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元素不足,其实可以适当的加入闽南的地瓜腔补冬话或者一些闽南特色方言比如(干您俩,干您老木),否则这电影的故事背景你说在发生在泉州晋江或者在浙江钱塘江或广东珠江都行。
这部电影以蔡崇达的《皮囊》小说为创作剧本,小说我没看完但我感觉电影对小说的还原度还是相当高的,这种围绕家庭类型的小说本身拍成电影就不太好拍,好在韩寒对这部电影的感觉把握的相当的好,非常完整的把握住了小说的精髓,很好的讲完了一个80-90年代闽南海边小镇一个小渔村普通家庭故事。
好在韩寒对这部电影的选角也没有选前几部电影经常合作的东北人,否则时不时来上一些段子就很不合时宜也会尴尬,这部电影我觉得选角选得最好的就是阿太,扮演者演得入木三分,(此时写到这去看了眼演员表才知是刘雪华扮演的,震惊),只是演员的配音我感觉怪怪的,一个90岁的老太声音还中气十足,娇滴滴。
黄渤正常发挥中规中矩,或者说黄渤的表演已经刻板化了,他现在无论演啥都是一股黄渤味了,最让人感到意外与惊喜的是金鹰奖、金鸡奖、白玉兰奖得主殷桃竟也参演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她的演技真的让人深感盛名之下无虚士,剧中饰演她老公的黄渤进了两次医院,,两次镜头下的她泪眼汪汪但有一个细节,她的下眼帘一直在跳,我真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演技,如果是演技我真不知道一个演员该怎么修炼才会练出连下眼帘都是戏。
要说这部剧最令人失望的,无疑是以叙述者串通整部电影的黄远达饰演者—范丞丞,出道那么多年,演了那么多部电视剧演技毫无长进还是统篇一副毫无表情僵硬的死人脸。
本来这电影也就属于可看类型的,我估计豆瓣会在6-7分之间,但结尾刘德华的客串呼应了他帮《皮囊》这本小说做的序,再加上结尾来上《世界第一等》这么一段与浪浪人生这部电影主题契合的BGM,陡然让这电影拔高了一大段,瞬间让这电影都变得高级了些。
最后,写两句我在电影快看完时想起的感概,“浪浪人生里,你有你的故事,他有他的结局,无论故事正开始或是已讲完都应让这《浪浪人生》像韩寒另一部电影《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以为是“浪里个浪”的诙谐小品,没想到讲的却是一尾执拗的“浪里白条”,在众人不看好的目光中,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与大海、与命运默默较量。
他曾是个“浪子”,总说“我想站起来”,可生活的浪头一个接一个打来:重病缠身、手术费高昂、未来生死未卜。
加油站门可罗雀,濒临倒闭;病房里的病友接连离去。
他不愿成为家人的负担,一度走向大海想了结一切,直到孩子哭着把他从浪里拽回,嘶喊着:“你就这样丢下我们不管了吗?
”那一刻,我想起多年前离世的舅公。
也是在某个晚霞满天的傍晚,他因不堪病痛折磨,选择独自离开。
全家人找了一天一夜,最终在监控里发现他最后上山的痕迹。
舅舅说,他从此摆脱了肉身的痛苦。
记忆里,舅公一直温和勤劳,和舅婆相守耕作,生活平静。
疾病的折磨却让他选择了最孤独的告别。
这对家人来说,是久久无法愈合的伤。
舅公的葬礼上,舅舅跪地呼号:“爸爸的病好了!
