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好久没遇到能让我想要一张张截图然后再拼图上传到相册并写影评的电影了,这部电影绝对好看,不过必须耐心看才能看懂。
尤其喜欢最后一幕,托马辛赤身裸体浑身是血披着她那金黄色的头发缓缓走进森林,身边跟着一只黑山羊,灰色的镜头更加增添了诡异与神秘感,无论是哪次梦境出现这种画面,一定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 影片一开始,虔诚的教徒威廉因为和教会有矛盾,就被教会驱逐了,威廉带着老婆,大女儿托马辛,一对双胞胎儿女,儿子凯勒布,还有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生活。
托马辛把婴儿抱出来玩耍的时候,孩子突然不见了。
镜头切换到一个神秘人,一身黑袍,皮肤松弛,这个神秘人就是真正的女巫,也是后来一切事件的始作俑者。
女巫把孩子剁成了肉酱,然后又把肉酱涂在自己的身上……婴儿丢了整整一个周,孩子的母亲就已经崩溃了,接近发疯,整日情绪低落以泪洗面。
后来凯勒布偷偷收拾行李,打算去森林找弟弟。
托马辛说服了凯勒布跟他一起去了森林,跟着去的还有一匹马一只狗。
狗察觉了声音便飞快地跑进了森林深处,紧接着凯勒布也听到了婴儿的哭声就追了出去,然后托马辛就和凯勒布走失了。
凯勒布追到了一个小房子门口,狗躺在地上,被剖开了肚子。
女巫化身一位貌美的年轻女人,勾引凯勒布,凯勒布因此受到了诅咒。
前来寻找的父亲威廉只找到了大女儿托马辛,几天后,凯勒布还没有回来,威廉决定去森林找儿子,但是被妻子拦了下来。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凯勒布赤身裸体地回来了,在床上躺了没多久就死了,死之前嘴里一直在嘀咕上帝恶魔女巫撒旦什么的,说完就死了。
吐了一口血,嘴里还含着一颗红苹果。
那对双胞胎突然大声尖叫,说托马辛就是女巫。
(婴儿是托马辛带出去玩的时候弄丢的,凯勒布也是和托马辛一起走失的,一切矛头都指向了她)绝望且惊恐的威廉和妻子都快崩溃了!
托马辛表示,撒旦化身黑色的公山羊,日日和双胞胎低语,腐蚀他们对上帝的信念,企图毁掉他们一家人。
父亲只好把双胞胎,托马辛和黑山羊锁进同一间房子里。
第二天,女巫出现了,喝山羊奶,还带走了双胞胎,把其他的羊全都给剖了肚子。
父亲从房间里出来,被黑三羊用锋利的犄角刺中了肚子,去世 😷母亲认定了女儿就是女巫,想要掐死托马辛,托马辛为了活命,用刀刺死了母亲。
黑色公山羊化身一名披着黑袍的男人,指示托马辛脱了衣服,跟着他走进了森林。
托马辛走进了森林,在森林深处有一群赤身裸体人在围着篝火跳舞,像是祭奠撒旦的某种仪式。
托马辛走了过去,和其他人一起飞到了天上……The end万物皆可以为女巫或是魔鬼👿,动摇人类的信仰。
当一个人被逼到绝境,是否还能冷静下来坚持自己的信仰,能做到的话确实不易!
“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
” —— H.P.Lovercraft
人类在催生出语言、有别于万物前,就有了情绪。
在这颗星球上,由害怕闪电,到钻木取火,由害怕黑暗,到电灯的发明,人类试图千方百计地驱逐眼前的黑暗。
正如在《星际穿越》中被反复吟诵的“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由于对外太空无垠的黑暗的恐惧,人类坚信并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但并非所有的结尾都能因如此的无畏而温情脉脉,抒写一段光明的赞歌。
《女巫》和去年《它在身后》的观影体验非常相似,都早有口碑充满期待,有一个恐怖题材的核心符号,镜头语言出色,配乐更是和《闪灵》一般,带出原始洪荒的恐惧感。
只是这一次,人类的恐惧还处于中世纪的黑暗还未褪尽的时区。
父亲恐惧自己一时的莽撞与盲信,无力支撑种植园之外的生活。
偷卖银器,生疏地狩猎技巧,蛮荒之地的颗粒无收。
他害怕熬不过这个冬天,所以他死于冬天。
至此父亲的恐惧,具象为一头公羊,最终被公羊刺死。
母亲恐惧脱离已有的社群体系,却更害怕丢失能够依附的男权社会。
儿子失踪时对于丈夫被驱逐地抱怨,在相继失去两个儿子之后,又阻止丈夫雨夜出行。
她担心失去家中的男丁,所以在夜半十分看到故子的亡灵,奢望再次哺乳,找到之前在男权体系中的位置。
母亲被幻像蒙蔽,不知身下有血,她的恐惧具象为一直乌鸦,最终被轻视的女儿砍死。
大儿子恐惧被原罪引诱,被欲念侵占,遭受神谕的刑罚,堕入地狱。
他情不自禁地将目光停留在姐姐的胸脯上,又因这不齿的举止感到深深的自责。
他对于原罪的不解没有得到父亲合理的解读,他害怕和弟弟一样无故遭受神灵的惩责。
他担心家庭的和睦,理解父亲的懦弱,用善意的谎言掩饰另一个谎言,他敢于解救心爱的姐姐,想只身步入禁林,却又迷失其中。
他的恐惧源于被性欲引诱,源于撒下的第一个谎,担心犯下的过错已打破一种禁戒,而自己将不再被神圣沐泽。
所以他的恐惧具象为山林的妖艳女巫以及不存在的苹果,最终因自责懊悔,失去心智而死。
大女儿恐惧被父母的抛弃,以自我的牺牲换取一个安稳的冬天。
她害怕失去父亲的信任,所以坚信父亲之所言,虔诚地请求宽恕。
她害怕失去母亲的喜爱,所以百依百顺,任劳任怨。
而意外的差池使她恐惧的一幕提早到来,她会被卖给任何能够缓解家庭困窘的“好人家”,用一生的不幸来换取家人一个冬天的幸福。
她害怕被父母抛弃,被家人误解,最终却落得被贱卖,被兄妹诬陷、被父母质疑,她砍死母亲的同时,也砍死被压抑的自己。
所以她的恐惧被具象为女巫。
而最让我恐惧的是父亲在故作镇定和祥和中劝慰自己的女儿,以牺牲自己的方式让一家人苟活。
让人联想到前几日看到的“出柜实验”。
从呱呱坠地到现如今的二十几年,这些父母的爱究竟是何种面貌,是真心实意还是另有所图。
于我而言,最恐惧的莫过于爸爸不再爱我。
这二十几年心甘情愿的付出,是否仅仅是为中年的父母攀比的嘴脸,还是年迈的父母购买的一份保险?
