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医学公众号的推送才决定来看一下该剧,原本抱有很大期待,以为中国终于也能拍出来像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雷一样的经典医疗剧了,结果,看了第一集就大失所望。
别说和美剧比较了,就是跟前几年的心术比较也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医疗操作方面,毕竟有协和医院的把控,还算勉强合格,没有出现很大的漏洞而且剧末还有急救知识科普,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电视剧毕竟不是医院科普宣传片,还是要在剧情上能吸引观众看的下去才算好剧。
从一些小细节上就可以看出一部剧的好坏。
除了张嘉译让人觉得是在正常说话之外,其他的人之间的对话听起来完全就像在听工作汇报,各种医学术语,像说明文一样,读课文一样的讲出来。
医生也是人,实际的交流中肯定不会这么说话的,即便是同样的医疗知识不同人说出来在语调,停顿上也会有不同,而在该剧里面,为了体现医生反应迅速,说到给药的时候,都是脱口而出:“鲁米娜,100mg,肌肉注射” 还有发现病人室颤,嘴里说的是患者室颤,力月西注射完毕这种口令式的交流方式,完全没法让人觉得这真的是医生在抢救,明显的就能感觉到是演戏。
还有孕妇胃穿孔保大人保孩子的问题,大夫根本都还没有告知家属诊断和治疗方案,也没有提及是不是需要有保大保小的选择,孕妇的婆婆自己就提前对状况有了预判,开始喊着要保孩子了,这明显就是不合逻辑的。
还有一点,女医生在讲反跳痛的时候,都没摸病人肚子,病人脸上也没有突然疼痛加重的表情,就能说出有反跳痛。
张嘉译在询问小偷家属情况时直接问的就是你有没有家属?
家属这种书面语出现在口语对话之中,真的是听得别扭。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询问他家属的情况,很自然的应该是问你父母在哪,你父母怎么没来之类。
诸如此类的生硬台词还有很多,主要问题就是没有细致的观察生活,自然就无法营造出让人觉得真实的情景。
不是说,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苏等等操作拍正规了就算好的医疗剧了,想要成为好剧,台词还是得更走心一些。
我不懂,为什么郑晓龙要把一部医疗剧拍出满满主旋律的味道。
一打开郑晓龙导演的新剧《急诊科医生》,浓浓的感动中国意味扑面而来。
开篇就以王珞丹饰演的归国医生抢救小偷拉开序幕,王珞丹被小偷抢包,然后送晕倒的小偷进医院,而且又是垫钱又是帮忙抢救。
之后一个大高潮,男主角张嘉译身为急诊科主任,面对拿到威胁人质的精神病人,坚持自己劝服不采取武力,导致人质被杀。
之后他说:我是一个医生,精神病人在我眼里也是一条人命。
这些本来是正的不能再正的价值观,在导演处理得当之后,就能有感动又不煽情又充满思考性的效果,然而《急诊科医生》的效果看起来却比较简单粗暴。
导演似乎非常想树立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崇高,却采取的都是极容易被吐槽的套路化方式。
比如垫钱。
在前几集的剧情中,医生在内的医护人员为患者垫钱的次数不胜枚举,前面说王珞丹为小偷垫钱看病,之后两个农民工看病缺钱,她也提出要先帮他们付。
和她一起的护士对垫钱采取了一个更高明的方式,把自己捡到的别人用于贿赂的钱拿去帮助农民工,因为“这种钱没人会找来”,算起来也是这个护士帮病患垫了几万块钱的巨额医疗费。
为了解决更多患者因为缺钱看不了病的难题,王珞丹提议在急诊科设立一个专项基金,专门为那些一时找不到家属或者缺钱的病人使用,基金的筹措方式是同事捐献,身为归国高材生的她一下拿出五万,而别的医生护士唯唯诺诺只能拿出几百块钱支持。
导演处理这段的时候把正面视角都放在王珞丹身上,所以这一段的效果看起来其实十分的道德绑架。
之后一个在剧中形象略负面爱八卦的医生去跟人吐槽说,她自己条件好也不考虑我们的经济情况,更像是把所有不乐意垫钱的医护人员都定位成了小气不伟大。
在处理病患上,王珞丹一向主张不顾一切先救人,在同事提到开颅手术太大没有家属无法签字的时候,她会非常反感的质疑对方的人品。
导演对于医生伟大性的理解,好像就是简单粗暴的做慈善,患者没钱我就疯狂垫钱,然而作为电视剧,这样处理却会有非常负面的影响。
好医生就要为病患垫钱这并不是一个常态,医生作为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尤其在国内的医生收入并没有高不可攀的阶段,这样颂扬一个医生只能成为一种幼稚的道德绑架。
患者没钱如何看病,这是一个依靠政策才能根本解决的大社会问题,《急诊科医生》却用几个极端偶然的例子去解决。
刚好因为王珞丹饰演的医生经济条件好,刚好因为别人贿赂的钱被护士捡到,刚好因为医护人员有爱心善良伟大,对于真正的现实问题却避而不答,如果医生没钱该怎么办?
