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翁主

덕혜옹주,末代公主(台),The Last Princess

主演:孙艺珍,朴海日,罗美兰,郑尚勋,金所泫,朴珠美,安内相,尹宰文,金材昱,白润植,高洙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日语年份:2016

 剧照

德惠翁主 剧照 NO.1德惠翁主 剧照 NO.2德惠翁主 剧照 NO.3德惠翁主 剧照 NO.4德惠翁主 剧照 NO.5德惠翁主 剧照 NO.6德惠翁主 剧照 NO.13德惠翁主 剧照 NO.14德惠翁主 剧照 NO.15德惠翁主 剧照 NO.16德惠翁主 剧照 NO.17德惠翁主 剧照 NO.18德惠翁主 剧照 NO.19德惠翁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抱着短暂的忍耐,等待却是一生

13三岁被迫去日本,从仆人安慰说"一定能回去的,忍耐一下",一忍就忍了38年。

知道日本投降后,都因曾是皇族人士的身份而被拒绝,精神极度崩溃之下最终发疯。

不得不说韩国人拍的真好哭😭。

"印章的章,汉水的汉""十分钟我就来了"这一段爆哭,十分钟,一眼万年,为了孩童时"岳父"的嘱托,青春时的萌动,青年时的爱慕,男主坚守了一生,守护了一生。

 2 )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观电影《德惠翁主》

前言:“视尔不臧,我思不閟”语出《诗经·鄘风·载驰》,为我国春秋时期的爱国主义诗人许穆夫人所作。

意为看到你们行事不善,而我对故国的思念却不能停止。

大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是我喜欢的一个主题,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艺术,相关故事都会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因此,历史人物传记片常常是我的热爱,特别是那些在波云诡谲的历史时代里奋力抗争的弱势人物,虽然经历波折,命运不由自己主宰,比起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缺乏振臂高呼的力量,但那些呐喊和挣扎,为生命之哀流下的眼泪都更能震撼我心,更真实更有力。

韩国八月上映的电影《德惠翁主》完全符合我对这一题材的偏好,更让我在熟悉的年代感里看到了不熟悉的人生。

我历来对韩国历史兴趣贫乏,自然也就了解不多。

可以说,在电影开篇时,我是抱着好奇和一无所知的心态进入剧情的。

当李氏国王穿着中国明制服饰坐在高位上,面对底下清一色燕尾服的朝臣,服饰的强烈反差让我有种时空错位的错觉,总觉得这两种服饰所代表的历史在衔接上出了问题,中间似被生生减掉一节。

然而,对朝鲜历史的无知并不能妨碍我观影的热望,剧情流畅的发展,朝鲜日据时代与中华民国的时代重叠让我很快抛掉了陌生感,完全融入。

尽管德惠翁主仍旧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熟悉的年代,中韩两国曾共同经历过的屈辱遭遇并不会给中国观众太多隔膜,相反,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回顾历史的视角。