人类几十年如一日的情感,在现实利益面前不堪一击,信任、爱护和往日的和睦,都将这位父亲的懦弱无能、虚伪自私无限放大,他竟用亲生女儿去弥补自己因狂妄犯下的罪,道貌岸然地用爱的名义去弥补自己的无能。
而双胞胎兄妹间的间隙,更是让人类情感和血缘关系显得可笑至极。
朝夕相处、血脉相承的手足,因突然的意外,挑拨离间、从中作梗,恶语相向,互相蚕食。
而这种骇人的场面,我能记得也只不过距今五十年。
在我看来,《女巫》终极探讨的和《它在身后》如出一辙,只是后者的恐惧放置在二十一世纪,终究也只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另一个时区。
前者恐惧盲信,后者恐惧疾病。
而两者都涉及到了人类的弱点——自进化出语言之前,就根植于基因中的伟大悲剧——群居生活带来的集体的依赖性又由此生出的自私多疑。
不论是在《闪灵》里雪封的酒店、《身后》中难以名状的可怖之人,还是《女巫》中种植园之外的蛮荒之地, 都是封闭和单一扯断这一社会性的联系。
人类即使存在了几百万年,依旧担心被孤立,被误解,被异化,胆小如同婴孩,无法走出集体的襁褓,又在集体中不断压迫个体,去孤立,去误解,去异化同类。
婴儿的丢失,正如人类文明中任何一个必然的偶然为之,突发的差池,考验着人类几十万年来的心智。
如果没有政变、流血牺牲,没有革命和改朝换代,没有黑暗和恐惧的驱使,人类大概无法走到今夜。
如果没有教义愚昧众生,没有瘟疫黑死病和自私愚昧的基因,人类大概会安稳的进化为“真善美”的美好生物,缔造共产神话,但“不论是集体还是个体,过于单一化只能走向灭亡”。
人类大抵是不会飞翔的。
喜欢,4星。
感觉豆瓣评分太低了。
和《罗斯玛丽的婴儿》很像,同属心理恐怖片。
女主角的母亲凯瑟琳长得很像《美国哥特式》油画中的女人。
捋了一遍剧情。
片中的英国清教徒夫妇带着七八岁的长女和四五岁的长子移居殖民地(没有明说是哪个殖民地,默认为美国),父亲由于对信仰固执(傲慢)与殖民地庄园发生分歧,被放逐到人类社会外,在森林边缘开垦荒地。
长女对父亲执意离开种植园的决定有异议但是只能接受,她不仅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也从此与记忆中的文明分离。
长女不仅要农务还要操持家务,还要照顾在襁褓中的次子,一时疏忽,导致未足月的婴儿被林中女巫盗走并杀害。
从此,长女被母亲记恨(愤怒),在家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幸而父亲和弟弟——长子赖勒布相信她。
父亲为了获取是狼叼走了婴儿的证据,盗取了母亲的银杯,换来粮食和陷阱,他和长子商量好,在抓到狼之前,不把用银杯换取物资的事情告诉母亲。
母亲怀孕后,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出于对次子失踪的恐惧和对双胞胎的溺爱,双胞胎从不帮助干活(懒惰),这引起了长女的不满(嫉妒),出于对幼弟妹的不满,她自己编造了女巫的故事恐吓他们。
这时长子凯勒布已经是十多岁青春萌动的青少年,对成年姐姐的爱中掺杂了情欲(色欲)。
由于年幼时就离开英国,凯勒布对文明世界全无记忆,而是盲目崇拜父亲,笃信宗教。
当母亲发现银杯不见了,再度责怪长女时,父亲与凯勒布都没有维护长女。
母亲认为长女已经成人,提出要将她送到种植园帮佣贴补家用(这很像中国农村剥削长女的传统),同时也是年老的母亲对青春少艾的长女的嫉妒,因为父亲和长子仍然爱着长女并相信她。
凯勒布发现后与姐姐一同去森林寻找狼的踪迹,在林中被女巫诱惑(色欲),长女被受惊的马摔下后昏迷。
父亲在林中找到长女,长女怀疑这些事与家中的黑山羊(女巫的宠物)有关,被母亲责骂后自愿去羊棚照顾羊。
半夜,凯勒布回家,神志不清(被女巫蛊惑,吃了禁果,同时有强烈的罪感),在全家一同为长子祈祷时,凯勒布死去。
长女被双胞胎弟妹指认为女巫,为了自保,长女指责双胞胎才是巫师。
三小被关入羊棚,半夜,双胞胎发现女巫在吸母羊的奶,随后双胞胎被女巫带走(他们与次子一样是未受洗礼的孩子)。
父亲起床后,发现羊棚中母羊被碎尸,双胞胎不见了,黑色公羊将父亲撞死。
长女醒来后,发现父亲已死,被醒来的母亲认为是凶手,母亲想将长女掐死(暴怒),被长女反杀。
长女对发生的一切感到不解,询问黑色公羊(之前她和家人一样,并不相信女巫存在),被魔鬼用食物、华服和文明世界诱惑(贪婪),和魔鬼签下了契约(此处点明,长女不会写自己名字,由魔鬼教她写)。
最后,长女带着山羊进入丛林,参加了林中女巫的聚会。
七宗罪中唯一没有出现的是暴食,也可能用饥饿(即想要暴食的欲望)来指代了。
很喜欢这部电影。
这部《女巫》年初在圣丹斯电影节曝光后,被授予的光环太多,口碑好到爆棚,光是一个圣丹斯评审团最佳导演奖, 就对于这部还是导演处女作的影片,赋予了极大的肯定话说2016年春节过后,两部重量级的影片:《死侍》和《女巫》,都是导演的第一部长篇电影。
《死侍》的导演还曾自嘲说,由于是第一次指导影片,过程中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他之前曾担任《龙纹身的女孩》视觉特效总监,这一脸憨厚,我也是醉了。
不过《死侍》在全球砍下的票房成绩,足以证明一切。
而《女巫》的导演:罗伯特·艾格斯,以前更多的是参与电影的服装和美术设计。
如果说去年《环太平洋》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的那部《猩红山峰》,是典型的西方恐怖片路数,在服装道具上做足了功夫,并且让导演过足了讲鬼故事的瘾。
那么这部《女巫》就不亏被誉为了,打破的传统恐怖片的套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极简的场景设置,清冷的服化色调,同样达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效果。
<图片2>这种捂脸再吓人一跳的游戏不知道谁发明的,放在恐怖片里,真的好可怕哇!
