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跟着爸妈一起看的《我的娜塔莎》这部剧,开始没想着看,只瞄了几眼,后来慢慢地被剧情吸引住,结果全家我是最入戏的。
全剧我哭了几次数不清了,最后一集,也就是我刚刚看完的,哭到泣不成声。
想着过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与其说它是一部战争片,不如说它是一部爱情片。
全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战争,抗日,虽然有爱情元素,但主要侧重的还是抗战。
第二部分导演把全部的侧重都放在了“爱情”上,第一部分为第二部分做铺垫,使第二部分讲述的爱而不得更加感人肺腑。
电视剧情几乎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庞天德和娜塔莎的一生,老年时期他们的装扮造型给观众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使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残酷,时代的落后和爱情的伟大。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尤其是对爱的敬重崇拜,专一永恒,与快节奏的现代年轻人对爱情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以前爱情的真挚。
庞天德虽然觉得爱情重要,但是祖国在他心中还是高于所有的,包括爱情,这种人物性格塑造还是没有违背价值观。
庞天德和娜塔莎的爱情是值得被人尊敬和钦佩的,他们的爱早已不是简单的爱,而是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用一辈子去诠释。
他们一辈子都在错过,明明很相爱,但迫于现实而不能在一起,他们从来没放弃彼此,苦苦追寻对方,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但好像心中有爱,一切都不是问题。
大半辈子都在寻找、等待,还好最终结局是好的,成就了他们,没有造成一辈子的遗憾。
所以,遇到了请好好珍惜,别让人生充满遗憾。
这部剧是我看过所有的电视剧对于爱情最好的诠释。
也让我这个生在什么都是快节奏,包括爱情的人相信爱情。
我深刻理解了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爱一人这句话,用这句话形容这部剧最好不过。
我的娜塔莎 (2012)8.42012 / 中国大陆 / 剧情 战争 / 郭靖宇 / 朱亚文 伊莉莎
我发现大多数骂这部剧的都在说这段跨国恋如何YY,如何狗血换言之,觉着中国男人泡洋妞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我也发现很多人是陪爹妈看的,说明上一代人是爱看的,作为剧中那个时代的老辈人为什么不觉得这种跨国恋如何假?
他们比豆瓣这代要有的是发言权吧?
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剧中的中苏恋不仅存在而且在某些区域还相当多,甚至很多还结婚生子,尽管结局不尽相同,但他们爱的丝毫不比剧中的逊色。
如今这代新人类根本厌烦一切中国历史,拒绝了解中国历史,他们哪知道这些实实在在的真人真事。
中国,无论是彼时还是此时,都是这么落后,中国男人凭什么能泡金发碧眼的洋妞?
这大概是这辈人最不能相信的地方。
现在俄罗斯妞还会因为钱来到中国,嫁给中国男人,但那个时代凭什么啊?
我只能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这代人里俗人太多了,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不是物质的。
可在那个年代,偏就不是这样!
无论是跨越地域,跨越阶级,跨越国籍,还是跨越种族的纯粹爱情都是那样实实在在的存在过。
这就是为什么两代人对一部纯爱剧会有这样的反差的观感。
现实的镜子可以照出一个人的容貌从纯美到老朽的变化,历史的镜子更可以照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变化。
刷到了这个剧的片段,就是旗语那—“我不能越界因为我不能背叛我的祖国,我不离开因为我爱你”。
当时我就觉得这剧角度清流,所以找来看了看完之后感觉很想锤一顿导演和编剧…我还不如只刷片段www先说这剧的前段挺好的,两人感情在硝烟中萌发,都爱国,都愿意为反法西斯付出一切,爱情产生是因为彼此的尊重和欣赏,很浪漫的无产阶级爱情。
但是他们又不止是只在乎事业的冰冷人物,娜塔莎会为了爱人可能的牺牲而担心,被拒绝后会哭泣,会为了爱人一个隐晦的求婚而幸福。
敢爱敢恨,自己用实力追求幸福(比武招亲hhh)。
天德就是很明显的中国布尔什维克性格——国难当头暂时收起私心,内敛而深情的革命感情我要说这两吻戏太可了哇哇哇在景慧的剧情那里,为了完成任务而暂时牺牲二人感情瞬间让人敬佩,景慧身份的揭晓瞬间拔高了呜呜但是!
