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故事,怎么拍都逃不脱悲剧,所以即使早就知道胡歌还有这样一部电视剧可看,即使知道里面帅歌美女云集,也一直没有看。
直到有一天发现评分居然不低,看了些评论,竟然产生了看的欲望。
发现大郞居然是十七王爷也是挺惊讶的,二郞三郞一直不知道是谁演的,但也是玉面可人的少年郞,四郞少年走失,花了15年时间才回到家,可惜没过几天好日子,又陷入敌军,失了记忆,不知道还要几个15年才能再次回到杨家。
不过在四郞刚开始对杨家恨之入骨说他吃了多少苦的时候,我还以为他真的经历了各种辛酸坎坷,没想到他是被母亲的师兄救了还收他为徒,怎么可能让他吃很多苦呢?
其实我不怎么喜欢何润东,但是四郞演得真好。
我特别喜欢他刚融入杨家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放下芥蒂,可是又忍不住去汲取温暖,常常被逗乐,又偷偷地笑。
特别是跟八妹一起的时候。
他开始时对杨家所有人都带着刺,唯独对着八妹,似乎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怜爱。
不过八妹也确实可爱。
五郞其实我不太喜欢,有点傻不说,还不知道转弯。
四郞让七郞逃跑,他一直责怪四郞,说什么人不是七郞杀的皇上一定会还他公道怕什么,我真晕,不怕才怪。
金沙滩一战杨家损失惨痛,连一向无法无天的六郞都懂得克制了,他却还是那么冲动。
最后,杨家已经困难重重,他居然出家了,没错,他把一切都怪责在自己身上,背负了太多,所以就可以一走了之吗,把所有的重担压在六郞一人身上,算什么大丈夫。
六郞吧,身为主角,只有金沙滩一役后才开始有存在感。
之前并不怎么待见他。
而且胡歌在这里的配音总觉得不太适合,有点飘。
虽然六郞本就是个活泼好动的性子,但是景天也是啊,景天的声音就挺好的,六郞的声音有时候让人出戏。
七郞,我必须说,七郞真是抢了主角的风头啊!!!
太太太可爱了!!!
特别是刚开始见到四郞,他说要感化他,然后又生气,又继续感化,最后发现是自己哥哥,那股劲儿真是太可爱了。
一般剧中那种傻傻的角色我都不待见,可是七郞不同,他虽然各种耍宝,但是有收有放恰到好处。
彭于宴的作品我就看过两部,一个仙一一个就是这个,两个都是没法让人讨厌的角色,真不错。
耶律斜,真帅啊!!!
一般我都不喜欢男人有胡子,可是袁宏本身底子就好,再加上耶律斜这个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角色,对他好感备增啊!
不过受红白友谊的影响太深,每次看到六郞和耶律斜对战的场面,都忍不住脑补拍摄时这对好兄弟是什么样的,放点花絮出来嘛!
大娘二娘三娘,也没记住长什么样,但都很漂亮,四娘罗氏女,柔柔弱弱又勇敢,喜欢四郞就敢直接承认,一点不扭捏,还挺喜欢的。
五娘关虹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喜欢不起来。
郡主跟六郞一样,身为女一可是不讨厌也不喜欢,存在感有点低。
杜金娥,漂亮却可怜的姑娘,一日夫妻,孤独一生,太心疼他了。
更惨的是,七郞到死都没来得及跟家人提起她,如果不是六郞恰好遇到,杨家都没人知道还有她这样一个人存在。
八妹,可爱的小姑娘,印象最深的是她对五郞说:我们家的男孩子是不是都喜欢拿妹妹当当箭牌啊。
哈哈。
金沙滩一战,因为知道这是最大的悲剧点,我都不敢认真看。
可是当将士向皇帝报说杨业死了的时候皇帝的眼神,杨门儿郎遗体运回天波府时皇帝留下的眼泪,我瞬间泪崩。
皇帝虽说不是个好东西,但是在那一刻,我相信他是追悔莫及的。
看少年杨家将是有原因的,我是属于看到一个点就去深挖的人。
于是去找这部剧,前几集都是明快的画面,彭于晏好像还是唐钰小宝的样子,但更加善良恣意了些,更加生动。
每个表情都生动可爱,非常吸引人的眼光。
所以最后七郎被箭射死的时候,红布条随风盖到脸上的画面,让我甚是心疼。
那个嘻嘻哈哈,离不开娘,会调皮的和妹妹玩,关心哥哥的男孩竟然就这么去了,他的人生还应该更长。
六郎呢,比七郎稳当,比五郎担当,比其他哥哥更加机智。
但又好像藏在了兄弟后面,武功不如哥哥,比七郎又失了份灵气(太爱七郎的少年气质了)。
但没有想到最后承担起一切的竟然是他,意外却只能是他。
整个剧情从头到尾是他的成长和改变,别人已尽数完美。
他被爹爹骂苦练武功,他和郡主历险险致家人受害,他看不出别人阴谋被利用,他对爱情懵懂到坚定追寻。
他懂得了军人正义,懂得了家国天下。
最后,他成了最像爹爹的将军。
成了杨家将的魂。
后8集,集合了全剧的泪点。
不是杨业撞死在李陵碑让我难受,而是尸体运回时,杨家门口的白衣人让我泪奔。
做杨家的媳妇,就做好了有一天要收丈夫尸身的准备。
但谁想竟一次折了家中五位梁才,好像大半的生气都随着迎丧的队伍散去。
好像以后的日子就要哀哀叹叹,偌大的将军府再也不会传出笑声了。
竟一眼看到孤灯清冷,人形消瘦。
但杨家的女人,岂能是一般人。
就那么英姿飒爽的站在了城墙下,似乎杨家的儿郎们一样,无所畏惧。
战将英魂,果敢不屈。
最后想说说四郎,丢过一次的孩子更重情也更敏感。
如果失忆了,请务必不要停下来,一定去寻找。
一个人怎样过都行,可是万一远方有人等呢?