令人感觉,下一秒就要变脸似的。
而全片观众就是这样在导演的引导下,每次一次前方高能,都发现原来跟我们想象的不同,真的是一秒钟都不能眨眼。
导演难道不知道,很多女生都是捂着眼睛看完恐怖片的吗!
<图片12>影片凭借炸耳又撕扯内脏之感的原声配乐、相互猜疑的家庭关系设定、神秘的黑森林与女巫的法术,令人整个观影过程,沉浸在这片荒郊野地,颗粒无收的山林间,一间小木屋,困住了一家人,一片密林,令人恐惧却又赖以生存,如此的矛盾。
像是人们在智慧未开之前,全凭着生存的欲望,在迷茫的未来里摸索前行。
是被未知的恐惧吓死,还是被内心的欲望蚕食,影片给了我们命题,却没有给我们标准答案。
黑暗悬疑的背景:影片的暗黑系风格,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故事的发生地,1630年的新英格兰地区。
意味着早期来到美洲大陆的英国清教徒与当地殖民者的宗教矛盾和分歧,在广阔的乡间,各个村落还由教会控制着,这意味着一系列的税制和强权。
而欧洲早在16世纪就开始的宗教改革,让一系列跟随新教的清教徒,不满天主教的权威,从而遭到各种打压和迫害,这才导致了1620年间,一些英国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逃亡到如今美国的马萨诸塞海湾,但是仍然处于没有英王的特许,在殖民地影响也比较弱。
直到1630年左右,约翰.温斯罗普等人,率领千余名移民,前往新英格兰,从此拉开了清教徒“大迁徙”的序幕。
影片《女巫》中1630年的新英格兰,也算得上是黎明前的黑暗时期。
其次,浓重的宗教意味,一只贯穿于全片的人物对白于祷告之中。
人们惧怕于未知的力量,用笃信的教义祈祷,愿上帝保佑,气氛一度诡异之极,影片的几次小高潮,都是来自于全家的携手祷告。
而其中也暗含着,父权家庭关系构成,影片中几次母亲对于大女儿的驱使,对于父亲的服侍和为尊,都令人有明显的压抑感。
<图片4>也有学者说,基督教本就是一个父权的宗教,而女性一直被赋予原罪的帽子,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一旦有灾祸发生,人们就开始怀疑是女巫作祟。
而这一点的来源,据说也是由于早期的教会与不同的殖民地之间,原生态的巫术、占卜、医术的执行者,女祭司和女族长之间的矛盾衍生而来,从而借由女巫的借口,清除异教徒,根除这些地方性的古老信仰。
从以清除女巫为借口的宗教斗争,就开始窥见人心的险恶了。
而影片第三个暗黑的元素,就是女巫的题材了。
电影开篇,就给观众植入了,家里最小的孩子失踪,入夜森林里女巫一样的赤裸女性,在进行了血淋淋的祭祀。
这样的一段前奏,亦虚亦实,你可以看作是真实发生的,也可以当做是虚构想象的。
影片从一开始就,提供了一个假设命题,而信或不信,如何推导后面发生的剧情,全由观众自己决定。
你可以把整部片想成一部鬼故事,也可以理解为都是人做怪导致的。
女巫题材在西方社会,百拍不厌。
导演说他陆续看了四年的历史资料,大部分是当时的人记录下来的日记和资料,并且在电影中,很多人物对白,都是引用了那些古籍和日记上的原话。
这就让影片又多了一份,真实与虚幻的交错感。
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内心独白。
当时的人们对于灾难的恐惧,未知的迷茫,更加显露出那种懦弱的无助,只能借助他人来泄愤。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也有外媒点出,《女巫》也讲述了家族压抑和农耕生活的残忍导致未来的悲剧。
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大规模惨剧的前兆,怀疑的种子被种下,暴力和盲信将被世代相传。
<图片5>也有研究显示西方大规模的猎巫事件,集中发生在全球的小冰期,也就是基本都是农作物受到灾害的时期,人们面对这样的天灾,无力承受,怨气积压,而教会自然不能说大家即便祈祷了,上帝也未必事事都能保佑这样的空话,于是借机用一些女巫作怪的借口,来消除大家心中的郁结,也给了很多人以愤怒的出口,尤其是体现在没有话语权的女性身上。
这样的事件,发展到1691-1692年的塞勒姆巫术审判惨案,更是在历史上,为其留下了血腥的一笔。
其中最令人难以想象的,就是揭发指认女巫的,基本以女性为主,他们在男权的社会下,没有出口,又嫉妒心重,总觉得自己是弱者,那种无知的愚蠢,疯狗一样的姿态,在《女巫》中,母亲角色的体现,尤为生动。
她对于丈夫的依赖,对于儿子的丢失,软弱无力,近乎疯癫,于是只能以折磨大女儿为寄托,显示自己的权威,并且将一切的因由,都怪罪其身,自己才觉得像个受害者一样,好受一些。
话说《权力的游戏》里这位演员饰演的邻国的女王,就够变态的了,这里有出演这么一位神神叨叨的角色,真的是看就可怕哇,简直是女巫和裘千尺代言人,吓死宝宝了。
小切口的概括性:一个家庭对一个社会与人性的探讨这部影片,很用早期殖民地故事背景,宗教信仰和人们对未知与巫术的恐惧,来预先营造惊悚的气氛,之后又用一个家庭,来展现其中的人性的脆弱,讨论更阴暗的可能。
而很多资料显示,在早期新英格兰,政教分离并不存在,个人行为受到严格限制。
而《女巫》故事一切的开端,都是由于父亲不愿服从村子里的教会与制裁,自愿带着家人离开村子,带来一片郊外的野地,继续自己的清教徒生活。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而大女儿对于父亲,从此也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而父亲盲目的决定,令他一家之主的权威身份,一夜间就被撼动了。
自己并不会打猎的荒唐举动、故作镇定、在儿子面前出丑,都显得反差极大,简直是尴尬的矛盾体。
