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带的人生一幕幕那么多美好。
工作后的日子一下过的好快,五年的时间一眨眼的功夫,回头看看现在的自己,好陌生,一路质疑一路走,终究成为了大人,那个当年讨厌的样子。
为人处事越来越圆滑,做什么事首先衡量利弊,交友首先判断对方的用意,常用软件逐渐变成股票app,设计初稿从天马行空的想象换成了甲方应该喜欢这种风格,书单从穿搭日杂换成了市场经济,手机推送从球赛比分到国际新闻。
曾经让人感到无聊的东西不知不觉成了我生活的大多数,知道自己在变,却无从反抗那深深的无力感让人逐渐麻木。
可我却不知,曾经的那些无忧无虑的小时光早已刻入我的骨髓,让我在社会的河流中不至于迷失自我,在疲惫的日子里有一个安放心情的小角落,如今的我依然每季都会去优衣库顺上一本lifewear,以至于在假日的午后可以随意翻上几页打发时间,我依然会在周末有我罗比赛时守在电视前,大吼大叫忘了自己的大人身份。
每当这时,疲惫的我仿佛又重获了能量,投入到之后的生活中。
没有所谓普通的人生,因为当我们回头看,我们总会感谢当年的那个自己,无论他给我们带来美酒还是面包。
希望大家都能在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旧热爱生活。
2020年,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新冠疫情笼罩全世界,新增病例的数字在电视上滚动着。
通过二十余年的摸爬滚打,此时的你,已经46岁,也做到了管理层。
你想约下属出去喝一杯,下属婉拒,非常时期,不太方便,而且他想多学点技能。
2020年,那个等了你9年的未婚妻,最终没能等来一场婚礼一纸契约,她夺门而去,分手的书滚落了一地,一张来自1995年的明信片,映入你的眼前,那是你的初恋,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你们通过笔友相识。
2015年,你41岁,公司庆祝年会上,你认识了已经拍了6张DVD的性工作者,你们去豪华酒店开房,东京塔霓虹璀璨,她想拍照分享到Facebook上,却发现灯光熄灭了。
2011年,相约和未来的丈母娘见面,你的摩托罗拉翻盖手机,不断有上司的电话,最终饭局不了了之,你来不及安慰女友。
2008年,34岁的你收到了同事的offer,他已经辞职单干了。
2000年,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酒吧里,26岁的你在自动贩售机前结识了自称是“多国混血,会说英语韩语中文”的陌生女子,你去她的公寓,在瑟瑟寒风中等她服务完客人之后,上去度过了还算美好的一夜。
(后来,因为从事情色交易,这段149最终人去楼空)1999年,你和初恋分手了。
世纪预言的地球毁灭失效了。
在那个涩谷的分岔路口,在那个5800一晚的廉价爱情旅馆,在那个闪烁着宇宙星辰壁纸的房间,你们没有争吵,在凌晨的道别中从此天涯各路人。
前一晚,她事后抽了一支烟,说:结婚这个事真无聊。
1998年,你收到了女友从印度寄来的明信片,电视上那个曾经在你骑摩托滑倒受伤伸出援手的陌生人被捕了。
和很多外卖员一样,摔倒受伤的第一时间,你想的不是去医院,是完成工作上的使命。
1997年,你接到女友bb传呼机的邀约,去自驾游。
斥巨资买了一件衬衫,却跟别人撞衫了。
香织说,我们穿的衣服都是从遥远的地方飘洋过海来到了我的身上,就像此刻日本的地下铁把人送到了世界各地。
1996年,你工作没多久,每天累死累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香织安慰你说,你写小说吧,像那个睡了一夜写出伟大作品的人一样,他毕生都在做着帮别人转化文字这样枯燥无味的工作。
1995年,你终于脱离了烘焙店的流水线工作,同事庆祝:恭喜你“出狱”了,那些流水线的工作,有很多亚非拉的外籍劳工。
你通过笔友认识了初恋,她说,你别嫌弃我丑。
