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这个片子我反复看了3、4遍,从最开始的感同身受,到这一次的完全第三方视角。
Toni是女律师,看起来很精明,但其实恋爱脑。
我觉得选角特别好,找了一个甚至在法国都不算漂亮的女演员。
Toni定位就是那种努力、聪明但是长得一般的女生,在一个男权至上的环境里竞争,表面上叛逆不羁,实际上讨好型人格严重。
Toni最难的时候,总是弟弟和弟弟的女友在身边。
Toni弟弟是典型刀子嘴豆腐心,总是贬低Toni和女朋友,从一开始的说她俩长得丑、夜店捡尸都没人要,到Toni演讲完嘲笑她姿势做作等。
假设Toni的家庭氛围也是如此,那么她越是表现的坚强、无所谓别人的贬低,其实内心反而越自卑、越渴望被承认。
而弟弟女友则是默认接受了这些贬低,顺从型女友。
男主George就是个不负责任的渣滓,他喜欢扮演各种类型的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根本不能接受真正的自己,内心认为自己就是垃圾,所以总是扮演理想中的自己。
是不是渣男,男人最清楚,所以这次我仔细看,剧中的男人,对Georg的夸张表演都是冷眼旁观。
弟弟看不下去Toni恋爱脑还明着怼两句,药店老板就是一副“看了100次还是要配合演出”的神情,产检医生一开始以为他初为人父很激动,但Georg演的太过,医生都别过头去看B超了。
此外还有许多兆头。
第一个征兆就是前女友。
Agnes自杀时,从Toni的视角看到Agnes曾上过Vogue封面,是前十大模特,但是Georg说和她纠缠了8年,也就是模特最好的时光,她荒废了,而且染上可卡因、抑郁症。
在一起后从名模堕落成吸毒抑郁自杀,Toni但凡仔细想想都可怕。
但是她没有。
后面和前女友藕断丝连就更不用提了。
第二个不对劲的地方,是他们交往期间,男主没有介绍Toni给他的朋友们。
Toni介绍Georg认识她的弟弟弟妹、律师朋友,参加婚礼的也只有Toni的朋友们。
Toni对男主其实一无所知,见过的只有一开始结婚的那对夫妇、前女友和药店老板,甚至除了前女友与其他人都没有对话!
就这样一个人,和炮友有什么区别?
Toni但凡要求一下,渣男的面目都会提前掉一下,可是Toni没有。
第三个也是最令人恶心的,是他在让Toni怀孕前没有结婚,怀孕后匆忙市政厅领证。
未婚先孕,没有教堂婚礼,没有戒指,Toni未必不在意,但是Georg高兴,她就高兴。
这是不是讨好型人格?
结婚时连婚戒都没买,参考大S和光头就知道这婚结的多有诚意了。
只能说Toni在爱情中只看得到恋人,看不到其他人,而孩子也是她悲剧的开端。
为什么说男主是表演型人格,就是因为他和每一群人的交往,都是没有过去的。
Georg就像从天而降进入Toni的生活,在Toni的眼中,他温柔体贴,赞美她,承认他们的关系,想和她有孩子。
在Toni的理解中,这些都翻译成他爱她,想和她在一起。
但是在Georg只是想扮演一个幸福中产阶级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有一个可爱的孩子让他扮演慈爱的父亲,仅此而已。
他并不想承担婚姻和家庭里的负担和责任。
涉及柴米油盐,他就以照看Agnes为由,去扮演一个照顾弱者的强者,扔下怀孕的Toni自己在家。
在Toni孕晚期,他更是要求分居,孩子出生后就和他人共度良宵。
Georg热爱表演,但他并不聪明,所以拙劣的谎言总是被戳穿。
Toni的聪明令他羡慕,也令他嫉妒。
比如Toni和开餐馆的Georg关于鲑鱼生活水域的打赌,弟弟和弟弟女友都看出Georg输了很不高兴,甚至骂了Toni,Toni低情商的毫无感觉,弟弟提醒她她也听不出来。
她自以为她找到了一个可以平等对待她、欣赏她聪明的男人,这个男人还很帅、很温柔、很爱她。
这是每个高知女性的梦想,仿佛只能出现在童话中。
Georg也演的如此。
他渴望拥有Toni的聪明,所以他想要一个孩子。
他以前交往的都是漂亮但不聪明的模特,不是吸毒就是抑郁,Toni是他接触不到的中产阶级女性,是他提升后代基因最好的机会。
仔细想想,他先说的是“我想要一个孩子”。
正常男人能说得出这种话吗?
这和代孕有啥区别?
但是恋爱中的女性不会这样理解,Toni听到的是:他好爱我,所以他想要一个和我的孩子。
要不怎么荷尔蒙可怕呢,理解都出问题。
Toni其实就是Georg众多戏台中,属于家庭play的那台。
他想要了,就回来演一下好丈夫、好爸爸,但是大部分时间他是缺席的。
从相识到怀孕初期,感觉也就几个月两人见面密集,后面都是Toni生活,Georg偶尔出现,又离开。
他以过客的身份,不负责的给出重大建议,比如让他儿子叫辛巴(好像让你小孩叫包拯)。
Georg就是个Cherry Picker,永远想要最好的最完美的,又不想付出。
当Toni一个人,怀着孕,忍受着丈夫晚归照顾前女友、丈夫和自己分局,还要承受丈夫因债务破产,自己的财产也被清收。
可是男人从头到尾都没和她说,事后不痛不痒求原谅。
这时候Toni可能已经后悔了,可是她还有孩子。
可是更恶心的,是男主要和Toni在临盆前做,直接导致羊水破裂。
反正也是够虎的,男主都这样了,她还不懂得保护自己,万一真出事,能指望Georg帮她?