为了这个万一,也不该就安享当下幸福。
想起小时候看剧,爸爸很喜欢战争类的古装,我也跟着看了很多。
一直不明白,武功高强的军士总会被奸佞小人害死,为什么他们不找个机会杀死他,非要讲究什么名正言顺。
杨家将里,我一直想要把潘仁美杀死,尽早除害哪有那么多不顺。
现在或许是明白了一点也不是很通透,如果无凭无据杀了潘仁美,那么他们也便失了心中道义,所谓一念善一念恶。
这便是好人难做,因为好人顾及的多要守护的也多,而坏人会无所不有其极。
所以杨家将能够震慑住敌人,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和将领的精神道义。
所以胜利有多种,如果能够精神碾压才是最高层次。
这部剧这么多年依然在我心中占据着不可比拟的位置,不是说它的情节精彩到多么的完美无缺,也不是说它的整体设置多么的无可指摘,而是它相对完满的呈现出了我心中对杨家将的情结。
从小很喜欢历史、武侠、崇拜英雄的我,对杨家将的故事真的是脑残粉般的痴迷。
那时候并不知道这段故事几乎全是演义的成分,只是狂热的喜欢、追逐、黯然伤感。
听评书、看京剧,几乎有关杨家将三个字的一切都不会错过。
至今想到金沙滩的悲凉依然会让我满腔激郁胸闷难耐,而众女将并肩一排的豪迈又会瞬间让我振奋紧张。
首先,这真的是一部讲的很好的杨家将的故事。
服化道精良、演员靠谱、剧情在线。
它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一部原创故事,但整个情节走向和脉络依然是按照我们熟悉的“历史”流程。
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历历在目的杨家将情节又都被巧妙的穿插其中且较为完美的重现。
令公和太君是一对让人尊敬又慈爱的大家长,整个杨家也是兄友弟恭妯娌和睦,一家人围坐一起的晚餐总是让人觉得温暖又和乐融融。
从老令公到一众儿郎都是身材挺拔、英武帅气,其中不乏如今的男神胡歌彭于晏还有当年尚未成名的果郡王。
但若说最出众的反而是其中的反派耶律斜,粗犷的外表俊秀的容颜、一身的文韬武略加上满腔的理想抱负,再配上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这样的反派不是脸谱化的为坏而坏,反而很有人格魅力。
五郎是他一生的对手,战场上的、感情上的。
他尊敬杨家,热爱大辽,虽立场不同却观念明确,杨家值得这样的对手,而他也算得一位悲情英雄。
杨家众媳妇除太君外当年名气都不大,却个个清秀亮丽。
那时的诗诗还很稚嫩,八妹灵巧十足。
杨家将的重头戏当然是金沙滩之战,但我却是从更前面,从七郎成亲就哭的一塌糊涂。
因为洞房花烛时金娥说:“你一定要回来,因为我一直在等你”。
然而那时我已知道,七郎再也不会回来。
听过这样一句话:当知道结尾的悲剧,过程越幸福,观众越伤心。
所以七郎的人生大喜,我哭的像个傻子。
令公带领众儿郎出征,全城百姓相送。
令公握着赛花煮的栗子说“一定全部吃完”,赛花一遍遍的嘱咐“一定都要回来”。
而令公临死前还苦苦的想要捡起那散落了一地的栗子。
初回杨家的四郎对家庭还有份冷漠疏离,训练场上好心帮他的七郎被他拿来挡箭,七郎满心不平,他却淡淡的回应:“若是在战场上,你这样早死了,难道我还要护着你的尸体不放吗?
”。
可是金沙滩上,他就是为了抢回二哥三哥的尸体,身中剧毒。
一片缟素的天波府前,悲戚的全城百姓,悔恨落泪的皇帝,悲痛欲绝的杨家媳妇...... 那一群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就这样变成一具一具的尸体被推了回来...... 征夫血,思妇泪。
始终坚持的赛花终于在园中的一片回忆前倒下,原本玩世不恭的六郎变得沉静而不苟言笑,不被家人知道的金娥只能躲在暗处默默地看着丈夫下葬...... 然而战争再次到来之时,这一群悲哀的寡妇却拿起长枪,披挂上阵。
无佞楼前,一群英姿的戎装女将谢主隆恩。
杨家不倒,忠义永存,精神常在!
