结局可是我的心里却五味杂陈。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爸爸可以满足他所有的愿望,又高大帅气,又可以时时的陪伴,不用在挨骂,不用写作业,不用吃不喜欢的食物。
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吧,起码我会毫不犹豫。
都说小朋友的成长最需要的是陪伴,可是我却做的不好,最需要的是言传身教我却没有做到,甚至我有的时候都不知道小朋友想要什么,想干什么,想玩什么。
所以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好爸爸。
从呼市回来我一直在有意识的提高陪着小朋友的时间,增加和他单独相处的时间,我发现有的时候不仅仅是他快乐,我也能获得快乐,也就是说他的成长也帮助了我的成长,真的挺好的。
前段时间有个领导给了个去呼市工作的机会,我犹豫再三,觉得什么重要在我心里应该有选择,所以我回绝了这个机会。
我想这应该是我向着好爸爸迈进的第一步吧。
买了好几本讲教育小朋友的书,争取尽早看完!!!
电影给三星半吧,我觉得是后面的完美爸爸变成了大怪物才让孩子害怕,才会觉得不好,如果不变形的话,这部电影起码能打4.5星。
有幸在昨天第二十四届国际电影节上看到了该片,以一个孩她妈的角度说几句,不够专业请见谅!
看得出国产动画很用心了,画面上颜色绚丽丰富,情节上奇思妙想脑洞大开,我八岁的女儿从头到尾全神贯注的观看,在最后关头小头爸爸要献身救家人的情节时,她忍不住捂住嘴巴热冷盈眶,我想无疑是打动了孩子的,观后她也表示好看的。
一部受众群体是低龄儿童的动画片,我想这部影片算是佳作了,但是在如今梦工厂迪斯尼等诸多动画选择的同时,还是整体情节和设计都有雷同之感,父子之情也过于表象,所有事件的递进都在意料之中,毫无新意,如果最后一个镜头小头爸爸介绍完邪魅一笑,或许更让人意犹未尽了,当然儿童动画或许不该这样吧!
中国动画还是继续加油吧,撇去人家的影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人物性格,让更多孩子爱上我们的动画片!
事情发生在我女儿身上,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契机,当然,在谈论她为何会被动画片吓跑之余,我也有一些关于国产动画以及“在国内尚无分级制度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我分级”的心得体会想来分享,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来聊聊。
下面开始正文。
如今每个周末,我都在家带孩子,无论有没有相关经验都应该明白,这是件“痛并快乐着”的使命……因为我自己是个喜欢跑影院看电影的人,于是很自然地也把这个习惯带给了孩子——观影时间+来回路上时间+其他潜在娱乐时间,总之,看电影是个可以陪孩子并且相当“杀时间”的好项目。
其实我女儿要再过几个月才满五周岁,但比较懂事了,从去年11月的《汪汪队立大功之超能救援》开始,我已经带她去影院看过近10部动画电影了,都还挺喜欢(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个人觉得不是非要精挑细选什么好片子去看,初步感觉别太糟糕的都可以,先用数量刷点基础再说)。
以上为故事背景。
上周六,我见《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有规模不小的点映,便像往常那样带着女儿去观影了。
并不是任何子供向动画电影我都会青睐,我平时在留意之余,还是会做些基本的判断和选择。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大电影系列,虽然是重启这个老IP之后的另一波魔改作品,许多观众已经不认了,但好歹央视动画的底子不算差,加上女儿也曾在电视上看过TV动画,于是就有了这次观影。
我小时候看的95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长这样——
不禁有些感慨,当年做工程设计师的小头爸爸,如今成了程序员,真是与时俱进的改变啊……尽管读到这里的朋友都不会介意剧透,但出于基本的负责态度和习惯,我还是加一句【下文剧透预警】。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用了一个很老套的亲子剧本:忙于开发人工智能程序的小头爸爸冷落了大头儿子,还相继搞砸了“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儿子的生日,大头儿子不禁希望自己能有个更酷更贴心的“完美爸爸”……第二天,小头爸爸向他介绍了自己刚开发完成的AI,并下达了“让大头儿子开心快乐”的指令,没想到,随后不久这个AI把大头儿子吸进了虚拟世界(别较真…)。
AI化身成了大头儿子幻想中的完美爸爸,让大头儿子开宇宙飞船、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肆意定制房间和街道,一天过遍所有节日……堪称无所不能。