如果你在家属签字之前擅自做手术出了问题怎么办?
还有起高调。
张嘉译劝服精神病人那段就比较典型,所有人都责备他警察已经来了为什么不交给警察处理,非得自己去劝他导致恶果,他表示自己是医生尊重所有的生命。
然而警察的方法本来就会专业一些,可以直接开枪打掉精神病人手里的刀然后把他制服,并不是一定要打死才行,编剧为了刻意树立医生这种高大上形象甚至不顾剧本的严谨性。
然后是一次抢救失败,一个实习医生对他说觉得自己很无力,患者都把我们当神,可其实我们只是普通人。
张嘉译说我们就是神,我们每一次都和死神抗争,天上的每一颗闪耀的星辰代表一个生命,其中都有我们医生的力量。
最最主旋律的一个高潮,就是火锅店爆炸死伤无数那场戏,一个男人为了救一个小女孩炸成重伤即将弥留,为了见自己的未婚妻一眼,医生发动志愿者追到火车站去找未婚妻,一路上好人无数,出租车司机为了抢时间闯红灯,本来来责难的交警听到真相直接警车开道,一路把未婚妻带到英雄面前。
这一段几乎是全片的基调高潮,导演始终用人间充满爱的基调在展开着剧情,见义勇为的英雄、处处伸出援手的路人、Zf与公众通力合作打造一个爱心传奇,与导演对医生垫钱、做慈善、做着神一样职业的伟大形象的塑造,如出一辙。
豆瓣有个评价说,现今医患关系紧张,而影视剧特别喜欢塑造医生无私伟大圣人的形象则会使其雪上加霜。
的确,《急诊科医生》可能是一部令医院从业人员无语的片子,它把医生的职业无限拔高,让他们不能当一个接地气的人。
医生首先是一个普通人,TA干了一份职业,然后尽职尽责,然后某一刻TA被一些故事和一些生命触动,爱上了救人爱上了生命鲜活的力量,做着一个善良的好人和一些琐碎的好事。
这或许才是这个职业最常见的闪光方式。
《实习医生格蕾》里,实习医生伊莎贝尔见到一个不会讲英文的亚裔患者,她引领她去了医院附近的一个小角落,那里有一个被机器轧伤的女孩是她的女儿,她是偷渡客所以不敢进医院,伊莎贝尔默默的帮她处理包扎,再许诺每天固定时间点她会在这里帮她治伤。
她冒着偷渡的风险来美国赚钱,她冒着被医院处分的风险救人。
说起来,在讲究人性、真实、立体的现在,《急诊科医生》这种高大全的处理方式已经不流行,上半年的《外科风云》在这方面的处理就更接近时代一些,陆晨曦作为胸外最年轻的一把手,她做医生的原因不是什么爱心泛滥,而是沉迷于研究医术“除了当医生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院长杨帆和医药公司合作在院里卖仪器卖药,但面对病人和医学他依然有他的敬畏和坚持。
害死自己妈妈的老院长求庄恕救他女儿,他一直拒绝,最后救了对方却自己心理过不去,得了抑郁症。
就像伊莎贝尔的故事简单温暖不煽情,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人出于同情和良知的选择。
赞扬医生的职业,就先理解他们的人性。
就像庄恕最终选择救人的理由也是医生的使命,这种先抑后扬、尊重人性的处理方式,才是你真正理解医生职业伟大的时刻。
急诊科医生里,很多人拿王珞丹和白百合比较,个人觉得,王珞丹是一个表现力很强张弛有度的演员,看起来是不聪明,但内敛坚韧。
这一点更适合医生这个角色,倒不像明星了。
靳东老干部形象深入人心,但张嘉译则是接地气的高冷,让人感觉更贴近角色。
就目前医患关系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看得出急诊科医生想表达的意思,在做的努力,必须肯定!