后面就是渣男变成前夫,两人继续纠缠的故事了。
在这个过程中,Toni是一直在家人的陪伴下成长的,事业也有了起色,成为了知名的律师,收入也很好。
视角中的Georg逐渐沧桑,不再有魅力。
这就是冷静下来的Toni眼中的男主,和两人的关系。
男主是不愿放弃Toni的,因为她是他向往的美好中产生活的代表,一种他无法承担责任有渴望拥有利益的生活。
Toni是勇敢的,她选择了离婚,而不是继续忍耐。
Toni是糊涂的,她10年不曾走出这段感情。
Toni是强大的,她能死而后生。
这段关系中,虽然是Georg控制着Toni的情绪,但Toni才是二人中更坚强的那个。
当男主发现自己不再能掌控Toni的时候,便开始争夺儿子的爱。
如果儿子没有被Toni养育的那么好,我好奇Georg还会要他吗?
我的国王,我爱你的时候,你就是我的一切,直到我不再爱你。
影片最后,那种视角,在我看来,是审视一个陌生人的视角:对他说的、做的那么熟悉,却又讶于自己今日好像才发现一样。
有人说那是爱的视角,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还能爱这样一个男人什么。
爱情从来卑微,卑微并不可耻。
我为爱焚烧了自己的灵魂,又在灰烬中重塑了自我。
因为一篇影评,也因为这个电影名字去看的这部电影,看完以后又去豆瓣上搜了所有影评,发现没有一个跟我的观点是契合的,于是来说一说我的感受。
电影本来就是从一个女性视角讲述的,所以可能女生更加容易理解汤尼的感受,也因此看完电影以后大家更加痛恨男主乔吉奥,怨声载道,说他是渣男,所有的逻辑都是渣男逻辑。
当我最初想要看就是因为影评里面说看这渣男是怎样的渣男逻辑,就算不看电影只看名字《我的国王》就可以感受得到女主强烈的爱和自备,感受到男主的偏执强悍以及高高在上。
我只是在好奇,这段爱情要怎样拉扯,会怎样结局。
简单点说,我就是来看戏的。
因为本来对乔吉奥的地位就是渣男,所以一直在想他会怎样渣着还让汤尼爱的死去活来。
果然,爱情的初见都是美好,平凡的汤尼却被乔吉奥当做公主一样对待,只是前提是他是国王,这个爱情国度里,他是有绝对的支配权,他也强烈要求保持自己的支配权。
当然,他的优雅,他的成熟,他的智慧,他的浪漫,所有的一切一切,足够给他这个底气去强悍,有过荒诞不羁的从前,曾经只追求模特,觉得这样才显得自己很牛。
但是突然遇到了平凡的汤尼,平凡中却又有着独特的味道,有着自己的敏感和情绪。
往往敏感的人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悲伤,当然还要包括快乐。
所以乔吉奥所做的一切的浪漫的事都让汤尼受宠若惊,一步步沦陷,觉得是真爱,这种感觉对于乔吉奥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他自己能感受得到他渐渐地就可以支配汤尼了,包括生孩子,包括谈论的话题,包括对待前女友的态度,一切的一切都是,也必须是由他说了算。
于是他们有孩子了,结婚了,开始进入彼此的生活。
这才是故事冲突开始的地方。
生活不是只有谈情说爱,婚后他的错不是变了而是没有做任何改变,依然放荡不羁爱自由,依然照顾着前女友,依然晚归。
前女友也是为了这个国王精神抑郁,甚至自杀,当自杀的那一刻他终于醒悟,这都是他造成的恶果,于是想要弥补,于是随叫随到,关心备至。
可是忘了他自己已经是有妻子有孩子的人了,忘了前女友自杀是因为知道他的妻子怀孕了。
他并不是渣到了任意伤害,各种不负责任,相反,正如他最后所说的“我没有对你家暴过!
我也是为这份爱,这段婚姻努力过的,努力并不是呐喊,歇斯底里,流血”,他只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他觉得应该负责的事。
他认为他搬出家是为了让两个人更好的相处,他认为嗑药这件事关乎他男人的尊严,所以不能让汤尼知道,他认为在朋友面前的样子最重要,他认为优雅高于一切。
同样汤尼的回复也让他无言以对“没有家暴又怎样!
精神虐待就不需要负责吗!
你造成的伤害远远比家暴还要严重的多!
”记得还看过一部法国电影,《爱》,是一对老夫妻的故事,丈夫绝望而无奈地亲手结束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的生命,再追随妻子的灵魂而去。
法国电影感情细腻的让你心痛真的是感觉痛的呼吸不过来,难过难过到说不出话。
除了细腻以外最大的特点是,从不去完美化一个人,没有十恶不赦的人,也没有完美无瑕的人,没有单单一方的错。
而且如果你真的体会到影片里的无奈,你会发现谁都没有错,谁都有自己的苦衷。
只是最后就是个悲剧。
所以乔吉奥在离婚以后幡然醒悟了,离婚以后的十年他更爱汤尼。
正如汤尼在训斥他为何坚持要去照顾前女友时所说的“你总是为你之前的错误买单!
”,当发现真正失去了他的王国,他才发现自己这个国王毫无意义。
于是离婚后他花了十年时间去讨好汤尼,去爱汤尼,爱他们的儿子,苦苦的等待。
因为毕竟他还是自己的王,在一次次让汤尼继续迷恋中更加自信。
虽然他也发现他们之间有分歧,比如说作为汤尼居然为一个对待妻子很恶劣的富豪去辩护,还自豪于能接这么大个案子。
他强烈反对,你怎么可以为一个混蛋是辩护!
汤尼说这是我的事业,你不可能再去像以前一样要求我!
我们早就不再是夫妻了!
