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圆圈
دایره,七女性(港),圆圈,Dayereh,The Circle
导演:贾法·帕纳西
主演:Nargess Mamizadeh,Maryiam Palvin Almani,Mojgan Faramarzi,Elham Saboktakin,Monir Arab,梅德·塔赫马斯比,Maryam Shayegan,Khadijeh Moradi,Negar Ghadyani,Solmaz Panahi,弗里施特·萨德尔·奥拉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意大利,瑞士语言:波斯语年份:2000
简介:本片讲述了7个伊朗女性的悲惨故事。妇女从医院领到了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但是她并不开心,因为此前的超声波显示,她怀了一个男童,如今倒凤颠鸾,令她措手不及。当地重男轻女的风俗,令她如堕冷宫。刚出狱的女孩跟女伴到处找钱,历尽千辛万苦,凑齐了钱,却最终怯于踏上返乡的列车。未婚先孕的少女被哥哥扫地出门,在男友死亡后只得去做了..详细 >
女性边缘命运的总结,导演科班出生,构图象征寓意有些刻意,不如阿巴斯自然洒脱。
7.5,故事衔接方式想及《都市浪人》。但朴素的现实主义题材难撑起如此形式
伊朗电影里大多数成年女性都不大可爱呐。
没想象中精巧。我的两个学生说看到一半觉得soap opera一样絮絮叨叨毫无重点愤怒离场……这承受力有待锻炼啊~
生命是摇篮,也是圆圈许多人就是从一个地方被关到另一个地方,子宫,家,学校,公司,然后重复有人在苦难中活出了美丽人生,有人就自怨自艾当祥林嫂,有人就妄图作鲁迅
比《无邪》真诚,但也仅仅就是比《无邪》真诚。
镜头从一个角色移到另一个角色,而过多的细节都在等待者的目光中被隐去,导演牢牢控制观众的注意力,当我们刚对一个角色产生共情时便强迫我们移开聚焦视线,将目光投向这个广阔社会中所有的女性。作为一个有着庞大野心的导演,这是一种精巧又有力的叙事方式,也许导演并没有试图打动我们,只是想“呈现”和“被看见”。
不喜欢
想起一句话,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苦难,而是无望的未来。影片将焦点对准女性生育话题,通过一系列的人和事显现了她的悲哀,也是女性的悲哀。透过窗户,看到的只是轮回而已。
对剧情实在无感,此片亮点是可以管窥一下伊朗的城市街景和普通人的城市生活。另外,女主的长相很“伊朗“,美得有特点,过目难忘。
很精英很无聊。导演所能想象的女性的自由就是吸烟的自由。女性形象非常刻板:给男朋友买衬衫的大学生,怀了遗腹子的妻子,不得不放弃孩子的单身妈妈,etc. 导演在现场访谈中不自觉地表现出对女性翻译的轻蔑。不懂女性可以不拍的, Mr. Panahi. And please, stop capitalizing on that imprisonment currency.
00威尼斯费比西奖
就是觉得circle这个概念贯穿其中有些地方做得太刻意。
亮点在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呵呵。
第二次看 希望以后不会再看了……
还是很阿巴斯,和《十段生命的律动》互相映照。
结构精巧地展现了伊朗女性被压缩到没有男人寸步难行的生存状态。而且在20年后拍的the hidden里也是一样。相比中国同行,伊朗导演都态度好defiant好鲜明。最后导演说dictator will pass,our films will last
战争中我流尽鲜血,和平中我寸步难行。一种在设计中再现纯粹真实的高超技艺。
伊朗良心导演帕纳西的女性悲歌,伊朗女性的悲剧正如圆圈一样只是无线循环下去。在那样受压制的环境中,身为艺术家的导演的责任就异常重大,帕纳西很好的承担起了这个责任。甚至强于阿巴斯。
做女人难,在伊朗做女人难上加难,要说哪个女人幸运一点,估计是那个跟医生结婚的女人,代价是跟所有过去一刀两断,连走投无路只想打个胎的女性朋友也不敢帮忙。总之,大家个个一堆破事,谁也帮不上谁。要说中国女人的处境,我看也是明面上好一点,至少大家不用蒙头巾,可以打扮打扮,出门坐出租车不用出示身份证,没有男性家属陪伴不至于寸步难行。可潜规则还是有的,要生的是女儿,心里还是暗暗埋怨自己没替夫家把事儿办成似的,总还会差一口气。个性独立或者不结婚,背负的压力不比伊朗女性小。而女性遭家暴或者离异,生存处境就看娘家人背景硬不硬了,出身低一点,嫁人就是一场豪赌。伊朗文化中的女性是极端化了,但性别平权离一个实质性的进步还是有一段路要走。当然,主题找对了,电影就坏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