比起很多同题材电视剧,急诊科医生显得接地气一点,没有太多夸张的桥段(虽然会看得很过瘾),没有偏离现实,比如有一场戏病人伤势太重没有抢救过来,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声痛哭,医生感慨:患者总把医生当死神这就是我追急诊科的原因,未完待续
这部剧里体现了急症室医生的忙碌,也看出来了很多,首先对于饺子的不幸离世,当时看到这个的时候整个人都快哭死了,真的试试难料谁能料到出现这样的意外,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除了这个你也会看到很多的无奈,为了妹妹不禁触犯了法律说实话这里面我觉得最可恨的不是卖肾的人,是妹妹,她我觉得可以算是道德绑架,不禁害了他哥哥还害了许多无辜的人,明知道不对还就往里面弄。
更新——看不下去了,没了。
——————————————————利益相关:已经在医院实习过的医学森评价背景:已看过第一集第二集,并且有丰富的医疗剧观看经验。
经典的如《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急诊室的故事》,新鲜的如《周一清晨》《夜班医生》《良医(A Good Doctor)》。
以及国内的《外科风云》《长大》《心术》等等。
先说优点1,节奏明快。
终于改掉了拖拖拉拉的毛病,只是前两集已经暴露出了非常多的信息,也解呈现了好几个病例。
两集的容量已经有如下病例——孕妇急性肠穿孔,而摊上了孩子为大的婆婆,孤儿(可能是)小偷有I型糖尿病发生了酮症酸中毒,工人手被碾压导致严重外伤,孕妇在厕所生产。
至于剧情信息方面——首先是各个角色人设——何主任与刘主任是竞争关系,并且手底下的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也很自觉的的分门别派暗自竞争,估计要上演一波【急诊科风云】。
体现何主任性格的情节有两个——孙萌大夫被杀,被一个精神病割破颈动脉致死;直接建议手外伤患者截肢,在女主角建议后才给出了第二种治疗方案。
这里表现了何主任的一大缺点——经验主义,有一些自负,但也表现了他的一个优点——救命大过天,最好不要有任何生命损失。
刘主任,业务能力很强,但是不像一个老油条主任,居然直接在饭桌上指桑骂槐明朝暗讽的怼齐了何主任。
可能编剧是想表现刘主任这个人性子直吧,但是个人觉得在咱们国家这个人情社会,这种事情不会太明显的就发生了。
海洋,这个主治医生我也是很服气。
下肢花斑,板状腹你摸不出来,一上手术就要小解,但是手术室里你又夸夸其谈,并且毫不掩饰的拍马屁,堪称目前人设最差的角色,没有之一。
乔雯医生,太像宫斗剧里的绿茶婊女配角了,此处无恶意,只类比人设。
刘主任刺儿你两句直接哭出来,挽着主任的手说:我把你当亲姐姐,刘主任夸孙萌大夫你明里暗里的拍马屁,嗯。。。
这个行为。。。
我不说话大家自己体会。
此外护士长及护士群体,两位年轻的住院医和实习大夫——小王大夫(后来分给女主角的那位帅哥)和刘凯大夫,还没有太多的着墨,只能看出来是新手上路。
最后是我们的女主角,她的人设已经很明显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急救医学专业博士,时年31岁,空降燕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科,职称是副主任医生。
父亲母亲被称为老师,并且和另一位保养得当家境优渥的郑阿姨有共同研发药物的背景,自己身边有一个“准钻石王老五未婚夫”。
因为父母的去世对急救工作有特殊情节,并且信奉【我只治病救人】的原则。
在这个职场政治中堪称小白,上任第一天就着急科室开会筹备基金。
此外,根据对专利书的背景交代,以及女主角对父母当初病情的描述,我大胆猜想,女主角父母的死亡并非意外,与这位准婆婆郑阿姨有很大的关系。
角色部分完毕。
2,科普意识很强。
片中对各个术语有字幕简介,片尾有急救小常识。
说实话这个真的是不错的设置,普通群众的急救常识确实是很匮乏。
我还记得大二的时候去外校参加活动,一大波985院校的大学生不知道CPR怎么做,不知道运动后普通外伤要怎么简单处理,还有人认为洗牙会伤害牙龈,认为嗓子肿就吃阿莫西林。
3,场景设置。
急救室的混乱与患者百态,医生休息室到处是病历和专业书,各个科室之间的协调(尤其是血库那段),手术室里的聊天与参观大夫,都是确实存在的。
比起前段时间的外科风云那偶像剧般的场景设置确实要真实一些。
再说缺点首先,女主角的人设这么开挂啊?