你们有着同样喜欢的音乐人,从相识到相恋,一切都很普通。
2020年,昔日的工友饭店倒闭,他摸着你质地优良的大衣,心里五味杂陈,你们倒在空荡荡的东京街头的垃圾堆里。
平成年间的一切,经济泡沫金融海啸大地震福岛核事故以及今天的疫情,每个工薪族都在困顿中求生,在苦闷里挣扎,纵观近些年的日本电影,颓丧俨然已经成为主流的气质,也催生了是枝裕和滨口龙介这样的世界级导演。
从《小森林》在国内的受人推崇,到李子柒的“文化”输出,在某种程度上,东亚民族找到了情绪宣泄的共识和出口。
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美好的体验,带来了现代化的便利的生活方式,顶级主播的直播间里,有太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刺激着荷尔蒙,那些日进斗金的数据背后,是普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想象的数字。
而东亚这个民族,放眼世界都是最聪慧的,规矩、温顺、勤劳,但却是活得最累的。
那些月薪5000的打工人,每天花费数小时挤地铁通勤,每天追着自己的idol,每天在直播打榜的狂欢和消遣里供养着层出不穷的网红,他们在一线城市的别墅,都是你在三线城市的996的尽职尽责来完成的。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花束般的恋爱”,谁不是普普通通过完此生,谁不是在指尖上滑的短视频里,仰望着5分钟看完的宇宙星辰,然后在恼火的闹铃声中,睡眼惺忪的爬起来涌入人流继续新的一天。
在08年关口找恩田结账时吹的口哨,着实有点好听,听歌识曲分辨不出来,找关键字搜索了几个地方一无所获,简直比找番号还要捉急,后来实在折腾不动觉得一点点啃,我从80年开始推,然而那会儿的日语歌比较老,从印象里找,谷村新司,玉置浩二,可能最后还是因为有听过原曲的记忆成分存在,音色在玉置浩二和德永英明之间浮动,锁定在了德永英明,翼をください,仅凭我真的业余的听歌范围真的难找,还得是在网易云收藏的歌曲里重新翻找出来。
同样作为追求“不普通”的中年人,看完本片,高赞的影评说“这部片适合轻度踏入社会以上人士观看”,但我认为“轻度踏入社会”的人未必能看得懂。
没有贬低的意思,这篇影片写得特别好,我自己看了好几遍。
这里从中年社畜的视角,聊聊一刷最有感触的几幕:1.看着东京塔灯熄灭,女孩咬着嘴唇说:“你小时候,想变成现在的自己吗?
”这个问题扎心了,算是故事的一个引子。
2.2008年,主角的好友兼同事关口先生吹着口哨去找客户收欠款,被客户无视,最终关口给了他一拳。
这里导演设置了一个藏得非常深的彩蛋,口哨的曲子来自德永英明的《翼をください》(中文歌名:请给我一双翅膀)(感谢另一篇影评指出来)。
《翼をください》这首曲子在日本相当出名,歌词各种鼓励年轻人追梦,也是高中合唱团、吹奏部的经典曲目。
大部分社畜高中的时候一定听过~而电影中,关口吹着这首励志小曲被客户狠狠无视,极其讽刺!
你的梦想,在现实面前什么都不是!
呼应前面的问题:“你小时候,想变成现在的自己吗?
”相信日本40来岁的社畜听着会很有感触!
所以关口和伊藤在走廊抽烟的时候才会对伊藤说:“不管怎样,请尽快离开这里!
”这是伊藤逃离“普通”的机会之一,是的,关口的意思:伊藤,去追梦吧!
3.而另一次机会,来自于香织从印度寄给伊藤的明信片。
明信片说“一起去吧”。
手中的明信片,穿越年代重复出现,明信片上暮色的印度泰姬陵,是伊藤永远到不了的远方……如果当时跟香织一起去印度,人生会是怎样呢?
……但是,但是,去了又能怎样呢?
……最终,最终,香织你啊,你也回归普通生活,结婚生子…真是普通啊…4.故事结尾,伊藤和酒吧老板七濑的对话:“为什么要把酒吧关掉?
”“客人想回去就能回去,但我无处可逃。
”这句话给到我极大的震撼!
开酒吧的gay友七濑,看似为自己的梦想打工,看似脱离平庸,结果依然被困在名为梦想的牢笼……追逐梦想又能怎样呢?
