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场景还可以,演技吧一分,剧情一分,韩国人总是摆脱不了一种叙事手法,就是罗列n多个小人物,你一言我一语,或者主人公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透露一些信息补充给到观众,问题在于太琐碎,看多了,烦!
1.所有的粘上一丁点儿边的军事题材的电影,但凡有点儿战术排兵布阵,就值得三分以上。
本片一如既往的,场景奇怪,日本兵少说一个小队吧,有战马,大白天半山坡还可以翻滚的半山坡,怎么可能追不上靠腿跑路的独立团。
半山坡的场景就和苏格兰的庄园一样,基本上没有高低起伏,连个丘陵的山头都看不到,一群复制粘贴的日本兵追着十来个独立团老人家,一个都消灭不了,简直了。。。
2.日本兵并不比无头脑的好嘛,半夜人家都知道不追了,怎么会在大白天倾斜度30以内骑着战马的视野宽阔的地方浪费兵力和精力驱赶着十几个兵,一个打不中,那些个兵也没有什么穿插迂回掩护什么的,就是直线跑,也追不上,呵呵。
3.按照真实的故事版本,是因为不好改编基本比较闷才这样拍的吗,真实的战斗是和现在的俄乌一样闷所以拍成这样?
不屈的抗争精神,才是真正的民族灵魂R君说“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戚继光 《韬钤深处》)
这个国庆,在朋友圈最大的刷屏,当然就是庆祝建国70周年的盛大阅兵了。
世界本来就是江湖,在江湖中,永远都是实力决定一切。
所以,“秀秀肌肉”,让江湖见识到本体的实力,有时候还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现在院线中最红火的电影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
9月30日当天,这一批国庆献礼作品的整体票房已经达到了6.67亿之多,算是中国电影市场7个月以来最高的票房日;而10月1日当天到22时的单日票房也已经达到8亿票房,已经创造了中国电影单日票房的最高纪录。
不过R君现在不在国内,所以还没有办法去院线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只能用一个不同的内容来呼应一下这一次的国庆。
任何一个事物,都会经历生存和发展的历程,才能最终成熟起来。
期间不免会历经各种艰难困苦,甚至生死铁血的时期。
如果有人觉得某些事情似乎总是一帆风顺,那基本上都是too good too be true (过于理想化的美好,一定有其特别糟糕的一面),或者就是自己本身too simple too naive了。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抗日战争”便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
一般而言,大部分对“8年抗战”定义的时间线,都是从1937年7月7日的“芦沟桥事变”开始计算,以这个时间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实际上,如果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开始计算,其实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抗日战争”是整整打了14年之久的。
但是,其实日本对中国领土的入侵,要远比1931年这个时间还要早的多,甚至要早于1927年日本内阁制定的《对华政策纲领》(在这份纲领中确定了先侵占东北,内外蒙,之后再占领全中国的扩张政策)。
实际上,最先在中国东北领土进行抗日活动的,却是来自我们的邻居:朝鲜及韩国。
在韩国独立运动史上著名的2场抗日大捷:“凤梧洞战斗”和“青山里大捷”,其实都发生在1920年,并且都在中国的吉林延边地区,所以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是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反法西斯战斗一部分。
既然这一次中国国庆期间,并没有相应的战争片上映,那R君就用这一篇作品来作为“建国70周年”的纪念吧。
毕竟,不畏强暴,为民族和大义勇于拼搏和奋斗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歌颂和敬重的。
有趣的是,这一次的《凤梧洞战斗》,上映时间恰逢韩国和日本关系紧张的时候,也算是应景.......当然,电影本身也是挺好看的一部战争片,符合一贯的韩国战争电影水准,是假日里一个不错的娱乐选择。
凤梧洞大捷的历史