父亲在片中唯一付出的,有价值的家庭劳动,就剩下砍玉米和砍柴了,总之他的生存技能就是“砍”,最后还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母亲的脆弱、无知和嫉妒,都代表了女性的示弱、争斗的一面。
大儿子的欲望,性的早熟和发育,都体现在了与对姐姐的窥探,以及在宗教信仰的束缚下,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最终他吐出了那咬了一口的毒苹果,似乎是在山林间,尝了禁果一样,羞愧自责无法面对自我,从而选择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撒手人寰,没有排解出口的他,同样令人觉得可怜。
而影片中,更有意思的设定,是年幼的双胞胎姐弟。
这部惊悚恐怖片的几个笑点,都来自于这对小双胞胎,先是拼命的追着黑山羊跑,之后又由于太淘气被姐姐吓个半死,然后开始在父母面前装疯卖傻的演戏。
除了开头的被拴在栅栏上,最后又一起被关进了羊圈,逗的观众忍俊不禁。
<图片6>从而也体现了导演对于影片气氛的拿捏,在这样阴森的设定下,人物关系日趋焦灼,还有这样的冷笑话桥段。
而导演对于这些小演员的驾驭,更是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演员们曾开玩笑说,拍摄中一直以为这是部家庭伦理剧,后来才发现是恐怖片。
导演没有用任何狰狞的面孔,鬼魅的人影的来吓唬观众,从始至终,我们都是被自己的想象牵制。
影片的起承转合,随着家里最小的婴儿失踪,大儿子的迷路,后来念着祈祷词死去,更是给影片的故事,蒙上了一层黑魔法般的色调。
母亲的咄咄逼人,句句剑指大女儿的生存立场,那些听来毫无逻辑的、却近乎疯狂的指控,更是对比了大女儿的无从辩解,仿佛越是什么都没做,越是百口莫辩。
而父权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下,左右摇摆,家庭关系已经分崩离析。
而这样一切的缘由,归根到底,还是一年来的耕种,颗粒无收,一家人面对生存的困境,上天的不公,只能付之于怪罪大女儿。
而双胞胎的见风使舵,像极了世人的三岁儿童跟风心理,令人哭笑不得。
<图片7>影片集恐怖片的气氛、悬疑片的剧情,以及社会缩影和家庭伦理题材的展现为一体,这样庞大又复杂的野心,导演却用简约的方式来处理,影片除了开头的村落,基本上就是在森林和小木屋两个场景下拍摄,而人物就是两个大人,五个小孩,故事也很简单,就是发生在这一家人之间相互猜忌和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私心。
从而让故事除了对于来自森林里,外界未知力量的恐惧,还有来自家人之间的疯狂举动和邪恶内心。
内外力的相互作用,都是在于人心。
<图片8>大女儿最终因为家庭的内力瓦解,而被迫跟随黑山羊——撒旦的代表,赤裸的走入了未知的森林,一无所有的接受了死亡的恐惧,仿佛在疯狂的坠落中,内心才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从而感觉飘浮升天,更是凸显了影片的悲剧效果。
森林中是否真的存在着女巫,还是那些同样被迫害的女性,在寻求自由的灵魂,都没有唯一标准答案。
<图片9>影片更耐人寻味的是英文名《The VVitch》,用双V组成的W,其意义上根本不是女巫这个完整的单词,而是我们双眼看到的字符组合,再经由脑海里的联想,从而产生的幻象。
而导演一直在扮演那个引导我们思维的隐性之手,就像影片海报上的宣传语:“Evil takes many forms.”,导致那些盲目的进入深林里打猎,对于自然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必然会被动物的抵抗和直视的眼神所击退,其中黑山羊、兔子、乌鸦、女巫,都是一样的,都是人们恐惧心理的化身。
<图片10>这部影片好看,好看到每一个因素,都值得深思,无论是宗教历史背景、女巫的神秘事件、家庭关系的羁绊、社会与人性各个层面的代表和隐喻,以及剧情的开放式设定和收尾。
这部《女巫》是典型的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细细琢磨会越发恐怖的故事。
而这才是导演:罗伯特·艾格斯的处女作,想想也是令人恐惧的家伙啊,冥冥之中觉得他的眼神跟动物们很像啊。
2016年2月28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由于之前在那篇里简单的简述了一下剧情,现在来让我们看一下电影中几个重要的带有隐喻的动物,按出场顺序来讲一.隐喻1.野兔
野兔在西方代表“七大罪”中的罪恶邪淫。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弟弟是见到兔子最多的人,并且在本片中也是它引领弟弟找到的“少妇”。
也预了弟弟心中刚刚萌生又被压抑许久的性意识2.黑山羊
山羊与绵阳的含义是不同的区分就在于有没有角的绵羊往往是纯洁的象征....所以中以色列人向上帝耶和华献祭表示虔诚、感恩、认罪等仪式时,往往用石块垒起祭坛,把“羊”作为祭牲宰杀。
但是山羊就不同了,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神话中的恶魔往往有与山羊同样的角和胡须.希腊神话中的牧神"潘",而名字的原意是一切。
掌管树林、田地和羊群的神,有人的躯干和头,山羊的腿、角和耳朵。
他的外表后来成了中世纪欧洲恶魔的原形。
基督徒将山羊与撒但联系在一起。
在中世纪,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圣人的耳朵中山羊在说下流话。
这种迷信可能源于公山羊在交配季节时变得非常粗暴好斗。
当时,人们认为恶魔的头很像山羊的头:有角和山羊胡。
黑弥撒,一只黑山羊,是撒但的崇拜者。