可能这一场面又让乔尼奥想起当年欠债家里的家具被强行搬走抵债,汤尼很生气,直到他又花钱把家具赎回来,汤尼很感动。
但是他还是屈服了,他在这场爱情中终于低下了头认输,不再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他去律师事务所找汤尼,说“不要再逃避了,我知道以前都是我的错,我已经改了,都改了,前女友也不管了,正如父亲说的‘你拯救不了自我放弃的人’,我也不嗑药了,我也不晚归了,我甚至都不迷恋酒精了,我觉得咖啡很好,我知道你逃避只是因为你爱我。
能不能停止相互折磨,重归于好。
”浪子回头了,可是,汤尼不相信。
十年的时间让她越来越觉得这个男人,这个她的国王,骄傲如此,怎么可能说改就改,如果相信就会在乎,如果在乎又失去了自我,于是旧事重演,又是一场伤。
但是国王还是不理解,乔吉奥问道“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如果爱,我已经全都改了,你还想要怎样?
你是不是爱上其他人了!
”在他心里,只有这么一个理由可以拒绝自己了,可偏偏这个理由刺痛了汤尼,如果可以爱上另外一个男人,这么多年怎么可能还是没有摆脱掉这个男人!
他还是不懂自己。
于是汤尼嘴硬道“是的,我就是有爱的男人了”。
国王彻底溃败,然后坚持“你不能让那个人碰我的儿子,那是我的儿子,我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不能来玷污我的儿子。
”这个骄傲的男人,还是一如既往的骄傲,于是两个人分道扬镳。
直到汤尼腿受伤,在医院里康复的阶段这个男人也没出现过。
在医院里一帧帧地回忆着过往的画面,电话里面对儿子的质疑和迷惑,哽咽的回答道“我和你爸爸并不是不相爱才离婚的,绝对不是,我们曾经很爱,为彼此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我们只是性格不合,相处的不太好才分开的。
”在这场回忆里,汤尼肯定也发现自己的歇斯底里并没有让这段感情变好,反而是恶化了,直到自己抑郁到自杀,直到离婚后十年的纠缠,她从没能摆脱,也没能够更好的处理和解决问题。
其实两个人只要有一个人改变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后果,最后两个人都伤痕累累不过是都想让对方改变,都坚持自己所认为正确的。
当儿子学校老师约了乔吉奥和汤尼谈话的时候,刚从医院康复回来的汤尼,刚从所有的伤痛回忆中反思过的汤尼,在乔吉奥一出场就深深的又迷恋上了,看着这个男人优雅的笑,看着他骄傲的说儿子的优秀是继承了他母亲的优点,当然也有我这个父亲的。
我的父亲也是个非常优雅的人。
然后眼神扫过汤尼手上戴的几年前自己送的手表,仿佛在那一瞬间释然了。
或许他终于明白汤尼所说的“如果你爱我,应该希望我幸福,而不是再去把我拉回到你那不堪重负的爱情里。
”所以当他看到汤尼的时候就说“你变了,变得平静很多,更平和了。
”,当他看到汤尼还戴着那块手表,终于理解了汤尼,所以选择放手,说了再见,转身就走。
留下汤尼一个人惊愕,一个人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明明在刚才的时候还在想原谅,还在想再迷恋期中,可是这个骄傲的优雅的国王就说了再见然后再见了。
所幸的是,终于,汤尼也学会了在国王离开的时候继续平静地应付一切。
所以就是这样,谁都没有错。
我们爱上一些人是因为这个人的某些特质,而当真正生活在一起后又发现最可恨的也是这些特质。
于是又想方设法地去改变。
于是相遇很美好,只愿爱如初见,于是相处很多磨难,甚至两两相厌。
于是,开始去想,相忘于江湖也好过两两相厌。
可是爱并不意味着注定是遗憾,所有的爱情都不可能完美,但只要两个人都努力,只要有一个人愿意退让,就可以坚持的下去。
所谓做国王还是做王后,如果没有那个你爱的人也爱你的人,这个国王王后的掌控权还有意义吗?
最适合相处的模式应该是我是公主,你是王子,我们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像致橡树里所说的,根独立而枝叶却紧紧相依。
没有绝对的错,没有一方的错,相互承担,才有了家庭,而不仅仅是爱的国度里孤傲的王和卑微的王后,或者相反。
豆瓣“相爱相杀”讨论里,有句话印象深刻:杀敌一千,自损一万。
《我的国王》就是一个相爱相杀的故事。
而且女主简直是杀敌零个,自己全军覆没。
男主角是餐厅老板,吃吃喝喝,玩乐人生,他说:我喜欢让别人快乐。
女主角是律师,能干,轴,正义凛然。
在酒吧各自疯了一晚后,这两个完全不同圈子的人,也许是孤独,也许是无聊,也许是图新鲜,快天亮要回家时他们在酒吧门口对上眼了。
接着他邀请她与她的一帮朋友去家里:他给她做早餐,告别时,男(远远的):“你要我的手机吗?
”女:“(以为指的是手机号码,娇羞的)好...”男:“接着!
”一只手机飞了回来,“密码是...”他打消她对自己的疑虑:第一次上床,女(流泪):“我下面是不是有点open?
”男:“什么open?
思想open?
”女(破涕为笑):“不是,下面,是不是太loose”男:“哦,一点不,谁说的,我要揍他一顿。
”女:“我前夫。
”男:“那是因为他太小。
”承诺...女:“你以前只跟模特交往,没有跟我这样的正常人交往过?
”男:“什么,你认为你正常?
.....后宫三千,我只爱你一个”(神翻译)。
最高认可:女:“你为什么半夜熨衣服?
”男:“我睡不着,太激动了,熨衣服平静一下。
” 女:“什么事?
”男:“我想让你给我生孩子,一样的眼睛,一样的脸,一样的臭脾气。
别笑!
我以前从不想要孩子,现在觉得我已经准备好了。
”女:“我要去睡觉了。
”男:“你还睡的着?