我始终泪如泉涌,却酣畅淋漓。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足够荡气回肠!
放几段至今看到都会流泪的花絮(侵删)少年杨家将之离别曲_标清少年杨家将MV——越走越远诀别诗-少年杨家将二十年-少年杨家将
开始看《少年杨家将》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里面的帅哥很多——何润东、陈龙、胡歌、彭于晏、袁弘、翁家明……这样的帅哥阵容,我这待字闺中的小女生又怎么可能抵抗的住??
纵然是耳熟能详的情节,也要看上一看。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看,我喜欢上多了这部电视剧——喜欢它,绝不仅仅因为帅哥。
以前听杨家将,看杨家将,总是被一种沉重的心情所包裹。
这段满门忠烈的故事片段无论用什么形式传扬,总是那样的铿锵。
无论是在说书人的语调中,抑或写书人的字里行间,更或是电视剧中的台词唱调,都是一些掷地有声的高歌赞扬。
让人心底不免过于悲戚,以至于不忍再看,不忍再听。
然而这部《少年杨家将》却又笑有泪,有乐有苦,让这段九曲回肠的故事不再沉闷,多了些许不一样的风景。
过去看杨家将题材的小说电视,它们总是将焦点集中在某一个“郎”身上。
总让人有种窥一斑而不见全豹的感觉。
但是这部电视剧却全面展示了四郎、五郎、六郎、七郎这四个人物。
四个风格各异的铮骨男儿演绎一段段风格迥异的爱恨离愁,让人流连忘返。
对于四郎,我最熟悉的桥段莫过于“四郎探母”。
无论这期间历经怎样的波折,四郎的结局都是迎娶银镜公主,成了大辽的女婿。
曾经一度不喜欢四郎,认为这个懦弱、虚伪的人不配成为杨家将的一员。
纵然看了苏有朋版的四郎,也仍旧无法对这个人释怀。
但是,何润东版的四郎,却让我在看完了这部电视剧之后感到惋惜。
他是15年前被父母遗留在战场上的孩子,15年后他怀着仇恨的种子回到父母面前。
他恨这个抛弃他的家庭。
但是,15年前的真相、父母的牵挂、兄弟的爱戴,使他掩埋了内心的仇恨,接受了“杨四郎”这个名号。
并在此处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将温柔贤惠的罗氏女迎娶为天波府的四娘。
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个性叛逆不拘言笑的四郎的脸上也泛出幸福的笑容。
但是金沙滩吞噬了他的幸福。
中毒坠崖虽然不是好结局,但至少成全了他的列骨铮铮。
不幸地是他却被银镜公主所救,并且失去了记忆……还要多少个15年,他才能够再一次成为“杨四郎”?
15年前,他被遗失战场,佘太君用15年的思念召回了儿子。
15年后,他身归异国,四娘是否可以再一次召回这个习惯了漂泊的他?
剧终时,四娘与四郎擦肩而过,却终归陌路。
心里不免泛起遗憾。
五郎,一直以来对于他的认识都不深,仅仅知道一个结局。
这个人最终看破红尘,归隐佛门。
五郎是个武痴,身手了得。
但是,他却给自己背负了太多的包袱。
所以最终心归佛门也就可以理解。
他是父亲杨业最器重的儿子,为人稳重,武艺惊人。
甚至于在百水城一战中,杨业差一点就将整个杨家军托付给他。
但是,他却注定无法成为杨家的顶梁柱——他总是背负的太多。
八妹被耶律斜绑架,他认为是因为自己在在战场上羞辱了耶律斜的结果,久久不能释怀。
关红(后来成为五娘)因耶律斜所逼,难以接受五郎好意,他认为是自己的过错。
杨家军命丧金沙滩,他也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和父兄一起杀敌的结果……他总是将过错独揽,沉浸在自己的“罪恶之渊”。
也许有些过错他可以背负,但是看到自己父兄惨死沙场,自己却被自己的妻子带到了安全地带。
纵然是五娘的错,但是他也仍旧无法原谅自己。
这是五郎的宿命——他无法原谅自己。
所以当最后,六郎成家,天波府回归太平之后,他释然了——他放下了一切,所有爱与恨,遁入佛门。
接下来的一生,他忏悔也罢,祈福也罢,他与这个喧嚣的世界,与这个忠烈的天波府,与这个爱恋的妻子,都再无瓜葛。
七郎,家里除了八妹就是他最可爱。
然而就是这个可爱的他却演绎了整部戏里最令人窒息的死亡。
在看完整部电视剧,回想起七郎仍旧会有一个温暖的感觉。
但是,这个傻里傻气的大男孩最终也是个忠烈男儿。
为国、为父、为兄竭尽全力,最终万箭穿心,战死沙场。
只可怜他那仅仅结婚一天的新娘,翘首望夫,等到的只有回忆。
最感动七郎的那颗善良宽广的心,一次又一次融化仇恨。
无论是小琳还是仇木易(四郎)都被他的天真善良所感化。
他用喜剧的心态和行为终结了无数的悲剧。
然而,最终却没有终结自己的悲剧。
看他万箭穿心仍不忘手中海誓山盟的信物,无限悲戚自心而生。
六郎,这个最终继承家业的人,在父兄相继离去之时,最终支撑起天波府。
对于六郎,过去了解也不是很多。
只是知道杨家将唯有此人幸存下来,为以后的杨家将以后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但是,不得不说,我很喜欢胡歌所诠释的杨六郎。
他曾经顽劣乖戾,常常闯祸,是父母最担心的一个孩子。
但是他不曾想过改变,仍旧天真潇洒的闯祸,生活。
然而,是什么时候这个顽皮的孩子开始转变?