本剧最大的问题是,明明男女主一直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是历史背景——战争、军人服从的天职、国家利益,这是前面一次次分合的根本原因,这不是渺小的个人所不能扛住的时代大山。
但是由于这部剧在天德他爸封建的形象上刻画太多和横插一个纪子来把这搞成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显得他爸才是爱情路上绊脚石,把悲剧格调一下子降了,也不能免俗。
再者,导演编剧为什么要安排天德和纪子结婚?
为了所谓传宗接代、父母之命?
我是真不理解…拜托大哥你是接受过新思想的人吧…你这个理由说不过去…没感情你结婚?
你生孩子?
生了孩子又离婚?
和纪子结婚生子,是对爱情不忠;结婚生子还是一直一直念念不忘,是对婚姻不忠纪子几次救你,你只拿她当传宗接代工具吗?
你说对娜塔莎是圣洁的爱,那你坚守十年二十年又何妨?
一下子辜负两个人你可真行啊导演编剧你不是想突出爱情是“专一的神圣的”吗?
你整这一出来恶心观众?
你整这一出破坏男主形象?
最最无语的是,后来天德女儿陪他去找初恋情人,说什么爱情是神圣的…我的天这不是对纪子和孩子太残忍吗…二人重逢后,娜塔莎担心自己不在美丽??
你不知道你两是因为啥在一起的吗?
不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敬佩和欣赏?
不是共同的信念追求?
娜塔莎对纪子说谢谢你把他让给我?
让??
女军官、工程师为什么要那么卑微呢最后还一致给老瓦发好人卡?
从2021年的视角看,我是真的被膈应到了…要是想走现实向的,要说生活就是那么多无可奈何,导演编剧就不要过度过度过度强调爱情什么专一纯洁神圣了…如果你只是想要体现一段爱情的美好神圣,借此和当年的狗血剧区分,就不要安插和纪子结婚生子的剧情…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创造者内心的投射,导演编辑的观念是什么这不很明显了吗。。。
制造出一大堆逻辑bug,制造某些强行分分合合(指控诉那里),除了让观众觉得离谱之外,只能削弱人物魅力、导致剧情部分拖沓和显示出编剧功力不够。
也许是是十年前的观念和现在不一样吧,我是膈应到了。
我宁愿故事在旗语那里结束,二人在国境线相望到死,一个留白的悲剧结局。
之前在电视上看到《我的娜塔莎》首播,觉得这部剧很吸引人,那些标榜纯爱的狗血剧真的弱爆了,从网上下载全集后跟爸爸妈妈坐在电视前挨着把每一集看完,真真觉得感动。
最后那几集让我由衷感叹,眼泪哽咽在喉,因为怕母亲嘲笑,所以没有哭出来。
这部电视剧是包含了战争剧、谍战剧、年代剧和爱情剧一体的综合型大剧,作品的正确定位应当是跨国界年代爱情史诗大剧。
撇开它的历史背景的正确性,这是一部很棒的电视剧,看完之后我特别想赞编剧!
