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抛开关于28勇士的真实性,电影本身简单明了的表达了战斗民族,撸起袖子干的豪爽,没有战争反思,没有人性细节,更像一部战术训练指导片。
德军短管50、75的3型4型坦克登场,盘式机枪,特别是传说中的反坦克抢,45毫米火炮,反坦克手榴弹,燃烧瓶等装备相当给劲。
还注意到掩体工事的的战术,细节到崖径、胸墙都挖到位,可见影片军事指导相当了得。
炮兵没用密位,直接炮镜观察,远距离打击第一轮德军进攻,德军飞机轰炸炮兵阵地,炮兵撤退。
第二轮德军步兵和坦克战术,被45毫米火炮,反坦克抢,重机枪瓦解,第三第四轮来来回回苏军利用灵活的防御工事与德军周旋到了攻坚阶段,最后一轮苏军伤亡殆尽,装上枪刺准备肉搏战,此时关键时刻指导员用重机枪火力扫清德军步兵,完成战斗。
忽略远处德军坦克梯队没有进攻而是撤退这个情节,这次电影情节中战术安排完整。
这部电影的神勇指导员瓦西里和兵临城下中裘德洛演的神枪手一个名字,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当然,再神的片子,神不过我国的抗日神剧。
鬼鬼祟祟地行军和跌倒。
那大家都为什么突突突呢?
为了祖国。
哪个祖国?
“为了俄罗斯”,“为了哈萨克斯坦”,那为什么不为乌克兰呢?
电影里乌语台词比俄语的都多呢。
成王败寇,拍的还是挺不错的,至于真假已经没有必要去研究了。
以我血肉之躯,挡你钢铁洪流。
俄国人的战争片就像俄国一般冷冽。
绝对算是主旋律了。
没有手撕鬼子却也差不多意思……
无意中发现的这部电影,看到这名字时还真没有什么感觉(后来才知道这本书在俄罗斯很有名的啊,我太孤陋寡闻了啊!
),刚开始看的时候还觉得前面的剧情有点冗长,磨蹭了半天才开打,但看到后面打坦克的剧情时才知道导演安排前面教怎么打坦克的深意,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这么详细的战前准备,搭建真阵地,前面修假阵地,各种各样的武器,虽然我都不怎么认识,但总是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快40分钟了,终于开打了,德军开始炮火攻击了,假阵地起作用了,吸收掉的大部分火力,然后德军进攻,红军反击,德军撤退,原来是试探性进攻,主要作用是侦查火力点的,然后又开始空军轰炸,炮兵放炮,这一波红军惨了,损失挺大的,都只剩这部电影的主角28勇士了(大家的套路都很深啊,你骗我火力,我骗你位置的),然后德军正式进攻,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在后面尾随,只见我28勇士依托有利阵地,顽强的阻击敌人,奈何敌人大强大,勇士们在枪林弹雨中相继牺牲,在弹药耗尽之后,都拿上武器准备和德军步兵拼刺刀了,就在我以为勇士们要在最后一波反冲锋中为国捐躯的时候,指导员藏在后面的重机枪把这群冲到了面前没有坦克掩护的德军步兵给全部突突了(看到这时感觉可爽了,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然后德军就停止了第二波进攻,撤退了,电影就在几位勇士的谈话中结束了。
真的是被这好无准备的好片给震惊到了,战争细节可以拍的这么细致,里面的武器装备都那么的真实,每个武器的效果都体现出来了,尤其是那把反坦克狙击枪,都把勇士们的风头抢走了,一枪出去,坦克履带断了,坦克停在那挨打,又一枪出去,又一辆坦克动不了了,驾驶员被迫出来,又被打,原来坦克也有这么惨的时候,可是红军这边都是神武了,德军那边第二波正式进攻的时候,火力怎么就这么差了啊,不是应该坦克强大火力向前推进,步兵在后面跟着补刀,清除剩余危险目标然后占领阵地的么,怎么光看到你们挨打啊,你们不英勇一点怎么能更体现出红军的28勇士的悲壮啊。
还有最后的结尾,我觉得仓促了点了,是否应该在多交代一下啊,这只是打退了德军的第二波进攻而已啦,难道德军就没有第三波进攻了么?