德惠翁主是李氏王朝的末代皇女。

按照李氏宫规,嫡出称公主,庶出称翁主,德惠是侧室梁贵人所生,因而称翁主。

她出生时,李氏王朝衰微,变成了日本人的傀儡。

德惠的哥哥十一岁就被送往日本,名为读书,实则成为人质。

德惠虽为翁主,依然未能幸免,尽管父亲对她千般宠爱,也曾为避免她走哥哥的路而做过努力,但他终究未能拗过历史赋予德惠的命运,在他被毒死后,女儿被送往日本读书。

历史上的德惠境遇悲惨,在日本患上早发性痴呆症,整个人如同行尸走肉,憔悴支离。

她没有恋爱过,被迫与番主的儿子结婚,最终又被迫离婚。

常年被关在疯人院里,被人遗忘了。

直到1961年朴正熙访美路过东京时才从她嫂子口中听说她的其人其事,并安排为她办理归国手续。

德惠翁主离开故国三十八年,最美好的青春做了政治的牺牲品,她的身体曾享有锦衣玉食,但她的灵魂却任人欺凌。

在动荡的历史中,德惠的名字那么渺小,小得唯有亲人才记得她的存在。

如果后人不时常提起,知道她的人会越来越少,她的名字就像照片上苍白的面容,人生像一张纸片,随风飘零。

但电影给了这个女人新的生命,不但还原了她一生的遭遇,更丰满了她的灵魂——对故国的爱与思念,无论命运如何捉弄,无论历史怎样变迁,她对祖国的深情都不能磨灭。

三十八年的囚禁也无法改变她生命的血缘,她就是韩国的女儿,富贵不能改变她的心,蹂躏也不能摧残她的家国情怀。

历史无温情,我们常常为被其抛弃揉碎的弱者而叹息。

但电影和文学却可以为历史的冷漠填补空白,发挥合理的想像,让人物拥有灵魂,让情感得到慰藉。

电影中的虚构人物金章汉是整个故事的推动者,他的出现让德惠翁主悲惨空洞的人生增添了脉脉温情。

历史上,德惠的父亲为了阻止女儿有朝一日被迫嫁给日本人,曾打算将她嫁给一个大臣的侄子,并已择定了最佳人选。

然而,正如电影中表现的那样,此事被日本人破坏,那个择定的驸马也不知去向。

但电影抓住了这一历史细节,让这位消失的驸马留在了德惠的身边。

当她被迫前往日本后,他也前往日本入读军校,并成为了一名军人。

以侍卫的身份再次回到德惠的身边,以自己所能保护她的同时为在日的朝鲜抵抗组织提供一切援助。

金章汉,这位历史上消失的驸马,不但给了德惠生的希望,并参与了德惠与兄长流亡上海的计划。

然而,事情被韩奸破坏,最后关头终成泡影。

金章汉重伤流放,而德惠被嫁给番主之子,生下一个女儿。

两人本应是夫妻,但历史破坏了这段姻缘。

他们本可以拥有爱情,但叛国者却将爱的岩浆冷却。

逃跑的最后关头,两人在静岗地下抵抗基地遭遇日本兵的伏击,金章汉要德惠从地道先走,给他十分钟的时间与日本兵周旋,他一定会追上她,在海边会合。

德惠答应了,但当她跑到海边时,面对的是苍茫的大海和荒凉的沙滩。

海的那边是上海,此刻却看不到一艘可以渡她到达彼岸的船。

当金章汉设计炸死日本兵后匆匆赶到,他们等待的小船终于到来,然而这条船早已被韩奸操控,成了劈开两人的利刃。

金章汉再也没有见过德惠,而德惠被迫结婚又被迫离婚,当日本终于投降,她兴匆匆带着女儿赶回祖国时,却在海关被拦下,她已被韩国政府列为禁止回国人员之一,李承晚担忧王室成员归国后会夺取政权,对他们永远关闭了归国的大门。

几十年后,金章汉已成为韩国某报刊的主要负责人,但他始终不能忘记德惠翁主,终于在日本的疯人院里找到了她。

她已苍老、疯癫、身体佝偻,风华不再。

电影没有表现爱情,我们只看到一段岁月的流逝,一场历史的沧桑变幻。

但爱情却并未消匿,德惠的记忆又回到海边,金章汉说要她等自己十分钟,他一定会找到她。

今天他又坐在自己对面,她问他,十分钟都已经过了,你怎么还不来?

海边目睹金章汉被叛国者打伤的一幕一定是她脑海中最深的创伤,这些年她以为金章汉已经死了,她亲眼看到他身中数枪倒地。

此刻,两人白首相对,爱情好似未曾来过,爱情早已与家国相融。

它不是单薄的情思,而是厚重的思念,思念中承载太多的期许和绝望,人如炼狱中煎熬,而家国却在遥远的彼岸,永不可触。

韩泽秀,剧中的韩奸,卖主求荣的投降派,不比我们熟悉的汉奸更显善良。

丑恶的嘴脸和一次次对同胞的欺压令人恨入骨髓。

然而,电影却以非常客观冷酷的手法展示这一人物的结局,他并没有被抵抗组织暗杀,也没有遭受历史的审判,而是摇身一变又成了韩国新政府中的大人物,在海关巧遇不能回国的德惠翁主时得意洋洋地笑道,我早就说过,你这辈子都别想回国去。

那丑恶的嘴脸转而得到美国人友善的接待,而试图抗争的德惠则如风中残叶,跌倒在地,只能任风雪摧残。

叛国者的丑恶是爱国者心灵上的毒药,却毒不死一颗思念祖国的心。

就算被抛弃被践踏,被阻拦被磨折,对家国的思念不可磨灭,也许这是德惠活下来的全部支撑,直到金章汉终于找到她的这一天。

十分钟已过,故人姗姗归来,回家的路已然铺开,路之彼端是儿时的记忆,年迈的亲朋,是新的人生。

德惠翁主的一生没有传奇,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没有参与到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去。