能把这样的爱情娓娓道来,前面的战争、埋伏都是为着后面被各种因素阻止却始终坚定不渝的爱情做铺垫,看完全剧,才懂得什么是真正伟大的爱。
想起剧中黑龙江那家钓鱼的郭大婶说了一句特别贴切的句子:这一句话差点把我眼泪给整出来了。
是的,那样的坚守和等待,那样的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承诺让人不得不感动不得不震撼。
印象最深的有三处。
第一处是战争结束,娜塔莎与庞天德之间因为鲁莽和误会没能结成婚,娜塔莎被除去军籍回到苏联,去庞天德家里吃最后一顿饭,然后他们两个在屋顶一个跳舞一个拉手风琴,庞天德拉着拉着就哭了,娜塔莎跳着跳着也落下泪,然后天德抱住娜塔莎,害怕这一别就再也不见。
他说,他为了尽孝道,只能把这份爱搁在心里。
第二天,庞天德出现在娜塔莎回苏联的火车上,娜塔莎问他为什么在这里。
原本我以为庞天德想要和娜塔莎私奔,但他没有,他说:“我想送你到边境。
”他放不下,但为了恪守道义,只能做出这样的卑微举措。
第二点是他们在和平年代再次决定要结婚,但在结婚前一天娜塔莎因中苏关系被迫遣回苏联。
庞天德狂奔到火车站为了给娜塔莎送别。
这对苦命的恋人始终不能完成正式的婚礼。
庞天德的内心独白是:我预感我很可能会永远的失去她。
他们都是那样害怕失去彼此,但始终命途多舛。
太多的阻隔使他们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但彼此无论多么艰辛多么苦难,始终认定彼此是自己的唯一,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第三处是在中苏边境上隔着不宽不窄的漠河。
娜塔莎说,她庆幸世界上有这样一条河能让他们只有这么近的距离。
可就因为有这样一条河,咫尺间隔了天涯,一条河间,两个世界。
他们相互等待,庞天德始终坚持不跨越国界,他说他爱他的祖国,但他不离开这个寒冷的小土屋,因为这里是离自己恋人最近的地方,他爱住在他对面的那个女子。
然后每天隔着漠河,他们相互打着旗语说着情话说着山盟海誓至死不渝。
只是好景不长。
跨越生死跨越国界的爱注定背负太多历史遗留和苦难。
他们有自己的坚守和信仰,漠河上流淌着无法相守的哀伤。
中途还有一些感动点,满江红跟顺子。
伊田纪子对庞天德自始至终刻骨铭心的爱和执着,瓦兹洛夫对娜塔莎的执念都让这段感情变得深刻而厚重,他们对不起一直爱着他们的人,但感恩不是爱。
这将爱情的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也都是倔强的人,不因为感谢和愧疚而舍弃真爱。
后来他们各自成婚,我想是因为编剧希望实现大团圆结局,安慰那些对纪子和瓦兹洛夫的执着追求不求回报的爱心酸赞叹的观众。
结局虽显得有点刻意,但相爱的人最后能熬出头修成正果这样的大团圆结局才真正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也对每一个苦苦爱着对方的人有一个满意的交待。
所以当我看完全剧的时候,我决定为这部剧写一篇影评,赞美这部宏伟的爱情史诗。
豆瓣的评分是6.6,我知道它远不止这点分数,在我的想象中,应当在8、9分的样子。
看完非常静距离的花絮才觉得演员在剧中的演技真的太棒了,我完全陷在他们的爱意里,却忘了这不过是戏码。
所以为着演员和演技我都想给这部剧打满分。
我觉得,真正看完这部剧的人应该都不会蓄意喷这样一部好剧作。
我的娜塔莎,我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我的瓦洛佳,我的永不褪色的勋章全剧由战争写到改革开放,对国家的情,对亲人的孝,对爱人的念,无一不在剧中深深体现,剧中有些细节没做好,但透露出的情怀,做的淋漓尽致,到后面瓦洛佳,娜塔莎,瓦兹洛夫,纪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各种爱,这部剧很喜欢,到后面真的看哭了
下豆瓣就是为了这部剧,8.3感觉低了,后面才发现是郭导的剧,看过《红娘子》,真的很喜欢郭导的风格,表白记得当时高考压力大,大半夜偷偷在客厅用只有1的音量翻频道,生怕我妈发现(曾经被抓到过,下场很惨)无意中看到就挪不开眼了。
因为是午夜档,一点多以后开播,后面天天晚上偷偷爬起来熬凌晨三点也要坚持追,20集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以为会大团圆,就希望他俩在一起举办一个不盛大却充满爱意的婚礼。
我一直等一直等,从20集等到了38集,他们也从20多岁一直在分离中等待,断断续续的联系却让他们的爱更加炽热,每一集都好像有希望,然后破灭……我当时和主角的心情一样忍无可忍,直到二人在边界线上再一次相拥,那时他俩已经四十多岁了,我当时真的就把那当做是结局了……当男主20年后再一次站在边境,却在界碑处停住了,当时很难过,老去的庞天德再也没有年轻时的勇敢和无畏。
这个故事太苦涩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了遗憾居然比生离死别还痛苦,亲爱的朋友们,好好珍惜当下,珍惜爱你的人,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吧。
非常感人的剧非常感人的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十全十美的剧,也没有令所有人都满意的剧。
只要有令人为之感动的点就是好剧,更何况让我哭得稀里哗啦,许久走不出的电视剧,好多年没被看哭了!