就撤退了啊?
这剩下的人,是撤退了吗?
还是增援部队来了啊?
还是战争开始反攻了啊,都不给交代下,就来了勇士们的纪念雕像就结束了,片头也是,讲了半天战士们的准备,都不介绍下这是打的哪,是什么战役,守住这个阵地的具体意义,或许导演觉得这本书是家喻户晓的了,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会事,可我这种第一次看的人还真的不 知道啊,要不是领导给他们说后面就是莫斯科了,我还真不知道他们打的是莫斯科保卫战。
片子快完的时候,我看了下还有将近20分钟,我还在想难道还有一波进攻,大家都壮烈牺牲了,结果就完了,近20分钟的片尾字幕,我还在想有这么多工作人员需要写上去么,上网看了下资料后才知道原来这是部众筹拍的电影,后面的字幕都是众筹人员的名单,哦,原来这么厉害,用这么少的资金拍出了这么好的片子,而且是那么的用心,给好评。
关于武器和战术的细节大神们说得多了,不重复。
每一帧画面都像列宾美院油画系的毕业作品,美、工整、教科书一样,这也不提。
就说两个能看得出导演功力的场景,每个场景换个中国导演拍抗日片,电影至少演十分钟,电视剧可以演五集。
1、爱情故事:部队在夕阳下从村庄里踏着吼吼的积雪沿着小路出发;妇女从木屋里跑出了,一个士兵停下脚步,回身,两人相遇,妇女给士兵扶一扶帽子,四目相对,短暂的犹豫,士兵转身追向夕阳里的队伍。
这里面可以有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但一个场景,导演就处理得含蓄又有力,而且,很美。
2、德军炮击阵地,镜头一拉,阵地后不远的村庄,两个胡子拉碴,破衣烂衫的大叔,望着天边的炮火,靠着篱笆,担忧、恐惧、对士兵的关切,又只靠一个镜头,还是这么美的镜头。
什么叫“军民鱼水情”、“人民字第兵”,都出来了。
不要说战争戏,文戏,也够中国导演学三十年的。
小成本大场面,也算是部神剧了。
看的热血沸腾,但这故事也是虚构的。
步兵反坦克,不是这么容易滴,做军事教程也有点过了。
41年的德军是最强的,宽正面的装甲进攻德军会采用V型队形,不会是电影里这样胡乱散开的。
因为那时苏联红军还没摸清对付德国坦克集群的门道,会把最强的兵力布置在正中心,V型队形突破两翼后,慢慢滴会把最强火力集中到中央阵地。
电影里的反坦克炮在侧面的布置一直到战争后期也没有过。
(血红雪白)里写到,在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平原,没有坚固的掩体,一个掷弹兵最多只能活15分钟。
但无论如何,还是一部可以回味的片子
本片讲述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苏军潘菲洛夫步兵师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上消灭了18辆德军坦克,阻止了德军前进的步伐,苏军只有5人幸存影人本片讲述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苏军潘菲洛夫步兵师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上消灭了18辆德军坦克,阻止了德军前进的步伐,苏军只有5人幸存影人
姐也来看战争片啦,向大毛学习。
接触自己感兴趣的(๑><๑)在弹幕里被科普了另一部战争片——七武士,也想去瞅瞅啊。
还有一部电影好像是一镜到底,讲苏联历史的,也想看呐(ノಥ益ಥ)战争场面很厉害,就是对地方军人刻画并不够,基本一个敌军指挥人员都木有!
在B站看弹幕啥的全都是武器科普和军粉的撕,最后那秆机枪太酷了(。ò ∀ ó。)还有德军破坏战壕,活埋苏军那段,真的刷新偶的世界观!
一个遗憾,就是电影里没有德军制服特写。
再一句,这部电影不愧它的成本——200万美刀,很多武器据说都是尽力还原的。
战争真够残酷的,还有,为啥最后有六个活着的人?
不是说五个么?