她是一个因出身而被胁迫和蹂躏的普通人。

如果她生在平凡人家,也许一生就不会这样悲惨,也许历史少一则故事就是多福惠一人。

她是历史中的小人物,像那些一同为抗日而牺牲的同胞,临终前不忘掏出怀中浸透鲜血的国旗盖在身上,却无人记得他们的名字。

感动我们的不是凯歌,不是口号,不是主义也不是理想,只是最质朴的情感,是一个人对他出生成长的国家怀有的最原始的依恋。

国人重利,为利益格局而将家国情怀玩弄于鼓掌之中,其结果是糟蹋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种。

我们的历史复杂而曲折,面对同样的敌人遭受过同样的伤害,为什么我们却以爱国为笑谈,演绎历史如儿戏,难道不值得思索么?

 3 ) 李德惠

那时的风凛冽极了冬天的时候让人很欢喜的阳光出了德庆宫就是别的味道总有声响从河面卷着过去而来有一个叫作过去的地方么我要努力微起眼睛才能够看清一些现在的这个世界了过去的那些是什么呢没有人记得我叫德惠是大韩帝国的翁主连我自己也不记得了然而风从十月就刮起来这在任何时代都不变的风我多羡慕她可以吹在任何她要吹在的地方朝鲜、中国、日本她又不必记得她的名字就连她的爱情想必都是很令人羡慕的吧十月八日

 4 ) 要有多幸运,才得生你家

文章来源于个人原创订阅号寸得读书文/慢茶关于韩国影后孙艺珍,有句评语说得特别恰当:在那些有演技的女演员里,她是长得最好看的;在那些长得好看的女演员里,她是演技最好的。

——当然,这里指的是亚洲的女演员。

作为孙艺珍的影迷,凡是有她出现的电影,我基本上见一部看一部,这次的《德惠翁主》是去年8月在韩国公映的新片,孙艺珍在片中饰演了一位韩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德惠翁主。

什么是翁主?

翁主就是帝王庶出的女儿,在旧朝鲜李氏王朝,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其它娘娘们生的女儿,就只能被称为翁主。

这个德惠翁主,是李氏王朝最后的一位王女,类似于明朝崇祯皇帝的长平公主。

史料记载中,德惠翁主的生平是这样的——7岁的时候,父皇去世(病逝或被毒死存疑);13岁被送往日本接受教育,17岁生母去世时回国参加过葬礼,再返回日本不久,就被查出患了一种神经性疾病——早发性痴呆症;19岁被日本当局安排嫁给对马岛藩主的儿子宗武志;两年后生下一个女儿,病情时好时坏,住院成了家常便饭;41岁时,她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被安排离婚,此后在日本著名的精神病院居住,并且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

在精神病院居住到第八年的时候,韩国发生军事政变,政治强人朴正熙(朴槿惠父亲)上台,他访美途中经过东京,会见了德惠三哥英亲王的日本妻子方子,方子向他说起德惠,朴正熙完全不知德惠其人。

当方子向他介绍了德惠的身世和经历后,朴正熙眼圈湿润地说:“她的处境太悲惨了,要尽快让她回到祖国。

” 第二年,德惠返回祖国,之后病情逐渐稳定,于1989年去世,享年77岁。

根据这份生平资料,日本人对她最大的迫害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让她去日本接受教育,二是让她跟日本人结婚。

这两点,先于她去日本做人质的英亲王,跟她有相同的经历,可人家不仅适应下来,而且夫妻和睦,德惠的悲惨经历,能说全是受迫害所致吗?

况且,为了显示日韩亲善,日本当局在为她挑选夫婿的问题上也是颇费心思的,德惠被迫与之结婚的宗武志,不仅是家族的最后一代伯爵,而且是位诗人和英语学者,论相貌论学识怎么也可以拥有更好的家庭,却不得不娶患有精神疾病的异国女子为妻,他又何尝不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他对德惠是照顾和怜惜的,努力想让她幸福,可面对着一个病情日益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又如之奈何?