5.没错,生活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本来就普通至极。
伊藤依然做着单身社畜,关口创业成功,七濑成为孤独的酒鬼,香织结婚生子。
最终,和你我一样,都活成了普通的大人。
最近看了一部这样的电影,愈发觉得从前体会-人活一辈子只活一个“情”字,无论是亲情,爱情亦或友情。
其实一切现在所拥有的,没有拥有的都一样,终归会走会散,就好比说没有什么永恒可言于这个世界。
近内,听说个心理学名词,叫玫瑰色回忆。
就是说人们经常会给回忆蒙上一层”玫瑰色“的滤镜,会把一些细小的、愉快的事件,想象得比实际经历美好得多。
我是无比的怀旧,念旧。
我记得很多事情,再没忘记,也没刻意,于我而言很痛苦。
此刻的我多么希望可以真的失忆,放掉背负过的事情。
可是生活又是如此的冰冷,就好比每天回家面对的空荡,至少多那么一点新意也好。
我又那么矛盾,又希望生活不要有突如其来的变动,是对过去的波澜惊动怕了吗?
我也不知道,最近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想说话,不想交流,上班还好,下班一句话都不想说,我总是在强迫着自己去怎么做,比如我知道怎么做事情怎么说话好,显得我自己很正常,表现得很外向,可我又是多么内向,多么安静。
想做一个看起来正常的普通人都要那么累。
我承认我是心思很细腻想的很多考虑的很多,可是我也不想这样,多想活的粗一点。
今年我都不想做饭,也许是受到了打击,也许是开启了心里的保护机制,我以为这样可以骗自己忘掉过去,还有你留下来的痕迹,可是怎么也忘不掉,什么口味,什么习惯,甚至拿起锅就想到切葱姜蒜末,想到青红辣椒,想到湘菜,想到你,这样不做饭也许可以让自己少一点痛苦吧,也许吧。
转眼回到现实不过自己骗自己罢了。
看似平静的表情下掩藏着多么拧巴的心,我曾那么接近婚姻,甚至一步之遥马上我就要成功了。
我那缺失的内心,那些少有的安全感就快被填满了。
我失败了。
很遗憾也没办法,我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玩玩游戏,和朋友语音玩着玩着聊着聊着,好像就可以轻松啀过时间,到了晚上又会想到那些,关于咸阳关于西安关于大理关于成都关于惠州关于东莞关于广州甚至是关于江西关于湖南的记忆。
我承认现在活得很痛苦,每天都很痛苦,可是我也无能为力。
包括对自己。
我不想去考虑每天吃什么,我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9点起床,20去广场做早操,40去喝一碗豆浆吃着一笼发酸的小笼包。
50到单位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开始思考,中午晚上都是坐在同一个位置吃一样的干杂面,下班回家随便看看,随便玩玩,我开始不停失眠,天都快亮了甚至还没困意,我吃了褪黑素喝了安神补脑液还是如此。
休假时候回家做了体检,一开始说是肝部血管瘤后面又说也许是早期胃癌。
什么关于未来关于美好的记忆好像都过去了,我总觉得我是那么不堪,快到中年还是什么都没有,好羡慕别人,自己那么失败,连个爱人都留不住,绝望后我又那么无奈,对于生活无奈,对于工作无奈,对于上司无奈,对于自己更多些无奈,我不想怀疑自己,朋友安慰我说我没有错,可是谁又有错呢。
这个电影给我了更多的无奈,好像生活里面谁过的都一样,得过且过,说不上多好,也没坏到哪去,饿了可以吃饭渴了可以喝水,也有一份养得起自己的工作,对于过去都多些遗憾,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多少次我那么希望可以看看平静内心下的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有着波涛汹涌的内心,有着对生活的嘶吼,有过酒醉的狂欢,有过对现实的愤斥,然后面无表情地过着每一天。
有时候,闭着眼睛,微风也好狂风也罢,迎面拂来,我好像就变成了一条鱼,一条会飞的鱼,我不再沉在海底,我好像散了过去,身姿轻盈,飞向了天空,什么都与我无关,只有自己,我做着自己,没有任何羁绊,没有任何拦路的人,我终于解脱又自由了。
都说怀念过去是因为现在过的不好,可是过去的我过的也没多好啊。
唉,人吧,得过且过,尝试着大人的模样,装的像个大人,什么都扛得住是真的,心里的感受有多拧巴也是真的,就这样,一天一天下去,慢慢变老吧,矛盾的个体,都是如此。
看了一部日本电影,一直停在脑海里不断回想,叫做《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说来是有些奇怪,这部片子在我心目中绝没有多么了不起,但由于这个片名及片子里那些浮光掠影的片段,实在挥之不去,我愿意把它称之为一种文艺的遐想或迷思。