直到现在,有不少基督徒仍然认为山羊和恶魔主义有一定的关系。
恶魔主义及巫术的标志就是一个山羊头。
有时被叫做门迪斯山羊。
所以片中的山羊也成了魔鬼的化身3.苹果🍎苹果在西方文化里被赋予了多重涵义,代表智慧,美丽,心爱之物,但同时也有evil,纷争之意。
由于在《圣经》中,苹果被蛇用来引诱夏娃触犯戒律,也有原罪之意Adam's apple 喉结 传说亚当偷吃禁果的时候,在惊慌失措中将一个苹果核卡在喉咙里,留下一个疙瘩。
作为惩罚,上帝就让这个苹果核永远留在他的喉咙里,成为男性的喉结。
而片中的弟弟也被苹果卡住了,是否预示着他已经成为男人了呢?
4.乌鸦
除却不祥之意,乌鸦还有几种说法,按照《圣经》的记载,天主圣神是凭着鸽子的形象降临,赐予你灵魂的平安和精神的安宁。
如果你恒心遵守天主的诫命和效法义人的榜样,那么,那只放出去不再飞回来的乌鸦,便是你的罪的象征了。
” 这就意味着,乌鸦也被看作一个黑暗的比兴——乌鸦象征罪恶。
古希腊神话影响了南欧洲早期文明的大部,传说太阳神阿波罗与格露丝相恋,派圣鸟去监视格露丝的操守,一天圣鸟看到格露丝与其他男子往来,以为她与其他男子有染,就回来向阿波罗报告,阿波罗一怒射杀了格露丝。
而后证实格露丝并未和其他男子私通,阿波罗又怒贬圣鸟,令其洁白的羽毛变成黑色,这便是乌鸦的由来,乌鸦由此背上了欺骗的恶名。
在英语中eat crow意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那这片中母亲为乌鸦喂食是否代表着她其实明白小儿子的丢失与自己也有着看管不善的过错,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解脱便把这些罪过过多的埋怨到自己女儿身上,而乌鸦代表谎言的含义也是在嘲讽自己,所信仰的也不过是虚无?(一些动物的含义来源于网上,但电影分析实属原创)二.再来看看本片中的人物1.父亲
我私认为,宗教很重要,是信仰的主要体现,人们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他。
这很好,宗教既约束了人们的罪恶,又能指引鼓励人们,也充满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但,凡事都要有个度。
影片中的这对父母对于宗教几乎到达狂热的地步。
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先做祷告,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神的身上,而自己却什么都不做,至少我从来没看过他们如何种植玉米或任何粮食。
而这种不努力就想靠神力来获得某种东西的行为,叫做贪婪。
这种情感在这对夫妻身上都有体现,父亲尤甚。
2.母亲
不得不说,导演这个演员选的很好。
曾在“权力游戏”中饰演那为爱疯癫的鹰巢城的莱莎夫人的凯特·迪基,将这个角色演绎的恰到好处。
面对丈夫的任何决定,她一开始都全力支持,而这也是她脆弱的表现,由于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的低下,这些都是难免的。
不过她对女儿的过度埋怨乃至残害也都体现了她的人格缺陷——逃避自己的责任。
生活的压力、爱子的丢失和早逝,这些都是击倒她的外部条件,而内在则是她的自卑与对神和丈夫的过度依赖。
当看到丈夫死后,她彻底崩溃了,疯癫的要把女儿掐死,这也是那个时代下可怜的产物。
3.弟弟
我说过,这是这个家为数不多的还存有理智的一位。
虽然年龄小,但却比父母有担当的多了,面对姐姐会被卖掉的事实,他选择去狩猎来防止姐姐惨遭厄运。
我并不认为他“喜欢”自己的姐姐,他只是对于性过早的萌芽,我想与他家庭对此事的束缚有关。
在电影里也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4.双胞胎
片中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692年发生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案(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其中判定是否是女巫的重要证词是来源自三个小女孩,这也和片中的这对双胞胎作用完全一致,正是他们将自己的亲姐姐步步紧逼,直至送到魔鬼手中。
而塞勒姆事件中,正是三个女孩的证词,导致许多无辜的人被活活的吊死。
这也符合宗教里人生来是邪恶的观点,虽然他们都还那么小,但面对能拥有控制别人生死的权利的时候所展现对于权利的欲望。
也正是这样的设定,才让我们对于“人”感到刺骨的恐惧4.大女儿
一个美丽的女孩,本应在英国享受那带有美丽玻璃窗房屋的女孩,也是本片中最大的受害者。
不能说她从始至终没做过一件错事,但家人对她的苛责,辱骂,乃至污蔑都太过了头。
似乎一家人想把生活中的一些不满都发泄到她的头上。
没有任何权利,也是当时社会最底层人民的代表,甚至当受到污蔑时,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而这一切一切的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父母、姐妹,几乎失去了所有。
乃至我甚至觉得最后她与魔鬼签订契约后腾于空中是那般快乐,她那紧绷的衣服也是束缚她的隐喻,而后来赤裸走入森林也让人有一种轻松的释怀感。
三.女巫是否存在我个人认为,片中的女巫魔鬼是电影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看做有也可无也可,这都不是重点。
记得刚开始看到本片的海报时我差异的发现witch的w有些宽,仔细一看是两个v,是否代表导演想传达给观众眼见不为实的想法呢?