稍微有些阅片量的观众,对这个剧本是不会有任何意外的,其所要传递的内核也就翻来覆去的那几样,可对于年龄不大的孩子来说,如此简单但画面和转折冲击力强的作品仍然足够新鲜。
果不其然,大头儿子在玩腻之后提出了“想回家”,而“人工智障”完美爸爸则要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大头儿子留在自己身边“让他快乐”),眼见劝阻不了,它便把大头儿子送去了按真实世界建模的虚拟空间,暂时欺骗成功后,又让假的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对大头儿子言听计从……直到大头儿子发现真相。
在这层“套娃”障眼法被揭穿后,出现了影片中第一场真正意义上具有惊悚意味的戏:完美爸爸在一脸略带机械式木然的微笑中,以“我想让你快乐”的名义,把大头儿子强行扣留了下来。
对成年观众而言,此幕只是带有些许惊悚性,谈不上多吓人,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就不同了,我女儿直接被吓得扑进了我怀里……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紧接着她还是看下去了——把她吓跑的,反而是后面看上去一点都不吓人的一幕。
明白自己被困虚拟世界的大头儿子,想办法向外发出了求救信号,并与小头爸爸约好了见面地点,通过两人各自的努力,大头儿子暂时甩开了完美爸爸,小头爸爸也成功进入虚拟世界,两人在红树林重逢相拥。
突然,我女儿起身向外走去,我愣了一下,才确认她是不想看了,要走。
此时片子已经放了一小时左右,算算时间也只剩二十多分钟的戏了,接下去大概会发生什么并不难猜,但我挺好奇故事最终的落点如何——反倒是我想把片子看完,无奈女儿去意已决,我劝了两三次无果,只好作罢。
这是她第一次没能在影院看完电影,我很好奇她为什么会被吓跑,通过一番询问和回答,我明白了缘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重逢确实很振奋,但接下去完美爸爸肯定会实施更加可怕的阻挠,她是被这种“可预见的未知恐惧感”吓走的。
就好比咱们有些人看恐怖片,碰到一些恐怖镜头或者明显的“高能预警”片段时,会蒙上眼睛不敢看(或者透过指缝看),而我女儿直接选择不看了……虽然貌似有些“胆小”,可不得不说,小家伙的逻辑联想力不错。
我原以为女儿的反应是个例,结果我今天去豆瓣上看了一圈,发现还有些孩子也被吓到了,大家的“惊吓点”可能不同,但都殊途同归。
应该怪电影么?
我觉得大可不必。
平心而论,《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东拼西凑的剧本完成度还可以,也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给孩子看没什么大问题(我确认过女儿只是当时有点怕,没留下啥心理阴影)……更大的问题在于,在咱们这个没有电影分级的环境下,观众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分级选择?
以及电影能够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些提醒?
在我小时候,动画片根本没有什么分级考虑,无论是引进的外国动画,还是上美出品为代表的国产动画,放什么就看什么——
倘若以今天的标准,充满政治隐喻和官场黑话的《葫芦小金刚》,以及包含各种成人元素的黑帮题材《特别车队》等作品,是绝对看不到的,更何况其他一些更知名的作品,如今也都有了“童年阴影”的美名。
我们那代人,就是在大人们“动画片都是给小孩子看的”观念笼罩下,一边委屈一边快乐地汲取着各类中外动画野蛮成长的。
我不想厚古薄今地说当时的环境就一定有多好,事实上,观众们普遍有了分级意识是好事,这是观念进步的表现,一些存在暴力、血腥等等成人向元素的动画作品,确实需要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做出限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某些家长在这件系统性的复杂事物面前,表现出了另一种不负责任的懒政行为,把许多本不该由动画来承担的罪责都推到了动画片头上,“受伤”最多的,当属是曾经最火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
动画本身没错,这个庞大和繁芜的责任,需要由动画制作方、审查部门、电视台、院线、家长等社会各界众多相关方共同背负起来并合理分担。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我今天只想简单谈谈院线影片方面的选择。
近些年国产动画的进步很大,针对各年龄段的各种类型作品都得到了极大丰富,在电影长片这块,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度和待遇整体都上了一个台阶,也确实涌现了一批好作品,比如彩条屋的《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追光动画的《白蛇:缘起》《新神榜之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还没上映)等等。