不过,到了电影里,一切都不一样了—— 首先,德惠被塑造成了一位非常有民族气节的翁主:她接受了日本人送来的和服,却在参加公开活动的时候,把和服穿在随身女仆的身上,自已依然穿着韩服;她原本拒绝去日本接受教育,无奈敌人拿她母亲的性命相威胁,为了保护亲人,她才踏上了异国之旅;在朝鲜劳工面前,她毫不顾忌自己面临的危险,通过公开演讲给昔日的子民们以鼓励支持;她一直在支持和半参与着朝鲜的独立运动,并差点跟英亲王流亡上海;得到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她第一时间带了女儿试图返回祖国,因为被拒绝受到刺激,才导致精神病严重发作,从此长住精神病院......其次,德惠拥有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情传奇,而那个爱情传奇的男主角是名为金章汉的虚构人物,虚构的来源是德惠父亲去世前曾想为她定亲的一个姓金的男孩子,后来德惠父亲去世,那个男孩子也就不知所踪了。

电影里却让这个男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来到日本,成为了德惠身边的护花使者。

德惠逃亡上海,他是同行者,逃亡失败后,德惠以为他被敌人害死,才万念俱灰,在宗武志身边活成了行尸走肉。

战后,当所有人都遗忘了德惠的时候,死里逃生的金章汉却从未放弃过对德惠的寻找;将德惠的悲惨遭遇告诉朴正熙的人,也由现实之中英亲王的妻子方子变成了金章汉。

他为她扫清了回国的障碍,然后去精神病院接她回家,而她,在精神病院呆了那么久,反复提醒自己的却只有他的名字以及临别时他留给她的那句话,他们象对暗号一样把离别对话再现了一遍,她居然神奇地恢复了记忆——这一段,还是挺催泪的。

现实和故事的差距,就有这么大!

如果不是幸运地生于帝王之家,一个十几岁患病,大半辈子在精神病院度日的女子,能被打捞出来,塑造成传记片、爱情片乃至主旋律爱国主义电影的女主角吗?

而且还找了影后级别的女神来扮演她,从今后,谁还会对着几张模糊难辨的老照片去探寻德惠翁主的真容啊,只怕一想起她,脑海中就会即刻浮现出孙艺珍那张最具天然美的面孔了吧?

这又是怎样的一份幸运啊!

 5 )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但凡以历史为基础的戏说剧,对男女主总会美化,纵使再反面再不堪的男女主,他们也是因为情非得已的变故才成为了不堪的反面。

比如《戏说慈禧》和《明成皇后》,这两位女主不过也就是玩弄政治手段的昏庸女当权者,可是在电视剧中,却几乎成了民族的骄傲。

  韩国电影《德惠翁主》也是一部以历史为基础的戏说剧,在电影的开始就注明了与真实历史有出入。

女主德惠翁主的演员孙艺珍我总觉得像佘诗曼,连神情都像——此处不接受反驳与吐槽,毕竟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而已。

这部电影拍得中规中矩四平八稳。

但是我觉得,它的缺点也正是在于太中规中矩了。

比如,有一些完全可以深扒的点:比如宗武志与德惠翁主被政治婚姻后又离婚双方的无奈;比如韩国新政府为了防止李氏再度掌权而拒绝了朝鲜流亡的皇族回国这当中被祖国抛弃而在日本又寄人篱下的悲凉。

整个电影为了有一个男主,硬是造出了许多男主英雄救美的情节,而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中,德惠翁主在日本身后空无一人,连英王李垠和王妃李方子都与她隔离开。

她根本不可能得到朝鲜的消息,也不可能在台上对着朝鲜劳工发表反抗日本的演讲,更不可能试图逃离日本。

就算当时确实有起义者想帮助她逃离日本,也不是真的想要帮她实现回家的心愿,而是把她当成使起义更名正言顺的一面旗帜,一旦她没有了利用价值,就可以被抛弃,比如后来为了防止李氏复辟,她被拒绝回国。

真实的她在生母梁贵人死后回国15天奔丧,回日本后精神就已经有问题了。

她在日本难得的快乐就是在和日本丈夫宗武志合拍的一张照片中露出笑容。

据说宗武志对她不错,但是谁知道又是不是当时日媒的美化呢?

宗武志,李方子,身为日本人的他们逼迫与朝鲜皇族成亲,以一个尴尬的身份生活在日本,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无奈吗?

  电影中,当德惠翁主离开朝鲜王宫去日本,王宫里那些尚宫们都向她行大礼。

我相信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些人的行礼并不是出于王宫的规矩,而是真的由心发出尊崇。

虽然这些尚宫们平时是被欺压的下人,但她们的心中对皇族充满了爱戴。

电影中段德惠翁主的贴身尚宫被强制送回韩国,临走时她挣脱押送她的士兵向德惠翁主行大礼。

电影结尾德惠翁主回国,机场里来迎接的仍然是当年的尚宫们,她们穿着韩服向德惠翁主行大礼。

在现在的日本韩国泰国,人与人之间保留了行礼的习惯。

曾经有一部韩国电视剧中的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女主送自己讨厌的人离开,对着她弯腰鞠躬,可当那个人走远了,她开始努嘴咒骂。

也就是说就算行礼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意思意思,可至少韩国人日本人泰国人保留了一个礼节的动作,这个动作在做起来的时候提醒着他们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以礼相待的。

中国的汉服爱好者们指出在中国古代人与人之间也是要行礼的,只是后来这美好的礼仪就消失了。

汉服爱好者们提倡要恢复古时人与人之间的行礼动作,对于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因为连行礼这种动作都消失了,连表面的形式都消失了,人和人的相待之礼应该也消失得差不多了吧?