是父亲将他带入军营,让他明白战争的残酷?
是看到良臣在得知太宗篡位仍旧忠心臣服,让他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是柴郡主和潘影的爱,让他明白情义?
还是看到父兄惨死,让他知道振兴天波府,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
六郎在潜移默化地转变着,从一个不经世事的公子哥儿转变成了一个处事不惊的大将军。
这个过程并不做作,但是耐人寻味。
六郎的结局是圆满的,他和柴郡主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天波府经历大劫之后,仍有这样一段佳话,留给观众在擦干泪水之余仍有一丝欣慰,那颗被生离死别折磨的心也被稍稍平抚了一下。
除了这些“郎”,仍旧喜欢佘太君和耶律斜。
佘太君可谓是贤妻良母的典范。
为人妻,他体贴丈夫,柔情似水;为人母,他教子有方,持家有道。
她用她的心,她的情,她的义,她的理去处理、去理解、去感化发生在天波府内外的每一件事情,从而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儿子可以独当一面。
当丈夫儿子奔赴沙场,她和所有人妻、人母一样,日夜祈祷。
当丈夫儿子战死沙场,她收起悲伤,带领杨门女将接手夫业,保家卫国。
做女子如佘太君,不枉今生。
耶律斜身为辽降,虽不是正人君子,却也有情有意。
虽然也做了些绑架、下毒的勾当,但是内心仍旧有一股正气来支撑自己的言行。
他爱惜他的兵将,他疼惜他爱的女子,他怜惜无辜的生命。
他英勇,他睿智,他果敢。
只是他生错了时代,生错了国度。
如果他没有遇到杨家将,他也许可以青史留名,成为一代名将。
如果他生在宋朝,也许可以与杨家将并肩作战,结交一群生死之交。
只是可惜,那一切都是“如果……”。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放下,放下了对将军的身份,放下了战胜的渴望……至于他会不会如同五郎那样放下一切红尘烟嚣,每个观众心底都有自己的答案。
看完了《少年杨家将》,对于这段故事又有了别样的感觉。
七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七段生离死别的情感纠葛,七种为人处世的心态……不要问我最喜欢几郎,我自己也糊涂。
若非要我回答,我就引用一个网友的话:我最喜欢杨业!!
没有他哪里来这些铁骨铮铮的好儿郎?!
电视上重播了,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没评论过...个人对家国情怀真的是没有抵抗力,也是一直很喜欢杨家将,当年唐人的杨门女将到后来的少年杨家将都被虐的死去活来,前期有多幸福,后期就有多虐心。
整体而言其实并不是说完美的,剧情设置和服装道具及格了,郡主,六郎和潘影的大三角就算了...关红,五郎和耶律斜的那个三角.....心情复杂....但是整体而言,把历史和故事结合在一起,剧情也很有意思,轻松的时候俏皮可爱,正剧的时候痛彻心扉....而且一直觉得唐人的杨家将系列的恋爱真的特别可爱和真实,六郎和郡主,杨宗保和穆桂英,以及其他的角色都特别特别的有意思,所以到后期虐起来,七子去,六子回...真的是要了半条老命.....一直在扯纸巾...剧情音乐真的很棒,出征前的诀别诗的那一段以及回来的,回来时候的二十年真的是永远的大杀器,剧的调色很特别,但是很符合剧情基调,特别喜欢,一家人的价值观,后期大家的成长,真的是太棒了...
虽然看过这部剧很久了,也看过很多影评。
但都不足以表达我对四郎结局的看法,今天就自己试着写一点东西(文笔不好,不喜勿喷)有人说四郎和四娘最后的错过实在是可惜,但试想如果当时四娘与他相认又会怎样?
他当时的身份是辽国驸马,而在四娘和众人印象中他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如此尴尬的情景,叫他如何面对和自处呢?
况且当时的他记忆还没有恢复,事实真相来的如此突然,一时间叫他如何接受呢?
就算他当时回到杨家,杨家人又如何接受他当时的身份呢?
所以在当时,化解尴尬最好的方式便是错过,虽然这看似残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音到后面的几处细节。
第一,四郎和公主观战宋辽大战时,当四郎听说辽军优势时,心不由自主的慌起来,这正是在暗示他的心是属于大宋的,虽然记忆可以被抹去,但有些思想和信念却早已融入骨髓,成为永恒。
第二,四郎在回辽国前带走了什么?
是埙。
埙对于他来说代表什么?