首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场1920年的史实战役:由大韩独立军的将领洪范图(在电影的最后,由崔岷植出演)率领300余名韩朝各个不同的独立军士兵诱敌深入,在汪清县的凤梧洞地区伏击了日军的驻朝19师团73联队和南阳守备大队的追击军,以1人牺牲,5人受伤的代价,共歼敌150余名。
这场被称为“凤梧洞战斗”的大捷及后续的“青山里大捷”(共打死打伤日军1400多人,其中包括联队长1人、大队长2人、中队长5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极大的证明了韩朝抗日军民的力量,狠狠打击了当时日军的嚣张气焰。
万事需要究其因,才可知其果。
既然是一个历史背景的电影,当然我们需要更好的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
才能让一场娱乐也变得更有意义。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其实R君对这一段历史也是不太明了的。
实际上这一段故事的背景是非常久远的:
1895年结束的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失去了长期历史以来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地位,而日本因为国力的日益强盛,开始了咄咄逼人的扩张政策。
在这之后,日本与俄国在辽东半岛上利益冲突日益增长,朝鲜半岛也成为日俄交锋下的一个重要地域。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借口军事需要,在仁川登陆并很快占领了汉城。
韩国实际上已经变成日本的附庸保护国。
当时的韩国皇帝整日醉生梦死,丝毫不顾自己的国土与国民利益,在一系列“日韩协议”的安排下,逐步让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10年8月22日,当时的韩国总理李完用与日本代表寺内正毅签订条约,规定大韩帝国将朝鲜半岛的主权永久让与日本。
29日,随着《日韩合并条约》的生效,大韩帝国亡于大日本帝国,朝鲜半岛成为日本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本韩国统监府改制为朝鲜总督府。
这个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日韩(或韩日)合并”(朝语:한일 병합,日语:日韩并合)。
因为1910年是庚戌年,所以在韩国又将这个事件称为“庚戌国耻”。
虽然能查到的史料并不多,但以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统治者的尿性,能想象被吞并后的韩国人民在日本的统治下是如何生活的水深火热。
(事实,韩国拍了一系列反应这个时期的优秀电影,包括《暗杀》、《大虎》、《密探》等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919年,因为“高宗被毒死”事件,韩国全境开始爆发大规模反日本殖民统治,谋求韩国独立的“三一运动”。
(在电影中,韩国独立军分队长李长河的姐姐,就是在这次运动中被捕并且牺牲了)。
实际上,因为中国的东北本来就有很多朝鲜族群众,所以从“日韩合并”事件开始,就有大量韩国和朝鲜灾民,越过边境,在东北重新垦荒种地,建立了自己新的家园。
(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约有近50万韩朝民众在中国的东北重新定居下来)可以想象,正是因为有这么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韩朝抗日力量能在东北找到了自己生存发展的土壤。
从1900年开始,韩国著名的义兵领袖柳仁锡就已经在鸭绿江北岸组织了抗日的力量。
到1909年,由各个不同的领袖所建立的韩朝义兵组织,共有近十三只之多(在电影中出现了6只)。
而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车站击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朝鲜族勇士安重根,也曾经在东北义军以参谋中将的身份多次在朝鲜北部与日军进行战斗。
实际上,这些坚持抗日的韩朝军民们都不是正规军人。
他们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平时靠狩猎、卖柴为生,以土豆为食,食不果腹,居无定所,饥寒交迫,但却从来没有被生活的艰难所压倒,一心只想为自己的祖国打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相当令人敬佩的。
从1921年到1924年,据统计,在我国东北的韩朝独立军,共杀入朝鲜境内980次,在东北境内也和日军势力交战达到130余次。
而其中的“凤梧洞战斗”和“青山里大捷”,正是这些韩国独立军取得的规模最大,战果最辉煌的2次战役。