”那时我年纪尚小,这一幕却长存心里。
这是一个在世的人对亲人最深的惦念。
就像电影中那两张遗像:一张明晃晃地笑着,另一张桀骜不驯;一张显露着对生活的喜悦,另一张写满了不屈。
母亲同样活得坚韧,她始终坚守着加油站。
还清债务后,她一点点洗刷那些刺目的红,仿佛也在洗去过去的伤痕。
那一幕,是蜕变的开始。
他们翻新加油站、拓展船油业务,一点一滴,把这个被众人不看好的地方支撑起来。
电影里说:“不要因为害怕风浪,就不敢出海。
”创业如航海,明知有风险,仍要扬帆。
我的工作让我接触到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他们满怀希望地领取营业执照,期待开启新事业,可并非每个人都能成功。
曾为一位不识字的老奶奶加班办完执照,第二天一早她便赶来注销。
她哽咽着:“没办法,他出了车祸,我得关店去照顾他。
”我默默办完手续,心里只叹世事无常。
有时一个意外就足以压垮一个家庭、一个梦想。
但电影终究留下了一线光:灯塔是一家人亲手搭建的。
光打在上面,格外明亮,正如他们不曾熄灭的信念。
那个决定在加油站旁建厂的老板,带来了“柳暗花明”的生机。
我也终于明白“浪”的涵义:它不是出去玩闹,而是破浪前行。
是即便风急浪高,一家人仍同心协力、向前航行。
这个家,尽管背负债务,历经磨难,却从未停止营业,从未停止努力。
这样一种不放弃的坚持,这样一种向前的劲头,大概就是迎接明天最好的方式。
加油啊,这一家人的海边加油站!
机械瓣膜制造滴答的心跳声,给人生上了倒计时的发条;卡胎轮椅顶替强健的脚步声,把中年溺向无边际的海洋。
细念保佑词熬尽了几柱香,驱走讨债人生咽了多少苦。
家因加油站衰,也因加油站兴。
龙舟鼓敲到力竭声嘶,羸弱腿站得颤抖落跪。
别人唤他声大哥他却已难比草芥,道句江湖再见消失在浪涛声中。
这一时期拍出的电影,多少都带点经济下行的涩。
想拍逆境里家庭的坚韧,却戳红了当下很多中产的眼;想拍失意中年时最后的回光返照,可窝囊懦弱又怎么能讨喜。
但黄渤几乎拯救了这一讨人厌的角色,从而扶起了整部电影。
他把拿家庭赌生意的武断与抛家庭独赴死的怯懦诠释得奇好,同时也剖出了残存乐观与玩世不恭,把角色演得立体有弧线。
可其他角色由于剧作限制,大多镶边,虽都有独属高光,但没注入灵魂,游离在情节外。
感觉这个剧本更适合拍成电视剧。
浪浪人生 (2025)6.7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家庭 / 马林 / 黄渤 范丞丞
电影《浪浪人生》是由韩寒监制,马林导演的喜剧亲情片,改编自蔡崇达的散文集《皮囊》。
它以东石镇高中生阿达的视角,讲述了一段成长与告别的故事。
阿达(范丞丞饰)因父亲黄荣发(黄渤饰)欠债出海一直对他怀恨在心,四年后父亲突发急病回家,母亲陈梨珍(殷桃饰)砸锅卖铁要救他,姐姐(李嘉琪饰)在工厂加班,奶奶(刘雪华饰)到寺庙门口卖香火,阿达去学校给人代写情书,全家努力凑手术费,然而黄荣发怕拖累家人不想做手术,暗地里准备自我了断。
阿达察觉到父亲的情绪变化,及时制止,他也渐渐了解着这个传说中的“大哥”。
《浪浪人生》是一部写给父亲的道歉信。
父子关系是电影的情感内核,黄荣发年轻时带兄弟们合伙做生意,欠了一屁股债,只好出海挣钱,在阿达看来,这些事只能说明父亲识人不清的可笑和不负责任的自私,“我的梦想在你开加油站那刻就破碎(坍塌)了。
”这是阿达对父亲的怨怼。
而黄荣发快还完债了又生病,生病说要做手术,手术后也没恢复好,年近五十,好像这辈子不但翻不了身,还成累赘了,“每次我想站起来,老天一个浪头就把我拍倒,这么多年,自己什么都没做成,挺没用的。
”这是黄荣发对家人的愧疚。
影片通过上门讨债、父子打架、大闹婚礼彩排、参加龙舟比赛等情节凝聚着全家的情感与力量,也消融了父子之间的隔阂,阿达对父亲的感情从不解、不信到理解、怀念。
不过,影片中的赛龙舟情节设置很是突兀,在重建加油站(重整旗鼓)的情节设置上,主创可能想不出更好的改编创意,只好将高潮放在赛龙舟上,一来很容易拍出热血感觉和象征意义,二来也有闽南的民俗特色,即使演员说的都是普通话,三来就是叙事不够,煽情来凑。
有心脏病还剧烈运动这个事要放在现实生活中,家人肯定都边骂边担忧,哪还能热泪盈眶。
虽然《浪浪人生》是马林执导的作品,但影片内外都打上了韩寒制造的特色。
它的趣味很韩寒。
韩寒的喜剧梗有很高辨识度,是一种自恋后的自嘲,像《后会无期》里贾樟柯风衣被车夹住的感觉,像《浪浪人生》付航问的那句:他给油钱了吗?
