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想给八分,一个高分,因为我对它有些偏爱,这个一会儿要长篇大论的讲故事。
先客观地说一下这部片子,抛去私心它依旧值七分,这样看来我的私心好像不太值钱,其实不是。
这七分,是因为电影的剧情和演技,也因为镜头,为什么这么说,好在剧情和演技,差在镜头。
导演不知道为什么大量使用贴脸拍摄,也就是特写,这个电影人物的情绪表现在面部表情吗?
不是的,这样频繁的特写,恶心算不上,不舒服。
演技,任素汐从来没让人失望过,驴得水,无名之辈,银河补习班,冯小刚说她是能撑起一部电影的人,好不夸张。
男主角,孙同,任素汐让我爱上这部电影,但孙同让我偏爱这部电影。
剧情,最近国产电影的剧情越来越严谨,这是好事,最近的,吹哨人,前期把剧情扩大到无厘头的地步,后面圆的还能不错。
半个喜剧,仔细看有很多暗示的情节都透露着导演的缜密,(不举例子感觉我在瞎说)比如:孙同踢了垃圾桶之后又去垃圾桶里找被他踹坏的桶盖,这个有意思的细节,展现了孙同的老实人的性格,可见导演对角色性格的把握能力几乎恐怖,一个从没有和别人打过架的老实人,最后实现从卑微到反抗的转变,这并不突然,反而是层层递进,从男女主角刚见面,任素汐评价他是一条狗就开始埋下伏笔,可以看出导演的小心思。
我知道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放进了自己对社会对权利的思考,就像驴得水那样黑色的幽默讨论人性,但我不想多说,我只想把它当成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因为它太迷人了。
说一下为什么我偏爱它,男主角孙同的性格有几分像我的暗恋,以下与电影无关,爱音乐,那个人喜欢尤克里里,文静不爱多说话但你又感觉他能在某个时刻爆发,于无声处吸引你,我说我喜欢这种女强男弱的剧情,喜欢那种惜字如金的人,可能我是个强迫狂。
高中的时候,身边的人都说那个人好看,我没发现,渐渐地我才感觉到我才是那个最喜欢的人,毕业以后,我为他写了短篇小说,用了我的笔名,用了我们的名字虚拟出小说的主人公,但我一直不满意,感觉写的太俗了,当然也没有送给那个人,一直想改,但又害怕没有当年的那种感觉。
大一有一天,我做梦梦见了那个人,那人变得油腻,我和那人含蓄温暖,那人竟然给我推荐保险,我吓醒了,半醒半睡的状态下庆幸,毕业之后我得知那人学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我就害怕,经济学院和商学院总是教会一个人太多的社会规则,我只希望那人能像爱尤克里里一样爱生活。
男二号长得像袁伟豪女二号长的像我同事剧情爆表的好看只是半个喜剧之外看到了很多人生女主家境好过男二号。
男一号其实是换了一棵大树女一号有资本不屑于人间规则国外留学,银行工作,不鸟行长,父母家有落地钟,酒柜里放着山崎,自己家欧式装修,父母给买的房子男二号的两梯多户老房子的次卧已经是对于男主的恩赐半个喜剧太搞笑 半个人生很深刻
看到影片取名“半个喜剧”,我本来担心会不会又像《驴得水》那样设置成前面大喜、后面大悲的悲喜剧,整得过于严肃深刻。
还好看完后知道,这次主创们把另一半留给了爱情,让影片虽然也有些许讽刺和深刻的地方,整个故事却是在一种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到底的。
不是说我不喜欢《驴得水》,只是当时看完以后,我感觉挺不舒服的。
我知道里面各色人物都由负面人格占主导,是主创们为了针砭时弊、揭露人性丑恶面和社会黑暗而故意为之。
但这种意图虽然对于严肃电影来说必不可少,但对期待看一部喜剧的当时的我来说,就有点太过沉重了,也影响了当时的观感。
反观《半个喜剧》的处理,我觉得恰到好处。
影片有最开始在郑多多家里几对矛盾人物恰好同时出现,因为隐情在相互交流、刻意隐瞒间产生的强烈化学反应,这样的喜剧包袱给人带来的刺激笑果非常吸引人,影片也有孙同和莫默在错误时间地点相遇,但难以抵挡相互之间的吸引产生爱情所带来的甜蜜,以及面对家庭阻碍时,这份爱情给来的焦灼感,影片还有郑多多那样的纨绔渣男和裴经理那样的势利小人,适当表现社会黑暗面,让影片不至于浮在空中,而是扎根现实。
对于想看喜剧、爱情、现实的观众来说,这部影片都能满足你的要求,大家可以到影院享受一个轻松欢乐的两小时!