而仅仅以这样基本素质的民兵取得的胜利,则更加的令人敬佩。
牢记过去,感恩现在
讲完历史,该讲讲电影本身。
不可否认,既然也是主旋律电影,不可避免有特别丑化反面角色,美化正义代表的安排,比如“大刀黄海哲(柳海真饰演)”砍杀日军的一段,宛如神明附体,的确有点“神剧”感觉。
但是总的来说,韩国电影中亲民又真实的风格,包括还原整个战斗过程的演绎方式,不但让整个故事并不违和,相反还带着一丝悬疑的惊险要素。
(实际上,考虑到整个“凤梧洞战斗”的历史真实数据,也许并没有过分夸张的成分。
)看到电影的2个导演,便豁然开朗,为什么电影中追逐场面能拍的如此紧张细致,战斗场面拍的宏大又有序,而又能在细节的处理带有了悬疑的风格。
原来导演分别是元新渊(代表作:《杀人者的记忆法》、《七天》)和金韩民(代表作:《鸣梁海战》《最终武器:弓》),都是口碑相当好,票房也相当好的导演。
难怪电影一上映,就力压了《极限逃生》拿到了当周的韩国票房亚军宝座。
整个电影中的2个主要人物是大韩独立军满洲团的黄海哲和独立军分队长的李长河。
前者,从电影的一开始就交代了他的痛苦经历。
少不更事的他和弟弟,曾经为了一袋馒头,做向导带着几个日军过了河。
但是到了目的地,残忍的日军非但没有兑现承诺,还在馒头袋里装了手雷,如果不是弟弟舍身,兄弟2人都会在瞬间飞灰烟灭。
这一场悲剧,从此让海哲一直带着一颗手雷,却也留下了脸上永远都伤疤。
而李长河,则从小跟姐姐相依为命。
他很早就加入了义军,期望能驱逐日军,早日跟姐姐团聚。
却没有想到姐姐也在“三一运动”中,被日本人抓入监狱并且杀害,只留下他们之间的信物 - 留给弟弟娶媳妇的戒指。
这就是所谓“国仇家恨”。
在动乱的时代中,个体在历史的洪流中过于渺小,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如果你不去抗争,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安居乐业,甚至生存的机会。
在山洞中,为了“土豆”的方言引出的独立军们互相嬉笑的一段是非常感人的。
这些人都是非亲非故的普通百姓,来自全国各地,他们虽然连饭都吃不饱,却丝毫不去纠结为什么要去战斗。
当山贼劝黄海哲我们不要去冒那个险,好好做一个山贼,至少能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时候,海哲就问:“然后呢?
”没有国,哪有家?
没有家,你又能跑到哪里去?
就算你跑了,你的家人、朋友、爱人,孩子都能跑一辈子吗?
电影中把日本“官2代”教育的那一段情节其实可以算是全片里面最大的败笔。
虽然的确显得更人性,更高尚,但是却跟全片的热血主题显得格格不入。
可能也是导演刻意期望让日本的观众能对过去的战争做一个反思。
但讽刺的是,这一次日韩之间的政治关系危机,最初的来源正是来自对过去战争赔偿和道歉的来回纠结.......有时候真的过去的就过去了。
其实本质还是一样的,在某些时代和趋势的大潮下,个体的利益和观点除了让自己陷入困境外,其实对一切将要发生的,是毫无那么一丝丝的抵挡作用的。
如果说电影中最令人震撼的部分,那一定是最后在骨灰袋中的那面国旗,在风中迎风飘扬。
让我们始终不要忘记,我们现在的幸福岁月中,是多少人的生命和未来所换来的。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牢记《拯救大兵》中米勒上尉的那份临终嘱托:“好好活着。
” 你可以感叹现在的繁荣、伟大,但是更重要的是,怎样为了这个社会,为了身边的人,为了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凤梧洞战斗》:不是我们的战斗,但发生在我们的国土上,代表的是同样的记忆和热血。
R君,2019年10月2日,于加拿大财猫电影兵无常势,水无定形
近期韩国电影影评:-《极限逃生》:创意很难?
你该看看这部韩国新作了-《寄生虫》:比现实贫穷更可怕的是心理贫穷-《燃烧》:8.0分,超越村上春树原作的丝丝冷汗-《与神同行》:学会宽恕和信念,才是更好的自己-《铁雨》:朝鲜的核武器究竟会怎么用......-无愧高分的《南汉山城》:看韩国如何直面国难的屈辱91届奥斯卡专题影评:- 《何以为家》:不要哀怨,家只靠自己去创造- 英雄,都是面对死神而面带微笑。
- 波兰版《芳华》,拿了戛纳的最佳导演大奖- 这部英国《如懿传》,拿了今年奥斯卡10项提名-《绿皮书》:可能是最名不符实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无缘引进,但这才是2018年的年度电影最强音-《大闹互联网》:互联网是怎样改变了你?
-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非它莫属-《小偷家族》:8.8分,却让你开始怀疑“善恶”的标准-《超人总动员2》:谁说照顾世界比照顾家庭更容易的?
-《游侠索罗》:谁说这电影不好看的?