是他母亲,师父和妻子呀。
我坚信四郎最终会由埙想起这所有一切的一切。
还有一点就是当他想起妻子时,心里是有一股暖流的,虽然这个妻子暂时错位了,但在他心底,这个妻子真正代表的是四娘呀,他对四娘的心没有变,而银镜只是四娘暂时的替代品而已。
相信上天既然选择让四郎活下来,那么便有让他活着的理由和意义。
相信任何存在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就像六郎活着是为了重振杨家,完成父亲未完的事业一样。
四郎活着的价值是配合六郎,里应外合,最终打败辽人。
相信离别只是暂时的,而暂时的离别是为了日后助宋破辽后圆满的团聚。
相信四郎在家国重任和银镜间一定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相信他会选择前者,虽然这对银镜不公,但却是为了万千大宋子民能够安居乐业。
就像四郎自己说的,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做的决定吧。
这也是身为杨家的男儿应该做的!
我是冲着胡歌和彭于晏的颜来了,看看豆瓣评分8分应该也不至于是烂片,虽然有43集那么长,但还是打开看一下,谁知道一发不可收拾,废寝忘食地看完了,连睡觉的时候都觉得胸中在荡气回肠,难以入眠。
而这些反应明显不是被他们的颜震撼到,而是我看到闪闪发亮令我感动的东西,也许每个人看一部剧的感受都不一样,不少的人都为如此帅哥最终惨死而哭了几包纸巾,我更被剧中人性的成长、价值观的取舍所打动,当然几位帅哥的演绎也是至关重要,他们也都演得非常好,就是我心中四郎、六郎、七郎的模样,但我最爱的还不是他们。
所以,我想,和我的少女心相比,我还是长大了。
剧中最爱的佘赛花母亲这个角色,为了她我好几次动容流泪。
演员也选得非常好,选了一个大家都不那么熟悉的演这种太君角色的演员陈秀雯,带来了更多的新鲜感。
老一代香港tvb的演员还是功力非常扎实,她把一个大气、温婉、善良、坚毅的母亲和妻子的角色演得很真实,她表情不多,无论是笑的时候还是痛苦的时候都是微微的,但你就是能感知她的快乐和痛苦。
因为她,我很感激我看到了这部剧,一部貌似帅哥偶像剧却让我深深记住作为一个女人最美的模样。
她生了7个儿子,1个女儿,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她在既要尊重严父在家里的威严,又要疼爱孩子们当中拿捏分寸,对于每个孩子们,无论发生怎样的事,她的第一选择始终都是信任孩子,所有人甚至连父亲都在生气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的时候,她在没了解事情真相前她总是首先选择信任,并且也提醒自己的丈夫,如果连我们都不相信孩子,还有谁会相信他们,相信如果六郎说仓库有狼的时候,她一定不会像她父亲一样选择质疑和打骂。
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在竭尽所能地成全孩子们,她不会对每个孩子有一个预设必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去成全他们最想做的事,比如六郎喜欢一些小发明小手工,六郎就有自己的手工工作室;七郎想要去赴杜金娥的约她就假装输给他们放他们走;还有七郎想要交当时还没有认自己的“四哥”这个朋友遇到很多困难,她会亲自出马又做点心,又登门邀请尽心尽力帮他达成心愿;四郎要拖着病体上擂台救罗氏女,她就多堡汤药让他好好恢复。
就这几件小事已经不是一般的母亲可以做到的,她相信孩子们特别想做的事情都是善良和出于天性的,就去成全他们、帮助他们,无论这件事从当时的社会伦理来看是多么的怪癖或者不被人理解,她都用她的方法去努力成全。
所以她可以教出这么多的好孩子,虽然有些公子哥儿脾性,但六郎的聪明才智被完全的释放,七郎又调皮又乖,骨子里都是善良和干净。
不得不说胡歌和彭于晏这两个演员都选得很到位,把这种家庭家教下出来的孩子演绎得很活泼。
当然还有对自己丈夫的成全,每一次的出征她心里都是担惊受怕,而且也随时做好了失去丈夫的准备,但她默默地替丈夫擦着银枪,亲手炒了栗子给他们带在路上,甚至,在危急的时候自己披挂上阵,却从不在丈夫面前流露出让他担心的害怕和不舍。
因为她知道他的理想就是为国为家驰骋沙场,她要做的是去成全。
也许把枪擦亮和亲手炒栗子在战场上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但这是她能做的,她就去做。
在别人都以为杨家七子去只有六郎归已经元气大伤的时候,她把媳妇们组织起来成为杨家女将,继续支撑着这个家。