  并且韩国和中国不同,韩国初期的独立运动是以继续维护朝鲜李氏王朝的统治为基础的,所以德惠翁主在韩国也就是当时的朝鲜很受欢迎,朝鲜王室也受到朝鲜人民的尊敬,在明成皇后(也就是闵妃)被刺杀后朝鲜人民都愤怒了爆发起义。

而在中国,独立运动是建立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的基础上的。

也许因为清政府是满人所以不得汉人的民心。

由现在的汉服运动爱好者对旗袍和唐装的排斥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如果当时的朝代是明朝或者唐朝,中国的独立会不会建立在拥护朱氏或李氏后人的基础上?

我个人觉得韩国初期的独立运动对李氏王朝的维护至少让韩国人有了一个精神上的坐标,朝鲜的朝廷再腐朽,明成皇后和大院君再斗得四分五裂,至少当朝鲜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之后,人们因为朝鲜王室的被践踏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而不是像中国忙着打倒清王室,忙着各自为阵割据,总之一团散沙。

   整部电影中,男主对女主的青梅竹马之爱情,以及英雄救美的桥段很老套,虽然男主的演员还挺养眼的,可我不认为电影非要搞个男主出来。

对于俩人那种发乎情止乎礼的淡淡的守望之爱我一点感动也没有。

倒是女主对朝鲜劳工的演讲,短短几句话让我异常感动:同胞们,我是朝鲜翁主李德惠。

今天我站在这,为了大家,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为自己感到羞耻。

大家都很期盼而且很辛苦,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还有要回去的家乡,现在这个瞬间,就算是为了在家乡等待我们的家人,不要失去希望,永远不要放弃。

被抢走的都会还回来的。

演讲完了之后在场的劳工们唱起了《阿里郎》。

可惜了,这只是一段虚构的剧情。

德惠翁主去往日本的时候才13岁,17岁精神就出问题了。

  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拍摄以及构图真的都很美,尤其是男女主童年时候的演员,剧组竟然找到了和男女主的演员长得很像的小孩子。

孙艺珍的演技真的很出色,在她带着女儿想回韩国,在海关被拒绝,她绝望地哭喊被人押走,然后倒在地上疯笑。

那一段演得相当到位。

最赞的是老年的德惠翁主与金汉章在精神病院重逢时的那段对话:“印章的章,汉子的汉,金章汉。

”“翁主,给我十分钟吧,过十分钟后我去找翁主,知道了吧。

””绝度不要往回看,只管往前跑,我一定会去找翁主。

“德惠翁主从一开始迟钝的嗫嚅到抬起头眼睛明亮了起来。

那表情真的很让人动容。

  电影中,老年的男主成为了记者,他参加了一场朴议长召开的关于日韩经济的记者招待会,当然电影中的朴议长的原型就是朴槿惠的爸爸朴正熙,他屡次举手提问都没有被点名,最后一个提问机会时他抢了别人的话筒,向朴议长讲了德惠翁主的事情。

他被现场的安保押走时大喊:他们曾经是大韩帝国的皇族,被抛弃在抢夺和蹂躏他们的仇人的土地上,你还视而不见吗?

后来朴议长单独见了男主,问他:英亲王为什么不能回国?

男主说:解放后警惕王权复辟的李承晚政权(这句话是不是翻译错了?

应该是”解放后李承晚政权警惕王权复辟“吧)。

  真实的情况是:二战结束后,朝鲜皇族多年的“人质”生涯终于结束了,但更令他们痛苦的是,由于日本不承认他们是日本人,当时的韩国政府也不承认他们是韩国人,这使他们突然间变成了没有国籍的人,他们不得不继续在日本苟且偷生。

1961年5月韩国发生军事政变,政治强人朴正熙手握大权后于这年11月出访美国。

路经东京时他会见了英亲王李垠夫人李方子。

当李方子向他说起德惠的悲惨处境时,朴正熙吃惊地问道:“德惠是谁?

