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拍一部既卖座又稍有内涵的片子不易,这个局限尤其对那些小有名气的导演来说更是煞费苦心。
拍个肯定能拿奖的片子没把握,拍个青春偶像片之类的又会被媒体骂个什么江郎才尽,气数已尽...所以现在这类导演出来的片子口味都比较怪,有点像可乐加泡饭,各种混合元素各种电影风格都用上,电影主题你觉得有吧但好像又不止一个主题,你觉得只有一个主题吧,但好像片子想表达的信息又不止这些。
所以这些因素导致你看完电影后有些合稀泥的感觉。
《沙滩》在看预告的时候以为是什么惊悚片,但播放到快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发现和惊悚完全不搭架,讲的尽是一堆俊男靓女在泰国的一个“世外桃源”过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
看的我差点失去耐心。
正当准备快进结束片子,并且为电影打上烂片的标签时,情节却又来个峰回路转,从青春爱情一直跳跃到血腥到迷幻,让人半天抓不到头绪,这铺垫也他妈太长了吧。
看介绍的才知道原来这个片子和当年大红的《猜火车》是同一导演,怪不得有些情节感到眼熟,譬如雷奥纳多从海洋中潜出头的那段和《猜火车》男主角钻入抽水马桶那段及其相似。
电影开头主人公的独白,大麻,迷幻这些构成主题的重要配料,这让我想到风格问题,Danny Boyle就是擅长于这类风格。
有点像英式摇滚加60年代嬉皮。
不过这片子的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都很出彩,就中间的三分之一非常的拖沓,就好象不是一个人拍的。
好了,来说说这个电影的主题吧,我觉得这个电影要说的就是探索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对乌托邦式理想的讽刺,人性中只要存在着自私的基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一意孤行只能造成人性的倒退。
所以电影中死去的人都是理想的牺牲者,问题是他们死的并不显得光荣,反而让人觉得可怜,他们完全是被自己做的空梦害死的。
所以电影的结局我非常的喜欢,乌托邦被遣散,大家各自回到各自的生活轨道,这个结局不是好莱坞式的,但又在情节之中意料之外。
有时候我会想人为什么热衷于冒险,除了渴望对未知领域的了解外是否还有别的,譬如逃避。
逃避着这个世界发生的任何你想象的到或者想象不到的所有问题。
因为太复杂,因为太矛盾,因为根本无法面对…所以就采取了鸵鸟政策,把头埋在沙子里,以为什么都没有发生。
人性的懦弱与自私也因此而滋生,我们到底要不要构建一个理想化的世界?
或者说理想化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春梦?
又或者说理想化的世界只是一群懦弱的人类为自己的懦弱找出的理由?
算了,这种高深的问题还是留给柏拉图比较好。
当一个人的青春只是在繁华都市中穿梭徘徊重复生活时,你想做些什么我想,那就是远离,开始寻找The Beach(梦幻沙滩)我叫查理你们想知道什么?我家庭和我来自哪里这些不重要因一旦越过海洋,自我释放后要寻找某种更美,更另人兴奋是的,我承认,更加危险的尝试泰国曼谷——这就是饥饿人获得满溢的地方永不抗拒新事件,永不忽略礼貌,永不久留使人生厌,保持开放的心灵,把经验吸收过去,假使受到伤害,你知道吗,多半是价有所值新事物在一刻不断地发生,我们需要适应,我们能适应。
"嗨!你知道那个海滩,那么美。
不是像普通说的'哦,还不错',那里像天堂一般美丽。
你信吗?""不信""我们只是他妈的寄生虫,大肥蠢蛋!