”女:...(笑成了一朵花)估计没有女孩抵挡的了这样的浪漫,加上他还是个高富帅,很快他就成了她的国王。
她深深的依赖着他。
他的爱成了她生存的养料,没了就活不下去。
他让她相信自己是特别的,相信他可以为自己做一切事情。
然后就奋不顾身的为了男主怀孕了,然后就奉子成婚了。
然后灾难开始了。
她终于注意到了他的另一面。
他是个花花公子,这个她一早就知道。
他曾说他不是Jerk,而是master of Jerk,他没开玩笑。
他的前女友有忧郁症,可见他对女人的摧毁力。
他还隐瞒了自己有过毒瘾,贵圈就是这么乱。
当他褪去国王的光环变成一个自私的普通人,当他关注的目光不再放在她身上,她愤怒,歇斯底里,抑郁,自我毁灭....要命的是他们一次次吵架后,还一次次和好,离了婚以后一见面还上床。
(有孩子离婚了也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女:“你今天爱我,明天不见了,后天爱我,大后天又出轨。
”她用手指比划出波浪线,“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我想要这样的”,她划出一条直线。
男比划出波浪:“这样代表活着。
”又划出直线:“这样就死了。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是两座孤岛,但是,两座好过一座。
电影根据本片导演Maiwenn的真实经历改编。
她是吕克贝松的前妻,不到17岁结婚生女,21岁离婚。
26岁与一房地产商再婚生子,两年后再离。
有评论说在一大堆关于婚姻的电影里,《我的国王》最大的特色是女性视角。
拍了第四部电影以后,Maiwenn的头衔渐渐由吕克贝松的什么,吕克贝松女儿的什么变成女导演Maiwenn。
相爱最后成了相爱相杀,往往来自于一种义无反顾的关系,当对方是国王,是自己唯一养料,是自己的终身依靠......太危险了。
还有很多东西也可以作为养料:工作,孩子,朋友,音乐,那些更真实,更可靠。
你也要在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只在家里发出没完没了的抱怨。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幸存者必看电影女主本是一个独立自主,乐观向上的女律师。
直到遇到渣男。
你可以清楚的看见女主如何被爱轰炸,然后被快速绑定。
男主运用各种心理操纵手段,投射,煤气灯,语言乱炖,卖惨等,男主吸毒,出轨,一直用前女友三角测量女主,并且前女友也是受害者,为男主自杀。
女主被一次次伤害 ,经常情绪爆发变成一个大家眼里的“精神病” ,并将攻击性向内,自虐,自杀,自我洗脑,自我pua,抑郁,最后陷入习得性无助。
并且无法走出来。
男主将一个自私,巨婴,毫无责任心npd诠释的淋漓尽致。
爱情过山车,情绪暴力,控制,威胁,在离婚阶段,男主瞬间暴露出真面目。
遇见渣男在爱轰炸阶段很难不心动,哪怕是女主这样的女性。
但是女主有无数次机会走出来。
希望每一个幸存者都珍惜今天,你能离开npd最早的一天。
有人说一起看过这部电影的情侣得分手了,因为太悲伤,有人说女主一生都将囚禁在这样的一段爱情里丢失自我太可悲。
可我看到的是女主对自我以及对这段感情的接受,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一直在求答案,我想知道影片会以怎样的方式去结束,是他们各自妥协了,还是成为一段永远不去触碰的回忆。
可当我看到影片的最后,在柔和的光线里,女主温柔平静的表情时,我知道了。
影片一边讲述着男女主角从相爱到折磨的经过,一边讲述着女主在康复医院治愈的经过。
电影中我们跟着女主重新爱了一遍,最初爱的越浓烈,最初的康复治疗也就越痛苦,女主沉浸在他们曾经那么爱的回忆里无法自拔。
女主不年轻不漂亮也不时尚,连工作也是严肃死板的律师,面对截然不同的他甚至在性爱上她也是没有自信的,两人之间巨大的不同,深深的吸引着对方,相爱时的真情导演刻画的很细腻,当他想要一个孩子时,男主紧张的深夜在客厅熨衣服,他一定觉得自己疯了,一向自由不喜欢被束缚的自己居然想要个孩子,而女主也更加被这样的他打动了,她想要个家想要个孩子,过安稳的生活。
影片里面的男主是渣男,却又不渣的那么彻底,他可以不经过女主的把房子里的东西全部抵押,但又可以立马解决财务问题,把东西全部搬回来。
他可以想要孩子时立马和女主结婚,又可以在受不了时令居他所,一切的一切女主被动的接受,如过山车样的爱情,女主爱上的是自由不羁的他,折磨女主的也是他的这份自由不羁。
女主是爱他,男主道破了”你爱的不就是这样的我吗,你难道不是爱这样的我“就是因为女主爱所以她为他尝试新的模式的生活,她可能以为她能做到也能接受,她们撕扯了很久,最后女主确定自己不能接受时选着了离婚,是的,离婚,但依然还是爱,抛去责任和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还是深刻的吸引这彼此。
经过那么多身体和感情的折磨,最后的最后女主身体痊愈了,心也痊愈了,她温柔细细的看着眼前的男主,这一刻女主的心一定是平静的,是爱,不能否认她爱他,她被眼前的男人吸引,现在依然是,她爱他,接受了他,也放过了自己,我不知道她以后会怎样的生活,还会不会合他保持着不太清楚的关系,但我知道她一定不再彷徨痛苦和害怕,她清楚的认识了他,并确认爱着他,对于接受一件事实是女主对自己最大的救赎。
女主角第一次看见男主角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她想要的人。
他和她的生活圈完全不一样,他有趣,他英俊,他不守规矩,他和她认识的那些秃头大肚子一脸正义凛然的同事完全不一样。
他给她惊喜,他给她爱,他让她笑,微笑、大笑、放肆地笑、一刻不停地笑……所以她爱他,心理上爱,生理上也爱。
因为爱,所以他们生孩子,所以他们结婚,所以他们计划共度余生。
在公主和王子永远的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以后,相处就来了。
束缚你人生的,不只是手指上的戒指。
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枷锁。
两个人的结合,既是分担,也是承受。
鱼要像鸟一样飞翔,必须离开赖以生命的水。
鸟要像鱼一样游泳,必须有牺牲性命的觉悟。
鸟和鱼生活在一起,并没有谁会觉得幸福。
于是对方不灵不灵的闪光点,瞬间变成了软弱痛苦和哀嚎。
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是巨大的债务黑洞。
有金钱债,有人情债,日复一日,利息滚利息,于是双方都开始抱怨为什么总是我承担的更多,为什么总是我在付出?