再回想女巫抱走小宝宝并做成肉馅这一幕,导演是没有连续拍摄的,而这些想法也不过是通过我们的想象合成的。
我想,魔鬼在影片中的恐怖感远远不及那家人对女儿的迫害。
人比魔鬼恐怖,我想这才是导演要说的
有人觉得电影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语言,放在大多数题材上,这是是正确的,好的电影总是会大放异彩,无论它身处何地。
但是某些特定类型的电影就行不通,本片就是一个典型。
看了好多豆瓣的评论,许多人给出极高的评价,有是宗教,有是信仰的在分析。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流淌着东方的血液,恕我难以理解这些西方特有的文化符号。
我想许多给出一大堆赞语的网友恐怕也无法体会。
本片在西方国家赞誉颇多,因为它充满了西方特定的语言,这种从小耳濡目染,浸润骨髓的东西,我觉得是我们如何学习都学不来的,除非我们从小就生活在那片土地,听着那些故事。
就像东方人对西方人介绍“地府,阎王,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奈何桥”等等。
他们大概不会觉得有多恐怖,反而可能觉得有些可笑好玩吧。
这就是来自文化的差异。
所以我对有些网友的大加赞赏表示怀疑。
下面我以一个东方人的视角,说说感受:影片最初吸引我的是有女巫的情节的恐怖片,但是看完之后我们发现实际上女巫的镜头只有短短几幕,甚至没有语言,好吧,这是现在恐怖片的主流,营造心理的恐惧。
像七八十年代港片那种僵尸鬼怪横行的电影越来越少了。
但是,这种恐怖显然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积淀的人来说是苍白无力的。
影片的质感很不错,有一种年代感。
背景音乐也完全在服务主题,强烈的营造恐怖的气息。
但是作为恐怖片,到底恐怖在那儿?
情节可以说并没有太多突破。
相反,是靠一家人神神叨叨和背景音乐撑起的诡异。
首先,小男孩sam(我唯一记住的名字,可能是邪恶力量看的太多了,哈哈)被女巫带走,至于女巫如何悄无声息把人瞬间带那么远,我们不去深究,毕竟是女巫,大概会一些巫术吧。
接着,一家人就陷入了神经质。
特别是母亲,我几乎觉得她从头到尾就没有正常人的思维,大概这就是某些狂热的宗教徒?
接着,二儿子和大女儿打猎走散。
儿子被女巫引诱,失踪了。
女儿又没事。
母亲待她越发不待见。
接着,当我觉得,父亲要在雨夜与女巫第一次正面交锋的时候,儿子全身赤裸回来了。
不过不省人事,可以预见,会经历神神叨叨的咒语,然后死亡。
果不其然。
一家人陷入了相互猜疑,两个小孩子觉得大姐是女巫,大姐觉得那两个小孩子和恶魔达成了协议,而恶魔化身为家里的黑山羊。
让我疑惑地就是这些猜疑,从何而来?
按中国传统的思路,应该是附近有妖魔作祟,而不是家里人互相猜忌。
不过这是外国片,我估计女巫这个符号就是这样,隐藏在周围人之中,伺机加害,所以一家人才会互相怀疑。
最后,两个小孩被女巫带走或者杀死,母亲被幻想迷惑,父亲被山羊顶死,大女儿为了自保杀了母亲,并被恶魔迷惑,成了女巫。
这里也有一些槽点。
父亲觉得子女中有人有恶魔,然后居然把他们和有恶魔嫌疑的山羊关在一起,还把门钉死,这不是送他们去死吗?
正常思路只要中间一个人有问题,所有人都活不了。
果然两个小孩死了或者被抓走了。
大女儿估计一开始就被恶魔看中所次次没事。
另外这里的事情发展规律就存在问题,发生了这么多事,二儿子明显中邪,家人除了祷告什么也不做,他们大概知道树林里有恶魔,否则母亲不会不让儿子去树林,或者也有可能树林也是一个文化符号:一般树林总是存在恶魔或者怪物。
但是他们又不愿正面接触恶魔,不去寻找,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离开农场,另觅家园。
或者,找驱魔人,与恶魔决一死战。
而是选择了坐以待毙,转而父母怀疑子女有问题。
最后因为坐以待毙被恶魔逐一击破。
最后一幕,也比较奇怪,有些网友觉得震撼,但是那么多裸女是哪里来的?
我一直以为女巫只有一个的。
这么多人生活在树林怎么会没有动静呢!
说到信仰,可能外国人也在怀疑,看完影片,一家信仰上帝的人,在面临威胁的时候,不断祷告,上帝却从未施以援手。
反而恶魔在大行其道。
上帝真的会帮助我们吗?
毕竟没有西方人的文化背景,所以也不好妄加评论。
给出一个比较中立的评价。
与其说是恐怖片,更感觉是文艺片。
或者说是西方人的恐怖片,东方人的文艺片。
连预告片都没有看,便被拉去了影院。
结果,看完后,我几乎快惊掉了下巴。
这不是《闪灵》,不是《驱魔人》,甚至不是温子仁,很难从一个角度来概括和分类此片。
对宗教的隐晦阐述在一部恐怖片里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让此片毫不意外地在一众恐怖片里脱颖而出。
影片的镜头语言很克制,冷峻的镜头表达配以燥人的音乐在无形中制造了一种隐隐觉得恐慌的气氛,不同于一般恐怖片,此片基本上没有能够惊吓得住观众的地方,在观影的过程中你大可以放下你那颗提起的心,平心静气地把它当做一部普通文艺剧情片来看。
脱离社会的一家人,山林环绕的孤地,若隐若现的女巫,神秘莫测的牲畜,安静,诡谲,即便沉闷却又很难不被带进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以下有剧透!