我告诉他们你们一定要离开这儿,但他们不听""你是一个疯子!"混乱。
这是一个混乱不堪的世界用湿拖布捅电灯擦拭墙壁的曼谷老妇门扣上塞着通往世外海滩的神秘地图鲜血四溅的客房里躺着的死尸赠图者我们有希望,有理想但你不相信会都发生在你身上不象电影那样当事情真正发生时你期望不同的后果更直接,更真实我等待着打击的感受但是没有发生驾起高倍相机,拍摄每个夜晚的星空他说这样做是在浪费时间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在某个时刻我会拍摄到最美的星空仰望着你能意识到可能有一个星球像我们地球可能会有另一个你正在为我们拍照基本上你是在为自己拍照在外层太空有无限的世界什么事都可能会发生也都不会发生注视着答复:你所说的一切都是狂妄的狗屎面孔在镜头里随着焦距的变化不停旋转我们开始晕旋已经看不到真实的自我你知道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神话这个城市的神话是海滩那里有数不尽的大麻让你可以永远永远地吸那是件多么美好的事他们是好人我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做与众不同的事但到结果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可是,你还是一刻不停地做这样的事假如不尝试,就永远不会知道所以走吧我要探险,拉上有利的伙伴一起,去寻找这个城市的神话我们会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相信我它是一个乐园一群旅游者不,他们是这里的村民每个部落都有每个部落的标志我在左臂上留下了热辣的三道烫痕狂奔至岸边,我感到白色的细沙流动在脚下张开双臂大声地嚎叫我来了,海滩!开始总是幸福的这里就像我们的家我们一直习惯家直到发生裂痕当把对这里保密信条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时就失去了事物原有的平衡一旦平静的生活被破坏,裂痕就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每个人恐惧开始悄悄曼延只是自私的心灵掩盖了即将暴露的真相没有人愿意去思考痛苦就这样某些在无形中被延迟了噩梦连连回到那个鲜血淋漓的屋内倒下的尸体突然坐起我被惊醒有人告诉我入侵者来临,由你负责新一轮游戏开始这森林是我的领土取回地图是我的使命渐渐远离海滩越是持久的远离越不想念溅血的房屋呼地打开我被拉入投入一场战争对面的敌人,海滩上的人们杀掉他们,消灭他们他们就像寄生虫,会复制自己消灭他们!那些侵蚀大麻的寄生虫"你是一个疯子!"痴迷于游戏当中入侵者来了我在观望砰然的枪声,入侵者倒下睁大了双眼,愕然拼命奔跑,逃离现场仅剩的平衡终于被彻底打破有二个选择一是离开一是死亡选择生,离开这个满是欲望的海滩选择死,继续寄生在这腐臭的海滩其实选择只有一个你要真实还是迷幻当手枪没有蹦出子弹,拒绝了死亡当大家都一一离去,无法再用任何挽留这种幻境已经扩大到了极限人性的极限坐上小木筏,飘回来时的家时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乐园不是个寻找地方那一刹那的感受当然你从不忘记所做的一切但是我们能适应我们继续活下去
童话故事中总是以:他们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来结尾,好像幸福就这么惯性般的持续下去。
而实际是:王子与公主会碰到很多烦恼,他们会生老病死,他们会吵架,不合,甚至离婚。
但是不能否认他们曾经是那么幸福。
在这个隐蔽的世外桃源里,居民不是生活在当初发现它的喜悦中,而是恐慌中:害怕失去,为了不为人所知,甚至不允许成员出去就医。
因为害怕失去,他们抓住每一分钟寻欢作乐,麻醉自己。
他们不是生活在幸福中,而是像守财奴发现了宝库后,就一直舍不得离去,最终的命运是腐烂在宝库里。
奢望永久的抓住幸福,反而成为一种枷锁,使她们生活在忐忑中.