本来是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了这部电影中的修罗场部分剪辑,我作为热爱狗血和恶俗的吃瓜群众感到十分刺激,于是找来看正片。
预期和剪辑部分一样会是一个狗血的情景喜剧,没想到竟然收获了一部还蛮值得回味的“都市正剧”。
这部剧的优点很明显,几位演员都不错。
首先是任素汐,她饰演的莫默完美诠释了一个敢爱敢恨、经济独立且有主见的自由女性;男二黄多多就是行走的荷尔蒙,用来演渣男真的还蛮有说服力,虽然他那种说谎不打草稿的渣样让人恨得牙痒,但是结合他那种又混不吝又自然的谎言,确实又很能哄人;男主孙同呢,在莫默和多多旁边看着就有点黯淡,但这也是这个人物角色的定位;高璐就是被保护的很好的公主;孙同的妈妈也演的很好,从一出场那个满意的笑,到听莫默转述多多说孙同穷的话时颓然坐在沙发上,到后面对郑经理和服务员的两副面孔,挺好的诠释了一个精明刻薄,掌控力强,又望子成龙的母亲。
第二个优点是这部剧的核心,坚持自己和妥协于规则搭别人的顺车,要怎么选?
这是莫默与孙同的矛盾,也是孙同与自己的矛盾。
靠着莫默的影响,孙同终于摆脱了过去的那个唯唯诺诺的自己,当他最后离开多多的婚礼和莫默在出租车里那一段,我感受到了一种自由,是一种砸掉现有枷锁,因为一无所有而重新获得的自由。
突然想到一句话:“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跑偏)。
虽然这部电影着实在情节串联上,有一些对我个人而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人物动机上的无法理解。
虽然明白是为了串联剧情,但是关键逻辑点缺失,在看电影过程中会时不时跳戏,大喊“为什么啊!
”第一,莫默发现多多的真面目后,要电话告知高璐。
而在孙同告诉她多多要和高璐即将结婚后,莫默出于不忍心就放弃了。
我就“啊???
为什么啊!!
”难道这时候不是更应该尽快告诉她渣男的真面目吗?
不忍心在备婚时告诉她,是忍心在她婚礼上告知,还是忍心看她步入婚姻后再得知?
如果是出于不忍心一个女孩伤心,怎么看都是要立刻告诉高璐的吧!
尤其是在后面的剧情里,莫默是一个这么敢爱敢恨的角色。
我认为人物动机在这里是不合理的。
如果要合理化理解,只能说是莫默在听到他们要结婚后突然死心,一下子劲儿卸了,所以有种懒得管了的感觉。
第二,莫默为什么会喜欢孙同啊?
为什么啊?
明明在前面,莫默已经指着孙同的鼻子骂他就是黄多多养的一条狗(孙同也没有改),后面孙同又在她相亲的时候莫名其妙蹦出来大喊大闹,怎么看都是一个脑子进水莫名其妙又唯唯诺诺的狗。
看莫默相亲时,一开始因为大傻春幽默的打击乐还很满意,但当大傻春表现他圆滑市侩的一面时,莫默马上变脸,莫默就是这么一个敢爱敢恨,是非分明的人呀,怎么就看上孙同了?
孙同这期间除了打一架,也没有什么高光时刻啊?
我想了半天,最后得出了结论:大傻春做了铺垫,莫默确实喜欢玩乐器的男生。
乐器真是男人最好的医美。
好的这就趁双11下单电吉他。
而在一起后,孙同在医院的大喊大叫也实在败好感,莫默最后居然能和他复合,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三,其实没有第三了。
本来想说孙同突然摆脱郑多多的控制有点生硬,但是联想到一些铺垫好像也合理化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在于郑多多递给孙同一杯水,孙同没有喝却换了一瓶,这时候孙同因为莫默的事情已经对多多有了不满,“狗”和主人有了嫌隙,孙同已经不甘心再做多多的一条狗了。
原来可能还能借着“兄弟情”的幌子吃住用多多,并借着多多的东风走捷径,可是莫默的事情结束后,孙同已经意识到这个幌子不再好用了,莫默说的没错,他确实就是多多的一条狗。
见到过莫默那样美好自由的人格后谁还想当狗啊,于是孙同奋然崛起了。
除此之外,我觉得婚礼上高璐通过丑照发现郑多多真面目这一个设计还蛮巧妙的。
不需要别人告知,只通过中学照片就可以发现端倪。
这又印证了莫默的金句“撒谎就是埋雷”。
渣男的行径总会被发现的。
孙同在医院大喊“你在天上,我在水坑里”!
其实是对自己妥协的推脱。
莫默回答“我没有生在天上,我也想过更好的生活”。
也许比起孙同,莫默生在天上,可是比起更上阶级的人,莫默也只是水坑里。
只是电影里没有描绘其他阶级罢了。
但是莫默确实有更优渥的背景,也更有底气,她的可贵在于她不会因为想过更好的生活而妥协:“有一次就会有无数次。
现在为了户口和工作妥协,后面就会为了更多恶心的事情妥协。
会为了升官妥协,为了孩子上学妥协”。
是的,不要把软肋递给别人,别人能送你上青云,也能送你下水坑。
如果为了更好的生活,失去的是自由与人格,怎么平衡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电影里三个人,三种人设,郑多多是渣男人设,孙同老实男,莫默(这名字起的似乎就暗示人物的实质)表面看是单纯女。
实际上呢?