”朴正熙完全不知道德惠此人。

当李方子向他介绍了德惠的身世和经历后,朴正熙眼圈湿润地说:“她的处境太悲惨了,要尽快让她回到祖国。

”(这段来自百度)  政治就是如此残酷。

起义的时候需要你这面旗帜,立新的政权的时候就要抛弃你这块绊脚石。

这难道是德惠翁主的错吗?

难道做翁主是她自愿的选择吗?

她何尝不想做一个普通人,过普通的生活,即使战火纷飞三餐不继,也好过作为人质寄人篱下身后空无一人的悲凉与绝望。

  电影《海角七号》里,日本老师给中国女友写了七封信,有一封是这样的:我是战败国的子民,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锁。

我只是个穷教师,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我只是个穷教师。

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德惠翁主只是个女人,为什么她要背负两个国家的罪?

  电影的结尾是德惠翁主和男主金汉章游朝鲜王宫,她在大殿门口想起了童年的事。

这种老套的结尾是电影最大的败笔。

 6 ) 没有什么比历史剧更能触及家国情怀!

每每那种国破家亡心犹在壮士为国捐躯的情节上演,总是反复告诉我:一个国家独立自强有多么重要‼️先辈们淌出的路是多么鲜红‼️单纯本电影就艺术表现力而言:或许是靠女主一人撑起全场的情节比较累,死之咏赞男女主双线给我的打动力会比这部强很多(不否认有爱情加分的可能)当然女主那种丧国凌辱隐忍的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政府对翁主和朝奸韩泽秀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纳入拒签名单,后者保镖护送回朝)真的很现实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的齿轮在转,为了得到现实的利益,光靠浓烈爱国心是远远不够的,得跟上时代进步实质上去为自己创造出条件,否则只会将自己蚕食在无限的苦痛之中。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中年金章汉那句轻轻描绘却意味深长的话“她的痛苦有谁能够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她一位末代翁主。

对金章汉而言,从精神养护所接走德惠在监护人那一栏签下的“金章汉”三个端端正正的大字,既是写下了高宗皇帝交给他任务的答卷,更是写下了对德惠翁主一生的誓言!

说到她的日本丈夫宗武志,但从电影看来却也是个被国家利用的工具人,身上带着一丝可悲,但从结婚之时表达德惠在我眼里不是朝鲜人或日本人,只是我的妻子来看,或许他曾经也只是个卑微的祈求拥有一个幸福的家的好男人。

而意料之外让人最好的哭的,竟然是回国之后机场等待的人群里最前排那几位身着翡翠绿和嫩芽黄传统服装的曾经服侍着她长大现头发已花白的嬷嬷们,更是呼应了送小德惠去日本时的场景。

如果前面说德惠的痛没有人能懂得,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她的痛还有这些嬷嬷们懂得。

ps 就冲孙艺珍演老年德惠历尽沧桑的双眼无神、年迈体弱的瘦骨嶙峋、重见故人的欲哭无泪、重游故地佝偻背影,难道不值得一座小金人吗!

 7 ) 韩国人之殇

看到我看这部电影,我的韩国朋友评价了下:啊,这都什么时代了还皇帝公主的,愚昧又土气,真是的,再说他们也没有为朝鲜人民做什么啊朝鲜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烈的民族,远比中国人更敏感,比如之前大火的日漫辱华事件,实际上很多辱华辱亚都是韩国人在声讨。

毕竟不是自己独立的,自己一辈子也逃不出日本手心,提起这事就没那么硬气。

朝鲜王室几次派密使求援于国际,恰像胡适大师和抗日前期的蒋介石,自己任人宰割毫无反抗勇气,全部押宝国际反应。

这里面深深的屈辱与无奈,朝鲜体会的更深一点。

王室举事,对独立一点用处都没有,胖臂挡车。

是美国中国苏联重塑了半岛格局,时至今日在半岛说话有用的还不是两个孩子,而是两个大人。

很多韩国人说即使中国不再支持朝鲜,半岛的大事还是要看中国眼色需要中国点头的,轻举妄动的坟头草都一米五了。

更不用说更强大存在的美国了。

作为一个GDP高达三万美元左右的发达国家,民众内心充满着不安焦虑,异常敏感的民族自尊心支配着他们躁动和极端,没有大国崛起,没有国家地位,民众的权利就是放屁

 8 ) 影评

感触很深,孙艺珍把德惠的不屈、孤独和悲伤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看到了德惠对故乡的思念,看到了她对母亲的想念,看到了她对周围同胞的关心,看到了她独自一人面对所有的孤独和悲伤。