)电影的主题其实是基督教的原罪为核心,女主的父亲代表欺骗和狂妄,其母亲则代表虚伪和愤怒,她的弟弟是淫欲,而双胞胎则是口舌是非,而唯独女主恰恰是真正纯洁的象征,在以黑山羊为象征的撒旦引导之下,纯洁如天使的女主却在最后被称为女巫而被全家人所戕害,从而投靠了撒旦。
片中所用的黑山羊与兔子,都与宗教密不可分。
父亲急于追捕的兔子在西方宗教中代表了生育和生命力,而在其他名作中,兔子也经常被用为诱饵的象征。
黑山羊则从一出场便给人以诡异的感觉,直到最后显露原形将女主拖入了魔鬼的神坛。
影片的前半段很慢很闷,但是进入后半段后,不自觉的恐怖便弥漫开来,幻象与现实的对立成为了让人们惊恐的主因。
尤其对于教徒来说,这样的恐怖深入灵魂最深处,恐怕这又是本片在西方大受好评的主要原因。
至于有人说的口音难以听懂,其实主要是因为影片中的人物所说皆为古语,就如同我们的之乎者也,其实和口音并无太大关联。
关于宗教题材的恐怖片似乎从来没有消失过,此片一出,也着实对恐怖片的探索和发展而言,开拓出了一条蹊径。
走向我们的是我们难以自拔的走向我们的险恶命运——苍白的绝望笼罩死寂的阴云笼子里的每一步都仿佛收紧的绞刑结,直直咬向脖颈骨,执意截断贫穷疑瞥仿佛没有因由的责难嘶嘶低吼,随时要扑向弱者答案必需,悲哀无尽所有的符号一定要沾满血污而信仰,这残酷的刑具在漆黑的惨白里将所有沉闷转化成纯粹的丑恶在狂热的篝火旁,完成飞升的献祭——被掐断的那朵花被淬污的那朵花那朵花被压烂在一片墙垣的夹页里
本片的剧本实在是很扎实,因为虽然存在多义性,但每一个角度都能说的通,这一点上,比罗宏镇的《哭声》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1、女主就是女巫(与森林女巫合谋关系)
这一段女主吓唬妹妹的戏几乎剧透了所有人的结局,而且细思恐极的是,如果认为女主是女巫,并带入故事中就能发现,不管是其他人物的消失还是死亡,都跟女主有撇不清的关系(女主跟婴儿玩耍时后者失踪,跟弟弟去森林里时弟弟失踪,与妹妹呆在羊棚里妹妹失踪,天亮后女主目睹黑羊把父亲撞死,然后亲手砍死母亲)。
那么整个故事就可以有个基本的脉络:女主难以忍受母亲整日的呵斥,并嫉妒婴儿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爱,故意将婴儿交给森林女巫;跟随弟弟去森林时由于弟弟的性觉醒(多出镜头都有交代弟弟偷看女主乳房)和偷吃禁果的举止,一气之下丢下弟弟,让其陷于森林女巫的魔爪之中;与妹妹在羊棚里时妹妹们不断指责女主就是女巫并害死弟弟和婴儿,女主恼羞成怒,召唤女巫将妹妹带走;天亮,已经没有退路的女主狠心杀死了失去信仰的父亲和疯了的母亲(灵魂出窍到山羊体内将父亲撞死)。
一觉睡到天黑的女主再次走进羊棚并与恶魔达成协议,但万万没想到走进森林后才发现自己被恶魔欺骗,没有奶酪,没有自由,更不可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但为时已晚,自己已经成为真正的森林女巫。
知道自己将要堕入地狱,并露出了无奈而自我放逐的邪笑。
2、女主不是女巫,但森林女巫是存在的。
这种或许是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女主和婴儿玩耍,一不小心被女巫偷走,并做成肉饼;和弟弟在森林里,弟弟被森林女巫诱惑并被施咒,而自己摔下马晕倒;与妹妹在羊棚里,因为山羊本来就被女巫附体,妹妹的消失当然容易理解,同时女巫借山羊之口诱惑女主但遭到拒绝;天亮后山羊撞死父亲,之后自己亲手杀死疯了的母亲。
女主被逼上绝境,晚上进入羊棚与恶魔交易,自我堕落。
3、女巫不存在,超现实的部分都是幻想。
这种可能是真实的事件:婴儿在与女主玩耍时被狼叼走;女主与弟弟在森林里走失,之后弟弟虽然回家但因为吃了有毒的水果中毒而死;在羊棚里,暴躁的黑羊突然发疯把羊棚撞出缺口,两个妹妹被野兽叼走;发疯的山羊把父亲撞死;疯了的母亲被女主失手杀死;神志不清的女主逃进森林,饥寒交迫而死。
为什么觉得第一种解释更合理?
因为第一种解释可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关于对家庭和社会甚至是时代的隐喻。
在那个时代女人在家庭的地位是卑微的,这点在影片中有体现:在父亲带着儿子从森林中回来后,可以一声令下命令所有人,而妻子女儿只有顺从;妹妹们和女主,女主和父亲,女主和母亲,父亲和母亲又都是相互猜忌。
整个家庭的稳定又是建立在父亲的能力上的,当农田颗粒无收,打猎总是失败,家庭入不敷出时,这种稳定就被打破了,女主异化和家庭的分崩离析是必然结果。
而女主加害婴儿,弟弟,妹妹和父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男权的家庭和社会,母亲的不断压迫,妹妹的指责和猜疑,弟弟的将要逾越道德的性觉醒和性早熟,早已让她倍感压力。
但当她完全释放自我与魔鬼共舞之后才发现,自己终究还是要坠入地狱的,实际上这女主的悲剧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整部影片就是一则悲剧的寓言故事。
当母亲疯狂地对着大女儿吼叫:“你害死了他们!