莫默第一天来和郑多多约会,当天就上床...没过几天孙同再次跟莫默表白,也是当天表白当天上床。
这是良家妇女吗?
这是受害者吗?
她自己不算渣吗?
电影设定孙同是好人了,现实中孙同就不能是第二个郑多多?
这种电影就在跟年轻人宣扬谈恋爱,先床上试,滚床单跟吃饭拉屎一样,无所其谓。
尤其女生,不懂得自重,不懂得矜持,还以单纯的人设来装饰渣女。
只要谈自重矜持,那就是保守,那就是束缚人性...倡导什么?
倡导性自由、滥交。
恰恰就是性自由为这些渣男渣女,为郑多多们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更多的女孩子会投入郑多多们的被窝,继而更多老实男来接盘。
这样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
孙同也是,人设本身是个老实人,第一次跟人家表白就上床,还天赋异禀,这是一个老实人干的事吗?
兄弟这边刚上过,他那边又上床...居然还能坦然接受,心理素质过硬。
嚼着带自己兄弟口水的剩饭还滋味十足,真是令人作呕!
当然这部电影也不是一无是处,这部电影主题上在揭示,一个人,尤其一个男人,在面对爱情和事业、户口等其他涉及生存的事物之时的抉择。
最后孙同毅然决然选择挺直腰杆做人。
这里面裴经理这个角色设置的挺好,很成功,非常世故,既符合实际,又有艺术加工。
裴经理就是孙同如果选择妥协的话,将来的样板。
但情节太弱,可以讲前十分钟就能预测到结局,孙同和莫默在一起,渣男郑多多自食其果。
讲人挺直腰杆做人似乎也没错,寄人篱下就要奴颜婢膝,想要挺直腰杆必须摆脱他人施舍。
错就错在,动不动一夜情上床,还美化成爱情...孙同和莫默那叫爱情吗?
有什么共同话题?
有什么共同经历?
在现实中能有什么爱情?
太误导年轻人,不忍直视。
这种电影,广电总局就不该过审。
题材是不是贴近现实与是不是好电影没关,第二次写了,都长点心吧很怕写成另一个国产电影批判系列,所以把之前写过的批评《小小的愿望》和《少年的你》的影评贴出来,说明我对这些个国产片批评是一以贯之的。
《小小的愿望》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485740/《少年的你》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606422/2019年及格国产院线电影只有《流浪地球》、《哪吒》、《过春天》、《天长地久》、《平原夏洛克》、《南方车站的聚会》共6部,占全年共上映国产片1%左右。
01还要说多少遍,题材和电影好坏无关《前任3》号称反应分手20几亿票房,《少年的你》号称反应校园霸陵8.3分,我现在去拍个电影表现北漂经历了渣男和遭遇PUA,亲人生病进不了医院,孩子上学买不起学区房,这片子就横扫票房和欧洲三大电影节了?
还要说多少次,题材是什么和电影好坏无关,这是很难的道理吗?
在这个相对论这种难度的道理都有UP主给普通人讲解的年代,这个道理还用反复强调吗?
任何题材都能拍出好片也会有烂片,末日求生可以有《流浪地球》,也能有《上海堡垒》。
关键是怎么拍。
因为《半个喜剧》有坚守原则和不懈奋斗的莫默,有个凤凰男孙同,有个渣男所以就是好电影,那得奥斯卡岂不是很容易?
脱离这个题材,还有什么?
剧情吗?
摄影吗?
配乐吗?
你在开玩笑吗?
02 号称真实就是真实吗?
写着《半个喜剧》表明自己是个喜剧占比一半的正剧,说自己源于生活的真实,然而看过《何以为家》和《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你才知道啥叫写实向的。
莫默这种人真的存在吗?
和自己领导行长那样说话是坚持原则?
说自己很有原则的,什么都懂的,然后见面就上床。
渣男都已经是富二代了,户口说解决就解决,那还住老旧小区,还是两个人合租?
还在自己婚礼上继续渣,你确定这是真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更何况他是结婚之前的状态吗?
你婚礼之前一共见过女二几次?
你这种存于程度当个伴郎都算是不负责任吧?
孙同更是前所未见的神人,他的户口,工作,房子都是同一个人给帮忙搞的,喜欢的两个女生也被同一个人追过,孙同你的人生里面就没有第二个男人了吗?
你说这是喜剧,要夸张很正常。
我同意,你要说自己是喜剧,一笑料是否过硬和充足,二不要标榜自己如何如何写实,你见过周星驰说自己的《大话西游》很写实了吗?
再说第一条,既然是喜剧(虽然人家只说自己是《半个喜剧》),那么你的笑话怎么样呢?