两个小时的电影我哭了很多次,当她看到父亲被毒死时,当她为母亲洗脚时,当她临去帝国所有人下跪哭泣时,当她在敌国演奏钢琴与章汉重逢时,当她演讲为同胞发声被打后,当梁夫人去世德惠也未见上一面时,当福顺被遣回国德惠哭泣时,当章汉被枪打伤德惠被强行拉走时,当祖国独立她要回国被拒绝时,当她认出章汉后说我们时间不多了,当她被章汉带回国与福顺等人三十八年后相会时,当在王宫门前看到闲人免进回忆过去时。

父亲在她小时候死了,被迫离开祖国,在敌国土地上被敌国人监视着生活,身边一个个亲信的人都离去,一直心系祖国但祖国拒绝让她回去,回来时早已物是人非,当年有着父亲母亲快乐玩耍的王宫前已写着闲人免进,父亲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几十年的痛苦、悲伤、孤独一个人承受,章汉说她的悲伤又有谁能懂呢。

孙艺珍的每一哭每一笑我觉得都很触动我,带着这个人物触动我的心灵。

她,就是德惠翁主。

 9 ) 一颗热爱到赤诚的心

数年不曾为电影流下些许的眼泪,一部不是特别写实的传记文艺片,看之前是完全冲着孙影后和李氏王朝的最后历史去的,没想到一个坚韧不屈的爱国者打动了我的泪腺,三十八年后一个垂暮之年的公主,在机场接受众人跪拜的时候,泪点再也崩不住了。

请诸位不要当做纯正的历史看,也不要当做是导演故意的煽情,又或者别有用心说是礼教的复辟。

请正视一位改不了自己出身,改不了自己境遇的普通女性,仅凭着执着到痴的心,心心念念着祖国,心心念念的回家

 10 ) 别时容易见时难,无限江山

《德惠翁主》剧透慎点---不过,抗日历史剧,不用我剧透也能猜到结局吧!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边吃饭边看的,害得我饭都没好好吃,光顾着哭了。

先科普一下。

朝鲜皇室,嫡出的才叫公主,庶出的叫翁主。

德惠翁主是女强人明成皇后的老公高宗的老年得女,高宗炒鸡宠爱她。

燃鹅,高宗很早就被日本人领了盒饭,德惠翁主一生只能颠沛流离。

十岁那年见面,我叫金章汉,印章的章,汉子的汉。

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光复祖国,我不能娶你,可是我会想方设法守护你,即使只能看着你,即使你误会我,甚至在韩奸欺负你时我只能以工作身份阻止而不能作为你的爱人去揍他,我也在所不惜。

---很可惜,看完电影后,去看了下史实。

真实的德惠翁主远没有电影里这般幸运,有自始至终守护她的章汉“骑士”。

真实往往比艺术更凄惨更悲凉更残忍。

不说蝼蚁平民,其实王公贵胄,在世界大战的混乱局势里,也只能沦为当权政府的棋子。

看似锦衣玉食,其实身负的国仇家恨,在故国升起的皎皎明月下,又有谁人知?

不讨论战争的残酷,只想说说大事件里的那些小人物。

方子:高宗之子--朝鲜英亲王的妻子,日本天皇的亲戚。

一个战胜国的皇亲,下嫁一个战败国的人质皇子,但是没有任何作威作福,没有任何颐指气使。

德惠翁主愤然离席,是作为嫂子的方子叫人去给她送上饭食。

流亡路上,她要离开自己的祖国,跟随战败国的丈夫流亡中国,当得知计划失败,她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英亲王安全吗?

” 日本战败后,他们日子穷困潦倒,英亲王陷入昏迷,是她不离不弃,照顾在侧。

甚至在见到章汉后,她仍然流着泪拜托他一定要找到失踪的德惠翁主。

---其实,史实中,德惠翁主最终能回归故土,正是方子夫人对朴正熙诉说了德惠的凄惨身世。

温柔、善良、知书达礼,感觉女性的魅力光辉在她身边一览无遗了。

宗武志:日本藩王之子,奉命与朝鲜德惠翁主政治联姻。

电影里帅到晃眼,查了下史实,发现真人尼玛比电影里还帅,而且居然还是个诗人!

我不知道他是否爱德惠翁主,但是他娶了她后,一心一意对她,为她准备韩餐,家里老是放她喜欢的朝鲜歌曲。

他对她说:嫁给我这样的日本人,你一定是不愿意的。

但是我不管我是娶了个朝鲜人还是日本人,我只知道,你是我老婆,我一定会尽力让你幸福的。

---我这泪piapia地飙啊!