对方还爱我吗?
如果爱,他/她怎么舍得我辛苦?
怎么舍得我难过?
为什么口口声声说爱我的人,伤害我却最深。
然后爱情变成一场谈判,你和前女友分手,我陪你共度余生。
你敢前情未了,我就敢带着你的儿子消失。
什么?
你竟然敢用我们的感情做赌注?
好,我也赌,看谁的手笔大,看谁的心更狠。
原本相爱的人,变成凶狠敌对的赌徒,赌注花完了,谈判也就破裂了,于是只能分手,再呆在一起,是对自己的羞辱。
糟糕地相处结束了,爱情却死灰复燃,甚至烧得更盛。
那些欢笑、魅力卷土重来,每一次再相逢,比偷腥还要偷腥。
偷的是过去时光里消失的快乐,偷的是自己赌输了的爱情,偷的是假想中爱情与相处皆和谐的幸福生活。
但偷来的东西总是不长久,白玫瑰和红玫瑰总不能在同一个花圃里生长。
是,没错,我爱你风流倜傥,我爱你桀骜不驯,我爱你,我很爱你。
但是,我要的是平淡的生活,你的爱没用。
爱,太让人心碎了。
相爱的人,即使是爱的程度不对等,也会产生伤害。
但人生苦短,修复伤害太难了,不如换个“对”的人,从头再来,也许不爱,但也不会疼痛。
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你以为可以容忍平庸,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不是没有想过,会不会遇上更好的人。
当然会遇上更好的人。
我是律师,他是金牌律师;我风韵犹存,他们青春逼人;我走了千山万水,见识了十八里的云和月,每一个都是更好的人,但每一个,都不是我爱的人。
当我看见你,你的头发,你的脸颊,你的嘴唇,我的身心都是热的。
你的爱好像就在刚才,还停留在我的发丝、我的呼吸,我的肉体,我的心里……但我们还是要告别,再见,吾爱。
再见,吾爱。
1. 《我的国王》简介《我的国王》(Mon Roi,英译My King,港译《恋上错的人》,台译《我心深爱的国王》)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法国电影。
它以女主角Tony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呈现了一对有不同背景和个性的伴侣,从相互吸引、热恋、怀孕、闪婚,到吵架、离婚、离婚后的爱恨纠缠,再到最终分开的情爱经历。
女主角Tony是一位严谨认真、工作出色的律师,男主角Georgio是一位浪漫温柔、阔绰迷人的餐厅老板。
电影交错呈现女主角独自在疗养院的疗伤过程和她过去起伏不断的感情经历,从热恋时的干茶烈火,到婚姻中的忌恨争执,再到当下在彻底分开后女主角的独自神伤,电影只有短短两小时,但给我带来很多思考和启发。
2. 从「爱情三角理论」看电影里的情爱关系对情爱关系的系统化研究和理论在不断发展。
Erich Fromm(1956)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个别性的情况下与他人的结合」,成熟的爱具备五大特征: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Ira Reiss(1960)提出「爱情发展车轮理论」,把爱情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形成契合、自我揭露、相互依赖以及性格上亲密需求的满足,这四阶段循序渐进,当车轮顺时针旋转时,爱情正向发展,当关系遇到阻碍、车轮逆时针旋转时,爱情负向发展,可能导致分手(Reiss,1960)。
Robert Sternberg(1986)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的三个重要元素为亲密、激情和承诺,不同类型或阶段的爱可被视为这三个元素的不同组合,每个元素的相对重要占比会随时间而变化,而一段基于单个元素的关系的维系时间不及基于两个或三个元素的关系的维系时间长。
本部分将主要以「爱情三角理论」为框架来分析《我的国王》里的情爱关系。
「爱情三角理论」中的「激情」,指因某人产生的浪漫感觉及性吸引力(Sternberg,1986)。
《我的国王》的男女主角在相处的十年间一直保持激情。
关系刚开始时的激情体现在女主角Tony在夜店被男主角Georgio吸引并主动搭讪;也体现在Georgio在第二次和Tony见面时便带她参加婚礼,过后双方发生性关系,在床上Georgio就对Tony说了「我爱你」。
即使离婚后双方仍激情不减,Georgio不断找机会与Tony做爱、旅行、吃饭;Tony虽然在理性驱使下主动结束了和Georgio十年的纠葛,但当她和Georgio在儿子学校的家长会面重遇时,镜头仿真Tony的视角一次次观察Georgio的外型、仪态、谈吐,表示Tony在感性上仍被Georgio吸引。
尽管Tony和Georgio激情不灭,但他们最终还是走向分离,这与爱情三角中「亲密」和「承诺」元素的减弱脱不了关系。
「亲密」指伴侣闲的彼此依恋,需要双方愿意分享感受、打开自己以及为对方提供情绪支持;「承诺」指有意识地选择坚守对彼此的忠诚(Sternberg,1986)。
在电影中 Georgio是拥有更丰富情爱经历且更强势的一方,所以他在亲密和承诺的选择和表现对关系的维持更加重要。
在关系伊始,Georgio 主动向Tony表现了亲密和承诺:他坦露自己在长期照顾一个有情绪困扰的前女友Agnès;他坦白自己年轻时选择不断和年轻貌美的姑娘厮混来获得安心感,但表白说自己现在只想要Tony;他很快就对Tony说「我想和你生个孩子,我是认真的……我不是心血来潮,是真的想要而且需要一个孩子」。
作为感情和生活都相对平淡的一方,Georgio的情爱经历和态度对Tony来说并不容易接受,但感受到Georgio认真诚恳的自我揭露,听到他说希望和自己生孩子——一个对未来共度余生、共同对另一个生命负责的承诺,加之有干柴烈火一拍即合的激情,爱情的三角已经齐备,所以Tony选择了接纳、相信并付出自己的爱,所以很快热恋、怀孕、闪婚。
然而,婚后不久爱情三角就不再稳固。
一方面,前女友Agnès在得知Tony怀孕后企图自杀,让Georgio重新把许多精力放在照顾Agnès上,这让他对Tony和儿子的关注减少,他与Tony互相依恋、支持,敞开心扉沟通的亲密状态也被破坏。
另一方面,Georgio纵情社交、不够顾家等个性逐渐表露,Tony更逐渐了解到Georgio对她有不少隐瞒,如吸毒、债务、疑似出轨等,因此Tony对Georgio做过的承诺的信心不断下降,她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波动,难以继续和Georgio建立互相信赖、支持的亲密感。
Tony的情绪问题促使Georgio更加选择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分居、独自在圣诞节旅行、吸毒等来逃避现实和自我麻痹,但因为仍有激情,Georgio一直不愿对Tony放手。
Georgio以为自己处理好情绪,只呈现关系中的激情元素,就能留住Tony,殊不知Tony所需的亲密和承诺元素Georgio一直无法给出,因此两人最终走向了分离。
风趣,大胆,多情,博学,体贴,带得出去的“坏男人”,是女人的致命伤。
这样的男人适合做情人,不适合做丈夫。
什么是国王?