在选角时,韩寒一向目光精准,几乎所有电影都是实力演员+年轻流量,老带新的喜剧组合,前有沈腾,这次是黄渤细腻的演绎诠释了那种百感交集的人生况味。
选择演员客串时,既让观众看到熟人扮正经的好笑,又能挖掘演员的本色,比如《乘风破浪》里对李荣浩小眼睛的调侃,比如《浪浪人生》中的付航,保安梗和歇斯底里的passion感瞬间让戏里戏外联动,比如易小星,这次饰演大师,契合他平日神叨的气质,还有阿达这个角色,说话戳心,内里却是真诚的,和范丞丞给人的感觉类似。
韩寒电影里最爱探讨父子情和追梦人生。
《浪浪人生》一步步将黄荣发的中年困境展现出来,故事是以儿子阿达的视角讲述,其实阿达最没资格,他又不像妈妈奶奶姐姐都在为家庭苦撑,黄荣发却觉得最亏欠他,最需要获得他的原谅?
其实从《乘风破浪》开始,韩寒电影里的父子和解几乎成为了一种叙事模板,兄弟关系带有刻意模仿并解构的古惑仔情,一边义气,一边幽默,这两种情感拍得娴熟。
他反而不喜欢拍爱情,或者拍得不太理想,《四海》的纯爱故事不被买账后,他拍了全男的《飞驰人生2》扳回一城。
《浪浪人生》的英文名是《Row to Win》,输赢是韩寒作品里的另一主题:是男人就要赢一回。
他很会表达成功与失意。
儿子对父亲的误解来源于他认为他是个loser,理解源于发现他虽然是loser但是个成功的预言家。
目前,韩寒已经拍了5部电影,监制了4部电影,制作喜剧驾轻就熟,有按照陈思诚商业之路发展的趋势,就是有固定且忠实的受众,但导演和监制的作品标签太重,一听就知道在拍什么,不同的是元素勾兑比例和商业宣传的变化。
这根本不是喜剧电影,是现实主义悲情电影,一家人苦情的过活,各种不顺利,各种勉强维持,爸爸因为债务不敢治病要自杀,女儿因为家里债务和经济问题导致男朋友劈腿,最后五口人还死了两个,没有喜剧,只有现实主义的悲情!
黄渤演技可以,但是这个故事看的太压抑了,被宣传欺骗了,说是十一档唯一喜剧片,结果根本就不是喜剧片
电影是笑中有泪的家庭剧,讲述了黄荣发一家人的努力奋斗,不轻言放弃,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影片的演员阵容强大,黄渤饰演的海员黄荣发,是这个小家庭的一家之主。
殷桃饰演的陈梨珍,是家中的女主人,范丞丞和李嘉琦则分别扮演儿子黄远达和女儿娇娇。
刘雪华则饰演阿太。
每个演员都很好地诠释了各自的角色,让观影者们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和阿太。
我们80后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那种代入感自不必言说。
电影中有很多经典台词令人深思,例如:“不要因为害怕风浪就不出海”,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不要轻言放弃,哪怕有风浪,也会有破浪之时。
生活中有很多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还有“意气之事,不可为;姑息之事,不可信”,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做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偏听偏信。
电影中还有很多笑点,让我印象深刻,例如:付航那逗比的形象,耍着双截棍,无疑是增加这个角色的喜感。
因为一些特殊情况,黄荣发有几次去派出所配合的经历,每次都会把警官搞得哭笑不得,不禁有了“双打”的梗。
最离谱的一次是,一家人竟然在派出所拍合影,分明就是换个地方拍全家福。
这不仅让剧情搞笑,更是告诉观影者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要笑对人生,努力战胜困难,不轻言放弃。
片中还有很多细节刻画得很到位,例如:为了把黄荣发推到卫生间,一家人默契配合,无论是妻子让朋友老四帮忙晾床单,还是阿太故意把东西推到地上,都体现了一家人齐心合力克服眼前的困难。
还有黄荣发虽然在片中反复经历不测,但每一次都会在自己和家人的鼓励下,努力战胜困难、脱离困境。
就像哪吒所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片中还有很多有寓意的地方,例如:黄荣发建造的加油站寓意着“加油”;片尾曲是由刘德华唱的《爱拼才会赢》,无疑都是一次又一次的call back回主题。
劝解我们,生活虽然不易,但也不要被坎坷摧毁,要敢于拼搏,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范丞丞的粉丝们,可是有福了,片中有大量丞丞的戏份,有努力练习划龙舟的丞丞,有代写情书为父亲挣医药费的丞丞,更有那个从不理解父亲到对父亲无微不至关心的丞丞,让黄远达这个人物形象更立体丰满。
所以,电影很适合全家老小一起走进影院去体验那种阖家幸福的小美满,哪怕生活不尽如意,也要笑对人生,努力战胜困难,不轻言放弃。
与其在人山人海的景区人挤人,我宁愿带着家人一起上电影院看部电影,而国庆档合家欢首选就是喜剧《浪浪人生》。
电影里的剧情很“家常”, 仿佛就在看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一样。
这个年代谁家还没有点儿外债?