电影改编自早两年的日本畅销书籍,叫做《原来我们都没长大》,电影基本依照原书内容拍摄的,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讲述结构上,书籍是回忆与现在进行时来回切换,而电影则随着时光不断倒退,从2020年一直回溯到1995年,最终回到现在,起点就是终点,结束恰是开始。
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伊藤因得知初恋女友结婚生子的消息,而不断回想过往近三十年的成长时光,46岁的他做着还不错的工作,过着还不错的生活,人生没有什么再值得努力的动力,没有婚娶独身一人的他看起来人模狗样、温柔纯良,实则内心冷漠,对人生诸多都抱着拒绝的态度。
电影不断回溯的方式,像是抽丝剥茧的过程,展现了各个年龄段不同际遇的伊藤,37岁时,相恋近十年的女友因等不到婚姻伤心而去;27岁时,彼此有好感的调酒师女孩因出卖肉体被查获后人间蒸发;26岁时,初恋女友不辞而别;最后是21岁时,无所事事的伊藤通过书信结识初恋女友香。
他们相识于1995年,到2000年新年元旦无来由的分手,这一段爱恋深深影响了伊藤,香受不了拙劣的音乐,害怕普通的平凡的生活,在她眼里,伊藤是有趣的,她鼓励伊藤写小说,告诉他“你身体里有未成佛的诗句”。
千禧年到来的前夜,伊藤向香诉说着来年计划,憧憬着两人以后的同居生活,香只是回复说:这…听起来好普通哦。
第二天,他们像往常约会结束一样分别,从此没再见过面。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当年的初恋女友决绝而去,落下伊藤一人,辗转25年,依然没有忘记她,这好像是在说初恋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深,才能让其跨越漫长时光念念不忘。
不是的,我不觉得只是这么回事,这更像是一部生活片,阐述的不过“接受普通生活”这个命题,年少的伊藤曾被奇怪而有趣的初恋女友种下一颗种子,感受过美好,生长了小说家的梦想,他的心中有了比较有了执念,内心里始终是拒绝的,不愿意成为普通的平凡人,哪怕自己年近半百,早就是一副平凡人生的模样了。
想起电影《比海更深》中的男主角良多,同样如此,做着想要成为又害怕失败的作家梦,遗憾分开却又不敢大大方方去追回前妻,终日遑遑,虚度人生。
以及电影《心灵奇旅》里,那些抱有执念的人,总是在某一个平常日子里爆发,沉沦到虚无幻境中去,始终感受不到生活中的美好,甚至主角自己,一心梦想成为钢琴家,到头来梦想成真,才发现生活并没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如同湖面漪涟散去,毫无波澜,电影里的智者说:鱼向往大海,殊不知身边满是水的地方本就是大海。
所谓“接受普通生活”本质上并非一个问题,无论接受与否,害怕与否,抵抗与否,我们所处的都是普通生活的一种,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接受普通生活”这回事对于我而言也不过如此,我深知生活本就这样,普通、平凡、无甚变化便是主旋律,但不可避免的,内心深处偶尔总泛起不甘、怀疑和反感当下的情绪,让我不断思索,那些毫无必要的抵抗究竟因何而起,电影里给的答案,来自于一个人青春年华时期遇到的人,一知半解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那些文艺的内容夹杂在一块,编织成一团五彩斑斓的梦幻泡影,就像是《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电影里展现的回忆片段一样,逆光下的剪影,无比华彩,信誓旦旦的告白,美得心碎,他让伊藤始终未能放下。
每个人总有他自己历经过的美好回忆,期望过的盛大梦想,那些梦幻泡影,有时候赋予我们抵抗平庸生活的勇气,同时也成为我们走进普通生活的障碍。
我内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想给自己一个Gap Year,去各个地方走一走,见一见所有有意愿相见的人,看看大家的生活,听听大家的故事,再把那些见闻、对话、思考记录下来,把这所谓的间隔一年当作一次冒险的体验,可能会有点不一样,可能也就那么回事,然后切断所有那些疯狂的、浪漫的、文艺的遐想,回到属于自己本该所在的位置和道路上去。
我相信,抱有此类想法的人有很多,毕竟我们都逃不开商品社会下各种文艺思潮及观点的浸淫,也许你想着一定要去大城市闯一闯才能回到小地方,想着等到某个年纪还没有遇见爱情才愿意相亲,想着一定要怎样才能怎样,必定要先完成什么才能开始什么,歌里不是也这样唱,风景都看透才能细水长流,好像,我们都喜欢给自己甘愿踏入普通生活的进程里,设置一块缓冲区,或是戴上某块勋章。
四年前的情人节前夕,我曾在其中一个微信的朋友圈发起一个点赞配对的小活动,很简单,只要点赞,就把其中某些人配对互推微信,当时接近有1000人点赞参与。
我后面花了好几个小时完成配对,我给那个活动取名为:制造一场相遇。
早几天,我鬼使神差想起这个事,在那条朋友圈下补充了一条回复:点赞的你们都找到对象了么?