6年之后重新看海滩,终于懂了。
这个片很合适我,因为它说到了探险,说到了海滩,说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了归家。
而且它很迷幻。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去探险的想法。
自己背包,打听到个风景独好的地方,想方设法去到那里,发现美不胜收,便欣喜若狂。
所以我喜欢看Richard如何得到地图,如何上路,一路上如何跋山涉水地颠簸过去,最后到达人间仙境。
我们内心被按压住的寻找刺激的欲望,在Richard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也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简单的社会里,像原始人一样,为了生存,互相帮助,和谐共处。
于是Richard也找到了这样的社区,没有忧愁和烦恼,不用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用考虑过去和未来,只是无忧无虑地生存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
但我们离家远了,久了,就会想回去。
所以Richard发现了小社区的局限性和可以预见的衰退后,决定离开。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小到完全不足以一直维持下去的团体是如何为了一味的追求欢乐,一步一步产生裂痕,最后分崩离析。
当我们看到Richard回到美国,那个真实的社会,我们也会有种归家的感觉。
人性的缺陷,也在这美轮美奂的场景和迷幻的音乐中逐渐溃烂。
它再次告诉了我没有天堂。
于是我们精神上享受过后,也有了更好的借口回归到疲惫不堪的现实生活中去。
我很符合这所有的心态,所以我和这片互相适合。
只是后半段有些过于拖沓,于是省去一星。
这是一个有关乌托邦的历险故事,一个关于天堂的传说。
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那本《小灵通漫游未来》。
本人观后,认为这部片子有以下几个看点:1、最大的看点就是莱昂纳多了,据说此片是LEO在拍完泰坦尼克成名后接的第一部片子,出场费有2千万美元之巨,所以片中用足了他,LEO在片中青春活泼、个性鲜明、笑容阳光灿烂,浑身充满着青春的朝气,看这片子实在是种感官享受;2、故事情节曲折刺激,充满了冒险的鲜活体验,生动紧张,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观众带来新鲜的体验;3、故事的背景很美,如诗如画引人遐想。
不过现今的条件,美图到处都是,此片的背景美则美矣,倒也不觉得太多震惊;4、提供给观者一个怀旧或憧憬的话题。
谁无年少,当年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吧;或者你正当年少,正想往着这样的一翻经历吧,当看完了片子,过来人回首过往的历程,往事如烟,总能勾起些许怀旧的伤感,而年少的则会激起马上出发的豪情;5、些许的哲理、社会关系、乌托邦、人性等等话题,可供观者日后交流提供话题。
总之,这是一部青春片,非常适合大学生及相应年龄的年轻人看,推荐给适龄人群。
PS:据说这片子票房烂得一蹋糊涂,成了LEO的滑铁卢,不过个人觉得还挺好看的呀。
若想回忆起小李子年轻时的盛世容颜,这部海滩必定不会让你失望。
电影中那时候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虽不复巅峰时惊艳但还是一枚腹肌美男小仙肉,而非沙滩玩水枪快乐奔跑的胖大叔。
正映衬了电影的名字海滩,乌托邦的完美海滩终会消失,如逝去青春里的盛世美颜小李子,徒留文明沙滩大腹奔跑中年大叔。
电影讲述了小李子扮演的理查到泰国度假,偶然从旅馆获得一张神秘地图,遂跟一对途中遇上的法国情侣共同找寻传说中的人间乐土。
原来在那里已有一批先觉者组成社区,生活其中,他们为了享受原始的逍遥生活而跟在岛上种植大麻的当地武装毒贩农民订下协议,不能对外透露踪迹。
然而,理查未防止意外留下的地图导致四名背包客男女前来冒险,最后被武装毒贩农民枪杀。
理查目睹全过程幡然醒悟,农民发现多余的地图后暴力将他们的社区解散,让所有人返回文明社会的故事。
电影讲述的故事其实并不算足够优秀,主题讲述了“自然是美好的,而人类是邪恶的。
所以谁也不能待在海滩一样的天堂或理想里,我们不配拥有它,它最终会被破坏,就像很多理想者最终会被生活在这个混乱不堪的现实世界而逼疯一样。
另外电影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旅行成瘾者和远离现代生活者的语录: “你还想知道其他的什么?关于我家人的事情吗,或者我来自哪里?那些都不重要。
尤其是当你越过大洋让自己得到解脱,去寻找那些美丽的,令人激动的东西。
是的,我承认,有些事情很危险。
到现在18小时内在飞机上,三部无聊的电影,两餐倒胃口的食物还有六瓶啤酒,完全没有任何睡意。
终于我要降落了,在曼谷。
” 有人说,如果你很想要一样东西,就放它走 。
如果它回来找你,那么它永远都是你的。
要是它没有回来,那么不用再等了,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你的。
“其实坦白说,我和大家一样,恐惧未知的事物,希望抓住些什么。
” 大家都想摆脱束缚,千里迢迢去看风景电视,只是想找落脚处。
令人不禁自问,目的何在?
“不要拒绝邀请,不要害怕尝试,不要失了风度,别停留太久。
敞开胸怀吸收经验,痛苦的经历。
或许值得回忆。
” 我很好。
我做噩梦,却再也没有见过达克先生。
我玩电子游戏。
我吸一点毒品。
我凝视着千里之外的远方。
我带着满身的伤痕。
我喜欢这种表达。
我带着满身的伤痕。
如果我们距离太远,我们会淹死。
但是如果我们不试,就永远不知道。
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想与众不同,却都落与平凡。
”吸引我们观看的是那颗逃离平凡枯燥无味生活不甘却又极少付出行动和相应代价的心,就像电影中到达传说中岛上理想社区却可能被枪杀和被鲨鱼咬中导致丧命的代价一样,平凡的现实生活提供安全的保障给你,同时它也会剥夺你的梦想和意义,如同电影中岛上可以除生存所需外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玩各种游戏和思考人生畅谈闲聊的理想生活,但有时也必须面对饥饿和死亡的威胁。
而出门远行本身不具备救赎意义,钱粮耗尽还是要回到现实的烂摊子里。
如同《猜火车》里面的马克说“如果吸维生素C 违法,我们就去吸!