显然不怎么样,前半段还有些笑点,自从台词出现那句,“我们公司正经理姓付,副手姓郑”之后,笑果就已经开始整体崩塌了,后半部分更是煽情说教遍地。
结论,喜剧不是喜剧,正剧不是正剧,杂糅犹如一朵梅花加一朵桂花,非跟我说这是玫瑰花。
03 不是半个喜剧,可能半个电影都不算影片开篇20分钟不是电影,就是一个大尺度春晚小品。
前20分钟主要发生在孙同和渣男的公寓中,包袱就用小品中常见的互换身份和巧合梗(比如信号不好以及书包),台词更是舞台剧样式的,这是电影?
后面说教式的台词更是俯拾即是,这是主旋律视频吗?
电影结束后导演现场表示,这个电影就是要告诉大家坚持原则也会把事情做成。
说他们做《驴得水》的时候就是坚持住了,才有后来的成功。
这个主题虽然鸡汤,但是没有问题,很多电影的主题比这个还要鸡汤,比如《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美国梦。
可是你是怎么表达的呢?
就是让女主骂男主是条狗,让他来选择要户口还是要女主?
就是婚礼爆发一下?
为了让孙同莫默爱情有障碍就要人为设置障碍,就要搞本不存在的选择,就要让渣男说出什么我的女人你碰就不行这些话。
电影镜头语言更是无法评价,除了在买眼镜的地方用了镜子制造了一个男头女身的效果外,好像镜头就是在拍抖音小视频。
最后问那些打分很高的,如果郑多多是个丑男,还有人讨论要不要原谅他,还有人讨论他渣不渣吗?
答案是,没有。
最后的最后,还是我一以贯之的观点,如果把男女主身体摆放在彼此20公分以内就是甜,就是好,就能满足云恋爱的意淫,那我无话可说。
要说国产片里的“爆款制造机”。
它提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口碑有《驴得水》,稳坐豆瓣前250宝座。
票房有《西虹市首富》,总榜排名12。
开心麻花,算得上“能文能武”。
就在这个周末。
《驴得水》的主创回归,带来这部“国产黑马”。
朋友圈外加评分网站,都是一边倒的自来水。
欣欣向荣当中,好像都被这顽强抗争的励志故事给治愈了。
也罢。
就让条姐先开这个口。
《半个喜剧》,也就半部好片。
01台词高密度,夸张小人物。
这是开心麻花电影的典型风格。
到了《半个喜剧》,也一样。
脱胎于11年前的话剧《如果,我不是我》。
从舞台带下来的话剧范,当然一以贯之。
所以,比起概括电影情节的“段落”这个词。
它更适合分成“幕”来介绍。
第一幕,人物关系简单明了。
莫默(任素汐饰)循学生时代的懵懂情丝,来到多多(刘迅饰)家里约会。
而多多。
赶紧提上裤子,还看看身边一夜缠绵的女郎。
三言两语。
愣把自己房间说成室友的,把女郎说成室友女朋友。
好一手颠倒黑白的功夫。
第一重错位,是在这对男女身上。
勇敢追爱,对上混世渣男。
第二幕,搅乱局面。
室友孙同(吴昱翰饰)突然回家,还带来老妈。
老妈进屋,误认为莫默是孙同女友。
莫默尴尬,以为眼前是多多的妈。
一个电话。
孙同联系上了多多的未婚妻。
等等...未婚妻???
多多头顶这个“渣”字,又添上乌漆嘛黑的一笔。
好一场令人窒息的调度。
第二重错位,战线拉长。
婚前出轨,撞上“婆媳相认”。
谎言像绷紧的弦,随时会断。
第三幕,山呼海啸。
次日一早,刚跟多多共渡了春宵的莫默直面登门的正牌女友。
孙同下意识亡羊补牢,两头糊弄。
对付走未婚妻。
孙同终于跟莫默透了底。
莫默当然气结。
二话不说,出门直奔多多。
好一出单刀赴会的报复。
可。
本着“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
莫默又停下了。
最后一重错位,在伤害。
莫默咽下了。
也在这四角关系里种下了。
三幕戏,三次踏空式的人物关系大错位。
就发生在这方寸的小屋里。
紧张,快速。
《半个喜剧》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有效的创作逻辑。
但问题在于。
这么高的推动效率,这么多的巧合搭建。
让小屋里几人的关系立时架空,悬于真实生活之上。
换句话说。
它变得不可信了。
这个问题,在后续孙同和莫默的感情线开端之处就凸显出来。
快意恩仇如莫默。
就算她选择保护那个蒙在鼓里的女孩,也绝难遗忘这场耻辱。
而孙同。
是耻辱的见证者,更是耻辱本身的一部分。
两人之间的感情会迅速升温,直接投入荷尔蒙的怀抱?
未免也太梦幻。
或许你要反问。
电影不就是让人做梦的地方吗?
但条姐想说。
电影造梦。
却不等于白日做梦。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跟现实逻辑的浅浅连接。
失了它。
再多包袱,也没法走进人心。
02三幕过去。
所谓的那“半个喜剧”,已经走完进度条。
接下来进入的,是正剧部分。
这个时候。
由孙同和莫默一起种下的那枚种子开始发芽。
爱的种子,谎言的种子,伤害的种子。
生长成荆棘,刺伤每个付出真心的人。
在赤裸裸的冲突面前。
你忽然发现。
怎么每个人身上都多了点自相矛盾的人格漏洞?