有的是欠银行的,有的是欠人家的。
我家刚买房子的时候还是跟朋友借了2万才交的首付,房子的装修是每个月工资一点点攒着装的。
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省钱,大多数想买的东西会安静的躺在购物车里,奶茶也不舍得喝了,家里每一个人都在默默的为此付出,就和电影里一样。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阿太看似比较清闲,除了卖香火补贴家用,她也会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家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baby。
饰演阿太的是初代女神刘雪华,如果不是提前看了预告和片花,根本想不到眼前这个有点瘦骨嶙峋年近90的老人,是当年一代风华的她。
不管从神情、妆造和仪态,真的是一个老年人的样子。
老一辈艺术家这种不惜形象打造角色的精神和演技很值得现在青年一辈去学习。
殷桃饰演的妻子一直默默守护着加油站,还要应付不断讨债的债主,俨然成了这个家的主心骨。
现实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就会和那个渣男一样选择远离这个充满问题的家,但她选择守护着丈夫的梦想,因为那是他为她打造的未来。
李嘉琦饰演的女儿被渣男劈腿,全家人一起为他出头,这一幕真的是很让我触动。
某些女孩儿的父母,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选择息事宁人,闭口不谈怕丢人,甚至在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面,还会认为这是女孩子的错。
浪浪人生中的女性角色很让人惊喜,不再是爱情的主线,也不是家庭的牺牲品,而是共同撑起这个家的一份子,让我们看到了属于女性的顽强和生命力。
在警局拍了全家福,并不是这一家人没有对司法的敬畏之心,家人是我最后的底线,若有人伤害我必百倍还之(当然还是要遵纪守法)。
大家并没有牺牲某个人,而是每个人都为这个家努力奋斗,这才是我心中一家人真正该有的样子。
关于父子之间,从误会不理解到一点点和解,也是我们大多数家庭中会发生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父爱如山,他们不善于表达,有着自己的倔强。
作为一家之主,他们是要面子的,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支棱起来,当然了在医生面前下跪不算。
有的时候为自己他可能会一直坚持,但是为了这个家,他也会放弃自己的尊严来守护,让我看到了真正的能屈能伸。
结尾能看到刘德华,真的是超级惊喜。
而且那首《世界第一等》是我一直特别喜欢的歌曲。
他用闽南独特的方言唱出一种倔强不服输的感觉,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人生的风景,亲像大海的风涌,有时猛有时平,亲爱朋友你着小心……”
只要主角想创业,那么其他家庭就不重要!
只要主角想活,那么全家人都得陪笑!
只要主角想死,那么全家人都得陪苦!
只要场面足够激情,那么比赛肯定能赢!
只要主角后面激情,那么前面多糟糕都没关系!
只要想感动全场,那就安排可爱的人逝去!
只要想得票房,那就使劲用公式吧!
完蛋把你!