完全不管国内的规培晋升制度啊!上来就是副主任啊!你知道多少大医院里四十岁的国外医科博士还在主治上苦苦挣扎么!此外你是正儿八经读出来的博士,又不是有社交障碍的天才少年,自行车停到停车场还咄咄逼人你有理了是吧?
你一个博士,就算看到人家孩子昏倒,能不能把你的包背好,把你的东西收拾好再去检查病情啊?
最后丢了个干干净净真的只能怪自己。
其次,两位主任的竞争也太有点过火了吧!为了个行政主任拉帮结派到这种地步啊!都是奋斗了几十年上的职称,一点老油条气息都不存在啊!难道这点职场政治觉悟都没有啊?
这一点还是《外科风云》的扬帆显得更现实一点。
就看了两集,评价难免有失偏颇,等后续发展吧。
最初知道江珊要演这部剧,这个角色的时 候,心里还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的。
那时没 有很多的角色介绍,人物关系,所以一直 以为她会和张嘉译所饰演的何建一组cp。
他两从气场与整个外形上看起来都很搭, 再加上又是大学同学,毕业又分到同一家医院,可能会有人和我想的一样吧,觉得这样的缘分放在一般的言情剧,偶像剧里,整个感情的脉络就应该很显而易见了,尽管在这中间可能会有很多阻力,但他和她最终应该是在一起的。
尤其是每次他两互怼的时候,很像冤家夫妻日常。
但可惜,这并不是一部都市言情剧,而是以当前的这个时代为背景,讲述急诊科医生的医疗剧。
so,当然不会按常理出牌了。
刚开始看前几集的时候,觉得她怎么接了这么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身边的室友们也都表示看了此剧后,非常不喜欢刘主任。
但这也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演的很好。
最打动人的地方,还数她的哭戏。
看过一些新闻说,她那时进组的第一场戏就是当赵主任告诉她,她的女儿还活着的时候,她激动而又伤心的那场哭戏。
得之女儿还活着的时候,那个激动,惊慌欣喜的表情,随后,当赵主任告知她,她的女儿患有白血病的时候,她又是一惊,然后的心疼着急,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演绎的恰到好处。
也许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她的一些黑历史,伤疤就由此揭开了。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当往事随风而来时,心里早已千疮百孔,经不住第二次的伤害了。
印象中最让我深刻的那一场戏是她主动与大梁坦白自己有一个女儿的时候,那种明明知道丈夫不会原谅自己却还是渴望得到自己丈夫的原谅与理解 ,并支持自己为女儿捐骨髓一事的无助与无奈。
她的哭戏依旧那么的精彩,让人湿于眼眶,念念于心。
如果说《婚姻时差》中的哭戏是心痛,那么在《急诊科医生》里则更多的是心疼吧,为女儿心疼,为自己的糟糕的过往心疼,为大梁以及自己的儿子心疼。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觉得她不爱大梁,因为不爱,所以她以冷漠回应大梁多她的爱,对她以及这个家的付出;因为不爱,所以即使后来她又生下了一个儿子,也一直对儿子不冷不热。
用工作来麻痹自己,不让自己回忆过去,也不让自己对于未来心怀向往。
看了后半部分,越来越觉得导演让她来演这个哭戏是明智的,这个角色也只有让她老演,才能把刘慧敏的复杂,黑暗演的那么的让人恨不起来,反倒独添了份对她的爱之,怜之。
也才慢慢的读懂了这个人物。
其实她并不是不爱,只是她的心早已在方志军弃她而去时就已经死了,所以她变得小心翼翼,不再轻易袒露心,心中也不再燃起爱的火花。
她与方志军的那段过往,应该是她心里永远的一道疤,最深,最黑。
逃避过往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允说,不允悲。
当赵蕾一次一次的问她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她只字不提。
当女儿问她自己的父亲是谁时,她一口拒绝。
或许这一段往事她只想放在自己心里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默默地悲,默默地痛。
明处时她依旧是那个雷厉风行,医术高超的刘慧敏,刘主任,那个可以柔也可以刚的皓月的母亲;暗处,她才是她自己,那个弱小的自己,独自舔着自己的伤口,向黑夜倾,向明月诉。