好像任何事情都不能把她打倒,就像她对六郎说的,再困难的事都会有办法面对,她就是杨家那根真正的顶梁柱,妈在家就在,以至于他丈夫牺牲后,杨家的精神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我无缘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也不一定有缘分做一个这样伟大的母亲,但我受教了,受教了这个千古的话题,这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什么是爱,爱就是成全你爱的人爱做的事。
爱是成全。
今天一口气发了完这几天看完的剧集,就是为了感受今天刚刚结束的《少年杨家将》。
几年前看是没有看完的。
印象中四郎固执不肯回家总是拗。
这一次看,除了依旧偏爱诗诗胡歌之外,更加喜欢林家宇和刘晓洁了。
唐人曾经的用人真的都对我的口味。
而对唐人惯用反派何健泽(饰潘豹)和忽良忽奸的邓立民(饰潘仁美),在这部剧里,一开始我并没有觉着有多邪恶,直到高潮金沙滩之战,突然对老戏骨邓立民咬牙切齿起来。
喜欢唐人剧的原因很多,除了婉转而不牵强的剧情,精致细腻的画风与服装,恰好的背景音乐以外,更喜欢唐人的选角。
刘诗诗这次饰演的杨四娘,一开始我以为是被蔡爸偏爱的,因为之前一直以为四郎是男一。
这次看完之后,觉得蔡爸对诗诗是真爱,里面的角色就是为诗诗量身定制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众媳妇看到了的煮汤材料,诗诗害羞地低眉一笑,太美了。
男一花落胡歌,从最后的天灵口中得知大辽的克星就是小时候可以梦见狼的杨六郎。
小时候的四郎是吴磊饰演的,这就厉害了,古灵精怪的模样哪像现在风度翩翩的大男孩。
那时候的何润东也是帅帅的,那一抹邪笑,简直男友力Max。
可除了何润东,胡歌,彭于晏,陈龙四大男主之外,唐人的男配杨大二三郎都个个帅的好厉害,厉害到真有点像亲兄弟了。
二郎还是仙三里的溪风。
大二三娘也都是选出来的美人胚子,其实,也没分辨出三人的辈分,因为一出场就是三人一起。
那时候的唐人就已经全颜值攻略了。
除了诗诗,第二喜欢的林家宇柴郡主也是真的好喜欢。
从《聊斋奇女子》之侠女里面,就看上这位菇凉了,网上说林家宇跟吴磊撞脸的事还真是。
可是后来也息影了,要不然,胡歌不至于现在还没对象。
她和六郎的感情也是顺畅得美好,潘影从中作的梗似乎也并没有影响两人太久。
这大概是胡歌,彭于晏,诗诗合作的第一部戏。
彭于晏的七郎也是让人感动得不可收拾。
经历了两个喜欢的女孩子,与杜金娥成亲之后还没来得及告诉家人兄弟,还被大家笑话这么小就想娶亲,结果,战死沙场的时候泪崩,而金娥却只能偷偷地祭拜亡夫。
喜欢金娥的饰演者刘晓洁,虽然她在《聊斋奇女子》之宦娘里的故事不是很喜欢,但我与唐人眼光不谋而合,也喜欢她在唐人剧里打的各种酱油,《仙三》里的万玉枝也是至情至性的女子,后来知道她与男演员徐洪浩结婚了,也是一枚低调的女纸。
五郎陈龙也是演出了真实的杨五郎,有点憨态可掬却不失大将之风,可是因为关红的一时私心而否定了儿女情长遁入空门,觉得太遗憾了,五娘为了爱她,伤害了耶律斜,却最终不能跟最爱的人在一起。
关红的选角也是无人能替的,跟五郎绝配了。
耶律斜的人设是很悲剧的,立场的不同使这位热血大将背负了不义不实的罪名。
在对立的立场可以为关红放下一切的男人,这个角色也确实只能由袁弘出演。
潘家的三人反派,反的极致,要是年少看完的话,这三个人的恶人形象也就在我这里根深蒂固了。
可是我看过《步步惊心》里的邓立民李德全,《仙剑奇侠传》里的石长老,《仙三》里的唐泰,《风中奇缘》里的石伯,《聊斋奇女子》里的狐狸粑粑都是和蔼的老头,他应该是唐人剧里众多美貌老生里最受宠的老头了吧😄。
何建泽后来也和甄嬛里的妃子结婚了,虽然没看过他饰演的正派,可我对老唐人是真爱,对她的选角也是爱屋及乌,对里面傻傻的潘豹也保留了一点私心,愿他更好。
童谣饰演的潘影真是让人惊悚啊😱。
我栋哥竟然真打了几分钟酱油,哈哈哈哈😄。
还有我好久以后觉得撞脸了的李解和宗峰岩,竟然在里面饰演的皇帝与八贤王,哈哈,更加喜爱唐人蔡爸了,眼光果然独特。
金沙滩战役前,四五郎办了集体婚礼,一大家人围坐一起做饭吃饭,真的是最幸福的一帧画面了,在送别杨家将的时候,柴郡主的笑容真的好甜,还有七郎无奈得拿出金娥的礼帕,尴尬地笑着,这没来得及禀告的亲事,被万箭穿心而终。
一口气说完了一些心事,本来今天心情也不怎么好。
接下来想看《射雕英雄传》,同样是唐人爸爸制作。
如今唐人的角色越来越不深入我心了。
还是喜欢之前的无论是解约还是尚在的诗诗,胡歌,袁弘,邓立民,何建泽,宋洋,林家宇,刘晓洁,孙莉,蒋劲夫,孙艺洲,林更新,叶青,赵卓娜,韩晓,韩振华,过齐鸣,陶婧婧,杨旻娜,郑佩佩,王蕾,刘立伟,王新民,王丽媛,崔可法,吕梁,阳光,何彦呈。。。
明知道会很惨,但还是忍不住看一遍。
特别是父子8人跪拜完后,背景音乐《诀别诗》一起,蜡烛灭的时候,眼泪就 忍不住了,真希望不要灭啊,直到城门全家人送别,佘太君一句都要早点回来,眼泪就已落下。
想起七子去六子还,只是六郎回来,一家孤儿寡妇,父和子都死了,何其壮烈,然而这样还继续效力这个昏君,一家妇女拿起金枪,杨门女将继续为大宋卖命,还不知道这个昏君仍然听信奸人谗言,时代的悲哀啊!