(╯°Д°)╯(寻死还选择在自家养家糊口的地方附近寻死,真是没脑子😓)
看完《浪浪人生》的第一感觉,是它有非常强的“韩寒”色彩:都是关于出走半生混的穷困潦倒的“驾驶员”回归,并勇夺冠军的故事。
“驾驶员”在《飞驰人生》里驾驶的是赛车,在《四海》里驾驶的是摩托车,而在《浪浪人生》里驾驶的是龙舟。
而且都在父子、兄弟、师徒等男性情感的主题上浓墨重彩,用悲情小人物的故事,以公路片性质探讨人生、理想等宏大意义,却时不时融入了诙谐幽默,消解沉重主题的疏离感,刻意避免硬挤眼泪式煽情。
在看电影之前,我还以为《浪浪人生》和《浪浪山小妖怪》有什么关系,原来《浪浪人生》是根据蔡崇达的小说《皮囊》改编。
蔡崇达和韩寒这两个人都很神奇,分别是第一届和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而他们在那个时候大概就已经知道彼此,然后走上了相似的道路,相似之处不止在于都没有放弃写作,还在于分别走上了跨界的道路。
韩寒在写作的同时跨界当了赛车手、导演,而蔡崇达在写作的同时跨界从事了服装行业。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相识这么多年并没有文人相轻,而是惺惺相惜。
说到这里,不得不承认新概念作文大赛确实选拔出了一些在文字上天赋异禀的作家,最初选拔出的韩寒、蔡崇达、郭敬明、张悦然等等,都在文学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彼时参加作文大赛的他们尚只有十六、七岁。
那时的韩寒、郭敬明成为现象级的榜样,《三重门》、《梦里花落知多少》热卖,而文学也成为同龄人的梦想。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发现“未来作家”的比赛后来消声匿迹了。
现在的孩子都在忙着准备模板作文应对中考高考,对于一个还有着文学理想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不希望发生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浪浪人生》的主人公黄荣发,像《活着》里的福贵一样倒霉,好不容易投资了加油站,结果不赚钱就罢了,还欠了兄弟一屁股债,辛辛苦苦出海好几年,不但没有赚到钱还债,还残疾了双腿,却拿不到工伤赔偿。
没钱治腿,自己在家复健,眼看有好转,又因为心衰而晕倒,闺女因为糟糕的家境被男朋友甩掉,而老母亲也去世了。
但黄荣发又比福贵幸福太多了,至少家人都在身边,没有放弃彼此。
老婆和女儿为了给自己凑做手术的钱而拼命加班,儿子和同学也拼命想办法赚钱,而兄弟情谊也还在,最终不但没有忍心用黄荣发拿命换来的工伤赔偿抵债,还多支援了钱。
女儿失恋,全家人一起去找男方为女儿讨说法。
而爸爸为了鼓励儿子实现文学梦,偷偷找地方把儿子的手搞打印成册,还想办法帮他投稿甚至以儿子不齿的方式“贿赂”编辑。
黄荣发尽已所能为老婆留下谋生的生计。
有这样的家人,无论是什么样的遭遇都有能量面对吧。
老、中、青三代演员,都在电影中有很重的戏份。
作为老演员的刘雪华出场了半天,我竟然都没有认出来,以清纯柔美著称的琼瑶女郎居然肯放下身段演又老又“丑”的角色,还是挺出乎意料的。
但是平心而论,她并没有演出一个穷苦人家的小老太太的感觉,反而像是台湾剧里精致的婆婆,衣服过于考究,梳着精致而俏皮的小辨儿,身子也过于板正,说话中气十足,且语速和反应都不像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相比之下,叶童在《我爱你》里的扮相则真实太多。
中年演员黄渤和殷桃到底是演技派,黄渤演的瘸腿黄荣发太真实了,真实的像是替身,但我相信他一定没有用替身。
我甚至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殷桃是怎么能控制眼袋跳动的?
在剧情里生气、紧张的时候,殷桃的眼袋也随之一突一突的跳,这也是演技可以控制的?