你是魔鬼!
你诅咒了这个家!
”而女儿拼命闪躲,百口莫辩的时候。
我觉得这一幕很值得深思。
因为事实上恰恰是大女儿没罪,而故事中利用宗教觉得自己啥都没错的人有罪。
父亲啥都干不成就敢让大家和他一起到荒地来受苦。
收成撑不到冬天就偷了妻子的银酒杯去换。
妻子指责大女儿偷了的时候他只是含含糊糊让妻子别说。
后来大儿子死了他逼迫大女儿承认错误,但是大女儿什么错都没有。
最后他被黑山羊捅死。
因为黑山羊也看不下去了。
母亲就知道骂人,指责,基本没脑子,让人弄死也没毛病。
大儿子有性意识,还满嘴圣人谎话,最后被弄死。
一对双胞胎每天胡言乱语仗着自己年纪小胡作非为,最后被自己最爱的大山羊捅死。
大女儿啥都没做家破人亡,最后被恶魔引诱,去了无上天堂。
完。
要我说要是没有她那么多恻隐之心,这个家也不会犯那么多罪,所以她果然是原罪。
女巫实至名归。
不过一群恶毒的人借着人家的善良发散自己的恶还在那里恶心,真的让人恶心,一家人除了大女儿都死了最好。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的。
一流的摄影和调色,氛围也不错,但大体是属于宗教恐怖
这就是信奉巫术,迷信神明的存在,烂得不行,浪费时间。定义成恐怖,我觉得应该定义成低俗。
罗伯特的电影有一种魔力,像精神污染一般慢慢侵蚀你的内心,《灯塔》如此,《女巫》亦如此。电影既可以从宗教角度来看,也可以从封建压迫角度来看。一家人看似是虔诚的清教徒,可他们却都犯了基督所指的重罪,在互相猜忌与伤害中走向毁灭,但这些重罪却又是人性中不可分割的,上帝说着神爱世人,却不包容人性的缺点,任尤其互相毁灭。所以“女巫”不仅所指人性的黑暗面,其实也带着对宗教强权的反抗意味
我还挺喜欢的,
这家人有病…女主妹子挺可爱的。
啥最棒的恐怖片呀,就镜头长一点色调冷一点能显得逼格高一点的走进迷信。剧情嘛就是即使用这样神神叨叨的BGM,也接满了叫人想打居委会调解热线的地气。主角脸上都挂着我是冚家铲的剧透相,被逐走的时候就一马一车别无长物,转眼有房有田有好几只羊了…还有只黑山羊,这蹊跷你也敢养也真是平时白迷信了
万物皆可为女巫,皆是魔鬼动摇人类信仰的工具,确实是一部看完之后让人不寒而栗的恐怖电影,配乐和桥段都相当不俗,剧情简洁明了,结尾10分钟相当震撼。
非常有想法 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 过于单一总会走向毁灭 而盲从、懦弱、虚伪、愚昧都将化身为魑魅魍魉 影影绰绰 如同vvitch本身并非女巫一词 却使一家 分崩离析 人类因在进化过程中具备了意识而能凌驾于万物 却因意识上多疑盲信便发明出宗教为自私伪善开脱 一出手就是这样的长片 导演指日可待
宗教不入心,牛鬼蛇神无处来。
【70/100】
女巫的各种化身,结尾裸体趴。
要想穷多生孩子喂巫婆.演到一半已经喂了2个给巫婆,而巫婆只出来一面.这个羊角得从什么角度顶才能顶出血窟窿,那么弯的角,用勾的?结果全家都挂了,女主走投无路还真去当了女巫.故事性还是差,并没有太多正面描写恶魔,一家人死的离奇,恶魔祸害的理由也没给,女主当女巫也违背常理.挺烂,4分吧
作为恐怖片一点不吓人,你咋不上天呢?
8.4 信仰的丧失,女巫的入侵,青春新鲜的女性性魅力是撒旦的最爱,而历史中女巫这种概念也是在男权社会对女性性魅力的压迫与责备中产生的。本片有不少带有压迫感的镜头构图与张力不断被提升的推镜,然而它所展现出的恐惧不单是画面与声音上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角色的心理层面,其剧本也更倾向于低概念。
年轻貌美的乡村女孩日夜操劳,却不受父母的喜爱,灾祸降临到这个家庭时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这个无辜的花季少女;最后穿皮靴带皮手套的男人让她脱光了衣服,引导她和自己交易,给她花裙子,好吃的,骗她可以带她去看外面的世界。挺简单一破事儿拍的呜呜渣渣装神弄鬼的。——一部从2019看到2020的烂片,这个导演被我拉黑了。文艺也不文艺,恐怖也不恐怖,不伦不类吃不下。
可以想象这片出源以后会被骂的很惨 与其说是恐怖片不如说是文艺片 很多致敬恐怖经典的地方 以及气氛烘托的很好 但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信仰的人想理解西方的恐惧确实不易
多年难得一见的掌镜上乘表演上乘虽然想要中古英语装逼失败但是依然把气氛营造起来的邪气四溢不靠常规爆款恐怖片手段吓人的片子。
太生硬了。同样搞性冷淡森林恐怖片这一套,跟沙马兰的《神秘村》比起来简直天上地下。
就真的只是讲了个女巫的故事……一点转折,一点意外都没有
8.3分,《女巫是怎样炼成的》。个人非常喜欢,氛围渲染持平《它在身后》《灯塔》甚至略压。看了恐怖片这么多,21世纪的恐怖片最让我欣赏的应该就是这三部。本片分数低肯定有宗教的文化差异因素存在,况且电影本身也有一定门槛。不过本人只是"个人″喜欢,只是个人爱好而已,也不必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