真希望现在有哪位导演在把原版人马聚集起来,重拍一遍,秒杀现在这些娘炮和装逼、抠图的演员,只可惜以前好看的电视剧都出来太早了,放到现在,都会成为经典。
我一直都喜歡楊家將的故事,喜歡小說楊家府演義、血戰金沙灘、十二寡婦征西、四郎探母、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在看這部少年楊家將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越看越期待,未來有一個用心的劇組能拍出一部楊家將全傳的電視劇,從少年楊業拍至少年楊文廣,我想,那一定會是一部轟轟烈烈盪氣迴腸史詩般的電視劇,作為一個楊家將故事迷我真的很期待因為之前看了唐人的射雕,很喜歡胡歌袁弘劉詩詩,也很喜歡彭于晏,所以來看了這個,這時候胡歌還沒有車禍,顏還超嫩的,像李逍遙寧采臣一樣嫩,那時他也還不像現在總有一股超出自己年齡的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成熟。
詩詩那時還非常青澀,應該剛進唐人吧,靜靜的,談不上什麽演技,就只是靜靜的輕輕的演繹自己的角色,末了的時候在我心裡留下一抹不深不淺的漣漪。
彭于晏不用說了,超可愛!!
超萌!!
保持了他一貫的萌態,動態比靜態還萌,各種小動作各種悄悄話萌死人了!
他和七娘就是一對活寶!
袁弘的耶律斜是個悲情英雄,老袁的表演已經初具癡情楊康的雛形,因為這電視劇是楊家將,因為他的角色姓耶律,他和關紅,從開始就註定沒有結果(PS我個人認為沈磊的配音也給耶律斜這個人物錦上添花了,那麼多配音演員里我最喜歡沈磊的聲音,他配了少楊的耶律斜射雕的楊康仙三的徐長卿,這聲音這樣溫柔而富有磁性,讓我一聽就陷進去,難以自拔………前二十集的時候我很討厭楊業,討厭他的愚忠和迂腐,討厭他總是不分青紅皂白責駡六郎,討厭他一點也不理解自己的兒子;討厭他永遠盲目地對太宗死心塌地,不管太宗怎麼對他;討厭他差點把可愛的七郎綁子上殿… 可是看到後來,慢慢地我仿佛理解了他所謂的忠義,也許作為一個軍人,無論身處什麽處境,只要穿上了軍服,只要還是一名軍人,就要保家衛國,為國家為社稷付出一切也決不退縮,無論君主怎麼對你,只要你還是軍人就要不顧一切守護他,這就是楊家男人的使命… 也許這也是我一直喜歡楊家將故事的原因,就算是愚忠也好,我想,人還是需要信仰的,人還是需要主流的價值觀的,不管世界變成怎麼樣,我們要堅守自己心中所認為正確的。
有時候,即使遭到背棄也好,有些責任是義無反顧要守護的。
它可以背棄我,但有些東西如果我放棄了,枉為人我扯太遠了還是說回劇情吧………四郎和羅氏女的故事是我個人很喜歡的,淡淡的,卻很深刻;但這故事的結局我不喜歡,雖然我知道四郎後來失憶了,但當我看到他摟著遼人公主出現在銀幕裡的時候,我心裡還是一萬個替天波府裡的羅氏女心酸。
在楊家將的故事里,四郎後來恢復記憶回家探母了,但楊四郎始終沒有回歸天波府,他始終忘記了自己身為楊家將該有的責任和忠義,這真的是一句父母緣薄就可以評述的麼?
大二三娘都和丈夫曾經有過那麼長的幸福時光,五娘雖然失去了五郎但五郎好歹沒有另娶他人…我一直認為楊門女將里除了杜金娥,最慘就是羅氏女演關紅的演員實在是不漂亮。
其實我也跟很多人意見一樣,覺得她真的喜歡的人是耶律斜。
因為耶律斜的角色設定實在是浪漫而深情,而楊五郎的角色設定固執而迂腐,我認為楊家七個兒子性格方面跟楊業最一脈相承的必是楊五郎無疑… 無奈這個電視劇是講楊家將的,所以關紅一出場就註定了她會是楊五娘,和耶律斜發生過再多事也沒用,最終都是一場夢。
關於這段故事我最後只有一絲感歎,四郎被遼人所降,五郎出家了,七子里功夫最好的兩個最後都與家人無緣,所有兒子里只有六郎一人還在天波府。
我還是會忍不住想,倘若四郎當時在戰場上沒有和六郎分開,倘若五郎沒有出家,好歹天波府不會落得七子去一子還的慘況,七個兒子里好歹還剩了三個,金沙灘一役儘管慘烈但還不至於令人絕望,然而,一切都沒有如果…如果金娥和七郎那晚發生了夫妻之實多好,我記得新婚之夜七郎還對金娥說來日方長,殊不知次日一早就是二人的永別,楊令公還沒有機會見到兒媳婦,七郎出征時都沒有七娘來送別,彭七郎就那麼生生的永遠離我們而去了,命運何以對這對小夫妻如此狠心。
杜金娥明明跟七郎連夫妻之實都沒有根本不能算是七郎正式的妻子,但居然在七郎去世之後還願意自己投奔天波府守寡一輩子,我不得不承認楊家確實滿門忠烈,連楊家男兒挑中的媳婦都個個忠烈忠肝義膽,實在偉大啊…(當然MS並不是每一版楊家將故事都是這樣,有的版本就是楊七郎和杜金娥是有個兒子的,名叫楊宗英…)六郎和柴郡主是唯一能夠終成眷屬的,能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終成眷屬著。
這當然是命運的眷顧,六郎沒和兩個哥哥一起成親,卻在未來獲得了最長的一段夫妻生活;趙梓存演的八妹太可愛了,八妹的配音也可愛,八妹七郎耶律斜根本就是少楊並列的三大萌銀啊!