先是多多。
明明渣得十米开外发光。
却能找到一个温柔聪慧,明媚大方的女友。
就冲他连出轨约会的日子都能忘,前一天晚上还带姑娘回家的智商。
这么多年下来。
他在女友面前的存活概率能有多少?
如果说反面人物智商欠费情有可原。
好。
老好人孙同总该完整了吧?
他一直以来“为他们好”的自我暗示,早在最开始就被莫默刺破。
工作、户口、未来都捏在人家手里。
所以尊严扫地。
所以,得做人家的“狗”。
可这狗,还是条有音乐梦想的“狗”。
这是孙同身上的阴与阳。
本来也算调和,却在那场医院的戏里爆发成为矛盾。
是站着相爱,还是跪下活着?
孙同和莫默的这场争吵,成了整部电影的戏核。
字字诛心。
但,有没有必要?
倒插门娶了莫默,北京户口手到擒来。
甚至要是脸皮再厚点,一辈子住女方家房子也非不可。
多多许的一切,莫默都能给。
这一点,连边上吃瓜的大哥都看得明白。
要是想安心做“狗”。
怎么多多就可以,莫默就不行?
要是有骨气。
怎么可能说出那番话?
看电影最大的心累和尴尬。
在于眼瞅着主角们吵一些完全没必要的架。
03从《驴得水》开始。
导演周申、刘露。
以及他们身后代表的,这群从舞台摸爬滚打走向荧幕的创作者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
“话剧感”。
那么,话剧和电影的区别是什么?
观看一场话剧,你观看的是舞台、演员、观众和现场氛围的总和。
(剧版《如果,我不是我》)观看一部电影,你观看的是影院投射在屏幕上的拷贝。
这两者不分高下,只是时态不同。
一个是进行时,一个是完成时。
从这个角度来看“话剧感”。
它是个中性词。
往长处看,它代表张力十足的剧本结构。
往短处说,它代表简单贫瘠的视听语言。
两相比较。
如果单论镜头设计,《半个喜剧》还向前走了半步。
尤其是眼睛店里的一段,借用镜面反射巧妙实现了“女男变错身”的人物速写。
但更多的,它反倒失掉了《驴得水》的那股反叛。
对社会议题的反叛,对陈旧观念的反叛。
甚至,是对传统电影创作的反叛。
到了《半个喜剧》。
它迈出了“话剧”的套子,却没在“电影”上站稳脚跟。
最可惜的是。
那股“反叛”已经被驯服。
不信?
你看故事的结局。
刚刚良心醒悟的孙同甩开懦弱的枷锁。
另一面,莫默立马放下终生执念的刚直,回上爱的热吻。
这救赎,也太顺理成章了一点。
这满足,也太“即时”了一点。
观众想看什么,忙不迭端到眼前奉上。
这不是创作的结果,而是精准定位的大数据营销成果。
人生八苦,其中两味名为“求不得”,“爱别离”。
条姐明白,只要苦涩一日不绝。
这样的电影就能让人短暂地逃离真实世界。
但都9102年了。
我们从电影中汲取的力量,能不能更多地来自真诚?
而不是扎堆在一起的知音体段子鸡汤。
电影一开场,我就是捏着鼻子看了,虽然我知道莫莫被睡是为了增加冲突和矛盾,可是刚一出场就被睡了,这样一个人物设定,让我觉得莫莫和那个刚和多多滚床单的女人没什么两样。
哪怕以前是同学,哪怕流着原来的书包,也是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第一次美其名曰误会重重的约会,就和多多睡了。
这样的女主根本就立不住,因为这样随便的女人,后期就算再多粉饰,依然会让我觉得不值,总有一种老实人接盘的错觉。
也正是这样,我断定,这电影应该很难火起来,因为设定太让人难受,不太符合普通人的三观。
也正是这个起点的挫败,让我觉得后来得知真相的莫莫歇斯底里是那么的无趣和可笑。
你们充其量是个PAO友的关系,凭什么要求人家对你死心塌地,怪只怪你给的太随便了。
大家不要说我屁股歪,我不是给多多这个渣滓辩解,是就事论事,并不否认郑多多的渣。
再后来电影给了孙同酒吧唱歌的镜头。
这里就要点出孙同的腹黑设定了,同时也是腹黑布局的开始。
孙同原本是依靠郑多多在北京生存下来的,可以说没了郑多多他什么都不是,同时他心里比谁都明白,他就是郑多多的一条狗,莫莫爆发说出来,实际上是给观众点题。
孙同他和郑多多一个屋檐下,他能当狗是因为他老实内向,听话服从,爱好音乐喜欢唱歌,有理想有报复,同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大家可能忽视了,那就是孙同不谈恋爱不沾花惹草。
这才是最重要的。