追光动画那群小伙伴很有意思,我在一次访谈中听到,他们搞创作的动力之一,是想用作品证明“动画片并非一定是给孩子看的”,他们铆足了劲,想用青年向/成人向动画来证明自己的初衷,这其实能够代表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国动画人。
可我想说的是,少儿动画也有很多课要补,或者说更需要进步。
若不是因为女儿的关系,我恐怕也不会关注到这些子供向动画——诚然,现在的小朋友们,早已不止有“羊”和“熊”可以看了,但选择余地大大增加的同时,真正品质出众的好作品,反而很罕见。
我也不特别指名道姓,通过我平时的一些观察,现在给孩子看的动画,多数套着差不多的故事模板想方设法卖玩具,而且基本都透着股“反正给孩子看,简单搞一下就行”的味道,真正新奇有趣且寓教于乐的佳作很少……反正我女儿现在已经不太想看电视上的动画了……别总觉得孩子好糊弄,其实现在的小孩成长很快(比我们小时候早熟多了),这对动画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拿我女儿看过的院线电影来说吧,个人感觉《熊出没之狂野大陆》《海底小纵队:火焰之环》属于比较好的那档,《猪猪侠大电影·恐龙日记》等片子就差劲多了……可即便是“狂野大陆”这种我觉得还行的动画,实际也存在叙事粗糙等硬伤:最受欢迎的作品都尚且如此,其他同类作品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那些影响力大、品质好的青年向、成年向的动画作品确实应该关注,但优秀的子供向动画或许更值得鼓掌——而且我们要明白一点,电影分级中的“全龄段”作品并非是专给儿童看,而是指所有人都可以观看的。
在为国产动画送出衷心祝愿的同时,最后来简单讲几点自己的“分级”心得吧。
1、选片前,通过网站或购票平台,对一部片子进行基本了解,最好能看看简介和预告片(推介文可以少看),相信会有个基本的判断;2、带孩子的话最好还是看动画,孩子年龄比较大了再考虑真人电影,而动画电影也要看题材、IP和制作水平,像是蹭热门IP的、画面质感差的都别看;3、购票前先问问孩子/同伴的意见,并尽可能地摸清楚对方的喜好、尺度和特点,“个人分级”的好处在于,标准都是私人订制的;4、除非是自己去影院,否则,组队看电影通常更多是为了社交和休闲娱乐,“电影”并不是最要紧的,总会有更重要的东西存在。
对于我上述那些乱糟糟的想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嘛?
【也欢迎关注我公号“有爱评论区”。
】
在一片质疑声中,我还是带着女儿去看了电影《大头儿子小头爸爸4之完美爸爸》,的确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不少网友说的硬伤的确存在,比如情节单调、后面完美爸爸变身吓哭孩子等等,应该说,从剧情上来说,这是一部幼儿动画;可是从整个立意来说,这不仅是给孩子看的,而是告诉孩子,家及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快乐的源泉,更是情感的宝库;而父母呢,不需要完美,但是需要高质量的陪伴。
看完这部电影,刚好也到了女儿的生日,老公就如同小头爸爸那样,觉得小孩子的生日不用太在意,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将礼物买回来,女儿那个生气地立刻变身“无敌破坏王”,在他爸的书房各种捣乱,最后他爸没办法,只好找我来救场,而见到我的时候,本来怒气冲冲的女儿变得委屈得不行,眼泪立刻掉了下来,对我说:“妈妈,我现在理解大头儿子了,是爸爸太坏了,比小头爸爸还坏!
”之前在看电影的时候,女儿从小大人的角度也对大头儿子提出了批评,“妈妈,要是爸爸因为工作忘记了我的生日,我不会这么无理取闹的,我会让爸爸赔我双份礼物的,嘿嘿”你看,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到女儿自己身上的时候,女儿的第一反应也是如同大头儿子一样,明显不能如看电影时那样“明辨是非”了。
因为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这种“共情能力”有着一个天然的断裂。
很多时候我们说孩子的共情能力比大人还强,这有个前提就是孩子拥有或经历过这种情感。
而完美爸爸与大头儿子最后的分歧也是在这里,因为完美爸爸单纯地陪玩,是没法让大头儿子经历丰富的情感变化,只有一种快乐的情感是无法满足一个正常孩子的情感需求的。
大头儿子在享受了极致的”快乐“之后也明白了,自己对爸小头爸爸、对家的爱不仅是因为能拥有快乐,更是因为能与小头爸爸一起经历很多,能在围裙妈妈的"管束”下拥有更多情感、让快乐变得更珍贵,让家变得更温暖。