都结婚了吧?
像是一次突然的回访。
一瞬间,几十上百的回复,有人还单着,有人在谈着,有人刚结了,有人孩子都几岁了。
看着看着,不知为何突然眼睛就花了。
想到四年前的活动不过是我的一次突发奇想,只是觉得好玩而已,想到那时候我们参与一个事,喜欢一个事,评价的标准只是觉得好玩。
有时候觉得时间好快,快到觉得生活中好玩的东西越来越少,而我们自己也都趋同于大多数人,关注的东西、内容越来越偏向有用的、能赚钱的。
我已经很少像以前那样发朋友圈了,而大部分好友们也都变沉默了,我们可能都害怕过所谓“普通的生活”,可是恍惚间才发现,在过着的一直过着的,不就是所谓普通生活吗?
哪有什么缓冲区或是勋章呢?
事情的最后,我给那些被我炸出来地很久没有和我互动过的好友们回复了这样一句:愿我们都能找到尘世中平凡的幸福。
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
不是的,无论接受与否,害怕与否,抵抗与否,我们终将成为大人,可能真的也就那么回事,可能仍可以有点不一样呢。
封面图:《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剧照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我是突突,一个电影爱好者,互联网民工,我的公众号被系统永久封禁后,建立了新公众号,欢迎关注:关注➕“付突突”,后台回复“无法成为大人”,获取电影资源。
今天的我们比昨天的成熟明天的我们比今天的成熟永远不会熟透但是到最后一刻你应该还会记得没成熟的自己有一分钟想过暂停时间有一分钟是你往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想起来都会闻到当时的味道,感觉到当时的空气,温度,湿度和心情不由自主深陷进去,回忆过去,重新在心里在考虑每一个细节,然后再难过一次一次一次一次一次难过的感觉、当初深深刻在心里的感觉慢慢适应慢慢对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刺激和感官的冲动你以为你忘掉了过去,释怀了过去突然走到熟悉的路口,吃到了一样口味的冰糕听到了街边店里的节日广告听到路人恋人的对话闻到了烟花的火药味看到了电视剧里熟悉的台词一瞬间你又回到了那个春天熬着夜,开着车窗,在高速路上边抽烟边开车,边打着电话说着下一次见面的对话这辈子不会再有那样的时光和那样的机会,那样的两个人了
46岁的男主,在2020年疫情初期遇到了老友,老友说他变成了龌龊的大人。
面对在一起9年的未婚妻,两人分开前,他拿着一直夹在书里的初恋寄来的明信片,淡漠的说“外面雨很大,要不要带把伞”。
那种淡漠毫无感情,把9年的未婚妻,当作是路边见到的随便的谁。
再倒回去,苏在酒吧门口的贩卖机前对他说“我很擅长找到绝望的人”,那时说的大概没错。
1999年结束,他邀请初恋同居结果变成了分手,初恋说太普通了,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下次我带CD来”。
电影没有讲为什么初恋分手,看起来有点像是花束般的恋爱,甚至过程中多次代入了苏打是男主,是个他的角色,够丧。
电影里一直提到太普通了,而我们大多都是这样太普通了,跟其他人一样,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顺着时代,顺着社会要求,囤粮,戴口罩,打疫苗,结婚,找工作,完成社会使命。
电影倒着讲完25年,46岁的他也无法成为大人,他和他身边的人的故事讲的也七七八八,是个值得二刷的电影。
但我又讲不出什么专业水准,最近这两部太阳国的爱情片,都讲的还不错,没什么夸张,好像就在身边。
像是我和一个朋友的选择,同样的时间,遇到了相似的爱情,不说彼此的感情,只说遇到的对方现实条件非常相似。
2年前我24岁,朋友26岁,我很迅速的做出了选择,开始了我的爱情,觉得勇敢一下没什么,就算结局不好也有美好的过程。
而她始终与对方保持暧昧,甚至在男生马上表达的时候,她聪明的避开了。
2年后的现在,我分手了,她始终都没有开始她的爱情,且现在她也准备告别对方。
我们对于爱情做出了相反的选择,我在最开心的时候,劝她最好去试一试,甚至对她油盐不进的样子有些生气,但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感受的是什么,所以做了自己的选择。
我们选择了2条路,但有一样的结局。
好像人这30000多天一样,结局都是离开和告别。
香织不重要。
我们都不知道香织为什么选择离开,一开始甚至没有在意,而后发现的确还是有人固执在问,香织为什么选择离开呢?