、郑多多是个渣滓,滥情而且控制欲极强,对女人有极强的占有欲,所以就是不要的,也不愿意别人玩。
郑多多很烂,几乎是见到的女人都爱,所以他的圈子几乎都是他的狩猎圈,他不希望有任何男人和他撞衫。
孙同不谈恋爱,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周围的女人都是郑多多的,就算他侥幸遇到郑多多圈外的女人也是一样,因为他不管和哪个女人谈恋爱,最后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被郑多多挖了墙角,要不就是被绿。
孙同也是个男人,郑多多这个楷模在前,他一样想拥有那样的生活,只是条件不容许。
酒吧里有人要买歌,这就给了他一点希望,只要他的歌能卖掉,以后就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就有了挣脱郑多多羽翼的条件。
只可惜现实是残酷的,他的歌发出去后就没有了回音。
不过他录歌却让莫莫感动了,没有再继续哭闹,转而离开了。
这时候一个细节出现了,那就是厚度达到小两万的人民币,上面写着修电脑,还有就是后来提起的,莫莫的身份证也丢在了屋里,被孙同找到了。
这里就有了两点被暴露了出来,第一,莫莫很有钱,随时身上能带着上万现金,而且有着一份高薪的工作,第二就是拥有北京的户口,和莫莫结婚就可以得到北京户口了。
莫莫虽然不如郑多多,可一样能满足孙同钱和户口的需求,最主要的,可以摆脱给郑多多做狗的命运。
接下来偶遇莫莫相亲,孙同其实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解决,可是却用了武力,而且大家注意,他是挨打的。
女人都会心疼为自己打架的男人,被打的越伤就越心疼,这就是孙同的计划。
导演为什么找常远这样一个细瘦的人来演相亲对象,就是为了衬托孙同被打的戏码有多假。
可这样拙劣的戏码,一样让莫莫感动了,而且再次花钱给孙同买了眼镜,还一下买了好几副墨镜,这再次向观众表明,莫莫很有钱。
莫莫很有钱,背景户口,然后孙同根据身份证地址找过去,发现莫莫还有房。
钱,房子,户口,都有了,孙同立刻当着莫莫妈的面追求了莫莫,不仅能够表现诚心,还能给老人留下很好的印象,用心何等的精密。
果然孙同把莫莫拿下了。
而且两人亲密戏的对话,很多人会以为两人的打荤是为了喜剧效果,可实际上却是在告诉观众,孙同并不是那么纯情,虽然没有谈过恋爱,可在酒吧那样的地方当主唱,那很可能有女人做深入交流的。
有了莫莫,也就有了房子,户口和钱,孙同的底气足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和郑多多闹翻。
这里从郑多多的语气和态度就能看出来,两人以前肯定有过争执,最后都是孙同服软认错,这个在借衣服的时候就有小伏笔。
郑多多看似生气兄弟情谊,实际上是在生气孙同这条狗不听话。
原本孙同打算彻底决裂,结果他妈给了一个反背杀,竟然卖了老家的房子来北京了。
孙同不可能带着老妈一起去莫莫家里同居,还有他妈也根本不接受莫莫,还要付首付买房子,这就背上了沉重的房贷。
原本的计划土崩瓦解,他妈假意分手的计划实际也是他的计划,要不然也不会有医院里的一出戏,只是他劝解莫莫失败了,所以只能放弃了莫莫,回到了郑多多那里。
随后就是郑多多结婚,期间上司的旁敲侧击挖苦,郑多多的颐指气使,他接触女人被郑多多赶走,母亲的下人姿态,一个个的压在他心头,让他愤怒了,并且精心准备了最后的反杀。
这就是最后的高潮部分,那个婚宴现场,孙同以无比伟岸高大上的姿态,揭穿了郑多多人面兽心滥情无度的真面目。
很多人都为之感动大声叫好,可实际上是腹黑男孙同的局,这从高璐伤心欲绝的那句话就能听出来:“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那个场合,那个地点,按照礼俗结婚证都领了,酒席不过是形式,说出来本身就是最大的伤害。
郑多多是渣男,可孙同也好不到哪去,说到底是无比自私的行为。
孙同是借机向郑多多报复,想要发泄做了那么多年狗的郁气。
还有是为了挽回莫莫,动静闹得越大,莫莫越会和他重归于好,而且还能拿到一把尚方宝剑。
以后就能说我都为你把郑多多的婚礼都搅黄了,我牺牲那么大,凭什么不对我好。
正如最后孙同和莫莫的玩笑,你凭什么不养我?