他是权威的,掌控的,统治的,不可逆的,影片在国王前头加了一个“我的”这么一个限定词,看完影片后,一目了然了。
女主Tony就是Gerogio”国王“囚禁下的一只鸟,喜怒哀乐都由他对她的态度而发生变化,她是完全迷失了自己的,失控的。
导演将女主的职业设定为女律师是有心机的。
一个需要理性和冷静的职业,偏偏就在她的”国王“面前变得歇斯底里,情绪难以控制,以至于发展到需要吃镇定剂,发狂打破玻璃划破了手这样的方式来伤害自己, 更极端的她连生命也不在乎了一次吃药吃得送医院抢救,一次就是滑雪速度过快造成严重的骨折。
在片中,律师这个职业在被不断提及,有个片断提到Tony(女主)接了个大人物的案子,并且是由大人物点名由她来接的。
这点说明,在职场里她的专业素养是不值得怀疑的,她是理智,理性的。
这是个冲突点对比,尽管她在职业生涯里克制冷静,成功,但在Gerogio(她的男人,她的国王)面前,她完全是失控的,崩溃的,哭泣的,扭曲的。
这里不评男主是不是个渣,这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导演完全就是从女性的视角来表现一个沉醉在爱里的盲目的女人的一种状态。
一开始她就是臣服在他膝下的,讨好的,一开始两人做爱,她问他:“你觉得我下面大吗?
” 她觉得他太棒了,因而她是不自信的,刚开始的交往,她始终不懂他为什么爱她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之前他可是有过很多美女模特作为女朋友。
男人可能是爱他的,也许是他想安定了,也许是他突然想有个家了,这不重要。
导演似乎将所有男人有可能有的劣习都放到了Georgio身上,他玩世不恭,喜欢女人,毒品,家庭感淡漠,但同时又给了他另外一面非常完美对女人致命吸引的一面:对Agnès(前模特女友)的关心,责任感,在公共场合总是吸引人目光魅力十足(给儿子过生日那段,自己充当服务生,让所有就餐的人都鼓掌祝贺儿子生日)。
一个男人如果在一个女人面前,表现出对婚姻的渴望,对孩子的渴望,对女人而言,那绝对就是爱了。
当一个自己爱的男人强烈地表达要一个两个人的孩子,百分之99的女人都会被感动,爱还需要质疑吗?
Gerogio的多情,他的爱,也是让Tony离不开他的原因,虽然离婚了,10年中两人还有亲密关系,因为Gerogio反复找她,因为他也爱她,Tony一直无法开始新的生活,因为每当她下了决心后,他就会出现,她又开始重蹈覆辙陷入和他的疯狂的爱里,而他的飘忽不定,时不时的出现,时不时需要的个人空间和自由,让她窒息。
有一段台词,是很经典, 里头信息量很大,导演想表达的全在里头:-我要离婚。
-T-你爱我吗?
-G-是的。
-T -那不就得了,问题解决了。
结账。
-G-不能就这样算了。
-T-什么?
-G-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我的问题,问题是我们两个人在一起。
-T-不就像科林歌里那样的的吗?
-GT笑了-告诉我,你到底想要什么?
-G-离开你,再也不要看见。
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
没人对你哭泣,对你喊叫。
-T-你还记得吗,当初是你先来追求我的?
-G-我追你?
-T-你看见我和我的那帮人出去喝酒了。
从头到尾你就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个律师。
我不是那种你在图书馆就能找到的那种人。
-G-是的。
-T-你也是以同样的原因离开了别人。
-G-完全正确,完全正确,就像你说的那样。
-T-是我的魅力吸引了你。
-G-确实是同样的理由。
-T-好吧,那么这说明你下次又会被其他的男人吸引,然后你又会转身离去。
你知道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要维护。
-G-我们之间什么也没建立起来。
-T-是吗?
-G-没有,我们只是在摧毁对方。
不是指你。
-T-不是指我?
-G-没人能摧毁你。
在任何情况下。
-T-当我们爱上别人后,我们会为之痛苦,受伤,这不容易。
-G-你可没受什么伤。
-T-你怎么知道没有?
住嘴,少他妈胡扯了。
你想让我怎么做,经常哭天喊地?
你怎么会知道我的感受?
-G-你为我们两个努力过吗?
-T-有的。
-G-没有,一秒钟都没有。
-T-你说的努力是什么?
是互相推搡,大声喊叫?