她真正把这段黑暗的过往释怀的时候,应该是自己的闺蜜拿着亲子鉴定书兴问,方志军出事之后,她主动的与赵蕾平静的诉说着她与方志军的事。
那一刻,她也真正的放下了。
她一直都想坦荡的活,怎么舒服怎么活着,所以当江晓琪出现的时候,她总是能从她的身上,找寻曾经自己最想活成的那个样子。
但还好,一个坚韧的女人最终会赢得一个男人的尊重的。
所幸,大梁回来了。
记得剧中大梁是亲口承让自己出轨,而且还很理直气壮。
不过也情有可原。
后来强强跟刘慧敏说,爸爸一直都一个人住在办公室里,迫于想要了解实情以及不想再去伤害自己儿子美好的愿望,就去“一探究竟”。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内心一直都在告诉我自己,大梁并没有出轨。
因为他是很爱很爱很爱刘慧敏的。
要不然,这段婚姻也不会持续到现在。
结局处,她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即使最后女儿要回西藏,她虽有不舍,但也放手让她远去了。
因为她知道,她的女儿或许生来就是与她擦肩而过的,从前她是属于陈素婉的,现在她是属于那片湛蓝天空下一群可爱的孩子们的。
而只有这中间的这段时间,她是属于自己的,二十二年,失而复得,只觉得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梦醒时分,该远去的还是要远去的。
向来缘深缘浅,天注定。
有时的放手是为了更好的成全……最后,就像开头时的那句话一样,每个人都曾有一段过往,或美好,或不堪,但此刻的现在,愿你被温暖环绕,被温柔以待,且敬往事一杯酒,从此不再留恋,只身向前。
写这玩意的时候,第一集才看了十来分钟,原本也只是冲着张嘉译来看的,原来还有些期待,可短短十几分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剧情太儿戏了。
最基本的逻辑,东西被人抢,去追的时候至少会叫“抢劫”两个字吧,前方一路上那么多人,听到了抢劫,面对一个孩子,总会有一两个人出来拦吧?
还有女主一路追,嘴里只叫着“站住,把包给我?
”,而一路上不说没人帮忙,除了被他们两个碰到的人停一下,扭一下头,居然连驻足看热闹的都没有,如此一追一逃的场景不够吸人眼球?
还是那些人冷漠到了如此程度?
倒是孩子倒下去之后,看热闹的多了,还拿手机拍,这段是什么?
从孩子团伙作案到全程冷漠的人,体现了国民素质差?
或者是她美国回来的素质高?
哪怕是送孩子到医院之后,女主居然借手机不是报警查孩子家人,早点通知到家人,只是通知朋友来帮忙交钱,当然,钱也是要交的,这没有错,只是女主打了这个电话就结束了,就去等男人去了。
而且这通电话,一上来就是莫名的英语找人付钱,可是来的男人一上来就是中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国人,会说中文啊!
可最后告别,又是英语。
后来搞得男医生也来了不伦不类的英语,麻烦你们先去进修一下英语再说。
还是急诊科,那位男医生面对不省人事的孩子,还有心思笑嘻嘻的,看见女主却好像几百年没见过女人一样,麻烦你这是急诊科,人命关天!
你还想着调戏女人?
还有出现的有病的,拿着刀,结果警察来了直接当这那么多人的面,一把把枪对着。。。
正常,在那种情况下,那女的只会害怕蹲着,哪会站起来?
然后警察当众开了两枪?
这种情况下,警察是不是需要如此开枪?
这都什么呀。。
医学我是不懂得,可其一基本的情节逻辑都不通,其二,好像是专门来贬低国内医生的,女主是想要演一个圣母吗。。。
写完这个,第一集正好结束,再见!
其实最主要的是外科医生,急诊科医生,所有的医生,真的都很不容易,他们或许会被一个手术忙到很晚,或许因为车祸什么的停止休假,而那些病人家属并不去理解这些医生,一有什么事情就会责怪医生,我真的很受不了这样的,有时候因为你的耽搁,之后耽搁了诊断,而你去责怪医生,本身已经累到精疲力尽的一声,在不断的抢救中已经尽力了,而你却看到他没有陪在死去家人的身旁,你却要打医生。
我觉得医生护士这样的职业真的是圣神的,他不管你是谁,他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他不管你是国家主席还是贫困的乞丐,他们不会用有色的眼睛去看你,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人。
我觉得我们要理解医生。
毕竟人心换人心。
真的很喜欢看医生这样的剧,有一种很神圣的存在。
最后我觉得王珞丹演的比白百合好很多,她更多的去诠释医生的无私,医生的爱!