看似玩笑,可实际上已经是再说他心里的想法了。
为什么孙同会这样,因为他能在莫莫那里得到户口,还能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得到生活的保障。
也就是吃软饭,所以在没有直起腰之前,他需要一个在莫莫面前挺直腰板的尚方宝剑,所以才会有婚礼揭发郑多多。
孙同不想做狗了,以他的条件只能靠莫莫实现,又不想做被轻视的小白脸,才会策划了这次以爱为名的叛变。
婚宴的事情并不是突发,这从孙同发出多多和莫莫的合照就能看出来,此事早就有所预谋。
最后在电梯里,他妈妈再次装病,孙同却是不管不顾了,这和医院的事情前后呼应,更说明了孙同有意配合老妈打苦情牌,想要逼迫莫莫同意假分手,想要工作,户口,钱,房子,女人都要。
虽然医院的计划没有得逞,不过现在孙同依然得到了户口,钱,房子,和女人,对于他来说,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而且尚方宝剑在手,莫莫还会心中感动,对他会很好,比起在郑多多那里摇尾乞怜,孙同真正实现了逆风大反派。
1,一开篇还是以为改革浪潮下大家都过上都市白领生活开始追求西式浪漫爱情的小格局鸡零狗碎的爱情故事,尽管期间还是有那个献媚逢迎的2领导式的人物,这种标签话的人物能不能别再那么直白的表现出来呢?
立体点含蓄点高级点,正如任素汐所说-讲点礼貌。
都2020了,还有这种模式化的,太粗鲁太low,不好。
2,多多骗睡后,故事有了些许升华。
户口,工作,房子毕竟是这代年轻人集体的伤痕,尤其是“水沟”里的年轻人,而在这些现实问题面前,真的,苟且真的不是一种可以被鄙视的事情,您wa还高高在上的讽刺和揶揄就更让人难受了。
3,至尊宝也对着500年后西去取经的自己说像条狗吗?
哪有什么尊崇自己的内心,生活是要继续的,童话可以不用,真的别再用虚无和自由意志荼毒年轻人了,他(她们)不易。
4,任素汐演技好,戏路宽,她对角色尤其真诚,演谁就变成了谁,但在这部戏里,她太突兀了,看过以往的她的戏和这部戏对比吧,她用力过猛不说,但还是挺喜欢她的,演技和歌
“我不像你,一出生就在天上,而我出生在泥沟里”“我并没有出生在天上,我也想要更好的生活,只不过我不会为了生活去做这种事”我真的太理解孙同在医院说的话了。
他光是站在莫莫面前,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但他一直没有分清界限,什么是该做的妥协,而什么东西是必须要去捍卫的。
孙同一直在做一个隐忍的人,给别人当小弟,寄人篱下,承受着母亲的期望和自己绝不低人一等的执念。
他有点懦弱,很多胆怯。
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每个人,甚至比多数人磨得更圆一点。
快三十岁的他知道,自己母亲单亲带自己很不容易,从小不知道放弃了多少尊严,甚至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比自己小一轮的富二代面前装孙子。
他也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天之骄子,研究生考了三年才考上。
错过高璐,是他觉得自己不配。
遇见莫莫,是生命给他意外的惊喜。
莫莫是一个幸运且刚的人,人生准则就是我没错就不改,她方方正正的,仿佛永远不会妥协永远不会为五斗米折腰。
孙同在酒吧里面唱“可惜我只是我”他习惯了妥协,习惯了忍气吞声,可是因为莫莫,他突然觉得自己可以了。
很多人会有很多揣测,比如觉得孙同根本不爱莫莫只是因为她有北京户口。
觉得莫莫要是也是北漂还能硬气的起来吗。
孙同在医院妥协了,是因为觉得自己忍了这么多年,母亲付出了这么多,被沉没成本给拖住了。
这也让我陷入了无能狂怒却又无比理解。
至于为什么最后又说实话了,是因为他真的懂了,谎言是为了以后埋雷,可能是哑弹,也可能一炸就山崩地裂。
他不想再对不起自己了,前二十多年是为别人而活,而这次他是真的为了自己而活。
电影不只是讲了一个爱情故事,爱情随处可发生。
而是在讲一个人,在活了快三十年以后,终于把别人碾碎扔进垃圾桶里的尊严,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了,他终于懂了有的东西不论别人给多少钱也不能拿出去践踏。
至于莫莫,她的刚,对抗一切规则的刚,正是我们应该去敬佩的。
这让我想起来,当人因为善良受骗时,总会有人说,真是傻,蠢才会这样。
错的难道是善良的人吗?
错在她把人想的太好了吗?
善良这么珍贵的品质,什么时候变成了别人嘲笑的准则了吗?
这嘴脸真的有够丑陋的。
最后郑多多真的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他不懂尊重,不把别人当人,你跟他讲道理时他跟你聊感情,你跟他聊感情,他又跟你扯你一点也不懂他。
话术之高脸皮之厚真是个纯粹的人渣。
做人真别太郑多多了。
有人会说,可能最后高璐会原谅郑多多。
我个人看法是不会的。
如果你是温室里的小白花,突然有一天有个人假意呵护你,却把你连根拔起让你看到了丑恶的人心,打碎了你的梦,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直在欺骗你的人,你会原谅吗?