潘菲洛夫师(摘自网络) 苏德战争中苏联战功卓著的步兵师(近卫步兵第8师)。
以其第一任师长潘菲洛夫(1893—1941)命名。
1941年7-8月间,在阿拉木图市组建。
番号为第三一六步兵师,下辖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
编入西北方面军。
同年10月中旬调人西方方面军)属第十六集团军,参加莫斯科会战。
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域,抗击扑向莫斯科的德军。
11月16日在杜博谢科沃车站附近,28名勇士阻击德军坦克壮烈牺牲,以潘菲洛夫式英雄载入史册。
18日师长潘菲洛夫少将阵亡。
根据国防委员会决定,该师被授予“近卫红旗潘菲洛夫师”称号。
1944年又以解放列日察再获“列日察师”称号。
全师在苏德战争中共有1.4万余人立战功,33人获苏联英雄称号 。
油画作品 潘菲洛夫师全称为荣获列宁勋章和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潘菲洛夫列日察步兵师。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的1941年7、8月间,苏联红军总部在阿拉木图立即组建了这支部队,番号为步兵第316师,下辖步兵第1073、1075、1077团,炮兵第857团以及其他部队,全师当时主要以哈萨克人为主,齐装满员,全师约1.5万人。
在莫斯科保卫战打响后,这支部队从遥远的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调到莫斯科,立即投入战斗。
1941年8月末,调西北方面军,编入第52集团军,9月,以部分兵力在小维舍拉市东南抗击敌轮番冲击。
到10月10日,调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域作战,并在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编成内参加莫斯科会战。
1941年10月15日,全师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西南30公里地域首次投入战斗。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坐落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果戈里大街,占地18公顷。
公园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内有长明火、光荣纪念碑、军官之家等建筑。
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它是为纪念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击退德国法西斯坦克进攻,表现英勇的前苏军316潘菲洛夫近卫步兵师1075团的28位勇士(其中有10名为阿拉木图人)而命为现名建造的。
那场战斗结束后,这28位勇士全部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公园是当地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假日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
潘菲洛夫28勇士,虽然我不知道潘菲洛夫是什么,但是我可能知道它和狼牙山差不多,在我国类似题材的电影也不少了,《狼牙山5壮士》就是其中之一,巧的是这两部电影豆瓣评分都是7.1.虽然单单从题材上面并不是太新颖,但是我们再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当中还是会把我们的情绪带入其中,这类电影就是很容易使观众产生移情作用,属于那种知道结局的电影,如果最后这些人被德国人消灭了,观众反而会大失所望,反而会留有遗憾。
正是因为最后的结局是普通人很难完成的,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压力增大,普通人办很多事再也不是轻而易举,这无形之中就给观众一个代入感,与其说这部电影好看,倒不如说是你在这部电影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影子。
这也是这类电影好看的原因。
战争片啊,都是一个套路,不考虑它是否真实,都是让观众感同身受。
我不过我相信它是真实的,战争是残酷的,这些事屡见不鲜。
不过电影里面的某几个镜头还是比较有质感的。
出兵打仗的时候一对情侣分别的场景,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很有质感。
还有在开战前两个士兵在黑暗处点着一根烟,整个屏幕只有烟头有亮处,他们在屏幕中传递。
德国兵在刚开始发炮的时候,有两个老人趴在栅栏上,就像两个被囚禁起来的人,他们望着远处。。。。。
等等,有很多有质感的镜头。
他们没有台词,也没有停留太多的时间,但是却特别有感觉。
总体来说,从感性方面说:好看 从理性方面说:剧情,题材都是常见的套路,但是某些镜头特别有质感。
不过对于把电影当娱乐的项目的人来说,这部电影做的很好了。
电影背景是德国入侵苏联,德军推进到莫斯科近郊,苏军准备阻止的战斗。
苏军战斗前的准备是很充分的,针对德国空军及坦克的优势,战斗前教员画草图讲解坦克构造,并做了坦克模型,让战士拉着坦克模型前进,战士在坦克前进时,躲在战壕里,等坦克过去后,用燃烧瓶进行攻击,战前的实际训练,保证了后续战斗中重创德军坦克。
开赴战场前,战斗动员讲话,营长讲话水平很高,不懂俄语,看了翻译的字幕,也足以令人感动,虽然只是平实的语言,但的确鼓舞了战士的士气。
"亲爱的同志们,红军战士们,你们让我钦佩!