而其实电影中的完美爸爸还有一个映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部分父母,他们会如同电影里的完美爸爸那样,对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有求必应,也给孩子创造一个如同电影里面的梦幻世界,可是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与互动,最后,孩子在享受短暂的快乐后,很快就会提出新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对礼物喜新厌旧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的原因之一。
这其实在这部拍的不算好看的电影给我启示吧,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其实比一个昂贵的礼物更能让孩子和你感动双倍的开心,毕竟我们爱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是享受这俩父子之间充满互动的各种温馨啊
我是一个人单独看的,说实话,如果我也有孩子并且带孩子一起看的话,我会有压力。
影片名字叫《完美爸爸》,里面也表达出大头儿子想要完美爸爸,里面甚至还有同学间对爸爸的互相攀比,如果都是家长看的话,怎么能没有压力,而且传达的价值观也不好,起码不该给孩子灌输这些吧,或者你在结尾告诉大家不要攀比。
影片最有意思的事情是里面的完美爸爸黑化的过渡,完美爸爸发现不能让其他人破坏自己的虚拟世界,否则他就不能当大头儿子的完美爸爸了,毕竟他的出现就是为了这个完美爸爸的人设。
咦,有没有发现这剧情的类似,这就是鹤守月2.0啊。
《晴雅集》里的鹤守月是被幻化造出来的,并被告知永远-守护-公主,鹤守月就是AI,就是一字不落的执行。
《完美爸爸》里的完美爸爸是被虚拟出来的,并被告知要当大头儿子的完美爸爸,完美爸爸是小头爸爸设计出来的AI,也是是一字不落的执行。
《晴雅集》里鹤守月发现如果自己死了就没办法永远守护公主了,于是他又要释放大蛇,又要把其他斩蛇人都弄死,又要和大蛇融合。
《完美爸爸》里的完美爸爸发现如果自己的虚拟世界被破坏了,自己就没办法执行当完美爸爸的指令了,他必须把大头儿子留下来甚至把其他人都弄死。
导演你喜欢郭老四为什么不直接说,幸好我们发现了你在致敬他,《晴雅集》被强制下架了,你就用致敬的方式让大家回忆起来。
导演应该还看过挺多页游广告,各种吞食鲲在天上飞的那种,也被完美引用了。
所以我独自一人前来观看这部学龄前儿童动画片,也并不觉得枯燥。
难看,剧情跟以前的电影还有点像简直就是换了个皮都是大头儿子在原来的世界并不开心,然后就突然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然后原本感觉挺好后来又遇到了困难然后小偷爸爸挺身而出,全篇结束,这不就是那个什么俄罗斯的剧情吗?
编剧一点心意都没有,我也是服了求求你,学学隔壁熊出没吧真的是太敷衍了,炒冷饭就炒冷饭还要炒一个豆瓣评分只有4点多分的东西看这玩意儿简直浪费时间我都能知道下一部编剧要写什么了,这个是未来,那以后就说大头儿子穿越到古代好了呗反正就这样套公式就行了总会有小孩去看是吧?
发现自己泪点挺低的,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都感动到落泪,我的感触是:人工智能AI、游戏再有趣,也战胜不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和亲情!
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上瘾不能自拔,但如果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爱,感受到我们的真心等待,孩子肯定会回到我们的身边!
今天中午看电影之前,在万达的负2楼停车场看到一幕久久不能忘怀:一个爷爷打自己的孙子,在远处只听见啪啪啪的声音,走近了发现7.8岁的孩子躺在地上双手捂着自己的脸。
而孩子往前边走,爷爷在后面一直打,换了四五个地方爷爷还没有停,孩子会时不时的拉拉爷爷的衣角,旁边的奶奶说:打他都不听,没事儿,这个孩子太不听话了。
本该是最爱孩子的亲人这样对待孩子,不知道以后他以后要如何和世界相处?
本该是世界最爱他的长辈这样对待孩子,不知道他以后还能相信谁?
本该是最好的享受爱的年龄,可是却这样被对待……真希望父母真正看到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真希望国家能出来管一管这样的父母,真怕这样的行为毁了孩子的未来,世界的未来。
好父母可以改变世界!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完美爸爸
陪弟弟看,不好看,电影院里只有一家人加上我们姐弟俩。
刚开始看就有银河守护者游戏的广告,打宇宙怪物吃金币,最后还有个胜利。。。
这都能变电影 就nm离谱,场景换来换去,不知道在干啥,还完美爸爸,完美爸爸就是带儿子在不同场景变来变去吗?
这也太肤浅了吧,完美?