妹妹们啊,有哪个男人酱紫对你说,你就从了吧!

---很多年后,章汉质问他时,他说:大家都说我离开了德惠,其实是她离开了我...唉...别时容易见时难,无限江山。

国破家亡,多少人今生缘浅情深。

愿世界没有战争,愿有情人缱绻一生。

❤️

 短评

其实这故事一半剧情都是编的吧

4分钟前
  • 梦游仙境
  • 较差

孙艺珍,颜值巅峰能维持多久不清楚,不过这演技已然炉火纯青!

7分钟前
  • 郇七
  • 推荐

民族自信不是保皇,韩国自我认识也有限。

11分钟前
  • 金属
  • 较差

最后有种差了一口气的感觉,但是有孙艺珍和金所泫的滤镜加成。所以还是四颗星吧。

15分钟前
  • 曾小姑娘
  • 推荐

韩影每年一部家国民族情怀催泪弹,今年比去年国际市场拍得好,大概导演也觉得这国破家亡日本人质被国人遗忘的翁主故事已够催泪就不必再努力煽情。翁主回国一群白发苍苍老尚宫哭泣跪拜身后的现代韩国人都站着,改变一国国民的习俗规矩其实只要一二十年(都是从繁复往简单改)李承晚政府就是韩史耻辱!

20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7分。出身王族却身在乱世,从小便送去日本做人质,身不由己的悲情女子。多少有点溥仪末代皇帝的感觉。孙艺珍表演的还不错。罗美兰演福顺年纪太大了、演员表竟然没提高修!金材昱的出场好少。去年全智贤暗杀,今年孙艺珍德惠翁主,韩国真是不忘国耻啊,一年一部抗战电影。

25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这部应该是孙艺珍的背水一战了吧,在前几部转型通通失败的情况下,更自掏腰包为此片投资10韩元,好的是许秦豪的水准不过不失,孙艺珍的演技也撑起了整部电影(应该可以拿奖了吧),比较差的是韩妆也算是出了名的,怎么老年妆化的这么差....

2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孙艺珍本来是永不凋谢的美丽,但是她驼背了,这样萎谢的场景怪不得看得人流泪了。印章的章,汉江的汉,这样的解释太美丽了。

28分钟前
  • 柳叶成鱼
  • 推荐

韩国各种类型片都能驾驭,唯独历史题材感觉总拍不出味道。

31分钟前
  • alien81
  • 较差

神烦这种题材。。。

33分钟前
  • Sen
  • 较差

prime

36分钟前
  • 海马
  • 还行

严重脱离史实,美化韩国王室,德惠去日本的时候根本还是一个孩子,即便是结婚的时候,才多大年纪啊,怎么就有复国的念头了?并且归国后都是疯的。李朝末代国王哪有那种气节。整个李氏朝鲜论抗日,我只服闵妃,其他的王族在日本人面前都是渣渣。不过,德惠能回国也多亏朴槿惠她爸啊。

38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很差

没得末代皇帝那种感觉

40分钟前
  • 沃夫
  • 还行

朝鲜末代公主回国的时候,祖国已经变成了两个。患有痴呆症的德惠翁主直接默认南朝鲜为自己的祖国——看来一点都不痴呆。。。| 太多的爱国主义,令其局限于民族而非放眼于人类,太多的浪漫和传奇,把一个历史洪流中无力小国的无力人物,戏说成一段旷世奇谭。全世界都要变成韩国人啦!

43分钟前
  • fomalhaut
  • 推荐

卡了你的苦情戏…少来点狗血剧情吧…

46分钟前
  • 加拉格·谢尔比
  • 较差

当德惠被拒回国 倒在地上又哭又笑的时候 我知道了什么叫演员 孙艺珍太牛逼了

48分钟前
  • 精神病院院长
  • 力荐

看了让人压抑难过的片子,于是女主回国的意义究竟是啥……

49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还行

一部口碑中肯的片子不为人所知,那一定是毫无亮点可言,如果不是主角有光环,那更惨。

54分钟前
  • 陈年老浪
  • 较差

公主平淡的一生,孙艺珍苦情女主的脸,所炫很美,我可爱的美兰女士啊,看着好亲切!

57分钟前
  • rhea丶小鱼
  • 推荐

只剩爱情片,可惜了,给翁主的几次行礼-触动。

59分钟前
  • 泥巴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