我的努力方式不是这样的。
我在努力寻找办法怎么让你不离开我。
这是我努力的方式。
为什么你非要我变成你所期待的男人的样子 ?
是你先追求我的啊。
不就是因为我做着我自己吗?
为什么现在你就不能接受你眼前的人了?
-G此时T的表情和眼泪有点镇定了,好像觉得,他这么一说,的确是这么回事啊。
-我受不了这种生活了,周一我们在一起,周三我们分开,周四你又回来了,周五你又不见了,下周一,你背着我偷情,下周三你又爱我了。
我受不了了。
我希望的是这样的(手势:一条线),不是这样的(手势:起伏的波浪)-T-像这样(手势:起伏的波浪),你知道么,叫心电图,如果像这样,说明你还活着。
像这样(手势:一条线),你就死了。
-G- 我希望别爱上别人,也不会受伤。
-T- 这就是你要的?
-G- 是的,这就是我要的。
-T其实这段对话,男人是比较理性的,而女人很多话言不由衷被情绪主导着。
离婚10年,她还是没有摆脱他对她情绪的主宰,她还会失控,伤害自己,康复中心恢复腿部机能的那一段,她脑海里反复过的片段还是她和Gerogio的一幕幕,而她滑雪发生的事故也是情绪失控导致的。
腿伤在愈合,她心变得平静,疗养院,她和年轻人相处得很好,年轻人问她:“Tony, 你为什么喜欢和我在一起。
” 为什么要安排这段?
年轻人的大胆,幽默,朝气,风趣,是吸引女人的,这也是Georgio身上有,在其他同年龄人身上没有的魅力和特质(那个药店里安排出现的平庸的已经秃顶的大学同学就是个反差),女人就是那么矛盾,被不安定的因素吸引,得到了以后又想追求安定。
出院后,两人在儿子的幼儿园相逢,这次Gerogio没有再对她有过多的热情和纠缠,几乎是漠视,而她的眼光又一次追随了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节,这个镜头处理得非常细腻,就女人眼睛里和内心活动的视角,她似乎又重新爱上了他,但是他的冷静和漠视也许是真的放下了,只有他放下了,她才能真正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国王决定放弃了,才是真正的放弃。
不要对爱情失望,激情终将归于平静,尝试让自己的内心不被打扰,做自己的女王,好过屈膝臣服于国王脚下的臣子要来得舒坦。
伴随着女主的康复,女主与他的国王的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只是由于人群中望了他一眼,心便被攻陷,女人把男人当做国王一样百事百依,然后疯癫,然后挣脱,然后自愈,然后又望了他一眼,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恋爱当中,如果双方的实力相当,魅力相当,吸引相当,可能会对抗着或胶着过完像水平直线一样的生活。
但凡有一点倾斜,谁的多啦,谁的少啦,自卑会抽空跑出来提醒下相对弱势的一方。
而在爱的人面前,那种想要把自己变的完美的渴望无比的强烈,甚至不合时宜、脱口而出“我的下面是不是太宽啦”。
男人想让女人给他孩生子,女人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妻子角色,但她好像没有真正了解她面前的这个男人,从结婚到离婚。
于是她开始发现原来男人跟他的前女友纠缠不清,开始发现男人不喜欢束缚,开始发现男人出轨,开始发现男人有毒瘾,开始发现原来男人不会为他赢得一个大案子而开心,开始发现他们的三观不大一样、、、、、、这些种种混杂着对男人的爱慕像水草一样纠缠着她,痛苦,夹杂着时不时的快乐。
也许女主是一个明知往前一步便会万丈深渊,仍毅然迈出的个性,飞蛾注定要扑火。
她的大胆与热情是吸引男人的关键,这个男人便是她的火,不问社会背景,不问教育程度,吸引就是这么的没道理。
当吸引的原因不存在时,在爱情里边,便会有先逃的人,时间往往是终极旁观者,它冷眼旁观着一幕幕,鉴证着,不叫好,也不唏嘘。
对女主的折磨随着她的腿伤渐渐好转,似乎她的心灵也渐渐愈合,当女主最后又悸动的、不由自主的望着男人的时候,男人没有像最初那样给她回应,女主又变回那个大胆热情的自己,而对男人而言,这已经不是能再次吸引他的砝码。
吸引是个易耗品,消耗它的可能是厌倦、伤害和新的吸引。
它没有道理,从不跟人讲道理。
把对方纳入自己的世界,和把自己融进对方的世界,都是一件变数不定的事,因为都太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在融入的过程中,吸引是个润滑剂,但量有限。
在你的世界把对方当国王,对方未必如意。
个人来说,这是一个直男思维毁所有的故事,什么是直男思维?
那就是永远关注表面而看不到深层次东西的思维。
当托妮快被乔治欧前女友的事折磨的发疯的时候,托妮关注的是什么,真的是前女友吗,不是的,是乔治欧爱她多一点还是爱前女友多一点。
无疑,乔治欧爱托妮更多,这也是托妮真心想听到的从乔治欧口中说出的话,可由于直男思维的作祟,乔治欧只关注到表面,只是认为托妮在嫉妒在束缚他,于是他说:没有任何事能阻止我照顾她(前女友)当乔治欧欠债,托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法院的人强制收走家具抵债时,这时托妮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是那些家具吗,不是的,是乔治欧身为她的爱人她的伴侣,能不能在苦难时选择与她一起承受,一起面对,而不是一味的隐瞒,但由于直男思维的作祟,乔治欧以为托妮不开心的只是因为她的宝贝家具被收走了,于是他说:没事,我们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把东西赎回来当托妮怀孕,被荷尔蒙弄得心绪爆发时,这时托妮关注的是什么,仅仅是这些由于荷尔蒙导致的情绪爆发吗?
不是的,是乔治欧能不能真心理解她,理解她也无能为力,理解她也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能,托妮想要的是什么?