”这些人在影片当中行走旅行,奔跑呐喊,吸毒,不工作,逃离玩耍,冒险死亡。
他们只是不清楚自己生命的意义何在,而又害怕在平凡的现实世界中默默死去,因此拼命挣扎想寻求一丝觉醒的机会。
而当我们一旦品尝过绝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味道,突然失去就会怅然若失,严重的甚至无法忍受现实中嘈杂和混乱,最终导致死亡,就像电影里离开小岛的达非一样。
现实中无法面对社会宅男宅女,无法停下脚步旅行上瘾者等等人群的我们何尝不是电影中那群向往理想生活的脚步冒险不停的背包客,唯一不同的是欧美国家受生长和社会环境影响能够迈出离开现有状态的人群较多,而我们因种种因素导致绝大部分人一辈子直到死亡也无法付诸行动更无法承担行动后的后果。
但最终无论他们还是我们都得适应嘈杂混乱的现代社会,一如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无法独自在荒野的生存一样,那些无法适应和接受者都会被伤害乃至死亡。
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默默死去的空壳人,而有灵魂和寻找到生命意义的精彩者是凤毛麟角。
沙滩以及沙滩上的生活永远只是美丽的泡泡,每一个向往沙滩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通的——远离大陆上的“毒瘤”,但他们不知道这“毒瘤”与地域无关,只要有团体,“毒瘤”就摆脱不了。
当他们抛弃那个被鲨鱼咬了的人时,“毒瘤”就存在了只是还不足以引起注意;那四个新登陆的游客被当地人杀害、当地人再向沙滩上的移民者问责、施压,这些都是“毒瘤”成熟所需的必要过程,最后当移民者首领选择扣下扳机时,“毒瘤”已然熟透没有挽救的机会,而其余移民者都是帮凶,大家意识到这一点时,所谓沙滩已和大陆没什么区别。
小李子被首领要求去摆平那四个新游客和销毁地图,那一大段比较碎比较飞的他独自一人“发疯”的戏起什么作用?
我认为是他个人觉醒的过程,有一段戏是他在黑屋子里不搭理任何人处于“精神失常”转态,在那个时候他已经“觉醒”了,他是第一个意识到沙滩团体里“毒瘤”存在的人,就像之前在旅馆里碰见的那个疯子达菲,他是沙滩的四个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个主动离开沙滩的人。
所以在首领即将冲小李子扣下扳机时,小李子所表现的不是反抗也不是求饶,而是提醒,然并卵。
有意思的是,往沙滩上“平静美好”的世外桃源生活投掷致命一击的源头,也是小李子,当初他因为对未知的恐惧,为了求得心安而留下了吸引他人前往沙滩的线索。
每次看片子之前总会有一个心理预期,从片名、海报、导演等等元素中预测故事的类型。
若是猜得八九不离十的话,当然会自鸣得意,但总会隐隐失落,因为作为影迷来说,终归还是想追求出乎意料所带来的刺激。
译名中的“迷幻”二字给了我很大的误导,我以为是那种惊悚悬疑的类型片,而且开头那男子的横死房中确也有那么点营造恐怖气氛的意思。
结果发现本片与凶杀血案、宗教神秘、阴暗心理统统无关,竟是一出东南亚版的桃花源记,一段现实化的乌托邦传奇。
不知道人们来到这一个岛上聚居都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或许象莱昂纳多等年轻人一样,只是出于对未知的好奇,出于内心的越界冲动。
又或许是厌倦了城市喧嚣,想要寻求一种宁静单纯的生活状态。
盛世清平,富足安逸的欧美人不像桃花源人是由于不堪忍受战乱之苦才会另辟家园,他们的出走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于精神层面上的窘迫和压力,工业社会的冰冷,人际关系的物化,心灵日渐浮躁,情感日渐粗糙,作为天地间万千生命的一员,大自然的温润亲切更加贴近我们生存的本来意义。
当然,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总需要非凡的魄力和勇气,比如游泳横渡大海、赤手闯过哨卡、纵身跃下悬崖。
有意思的是在两个男人互相埋怨责难的时候,率先作出决断的竟是女人,也难怪这个团体也是由女人所领导,这或许暗示了这一团体具有原始的母系社会特征。
其实从情节的发展来看,导演对这样的社区是持否定怀疑态度的。
精神家园的重建总要以物质享受的放弃为代价,他们可以刀耕火种自给自足,但原来的某些现代生活习惯始终如影随形,所以他们总要回到水泥丛林里找回那一丝物欲的满足。
他们在两种生命状态的边缘徘徊,陷入一种刻意逃避又不忍割舍的困境。
但这种藕断丝连的状态显然无法被容忍,无论是闻风纷至的探险者还是难与并存的土著居民。
而且从集团内部来说,人总是难以摆脱自保的天性,人际关系单纯化的另一面是大自然物竞天择的残酷,所以丧失自理能力的瑞典人会遭到遗弃。
另外,用古龙的话说,有人就有江湖,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社区也难免产生利益矛盾,虚伪掩饰、懦弱从众、自私嫉妒,人性中的阴暗面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消弭。