开始本以为是战争片,后来以为是谍战,再后来感觉是年代剧,最后十集弄明白原来是爱情史诗。
前面的所有情节都是为了铺垫,讲述了男女主相遇,相知,相恋,通过各种工作,误会,矛盾,让他们的爱情清晰深刻起来。
刷了N遍后,发现这剧的吻戏是最成功的。
通过不同时段的吻戏完全展现出了男女主角情感的走向。
第一次娜塔莎吻庞天德,男主一动不动的青涩样儿,绝对的初吻,大女主范呀;战前女主现身那场,男主被激将起的反吻感到了满满的欲望和无比的克制;之后日常,男女主亲吻虽含蓄而自然;女主喝醉被救那次,男主怜惜的吻自责又热切;火车站分离,那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吻别,一个吻包含的挠心、不舍、悲伤丶绝望,那个淋漓尽致呀。
这两演员是怎么做到的呀!
是我看到那啥最好的剧了!!
不过就看过的朱亚文的剧吻戏是要什么有什么。
这部电视剧是包含了战争剧、谍战剧、年代剧和爱情剧一体的综合型大剧,作品的正确定位应当是跨国界年代爱情史诗大剧。
撇开它的历史背景的正确性,这是一部很棒的电视剧,看完之后我特别想赞编剧!
能把这样的爱情娓娓道来,前面的战争、埋伏都是为着后面被各种因素阻止却始终坚定不渝的爱情做铺垫,看完全剧,才懂得什么是真正伟大的爱。
想起剧中黑龙江那家钓鱼的郭大婶说了一句特别贴切的句子:这一句话差点把我眼泪给整出来了。
是的,那样的坚守和等待,那样的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承诺让人不得不感动不得不震撼。
“导演改YY外国妹子啦:你看,娜塔莎是金发碧眼,丰乳肥臀,那英姿飒爽的劲儿,正好衬出纪子的温良贤淑。
大苏维埃帝国的娜塔莎,小日本的纪子,两大强国的妹子侍侯着一中国少爷,这点福气还小吗?
”
他们曾各自流浪,如今又在洪流中相遇,但是他们本就在洪流中,洪流一次次给她们希望又一次次把他们分开。
庞天德和娜塔莎对爱情是纯洁的是坚贞的。
他们即使流浪也不曾忘记对方。
他们这样的爱情才是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羡慕他们的爱情,也希望有这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
他们虽然过了50年后才相遇。
但是感觉他们的爱情却还像年轻时那么炙热,我喜欢他们
本是个荡气回肠的爱情史诗,是因为导演还是编剧,成就了它的失败?我承认我被感动了,可是如果纯粹一点,专一一点,就是一部爱情史诗,我想,那就不是感动了,是震撼。
白桦林
看过补标
又是陪父母断断续续看完的
弄的太长了吧
娜塔莎的行为是为了伪装给日本人看的,天德不但不向着娜塔莎还说出“别惹爸爸生气”,就算战争年代不能说,不能解释,那战后呢?总该能解释清楚了吧。这编剧强行不合逻辑的拍
前半部分很像谍战剧,很精彩,后面很像年代剧,一样有味道。最后几集的情节有人觉得比较假,但是确实很浪漫。尤其喜欢里面男女主人公不能相见时写给对方的信。喜欢瓦兹洛夫,这个帅气的俄罗斯军官,不求回报,守护到底,他很爱娜塔莎。
陪老娘看过的电视剧 俩人太曲折了
略显啰嗦
琼瑶阿姨的对白
陪看系列~我只当言情片,打旗语太感人了。另娜塔莎好可爱,朱亚文好帅!
喜欢天德他爸,哈哈
喜欢剧名,我的娜塔莎,漫长的异地恋,认真的思恋,痴情与深情难以辜负。2012年春节看得很投入,第一次见朱亚文的访谈,谈吐涵养都挺好。
居然是郭靖宇的,小时候好喜欢看
朱亚文好帅一男的
囧。。。
男人越看越可恶,两个女人倒是执着天真爱恨分明。贱男人值得你们这么投入么
冲着朱亚文去看的,期待比较高。配音太恶心了!!不能多看,越看越经不得推,有狗血的地方,有煽情的地方,也有忍不住摔电脑的地方!哎!看就看了!
解说部分
[Ep42]完結。.. (AHTV_42集)第34~39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