我不知道,不想追问,不好奇,也不在乎。
香织不重要。
伊藤,你听到那个用无意识写小说者的故事,你躺在床上流眼泪了。
你不想处理无意义的graph了,你就记住了香织说,你没问题的,你很有趣,去写写小说吧。
那么多年过去了,你头疼地磕着键盘空格键,脑子里唯一记得她说你没问题,你很有趣。
但她早已经离开你了,而你也没成为小说家。
香织不重要,伊藤。
你知道就算她结婚生子,变成她当初觉得普通的大人,你咂咂嘴说她变得普通了,你也没能忘记她不普通的样子。
因为香织不重要,你难以忘记的是一个符号。
香织不重要,所以你会在四十多岁爱上另一个符号,当然如果三十岁遇到,你也照样爱上;她很年轻、她很主动、她有很特别的职业,你可以等她服务完男宾客后成为下一个,同时自己又是那么的不同,因为她有识别你的寂寞的能力,你也有,因为寂寞和寂寞是相吸的。
香织不重要,伊藤,你们是否能成为大人也不重要了,是你无法成为大人,从始至终都是,你能懂得香织离开的意义吗?
与其说是爱情故事,不如说是男主的个人感情成长史。
故事从2020年的晚上,46岁的男主和躺在垃圾堆里不愿意起床的旧友开始,飞速倒退,经历了最新的分手,2015的年会,2011的午饭,2008年的朋友辞职,2000年和特殊服务的女生的短暂爱情,1999年和女友的分手,1998年的明信片和新闻中人的偶遇,1997年的旅行和快乐,1996年对自己的肯定,1995年的初遇和辞职…然后回到2020,和故事的开头串成了一个圆。
故事是碎片的,快速的,特别是刚开始,时间倒转的特别快,可能大家还没看清人物和剧情就不断的在更新时间。
但等故事的最后再次串联,你才真正的看到这25年中发生的一切对于男主和故事中的其他人都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一个人的变化,这也是一群人的变化。
而当我们发现我们似乎成长了,无趣了,成为了大人,却还在某些时刻记得曾经疯狂的事,疯狂的话,和最初爱过的肯定过自己有趣的人时,好像被困住了,泪流满面,无法成为真正冷漠的,向冰冷麻木社会屈服的大人。
电影是日本电影惯有的风格,很美,很浪漫。
特别是97年的旅行太日本浪漫了。
灯光很美,很多个寂寞颓废空虚的夜晚都在灯光的表现里更有感觉了。
同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旅行隧道中画幅发生了改变】这件事!
我发现画幅变了觉得这个设计蛮特别。
一方面更方正的画幅更容易表现人物的表情和情感,另一方面就是这个复古感也更适合1995-1997这个年份。
回到2020的时候画幅也换回了宽荧幕,整个改变也蛮丝滑,不突兀,但很有新意!