而作为青年演员,范丞丞的演技还是有点惊艳到我了,他完全没有像青春剧里的男主们控制不住的耍帅,虽然他真的有这个实力。
反而是李嘉琦,哦不,李佳琦,哦不,李嘉琪,哦不,李佳琪,哦不,李嘉琦……反正就是辣目洋子,演技略微有那么一点点出戏,可能是因为她之前搞笑女形象太深入人心了。
而作为2024年《喜剧之王》脱口秀冠军的付航,本来对他的演技没有过多期待,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脱口秀卖力,当演员也卖力,做啥像啥,没有一点偶像包袱。
如果一定要给老中青三代演员做个比较,相比之下中年演员还是优秀的很明显。
作为电影剧情,当然是考虑了各种需要而改编了很多小说的内容,相信依旧会被一大批原著粉吐槽。
单纯作为电影来讲,一个好电影最基本的标准是要讲好一个故事,更高的要求则是演技不让人出戏。
这部电影可以说大的硬伤没有,但有些小的情节还是有点奇怪。
比如黄荣发让老婆开灯的一瞬间,给她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加油站冠以老婆的名字。
可是他们全家人一起准备加油站装修,老婆也是事必亲力亲为,加油站的名字要定制、提前安装,支棱在加油站顶上还要装灯,能这么久都不知道加油站名字吗?
还有黄荣发第一次带着儿子划龙舟就差点犯心脏病栽水里死过去,好不容易缓过来,也没有训练,也没有和队员磨合,就被儿子再次叫上龙舟作鼓手参赛,且老婆也支持他去,就不怕他再次犯心脏病栽水里吗?
有些正常人都听不得这种有节奏的鼓点,会心脏共振,何况黄荣发还做过瓣膜手术。
这时候的家人就真的只在乎他飞的高不高,不在乎他摔的疼不疼了么?
关键是最后黄荣发队在鼓点后来乱了的情况下还赢了,让辛苦训练、四肢健全的另一队情何以堪。
当然剧里黄荣发也解释了,赢龙舟靠的是脑子,但是身体就这么不重要吗。
电影结束后,主创团队来到现场和影迷见面。
稍作点评:付航不亏是脱口秀出身,嘴皮子一流,调动气氛能力超强。
刘雪华到底还是有气质,即使老了依然身板挺拔。
现实中的范丞丞比电影里帅多了,要颜有颜,要条有条,要个子有个子,在一众人里帅的很突出且无死角,这一家子是怎么做到人均颜值超群的啊。
韩寒是我这辈子第二个亲眼在现实中见到的作家,第一个是余华,而这两个作家我都很喜欢。
韩寒不如蔡崇达善言辞,他是唯一一个穿大裤头上台的,他甚至连胡子都没有修,头发也像是有段时间没剪了,谁能想到他年轻时也曾被和谢霆锋做比较也不逊色,他终于放弃了对“皮囊”的执念,走上了和小四不同的方向:一个向内,一个向外。
他们的好朋友沈腾、尹正、张本煜,和一些我不太熟的演员也都到了现场并且发言,这场路演超值!
最后透露一个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彩蛋的彩蛋:刘德华在影片结尾有出镜!
特别不错的一部电影演出了那种特别典型的中国式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有时甚至会用坚硬的话语来充当自己的外壳,但又会用笨拙的行为去默默表达爱,他俩把这种拧巴的关系演的特别好。
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因为害怕风浪 就不出海那就希望我不要因为害怕失败 就不去做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汇聚家庭温暖的温情片,给予我们的是在繁杂的生活中和全家人一起走下去的亲情力量!