-《寂静之地》:紧张的大气都不敢喘.......-《复联3:无限战争》:一场令人心碎的战争-《头号玩家》:9.2分,119个彩蛋,年度最燃的电影-《黑豹》:票房出众的土著版雷神90届奥斯卡专题影评:-《至暗时刻》:再强大的灵魂,都有无助的时刻-《水形物语》:成年人的幻想与童话-《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魅影缝匠》:有一种爱叫互相伤害-《佛罗里达乐园》:迪斯尼乐园背后的贫民窟-《三块广告牌》:今年奥斯卡7项提名 别让恨毁了你的人生-《奇迹男孩》:善良,才会有奇迹-《华盛顿邮报》:斯皮尔伯格的又一份强烈宣言-《银翼杀手2049》:的确是一部伟大的续集-《逃出绝命镇》:2017 脑洞最大的电影-《寻梦环游记》:爱与救赎,10年来最好的皮克斯电影-敦刻尔克:那些弱点与光辉并存的人性!
-《星战8》:令人热血沸腾的原力之战-《金钱世界》:雷德利斯考特对“金钱至上”的中指
不得不说,人家的抗日神剧比我们拍的都好不止几个档次,虽然真事改编的,为什么人家弄得就这么好呢,两个多小时,衔接很好,虽然有小小瑕疵,不影响整体,我们电影人任重道远,不要说审查,什么体制,不行就是不行,别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人家三流导演拍的都比我们大导拍的好…要凑140个字才能发表吗,这么费劲啊,不想说多了,会很多喷子来喷我的,哈哈,就是不让说实话
《凤梧洞战斗》虽然投资和题材都不如《暗杀》壮观,但《杀人者记忆法》《七天》导演元新渊还是一板一眼去认真拍摄。
全片同多数韩国抗战片类似,节奏流畅,人物鲜明,粗鲁、火爆、悲壮俱全,除了目睹独立军痛杀鬼子真心解气,刘海镇、崔岷植等老戏骨表演也如虎添翼。
以1920年在中国吉林省凤梧洞,联合独立军摧毁日军第19师团,取得巨大胜利的“凤梧洞战斗”这一历史事件为原型拍抗战片。
三屯子村两队意外交汇,后安山援救独立资金联络人逃逸,高丽岭石冢近距离诱敌,以及凤梧洞山谷最后决战,穿插构成全片故事主线,敌我双方交替战事激烈,暗中彰显烈士的人性壮举。
刘海镇饰演的抗日黄队长,粗鲁、豪爽、勇敢,枪法很烂,但刀法绝伦,动辄就轮着大刀去砍鬼子,看着蛮热血沸腾。
而他的某位战友,曾经当过山贼,一门心思拿了抗日资金和枪支去占山为王,同样没把抗日英雄写成脸谱化英雄。
相比一开始就屠杀没死的老虎的日本凶残军官,日军少年俘虏由纪夫则像《南京!
南京!
》中泉英雄那样极浓的厌战情绪的可怜人。
抗日队伍没有虐待他,而是打算让他见证他的同胞是如何凶残,侵略者如何被消灭。
而他被解救后,直接对长官反驳高呼日本才是劣等民族,并曾中刀救下韩国人,足见编导没彻底妖魔化所有的日本侵略者。
前面有日军屠村的血腥镜头,连老人和孕妇都不放过,但残忍镜头尺度也在接受范围,为后面游击队袭击取胜,痛击日军做了情绪上铺垫。
而且编导巧妙把战斗地点设计在山峦起伏和树林密布,通过场景切换与地势陡峭,让游击队在流窜战斗更有看头。
游击队居然有人掏出重机枪横扫鬼子,还有在悬崖跑酷躲避日军枪扫,CG特效与惊险细节都精致,钱花到刀刃上。
美中不足在北村一夫、池内博之演的日本军官有些傻气,光逞匹夫之勇,耍狠耍酷乱杀无辜,却没有战术调度思维,只能杀几个独立军小人物,等着被漫山遍野的后援大军过来剿灭。
日本军官被砍成重伤而倒地,刘海镇此时不赶紧杀掉这个恶贯满盈的日本老鬼子,先说大道理,然后等对方偷袭秒杀,都没技术含量,在细节转折上,《凤梧洞》还是有一些缺陷。
结尾处老影帝崔岷植气场十足的客串明显是有意为之,他同众人抛洒骨灰,居然从骨灰袋里拿出国旗,比起吴京在《战狼2》手臂戴国旗的设计,更细腻彰显了“马革裹尸”典故,为流血牺牲的壮士做了哀痛悼念,燃爆的民族爱国主义让人震耳发聩。
有喜欢这类片子的影迷,绝对不容错过!