个人其实不太喜欢这个电影对爱情的部分,日本的很多爱情故事总要说初恋或者一个无法忘怀的过去,可能很多人有共鸣但我觉得很厌倦,也觉得对后面的恋人极不公平,能理解但无法接受的一种爱情吧。
但关于社会的部分还是挺真实和戳人的…一些取舍,对理想单纯的追求和一些现实的差距,被磨平了棱角却还是不肯屈服的样子,都令人觉得好像这就是每个人正在经历的事。
但也因为如此才显得女主无比特别,因为她会肯定男主的与众不同。
看完后最深印象的是女主的台词,“你的身体充满了未成佛的词语”,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不同。
有真情实感,纯真的少男少女也表现得很真实。但倒回的结构看起来真累。
联想到无数个有类似片段的电影,从主题到手法都乏善可陈。网飞日本花钱不办实事again。
世纪之交,除夕之夜,涩谷路口,凌晨永别。大半夜看得眼眶湿润。“神泉旁5800円一晚的爱情旅馆,有个贴了如宇宙般壁纸的房间,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这是唯一能感受到安全的地方,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流淌。”这个星球上,东亚国家的人聪慧、勤勉、规矩、温顺,却是过得最苦闷的,最终都逃不过资本的996。摩托车摔伤的第一时间不是去医院,而是着急工作,这跟我们的外卖员摔倒第一时间是赶时间送餐,简直一毛一样,被困在算法里。这个世界上80%的人是垃圾,剩下的20%是人渣,说得很对,对于一个已经迈入中年门槛的人来说,哪有什么“花束般的恋爱”,这才是普通人的一生。【Netflix】
消极版伊坂幸太郎。这个世界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的联系。两个人短暂的交往,然后分开,会发现对方说过的话,微小的习惯,已经悄悄寄生在自己身上,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城市里来来往往,眼神暗淡无光的普通人,也曾有过闪闪发光的时刻。
导演光调的我以为自己在看电视广告,时间线也比原作有改动,实在喜欢不来
用倒叙的方式,展现一个普通的懵懂青少年,如何逐渐成为一个普通的龌龊的中年。成为大人的代价难道就是丢掉藏有宇宙星河的眼神吗。那么,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或者说,不想成为大人。
大概是我没怎么看过这种类型的日本电影,我认真的看了前一个小时,昏昏欲睡下强行继续看完了后一个小时。完全不知所云。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在讲什么,就好像男主一直很颓很丧,一直在怀念过去,一直在和不同的女人约会见面,但是他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于是我去找了电影解说,看完解说后稍微明了了一点,但我依旧没有明白男主为什么对不要成为普通人有如此大的执念。要我说,他原本就是个普通人,非常普通。没有学历,没有能力,在流水线打工,四处找工作,普通的和女朋友约会,普通的生活。反之,他初恋女友倒确实是个有趣的女生,是因为他的女友有趣,所以给了他自己也不普通的错觉。但他其实一直很普通,甚至不如大部分的普通人。
完全不记得看过,也不记得剧情,可怕。
优点和《花束般的恋爱》的差不多,缺点也是,像是日本青春文学版本的《薄荷糖》
“宫泽贤治直到死前都没去过远方,他明明有大半的人生都在东北的乡下农村度过,却去过银河旅行,不觉得很疯狂吗?重点不是去哪里,而是跟谁一起去。”你离开以后,再没有人像你一样待我;成为“大人”以后,再没有一段时光胜过和你在一起。如何忘记那个说了再见却不再见面的清晨,如同怀念那个长满点点繁星的房间,如何察觉自己的绝望在飘雪下的自贩机前被他人洞悉,如同想起自己曾经充满了词语的幽灵的身体。属于我们的、身与心彻底交付对方的安全地带,在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成为“普通”的大人之后,再也不复存在,亦再也无可挽回。
叫嚣着“这也太普通了”的人是怎么定义自己的“不普通”呢,至少我是认为,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人类”同时也是“唯一的存在”,所以存在即不普通。看到东出昌大还是感慨,好久不见。
被文青洗脑的废柴的大半生
即使今天正常上课,还是熬夜把这部电影看完了。果然爱是会让人陶醉又堕落的东西,我们终究不能成为大人,还是沉湎在youth中吧,幼稚就幼稚,不长大就好!
纯纯的浪费时间,要不是工作需要看完多看10分钟都是浪费。一堆没用的情绪宣泄,全程无病呻吟,低成本。就这还能7.5?日影真是江河日下。
日企太恐怖了
3.5
日式薄荷糖
①一直感觉自己是个孩子,等待长大成人,某一刻突然发现已经老了。恍如还在南方酷暑中盼秋风,来的确是冬天。②脸盲症看倒序电影,真的有点痛苦,分不清脸,就搞不清剧情。③初恋寄的明信片,跟随他见过后续的女朋友,曾经在他摩托车送货事故后给他手帕的人命丧麻将馆,曾经喜欢他的朋友最终让他先走,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可是时间的河向前流,裹挟着我们无法回头。
&タイトルに見せかけた純愛映画、、確かに普通です、、
比《稍微想起一些》强…后面男主故地重游那段我真的强烈get到了,老实说我也干过这个事。忘不了那就再去走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