所以这样的天堂其实只是一种文明的退化,人类不可能在此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最后天堂在人性测试中的分崩离析也验证了这一点。
片中几位主角的性格还是比较弱,即便是莱昂纳多,个性的转变也显得不够自然。
复杂的多角恋关系、独自捕杀鲨鱼的英雄事迹、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口才,这些似乎都成了男主角的万能模式。
关于他着魔中邪的那一段,应该是当作片头自杀男子的重演,或许是由于个性的锋芒导致集体的排斥,但我很难以此解释他的精神紊乱和行为乖张。
模拟电脑游戏情境的那一段给我印象很深,第一次看到有电影这样深层次地揭示游戏对青年人的心理影响。
游戏和网络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用于自我放纵和迷恋的幻境,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个世外桃源有不少相似之处。
最后电子邮件里的那张照片似乎也在对此有所暗示。
作为两部电影的同一个导演,本片的故事与《猜火车》相比要相对温和一些,虽然也有在灯红酒绿中的纵欲耽醉和遭鲨鱼攻击后的血肉模糊,但基调并不那么堕落颓废,开始那段探险历程还带着励志的意味,当然一样都是出于揭示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意图。
只是剧情实在并不是那么“迷幻”,若也能给出一些钻进抽水马桶之类的超现实镜头,票房也不会那么差劲的吧。
寻找精神家园,寻找世外桃源,是每个人内心最深的渴望,不过就像Richard说的那样,欲望并不因你身在天堂还是地狱而消失,它会始终跟在你身边。
被生活抛弃,被现实践踏,被理想远远的遥望,活到想要不顾一切的逃离,想要新奇刺激,甚至冒险,最后选择离开的确看似是最好的办法。
Richard背上行李,去寻找一切的未知。
那个被形容的如仙境一般的地方是存在的,在那个岛上,一切都是那么美,纯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隔绝的仙境。
有勇气才会找得到,Richard他们找到了,纵身一跳,仿佛重生。
开始的快乐总是让人沉醉,可世间因人而改变,天堂也一样,真不知道是该赞扬人类伟大的力量还是唾弃这力量带来的毁灭性。
世外桃源从来也不是人迹罕至的仙境,毕竟只要有人,为了保持所谓的快乐,欲望、自私、抱怨、背叛、杀戮以至于在极度的快乐中丧心病狂。
Richard幸运的从疯狂中走了出来,人性,何其脆弱,我觉得那个泰国农民反而很善于揣测人心,那颗没有射出的子弹击碎了所有人的梦,The beach并不能作为逃避的理由,一个人的快乐不能靠削夺别人的生命来换得。
Richard的旅行让他明白,生命中的不完美并不全是痛苦和抱怨的理由,每个人都带着内疚怀抱破碎的信仰回到各自的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天堂也不一定是完美的,理想中的完美就让它待在那里保持一贯的完美好了,如果真的找到了,或许会让你我失望,天堂完美或许是因为没有人,因此就没有了欲望和罪恶。
《The Beach》里的Leonard嫩的跟根小葱似的,不过自然的表演中已经隐约看到其功成名就的一天,导演很知名,看过的人都知道,有人认为导演的这部片子有失水准,我倒不这么认为,外在的形式并不重要,要传达的讯息我接受到了,就和他之前知名的片子一样,看完无语,但心里翻江倒海。
我明白了许多较真儿的事儿其实也不必那么较真儿,活着总会痛苦,不过至少我们还活着,就还有希望,就还会遇到对的人,做对的事,我们不是上帝,我们无力创造天堂,还是好好的耕耘现实的热土吧
When you develop an infatuation for someone,you always find a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is is exactlythe person for you.it doesn't need to be a good reason.Taking photographs of the night sky, for example.Now, in the long run, that's just the kind of dumb, irritating habit that would cause you to split up.But in the haze of infatuation,it's just what you've beensearching for all theseyears.i still believe in paradise.But now at least i know it's not some place you can look for.Because it's not where you go.it's how you feel for a moment in your life when you're a partof something.And if you find that moment... it lasts forever.