完美个p,不知道想传递啥,浮于表面,儿子想要啥就变啥,如果我是大头儿子可能会一脸懵逼。
暑期档最新的动画电影《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已上映,电影的内容与题材,将一个在中国家庭传统文化较为忽视的情感——“父爱”用新的切入点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什么样的爸爸才算完美,聚焦现实问题的动画电影摆脱对过去“动画片”只是给小朋友看的固有思维,这是一部适合全家一起观赏的电影。
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每个人也都拥有心中的完美爸爸。
这是本片所聚焦的主题——“我的爸爸很了不起”。
本片的开始,使用了通俗又有共鸣的矛盾开场:大头儿子与同学们也在互相炫耀彼此的爸爸,宇航员、武术专家等等,那都是孩子们眼中了不起的大人物。
而小头爸爸的出场,毛手毛脚,甚至还演说着让人难以理解的AI知识与二进制,他没能让自己成为大头儿子的骄傲。
于是在故事中,把一个问题抛给了主人公,也抛给了所有的观众,“什么样的爸爸才算完美?
”这个问题,从妈妈的视角来看,那是一个家的主心骨,是那个大英雄。
在孩子的视角来看,是一个在做了不起的大事情的人。
但是这些汇总在一起,让我们不禁深思——妈妈似乎关注孩子的全部细枝末节的生活,而爸爸,变成了一个有距离感的人。
故事从小头爸爸的视角,开始剖析了关于父爱的表象与内核的探讨。
他用AI技术制作了一个系统里完美无瑕的父亲,智慧体贴身材健壮无所不能。
这些,是我们所看到的关于父爱表象的展示。
故事的最后,又是他这个不完美的爸爸,倚靠着一家人的团结破除了系统的束缚成功逃出程序。
而这个结局,则是关于感情内核的深入表达,家是一切源头的开始。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通过这段反英雄主义的探险经历,与观众一起体验了对于父爱多重的体验与内敛深刻的展示。
国民级经典IP,奇幻世界里的非一般父子情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是历时25年的经典IP,延续了四代人的经典动画故事,陪伴着我们从童年走到中年。
IP生命力的延续,是以时代力量的注入来维系的。
由中文在线联合出品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从制作层面上来看,更为精致的3D视觉效果,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设计,给了观众不同于以往版本的观影体验。
从剧情层面上看,也将当下热门的AI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剧情中,基于原本亲情电影故事主线,叠加了更富有想象力的科技奇幻空间,也拓展了观影的群体。
全新时代特色的融入,把家庭亲情的价值观,融合进“科技改变了生活但改变不了感情”这一情感态度的表达。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东西都被技术手段所一一替代。
当观众望着大银幕,看着大头儿子被人工智能的完美爸爸所吸引,所伤害,所背叛。
最后与他一起反思,关于一个家的真正意义。
是爸爸妈妈的信任,是孩子与父母的帮助,是认真的一个拥抱,是面对苦难时的坚持。
我们终究会在影片里看到自己一闪而过的某个念头,或者某个也困惑过的问题。
曾经我们是不完美小孩,如今缓慢仓促的也成了不完美的父母。
只是我们对于那份藏在日常里,几乎从不表达的感情,发现的都是后知后觉,就像那个在大头儿子裤子口袋里看到的纸条,代表着每一个人为了家庭最真挚的努力。
7月17号,我带了一个8岁和10岁2个娃一起去看了《大头儿子4:完美爸爸》,观影后,小朋友都说好看,今年暑假作文就写这个影片的观后感。
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接触互联网手机等等虚拟空间,我在学习和网络游戏的时间分配中也是很纠结,这个片子中深层的家庭教育的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启发。
全片剧情精彩紧凑,唯一的缺憾是爸爸配音太老了。
好看
一直都支持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这部刚开始有点无聊,但它是童年呀!
孩子看的
每个人的爸爸都是不完美的,甚至曾经还讨厌过自己的爸爸,但其实他们很爱我们的,只是他的爱跟妈妈不一样罢了
借范伟的一句话,别整三岁的,有能耐你整四岁的。啥时候能把可观看年龄往上提提啊。替女儿给个三星吧。
谁给的“少儿不宜”的tag哈哈哈哈,太贴切了
不出错的亲子观影
呃...质量实在谈不上...两星...为熟悉的配音们加一星
毁童年
没有预想中那么烂,但剧情确实老套了一些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都已经出到4了,我都到了为人母的年纪了,原来都过去这么久了。这个IP简直是成年人心中的童年回忆!这是一部不错的寓教于乐动画电影!适合孩子和家长们观看!
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国产动画,很适合带孩子观看。
还没有电视好看
话说小头的职业到底是嘛
一般
不适合成年人看。
狗都不看
竟然被戳中了哭点……完美爸爸什么都好都很厉害,可以一起骑恐龙,可以一起玩游戏,可以指挥大鲸鱼,只有一样东西他没有,就是爱。
陪孩子在电影院看的,怎么说呢?我先上个WC
没前几部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