洪范图是韩国历史上传奇般的抗日民族英雄、杰出的独立运动家。
早年,他作为义兵总长,带领义兵部队在韩国国内开展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义兵运动;中年时期,作为独立运动家,他带领部队流亡到中国境内,组建了大韩独立军,在中国及苏联境内积极地展开抗日武装独立运动,取得了诸如凤梧洞大捷等著名战役的胜利,在国内及满洲地区赢得了 独立军名将 的荣称,受到韩国民众的拥护和爱戴;晚年的洪范图,光荣地加入苏联共产党。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文献出处]:《大连近代史研究2015年00期 》
与国产抗日片不同,本片的设计还是有些新意的。
单单是结尾的反转就是以往我们熟悉的抗战电影不同。
毕竟这在历史上是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导演操作起来容易的多吧。
以往国产的抗战影片通常规模较大,历史记载清晰,且受到苏联影片的影响深远,统统的伟大、光荣、正确,一贯到底。
没毛病,当然也没什么新意。
本片最大的亮点还是在演技,不得不佩服柳海真,有他的片子通常都值得一看。
故事中规中矩,导演的功力也是可以的。
美中不足,过于英雄主义的表现降低了战斗的真实性,虽然还达不到我们抗日神剧的“高度”,但也是让军迷们看得目瞪口呆,所以也就注定了本片的上限不会太高。
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同样是拍战斗场面,国产的影片怎么就达不到韩国的高度呢。
印象中拍的质量最好的也就是《集结号》了,尴尬的是,也是用的是韩国的团队。
这一点,还是希望国内的同仁们多多努力吧,别把钱都花在流量明星上,多多提高自身的技术才是硬道理。
否则你就只配拍文艺片了。
最后一点:结尾处从骨灰袋里拿出国旗的设计实在太经典了。
比起血染国旗的设计更让人振聋发聩。
必须给个大大的赞。
我打6.5分,值得一看,有亮点,演技一流。
本文来源: 2009-10-09 09:15:59 延边日报 凤梧洞战斗是1920年6月4日至7日在三屯子、后安山、高丽岭、凤梧洞等地进行的延边朝鲜族反日部队在东北境内与日本正规军进行的第一次较大战斗。
洪范图率领的独立军与间岛国民会军联合后,于1920年5月27日与崔明录领导的军务都督府,将各武装部队进行整编,成立北路督军府,崔明禄任督军府长,安武为副官、洪范图任北路第一军司令官。
督军府本部设在原都督府所在地凤梧洞(今属图们市石岘镇)。
(个人注:间岛为曾经满洲国及今韩国语境中一个地理概念,指今天中国领土内一个区域,描述为“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大约在我国延吉地区,中国官方从未使用过该概念。
韩民间有微弱领土诉求,官方无表态) 1920年6月4日,活跃在凤梧洞、安山村、杰满洞一带的新民团部分队伍渡过图们江到朝鲜江阳洞袭击日军宪兵哨所后,迅速返回三屯子(今图们市月晴乡间坪)。
在三屯子反日部队与赶来的日军隔江交战。
驻朝鲜南阳的日军中尉新美闻讯,立即率领19名日军宪兵、警察渡过图们江绕道到三屯子后山,向三屯子射击。
反日部队迅速撤离。
新美率领宪警追击反日部队。
另外,驻朝鲜日军罗南第十九师团司令部得到新美中尉报告后,妄图借此一举“扫荡”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反日武装部队,便命令第七三联队安川少佐组织“越江追击大队”,渡江“讨伐”反日部队。
“越江追击队”于6月6日夜渡图们江,7日凌晨到达五户屯(今后安山)。
日军“越江追击队”途中先后在五户屯、高丽村等地,与反日部队遭遇,经过相互交战后继续追击反日部队,向凤梧洞进击。