《急诊科》旨在刻画白衣天使们救死扶伤,为病人鞠躬尽瘁的伟大形象,也通过许多病例来表现医生有时候必须面对的艰难抉择和无能为力,通过这些角色的故事来表现医生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老戏骨的戏肯定是没有话说的。
然后一星冲着导演郑晓龙,一星给张嘉译老师,还有一星是给最后片尾的医疗普及小知识,这个确实是很不错,非常棒。
整部剧剧情稍微觉得有些狗血,但是我觉得比白百何和陆毅那个好看多了,至少我这个能看进去,那个完全看不进去。
王珞丹好像又回到了十年前奋斗中米莱的灵气的样子。
我觉得没必要太去纠结演员的英语口语。
虽然作为一部医务剧,没有达到美剧的水平,但医患关系和病情种类还原的程度,还是看得出慈心和诚意的。
大概是我泪点低,被群演感动到哭还有真的好喜欢张嘉译啊!
马上看《急诊科医生》第十一集了。
这刘主任的私生女究竟为何突兀地出现啊,很好奇。
朋友忍不住要剧透给我,被我制止了。
暂时歇会儿,来分享点看剧体会。
那集餐厅爆炸,“明天要去西直门汽车站接新娘子”的小伙子挂了,被他救了的小女孩跟着妈妈去谢救命之恩,那幕看着真叫人唏嘘。
这世上真有这样无私的人吗?
在剧情里还是被感动了一把。
当小女孩说要看看救命叔叔的脸时,这生死一线徘徊的人还那么费劲地把脸别过去担心烧伤的模糊血肉吓坏小朋友,果然是英雄附体了。
忘记是第几集了,那个医生家属患癌症,命不久矣。
医生请来急诊科的江和何主任,想听听他们的建议。
其实他们要听的并不是治疗建议,因为大家作为医生都心知肚明,跟癌症抗争了三年之久的老太太已经维持不了多久生命,即使转到icu,也只能在痛苦中拖延几十个小时。
江晓琪说的话,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与其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还被插管心肺复苏痛苦地折腾,还不如就平静地走。
人固有一死,生不能选择,死也不能选择,但是死的方式可以选择。
对生命起码的尊重,就是尊重生命本身。
在诸多医护题材的同类剧作中,这一部算是中规中矩,无功无过,虽然故事没啥亮点,毕竟演员都是实力派,演技还是有保证的
挺难看的。
不如期待吧,希望后期能更好一点
剧情太杂,主线不突出,不过值得一看就是了
神预测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一集节奏太快了,好剧
当时我爸守着电视看的,说男主和女主真的哪哪都不合适,还有女主人设不太好。
尚可,若像前两集那样着重医疗技术该有多好,典型的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恋爱线看得我尴尬症频发。
最近张嘉译有点火啊,哪里都有他....剧里的演技都可以,但是剧本实在太矫情~
说你真实吧,其实你最假。说你感人吧,你融进了太多问题让人心变得美好。你说医患关系影响好医生的身心,但是为啥医患关系越来越严重。总想用电视剧在说教些什么,编剧好像一个老师,到没做成人。
这是什么脑瘫编剧写得出来的剧情
乱,找不到导演想表达的重点是啥。
看了好几集了 感觉还不错 喜欢张嘉译 看看后续怎么样再说~
这部老实说看不下去,没有看完
暂时觉得还能追,明天看完再说。
情节类似于 夜班医生 , 不同的是这剧泪点更多,剧情没那么紧凑,甚至有点滥情,但这剧的人文目的是到了的,它提出国内的社会问题,而且王珞丹的演技在线,每集剧尾宣传一个医学小常识,群众演员很卖力。我多给一分。党珍妮有些强塞。
节奏混乱,最忍受不了的为了所谓的紧张气氛摄像一直在那晃啊晃的,心术虽然剧情比较假但起码演的真情实意的。
协和加持的诊疗部分有多出彩,哈佛海龟女博士的英文就有多蹩脚,什么时候国产医疗剧能不喊口号不搞多角恋,专注诊疗,观众就有福了。
这颗星星给片尾曲吧,十六年后演员剧本导演全部只退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