愿我们都能在观影中找到属于家的答案
顶级跑手之间相互影响,令角色对话显得有点多,但是想想100米就是10秒的事,这10秒之外,确实还有许多需要台词去填补的地方,而且不同于《音乐》可以用音乐代替语言去表达,这部动画除了跑步,更多只能透过对白把每个人问题的关键说出来吧。百米很短,但想不通,这百米就很漫长。其实长大后的部分是越来越好看,想法多了,过去的热爱都变得很不纯粹。
不喜欢画风
因為百米跑始終是一項時間很短的運動,所以插入了很多哲學意味濃厚的討論,關於為什麼要做事,世事不遂人願時該如何,還有輸贏和樂趣究竟哪個重要……反而看到後面,主角步入社會人(職業選手)的階段,就更能切身體會一些失意和迷惘,某種程度也和近來狀態算契合,要如何才能一直在某種職業的狀態下面對興趣或是志業?反而好像一直苦惱著這種答案近乎於虛無的哲學問題才會令人更加苦悶,而在這種狀態下也著實是難以給出什麼正確答案,但也因為那些對話和思考,結局的留白頗有一番醍醐味。
很多人說的描圖我覺得還好,最坑爹的是比賽結果一直開放式結局
这么多人生金句是会在日常对话中出现的吗
太会拍了,这才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看似是说跑第一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生活的问题每天都在发生,那么奔跑到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还是逃避问题的方式,在处理上其实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此外,本片还硬生生的把百米竞赛弄成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冲刺暴走模式,本来挺燃的话从这两个淡人嘴里说出来气势上感觉都少了一截,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和谐的错位感。
非常非常喜欢。日常段落采用转描突出真实感(偶尔加一点定格),比赛准备阶段的细节拉动紧张气氛,枪响起跑后的段落短小精悍夸张,对比强烈,符合百米竞赛的特质。演员配音相当不错。导演是什么神仙啊,片尾演职人员表里出没在无数个职位。想去看原作了
超强生命力的转描和恰到好处的形变。纯粹的关于奔跑失败和目标的电影。
昂西第一场,走出影院,很震撼,忽然想到-台词:即使失去什么,也仍有想抓住的光芒。
可能是礙於動畫電影的敘事考量,與原作的情節異動實在太多了,許多本來很重要的劇情被刪掉,甚至角色被消失,真的很可惜。當然動畫還是有把原作的精神表現出來,可是對於讀過原著的觀眾而言,那些本來期待能以動畫呈現的劇情,最終卻被刪改,不免感到些許遺憾。
一直都有留意這個作者,很有意思的觀點,只要在100米裡比別人快,一切都能解決,把一百米的賽道濃縮成人生,不再主要追求虛無的勝利,而是在這百米中感受所有令自己能立在起跑線的種種經歷。愛死那個手繪運鏡啊!
极速一百米,这一部同以往的一些运动类题材的日漫剧场版,稍显有些不同,有一点出乎意料之外,原本会认为是一部非常燃的热血运动动漫,但影片的处理却非常之好,没有输赢,每个人在这条跑道只上付出的努力代价都是倾其所有,不停输出,奉献自己对于跑道的热爱,短短100米,短短的10秒一瞬间这一过程好像就是在思考自己的人生,电影更是将富坚的小学生涯一直讲他迈入中学时期,成年的缩影,中学时期参加全国高中生田径锦标赛时参加男子100米决赛的一处镜头画面令我为之一震,下大雨的场景,真就感觉在亲临现场般看他们的精彩表现很惊艳到我,加上这部电影有种《灌篮高手》老版的画风,每一个人物的线条感都能看到他们努力时的模样,虽说故事较为老套,中间部分也平平淡淡,有点类似《乒乓男孩》的叙事,但整体观感还不错,给电影7.5分
9/10/2025 @ 電影中心。一個靠嘴砲既劇本令岩井澤健治廢左八成武功,完全失去左當年音樂令人著迷既地方:用畫面就可以帶人入戲!只有分鏡尚算保持到水準
难为导演努力挖掘田径竞技的内涵,但单纯竞技很难撑起丰富的剧情,而且主要人物都社恐且冷淡,人设有失单调。(剧透)Zaitsu退役其实是一种日式的坐井观天,无论如何他也只是日本第一,放眼世界,前面人还多着呢。以及导演敢不敢在结尾大声宣布谁是日本最快的男人?总结来说属于可以随便看看的电影。
魚豊老师是天才为场上奔跑百米的十秒经历无数次迷惘,献上无数个十年(质疑转描 理解转描 成为转描,表现超写实跑步果然得用转描)
要以 “正确的方式” 逃避现实,就必须 “直面现实” 本身。从 “人生无法事事如意” 这个真理中产生的、源源不断的不安;哪怕只有 10 秒,只要 “认真对待这 10 秒”,就能获得 “谁也夺不走的幸福感”。
卧槽,挖到宝藏了剧情扎实有深意画风真是,连动作的细节很真实太喜欢了
与三个月前的F1一起说明何为体育电影的神髓。
ひゃくえむ。用漫画做表达手法的哲学家、文学家鱼丰老师hhhh知道是他作品不会是一般的运动番讲跑步的热血青春那么简单。结果比想象中还要严肃沉重。为了弥补鱼丰作品对白过多站桩讲话在动画的尴尬,制作上感觉采用了大量动捕3D(?),但可惜人物动作很多帧数而面部动态不足造就了很多违和感的画面。内容本身没有地球运动主题那么宏大但更关乎个体生命哲学也是很不错的阐述。