此时,在凤梧洞的洪范图和崔明禄得知日军进犯凤梧洞的消息后,先把村里的老百姓疏散到安全地方,并在凤梧洞上村南洞一带设伏。
当时聚集在凤梧洞的反日部队共有300余名。
伏击战由洪范图担任总指挥,并把部队分成四个中队,占领东、西、北制高点,选择有利地形进行埋伏。
到中午时分,日军的主力部队进入反日部队的埋伏圈。
洪范图发出进攻的信号,埋伏在西山和东山两侧的反日部队向日军猛烈射击。
刹时间,日军人仰马翻,伤亡惨重。
战斗持续3个多小时,日军虽然拼命抵抗,但最终无法挽回败局。
下午4点30分,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
日军趁机向琵琶洞方向逃窜。
在此次战斗中,反日部队消灭了日军近百名。
战斗以反日部队胜利告终。
韩国的历史主旋律,历史事件考据有限,部分论文可以查到,但没有电影中那般夸张。
因此暂且归为神剧,其实个人感觉只有3颗星,但我感觉人家拍东西总归是有态度的,一是韩影的人物自身表现的都是活生生的感觉,尤其是“农民怎样变成独立军”的那段论证想法也非常直白,让战俘好好活下去告诉后人的观点也是很正;二是至少把神剧拍出来是“真的神”的感觉,深山的狙击战、枪战,土堆里挖出来的机枪,(就是步兵炮轰游击队那段实在是太假了,照那样炸的话肯定都阵亡了)各种运镜加上衔接非常娴熟,让观众看得爽,服化道也是非常认真,而不是靠秀智商下限,所以神剧在“怎么神”上还是有区别的……希望国内拍神剧的导演也能有点认真的态度,拍神剧,至少也要参考一下人家的神剧是怎么拍的。
“中韩友好靠日本”,虽然只是一句戏谑,但由于战争曾为两国打上了惨痛的历史烙印,在相同年代都经历了“日据时期”的悲剧,因而“抗日运动”也就成为了中韩观众最自然相通的艺术创作题材。
早在清朝末年,日本便利用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了侵占朝鲜半岛的企图;从1895年占领朝鲜,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对韩国的殖民统治横跨了半个世纪。
在这五十年之间,日本在汉城市中心原朝鲜王宫“景福宫”门前修建总督府,在纵贯国土的重要山脉上埋下铁钉切断“国脉”,在柏林奥运会韩国选手夺冠之后升起太阳旗,尤其电影也是通过殖民式的移植方式由西方传入韩国。
因而影视作品也就成为了民族情绪的集中表达。
2019年随着日韩贸易战持续升温,以韩国独立运动为历史蓝本的《凤梧洞战斗》自然成为关注焦点;然而在初期票房夺冠的同时,针对日本演员角色争议、拍摄过程破坏环境等负面新闻也对电影本身造成了干扰。
但一部影片的精彩程度本就不是票房数字就可以统计出来的。
我认同《凤梧洞战斗》是一部“抗日神剧”,没错,此处“神”字仅有褒义。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1919年3月1日,33名宗教界人士和青年学生在京城(今韩国首尔)塔洞公园举行和平集会、宣读《己未独立宣言》,高呼“大韩独立万岁”;“万岁运动”很快蔓延为整个朝鲜半岛的人民起义;1920年 6月初,日军纠集罗南19师团和南阳守备队大部兵力进行围剿,大韩独立军将领洪范图率领 300余名独立军士兵诱敌深入,在汪清县凤梧洞伏击日军、歼敌 150余名,朝鲜独立军仅1人牺牲、5人受伤。
《凤梧洞战斗》中大韩独立军分队长李长河的姐姐,就是在起义运动中被捕的代表,他蚩伏在延边一带的抗日据点,用守住最后一寸国土的信念守望着姐姐和国家光复一起到来。
身为精英战士的他,星眉剑目、举止飒爽、表情冷冽,唯有在提及姐姐时会流露出轻松烂漫的神情。
影片的另一位主角是大韩独立军中满洲团的领袖黄海哲。