其实也没有多可笑,看完也心酸甚至心寒。其实这是一个缺爱孩子逆袭的故事。电影里,强势老母闭嘴,无敌渣男显形,有情人终成眷属,理想主义终于获得最终胜利。额,结局过于理想化了,但为了营造美满幸福的喜剧效果并且兼顾大众审美,也就不苛求了。但是在现实里,自小缺爱的孩子注定情路坎坷,还擅长吸收各种渣男渣女做朋友,兜兜转转在社会上找不到自的位置,连最亲的家人都各种隔膜难以相处,这些孩子真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一群弱势群体,比如已经不再年轻的8090们。ps 吴昱翰演技炸裂,自弹自唱的歌也加分,任素汐演个性强悍的都市小女人真是全国第一呢,看她和男人吵架简直是内地银幕上的一道奇观。
所以这就是一个,为了报复py,为了不当狗,搅乱别人婚礼的故事…是,渣男就是渣男,没得洗,如果真的为这女的好,为啥不早点告诉人,非要等人在婚礼上出糗……父母双方亲戚朋友领导同事都不是人啊,不值得被尊重啊,你俩坐出租上去宜家换床垫了,留一堆烂摊子给谁解决呢?早为高璐好商量婚事的时候就应该阻止她好嘛?如果真的为多多好,就把自己朋友劝住,劝不住就少来往
毫不吝惜给满分,如果觉得片中的人物就是你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就是这样的人,你很难不带入自己的情感进去。我不是在尝试理解孙同,我是在和自己对话,这个世界会变得好的对吗?还有一个问题,我看两遍能成为完整的一部喜剧吗?
本该是“巴黎性男女”,开心麻花不负众望拍成了“帝都狗男女”,这么说吧,这帮人对爱情尤其是当下年轻人爱情的理解依旧是知音故事会。北京女X凤凰男,10年前的国产剧都说尽了吧?尽全力塑造了不拧巴的女性,却又用两个惊天傻逼男把女性角色物化成“碰过的东西”、“对她太残忍了而毫无自我只为了成全男主光环的傻白甜”,然后完美重复了《夏洛特烦恼》的结局!所有的戏剧张力都是用错位堆成的,把我下一年的尴尬份额用完了。以及这都多少部了,电影感呢?怎么还是演小品啊?
没有驴得水观后那么不适,人物设定有点太脸谱化了。男人看完沉默,女人看完流泪 19.12.20@万达和平
结尾处打架那场未必不是奴隶对主人的展演性攻击,因为它看到了新的主人。故事为这一阐释路径留下了一些标记,但似乎并不能归于创作者的自觉意识,因为缺乏适配的展演性风格。难以想象是《驴得水》编导的续作。
可能说不定票房会高吧,我不知道。歌确实都蛮好听的,真的是一个狗血的故事,想给冯小刚道歉,我不应该给《只有芸知道》打低分的…
又是越细品越恶心的那种片子。令人坐立不安的尴尬,下次别找山东人演北京土著了好吗?任素汐老师演戏是怎么被吹起来的实在令我费解。暂且不说三观问题,就医院那场戏男主洗得白吗?论渣,男二是大王,男主是小王。
讽刺意味很强,但是在选择问题上没有一个强烈的冲击,毕竟女主也是北京户口
剧本像条狗尾草,各种迎合市场,高璐人设薄弱,多多人设模板,剧情反转刻意,整体走向有种不知名的宿命感,如果纯粹只是为了收割市场赚一些钱的话,这剧有人接受的。如果导演把自己当导演,这剧就是垃圾,彻彻底底的垃圾。
一个闹剧
2小时就讲个这破故事?《如果我不是我》这首歌最初是哪个音乐剧的插曲呀?
搞笑段落配色活泼,沉重段落配色凝重,运用色彩影响观众情绪做的不错。
非常非常普通,看完了就忘的水平,像在看电视剧。这么平庸的一个故事豆瓣评分竟然这么高?是麻花滤镜还是任素汐滤镜?唯一的惊喜是新裤子的 你要跳舞吗
天呐,现实中婚礼上孙同应该是另一种选择
女主角为什么非要在两个渣男里面选一个不太渣的我不是很理解,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自虐心态嘛,要知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妹子你是完全可以跳出来看世界的。
别说,有时候看电影还真就是为了计较三观的,开心麻花每次都能让我特别计较……(关键是不计较这个它也没啥别的好值得你计较的)
女性只在男性需要的时候出现。大概对什么是水沟一无所知。
看后很复杂的观感,一方面希望多看到这类贴近现实的都会感情故事;一方面又觉得做人真实、想爱就去爱是很基本的,想要讲这些的电影反倒不应该设计感太强,而遗憾的是本片有太多设计,故事的节奏点还掌握在一个特别渣渣男手里。还有就是,真的不想在电影里看一个凤凰男的“灵魂黑夜”… 导演视听语言有长足进步,歌也好听,三个主演都不错,汤敏也好看,但就是真的无法喜欢本片。
1.你要生活在水坑里 就有人生活在地狱里了 妈宝软骨病得治 2.你哪配当我兄弟 你就是个靠我施舍的臭要饭的 还给你脸了不是?3.认真是美德 认真过头了就是轴 你不累别人还累呢 4.好姑娘懂得及时止损比如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