在反法西斯战斗中,你们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侵略者闯进了的祖国,不惜一切代价要战领莫斯科,占领我们祖国的心脏。
这里,是我们的,不是他们的。
我们的嘴唇都咬出血来。
我不信德国军队的神话。
在这里,他们的侵略会阻止。
因为你们驻守在这里,在抗击他们的侵略。
敌人会在这里看到,他们闪电战的破产。
因为我们的愤怒,凝聚了强大的力量。
我们是正义的,我们有不可战胜的精神。
献身的时候到了,为俄罗斯人的家园。
我们知道怎么去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知道我们将如何为她奋斗。
我们无法逃避。
克服恐惧吧,红军战士们,拿出勇气来。
敌人向着莫斯科推进,他们妄想占领全球。
海陆空全出动了。
但是不会踏过此地一步。
因为这里是我们的。
兄弟们,历史将会写下,我们英勇光辉的一页。
伟大的俄罗斯,我们已经无处退缩,莫斯科就在我们身后!
今天,全人类都在看着我们。
我们站在这里,因为保卫着祖国和人民。
我们将无愧于这个荣誉。
"战斗前的阵地准备,炮兵,重机枪,反坦克手、步兵的配置,战壕、防炮洞、假阵地。
战斗中的火力位置转移,战斗中的互相配合,体现了军人的专业素质。
面对强大的德军,顽强奋战,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但也不畏牺牲,达到了战斗的目的。
一部非常专业的军事电影,值得回味。
毛子的主旋律电影,打德军跟割韭菜似的
不愧是战斗民族啊热血
众筹电影这样可以了,虽然各种各样的现代梗让人有点懵,但是场面真的不错。
俄罗斯的抗德剧,不能说是神剧。战前的战术指导,演练到位。战时对于各种反坦克武器的重点描写,这几点点区别于其它战争体裁影片的无根骁勇!
可能这个历史事件的确太奇迹了,导演也琢磨了一下可能会拍成“抗日神剧”,于是前20分钟就给观众科普了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如何阻击。还援引了《七武士》的故事,增加剧情的可信度。
渲染功夫不错
孝不孝啊,太孝了😅
作为电影,故事性只占三星,但是考虑到它的成本以及用到了传统模型来拍摄,可以说是很用心了。而且在战友牺牲时没有一点悲伤捡起武器继续战斗有点残酷得过于真实,反而更能从侧面体现战争的残酷,和大多数正旋律的节奏不一样,很新颖,但是是只需要看一遍就ok了的电影。
不是军事迷。受不了正面对垒争分夺秒的枪战时刻还停下来说说废话感叹一番的场景,很多地方非常像国产抗日片。豆瓣的电影怎么说呢,以大众审美为标准的评分系统下,高分不一定优秀,低分肯定恶劣。
不错
开场之后很快就开始打 但是打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片子分数为啥还能上7呢……
非常赞,道具武器质感十足,连排级阻击阵地布置合理,贴近实际,指挥员没有一味让大家慷慨赴死,而是反复叮嘱大家活下去,加分。作为一部众筹电影,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可悲的无脑电影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541187XE反坦克步枪,射程300-400m。不要从战壕里探头。用木头做坦克模型来训练。七武士不是贵族。300人杀死上万人,怎么可能?枪的质量真好,这么寒冷的环境下还能使用。只要祖国在,世界就有秩序。德军装备真好。爆炸效果很好。这么冷不戴手套,手都冻黑。掩体挖得真好,这么猛烈的炮火都没炸死。
前戏废话太多,没坚持到坦克来。
虽然该战役并未确认真实,但是战斗场面还是很刺激的
对标中国的八佰 如何?
改编自日本电影《七武士》
德国人要是就这智商42年就得被反推回柏林
虽然这28人的英勇事迹是否真实存在过尚有争议,不过即便用谎言来揭示战争的真相也是可以接受的,可以说这个故事是红军同仇敌忾保卫莫斯科的缩影,无处可退的破釜沉舟实实在在被写入了历史。片中没有一味去煽情,击退德军的不单是勇气更是巧妙的战术专业的战壕,值得战争片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