太萌了!
潘影實在太恐怖了,她比她爹還恐怖,她爹有所求也就是還有弱點,而潘影,她既瘋狂又變態… 李解演的太宗按道理也很招人討厭,但因為我心裡還有小克克的影子…我恨不起來他…儘管他被潘仁美在耳旁煽幾句風就徹底忘了楊業臨行前他們那番MS肺腑之言的對談,但我想,皇帝可能都是這樣的吧。。。
哎‘當我們談起明天 總覺得希望無限 總說再過二十年 還是條好漢 還記得二十年前 那一群懵懂的少年 擦亮了雙眼 挺起了雙肩 要將夢想實現’邊看的時候就覺得這首片尾曲實在很好聽,歌詞什麽的實在很符合電視劇的意境,伴著這首歌看完每一集時心裡都帶著點悲悲涼涼的感覺而結束。
那群少年曾經竭盡全力拼搏過,他們的人生沒有悔恨,在最好的年華燃盡了自己最美的青春。
楊家的血脈還在繼續流淌著,直到現在還在某些人身上流淌著,他們還未完成的夢想,永遠,永遠都會有人後繼去完成。
嗯
以前看过,觉得尬到不行,但是没想到…
3.5,为了小红花
话说这部剧很惊艳的是袁弘。
那年夏天,外婆在亲戚家留宿,我7点骑车回家,就为了独享这部电视。很多年过去了,外婆早已化为春泥,我也在人世经历了诸般人事。时不时地会回头看看这部剧。其实,最长情的,是观众
拖了一星期终于看完了啊。。。哭了一晚上有木有啊。。。明天没法见人了。。。TAT
不如杨门女将,这部最喜欢七郎那对。
这浓浓的港台腔,标准的偶像剧。胡歌没出车祸之前真是少年感满满绝对男主。这一家这么多儿子坐下来一起吃饭好热闹~小姑娘太可爱啦~这剧也是一半过了都没怎么讲打仗全他妈儿女情长,不是童年的回忆根本没有可取之处。一家门一天出了五个寡妇也是够震撼的。果然在琅琊榜和伪装者之后看,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当年新人如今全是咖,前期尴尬症频犯,杨家日常和金沙滩一役拍的很棒,按现在也算质量较好的一部剧,不知为何没有上星,应该是早期捧新人的试水剧,没想着火。后期除了仙三无心,唐人拍的剧跟于妈水平差不多,敬业态度被扔到九霄云外。
糊割的脸垮成啥了!!!
配音出戏。人物设定有点轻浮,但胡歌确实美颜
这是那群少年的颜值巅峰啊。杨家就是一个大写的虐字。但是其中很多地方都逻辑不通。。。不可深究。终究是部看脸的片。。
喜欢彭于晏、但是为什么有胡歌在他在就给他一个星
@2008-06-07 17:24:12
都是我喜欢的男星,但是剧真的差劲
胡歌的神颜(⁎⁍̴̛ᴗ⁍̴̛⁎)这部剧虽然剧情比较硬伤,但我主要冲着颜看的,有胡歌就够了,胡彦斌的诀别诗不错
为胡歌、唐人而来。趁着最近重映看了前面几集,实在是被编剧搞得无厘头到无语...为了救八妹冲击太庙,太妙了= = 我只能是理解为刚结束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宋朝还根基未稳,大家还没有形成对皇权的敬畏?编剧还是要走心啊
很多时候萌点就是泪点..八人去一子还...大郎横死马下,二郎死于刀下,三郎被踏成肉泥,四郎远赴他乡,五郎出家为僧,七郎万箭穿心,老令公碰头自尽。可怜多年后十二寡妇征西,成全杨家天波府一门忠烈。小时候听外婆说隋唐开国,杨家将的故事,只是觉得精彩。现在隋唐仍旧有一股豪气,杨家却是悲凉
当时的刘诗诗姑娘真是青涩得一逼阿=w= 彭于晏太可爱了
被端后恶心到了
胡歌真的帅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