一次冒险的旅程让他们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在那里的忘忧生活使他们乐不思返,然而,他们的天堂却无法接纳更多人的梦想和快乐,于是,梦魇在这片曾经的天堂中蔓延……
leo把青春印在了这部片子里~一群西方人在东方找到了乌托邦~找到了世外桃源,,可却不能真真正正的脱离现实生活,甚至还变得冷酷无情..最终,乌托邦还是幻灭了~..喜欢里面leo的独白~意外还发现了canet..我爱的法国男人~
表意不清。
里面仙境般的海滩是原始,远离现代文明。小团体的生存与封闭以及发展。世外桃源再美也难敌心中的恶魔,人性的复杂。
非常明显的丹尼保尔的个人风格,《猜火车》《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都是一脉相承。前一半拍的很精彩,这个“厌世-遁世-世外桃源”的过程很有代入感和说服力。从鲨鱼咬人之后就开始意义不明。想把小李子打造成兰博吧,还不是。不知道想干啥。最后稀里糊涂结束了。另外,这帮byd整天在岛上瞎胡闹,根本不可能养活自己。现代西人对乌托邦的幻想全建立在叶子上,也是够愚痴的。
AV6套看的原声,帅毙了,就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乱七八糟。那时的丹尼保尔就有了用中东风音乐的苗头了。。。
乌托邦的瞬间崩塌解体告诉我们 人类抗争不了的并不是大自然而是自己 是脆弱的人性 对欲望的屈服 对代价的畏惧
太乌托邦了,现在这世界哪里还有世外桃源。
里面的莱昂纳多帅爆了,世外桃源美爆了
RTL上看的德语版的。很影响理解= =。。我要德语变牛啊啊啊啊啊啊!!!!
节奏是《猜火车》的节奏,看完之后发现果然是丹尼·博伊尔拍的。
选歌品味真好啊
丹尼保尔想表达的内容量已经超出了剧情能承载的限度,影片的下半段导演跟小李子一起陷入了一种过度的狂躁和错乱状态。这种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的社会学实验应该以一种观察者的身份不动声色地以上帝视角看着,而不是用千回百折的配乐来煽动观众情绪,除非导演一开始就已经在主导最后的结尾,就像本片一样。
没看到开头,但是看到了结尾Just so so~
一星给莱昂,一星给美景
8.0/10。比想象中好太多了。非但不肤浅,反觉牛逼!丹尼·鲍尔用迷幻剂般的镜头语言架构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代启示录‘’(其中还有不少越战片的影子,如《猎鹿人》),当愚蠢和贪婪吞噬一切、当少数人的病痛和死亡得为大多数人的享乐服务时,他们已然回归兽性,像鲨鱼本能的自相残杀,无法自拔。
为了这里的美丽海滩,我还特意去了一趟Puket Island!喜欢海滩 ~ 喜欢电影
那个时候的小李子还是美少年!据说这部电影在皮皮岛拍的,好美!
高开低走,这类电影后面都很难讲得出彩。电影中四面环山的洁白沙滩,像极了宫崎骏《红猪》里开篇红猪住的地方。
"I still believe in paradise. But now at least i know it's not someplace you can look for. Because it's not where you go. It's how you feel for a moment in your life when you're a part of something. And if you find that moment, it lasts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