他带领的队伍没有正统军装、口音天南地北、行事快者恩仇,大部分是山野马贼出身、迫于生计做些不正当的营生,并不知晓什么复国大计、只是出于跟随黄海哲的江湖侠义而归顺了独立军。
电影镜头从黯蓝的江水溯流而上,背后驮着弟弟的青年茫然地为一行军人做着向导,他关心的不是这群人的来路和去处,而是黏人的弟弟非要跟着自己过河。
日本军人丢下一袋食物便扬长而去,先哥哥一步发现食物下面藏着手雷的弟弟将包袱紧紧抱在怀中,惊雷爆炸之后空地上只剩下灼灼焚烧的枯树、一如青年黄海哲心中沸腾不休的烈焰。
所以后来负责训练新兵的黄海哲才会用假手雷给李长河开了一个玩笑,教训他看到手榴弹时不要妄想着救人,因为“活下来的人也会一直生活在地狱里”。
短短几个字,是他负载着遗恨独活多年的悲苦。
但李长河只有姐姐这一个亲人,望不到尽头的革命之路也唯有这一盏明灯照亮,国土尚在才有国民的家园、姐姐归来才有自己的归宿。
本就沉静内敛的少年因为黄海哲的恶作剧而对他印象恶劣,在打定主意要以自我牺牲诱敌时再遇到黄海哲,李长河对他一如既往的轻佻浮夸也依旧冷眼相对。
凤梧洞是为围剿日军准备的死亡山谷,但通向山谷的路上需要牺牲者的指引——在最后一寸尊严的国土上,李长河自愿成为那枚奔赴绝境的棋子。
影片在呈现凤梧洞战争史实中分为四段进程,节奏干脆也不失细腻:三屯子村两队意外交汇、后安山援救独立资金联络人、高丽岭石冢近距离诱敌、凤梧洞山谷最后决战,每场战斗枪火之间都镶嵌着角色的高光,敌我双线交替步步迸发战事的激烈,回忆与现实穿插连连刺探人性的凄美。
例如当李长河对战俘举枪时,真正响起的却是日军屠杀百姓的枪声;当日军小战俘叨念着“好美的名字”时,眼睛望去的却是朝鲜少女纤弱的背影。
当黄海哲挡在日本俘虏面前,劝慰李长河该与自己分析凤梧洞兵力状况时,李长河在他脸上重击下一拳——那是永失所爱的悲怆、是壮士断腕的痛楚、也是难以言说的孤独。
李长河与黄海哲,一个将以死亡迎来生机、一个要用活着直面历史,两厢英雄气节,都同样充满悲剧情怀。
前者是冰、是漫天雪花凝结而成的静寂,负载着从容悲壮的重量;后者是火,是惊雷之后燃烧不休的烈焰,靠的是手起刀落的畅快。
人物刻画的艺术之外,还有融入自然的艺术。
“一切景语皆情语”,摄影机镜头有关照人物的悲悯,也有俯瞰山河的气魄。
大量升降摇移的航拍镜头,远眺是高山与流水的壮阔、细看是平凡而不屈的脊梁。
山河挺拔轮廓、草木柔软弧度,镜头在行军的途中如同鹰隼俯冲疾驰、在壮士的脸上像眸光似的深情凝望。
让真切的呼吸代替号角冲撞着耳膜,让绵延的起伏取代赞歌纪念着牺牲。
金灿的玉米地升起黑色狼烟、雪白芦苇丛被刀锋斩断,不语的青山以宽容的姿态怀抱着浴血的儿女、也睥睨着耻辱的杀戮。
《凤梧洞战斗》的导演元新渊不仅擅长剧本创作,同时也多次为影片包揽动作特技,在这部电影中,他剔除了过多过火的个人英雄特写,而是以家国、自然与个人的血肉关联为轴心、发散出全民抗战的壮烈图景。
人在山川中、山川在国土上,于是一切画面都有了生命的灵性。
就像战士在掩埋陷阱时,感觉到山风带来的是家乡种下的土豆接连开花的节气。
在诸多战争场面中,横跨山谷、两岸三人的运动狙击堪称运镜代表,移动的跟拍长镜头和几方主观视角交替切换,奔跑的速度、逆风的力度、瞄准的角度,自然苍莽衬托着生死角力。
在匪帮的山洞里点亮篝火,在家国的悲痛中忘记身份。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独立军,每一颗树都成为卫国者的掩护。
影片中两次涉及方言的滑稽桥段,也是为民族魂这一主题服务。
当黄海哲背着重伤的李长河终于到达凤梧洞最后的战场,李长河在手榴弹落下时再次推开了对方——他们都失去了家族,也都将拯救另一个家人当做对逝者的报答。
柳海真在2019年贡献出两部抗日题材电影,延续民族精神的《词典》和弘扬团结抗战的《凤梧洞战斗》都表现颇为精彩,前者的无知者泼皮、后者的大勇者豪迈,他放肆的嬉笑、吞吐的真挚、铿锵掷地的台词风格,都是包含人情味和幽默感的小人物形象的最高级演技。