是乔治欧能不能陪她一起克服这段困难的时期,但由于直男思维的作祟,乔治欧只是觉得他们需要空间,诚然,爱人之间需要空间,但这仅仅是在亲密太过而过犹不及时,乔治欧这时划开的空间,不是一个能让双方冷静的空间,而是一个把托妮独自留在家中,独自面对痛苦,独自忍受折磨的冰冷地狱。
“我这几年从没有打过你。
”“可是心理的折磨呢,你难道意识不到这比打我更让我痛苦。
”说完了痛苦,再说欢愉。
同样的,欢愉也分浅层和深层无疑,乔治欧是一个能够给予浅层欢愉的男人,什么是浅层欢愉,打打闹闹,说说笑话,这是浅层的欢愉,为什么说这种欢愉浅层呢,那是因为这种欢愉远远不够。
这时可能有人会出来说了,人要懂得知足。
是,人是要懂得知足,但懂得知足的对象却要划分开来,如果仅仅是朋友,那能够给予浅层的欢愉便已足够了,可是当对象变成爱人了呢,爱人不是朋友啊,或者说,爱人是要超越朋友的,因为爱人之间不是永远只是插科打诨,打打闹闹,不是永远只在派对上玩闹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当托妮与乔治欧处在婚姻关系(这时二人的关系是爱人)时,二人矛盾不断,而当二人离开婚姻后(这时二人的关系是朋友)又能融洽共处的原因。
爱人,是要走进对方的内心的,是要一起克服人生苦难的,当爱人处在人生低谷时,你却只是在她面前扮了个猴子,这有用吗?
影片的结尾处,尽管导演没有明说,但当托妮在此审视这个占据了她生命几十年的男人时,她选择了接受,因为这时,乔治欧终于不再是那个只能够给予她浅层欢愉的男人了,乔治欧真正的,给予了托妮内心的快乐,那就是他们的孩子,辛巴达。
你可能会疑问,孩子之前就有了呀,那为什么之前托妮不能接受乔治欧呢,那是因为之前的乔治欧不能认同孩子是属于他们两个的,“你别想夺走我的孩子。
”“你别想让别的男人接触我的儿子。
”之前的乔治欧还是只能看到表层的东西,可是在最后,当乔治欧说出:他(辛巴达)继承了母亲的优雅,当然,这里面也有来自我父亲的一部分。
这时,乔治欧终于能够认同孩子是属于他们两个的,这也是乔治欧终于能够给予托妮深层欢愉的时刻。
超级讨厌女主
跟近日对几段人际关系的反省颇为相合 所以危害程度更小的事会引起心理上更强的涟漪 只因心理距离的远近正好呈反比 在人们开始无法自主地越界或“侵权”之前 其实就该抽刀断联。没有一段亲切关系不会发展出强势和弱势的层次 一旦关系发展到这个阶段 所有形上或爱欲学不过是唯我独大这贪婪底色的遮羞布。
“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是不能退让的,必须挺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强,不能发抖,不能吓尿。”
爱情和生活是两码事嘛,喜欢结尾男生离去的背影。只喜欢这个背影。。。。
#豆瓣春日影展# 第三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婚姻故事》!剧本相当精准且真实地描绘了生活的一地鸡毛,丝毫不留情面地揭示了为何婚姻是坟墓,为何糟糕的两性关系会毁掉一个人。电影最高明之处,是它没有强行走入女权主义的政治正确窠臼中,没有把个人的矛盾引导到男权与女权的矛盾上,只着眼于婚姻自身的纠葛。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故事前三分之一稍显平淡,把女主膝盖受损和婚姻问题交织的处理,也略显刻意。
女主角和男主角的经历就是一场宿命。酒吧再次相遇是命,普通的女孩爱上游荡在酒吧夜生活并且自命不凡的男主角是命,男主角光环,自认为泡名模,朋友多,能挣钱,拽的不得了,他不知道真正生活后或者失去后,自己要怎样蜕变。其实婚姻中,女主很不理智,神经质,总之,都是自私。结局温和又富有张力。
我的疑问是一样的,这个片子是怎么进的主竞赛?前三分之一可能还行,但…阿黛尔的生活是无法复制的
艾玛纽尔·贝克特的表演收放自如、非常出彩,完全值得一座最佳女演员奖杯。男演员文森特·卡索则因为影片的女性视角而略显吃亏。法国女导演麦温时隔四年再执导筒,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剧本,通过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手法演绎出一个平凡女性的心路历程。
『补標』又是看过没有补標的電影
看完感觉经历了一场精神虐待。从头到尾女主的崩溃善妒自卑与占有欲,我都懂。
3.5 两口子好了掰,掰了好的女性视角电影。不太适合中国国情。
写不下了,只能当放影评了
伤害和复健的反复,很情节剧的情感拉锯,决定了角色的轻易被冲昏头脑。婚姻里的付出和谦让,他却令她侍奉和忍耐。“你还爱我吗?”“爱。”“好,事情解决了。”在恋人间或许这就够了,需要日常维系的婚姻却不是。熟悉的眼窝、鼻梁、胡渣、喉结,注视着他的脸孔,不经心间又有丝向往万劫不复
没新意
每年都要看一次保持警惕
这里面有我十分讨厌的东西,尤其是女主那几个癫狂的状态。最后的结局呼应了开始,但是这更让人讨厌。中产阶级的婚姻或许不是15年的法国应该考虑的主流。欧洲的文明就是葬送在这些人手上的。
男主就是PUA男吧
以为是男导演拍的,结果竟然是女导演,这该得多大的仇恨和祸心
一边爱一遍痛。爱上这样的人不知应当是喜还是悲。里面两口子对话常常引人发笑。大痦子Garrel这次完全成了喜剧担当。戛纳最佳女主角当之无愧。全程穿插在疗养中心对膝盖(Je-Nous)进行恢复训练的过程,对自己的情感也算一种再次平衡。情圣和渣男的界限很细微。电影过程中Cassel中途被后面观众嘘。
男主丑,电影过时的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