柳俊烈则表现出老练而隐忍的爆发力,他是冷峻的冰山、纯真的弟弟、坚毅的战士、可靠的领袖、孤独的使者。
黄海哲是讲究信义的大哥,而李长河的多重身份却令他始终罩上了一层寂寞的悲壮感,他思念却要隐藏、悲痛却只含泪、善战而又低调、疏离众人却甘于牺牲。
在重伤仰面、作别姐姐的幻想画面里,他滴落的眼泪像泉水,只是泉边已经没有了倚畔饮水的小鹿。
在空山筑起孤坟,埋下游子的夙愿。
向谷底撒去骨灰,带走生者的眷恋。
土豆在地里开花的时节、主人再也踏不上归途;青春正无邪灿烂的年纪,成长却沦为野心的献祭。
这场战斗里不可回头的牺牲,为的是解放之后有从选择的将来。
从今年的野兽到风梧洞无一不现实国人恶意拉低评分已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丝丝憨憨欲望的低级素质心里。
电影实打实四星,但是很多东西我们不敢拍也拍不出来电影开头前二十分钟那段屠杀人头拍照侮辱尸体等等……在国内影视基本上没看到过或者鲜有。
冯导的芳华改了多少次才让过?
有些东西我们不足也不愿意去接受学习一味的沾沾自喜恶意重伤来蒙蔽满足所谓的思想精神胜利也是可笑至极。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商业电影渲染情怀,制造热情。
不过拍的还是相当可以,不过神剧色彩还是有点,不过并没有夸大太多,历史上这个战斗的确就是事实,伤亡率150:1。
觉得神剧的自己先去读读书!!!
别总说日军死了那么多,韩国人才死了几个啊!
不科学啊?
(黑线脸)别为了一时的口舌之快去喷人来满足自己所谓的成就感。
眼界低就多读书真的!
别总按照国内神剧标准去抹黑批判别人!
韩国电影堕落至此吗……
韩国抗日神剧
敌人残酷和独立の决心。沾着敌人的血写下大韩民国独立万岁;通过杀虎显摆血性和残暴;战役胜利后在山顶撒骨灰,骨灰的最低下是一面韩国国旗。
日军角色塑造的不错,两星
不说神剧的事,这个战争片质感照李舜臣三部曲的差远了,柳海真朴智焕这俩谐星就像来cosplay是的。
一个全境沦陷、反抗能力低级的国家,神奇地秒杀了一群鬼子,这真是比抗日奇侠还尿性,不愧是大寒冥国思密达
韩版抗日不算特别神的神剧,看完三点感受:北川一辉来演这个不怕日本右翼吗?战争爆炸场面还是韩国拍的好。刘海真除了喜剧角色也是可以有其他表现得嘛
和平精英告诉我们,马克沁,大菠萝什么的,没有配合,正面刚基本都会被人点掉的。
剧情也就那样了,好在摄影很赞,不少战斗场面的运动长镜头气势逼人,加一星
对韩国的抗日神剧,中国人接受度比较高
别的不说,赵宇镇今年再不拿奖,还有天理吗?
得瑟一大顿,集合全韩国兵力打了个日本小队
虽然也有点神剧的性质,但总体上影片完成度还是比较高,战争场面及效果上更加的逼真,另外就是没有广电的限制,镜头也很大胆。给七分比较合适,为啥豆瓣不让打半颗星
睡过去了。。。崔岷植大叔还是挺帅的。。。
很精彩就完了,好片!
《朝鲜抗日之大韩民国大日本帝国各大军队一齐闯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搞事情》,最后朝鲜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上举起韩国国旗,让我有一种想要挑衅中国的感觉
我觉得拍的蛮真的,日本人都是浓眉大眼,韩国人全是歪瓜裂枣。北村一辉太帅了,留小胡子也很精神啊!
韓國抗日神片,矯情但戰爭場面還是拍的不錯。不過還是遠不及賽德克巴萊
抗日题材,熟悉的剧情
韩式抗日神剧,都是战争片配上武侠片的元素,不过娱乐性还可以。就是太长了。以及,崔岷植出场那幕,还是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